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年,两会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直接表述,字数越用越少。
2020年只用了38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楼市将走向何方?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房贷与房价的千丝万缕
也许大家潜意识里,会认为有钱人是不会贷款做任何事情的,毕竟利息那么多,省一点就一点。
但是实际上呢,真的有钱人越喜欢贷款,因为他们会利用银行的钱去创造更多的收益。
只要他得收益能超过利息,这就是赚!
在买房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看到那么多人买房,一些人一买还是好几套。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贷款买房的人,欠着银行那么多钱,不仅没有穷困潦倒,还越来越有钱了,这是个什么道理?
答案很明显,因为越往后钱越不值钱,过去10多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大概都在8%左右,也就说一年你有8%的损失。
举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现在的100万是100万,但到了明年,实际价值就只剩下了92万,8万就这么蒸发了!
而房贷基本都是20年、30年起,如果贷款200万,20年、30年后,这点钱又算什么呢?

房地产的涨落,核心是“贷款政策”和“接盘侠”。如果有人买你的房子,而且贷款容易,房价就会大涨;如果贷不出来款或者没人买你房子,你就没法买别人的,交易量上不去,房价就没法涨。
比如2016房价涨得太猛,北京在2017年出台了一个“二套首付比例不低于60%”的政策,为了防止假离婚买“首套房”的套路,又出台了“离婚一年内只要你之前买过房就算二套”,也就是传说中的“认贷认离”,两个政策全是针对贷款的。政策一出,当年的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应声就凉了。
假如你想卖掉你家的300万房子买700万的,首付一下子飙到了420万,而不是之前的两百多万,你也就换不了房子了。当然了,你不是唯一一个,非常非常多得跟你一样的人都买不了了 。
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交易量会暴跌,房价上升趋势也就限制住了,多说一句,北京房地产行业有个明显的规律,如果某个月房产买卖超过9000套,这就是要涨价的标志,如果低于这个数,那就是正常交易。
所以说贷款政策是房地产领域的关键政策,大家整天都在探讨房价的涨落,其实关键就是政府会不会动贷款政策,如果稍微动下贷款政策,房价立竿见影地波动。
在一线城市,一个常识而且是共识的问题是,月供不是问题,关键是首付,首付越低,参与进来的人就越多,房价涨得就越快。
未来房价是否会一直涨下去
有人做过统计,现在我国城市化率60%,预计到2030年城市化率70%。这种数据,逻辑意图很明显,意味着我国房价上涨还有10年的期待。
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做过统计,当前我国城市人口人均住房面积39平米。户均住房1.5套。当然这些不包括在建面积和待售面积。
决定房价的最终因素是土地和人口的平衡。今年以来,从房子销售统计来看,交易趋冷,房价滞涨。说明房价已经到了一个关口期。但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博弈还将持续。
鉴于当前,地方政府能够增加财政收入的选项不多,中央还会支持地方政府继续土地财政,更不会出台限制房子的硬性措施,在维持高房价的同时,如果没有最后一根稻草出现,房价会进入一个盘整期。

房价会涨,这个不是让不让的事,如果有一天发生了暴跌,谁都拦不住。通过2015年股灾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当时国家队也是拼了命地救市,依旧没拦住一轮又一轮的暴跌,最后跌回3000点左右,这不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涨起来。
也就是说,政府只能是作些预防工作,真发生暴跌,神仙也拦不住。
中国平均拥房率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央行自己说中国自有住房率96%,全世界第一,按理说中国人是全世界各国最不需要追逐高房价的老百姓。
但其实说白了,中国人追逐房子本身是追逐“升值”,多于“实用”,有了这个共识,开发多少就能卖掉多少,房子越多的人越爱买房子。
如果不加管控,几乎所有大家追捧的资产价格都是呈现出这个造型,一飞冲天,然后在顶部发现没人接盘再跌下来。
世界上所有的泡沫资产都是这样,在别人的怀疑中上涨,大家都觉得它会继续涨得时候疯狂上涨,等到大家觉得它永远涨得时候发现资金不足,没人接盘爆掉了。
我国房价如果放任不管,毫无疑问会重走那条路,在万众瞩目中一飞冲天,最后跟日本房价一样重重摔到地板上。
好处是,大家今后也就不再迷信房价永远涨得鬼话了,可以适当把一部分钱投在消费领域,毕竟每天都在说“内循环”,“拉动内需”,全民炒房便无法造就一个健康的内循环。
弊端也很明显,如果发生暴跌,会跟日本的情况一样,天量财富消失,不少人欠一屁股债,一生都在郁郁寡欢中度过。
每次房价大涨眼瞅要出事的时候,政府果断出台限购政策,最近的一次就在2017年“317新政”,大幅收紧了贷款,买房想贷款也贷不出来,房价直接就被卡在那里了,接下来这三年里,房价看着变化不大,不过想卖出去却很费劲,成交量也一直半死不活。
也就是说,我国每次都在房价高到出事之前把房价给限制住了,避免了泡沫被刺破,大家心中的那个“房地产非常坚挺”的共识一直没有出现动摇,对于房子,永远都是“有钱就买”。
未来楼市的走势
房价太高、涨幅太快这事不仅会腐蚀经济,还可能造成大面积失业潮,其他问题都好说,失业是最麻烦的一件事。
买房的白领们都把钱都拿去还房贷,没钱消费,必然内需不振;
房价太高,房租自然不会便宜,做买卖的人赚的钱全交房租了,他们不赚钱自然会解散公司去炒房,又影响实体经济。问题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是企业家,他们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岗位。
既让大家相信房地产依旧坚挺,毕竟影响了“房价坚挺”这个共识的后果不堪设想。
又要让大家觉得房价不会暴涨,安安心心地去做买卖去消费。
具体怎么操作呢?其实就是慢慢涨,如果发生暴涨立刻摁住,就跟衣袋里露出一沓钱赶紧塞回去一样,既表达了自己有钱,又比较低调含蓄地表示不是那种张扬的人。房价也一样,既让大家不失去信心,又没法投机。毕竟政府又要卖地赚钱,又不能让房地产把市场给腐蚀了。
所以吧,缓慢而温和地上涨是接下来很多年的基本态势,甚至涨幅会低于宏观利率,也就是房价涨幅可能长期低于你把钱存银行。
如果是长期投资,问题也不大,共识一天不破裂,大家依旧有钱就会去买。
如果短期内借钱贷款买房准备套利,下场就是深圳这段时间炒房客的下场,刚入场就被套住了。
至于城市选择,毫无疑问,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今后人越多,而且还都是适龄的年轻人,我国大规模搞基建,会加重这一趋势。
尤其是随着高铁的开通,人口会加速向大城市聚集,今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鹤岗,在那种地方,房子会越来越不稀缺,好在中国没啥持有成本,不然也会出现底特律那种一美元卖房的情况。而与此同时,超大城市却会越来越寸土寸金。
中国房地产只要不发生日本的那种恐怖的崩盘,“房价永远涨”的这个共识就不会变,大家会一直追逐房子,省吃俭用也要多买几套,这种操作反而会进一步推高房价,让所有人都受害,或者说大部分人受害。
而国家会继续贯彻“房住不炒”,毕竟再继续炒下去,真要出事了,政府也有办法控制房价,毕竟只要控制住贷款,房价一点脾气都没。
而从全球各大都市长达百年的数据来看,一线房产趋势还是很稳的,毫无疑问会一直涨,但是接下来这几年肯定是温和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