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喝奶茶,让公众对奶茶店门口大排长龙的现象司空见惯。

  然而你知道吗?一些奶茶店门前突然生意火爆,背后也有可能涉嫌犯罪。

  近日,上海警方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侦破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警方抓获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

10万元加盟奶茶店
开张3个月就面临关停

  2020年5月,市民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王先生详细介绍了该知名品牌奶茶的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然而,在几番洽谈后,客服却以该知名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王先生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客服称,“茶芝兰”是与该知名品牌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

  在公司里,招商经理张某接待了王先生,向其出示了该知名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

  张某向王先生承诺,加盟后公司会统一安排选址筹建,配发生产设备,供应产品原料,并提供培训指导、技术支撑、运营管理、广告宣传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王先生只要加盟就能轻松盈利。很快,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然而,加盟之后,公司向王先生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张经理也不知所终。

  王先生的店铺生意惨淡,仅仅开张3个月就面临关停的窘境。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气愤的王先生找到公司讨要说法,公司却以王先生经营不善为由,对他的诉求置之不理。

  那么这家名叫“茶芝兰”的奶茶店究竟是什么来头?

茶芝兰的真实面目

  市中心开店、日流水过万……

  对于被“茶芝兰”奶茶欺骗的数百个加盟商来说,“茶芝兰”所呈现的一幕幕,曾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这一切都是“茶芝兰”精心为加盟商们构造的骗局。

  据新闻晨报·周到上海报道,2020年年末,王某某在人民广场某商业街开设“茶芝兰”品牌店,长期雇“托”充场,并制造虚假流水,以此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网红品牌,并进行对外招商。

  而在招商过程中,“茶芝兰”招商顾问将这个品牌吹得天花乱坠,“茶芝兰”招商顾问“娜娜”曾告诉暗访记者,这个品牌“每家店的营业数据都没有低于1万(元)的”,“人民广场这家店,一天的营业数据都在1.3万元到1.5万元” 。

  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虚假繁荣,“茶芝兰”开始长期在各大兼职群中招聘“演员”,门店热闹的排队景象都是演出来的,连负责雇人的“黄牛”都知道,“茶芝兰”的经营状况一般, 每天聚集这么多人,只是为了拍视频。

  就这样,在王某某的诱导下,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数百名加盟者缴纳“茶芝兰”的加盟费。然而,等待的他们,只有迟迟不进行的店铺选址、完全不专业的培训指导和近乎为零的后续运营服务。

  事实上,在经营“茶芝兰”之前,王某某已经连续创立并倒闭了两家奶茶连锁品牌。

  她经营这些品牌的方法如出一辙,前期均系通过虚假排队、邀请明星代言、制造假流水等方式打造“样板店”,通过傍大牌的方式利用虚假网站,从互联网上获得客流。

  最终,在骗取足够加盟费后,一跑了之。深受其害的加盟商们,只能自吞苦果。

  以王某某此前经营的奶茶品牌“花点点”为例,“花点点”品牌存续期间,共吸引加盟商数百家,如今,这数百个加盟商已全部倒闭。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茶芝兰”的乱象,几个月前即有记者进行了报道。

  在去年12月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报道中曾提到,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各大兼职群中。每天从11点30分至19点,兼职被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需要50人。“五个领队同时拉人、建群、拍照、管理,持续数天……”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为此记者实地体验证实,这些群演最终排队充场的奶茶店,是“茶芝兰”人民广场店。且在“排队”4小时后,总算领到了40元“工资”。

  但与想像中不同,这家奶茶店“排队充场”最终“收割”的目标人群,可能不是消费者,而是加盟者……

  另据这家媒体最新报道,上述报道刊出后,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市公安局松江分局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人民广场虚假排队现象及背后企业展开调查。

  2020年12月,上海警方依托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奶茶店铺加盟商户“异常关停”的风险,可能涉嫌经济犯罪。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即会同松江公安分局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并于3月23日将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一网打尽。

