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无相财经(ID:wuxiangcj)

据choice数据,2020年茅台集团控股的贵州茅台员工人均薪酬为31万元人民币,在中国所有白酒上市公司中最高。
Wind数据也显示,根据2020年年报,贵州茅台去年高管薪酬范围在6.73万元到77.43万元之间,平均薪酬为33.81万元。
对于广大人均年收入不到10万的上班族来说,这真是让人酸了。
工资那么高,和茅台酒厂的高利润率、高销量,以及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根据贵州茅台三季报数据,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6.42亿元,同比增长11.05%,实现净利润372.66亿元,同比增长10.17%。
前三季度直销实现营收146.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4.14%。
同时在官场与商场生态中拥有微妙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将近3000多元一瓶的飞天53度茅台酒一直被称为“硬通货”,多年来价格一直是水涨船高,还得靠抢。
但很多老酒客也知道,茅台虽好,但最开始,并不是那么抢手,甚至也没人炒作。
茅台酒的品质,无相君自然不必多说,江湖上到处有它的传奇。
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被誉为“白酒之王”的,是山西的汾酒,它被周总理指定为首款国宴用酒。
新华社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全国每1斤名酒中,就有半斤出自杏花村汾酒厂。
1987年,汾酒酒厂实现了利税8830万,当时这个数据,是五粮液的4倍,茅台的6倍。
当时的茅台,真的不算出奇,尽管酱香典范的美誉,还是它的。
随着改革号角吹起,国企改制,国家也对“酒类专卖”的价格开始放开,五粮液、茅台等酒厂纷纷开始改革。
中国人买涨不买跌,总觉得贵的就是好的,当时人们普遍观念是:低价无好酒。
相反,汾酒的价格却纹丝不动,依然坚持走低价路线,其结果就是被市场认为:酒不行。
加上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假酒案。
渐渐地,汾酒失去了高端白酒的市场竞争力,一哥的地位开始下滑,茅台开始上位。
涨价,只是茅台酒崛起因素的一小部分,茅台有今天的地位,除了固有的气候、水文、酿酒工艺、调酒技术出众之外,还要“感谢”一个人。
1998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国内白酒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老百姓手上都没啥钱,茅台酒渐渐不好卖了。
也是这一年,时年42岁的袁仁国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贵州茅台总经理。
这时袁仁国亲自选拔了17位营销员,组建了茅台史上的第一支营销队伍,开启了全国巡演卖酒模式。
一方面,袁仁国主动邀请各地的糖酒公司负责人,来到贵州喝“患难酒”,希望大家帮助茅台酒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开始暗囤酒压货,通过减少供应量来提价,提升炒作空间。
1998年年底,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茅台酒如期完成了销售任务,并创下了当时历史最好水平。
2年后,众望所归的袁仁国接过“茅台教父”季克良的衣钵,成为茅台的新厂长。
2001年,贵州茅台营收16.18亿元,净利润为3.28亿元。而五粮液2001年的营业收入为47.42亿元,茅台仅为五粮液的1/3。
此后几年,茅台的销量一路狂飙的模式,市场上关于茅台的传奇也越来越多。
到了2017年,贵州茅台实现了582亿元的营收,较2001年增长了35倍,并超过了五粮液!
公司销售人员由最初组建的17人队伍发展到553人,加上经销商,营销人员2万多人。
庆功总结时,茅台方面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茅台营销造就了茅台现象,茅台现象缔造了茅台传奇。”
不仅全国的白酒经销商对他心服口服,就是茅台镇上不少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背地里,甚至有人给他送了一个5公斤的金鼎,上书:酒冠黔仁国。
由于茅台成了官场的硬通货, 袁仁国执掌茅台期间,上至官员,下至茅台高管和员工,都开始想办法从中牟利。
而随着袁仁国的落马,他的名字也成为一个禁忌的话题。
毕竟时至今日,茅台酒厂人均薪酬31万是实实在在的,让全国打工人羡慕。
而茅台酒厂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都离不开这个“历史的罪人”。
最近,五粮液又宣布涨价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涨价营销策略的一种致敬。
总的来说,如果一款产品能够像苹果手机、香奈儿包包一样成为“信仰”的时候,那么,这个公司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4bslzNOHNEkFRJb_Qtt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