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1

喜欢说实话,是件非常欠揍的事情。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说人家孩子将来要发财,会得到一番感谢,说会当官能得到一番恭维。如果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一定会得到一顿痛打。
 
疫情期间,收到了一些企业的线上求助。
这个时间求助的,都是真碰到问题的。
那些真看到机会的,现在都懒得搭理我们这些做咨询的。
而且,问题往往比他们自己预计的还要严重。
 
老板们都是聪明人,他们总是带着一些特定想法找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跟他想法对的上,就是“嗯,这家公司有想法,够专业”。如果对不上,就是“这家公司不靠谱”。
有位企业家朋友说的好,企业找咨询公司,就是去找一粒“壮阳药”,要的就是一句:
“你行,你可以。”
“这孩子将来是要升官发财的”。
以老苗专业算卦,业余做咨询的经历来看,咨询远远不如算命有市场。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有市场归有市场,但随着“清华北大不如胆大”时代的结束,这些老套路都不好使了。
现在是“靠胆子大赚的钱,凭实力把它赔光”的年代。
“壮阳药”的销路依旧好,但除了让你听的时候爽,其它已经没什么鸟用。
运气不好还伤身伤肾,让你多此一举。

2

这次疫情,焦虑的大都是受直接冲击的企业,某些加工制造业、餐饮、娱乐、教育、旅游、展览等等。
对这类受冲击严重的企业,老苗给的基本建议都是:首先考虑收缩战线,该割肉割肉,该清仓清仓,该休克休克。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千万不要被沉没成本带沟里去。在减少损失的前提下,找具体的机会,能抓就抓,不行就转型或转行。
没机会洗手不干也没啥丢人的,硬撑着只会窟窿越来越大。
连罗老师都去做那种只需要投入一张会说相声的嘴,就能仨小时挣几千万的“有前途行业”了。别人千万不要有什么抹不开。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几周前,一位老兄跟我联络,看的出来十分焦虑。现状很糟糕,总觉得自己现在该干点什么,生怕漏掉了什么机会。
我们打了二十多分钟电话(老苗能够接受的电话长度极限),然后又微信,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到下半夜,一会儿社群一会儿直播的。
我反复强调两个看法:
1、对于他的行业具体到他的企业有什么机会,我了解信息太有限,具体机会点真不知道,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等能够自由走动的时候,我们做几轮交流。
2、他对社群和直播的看法还处在看热闹的阶段,被网上的很多“风口论”忽悠瘸了,如果你真的觉得能做,首先要把这个事情的基本运营逻辑搞明白。
这种给人“泼冷水”的做法,当然是不欢而散。
第二天,这位老兄发朋友圈: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不得不说,自从马老师退休,成功学的陈某某刘某某之流被贴上骗子标签之后,中国鸡汤界、鸡血界、鸭血粉丝汤界的水平越来越差了。
你连正确都做不到了,还能成功?
再者,悲观和乐观跟正确与否有毛关系,别人不认同你的想法就是悲观?你的理由站不住脚是因为乐观?所以就能成功?
要是这样的鸡汤还能洗脑,老苗也真的没啥话说了。

3

比较有迷惑性的是那种看上去有点专业气息的鸡汤。
比如——“报复性消费”。
“报复”,还“消费”,强烈的情绪字眼加上美好的预期,在很多专家和媒体的煽动下,带给人无尽遐想。
很多疫情中遭受损失的企业,都在摩拳擦掌,等待这个令人激动的“报复时刻。”
很可惜,这个时刻不会到来,如果你为此做了太多准备工作甚至是推广,你一定会雪上加霜。
被“疫情”打倒在地,又被“报复性消费”忽悠上一只脚。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这个神奇的“报复性消费”到底有没有?为什么老苗认为它是忽悠?
答案是:个别行业有,绝大部分行业没有;个别人有,群体没有。
你就是翻遍经济学、市场学、消费行为学的所有经典,也找不到一个叫“报复性消费”的专业概念。
大部分消费具有时效性,过去也就过去了。今年没到姥姥家拜年,明年春节也不可能为这事去两趟。春节返乡后,同学聚会、老友聚会,取消的也就取消了。由于出门少,本打算买件冬装的,凑合一下也就过去了。
女孩子这段时间化妆品用少了,但以后也不会把脸抹上两遍才出门。
 