  经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设计发布带有“品牌加盟”字样的招商广告,吸引获取潜在加盟商联系方式;随后,收购或注册“花点点”“茶芝兰”等50余个奶茶品牌,通过设计“知名品牌旗下产品”“全程一站式服务”“大数据科学选址”“投资加盟稳赚不赔”等宣传话术,安排话务员对外推销加盟业务。

  事实上,公司对外宣称的专业培训讲师根本不具备奶茶行业从业经验,各项服务也是无稽之谈。

  甚至在加盟商实地考察时,犯罪团伙还以每人每日40至80元不等的价格,雇佣人员冒充消费者,在奶茶店铺前循环排队,营造生意火爆假象,以层层铺设的加盟套路骗取加盟商的信赖。

女记者暗访揭开7亿大案!刚刚曝光,奶茶店大排长龙背后竟是犯罪套路

  目前,上述90余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0w3KC2pk20MJR_zvdCv10A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作者: 宋富贵
来源:米宅(ID:MizhaiPlus)

这篇文章将触动国家一些人的核心利益,很可能会短时间删稿,如果需要请截屏保留。

 

1

 

高考大扩招已经进行了20多年,到了现在一个中国孩子考上一所大学究竟有多难呢?

 

先说高中。

 

现在中国执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所以孩子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基本上都能接近100%。

 

然而,到了高中阶段,这个比例却直线下降。

 

以郑州为例,前不久公布了《2020年郑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这份官方的正式公告中。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在2020年,全郑州普通高中131所,在校生213766人;

 

同年,普通初中393所,在校生448644人;

 

也就是差不多一半多的郑州孩子是上不了高中的,他们下面人生的道路是中专和技校。

 

这种情况,全国都差不多,上海的高中淘汰率也接近40%多。

 

当然,也不排除那种上了中专也能考上好大学的,但是毕竟是少数,少到忽略不计。

 

然而,考上高中只是跨过了炼狱的第一道门。

 

真正的苦难之门刚刚打开,这就是高考。

 

2

 

在我们身边,似乎大学生遍地都是。

 

从数据上来分析,这可能是个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实际上,能考上大学的人,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

 

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当年,每年全国出生人口大约1900万(100%),其中,全国参加高考的人大约是920万人(48%)。

 

本科录取人数约309万人(16%)。

 

也就是说,不管孩子被什么本科录取了,就算是最普通的三本(现在已经没有三本了,都是一本二本),也已经是6选1的突出人才。

 

一本录取人数是114万人(6%)。

 

也就是说,不管能考上什么样的一本学校,都已经是16选1的精英了。

 

211高校录取人数约46万人(2.4%)。

 

也就是说,全国同龄人中只有2.4%的人能考上上211高校,接近25比1的概率。

 

985高校录取人数约15万人(0.8%)。

 

也就是说,考上985高校,实际上是战胜了99%的同龄人的。

 

而清北录取人数约6600人(0.03%),这两所中国TOP2的高校,万里挑三。

 

然而,这些数据只是全国性的分析,距离真实每省真实情况还相差太远。

 

3

 

高考,全称是国家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然而,虽然是国家级考试,但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你会发现实际上这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实际上是一个省考。

 

因为,它的本质是“省内录取”,考生以省为单位进行竞争,各个高校以省为单位进行招生。

 

这种难度取决于两点。

 

第一、各个档次的高校在该省的招生人数。

第二、该省的参加高考的考生。

 

二者相除,实际上得出的数据就是各省高考录取率,这种录取率才是最真实的代表该省高考难易程度的真实状况。

 

但是,有些地方985录取率高,但是一本录取率稍低。有些地方本科录取率还行,但是211录取率偏低。

 

我们取三个指标——一本录取率,211录取率、985录取率,进行分析。

 

4

 

先说一本录取率。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一本录取率低于10%,一共3个省份,河南7.8%,广西8.4%,山西9.8%。

 

而录取率最高的则是三个直辖市,北京30.5%、天津24%、上海21%。

 

除此之外,宁夏、福建、海南、辽宁都是一本录取率比较高的地区。

 

