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朝阳

滴滴从美国退市的消息终于落实,联想在国内的风波还余波未平。

 

无论这两家企业曾经让多少人觉得意难平,都比不上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家。

 

因为,中国当前最输不起的,是产业升级受阻,是供应链被封锁,是经济失速隐忧。

 

过去10年,中国一直想要把卡脖子的手掰开,但结果却是有喜有忧。

 

近些年,最痛心的莫过于“芯痛”。而痛过之后,没有哪一家公司比中芯国际得到了国人更多的期待,但结果如何呢?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规模是3500亿美元(约2.2万亿元人民币),占进口的16.97%,超过中国进口的石油与铁矿石的总和。

 

按照规划,中国芯片自给率应该在2025年达到70%,但IC Insights按中国半导体当下的增速预测,届时只能达到19.4%。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日益凶猛,而中国倾力打造的中芯国际,却距离台积电越来越远。

 

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结果是,你满心希望中芯能另一个华为,结果却偏偏变成了又一个联想。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眼下,中芯国际正处于自己最好的时候,但也是大环境最糟的时候。

 

从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中芯国际今年板上钉钉会创新高,继续稳坐国内芯片一哥的位子。

 

但是,净利润翻倍增长之下,中芯国际却出现了一个最不该出现“双减”。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双减之一,研发投入减少。

 

从其三季度财报来看,研发投入与营收比降低到了11.7%,研发投入金额下降到了10.8亿元,几乎是近几年最低的水平。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2020年,中芯国际全年研发投入46.7亿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1.5%,还不到同年台积电的五分之一。

 

直白点说,半导体就是一个吞金兽。

 

几个亿砸下去可能连水花也看不见,但是不保持高强度、长期性地砸,又绝不可能成功。

 

看一下全球半导体同行2020年的投入。

 

最高的英特尔,研发投入是135亿美元,一家就占到全球半导体研发投入的近20%。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高通投了约60亿美元,三星55亿美元,台积电为37.2亿美元,今年的投入还在加速。

 

而光刻机巨擘ASML公司,去年研发投入也有22亿美元。现在各国争抢的极紫外光刻机(EUV)的研发成本约为60亿欧元(约人民币460亿元)。

 

就研发投入水平来看,国内半导体公司和国际巨头相比,差距是几何数级的。

 

在这条道路上,根本不存在“弯道超车”的概念,不存在跳跃发展,只能一个技术节点去一个技术节点去砸钱死磕。

 

研发投入的不断减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双减之二,研发人员数量减少。

 

这个比研发投入的减少更危险,因为中国芯片原本就缺人。

 

有媒体梳理近几年数据,指出中芯员工的离职率是同行的1.3倍。

 

截至6月30日,中芯国际研发人员数量为1785人,而去年同期为2419人,一年锐减600多。

 

业内人士称中芯国际是“半导体的黄埔军校”,这话明褒实讽,说的就是中芯留不住人。

 

这和行业的火热、政策的青睐,反差不要太大。

 

要知道由于教育和产业培训落后,中国半导体人才缺口高达24万。别说中芯国际是因为人才过剩。

 

半导体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没钱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谈何突破?

 

对比其他国内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一哥:

 

宁德时代的研发团队,2016年还是2348人,今年就已经扩充到7878人,尽显“宁王”壕气;

 

华为研发人员超过10.5万,占公司总人数的53.4%,去年研发资金高达1419亿元。

 

人才为什么流失那么快?

 

有人统计过,中芯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去年还是13.5万元,今年不升反将,仅为12.9万元。

 

一个月1万出头,相信大多数是不到这个数的。鉴于中芯布局集中上海、北京、深圳,这点钱开个玩笑还不如送外卖。

 

中芯对人才的价值应该是有充分认知的。

 

早先,中芯为了留住技术大拿梁孟松,开出的年薪是135万美元,还赠予了一套价值约2250万元的住房。

 

而梁孟松团队从2017年11月加入中芯后,完成从28nm到7nm五个世代的技术突破,让中芯与台积电的差距缩小至2-3个世代。14nm关键节点技术,通常情况下需要十年时间,梁孟松仅用了300天。

 

中芯流失的研发人才可不只是小年轻。

 

今年7月,中芯元老、核心研发技术人员吴金刚博士也离开了。

 

业界认为其年薪在200万元左右,和他实力资历相当的台湾同行高管,普遍拿着大几千万的身家。

 

全球半导体公司2020年薪资水平比较,台积电是55万元,英特尔工程师的年薪在6.6万美元到14.5万美元(约人民币40万元-95万元),高通大约是11万美元(约人民币70万元)。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英特尔相关职位薪酬 图源:EETOP

