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花开始的新一轮中美斗争

新疆棉花这事算是闹大了。

但耐人寻味的是,H&M等一众洋品牌去年九月就发声明作死。

为什么现在才把H&M拎出来围殴?

大家知道,西域所谓的“种族灭绝”完全是子虚乌有,一派胡言。

西方的政治精英难道不知道这是场愚蠢的闹剧,荒谬的谎言?

不,他们清楚的很,只不过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就像《让子弹飞》中“两碗凉粉一碗钱”的那场隐喻,要自毁式的开膛破肚自证清白吗?

不,认真你就输了。

因为那是人家设置的议题。

而议题来自何处,才是揪出棉花背后的黑手的关键。

可以说,换届前后的美国,将一出戏,唱出了两个调调。

1

新疆棉花的事最早进入大众视野,是去年懂王宣布禁令,限制包含新疆棉花和番茄的制成品出口美国。

然后一家NGO——BCI站出来“跟风”,在去年10月宣布:

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

有多家参加了BCI的外国企业,因此发声明抵制新疆棉花及制品,当然其中就包含H&M。

众所周知,与蓬佩奥这种单纯的意识形态贩子不同——

懂王是个敞亮的买卖人,很少整“大词”。

他只是想搞贸易保护,至于“强迫劳动”不过是个托词,说不定这个词还是宣布那天早上,刚从某个fakenews上瞥来的。

作为公认的奇葩总统,懂王肯定不是左派、但也不是传统右派。

他刚上台,就废了奥巴马医改,但你说他是右派吗?

传统上,西方右派倾向自由贸易,自由市场。

可特朗普同时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者,主张取消自由贸易。

他既仇恨福利国家,又反对自由贸易,在传统的西方左右政治光谱中,找不到这号人。

不知道懂王是不是读了《毛选》,反正君临觉得,至少在实事求是,白猫黑猫这一点上,跟中国倒有些共同语言。

懂王的政策,其实就是“公平公平,还是TM的公平”。

管你姓西姓东,只要薅我美利坚羊毛,占我漂亮国便宜,就要付出代价。

不过贸易保护,以邻为壑这股歪风,最早的标志性事件,要算2016年的英国脱欧。

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也就是精英阶层,本来的估计是民众会反对脱欧,公投也就走个过场。

但大跌眼镜的是,脱欧居然成为多数的民意。

统一大市场的好处不用多说,但英国人民为什么要脱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跟美国人民选出懂王是一码事。

如果说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那么欧洲人,尤其是东欧人就抢了英国人的饭碗。

在当前的语境下,这种现象被称为“民粹主义”。

但君临认为,民粹这词是含义不清的。

长期以来,对美国选举制或者对整个西方民主,有两种的批评:

一种是“金钱政治”,谁花的钱多谁当总统;

一种是“媒体政治”,选民容易被媒体操控。

但懂王的当选证伪了这种批评。

论钱,懂王在选举中花的钱远远没有希拉里多,只有希拉里的六分之一。

论媒体,那就更不用说,美国媒体基本都反特朗普。

当然,毕竟互联网时代,媒体门槛降低,媒体这事还需另说,这里暂且不谈。

不管怎么说,在基本劣势的情况下,懂王当选,似乎就很难用被操纵的虚伪民主来解释。

所以这种现象,用中国人熟悉的说法,也许叫“大民主”。

换言之,这是美国民主仍有生命力的体现。

只是这种民主很难简单用好坏来评论罢了。

2

在这个异象频出的时代,上面定义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结合这个判断出台的背景,这个时代有三个最为鲜明的趋势:

1、中国重新崛起

2、技术进步

3、财富分配

时间尺度既然百年,自然有其深刻的道理。

上一个百年,即19世纪,其实跟当下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中学课本上,19世纪发生了分割人类历史的工业革命,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暴涨。

1)经济上,要寻求新的市场和原料来源,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

2)政治上,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向过去的王公贵族要求权力。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全球化”。