也就是,在河南,就算同样的水平,你考上一本机会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不到。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即使放在全国平均水平,河南以及其他的的几个可怜省,录取率也只是全国水平的一半。

 

再说,211录取率的比较。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广东垫底,甘肃、安徽、河南、浙江分列倒数五名。

 

河南之所以能摆脱倒数前三的尴尬,很可能是因为郑州大学属于211,而且属于全国最大的人数最多的一所高校。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不过,即使如此,大约4.1%的211录取率,依然只是北京、上海、西藏、天津、青海的五分之三分之一左右。

 

最后说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985大学录取率。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天津5.9%,上海5.3%,北京4.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青海也都在3%以上。

 

而985率最低的地区,是安徽,河南等地,大约在1.1%左右,在河南,考取985高校的概率,只是天津的五分之一不到。

 

6

 

所以,把我们上述的数据进行总结,可以把全国高考难易分为六级。

 

第1档地区(相当容易)——北京,上海,天津

 

毕竟,全国差不多一半的985/211高校都是分布在这三个城市,作为直辖市优势显而易见。

 

第2档地区(比较容易)——西藏,青海,宁夏,吉林,辽宁

 

占了人口少,考生少的光,另外他们应该感谢国家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让他们在拥有较少名额的基础上,依旧获得了较多的录取名额。

 

第3档地区(比较普通)——福建,海南,湖北,陕西,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全国中等水平,谈不上容易,也谈不上简单

 

第4档地区(比较困难)——重庆,浙江,湖南,江西,河北,江苏,贵州,甘肃

 

全国中下等水平,本身高校资源不多,但是考生也不算多。

 

第5档地区(苦难模式)——山东,四川,云南,安徽,广西,山西、广东

 

全国下等水平,山东、四川、安徽都是人口多,云南、广西和山西是高校少,属于全国的高考困难户

 

第6档地区(地狱模式)——河南

 

人口对于国家人口是财富,但是对于河南的考生,人口就是压力,甚至就是噩梦。

注:本文部分数据引自国金证券吴劲草《哪些省才是真正的高考地狱模式?—数据量化全国31省高考难度,结论可能和想象中不太一样》,特此表示感谢。

 

7

 

说实话,写到这里,作为一名生在在河南的作者。

 

心情就像本文题目所言——我想大哭一场!

 

有几句话,始终在心头萦绕:

 

高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最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

 

有些省的孩子,竟然如此不易。

 

他们付出同样甚至几倍努力,就是因为生于不同的省份,而得不到他们应该拿到的那份成功。

 

大家都说高考,是中国人最公平的竞赛。

 

然而,对于那几个省的孩子来说,这却是是最不公平的比赛。

 

最后的话——

 

米宅作为一家成长自河南的公司,所有的员工是能够切身感受到这种痛苦的。为了改变一些高考困难省份孩子的命运,让他能够相对公平的环境下高考。

 

从我们的前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来,天津很可能是高考困难省份孩子们脱困的一条捷径。

 

毕竟这里的大学,尤其是985/211大学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考生数量较少。毫不夸张的讲,在高考你有二本的成绩,在天津可以上一本,你有211的成绩,在天津可以上985。

 

为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去赌一把。

 

作者:  宋富贵
来源:米宅(ID:MizhaiPlus)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zbV9OZZuEso91ZRQolX2g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最近的市场非常混乱。

从大宗商品、土地市场到山寨币,场面火爆,人心几近癫狂。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胀预期已经开始螺旋式上升,想拦都拦不住。

它在不断自我强化,越来越顽固,越来越深入人心。

中国的抗通胀之战,加速进入高潮。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大宗商品已疯。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被高层4次点名。

3月25日,高层在南京召开的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上提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带来多方面影响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快

4月8日,金融委今年对外首次发声,高层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4月9日,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会上同样讨论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就在昨晚(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高频率的关注,表明这轮超预期的涨价潮已经引起了警惕。

五一之后,大宗商品再迎全线暴涨,铁矿石、焦煤、螺纹钢、热卷、铜等多个品种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伦铜最高触及10440美元/吨,一举突破2011年的峰值,创下历史新高。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4月末,WTI 原油期货价格、LME 铜期货价格和 CRB 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综合指数分别同比上涨187%、89%、51%。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这次商品涨价潮向中下游蔓延基本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很多商家都不得不接受涨价。

生产成本急剧飙升,4月份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3.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0.2%,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3%,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1%。

试问中游的工厂有几家利润能超过30个点呢?

