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我的仓位管理策略

投资除了选股,最重要的就是仓位管理了。很多人喜欢举某位大师长期持仓最终取得了多高收益的例子,从而得出了投资应该买入不动、长期持有的结论。其实,长期持有只是盈利的结果,并不是盈利的原因。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32年,持有华盛顿邮报更是高达47年,但也买过仅持有了一年的底特律全国银行、时代镜报和西北工业等股票。我们都在传颂股神长期持有的经典案例,实际上这都是结果,是在很多中止的交易里脱颖而出的成功,我们千万别邯郸学步。

市场是时刻发生变化的,我们的选股逻辑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当然可以一直持有,但如果股票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刻卖出。作为个人投资者,还有一点是与机构,尤其是大型机构完全不同的,它们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譬如当下某些基金发新产品的时候认购额竟然高达上千亿。

这些机构可以用新进资金来购买新的目标,而资金有限的个人投资者,要想买入新股票或者加仓一只老股票,就需要卖出自己一部分持仓股。很多时候,我们的卖出并不是因为不再看好持仓股,只是有了自己认为更好的股票要买,这是投资中经常会遇到的时刻。伯克希尔哈撒韦首先是一家保险公司,巴菲特看中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浮存金,这是他总能在市场最差的时候,有钱买到最便宜股票的重要原因。浮存金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这也是伯克希尔相比一般机构的巨大优势。

个人投资者,即便知道大师或者明星机构的持仓股票,也很难取得和他们一样的成绩。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上有差距,更重要的是资金压力和新资金来源都大不一样,基本没有可比性。平时在雪球上讨论的时候,经常有人问:“你怎么总有钱买买买?”实际上我是常年满仓的,手上基本不留现金。之所以总能买买买的原因,是我的仓位管理策略就是这样设计的。有些投资者喜欢单持一只股票,而且常年满仓,这需要对该股票有非常透彻的理解,而且由于股价涨跌幅度就是自己的持仓市值变化幅度,遇到大起大落的行情,譬如2020年3月中下旬那段时间,就必须要有一颗超级大心脏了。

我更偏向于稳步前进的风格,也经历过几次大的波动,尤其是2015年六、七月份的千股跌停,2016年开年的熔断和2020年3月的大震荡,都令人记忆深刻,所以对个股的持仓限制也是越来越严格。目前,我的单只个股持仓比例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0%,非常确定的条件下可以放宽到25%,极端确定性的情况下也不能超过30%。每个人的资金压力不一样,所能承受的回撤幅度也不一样,这个比例是根据我的自身条件设计的,有人可能觉得保守,也有人觉得激进,都是正常的,大家都只能做好自己认可的模式。

在上面的限定条件下,我就至少要持有4只股票才行。我尝试过在持仓中买入不同风格的股票,但在实际操作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有时候甚至会变成一种尖锐的矛盾。近些年,以地产股为核心的同心圆能力圈基本建立后,持仓股逻辑上的矛盾小了,但有时候也会因为风格太相似而面临同进共退的情况,这就与单持一只股票有相似的问题了。后来我又加大了ETF的持有比例,主要是沪深300和一些行业类ETF,来适度避免持仓的过于集中。

现在的持仓体系中,我按照持股弹性分成了高中低三个模式,当然这种划分只是针对某一特殊时期的,时过境迁之后,有些高弹性股票也许会越来越稳定,中弹性的也许会变成高弹性,低弾性也有可能变成中弹性,这就需要不断修正了。高弹性模式,主要是地产股。由于受行业规则的影响较大,地产股的波动要比一般股票都要大一些,涨跌30%都是正常现象。低弹性模式,主要是银行和保险,这是与国运紧密相连的品种,在市场最危急的时候,持有质地较好的银行和保险股票,安全性会更好一些,几轮大小熊市临近尾声的时候,都是市场环境最为恶劣的时刻,那个时候我基本上都会有银行股和保险股,国运就是它们的底部。

中弹性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波动率在高弹性与低弹性之间的标的,我选择的主要是券商、互联网,沪深300ETF目前也列入了这个模式。如果说低弹性股票我更多是在左侧买入,高弹性股票主要是在右侧买入,那么中弹性股票的买入就会更加平衡一些。三种模式都是某一特殊时期的评定,评定的因素一方面是大盘的整体环境,另一方面也要看股票估值情况的变化。所谓高处不胜寒,再稳定的股票到了估值过高的时候,向下弹性都会变大;而弹性再大的股票,到了估值较低的时候,向下弹性也都会变小。

随着各个板块估值的变化,我会有一个动态调仓的过程,也就是会卖出一部分估值较高的股票,去买入估值相对较低的标的,这也是看起来总有资金买入的原因所在。但不管股票本身有多低估,一定要服从个股和行业的最高持仓比例要求。所以地产股跌到现在这个程度,我仍然会严守最高不超过50%的规则,要买入就只能等着下跌,跌多少就补多少。我经常说的“我爱熊胜过牛”、“下跌是价值投资最幸福的时刻”,原因就在此,那些看好的股票不下跌,真没有空间买啊。

到了市场全面进入谷底的时候,我也会用杠杆,这就像是杀手锏,普通的行情是不用的,只在市场最冷,也就是可以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入股票的时候才会用。我用的杠杆,都是没有平仓压力的,基本上是没有固定归还时间只要把利息付清就可以,有些类似永续债。2020年3、4月份,我就是用这些资金和一套房款买到了30元以下的招商银行、70元以下的中国平安和22元的中信证券和100元的五粮液,填上了后面地产股下跌留下的窟窿。

杠杆资金我从来不会在估值偏高的时候用,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估值基本恢复正常时就平掉仓位。这会导致很多钱赚不到,但也让我避过了很多次过山车,譬如2020年7月如果没有平掉杠杆仓位的话,后面半年就会比较困难,而且再没有调整空间了。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很多时候不用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狡兔尚且三窟,投资者最好不要把自己绷得太满,总想一次就把钱赚了,这种时候很容易操作变形,给后面留下难以调整的难题。

归根结底,投资是很个人的事情,仓位控制就更是这样。即便两位投资者都持有同样一组股票,后面不同的仓位管理策略下,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量产的衣服始终不如量身定制的合身,我把自己的体系呈现出来,希望对大家打造自己的仓位策略有所借鉴吧

作者:朱酒
链接:https://xueqiu.com/6056806984/17014235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