
记者 | 王珊
从2019年12月31日到现在,我所在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以发热门诊为例,目前每天病人的体量已经是医院平常病人数的10多倍,我们医院还在距离市中心比较偏的医院。冬季本身就是流感高发季,容易出现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这群病人里有流感病人、普通感冒患者。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过,很多患者现在都还没被检验。以往流感、感冒病人可能会去呼吸科或者儿科看病,现在都聚集到了发热门诊,所以人流量很大。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记者 | 王珊
从2019年12月31日到现在,我所在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以发热门诊为例,目前每天病人的体量已经是医院平常病人数的10多倍,我们医院还在距离市中心比较偏的医院。冬季本身就是流感高发季,容易出现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这群病人里有流感病人、普通感冒患者。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过,很多患者现在都还没被检验。以往流感、感冒病人可能会去呼吸科或者儿科看病,现在都聚集到了发热门诊,所以人流量很大。
作者 | 冥王星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第一,12月初出现到1月20日白天,很少有人知道一些关键信息,即医务人员已经被感染,这个信息公开是1月20日晚上,同晚公开的信息还有湖北省外出现了与武汉无关的病例。这两点信息共同指向是它可以人传人。 第二,它有潜伏期,目前最长说是14天,潜伏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第三,没有特别药物可以治疗。 第四,武汉虽然封城了,但从12月初出现到今天封城,武汉是个中转站,多少病毒已经被春运大军散出去了是不可知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3Yjm4tbKHIbrJ8nVkNw9A
原创:房东的ID
来源:房东经济学(ID:SEALAX)
武汉肺炎最早的病例出现于2019年12月8日,距今已经45天之久,直到2020年1月20日,我作为一个小白,从感观上才体会到这个疫情的重量级忽然间提升了几百倍。
由于检测方法的提高和信息的透明化,疫情数据在最近几天大幅增长
十七年前,我们在抗击非典时最常用的一个成语是众志成城,最终战胜了非典。众志成城的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
如今,在“武汉肺炎”面前,很多肩挑大任者不但不能齐心协力共建抗击疫情的城墙,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疯狂挖墙脚,实际上,疫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牛鬼蛇神导致的。
这个事件的时间线很有趣:2019年12月初发现,2020年第一天有专家表示不会人传人、8个造谣者被查处;1月10日,有专家表示病毒致病力很弱;1月14日布控发源地车站和机场,对游客测量体温(但仍然发门票邀请大家来旅游);1月19日发源地组织四万多家庭大聚餐;1月20日钟南山发声、晚上得到最高指示,之后全国进入全力以赴的状态。
第一个难道其咎的就是一部分疫情发源地的管理者,他们的疏忽导致了疫情的空前发展。
2020年的第一天,武汉的8个市民由于“散步谣言”被依法查处,我们不知道这几个市民说了什么,但从疫情的发展来看,当时的确是疫情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这八位市民说的是对的,我认为应该把决定逮捕他们的人逮捕起来。
从大的层面来看,城市应当建立自己在市民心中的可靠形象,让所有信息公开透明,这样一来市民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渠道并且进行对比和讨论,真相自然水落石出,谣言的土壤自然消失。
相关新闻的微博
在某官方公众号转载这则辟谣新闻时,还不忘请一帮水军到留言区带节奏
时间到了1月18日,当地不顾疫情的威胁,还组织了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真的有这么多家庭愿意参加这种饭局吗?
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饭局,创纪录的团年饭、和谐的社区环境、共同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知有多少人都指望着这些亮点和成绩来获得表彰和升级,把自己的野心强加在市民的健康上。
四万余家庭的团年饭登上楚天都市报头版头条
当然,如果你说当地不作为,那也有失公允。不信你看,他们在1月1号第一时间就抓了八个“造谣”的市民,这速度和效率简直太优秀。
后来,钟南山院士提到,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这间接说明其传染力不可忽视,因为医护人员是专业人士,有比普通市民强得多的防护和卫生条件,如果他们很容易就被感染,那普通人或许就更加脆弱。
不过,就在这前一天,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李刚还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
钟南山打脸李刚
另一个有争议的人就是卫健委武汉肺炎专家组成员王广发,他曾在1月10日明确表示疫情可防可控,但就在十多天后,他自己也被感染,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戏剧性!