广东的制造厂商不得不暂缓接单。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已接单但未交货的也都无法继续生产,因为成本已经远超出企业的毛利。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巴菲特在2021年的股东大会上也提到了涨价:

“我们看到了严重的通胀。我们在涨价,别人也在涨价。而且涨价的趋势正在被市场接受。我们所拥有的房地产业务成本一直在涨,因为钢铁及其他原材料的成本一直在上涨。”

原材料价格为什么会疯狂?

需求不断复苏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供给端的因素占了上风。

一是海外受疫情持续拖累,产能恢复缓慢;二是碳中和叠加环保减排,碳排放量大的行业有了限产预期。

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好资产越来越稀缺的形势下,投机资金也疯狂涌入了看起来最具确定性的大宗商品,狂欢炒作。

当通胀兵临城下之时,大宗商品往往就是最好的资产。

央行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预判:

全球通胀水平可能继续升温。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走高,加上流动性环境极度宽裕,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原油、大豆等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通胀指标的同比读数可能会普遍趋于抬升,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

即便大通胀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但很多人还是觉得,它已经来了。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土地市场也波澜四起。

2月份出了土地新政,一二线热点城市开始实行集中供地,本意是要平抑地价。

100天后,土地大闸一开,断粮数月的开发商们为了抢一块地都急红了眼,疯了头脑抢当地王。

有多疯?

重庆,成交46宗地,平均溢价率越为43.78%,最高的拍出了130%的溢价率。

无锡,16宗地中仅有1宗没有破封顶价,即便限制了溢价率不超过20%,但有3宗地块的起拍价就超过了所在板块的最高楼板价。竞价场面太激烈,还导致土拍不得不延长到3天时间。

广州,首场土拍总成交额高达906亿元,最终成交42宗地,有18宗溢价成交,还有4宗超过了45%溢价率的最高限价而转入摇号。而据财新报道,广州自2017年10月起至此次集中土地集中拍卖前的三年多时间内,一共也才诞生过6宗摇号地块。

杭州,57宗地有7成拍到“封顶+自持”,竞自持的比例拍出了杭州土拍史之最,达38%,过往最高也不过26%。总成交额达到1178亿元,接近去年杭州全年土地总出让金额的一半。

这场集中供地潮变成了一场囚徒困境,一场恶性博弈,我不抢就会被别人抢光,我不卷就会被别人卷出去。

长三角三四线城市也频现“地王”。

3-4月期间,三四线城市共诞生了21个“全市单价地王”,其中有14宗出自没有土地限价的县级市。

于是乎,全国土地平均溢价率被拉到了三年来的新高

克而瑞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300个城市的经营性用地的平均溢价率,从3月的17.8%大幅跳涨至25.4%。

我们再来看看房价。

3 月,70 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4.4%和 3.3%,涨幅比上年末分别高 0.7 个和 1.2 个百分点。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63.8%,两年平均增长 9.9%;销售额同比增长 88.5%,两年平均增长高达 19.1%。

从开发商到老百姓,似乎没有人相信,明天能拿到更便宜的地价、房价。

焦灼、火热的情绪在蔓延。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通胀预期对人心的破坏力,绝不可低估。

它是一把锋利的刀,会不断推高社会焦虑情绪,在贫富之间划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最近发生了三件不大不小的事,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危险信号。

第一件事是山寨币的疯狂。

狗狗币,超出中年人认知范围的加密币,一开始只是一个用来嘲讽比特币的山寨币,发行量高达1000亿枚(限量发行的比特币是2100万枚),既蠢又不稀罕。

结果,最近最猛的时候总市值接近900亿美元,一度超过全球最大的黄金ETF,而一年前它的市值才3亿多美元啊。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时代的财富逻辑、财富信仰、财富锚定物变了,以前大家靠集体想象力在黄金、美元身上所赋予的价值,已经部分转移到了这些无厘头的电子加密币上面了。

