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家长是现在教育/育儿类自媒体的扛把子,头部大号许多都有海淀牛娃、牛妈、牛爸的标签在。我这段时间写文章,搜了一些,有印象的,如下:
海淀花生妈
海淀胖爸爸
鲁智深闯海淀
肥肠妈
米粒妈
小树妈妈
三个妈六个娃
……
这些号的特点,就是:
1.排版精致,内容索然无味,看了比没看还糟糕
2.晒命,还是凡尔赛风格那种
3.时而给家长制造焦虑,时而给打鸡血
4.一切为了搞团购、带货
5.目标受众是0-12岁,家有有初中前小朋友的女性
为什么是对标初中前呢?因为初中以后,家长就没办法了,完全跟不上孩子的进度了。
这些号的内容,就像西式快餐,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看起来非常可口,实际上是垃圾食品。偶尔吃一下也还行,但是天天吃,大量地吃,就要吃出肥胖和健康问题了。
虽然北京是全国教育的巅峰,海淀可能是北京的巅峰,但教育向来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就像我们潮汕地区,家里小孩多,家族庞大,传统还足,礼节不少。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小朋友,就完全和深圳、北京的小朋友不同。
我们广东的教育模式,和北京完全是两码事。深圳有条件的家长勉强能像北京海淀家长一样鸡娃,但大多数还是比较“务实”的,不会吹牛。因为牛皮吹破天了,很快就会被人戳爆。我们广东人打脸确实就是这么无情,本地好像就没有多少“务虚”的自媒体。
另一方面,广东也没有清华北大号召力这么强的大学。不过旁边香港就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排名比清华北大还高的大学,再加上留学生也很多,国外名校也经常听到。最最重要的是,本地好多富人就没怎么读过书,完全是另一种成功模式。整个社会环境,完全是另一种价值取向,要是像海淀家长那么鸡娃,分分钟被人取笑“读死书”。
但是广东人还是非常尊重知识的,好多老板成功以后也会去进修,“读书无用论”不是很流行。总的来说,我们相信读书是好事,但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好多人从小就是听着《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长大的,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知道天无绝人之路,知道有志者事竟成。所以就算读不好书,没读上好大学,我们依然相信将来会有光明的前途。
我妈基本是文盲,她都知道“做人要有梦,爱拼才会赢”。而这种心态,基本是我们广东人传统的标配。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考上名牌大学,有出息,会惊叹的。
所以在广东,如果能考上华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的话,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和考上清华北大差不多。乡亲父老会高看一眼,说是读书命,但依然认为你就是稍微比普通人好一丢丢。因为我们务实,所以大家还是会看实力和结果说话,学历不算什么。
当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有不少来自国内外名校的同事,包括牛津的、北大的。我其实没发现我们学校的人有不如他们的地方,反正差不多。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的朋友、同事,也很强。这些人接触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你考上了好学校,我们会恭喜;考不上好学校,我们会祝福。我们也看学校,但更看重其它的东西,为人处事,能力,等等。所以我们也比较反感,张口闭口什么学校的,不兴这一套。
坦白说,对海淀或者其它大中城市的鸡娃潮流,我真的是看不太懂。鸡娃的心肯定没错,我们广东人也鸡娃,我小时候被我妈拿竹条不知道抽过多少次了。但是肯定不会鸡飞狗跳,无所不用其极,务实是个基调。
因此,那些海淀的教育自媒体,整一堆虚的,没用的东西,在我看来,真的就是祸国殃民。那些号主,也就是小资吧,本身不怎么成功,现在靠贩卖焦虑、带货,卖娃混口饭吃,有点成绩。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远远称不上成功,而且讲的东西基本不适合正常人和普通人,没多少实用价值。
所以,我才劝你远离这些虚伪的海淀家长。
同时,我推荐一个上海的教育自媒体,写得非常不错。
我认为,特点有几个:
一、没有排版,内容含金量很高
二、讲实话,打脸犀利
三、对各地家长都有参考价值
四、因地制宜,只讲上海的
名字起的也很好,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人,开目看看真实的世界。虽然号主有点高傲,语气比较不客气,但我看了也觉得很有收获,说明还是有料的。但推荐的主要原因,还是看到了我以前的影子,一个怒目金刚的形象,就想把妖言惑众的虚邪贼风给扫干净。
不管以后它会不会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但这个社会能像父母一样跟你讲真心话,恨铁不成钢的人,太少了。我相信不会,大概因为我的初心也是如此。
我现在不打脸了,时序移转,心态已变。而且写打脸的文,完全没有快感了,也不能让我进步,还改变不了什么。
我更重要的事情,在于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我在学习包容,消灭恶龙不能仅靠屠龙,应该从产生恶龙的环境开始着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将来有一天,我真的足够强大了,再恶的恶龙也会乖乖驯服。
现在我办不到的事情,就交给时间来完成。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ShN9nKIVJ8aV5-L-_Um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