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价的本质

作者:财爷来源:魔都财观(ID:moducaiguan)

如果你最近一直关注楼市新闻,最近应该很抓狂。

8月6日上海执行银行贷款“三价孰低”的政策,从贷款层面收紧,直接打在了7寸上,非常的厉害。

其实楼市成交就是有周期的,每隔几年都会进入静淡市。

哪怕没有这样的调控政策,到了今年下半年,前期的购买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整体的成交量也会下滑,这很正常。

在当下这样的时间里,其实说实话,如果你没有对买房这件事的深刻认知和坚定信心,你很快就会放弃。

在我们看来,楼市短期回撤和长期做多,并不矛盾。

相反地,我们暗自庆幸,每一次调整都给我们一个更合适的机会,特别是对于置换客和真正的自住客户来说。

我们今天从一个长远的趋势来聊聊一线城市特别是上海的房价。01

首先,从底层原因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最大的推手其实是人的欲望。

1994年之前,地方富中央穷,于是在1994年出台二楼分税制,分税制的核心在于容易收的税种划归为国家,不容易收的税种归地方,大头归国家,小头归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分税制度,导致了地方财政上的困难。

于是地方政府想要资金,一般来说只有两个渠道,一是打硬仗,就是招商引资,拉动就业增加税收从而可以补充地方财政。

另一个办法就是卖地,这事最省心省力,卖地后,地方政府就可以以一种最快速的方法盖大楼,修马路,搞基建。

当然,大量卖地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很多乡镇的房子都开始慢慢增多起来。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住房研究报告》,在2019年,我国城镇住宅存量3.5亿套,每个家庭平均1.2套,人均面积40平方米,超过了绝大部分发达国家。

所以说,如果你不是在一二线城市的话,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要买套房住,从供应量看是完全够的。

只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要的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而且,最好还是中内环的。

当然,去好的城市,往好的地段买,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

所以我们看到,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因为他们本身的国土面积不是很大,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它们的首都涨幅这几年会很明显。

比如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整体的人口总规模就越来越大。

1970年首尔都市圈的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28.7%,1980年为35.5%,1990年为42.8%,2000年为46.3%, 2010年为49.2%,2019年为50.0%,50年期间增加了21.3%。

日本的东京都市圈,又称首都圈,是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的区域。

由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等一都七县共同组成的东京都市圈,面积3.6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25个北京),约占国土面积的10%,人口总数却达到了4378万,占日本人口总数的1/3以上,贡献了日本40%的GDP。

从2010年-2015年,日本全国的人口总数从1.28亿减少到了1.27亿,减少了0.78%,但同时期东京特别行政区的人口的增速却达到了4.87%。

所以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人口占比最多,流入最多的首都,就是这些国家的核心区域。

对于整个中国而言,未来就是处于城市的分化阶段,三个单核城市会发展的特别好。

北京、上海、深圳作为北部、东部、南部三个区域领头羊,常住人口一定会越来越多,人口和房产的供需会发生失衡。

二八分化的结果在未来的十几年的房价变化中,会越来越明显。

20%的城市会涨上天,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80%的城市房价会就是不升值。

其实这样的趋势目前开始慢慢发生了,肉眼可见。02

相比于深圳,上海的杠杆率是非常低的,上海的楼市也是非常安全的。

从2019年城市居民的杠杆率看,上海的杠杆率排名只有第13名,远低于杭州、温州、厦门、深圳,甚至连西安和福州的杠杆率都比上海高。

图片

低杠杆率意味着极少的泡沫,意味着一旦受到政策的挤压,没有那么多的回调空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如果是相同的政策调控,深圳、杭州、温州等城市的房价整体回来的原因要比上海来的更加剧烈些。

目前的时代,处于激烈的对抗期,左手热钱,右手楼市调控,左右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PK。

一方面是热钱实在太多了,暗流涌动。

从2020年3月到现在,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全球各国的印钞量,已经赶超2008年之前的5000年文明史的印钞总和。

9个月,抵得上过去5000年,这简直是货币的汪洋大海!

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多国房价再创新高,而且,哪怕是加息,也很难抵抗首尔、东京、纽约、墨尔本等多国房价的上涨!

图片

2020年,全球89%的国家房价都处于上涨状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中国而言,2021年的经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项就是防范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按照当下的局面,如果不做任何政策性的干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特别像上海这样的国家经济中心,是国家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每一次热钱的涌入,第一站往往都是上海。

当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整体的热钱是比较多的。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不那么景气的股市,楼市依然就像一个避风港一样。

如果有人拿1000万现金毫不犹豫的杀入楼市买套房产,我们会觉得不是啥问题,很正常。

但如果有人拿1000万现金杀入股市说要博一博,我们会觉得这人脑子有病。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必须得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房子确实不是用来炒的,房子是用来对抗通货膨胀的。

我们前期经常会说,当下是一个全面调控时代,2-3年会是一座城市的小周期,5年大概会是一个大周期。

调控就像缓慢的刹车一样,只能降低列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让列车完全不动或是倒退。