在货币大放水、流动性泛滥之后,全部资产都在大涨价,富人手里头有股票、有房产、有债券,身价水涨船高,穷人已经意识到,如果再无所作为,就会被动损失财富,贫富会加速分化。

狗币越疯,这一切越显得可悲,因为背后是平民百姓们非常深刻的财富焦虑,是散户觉醒之后的出位反抗。

第二件事,鹅厂总监张军在网上被骂得狗血淋头。

他在五四的时候说,“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结果引发了网络青年的众怒,评论区非常狂野,说要拿这位资本家去挂路灯。

挂路灯是什么梗?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路灯就是一种处决有钱人的残酷刑具,这是某种特殊的时代象征。

在内卷、996、高房价之下,大家对现状有所不满,这种所谓资本家和普通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累积。

第三件事,演员郑爽拿下1.6亿天价片酬,耗时77天,通过阴阳合同偷税漏税。

这是什么概念?郑爽的日薪达到了208万。8万的零头还不能抹去,因为按照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还有80%的人口没有超过6.2万。

这个事件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力,容易引起社会心态失衡。

这三件事放到一起,共同指向了贫富分化的时代下越发强烈的反抗情绪。

似乎所有人都憋着一股火气,无处可撒。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更可怕的是什么?是过去几十年中支撑这个和平、低通胀世界运转的共识,正在逐渐消失。

第一个消失的共识,各国央行要对抗通胀。

以前世界央行美联储以当一名冷酷的通胀杀手为荣,职责就是在所有人都喝得晕头转向时,偷偷拿走泡沫盛宴上的酒杯。但新冠之后,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都心安理得大放水,对通胀非常有耐心。

昨晚,美国公布3月份通胀,预期3.6%,实际值惊现近十年最高,达到了4.2%。

在保证充分就业、呵护股市长牛、降低通胀预期的不可能三角中,美联储选择当鸵鸟。

第二个消失的共识,各国政府要恪守财政纪律。

财政刺激方案越来越狂野,越来越不负责任。美国的直升机撒钱就是实质性启动现代货币理论,无限度印钞,政府想打多大的欠条,央行就乖乖印多少钱补上。

历史上,一旦财政政策主导经济,大概率会发生通胀,德国魏玛政府就是这样一手把自己送进恶性通胀的深渊。但各国财政现在只想多花点,以后少还点,那么,只能靠通胀来稀释债务。

第三个消失的共识,全球化。

当发达国家在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的时候,似乎忘了,过去是谁帮他们吃下通胀。如果没有中国加入世贸,输出大量低廉的工业品,通胀能多年维持低位吗?但现在政治因素已经压倒一切,这些都不重要了。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重新洗牌,不得不让更多人怀疑,这一切是不是正在催生一个全球大通胀时代的到来。

我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集体火爆,一场时代变迁来势汹汹

迷雾当中还是透出了阳光:中国现在要打破通胀预期

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打破顽固的通货膨胀预期,这个比胀本身的真实威胁大得多,就像牛皮癣一样,而打破预期,目前只能求诸于分配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是切实帮助不富裕青年降低育儿成本,这是系统层面的资本平权,打破阶层固化;

二是直接税,比如最近吹风,财政部等4部门在京召开了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

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当下的反垄断浪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需要压制资本巨头,降低系统成本,减缓贫富撕裂的速度。

但是,弥合这些断层线的再分配政策是有阻力的。

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提出过,在西方,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但也提出过,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精英可能宁可看到这个系统崩溃,也不会愿意让步。

所以,中国的抗通胀预期战役,不止是要在国内掰手腕,还要对抗国际诸多因素。

这些力量的博弈和较量会越来越激烈,每一场胜负都决定了人类下一个百年的政治经济文明要走向哪里。

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vqKiUWLwprZgfxwaVtR4w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中国正在国际市场狂买粮食。

