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强推的崛起

 这段时间,中美谈判推迟,到取消,再到商定通话,一波三折。

虽然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揭批美帝的文章满天飞,但说归说,大家都竖起耳朵,言不由衷的紧盯着中美之间那些事。

内心里,从庙堂到民间,都认同“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为什么要搞好关系呢,曾负责入世谈判的官员就打了个很中国的比喻:

“和一把手的关系处理好了,你的日子就好过,这跟在一个单位中的情况类似,二把手和一把手的关系处坏了,不仅三把手、四把手、五把手离你远远的,如果大家知道你和一把手关系不好的话,连司机都敢欺负你。”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傍美”吧,但类似表述,早已有之。

70年代末打开国门,“傍美”就作为一条定律被提出。

1979年1月,历史上最重要的访美启程,在太平洋的上空,陪同访美的社科院美研所所长问,刚提出改革开放,为什么就急着要访问美国?

他想了想,答道:

“我观察了很多年,得出一个结论,在过去几十年里,凡是和美国关系好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总体上,定律没有错,但魔鬼在细节中。

 

1

 

二战后,老牌殖民帝国全线收缩,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各路党派、政客、军人们粉墨登场,在过去的殖民地、传统社会建立起一个个国家,在联合国登记了球籍。

尽管他们打着各式旗号,举着不同的主义,也许胸怀理想,又或许各怀鬼胎。

但至少有一点相同:

宣称要建立富强的现代文明国家。

可70多年过去,大部分国家失败了,成功的国家寥寥无几。

写《历史的终结》的福山,在目睹“自由民主制未能够征服世界”后,反思数十载,又写了在方舱医院中那位小伙读的那本《政治秩序的起源》。

从终结走向起源,这一次,他的问题是——“为什么自由民主制尚未能够征服世界?”

依然高举资本主义道路和理论自信的福山,还是认为,拥有现代自由民主制的国家更容易成功。

而现代自由民主,需要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的“福山三件套”:

 

1. the state; (国家构建)

2. the rule of law; (法治)

3. accountable government.(能被问责的责任政府)

 

三件套是怎么来的呢?

在芒格推荐的《国富国穷》中,作者的视角放在现代世界的形成时期,并提出一个“傍英定律”。

与谁同行,决定国家的命运,欧洲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受到英国的影响。

甚至英国的前殖民地都发展的不错,而拉丁美洲到现在为止,都受西葡文化的拖累。

被美国强推的崛起

深陷通货膨胀的委内瑞拉    来源:澎湃新闻

 

不过这个定律似乎不准,因为很容易找到反例。

作为前殖民地的印度,宗主国给印度留下了一整套的英式自由民主制度,可发展就远不如香港。

摊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战后崛起的国家和地区,无非是东亚四小龙和以色列。

四小龙里的香港和新加坡,似乎就有“三件套”,作为英国人的遗产,留下了法治传统和高效率的文官系统。

但有意思的是,韩国和台湾,就和“三件套”不太相符。

这两个在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国家和地区,既没有英美殖民统治,也没有西方文化底蕴,更没有民主,更别提什么XZ。

 

2

 

既然是六七十年代,那就有必要看看冷战时期的亚洲势力范围。

被美国强推的崛起

可以看出,尽管四小龙内部制度截然不同,但都面临着严重的外部问题。

要么处在冷战前线;

要么面临外部威胁。

韩国在朝鲜战争中险被金将军赶下大海,委员长则是败退孤岛,苟延残喘。

换言之,都急迫需要美国提供保护和援助。

香港情况有些曲折,本来宋美龄做通了罗斯福夫人的工作,枕头风一吹,罗斯福就嚷嚷着要将香港交还中国。

可委员长日记中那个“狭隘浮滑自私顽固”的丘吉尔从中作梗,说想收回香港,除非over my dead body。

当然,英国继续占着香港,就避免了同大陆一起被关入铁幕,也为新中国留下一扇与西方世界交往的窗口。

战后英国工党上台,大搞国有化,被评“工党误国”,年老色衰的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强力控制,也难以为继。

冷战开始,美国扛起了前英帝国东亚领地的保护责任。

假如美帝不来挑这个头,很难说香港能保住其自由港的地位。

而离前线很远的新加坡,看似安全,实际上夹在东南亚反华人的各类神棍政权包围圈中,又占据黄金海道。

所以新加坡政治上紧跟美国,充当美国在东南亚的代言人,就一点也不奇怪。

停靠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内的美国航母    来源:谷歌地球

 

想当年我国对新加坡“美帝国主义走狗”评价,一点也不冤。

在阿拉伯世界包围圈中的以色列,那就更不用提了。

而那些不太需要美国的国家,就不行。

典型如菲律宾和印度。

作为美国和英国的前殖民地,两国都照搬了宗主国的法律、制度,乃至文化。

尽管咖喱味很浓,印度也算拥有高比例英语人口。

菲律宾,那更是全盘美式,即便在贫民窟中,也是满口美式英语。


拥有1600万人口的马尼拉,约35%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中      来源:《无底洞》