王广发可能想不到自己会感染病毒
疫情让无数网店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一些电商平台销售的口罩明显涨价。不少店家的N95口罩价格从99元上涨至三四百甚至近千元不等,好一笔国难财。
口罩价格暴涨
还有一个群体在疫情背后跃跃欲试,那就是自媒体。有些自媒体脑洞真不是一般的大,借着这个热点,使出浑身解数煽动读者情绪赚取流量。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花千芳,他暗示疫情是“反华恶魔”所为。前段时间花千芳吐槽他的母亲拿不到养老金,我觉得他还是关注一下自己家的事比较好。
疫情面前,花千芳脑子里想的是“反华恶魔”和“黄尸”
在阴谋论的节奏下,不少网友积极响应,表示这次肺炎可能是美帝投毒,为的是搞坏中国。说实话,这个世界还真的不能没有美国,不然去哪里找这么好的背锅侠!这也告诉我们,每一次热点事件,都是一次鉴别脑残的绝佳机会。
美帝躺着中枪
当我们最轻敌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而当我们开始重视起来并全负荷行动时,事情往往就开始变得更好了。
在疫情面前,有恶魔也有天使。钟南山院士时隔十七年再度出马,此时他已经年过八旬,不顾自己的劳顿和安危亲赴武汉一线调研(根据已有数据,该病毒对老年人传染力和致死率是最高的),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也和那些恶魔形成了戏剧化的鲜明对比,同样是中国人,做人的差距竟然可以这么大。
钟南山,在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上
需知,我们现在的敌人不仅仅是“武汉肺炎”本身,更难对付的敌人是那些在疫情后面作妖的各路牛鬼蛇神,他们有些人欺上瞒下、有些人囤货居奇、有些人煽动情绪,目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在全国上下遇到困难时抓住机会狂捞一把。
令人欣慰的是,天使在魔鬼面前已占据上风,国家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面对疫情全国都行动起来了,我相信以中国的行动力,完全可以克服疫情(前提是做到认真、重视、公开)。
由于我并不是医生,专业知识非常有限,本文仅作为一次社会观察。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防护措施,平平安安过春节,预祝大家新春愉快!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o9yKYsZZpGVAz-kfLW8cA
本来想用个类似“关于口罩,看这一篇就够了!”这样的标题,又一想我这种半年写一篇的号这么干没啥意义,就延续了一贯比较土的标题风格。标题土了,内容也干脆土一点,争取尽量避免用类似“气溶胶”“血体液”这样的词,让大家比较容易看明白。
先说说口罩的问题。口罩主要是防止吸进去别人的唾沫星子、鼻涕星子什么的。唾沫星子有大有小。小唾沫星子的很轻,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很长时间。你呼吸的时候就可能吸进去。然后唾沫星子里的病毒就把你给感染了。
同样的口罩对不同大小的微粒过滤能力不一样。特别大的微粒比较容易过滤,这个好理解。比如别人拿枣扔你,你拿漏勺就能挡住。但特别小的微粒也很容易过滤。这是因为口罩有两种过滤机制:一种是机械过滤,就是类似拿漏勺挡枣;另一种机制是静电吸附,那么当然越小越轻的微粒就越容易被吸住。所以大的小的都容易,最难过滤的是0.3微米左右的颗粒。所以口罩的过滤效果一般用0.3微米的颗粒物来测试。常说的N95口罩,就是对0.3微米的颗粒物至少能挡住95%。
N95是美国的标准,近似的中国标准是KN95,近似的欧盟标准是FFP2。常见的口罩里还有一种是KN90的,就是指对0.3微米的颗粒物至少能挡住90%。这个比KN95略低一些,也还行。
一般医用口罩(又叫外科口罩,就是几层无纺布那种)的过滤能力是低于N95的。下面这张图中从上往下数第5根曲线就是医用口罩的过滤能力。看起来对0.3微米的颗粒物的过滤能力大约65%。图中也可以看出纱布口罩等非专业口罩的过滤能力是极差的。
不过医用口罩有两点和一般口罩不一样。首先,医用口罩不光要考虑过滤的问题,还要考虑血、脓直接喷上去的情况,也就是说要防水(测试中是用人工合成的模拟血液)。其次,医用口罩不光要考虑保护口罩里面的医生,还要保护口罩外面的病人。所以医用口罩一般不允许有呼吸阀,否则医生呼出的气体会未经过滤就喷出去,起不到保护病人的作用。