 

在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视下,中芯不缺钱,所以缺人才更致命。

 

一个初级工程师,至少要两三年的培训;一个技术骨干的成长周期都在十年左右。

 

高端人才要靠引进,得不到补充只能干着急;后备军还在培养之中,偏偏现有的还留不住,结果是恶性循环——

 

由于缺人才,科技突破速度、产能扩张速度会变慢;

 

于是,国外半导体公司,更能源源不断用更多的产品,从中国赚走更多的铜板。

 

而这笔钱又能“拐”走中国更多的人才。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中国前几年一哄而上、运动式的造芯,不但没有造出领先的半导体产业链,反而搞出了内伤。

 

而等到真正的全球缺芯潮来临时,中国半导体产业又完美的错过。

 

长此以往,美国都不用搞技术封锁,砸点钱就能砸倒大国强芯的梦想。

 

明面上,被死死卡住的是光刻机等关键设备,是EDA软件,但人员流失才是隐形的出血口,而且中国半导体无法自己快速补血。

 

有报道称,美国硅谷的半导体产业里,有25万的华人。

 

与国内24万人才缺口的数据放到一起,不禁有些唏嘘。

 

今年5月,中芯推出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向4000名员工发了41亿的红包,平均每人66万元,就是想要将员工和公司利益绑定一体,稳定核心团队的军心。

 

但愿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为什么韩国能养出三星,台湾能诞生台积电,而中国大陆却扶不起一个中芯?

 

中芯在国内尽享天时地利,集万千宠爱在一身。

 

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登上科创板只用了19天完成过会,创了A股最快上市记录。

 

这次IPO让中芯有了500亿的募资额,上市首日成交额高达480亿元。

 

中芯国际更是得到国家队力挺。2020年国家大基金第二期3次投资,一共向中芯输送了221.2亿元。

 

过去20年,中芯国际都是以“全村的希望”,对标的就是台积电。

 

2000年,张汝京的世大半导体被台积电收购,他带着钱、芯片技术和一群伙伴离开台湾,寻找下一块福地。

 

中芯国际的总部,最终落户上海张江。上海国资委、央企先后成为其大股东。

 

每到一个地方投资设厂,中芯都能享受座上宾的待遇,拿到白菜价的各类优惠。

 

中芯上海最初63万平方米生产用地,算下来每平方仅169元,中芯北京每平方低到了34.5元。

 

靠着这些便利,中芯短短几年就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武汉、深圳等地建立生产线,异军突起达到全球6%的产能,一度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商。

 

什么叫“生来就在罗马”?这就是。

 

去年8月,国务院推出的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政策里,有一条是对集成电路制程小于28nm(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企业,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国内能达到这个条件的真不多,说它是为中芯国际量身打造的毫不为过。

 

每一笔加持,都饱含着国民的殷殷期望,希望中芯将其变成炸开“卡脖子”的弹药,让中国半导体不再为人牛马。

 

手握着真金白银的中芯面临着灵魂拷问,同样是投入千亿级的资金和人力,是冲击先进制程,还是发展成熟制程的规模?

 

现在业界通常是以28nm为分界线,区分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

 

更为大众了解的是逻辑芯片,最先进的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实现5nm的量产,明年大概率进入3nm时代,并且已经在布局2nm的探索;

 

在存储芯片领域,SK海力士用上了ASML的EUV光刻机,在DRAM路线向10nm及以下的制程进发;走3D NAND路线的三星,第八代芯堆垒层数可突破200层。

 

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能产14nm,在良品率上达到台积电同类工艺相近的水平,但是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中芯此前曾传出消息,只要EUV光刻机解禁,就有希望冲击5nm制程。

 

但这句话也基本等同于,没有EUV光刻机,也基本上没有希望。

 

而现阶段,美国铁了心锁住中国半导体,严格限制ASML向中国供货。上个月,即便是SK海力士想在升级位于江苏无锡的工厂时引进EUV光刻机,也遭到了美国的坚决阻挠。

 

而国产光刻机,以上海微电子为代表,目前还在攻克28nm的节点,预计年底会出消息。

 

但稍微懂行的人都了解,现在全球缺芯潮,最缺的其实是28nm-90nm甚至以上的成熟工艺芯片。这是中国半导体企业们能够生产的,但中芯也没表现出多少优势。

 

据Counterpoint数据,2021年半导体成熟制程的产能,台积电一家占据约30%,联电、三星、格芯、中芯国际几家都在10%上下的区间范围竞争。

 

成熟制程仍是先进大厂的天下。

 

中国的科技企业曾经预判了5G、物联网、智能硬件、汽车电子的发展机遇,一些企业甚至在这些领域做到了顶尖水平。

 