者:金石道人
来源:经济学博士(ID:baobaomengtu)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执政者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


去年在疫情最严重的2、3月份,开始有的地方抢购大米。很快官方便开始回应,重申了目前国家粮食充足的现状: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大丰收,年产粮食6.5亿吨以上,主粮供给率超过98%;——我国进口大米、小麦在粮食总供给中占比低于2%,主要是改善型消费;——我国目前拥有粮食储备非常充足,水稻储存有1.2亿吨,小麦储存有1.4亿吨,光是储存粮食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可以说,我国的粮食基本可以达到自给自足。


但即便在这个背景下,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的粮食进口达到近些年来最高峰,光是玉米的进口就增长了437.8%。


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大肆购粮,背后原因必不简单。

 

01
玉米等粮食进口激增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其中一季度粮食进口总量3760.6万吨,同比增加62.3%!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要知道,去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我国的粮食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


粮食是属于刚需,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一般趋于稳定,有多少人就吃多少饭。哪怕有那么一帮人,今年胃口好,疯狂吃饭,也不会造成一个年度内粮食需求暴涨。


而具体细分来看,粮食进口需求最大的是玉米,中国第一季度玉米进口量为672.7万吨,进口激增437.8%!较上年同期飙升逾五倍!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而季度小麦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逾一倍,增加131.2% !至292.5万吨。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哪怕是进口增幅较少的大豆,在第一季度,大豆进口2117.8万吨,增加19%左右。


主要的粮食进口都在激增,这个现象表明中国正在国际市场狂买粮食。

 

02
“不计成本”购入粮食


粮食进口如此大幅度增长,很多人会觉得没什么,也许是粮食价格下降了,我们提前买点储备起来。


其实不然,中国这次的买粮,称得上是不计成本。


从国际粮价来看,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已经连续9个月上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6.5%。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这里的粮食主要包括谷物、植物油、乳制品、糖肉等。从衡量粮食价格的相关指数来看,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粮价一直处于上涨阶段,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值。


玉米价格自2020年11月黑龙江玉米进入收购季以来,从初期的潮粮每公斤1.88元左右的价格一路飙升至潮粮每公斤2.6元,上涨约29%。国际玉米价格一月份环比上涨了11.2%,如果是同比2020年一月则大涨了42.3%。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小麦的国际行情也是处在七年高位,同比去年一月份是上涨54%。一年内就涨了50%以上。


并且,从4月份开始,国际粮价继续上扬,玉米、大豆、小麦突破了8年来新高,其中玉米涨幅最猛,涨幅达到了38.6%,小麦反弹至14%,大豆则是涨了17%。


目前国际玉米已涨至673.25美元/蒲式耳,已连续涨了5周。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第一季度,全球粮价创下历史阶段新高,购粮成本大幅度上涨,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进口成倍增长,如此不计成本的购入粮食,不可谓不反常。


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是不是国内部分粮食播种面积变小,迫使进口增加?


其实不然,拿一季度进口增幅达4倍以上的玉米来说。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4496.8万公顷。


2015-2019年期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496.8万公顷,同比增长1.8%。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2020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也基本稳定,播种面积约为4500万公顷。并且我国的玉米消费总体来说,也没有巨幅波动,总体也很稳定。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同时,产粮大省——黑龙江,2020年便根据市场供需研判,黑龙江很早即释放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信号,明确了“2020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基本保持稳定,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适当提高”的总体原则,引导农民及早确定种植意向。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农情调度情况显示,该省2020年粮食作物面积较上年继续扩大,并呈现水稻稳、玉米和小麦增的趋势。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从预期来看,粮食供应稳中有升,为什么还要不计成本买粮?

 

03
为未来风险做准备!


