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升高自招尘埃落定,中考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为各位即将步入高中学段的学生和家长讲解新高考形势下的高中学习路线,以及每条路线应该如何规划。
新高考的核心是大三门,总分450,每分必争,文科为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目标清北复交的学生,无论是否走奥赛(强基)路线,文科都是高中必须要花大量时间来学习的。
在三年高中生涯当中,学生每学期都需要录入的综合评价信息,再加上高考后有强基和综评招生的高校进行的校测作为录取的参考,综合高考分数进行录取。
每年能入围清北复交招生计划的考生约2000人。因此,在上海的5万考生当中排在前2000名,这个比例(4%)其实不低!再加上财大、同济、华师大、上外、华理、东华、上大等综评高校,实际能入读好大学的人数更多,因此初升高阶段已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未来潜力有憧憬的新高一学生一定要建立高中学习的信心。
复交综评在上海招生1000多人,入围1500多人,是上海高水平考生升学的主要途径,对此的规划必然以高考和提升综合素质、面试交流能力为主。
如果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学习文科和商科,则不用多考虑选科,肯定以自己如何能获得高分来决定选择哪些科目。

同时,物理的化学两门课,体现出典型的学霸扎堆倾向,即越是高分段的考生越倾向于选物理化学。因为高水平考生不但有信心考好这两门,同时也对自己的大学专业有所要求。
相比之下,地理和生物两门热门的高二可考科目就显得均衡得多,尤其是地理。
而历史和政治两门课就显现出相反的趋势。
因此,数据显示出的小三门选科策略是高二搞定一门,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进行选科,高二考两门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条路线的规划主要在于新高一阶段顺利完成初升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转变,而后按部就班学习、考试、活动即可,最终在高三进行高考冲刺。
如果综合能力非常强,并且有进军清北的需求,那么大概率需要走强基计划,毕竟零志愿裸考的招生计划数很少。因此,在这条路线当中,除了综合好以外,还要在适当时机(例如高一)加入一定的学科特长培养,例如理科的学科奥赛内容学习,这些拓展学习通常需要持续一年或更长时机,因此需要尽早确定路线,及时投入时间。
在强基计划的大背景下,如果想走专业奥赛路线,那么一定要趁早,因为一旦进入高中以后,综合学业负担加重,如果此前没有奥赛基础,则很难同时进行综合和奥赛双轨学习。由于奥赛内容与高考内容几乎完全脱钩(除了数学高联一试有不少重复之外),因此完全是两线作战,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要求极高,注定成为小众路线。
针对三条不同的路线,我们设计了矩阵化的产品系列,以适应学生长期和短期的学习需求。
在综合路线当中,入门课程都是卓越第一轮,而后可以有不同的路线选择。在奥赛路线当中,入门课程是数学高联一试常规和物理CPHO预科,而后即走强基路线。
数学是高考的核心,同时数学奥赛当中的高联一试学习对高考有很大促进作用。高联一试学习也能完全覆盖强基计划的校测,因此是效率最高的拓展型学习内容,是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必选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