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作者 | 刘晓博

◎来源 | (刘晓博说财经(liuxb929))已获授权

庚子年,注定是历史的拐点。
 
前两天,我们先后见证了宣布关闭美国成都领事馆、股市大跌,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再次转向。
 
到了25日凌晨,东莞宣布了比较严厉的楼市新政(点击查看)。而随后,环球时报发布了下面这条新闻: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美国这是再次羞辱中国。至于国家如何回应,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毫无疑问,中美战略博弈在2020年加剧了。这里面有美国大选特朗普团队作秀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历史转折的因素。
 
7月23日,美国国务卿选在尼克松故居(下图)前,发布了新冷战宣言。他彻底否定了尼克松开启的“中美接触、合作”的战略,号召盟友们一起对付中国。新冷战已经降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或者是否承认。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美国人对休斯顿领事馆的破门而入,就是行动。美国试图传递一个重要信号:我们想怎样干,就可以怎样干。
 
在这种时候中国再怎样理性、忍让,好像都没有用了。
 
事实上,中国也在做最坏的打算。比如今年以来,高层多次提出的“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最新的应对之策。
 
说白了:在全球化上,我们不放弃。中国开放的大门,也不会关闭。但国内市场、内需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国际市场有多大,不是单方面取决于我们。
 
国务院办公厅在6月下旬印发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解决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障碍,让出口商品可以开拓内需市场。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最近几天,商务部与浙江、重庆、陕西合作,分别在杭州湖滨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共同主办主题为“外贸优品汇扮靓步行街”的出口产品转内销系列活动。
 
2020年之前的那个世界,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本文想探讨的是两个话题:
 
第一,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美国会怎样看待中国试图启动“印股票的时代”的努力?
 
第二,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时代,国家会不会打压房价,给内需腾出空间?
 
所谓“印钞票的时代”,是指通过货币超发,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让购房家庭体会到财富增值的快感,让没有买房的赶快买房。其目标,是推动城镇化率快速提升,拉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
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为什么能长期高速发展,这是最根本原因。
 
“印钞票的时代”,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为主)为主,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快速积累财富,迅速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基础设施。其存在的合理前提是: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化的欠账多,人口红利存在。
 
副作用是,让中国企业的杠杆率迅速增加,达到了全球最高的水平(下图红框)。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随着人口红利终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再加上企业杠杆率全球最高,以及贫富差距加大。中国需要改变增长方式,“印钞票的时代”必须终结,替代以“印股票的时代”。
 
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广义货币M2增速回落到了8%到11%左右,跟之前动辄20%以上(比如2009年货币增速达到29%左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上图:近期的货币增速,跟2009-2010年的比较。
国家希望通过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来给经济“加油”,把钱直接给企业,避免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以及全社会杠杆率的失控。
 
可以这样说:“印钞票的时代”对应的是货币超发、杠杆率上升、土地财政依赖度提高、房价上涨、贫富差距加大。而“印股票的时代”希望对应的是货币增速被控制、房住不炒、土地财政依赖度下降、实体经济复兴。
 
从2013年以来,中国换了3任证监会主席,先后发动了2015年政策牛市、搞了中概股(CDR)回归和科创板,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试行注册制,都是为了启动股市,向“印股票的时代”迈进。
 
启动股市背后还有一个重大命题:
 
中国希望增强在全球的金融话语权,这是近年来做大做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
 
另外,通过印股票的时代,还将引导居民资产配置发生历史性的转移——从以房地产为主,转向以大金融产品(基金、信托、银行理财、股票)为主。
 
美国人不会看不懂这一点,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金融来掌控世界。
 
在博弈中打压中国的金融战略,是必然的。特朗普本人就高度关注股市,而且还一度为中国股市的下跌幸灾乐祸。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上图:2018年8月,特朗普发推特嘲笑贸易战爆发4个月,中国股市下跌了27%。其实他的计算有误。
 
每到中国股市比较活跃、可能有行情出现的时候,美国一定会有利空宣布。比如之前的贸易战(宣布了多轮关税措施),还有这次的领事馆之争,都让A股、港股出现了剧烈波动,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印股票时代”的到来。
 
未来,美国一定会继续在金融上打压中国,比如中概股问题,中国使用SWIFT系统的问题,继续找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和银行的茬等等。
再看第二个问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时代,国家会打压房价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中国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时代结束了,未来要靠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那么必须让老百姓有消费能力。而房价太高,让老百姓消费乏力,所以必须打压房价。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正好前两天,新华社发布了韩正副总理主持房地产座谈会的通稿。这种座谈会一般一年搞两次,去年分别是3月18日和12月18日举行的。今年因为疫情,推迟到了7月24日。
 