所以调控的本质是降低房价上涨的速度,让更多还没有买的起房的人抓紧上车。

这其实也符合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03

上海有着自己的野心。

2020年给自己定下的flag是到2035年,也就是15年后:

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我们再来横向对比下全球其他几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房价:

上海当下市中心的房价9.79万、伦敦的房价是9.8万、纽约是10.7万、新加坡是13.6万、香港是21.65万。

上海的房价已经接近伦敦、纽约,目前正在向首尔、新加坡等看齐。

图片

最近几年,香港的名义房价已超过97年顶部时的47%,貌似现在的泡沫很大。

但只可惜人地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供需严重失衡,房价依然非常坚挺。

图片

另外,97年以来纽约房价累计上涨达到了127%,对于这样的世界级城市来说,这样的房价涨幅其实依然是属于正常范围。

图片

现在香港房价是纽约的2.02倍,而97年香港房价是纽约的2.8倍。

这样的锚定价格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97年的香港房价的确是真正的世纪大顶!

而如果我们对比下当下的上海市中心的房价,是香港的四五折,但整体的空间和增长潜力要远远高于香港。

上海的人口是香港的3.1倍,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仅有香港的一半左右。

随着一线经济结构从制造业迈向高端服务业,人均收入增长空间很大。

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远大于香港,未来可压缩的空间还有大潜力(所谓香港千尺豪宅只有93平米,这在内环也就是一套普通2房)。

所以,当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就要学会用对比的眼光去看待,通过对比通过剖析,我们能隐约预判未来。04

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资本增值往往会高于劳动力增值。

一线城市,往往沉淀着最多的资本。

城市越发达,资本属性也就越强,有钱人也就越多。

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城市的房价往往是由社会中20%的人决定的。

一线城市一方面是在吸引人才源源不断的进来;

另一方面,也通过高房价这样的筛选机制,淘汰掉一批人,只保留那些能在一线城市获得最大收益的人群。

所以为什么你会感到买不起房,感觉自己不吃不喝20年都买不起。

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随着价格的升高,房产已经逐渐脱离使用属性,金融属性在增强。

也就是说一线地产已经不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商品,而是一种投资资产和稀缺消费品。

我们看到一线豪宅购买的主力是来自全国的土豪,客群更加丰富,2020年上海豪宅整体的成交量也出现了较多的增长,如果按照价位段划分的话:

  • 1000万-2000万,成交7994套,同比增长38%;
  • 2000万-3000万,成交了1583套,同比增长3%;
  • 3000万-5000万,成交了971套,同比增长33%;
  • 5000万以上,成交了256套,同比增长117%。

一线城市的房价往往不是由本地购买力决定的,而是由全国购买力决定的。


一般来说房产的向上购买规律是这样的。

三四线城市的人民购买当地的市中心,而市中心人民会购买本省的强资源城市(比如省会城市或经济中心城市);


而强资源城市的人民会购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人民购买核心地段,核心地段人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资产配置方案。


高铁路网越发达,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群迁移规模也越来越加剧。

所以说高铁这张网对于长三角和粤港澳这些城市群而言,其实给上海、广州、深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购买力。
05

我国供给侧改革越来越深入,形成高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并通过培育中产阶级和消费拉动经济,社会阶层演化成类似于美国的中间层大,两头小的纺锤体式结构。

一句话总结就是,中产阶级的人群规模会越来越庞大。

最近半年以来,上海上半年上海人才落户和居转户这两个渠道落户0.65万人,刷新了有史以来单月落户人数的新记录,而上半年一共落了3.34万人,是去年同期的2.7倍!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仅仅是居转户和人才引进这两个落户渠道,今年就将诞生7万个新上海人家庭。

这7万个家庭所产生的自住需求,不可小觑。

所以我们反复跟大家说,上海房价的定价权不在上海人手中,而是在新上海人手中,而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对于顶级地段的看法是不同的。

上海人眼中的顶级地段,就是原法租界范围,加上老静安、古北、西郊,这几个地方被视为“上只角”。

新上海人眼中的顶级地段,是黄浦江两岸,特别是以陆家嘴为中心的核心滨江沿线(陆家嘴滨江、黄浦滨江、北外滩),核心滨江与“上只角”对等。

另外,新上海人还有一些偏好的新兴地界,如联洋、前滩、张江,这些称不上最顶级地段,但购房人却趋之若鹜,区域的认同感非常高。

当下的阶段,楼市政策确实不明朗,但其实我并不焦虑。

因为一线城市并不缺购买力,一线城市承载的历史使命也注定了城市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其实是在强调一件事:

房产已经不能再作为短期炒作的工具,买房这样的行为,当你下注的那刻起,就意味着要与这个城市共同长期发展。

如果把城市看做是上市公司,你是投资人的话,坚持长远的价值投资,或许是我们能跑赢大盘的最佳策略。

很显然,相比于三四线,我们对于上海的未来,更有信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aaP0WcW7qCgPzb6PP_HBQ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