而19世纪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如今的大变局不同在于:

上面的第一个趋势,要换成“中国跌跌撞撞的融入非朝贡体系的世界秩序”。

而美国在那个时代中扮演的角色,与今天对照,倒是十分相似和有趣。

1868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个对等条约,两国之间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

条约调调十分灯塔,比如有这样几条:

两国公民在对方境内免受宗教迫害;

两国政府尊重移民自由;

两国公民都可以到对方的政府公立学校求学,并享有最惠国国民待遇,两国公民得以在对方境内设立学堂;

但短短14年后的1882年,这个移民国家,就出台专门针对华人的《排华法案》。

前脚说两国尊重移民自由,后脚就……

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不惜于情于法于理都站不住脚的情况,还硬要排华呢?

很简单,美国人要挖加利福尼亚的金子,修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了。

不是移民自由吗?这不,中国人来了。

华工既不像白人工人那样自由散漫,爱酗酒闹事,又不学习欧洲人那样搞工会、同工同酬、八小时工作制、不用童工……

相反,他们循规守纪,勤劳聪明,很多工作一学就会。

从1865年到1869年,就有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占工人总数的90%。

华人吃苦耐操,干活多拿钱少,你这么牛逼,让其他人怎么活?

所以在其他族群眼里,华人就是工贼。

你说谁最讨厌华人?

恰恰是和华人一样的美国底层人民。

从棉花开始的新一轮中美斗争

当时的美国漫画讽刺了华人对美国政治漠不关心的态度 来源:网络

要知道,在1860年之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白人成年男性普选权的国家。

历史上的红脖子,和今天的红脖子其实没啥两样。

把当年的华工,换成如今的中国制造,那么对中国的毛衣战,就是当年《排华法案》的回响。

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二次全球化浪潮,让资本家能更便捷的全球外包制造产能。

隔着一个太平洋,中国人仍然吃苦耐操,干活多拿钱少。

两次全球化浪潮,都导致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上升,“大民主”为了选票,自然会将恶化的财富分配归咎于全球化,导致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上升。

19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相对衰落,而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乘势崛起。

直到一战爆发,第一次全球化宣告结束。

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中,欧洲和日本相对衰落,中国则重新回归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国从精英到民间的重视甚至焦虑,两者叠加就是中美毛衣战爆发的原因。

所以懂王一见所谓“强迫劳动”,想的都是从主义中来,到生意中去。

但这词在民主党那里,就没那么简单了。

3

BCI是个NGO,但NGO也是要恰饭的。

对美国来说,资助NGO,去干一些政府不方便出面的事,是民主党的一贯操作。

共青团官微就发现在2016年,BCI曾收到USAID的100万美元资金资助。

有了这笔大钱,BCI能力度更大的推广其“保护全球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童工、降低剥削”的愿景。

也就是卖更多标签。

USAID,就是美国国际开发署。

这个开发署姓党,民主党,毕竟民主党才喜欢大政府。

从棉花开始的新一轮中美斗争

民主党味的首页 来源:USAID

简单来说,此组织就是美国对外渗透,影响他国政治的最主要机构。

此外,还有其他金主,诸如澳大利亚政府外交和贸易部、荷兰外交部、瑞士发展合作公司、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等。

换言之,虽然愿景十分灯塔,但背后站在西方政府的BCI,谈不上有多中立。

而BCI们带起的抵制节奏,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因为他们抵制的,是供应链企业中有没有雇佣维族工人。

比如耐克的声明,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我们进行的调查中,没有发现在我们的供应链中有任何雇佣维吾尔族,或者其他新疆少数民族的证据。”

从棉花开始的新一轮中美斗争

我们来看一组中国棉业协会的数据:

“新疆50%以上农民种植棉花”

“棉花已成为新疆当地农民,特别是南疆和田、阿克苏、喀什、克州等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植棉收入已占到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

