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留下的旧皮箱里,隐藏着抗美援朝的秘密

毛泽东留下的旧皮箱里,隐藏着抗美援朝的秘密

每个人都敢站出来为国家争生存,
 
才是毛泽东最骄傲的东西。
(一)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给两个孩子写信,嘱咐他们在苏联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的:
你们长进了,我很欢喜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
虽然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
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及自己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
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虽然毛泽东在20岁的时候,已经到长沙求学,并且看到一幅世界地图,萌生了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愿望,但他还是希望孩子能多学习知识,不要太早涉及政治。
而且他还不干涉孩子的前程,将来是做工或者参军,都要看孩子们的机遇和努力。
一句话,我可以教你们干什么,但是该怎么走,你们自己看着办。
可见毛泽东的父子观。
他没有望子成龙的期望,更没有壮大毛家的野心,只要孩子们健康平安,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足矣。
毛岸青自幼被人打伤头部,落下病根,暂不去说。
毛岸英倒是有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毛泽东是国内革命运动领袖,自己做为长子,绝对不能给毛泽东的脸上抹黑。
随后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由于毛岸英在苏联求学,暂时不能回国,便想参加苏联红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力。
在其他人看来,毛岸英是中国革命领袖的长子,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干嘛要替苏联卖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多不值。
再说,哪怕德国军队攻入莫斯科,毛岸英等高干子弟也是重点保护对象,完全没必要向前线冲啊。
但毛岸英还是要去。
可能在他心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人民的事情,穷人的儿子是一条命,领袖的儿子也是一条命,有什么不同?
毛岸英的参军请求得到苏联批准之后,先到苏雅士官学校培训6个月,随后进入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分配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做坦克连指导员。
这支部队的司令员是朱可夫,属于卫国战争中的北方战略重兵。
毛岸英追随这支部队一路西进,参加了解放波兰、决战德军等大型战役,最后攻入纳粹德国首都柏林。
在那个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苏军战士成片倒下,毛岸英能活到战争结束,已经是万幸了。
这也是80年前的年轻人的命运,死很容易,活下来才最难。
二战结束,24岁的毛岸英结束学业,要回去报效祖国了,临行前,斯大林送了他一把小手枪,并且勉励毛岸英:
“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
谁知毛岸英不愿意了,他告诉斯大林,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毛泽东留下的旧皮箱里,隐藏着抗美援朝的秘密
(二)
1946年初,毛岸英回到延安。
自从“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就没见过长子,此刻再相见,毛泽东不禁老泪纵横。
9年前蒋经国自苏联回国,蒋介石让他回老家读了一年书,便安排蒋经国做县长,虽然没出过什么成绩,但还是沿着督察专员、保安司令、省政府委员等职位一路升迁。
到抗战结束的时候,蒋经国已经是青年军政治部主任,并且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内派系领袖。
明白人都能看出来,蒋介石在重点培养长子。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只让离别18年的毛岸英在家里住2天,就赶到基层学习种地,说要补上劳动大学的课程。
毛岸英学完种地搞土改,搞完土改做翻译,直到1950年夏天,才升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协助书记和厂长管理1374名职工。
要论起级别,估计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且毛岸英不想换工作了,准备在北京机器厂工作10年,直到把工业和技术学明白为止。
有时候他也有压力,做毛泽东的儿子真难。
毛泽东反过来怼他,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
然而风云突变,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武力介入朝鲜半岛的内部战争。
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畔,甚至有美军飞机到中国东北轰炸,如果美军继续深入,中国东北工业基地面临巨大危机。
要想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中国只能孤注一掷和美国硬刚。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彭德怀出任总司令。
由于要和驻朝苏联顾问联系,彭德怀需要一名俄语翻译,而且在彭德怀身边工作,能接触到很多机密文件,所以除了翻译水平出色以外,政治上也要靠得住,保证不泄露军情。
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公开筛选了。
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请示毛泽东,想讨个主意,毛泽东说:“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正好,毛岸英也请求入朝参战,父子俩一拍即合,毛岸英就以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的身份,跟随彭德怀入朝参战。
消息传出以后,很多人不同意毛岸英入朝,谁都知道,美军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入朝作战是有生命危险的。
可毛泽东说了,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那时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正因急性阑尾炎住院,他就在入朝前去医院告别,说要到很远的地方出差。
临走前,毛岸英向刘思齐嘱咐了三件事:

