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区房变天了,上海新中考(2022年)影响

关于学区房,领导的态度在会议上其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

 

今天,上海终于将中考录取的改革落地,重点有两条:

 

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6%;

名校要拿出最多65%的名额用来公平分配。

 

上海58所市重点均有提前招生的名额,差不多有40%是提前招生,四大牛校比例更是高达60%。

 

现在,再这么大规模掐尖,就不再允许了。

 

而且,名校要拿出三分之二的名额给市里统一分配,市里会把这些名额交给普通初中自由分配,也就是说,普通初中最优秀的那批孩子,也有机会进顶级高中了。

 

哪怕他们的父母买不起学区房。

 

上海的政策思路显然很清楚了,既保留选拔功能,也能尽量保证公平。

 

对于成绩在塔尖6%的孩子,上海仍然给了他们被“掐尖”的空间。但更多的机会,给了买不起学区房的普通家庭:

 

学区房的含金量,要被稀释了。

 

受益最大的,当然是郊区的家庭。

 

上海的“市实验性示范高中”近70所,它们大部分都在主城区,而不是“五大新城”里。新上海人聚集的五大新城,重点高中加起来不到10所。

 

上海此时从高中招生倒逼教育资源重新分配,首要目的当然是给学区房泼冷水。上海这一轮的学区房暴涨俨然有失控的趋势,比如对应上海建平实验初中的梅园五街坊,2019年之前成交均价一直在10万左右,但从2019年开始,价格一路上扬,去年的均价已经逼近:

 

20万。

 

类似的政策,其实从2016年就在北京实施了,合肥南京苏州也都这么干,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它甚至已经施行了十几年。它的名字叫:

 

校额到校。

 

北京实施了几年,得出了一些经验,其中有一条是上海家长目前最担心的:

 

普通初中的尖子生,到了牛校万一成了倒数,孩子能不能受得了?

 

北京的解决办法是——分班。牛娃还是和牛娃一个班,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但享受到的资源其实是不一样的。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绝对的公平,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

 

而校额到校对于缓解学区房焦虑究竟有没有用,北京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校额到校确实给了普通学校的孩子一个机会,一个希望。但对家长们来说,仍然要去争夺优质初中的学区房。

 

毕竟,赌孩子不如赌房子。

 

而北京的经验也显示,校额到校政策实施后,最优质的确定性最高的一批初中学区房,反而会迎来更猛的价格上涨。

 

政策的制定者不是万能的。家长之间的战争,说好听点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说不好听点,就是:

 

内卷。

 

内卷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场零和博弈,除非所有人都举手投降,否则这事根本停不下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ox_yCAxuNt9hDDMQ3S0z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