中国如此大规模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是绝对有深刻考虑的。


粮食是人类社会最关键的资源之一,机器没得能源,最多也就停转,人要是没了饭吃,那就等死。


粮食的背后是社会的稳定,粮食的安全关乎生存。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将会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将处于挨饿状态,25个国家将面临严重饥饿风险。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为了自保,纷纷出台了限制甚至是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疫情大爆发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限制了出售。


就连美国这样的地表农业最强国也受到了不小冲击。最新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大约有34%的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


粮食危机近在眼前!


进口激增437.8%:中国不计成本购粮,未来会有大动作?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这次50年一遇的粮食危机必然得未雨绸缪。


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因素。


看到中国现在如此大规模,且不考虑代价的购买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就是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现在,中国的安全环境及国际局势正在急速发生变化。


而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两点:

 

1.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2.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需细说各位也能猜到其中的意思了吧。不管会不会爆发,做点准备总是没错,动作如此明显且频繁,证明气氛是越来越紧张,未来也许真没想的那么美好。从粮食这点来看,上面是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但不管如何,毫无疑问的是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被我们这代人赶上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d7VrGWgnOQQ0yteacm-qA

谁说写字不赚钱?

2020年8月,安徽小伙小郏来到了北京,在老家时,他是链家的房产中介,到了北京之后,他成为了水滴筹的筹款顾问。
 
要是早一年来,小郏的Title会是“志愿者”。2019年底梨视频卧底采访之后,模板化撰写患者故事,还随意填写募捐金额的“志愿者”们,变成了筹款顾问。
 
不知道小郏算不算赶上好时候,以前水滴筹和轻松筹在医院自由搏击的日子里,很多“志愿者”的月薪能超过1万,小郏这个筹款顾问,底薪是4000。
 
通过五天帮两个患者的考验后,小郏正式入职,早九晚六还有双休的日子里,他在北京西城区的几家大医院里扎了下来。
 
患者来自山南海北,小郏找帮扶对象不难,这比在链家卖房还容易些。他的名片夹甚至可以直接放在医院的电梯口,去医院里的小卖部提他的名字还能打折。病友们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
 
夹总。
谁说写字不赚钱?
小郏们的工作方式和以前变化不大,只是公司的盈利模式变了。现在水滴筹最大的收入来源是:
 
保险公司。
 
扒依看过媒体报道,水滴筹创始人沈鹏的父亲1985年加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在三四线城市卖保险的人,甚至沈鹏就出生在保险公司家属院。
 
刚刚成功上市的水滴筹,招股说明书里说,来自保险经纪佣金占总收入的9成。去年他们卖了144个亿的保险,佣金收入接近27亿。
 
由小郏们操刀的悲惨世界文案后面,就能看到水滴保的入口。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营销方式,8000万投保用户有接近6000万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谁说写字不赚钱?
以前,保险公司及代销机构要想获取这么大的流量,需要很多套路。比如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上大批量投放。现在,他们有了更好的渠道,比如水滴筹。国华人寿保险的总裁曾经说过,互联网保险让保险公司省了很大一笔渠道费。
 
但跟传统保险主推的重疾险不同,水滴保的主要产品是客单价比较低的医疗险。这类产品每年的保费少的只需要几百块,多的也不会超过一千。这些一次性产品贵在便宜,还很好的解决了阅读水滴筹文案人群的焦虑。
 
小郏们的文案现在变成了保险公司的蓄水池。渐渐地,蓄水池也不够用了,水滴筹的保单转化率从2018年的接近50%下降到了13%。要讲更大的故事,就必须平向外购买流量。
 
这三年,水滴筹营销费用翻了十几倍,暴涨到了20多个亿。
 
保险业的朋友告诉扒依,为了取得更高的销售成绩,水滴的保险销售甚至外包给了一些外部平台。那是更激进的领域,高额提成,团队发展,社区扩散,分级提成,就差那一句:
 
你听说过安利吗?
 
水滴筹最近上市了,尽管创始人们不断解释自己不是公益组织而是商业机构,但几天时间市值还是跌去百亿。
 
可能大家也终于明白了,无论他们再怎么说自己是保险公司,或者是互联网公司,核心竞争力还是文案和剧本。

谁说写字不赚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D-KIVay5vDF-JQJKBVJ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