1、我不在的时候,你每个礼拜都要去看爸爸,不要让爸爸觉得孤单,也替我尽孝心。

2、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完成学业。

3、岸青的身体不好,你是嫂子,要多照顾岸青。

说完转头就走。
刘思齐有点懵,不就是去远方出差嘛,怎么和留遗嘱似的。
不过此时的刘思齐,还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她只想送毛岸英到医院门口,可毛岸英只让她送到住院楼下,便不让她再往前走。
毛岸英独自走到医院空旷的院子中心,突然转过身来,向刘思齐深深的鞠了一躬。
到底什么意思,没人知道。
那天是1950年10月15日,是他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
入朝作战仅仅一个多月,美军侦测到大榆洞附近电报信号频繁,猜测可能是志愿军的总部,便经常派飞机来轰炸。
11月25日,本来早已进入防空洞的毛岸英,发现有机密文件丢在总部,必须取回来,就在听到飞机离开之后,跑回总部取文件。
谁知道,已经离开的飞机迅速折返,投下十几枚燃烧弹,毛岸英当场牺牲,只留下一块手表残片,才被陆续返回总部的同志认出来。
多年后,刘思齐回想起告别的时候,突然意识到:
毛岸英已经有预感,自己入朝可能就回不来了,所以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像是临终告别。
毛泽东留下的旧皮箱里,隐藏着抗美援朝的秘密
(三)
国家领袖的儿子,牺牲在抵御外辱的战场上,数千年中国都没有这样的事。
毛泽东和毛岸英是第一例。
彭德怀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交代,但毛岸英毕竟是牺牲了,总要向中央汇报,给毛泽东一个说法。
他坐在办公桌前拟电文,写了删,删了写,来来回回一个多小时,才写完一封23字的电文:
“今天,志愿军总司令部遭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
志愿军发回国内的重要文件,都由机要主任叶子龙经手,当他看到彭德怀发来的电文后,也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直接告诉毛泽东。
叶子龙带着电文找到周恩来,想请示一下,该怎么和毛泽东说这件事。
那可是亲儿子,谁能受得了。
周恩来想了个办法,主席正在感冒,前线战事吃紧,就先不要告诉他了。等战事缓和一些,再找个机会和他说。
结果好几个人都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唯独瞒着毛泽东。
直到1951年1月2日,毛泽东收到一封从朝鲜传回来的电报,阅完特别愤怒,因为电报原文是用俄语写的,结果翻译的很烂,语句逻辑都不通顺。
他指着电报大骂:
“这个毛岸英是怎么回事,工作做成这个样子。”
毛泽东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以为毛岸英在朝鲜玩忽职守,怒了。
旁边的叶子龙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瞒不住了,要是问起他在朝鲜的工作生活,如何回答?
不久后,叶子龙趁毛泽东休息的时候,把彭德怀发来的电报交给他,说了毛岸英已经牺牲几个月的消息。
毛泽东望着23字的电报,整整读了几分钟,抬起头来一句话都没说,甚至没有眼泪,只说了一句: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话虽如此,毛泽东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他想抽根烟平复一下心情,却因为难过的手抖,几次都不能从烟盒里取出烟来,还是旁边的工作人员帮忙,取出一根烟来递给他。
毛泽东嘴里叼着烟,又在找火柴,明明火柴盒就在手边,他却三番五次到口袋里找,工作人员提醒他:“主席,火柴在这。”
这才点着火柴,抽上这根烟。
毛泽东边抽烟边说:

“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名普通战士,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2个月后,彭德怀回国汇报工作,并且向毛泽东汇报了毛岸英的牺牲过程:“岸英的工作很积极,对于他的牺牲,我应该承担责任。”
毛泽东沉默良久,反过来宽慰彭德怀:“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随后就和彭德怀谈起朝鲜战事,让他们注意美军的飞机,想办法保证总部的安全。
毛泽东在别人面前,一直表现的风轻云淡,却把所有的难过都自己扛着。
他站在窗前,望着院里挺拔的松柏,不禁想起庾信的《枯树赋》,尤其是最后那几句: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思就是:
曾经栽种的柳树枝繁叶茂,如今却枯败凋零,想起来就让人难过。树木都这样,更何况人呢。
毛泽东哪里是背古文,他只是想儿子了。
毛岸英牺牲后,儿媳妇刘思齐依然经常来看他,因为她答应过丈夫,不让毛泽东感觉孤单。
有次刚进门,发现毛泽东盘腿坐在床上,正准备调侃一下:“爸爸什么时候学会打坐了?”不过她想想还是没说出口。
倒是毛泽东说话了:“要是岸英还活着,现在就和你一起进来了。”
公公和媳妇默然无语。
毛泽东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年轻的时候,偶尔鞋都能穿反,更不用说亲自整理衣服和房间了。
他是立志扫天下的人,从来不管屋里的事。
可就在毛岸英牺牲后,他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把毛岸英留下的两件衬衫、一双袜子、一条毛巾、一顶军帽收拾起来,放进一个破旧的皮箱里。
这个皮箱除了毛泽东自己,再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
此后26年,毛泽东总共搬家5次,这只皮箱也转移了5次,每次搬家都是工作人员收拾东西,可就是没人发现这只皮箱。
毛泽东是怎么做到的,没人知道。
直到1990年,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同志,到毛泽东住过的房间整理遗物,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这只旧皮箱。打开一看,都是毛岸英用过的东西。
尤其是那条毛巾,毛都被摸秃噜了。
可能在无数个夜晚,毛泽东都会打开皮箱,摸着那些毛巾和衬衫,对已经葬在朝鲜的毛岸英说:
“伢子,爸爸想你了。”
毛泽东留下的旧皮箱里,隐藏着抗美援朝的秘密
(四)
后来有人说,毛岸英入朝参战是去镀金的。
到底是不是镀金,要看当事人怎么说。
彭德怀曾经说过,很佩服毛岸英能放弃一切,做为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参战。
因为抗美援朝爆发时,很多成年的高干子弟都没有去,甚至连很多高级干部,都不敢挺身而出。
在这种环境里,毛岸英能站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是镀金,其他高干子弟怎么不去镀?
最重要一点,毛岸英是什么样的人?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杨开慧的亲戚写信到北京,希望要一个长沙方面的厅长职务。
他以为毛泽东开国建业,区区厅长不是问题。
10月24日,毛岸英给母族亲戚向三立写信,专门说到这件事:

“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

“如果这种特殊感情超过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使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这样一个人,说他去朝鲜是镀金的,不觉得荒唐吗?
在毛泽东和毛岸英看来,入朝作战和参加苏联红军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国家和人类而奋斗,哪有什么个人荣耀。
更何况没有国家,哪来的个人?
时隔多年,毛岸英都记着,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要做一个有用的男人。
毛泽东留下的旧皮箱里,隐藏着抗美援朝的秘密
(五)
1951年3月,老友周世钊问毛泽东:“为什么要送岸英去朝鲜,要是不去的话,他就不会牺牲了。”
这个道理,毛泽东很明白。
但是他告诉周世钊:

“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泽东说的没错。
那时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很明显,不管谁上战场,都有可能牺牲,但抗美援朝战争又不能不打。
既然毛泽东极力主张抗美援朝,那么他就得带头把儿子送到战场,因为抗美援朝是全国人民的事情,必须全国人民一起扛。
要生同生,要死同死。
这才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职无分高低”的立国之战,毛泽东、毛岸英、彭德怀、普通人民都责无旁贷。
如果领导的儿子在国内吃香喝辣,让穷人的儿子上战场送命,这和国民党蒋介石有什么不同?
毛泽东老年丧子,全国人民打赢战争,如果你问毛泽东值不值,恐怕他只会说一个字:
值。
毛岸英曾经在日记里写道,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他不知道答案,也一直没敢问,直到去朝鲜前,他才问了毛泽东,希望得到父亲的肯定。
毛泽东说,等你回来,爸爸给你个答复。
可惜毛岸英再也没有回来,毛泽东也没能亲口告诉儿子,做的合不合格。
多年后,刘思齐再次问毛泽东:“岸英做您的儿子合格吗?”毛泽东终于给出明确的答复:
“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毛泽东的骄傲来自儿子敢站出来,扛起一份普通中国人民的责任,不论成败,死不回头的走下去。
所以。
毛泽东骄傲的,是毛岸英这个人吗?
不完全是。
全国人民都敢为国家争生存,才是毛泽东骄傲的东西。
毛泽东年轻时写过: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征战一辈子没有负伤,毛岸英却实现了父亲年轻时许下的诺言,还有牺牲在朝鲜战场的197653名烈士。
他们都是中国崛起之路的英雄。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文章作者简介:作者是“让历史照进现实”的温伯陵,喜欢用大历史观刨析人物和故事,写的教员系列尤其受到读者喜爱,个人微信公众号: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wenboling2020)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r3C0jf9vUYoPfcpkv6D-X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