 

别看印度现在跟美帝眉来眼去,但历史上美国选择了巴基斯坦,印度其实选了苏联当靠山。

印度有两大敌人,巴基斯坦和中国。

一个迫在眉睫但不算危险,一个虽然危险但山高皇帝远。

可见,散装印度对外援和保护的需求,并不迫切。

远离冷战前线的菲律宾,离大陆很远,与周边国家隔海相望。

被美国强推的崛起

既然能挟洋自重,那也对美国的保护,需求不高。

美国对菲律宾反而有些一厢情愿。

无论是殖民的历史纠葛,还是控制关键航道上的要点式扩张,又或是抵抗CP在东南亚的扩张,乃至越战的后方基地,在菲美关系中,美国更加主动。

但然并卵,浓眉大眼的杜特尔特还不是叛变了革命。

 

到此,可以姑且小结一下:

所谓“傍美”本身,并不能保证国家崛起,现代化转型成功。

真正的关键,在于“傍美姿势”。

只有当国家面临迫在眉睫的安全问题,才会心甘情愿的需要美国,从而接受美国的改造。

当然,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3

 

众所周知,美国人有个毛病,喜欢满世界推销他们的理念。

但不是他们现行的制度,而是他们理想中的理念,无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正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按照亨廷顿对美国政治的解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中心话题,存在道统和治统之争。

即:美国人普遍信仰自由、民主、平等和个人主义理想,但这些理想与现有制度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一支强大的美国军队,就不符合美国的理想,因为强大的军队可能会镇压人民。

警权滥用导致弗洛伊德之死而引发的抗议,正是道统治统之争的反映     来源:新华网

 

作为一个民权国家,美国社会深刻、广泛地信仰平等和自由。

只有这些,才使得美国这个多种族国家完成“the state”(国家构建)。

其实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也是类似。

失去这些理想,失去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美国就会变成没有存在意义、没有集体认同、没有政治文化,甚至没有自己历史的国家。

而这些理想和追求,从根本上带有反政府、反权威的特色。

以至于其规范秩序和既存秩序间的矛盾,比其他国家大得多。

传统的印度显然比现代的美国更加不平等,但显然,现代的美国也比传统的印度更加不和谐。

那么自由的政治理想与半自由的政治体制之间,就始终存在紧张关系。

美国政治也就注定“乱糟糟”。

面对鸿沟,美国人形成了四种心态:

道德主义、犬儒主义、冷漠自满、自欺欺人。

所谓道德主义,就是美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视理想与体制现实之间的鸿沟,并努力消除裂痕。

其他三种则是否认、忽视、忍受。

理想固然美好,但被极端化后就有脱离现实的危险      来源:网络

 

就像人吃饱了才会瞎折腾一样,也正是因为改造对象存在迫在眉睫的安全问题,所谓危机倒逼。

美国人才会践行道德主义,实事求是的进行改造。

我国台湾省,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4

 

前几十年的台湾,由一个军事强人主导的列宁式政党实行专制统治。

没有民主,法治无从谈起,XZ更是天方夜谭。

但硬是崛起了。

这不仅出乎大陆意料,也出乎所有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意料。

大陆人民了解台湾的经济改革,一般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

书写的不错,但拔高了以尹仲容为代表的台湾技术官僚在改革中的作用,夸大了国民党政工官僚的博大胸襟。

不知有意还是无心,作者忽略了美国在台湾崛起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要知道,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到1960年代中期,台湾接受的美援总额达41.5亿美元。

50年代,台湾GDP仅在16亿左右徘徊。

美援到来前,台湾财政赤字高达14.5%,1951年就陡降至4.7%,通货膨胀更是从88%降低至个位数。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手握重金,美国人才能理直气壮的干涉台湾内政。

国共两党,是中国革命的双生子,这两个列宁式的政党,都领过卢布,深受苏联影响,满脑子都是计划经济。

实际上,从45年台湾光复到50年,台湾搞的就是以公营企业为主、决策当局严格管控的统制经济体系。

引起台湾严重撕裂的“二二八事件”,起因于烟酒专卖局查缉私烟,与民争利,暴力执法引起。

此时的台湾经济,和大陆国统区经济一样,处于恶性通胀的崩溃旋涡之中。

被美国强推的崛起

50年1月,美国公开宣布,不再介入中国内战,不会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和军事顾问。

但6月朝鲜战争打响,美国改变远东战略,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

 

这下,就算捏着鼻子,也要援助委员长了。

 

随着美援的大规模到来,亚细亚弃儿的命运开始迅速逆转。

 

没过几年,国民党就进行了第一次财经大辩论,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转轨。

很难说这是巧合。

不难想象,没有美国人的提携,或者说监督,百年烂党怎么可能在经济改革上打败他的宿敌。

美援不是简单撒币,与美援一同来台的,还有“三驾马车”——“大使馆”、经援使团、军援顾问团。

他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美援派拨。

实际上,其中心任务是帮助台湾建立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经济。

怎么帮助呢?