这些领域的集中爆发,对芯片的需求跟着激增。但是作为产业升级发展基石的半导体产业,却没有预判到芯片需求的井喷。

 

或是说,即便有预期,也没有做好提前布局新的生产线。

 

新建一座晶圆厂的成本动辄百亿美金,建厂平均时间在18个月,最快也要2-3年的时间才能投入量产。

 

2021年开工建设19座晶圆厂,2022年将开工10座晶圆厂。这29座晶圆厂里,中国大陆8座,中国台湾8座,美国6座,欧洲3座,韩国2座,日本2座。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一座5nm工厂,预计要投120亿美元;三星在美国的第二芯片工厂将落户德克萨斯州,预计投资170亿美元。

 

三星掌门人李在镕刚刚出狱就指挥万亿资金建厂和并购。像英特尔、美光、联电、德州仪器、铠侠等老牌大厂都在倾注资源。

 

据Gartner数据,今年全球芯片制造商的资本支出合计将达1460亿美元,比疫情前高出50%,是5年前水平的2倍。

 

大家都知道,半导体产业的格局要变天了,在政治裹挟下重新洗牌,这些巨头都坐不住了,在重新找机会。

 

如果中国半导体工厂能提前布局,现在的情形会截然不同。但只是亦步亦趋跟随大厂们扩产,就仍然是追赶者,而非引跑者。

 

2021年9月3日,中芯国际宣布投资88.7亿美元(约人民币570亿元)在上海临港自贸区建设一座12英寸晶元代工厂,预计产能可达到10万片/月。

 

这笔花费不小,比中芯过去两年的营收总额加起来都多。

 

但消息出来一个月后,台积电立刻宣布投资28亿美元,扩大其南京工厂28nm的产能。

 

这几乎就是冲着抢中芯的生意去的。

 

这就是一步慢,步步慢。即便中国公司因为快速复工、供应链稳定抢到了一部分订单,但也面临着被人当成备胎,用完即扔的风险。

 

毕竟,最终还是要市场说了算。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留给中芯国际们的时间不多了。

 

最近这个月,美国在半导体方面手越伸越长,释放出的信号更加危险。

 

他们在华盛顿吹一阵风,就变成落向中国的一道枷锁。

 

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如愿以偿拿到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联电、美光等国际巨头“自愿”提交的商业数据。

 

很多人都说巨头们这是怂了、跪了,但面对一个急了眼的超级大国,特别是离不开美国技术、美国客户时,巨头们很懂得低头的艺术。

 

美国借此偷看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底裤,还上下其手给自己摸了一把好牌。

 

有了半导体产业的数据,美国想要调控芯片市场、制定制裁政策、精准打击竞争企业都将更得心应手。

 

果然,11月25日,两国领导人视频会晤的热议还没散去,国科微、中科微、新华三半导体等12家中国企业,都是量子科技和半导体企业,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说句苦中作乐的话,中国最有潜力的科技公司都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上。

 

半导体产业本来是最全球化的产业,但在大脱钩、大回流下,一场更加残酷、真刀真枪的半导体军备竞赛,才刚刚打响。

 

美国通过的《创新与竞争法案》,要在未来投资520亿美元用于发展半导体和芯片。

 

日本通过了《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要推动高端半导体制造;

 

韩国通过《K-半导体战略》要打造综合综合半导体强国,在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半导体产业链;

 

欧盟通过《2030数字罗盘》,要在未来十年半导体产业产量达到全球总产值的20%,是目前的10倍;

 

……

 

大厂们为了争夺明天相互倾轧,对中国企业的压制只是顺手之劳。

 

中芯国际跟随了二十年,换了6位董事长,5任CEO。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虽然偶有好消息传出,但更经常抢占媒体头条的却是内部宫斗大戏。内耗、摇摆中,消磨了太多资源,也让中国半导体产业错过了太多的机会,浪费了还算友好的历史环境。

 

正如开篇所说,中芯正处于自己最好的时候,也是大环境最糟的时候。

 

再不凝聚一心、坚定方向,这艘国产半导体的旗舰,还能在深水区里杀出重围吗?

 

谁又来撑起中国强芯的梦想?

 

去年5月华为断芯之后,专门包飞机从台湾运回了最后一批麒麟芯片。当时华为发了一条微博,配图是一架伤痕累累的伊尔2强击机。

 

中芯国际,千万别步联想的后尘!

 

希望,中芯国际能争口气吧!不要几年过后,当人们提起中芯,满心觉得又是一个辜负了国人的联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4MoXRFwuQe2UPD_6fKxa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