对比通稿,跟2019年两次座谈会的通稿,你会发现官方对房地产的态度再次发生了变化。去年两次座谈会召开的时候,楼市整体平稳,所以通稿如行云流水,比较轻快。而前两天的通稿,谈了很多问题。
 
比如要求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
 
还要求“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还明确提出:“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10个城市的领导也被叫去开会、并发言。
 
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为经济下行而对楼市的宽松,再次出现了逆转。
 
而这轮调控,恰恰出现在美国启动“领事馆之争”、中国股市大跌,而领导开始强调“国内大循环”的时候。
 
对于“国内大循环”和楼市的关系,我是这样看的:想法和结果,往往是两回事。即便是在想法上,国家也不是想让房价跌。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大一统体制,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维持统一稳定的成本比较高。而中国税收是高度不均衡的,往往是少数地区、少数行业来支撑国家运行成本,而且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就是这样了。
 
说白了,中国不仅要有一个集中的税源来源地,还要有一个征税神器。比如明清时代,苏锡常、杭嘉湖是重要的税源地,而盐税是最重要的“征税神器”。盐扮演这个角色,甚至长达2000年。
 
现在我们知道,盐在地球上是无限量供给的,但这样不值钱的东西,在两千年里常常贵得让不少人吃不起。为什么,因为帝国运行成本偏高。
 
中美博弈加剧,中国军费开支必然上升。此外,还要给企业减税降费。钱从哪里来?目前很多城市的卖地收入,已经超过了税收。
 
比如杭州对卖地收入的依存度超过了100%。即便是税收里,跟房地产有关的税费占比也非常高。
 
如果房价下跌,不动产失去投资价值,家家都会只保留一套房子。那么,房地产税将无从开征。国家运行成本如何维持?仅仅靠企业税收吗?除非企业税收翻倍。而企业税收想翻倍,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做大蛋糕。在内循环时代,做大蛋糕将比较困难。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看,“内循环国家”的楼市有两个模式:
 
第一个模式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房地产彻底不是一个产业,能建房子的只有国企和政府,大家靠单位分房。中国在1950年代中期到1978年,通胀不明显,房价或者房租上涨也不明显,但问题是人均居住面积非常小。
以上海为例,那一代人很多回忆说:计划经济年代,睡觉时腿都很难伸直,因为没有空间。“安徽日报”曾报道说,1978年和1950年相比,中国人均居住面积由4.5平方米下降到3.6平方米,缺房户869万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
 
这个模式我们可以概括为:房价超级稳定,但房屋极其稀缺。城市里无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年轻人被迫上山下乡。也就是说,文革之后中国出现了逆城市化。
 
还有一个模式是伊朗、俄罗斯。按照旧币计算,这两个国家首都的房价,现在都是1到2亿元一平米。其中伊朗首都德黑兰,最近几年房价(本币计价)是年年翻倍的(下图),只是按照美元计算涨幅不大。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中美战略博弈、“内循环”与打压房价
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
 
房地产仍然是个行业,国家保房价弃汇率,本币计价的房价不断飙升,甚至年年翻倍,但美元计价保持基本稳定(也就是所谓的“美元顶”)。
 
当然,上述两个模式都比较极端,是基本放弃了外部循环。中国目前不准备放弃外部循环,而是希望在内循环为主的情况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结论是:
由于要兼顾经济转型(可能需要20年才能完成)、国家运转、大国博弈需要。房地产未来仍将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对中国很重要。
房价走慢牛是大概率的,经济越差、房价越容易涨的规律不变。
 
但为了启动内需,的确需要严管楼市。所以大城市楼市的行政管制只会越来越多,普通商品房(新房),将越来越多扮演政策性住房的角色。
 
而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鼓励拥有多套房是基本策略,但不会明确表述出来,而是会长期保持不限购、不限贷,随便买的状态。
 
对于大城市的刚需来说,早买房永远是对的。等着内循环房价下跌,恐怕会失望的。
但我也不主张富裕家庭,在类似北、上、深这样的超级城市里,拥有很多套住宅。在住房矛盾非常尖锐的特大城市里,未来或许真的会有累进制、惩罚性的房地产税。
因为民粹主义的压力太大,连韩国都出台了这种税制,难保中国不会。你的多套房子,或许需要分布在一线、二线等多个城市里。

 

◎本文作者 | 刘晓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UhPjQIjF-ucVx00HYc-c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