有些人知道了一点关于医用口罩的标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就四处宣扬非医用口罩不能用于防疫,还有人说有呼吸阀的口罩不能用于防疫。这两种观点都是错的。对一般人来说,几乎不用考虑血直接飙脸上的情况,所以戴医用口罩和劳保口罩都行。而健康人平时戴口罩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所以有呼吸阀也是没问题的。
我见过很多人戴着戴着就嫌憋闷,把口罩拉下来挂下巴上,露出鼻子来。所以,对一般人来说,有呼吸阀的口罩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呼吸阀能降低呼气阻力,戴起来更舒服,有利于坚持长时间佩戴。同时,对戴眼镜的人来说,口罩的呼吸阀可以减轻镜片起雾的情况。这就降低了取下眼镜擦镜片的过程中手部碰到眼部的机会。
手碰到眼部也会有问题吗?会。因为眼睛和鼻子是通着的,有根管子连着。病毒进了眼睛,就可能随着眼泪流到嗓子。所以,防疫不只是在口鼻这里挡住病毒。还要在眼睛这里挡住病毒。悬浮在空气中的唾沫星子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被吸进去很多,但眼珠子其实接触不了多少。不过前面说了,唾沫星子有大有小。还有一些大个儿的,可以随着别人的咳嗽、喷嚏甚至是说话,直接喷到你眼睛里。所以,如果在戴口罩的同时还能戴上眼镜,哪怕不是专业防护镜,就是普通眼镜,也会有帮助。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意识到了:眼保健操仿佛也有点危险。没错,不过这个话题我不想多说,你知道手别碰眼就行了。
手不能碰眼,那是不是也不能碰嘴不能碰鼻子?当然。最好整个脸哪儿也别碰。而且要勤洗手。因为你保不齐什么时候揉一下眼,抠一下鼻子。
摸过公用物品要洗手,收过快递要洗手,总之碰过别人可能碰过的东西都要洗手。就算没碰过也要勤洗手。因为前面说了,唾沫星子有大有小,大个儿的也可能喷你手上。洗手很重要。我看过一些研究,基本上都认为对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来说,洗手甚至比戴口罩更重要。在外面不方便洗手可以揣一包酒精棉片,随时擦擦。那东西很便宜,几元钱一大包。
还有个挺重要的问题,就是病毒在人体外能存活多久?比如你收了一个快递,把箱子放阳台上,然后洗了手。但万一发快递的人感染了病毒怎么办?现在去拆包裹是不是安全?如果送快递的人感染了病毒怎么办?多久后再去碰那个箱子才是安全的?这次的武汉冠状病毒还没具体数据。但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过SARS冠状病毒的体外存活情况:在木头、布等吸水的材料上,病毒能存活4-6小时;在玻璃、金属、塑料等不吸水的材料上,病毒能存活2天。干燥和高温都不利于病毒存活。
最后再辟两个谣。
这个是假的。白醋里面确实是乙酸,毕竟乙酸又叫醋酸。但用来进行空气消毒的是过氧乙酸,不是乙酸。过氧乙酸才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如果家里没有病人,毫无必要进行空气消毒。即便家里出了病人,也不是随便弄点过氧乙酸放暖气片上就行的。得根据室内空间大小确定用量,用火加热确保充分挥发。而且熏蒸的时候人必须离开。熏蒸结束后还要进行充分通风,然后人才能回来。否则人没被病毒弄死,先被过氧乙酸熏死了。
“熏醋杀病毒”是个老流言了,我上小学时候就有听过。2003年非典那时候也有人抢购白醋,弄得一瓶白醋卖一百二。但不管这个流言怎么变,从谁嘴里说出来,都改变不了事实。
这个也是假的。淡盐水杀不了病毒,钟院士不可能说这个话。不过漱口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可能有一点意义。对于刚刚进入口咽部的病毒,有可能通过漱口将其冲洗出来。但是,这显然需要在从公共场合回来后漱口,而不是流言中所说的去公共场合之前漱口。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QmU8v9C23DXQ9Y4TQohZA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78篇原创
昨天夜里刷信息,刷到了让我觉得很魔幻的事情。
这次的事情可能又是和蝙蝠有关。
又是蝙蝠,我都服气了。
按照道理,蝙蝠传播疾病,如果是通过吸血,通过肢体接触,都可以说是蝙蝠的问题。
但蝙蝠,往往是这种姿态的。
煎炸炒闷炖,姿势齐全,方法多样,我看了一时之间都不好意思怪蝙蝠。
坦率的说,蝙蝠在这次事件中,也很无奈。
没招谁没惹谁,住的又远,没有主动出来搞鬼。
甚至他们本很长得又丑,也没多少肉,看起来就难吃又恶心,怎么就又被抓来吃了。
我又查了一下,很多地方有说法是蝙蝠汤滋阴壮阳。
看得我都气笑了,滋阴壮阳怎么就一回事儿了吗?你阴阳人吗?