冲动型消费,临时起意,这属于“激情犯罪”,消费场景减少了,这个消费也就没有了。
没什么“报复”不“报复”,别那么矫情,谁离了谁都能混。
 

4

还有些消费没有这种时效性,比如吃饭,不吃可就真饿,比如医疗、比如每天洗脸刷牙、比如婚庆、添丁、教育、房产等等。
这类消费要么基本不变,比如刷牙洗脸买奶粉。
还有的是变化的,也无非三个方式:一是转,二是延,三是简。
转是结构上的变化,我本来线下店里买的,现在改成线上买,传统网店发货受了影响,我通过社区电商买。本来经常在外就餐的,现在家里多吃几顿,多刷几回碗,多被老婆骂几句。
延是时间上的变化,正月十六开学变成了四月份开学,2月份结婚变成了下半年结婚,三月份的一次应酬推到了四月份。但该开学还是开学,该结婚还是结婚,你肯定不会说,md这新冠真烦人,老子不结婚了,独身。
简是数量上的减少,本来一周出去搓三顿改成了一顿,本来结婚要摆二十桌改成了十桌。
有的可能既延又简,有的既简又转。

5

从疫情的宏观影响看,一定是大幅度减少人的总体消费欲望。
疫情已经发展成全球风暴了,对经济的影响一定不是一两天的事,由此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消费信心。
捂住口袋过日子,贮存食物当松鼠,是大部分正常人想法。
没什么报复性消费,只有报复性存钱报复性挣钱,个人报复性减少开支(土豪除外),企业报复性收缩投入(特殊行业除外)。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因为很多消费延期,当疫情得到控制,能够自由活动时,原来的固有消费会在短时间集中体现。
比如结队吃火锅、撸串,看似热闹几天,这只是一种繁荣假象。
还有的地方想振兴经济,由领导带头消费,给每个公务员安排消费指标,党团员带头。这也是瞎胡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市场需求从来就不是号召出来的。
凡被称为国粹的东西,一般都会走向没落。
很多人拿这个当所谓“报复性消费”存在的理由,一定要注意,根本就是忽悠人。
 
敲黑板
知识点来了,科特勒老爷子早就说了:需求=欲望+购买力。欲望降低,购买力也降低,需求当然就会降低,消费自然也降低,而且会是大幅度的降低。
结构上的改变,无法掩盖总体消费大幅度降低的现状。
个别人憋坏了,出去爆买1000包辣条,无法反映整体市场的情绪。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做企业一定要冷静,尤其是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本次疫情带给世界的改变,除了死不了那么多人,几乎就是一场世界大战。
喝鸡汤打鸡血,都不如泼冷水退烧救命。

6

普及一个小知识: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在这次疫情里都会非常危险?如果你知道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就很好理解了。
前景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获益时候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在遭受损失时倾向于去冒险。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过又是一张“鸡血”大饼
赢了的人,越想着规避风险,输红了眼的人,更喜欢把裤子都压上。
这次疫情中,大部分企业是受损的,导致更多企业决策者愿意去冒险。而市场不会因为他们的冒险而变得温情可爱,反而会大幅度的缩水。
等疫情完全过后,我们回头来看这些挂掉的企业,有些是被疫情直接干死的,而大部分是自己作死的。
 
刘春雄老师有个观点,老苗非常认同:“防疫常态化,商业不是恢复,而是改变”
改变越多,机会越多,虽然市场无比惨烈,但机会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多。
持续了四十多年的高增长已经确定一去不复返了,全球化进程也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挫折,我们也从此彻底结束了持续三十多年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生活,我们会进入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低欲望社会。
新冠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咱们这个民族最大的优点——忧患意识,像任正非老爷子那样,相信我们明天就会挂掉,所以今天积极行动。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或许是最靠谱的选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Cii_8ff-lDqTnkWrq4hX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