“新疆棉纺织产能在1700万锭左右,纱线产量185万吨,解决当地就业近60万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现代化进程的滞后,是迷信盛行的土壤;

对现实生活匮乏的不满,是孕育极端和原教旨主义的温床。

将新疆少数民族剔除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业链,显然不是让棉花产业回流美国那么简单。

因为整个棉花产业链,包括农产品和初级制成品环境,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极低。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拿出一颗蜜枣,引诱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通过站队美国,来承接中国的棉花产业。

不过,这个阴谋论的链条太长,可信度不高。

正是由于棉花产业在上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受影响的还是新疆的经济和就业。

一来,会给中央和地方背上更大的财政转移包袱;

二来,经济落后的新疆,会成为暴恐温床,国家不稳定的根源。

但如果想一想民主党的传统优势领域,这还不是重点。

4

民主党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左派,强调大政府。

而大政府,必然强调官僚治国,精英理政。

美国国务院在政府各部中居首席地位,国务卿和国家安全助理是美国政府中最重要的两个官员,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国务院”的英文是“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直译是“管理各国(州)事务的部门”。

众所周知,美国的政体是联邦制,总统管不到地方事务。

很显然,直译“State”不应该是“州”,而是“国”。

翻译的信雅达一点,那就应该是当年天朝的文字游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美国总统,要把地球管起来,铜锣湾不能有两个陈浩南。

国务卿,就是管理地球的总务长。

国务院,才是美国官僚精英的云集之地。

当年的政治素人特朗普不懂这些,执政期间,外交事务的技术性官员大幅度被撤换。

所以美国过去4年的外交,除了蓬佩奥瞎咋呼,效果确实不怎么样。

欧洲在跟中国靠近,要签《中欧协议》,伊斯兰世界与中国关系良好,俄罗斯就更不用说。

美国快成了孤家寡人。

拜登上台,代表了建制派、精英政治的回归。

而从英国官僚体系下承袭而来的美国地缘政治,简单来说,所谓离岸平衡,就是挑唆离间。

从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从最早挑唆法国与荷兰作战,结束其海上霸权,到冷战期间为圣战士站台扳倒苏联。

这种地缘政治的手艺,盎撒人娴熟的玩了几百年。

布林肯虽然对亚洲事务不熟,但十分熟悉欧洲和中东事务。

管理地球,当然要从熟悉的地方下手。

先是去了日本,不熟嘛,尽管在其到访时日本发表措辞强硬的对华声明,但极为克制的仅限于嘴炮,而且不承认新疆有“种族灭绝”。

然后就是很吃这一套的欧洲,效果立竿见影,欧盟近30年来首次就新疆问题同意制裁中国。

欧洲议会还暂停审议《中欧投资协议》。

要知道,《协议》虽不是恩赐,但对欧洲极为有利,中国承诺了十分厚道的开放约定。

在这件事情上,尽管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利益极为紧密,但欧盟仍执意要算政治账。

而双方的相互制裁,就怕陷入长期的恶性循环,正中美国联众击寡的战略政策下怀。

那么下一步,美国该去挑唆谁了?

5

君临曾在《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评论了美国政治学大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中描述的两大阵营对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站在中国一边的,有日本和伊斯兰世界。

日本的问题暂且不论,但为什么是伊斯兰?

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完全相去甚远。

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有1400多年的漫长历史。

在政治上,敌人的敌人自然是朋友。

所以亨廷顿指出:

“只要MSL的人口和亚洲经济增长能持续,那么与西方的冲突就很难逆转,儒教-伊斯兰国家之间的联系会继续,或许还会扩大和加深。”

那么美国紧抓新疆“种族灭绝”议题,其下一个目标,指向了在伊斯兰世界有极大影响力的土耳其。

新疆议题怎么炒起来的?