刚开始,美国政府训令是:

“不应该公开地或暗地里向中国人发布命令”

但很快,驻台机构就让上峰收回“建议而不命令”的训令,改为:

“更具强制性的政策”

背后逻辑很有意思,因为委员长那帮党棍军棍,拿了钱就想买枪买炮,做的都是“反攻大陆”的迷梦。

委员长可以白日做梦,可美国人并不想买单。

所以军援顾问团的工作重点,就是敦促台湾当局裁减军队和限制其军费开支。

当然,要“强制性”的具体介入台湾经济建设,还需要一个“杠杆”。

由技术官僚主导的,与美驻台机构对口的美援运用委员会,就是最重要的“杠杆”,负责设计和协调台湾总体经济发展计划与政策。

论级别和影响力,这个机构大致相当于大陆的中央财经委员会。

一向瞧不起国民党,半心半意援助的美国,最烦国民党的政工官僚,一般会把技术官僚视为国民党政权中的健康成份。

而技术官僚也倚重这种关系,加强自己在国民党政权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美援会独立于国民党政权正常的立法和行政程序,日常行政开支直接来自美援,不在国民党当局行政经费中拨取。

最小化了党棍军棍的干扰。

通过这种“杠杆”,美国完成了对台湾内部事务的渗透。

更关键的在于渗透细节。

美驻台机构在提供政策建议,参与政策制定时,并没有刻意遵循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原则。

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和制度基础,马歇尔计划的经验无法照搬到欠发达的台湾。

作为一省工业化的基础,台塑就是进口替代战略下被扶植的企业       来源:网络

 

推行发展援助计划必须通过和倚重当地政府。

岛上的美国官员清楚,他们最终目的是帮助国民党生存下来。

为此,只能用经济实用主义,而非抽象的美式自由民主观念去处理问题。

他们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大体上与国民党技术官僚想法一致,并与之一道设计和推动了台湾版的“五年计划”——“经建计划”。

被美国强推的崛起

经建计划     来源:台“国家”发展委员会

 

共同促成了后来在美国受到广泛批评的“干预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政策、战略和制度体制。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东亚模式,国家强力介入经济,从进口替代,到外汇跳贬,进而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渐进式完成了工业化,最终完成市场化的全面转轨。

60年代,台湾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

1970年,以美元计价的台湾的GDP已经是1960年的3倍多。

70年代,台湾的经济腾飞,1973年,经济增长率高达29.89%;而1974年达到了惊人的34%。

1980年,以美元计价的台湾GDP达422亿美元,十年间翻了7倍之多。

实际上,日后的大陆也复制了台湾曾走过的路。

总体上,台湾建立了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制度基础,诸如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维护了国内和对外的自由贸易。

问题也就来了。

一个半计划经济的台湾做到了,为什么印度菲律宾、甚至拉美的右翼威权政府没有做到?

很简单,宣称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市场制度,两码事。

需要一个支持自由市场的“法统”来规范政府行为,压制权力干扰,维持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经济路线不偏不斜。

这个“法统”,要么来自内生的政治结构,要么来自外部强加的约束。

然而,产生内生“法统”的条件极为苛刻,概率极低。

143的伟大,值得大书特书    来源:新华社

 

所以几乎只能指望外部约束——也就是美国。

要抵御外部威胁,必然需要维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

当政者被迫接受美国的制度标准,其中包括人身、财产保护、自由贸易,甚至起码的政治自由。

无意间,美国既当了总设计师又当裁判员,扮演了规则制订者和最终裁判者的角色。

所以说,东亚的经济奇迹,不能只顾东亚国家的努力,也要考虑美国在远东的历史行程。

 

尾声

 

如果我们用“傍美姿势”的视角来审视国际形势,我们担忧的是:

印度是否也悟出了“傍美姿势”的精髓?

自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以来,印度也开启了暴走模式,所谓疫情转移危机,那只是表象。

当前,印十万大军集结班公湖,十一月就要封山了,战与不战,只在一念之间。

印度人很清楚,散装印度打不赢一场群架,更别说一场边界冲突,印度无法对抗强大的中国。

但并不妨碍他们赌上一场国运。

掉到粪坑里的狗也是狗,是麻烦的纠缠者。

交上这一面战败的“投名状”。

一来,塑造一个强敌,可以强化民族意识,加强统治集团对国家控制能力;

二来,“苦肉计”可能让美国在印太战略上加码;

三来,战败凝聚共识,从庙堂到民间,印度可能放弃莫名其妙的骄傲,彻底接受美国的全面改造。

如果通过一场战争,让印度从“消极傍美”转变到“积极傍美”。

在中国边陲,崛起一个拥有大量年轻人口的强国,虎视眈眈。

一定不是中国人希望看到的。

 

转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