这些年因为滋阴壮阳把多少动物生生吃的快灭绝了?
山瑞鳖,松江鲈鱼,大鲵,虎纹蛙,中华鲎,这些动物真这么顶怎么就给搞的都快灭绝了?
就这智商,要这铁棒有何用?
又是蝙蝠,又是野味,给你一张嘴是让你瞎吃的吗。
这么喜欢壮阳?
建议直接吃消防栓,又粗,又大,流量又猛,还不用花钱。
Pro版用户建议直接吃电线杆,更粗,更大,电流刺激,附送一键升天套餐。
看看下面这张图,来自本次发源地,华南海鲜市场的某个摊位的价格图,你们感受一下。
注意,这些都支持代办长途托运,支持配送,再感受一下。
有时候我真的是服气一些人的智商和脑回路。
吃东西就吃东西,怎么就净盯着野味使劲?
家花没有野花香是怎么地?
而且还净盯着奇形怪状的,是自己没进化好嫉妒么?
而且,野味有这么好吃吗?
老祖宗几千年筛选下来,好吃的好养的早就给驯化好成了家畜了,剩下的不是不好吃就是不好养,要么是有问题的,鸡鸭鱼肉哪里不香了?
这么喜欢少见的,丑的,特立独行的。
天上飞的建议吃飞机,地上跑的建议吃轮胎,海里游的建议吃潜艇。
野味这种东西,本身就代表了不可控的风险。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不可知的,鬼知道一天天他们会接触到什么。
生存环境的不可知就代表其本身完全有可能携带大量未知的细菌与病毒,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确实就是弟弟。
而且野味这条产业链,从捕捉,到运输,到存放,到处理,这一切过程中,野生动物有太多机会和太多不同的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接触。
不可能指望这个环节上的每一个人都做着最严密的保护的,实际上他们基本都是裸奔状态。
不仅物理保护裸奔,生理保护裸奔,更重要的是脑子裸奔。
大家这么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任何工厂食物有点点问题就得被抓出来打,怎么更加猛烈的野生动物不关心呢?
一边怒斥食品安全,一边大谈野生动物怎么顶,顶顶顶顶你个肺。
嗜好吃野生动物到底是个什么心理?
喜欢吃奇形怪状的食物?
怎么不去学学人家美食家老八吃粑粑?
追求一种精神实现?
这得是有多自卑的人才能把力气使在野生动物身上?整天冲着野生动物使劲能算啥好人?
有钱之后追求与众不同?
能不能把钱捐给有需要的地方,一样烧钱,还有好名声。
现在好了,玩大了,要所有人陪着一起承受后果,自己作死拉上一群人。
挺讨厌的,真的。
我也知道绝大多数人对于野味的感觉就是吃个新鲜,理解,这个真的理解,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拒绝突如其来的新鲜事物的。
但已经两次了,两次了。
第一次可以是无知,第二次可以是意外,但再一再二不再三了,朋友们,该醒醒了,野生动物不要乱吃了。
人类这么现代化的工厂,这么严谨的食品科学,这么五花八门的食品产品,怎么就还有这么多人相信什么纯手工和野生呢?
人之所以走向食物链的顶端,靠的就是科学的力量,局部改造自然,这么多专家努力让你吃上安全清洁成本低廉的食物,别去找刺激了。
希望从这次开始,大家之后尽量少吃野生动物,拒绝野味,能不吃就不吃,也把问题的严重性多跟身边人普及,很多年龄大的人还迷信着野味神奇呢。
不去扯什么保护环境之类的高大上的东西,也不去说什么生物多样性,那些都虚了。
咱就实实在在就有一说一,就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更为了所有人。
真的,就是为了我们自己,没什么高大上的原因,大家能少吃就少吃吧。
拒绝野味,从我们做起。
谢谢了,祝平安。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TJ0x_9pa6jnL54PdUb5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