就是去年7月,那个西域车站囚犯的视频在Reddit论坛引起围观。

一个美国贴吧的捕风捉影,BBC、CNN却大量报道。

接着在法国、德国、土耳其、印尼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交媒体上被集中推送,迅速成为舆论的热点。

从棉花开始的新一轮中美斗争

今天的座上宾,明天的通缉犯 来源:大本营军事论坛

在美国一系列挑唆操作中,舆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体操纵人心,操纵的是愚昧大众的人心。

谎言重复千次,那就是真理,就能迷惑人心,就能用“民气所用”,达到政治家想要的目的。

就像最近的缅甸,西方媒体要么暗示,要么就干脆极尽渲染是中国在背后支撑军政府。

从棉花开始的新一轮中美斗争

被愚弄的缅甸人烧毁的中资企业冒出的浓烟 来源:网易新闻

这些舆论若是没有英美情报和舆论机构刻意操弄,是几乎不可能的。

巴菲特曾在买入《华盛顿邮报》后评论过媒体这门“完美的事业”:

“集三者为一身:传道、扮演警察、同时又能像收银机一样制造现金。”

当然,在中国,人们过多的关注了前两者的功能。

很少注意到他还是一门生意、产业。

股神热衷投资媒体产业,是因为观察到几乎所有城市最后只会剩下几份报纸。

媒体和大部分会逐步走向集中的产业一样,形成自我加强型的垄断。

和今天社交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媒体产业无疑是十分落后的,和中国经济的体量极不相符。

6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大会上,原AIG总裁莫里斯•格林伯格获得了领导人颁发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就是这位知华人士,去年8月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标题非常直接。

《给中国领导人的友善建议:除非做出回应,否则你将不能继续得到有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

中美冲突从台下摆上台面,直接原因是贸易的不平衡。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服务业,特别是互联网和金融。

在许多美国人看来,既然中国对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设置进入壁垒,美国当然也可以这么做。

所以格林伯格的言下之意,就是除非中国扩大开放,否则将失去这些亲中人士的支持。

这个说法是否合理暂且不论,但美国的确是有很多人是这样想的。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要实施赶超战略。

对内要充分调配、动员全国的资源,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外则要保持壁垒,劝他国自由贸易,以促进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很多企业经过市场洗礼,已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垄断的实力。

但金融、医疗教育、媒体信息等服务业的开放几乎裹足不前。

媒体,包括更广义的社交信息平台,又因为“传道和警察”属性,显得更加复杂。

行政手段的有效性,一统体制的刚性,既是强大国家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防范风险、维护稳定的保障。

但市场越开放,行政手段的有效性就越弱。

从防风险、求稳定的角度说,相对保守的做法是不断推迟服务业开放;

但中国经济,又庞大到不能不开放。

假若中国无法推进开放,会极大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关上大门,甚至在不断激起的敌意下,从容对中国实施联众击寡的围堵。

从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直至全球化的崩溃。

往小了说,站在生意的角度看,媒体依然遵循市场的逻辑,没有市场洗礼,没有开放多元,就很难培养出影响力。

毕竟舆论的阵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往大了说,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政治和经济的密不可分,其实更凸显国内服务业改革和开放的紧迫性。

换言之,中国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美国如何定义中国。

反而是中国的选择,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决定着全球化到底是趋向于一种良性的进步,还是趋向于劣币驱逐良币。

到底是顺着民族主义情绪走向内敛保守封闭;还是逆着民族主义情绪坚定扩大开放,革自己的命?

对投资者而言,未来的风险,集中在政策层对“稳定和增长”的两难抉择。

但君临并不悲观,我们说过,“十四五”可能因为强烈的开放色彩永载史册。

一系列的重磅开放举措,可能会远超预期。

让我们引述一段权威人士的话来结束本文吧。

“从中国长期历史的进程来看,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相统一是事物成功的关键。”

“如果没有压力,中国的事情认识再好也做不成。”

“内部本身的动力常常需要外部压力来激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0ppqsy7YFoj0689Ul2PBi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