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能和大家聊聊方方日记,我花时间看了一遍日记的内容。
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没什么不妥啊,为什么大家反应这么激烈?
方方日记只不过描写了人类面对疫情时的种种情绪而已,有恐惧,有愤怒,有无奈,有迷茫,也有感动和感恩。
面对一个突如其来事件,迸发出人类的情绪,并描述出来,不是很正常么?怎么在很多人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
现在来看,最开始无论官方还是民众对病毒的轻慢,严重影响了抗疫的效率,耽误了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那种轻慢哪怕多持续一天,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更加不可估量的灾难。
恰恰是无数人的恐惧、愤怒和呐喊,让整个国家清醒过来,不再轻慢,不再咬着牙说可防可控物资充足,不再搞什么万人宴式的聚集,而是迅速采取措施,举国之力压过去,疫情才得以控制。很伟大,也很悲壮。
记不记得一开始每天只检测出几十几百个病人,很多病人因为没有进行核酸检测而不予收治。后来专家呼吁、网友转发,才把CT影像和身体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观察作为确诊依据,让更多人接受治疗。
还记不记得武汉八谣?还记不记得那些在微博上四处求收治的病患和家属?还记不记得那两位死了女儿,为救外孙女而学着发微博求助的七旬老人?还记不记得那个追着灵车哭喊妈妈的女子?
很难想象如果当时大家继续保持着没有人类情绪的麻木,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从这个角度上说,那些恐惧的人、愤怒的人、呐喊的人、在疫情中表达出任何人类正常情绪的人,都在这次疫情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病人们不必再在窗台上敲着响器求救,不是么?举国之力展开抗疫,大家不再那么恐惧不再那么愤怒,不是么?
疫情还没过去,时间也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中国是如何从轻慢到重视,这个过程大家怎么一眨眼就忘了呢?现在反过来去绞杀那些当初恐惧、愤怒和呐喊的人们,我可以说这是忘恩负义么?
2
脱险上岸以后,站在上帝视角再看方方日记,里面很多表达确实让人觉得沉闷和哀怨,甚至偏颇。
完全可以理解公众这种得命思财的心理过程——我们活过来了,我们懊恼自己的求生姿势不优雅。我们站在光辉下,再看之前的阴暗,便格外不舒服,恨不得骗自己说,没有过那样的阴暗。
当整个武汉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病患陷入绝望之时,那些现在看起来沉闷和哀怨的文字,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和传播效率。谁敢忽视这些能量和传播在此次抗疫中的作用?一门心思唱赞歌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死到自己头上便无动于衷的麻木,能带来这样的效果?
《三体》里有个情节,末日之战之后,人类陷入绝望,有几艘人类的飞船侥幸逃脱。当人类重新控制局面之后,开始对那些飞船施加道德审判,并设法诱杀飞船上的幸存者。
末日之战的侥幸逃脱、逃跑之后的黑暗收割,都是无奈之举。可是地球上的人类并不关心和思考这些,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杀死他们,以免影响到了他们的伟大胜利和圣母光辉。
这个情节跟现在方方日记的遭遇何其相似——人们忘了当初的狼狈,只知道按照现在的喜好绞杀过去的声音。都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我说人的记忆不超过三个月。
3
方方日记里有些文字现在看起来打击面过广,比如“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不过,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浮夸。
歹徒掐着你的脖子,你总归要大呼救命,而不是说救脖子、救喉咙、救肺、救心脏、救呼吸不畅吧。
现在却有人对当初救命的说法不满,认为过于夸张——只是掐住你的脖子而已,你凭什么喊救命?顶多喊喊救脖子、救喉咙、救肺、救心脏、救呼吸不畅。
4
有人说,打倒方方日记是因为日记很快翻译成了英文、德文在境外出版,这是与国外敌对势力勾结,给国外敌对势力递刀。
难道不翻译,武汉的惨剧就没有发生?
难道没有认识中国字的外国敌对势力?
真正给人留下话柄的,不是那些个光着屁股裸奔的土皇帝们么?
真正给敌对势力递刀的,不是那些抗疫不力又丢脸出丑的人么?怎么不去死?
怎么这本账算来算去算到一本日记上了?因为作家不会封你账号,比较容易欺负?
你认为方方日记是刀子,事实上,任何东西都会被国外那帮民逗和敌对势力当做刀子。
前段时间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数据中说中国注销了2000多万用户。海外民逗立刻兴奋起来,说快看,死了2000多万人。按照这帮民逗的脑子,有9个手机号的人就有9条命呗。
看到没有?不管你送过去什么,他们都能当做刀子砍过来——包括你怀着友善递过去的国外急需的抗疫物资。
按照递刀逻辑,三大运营商的经营数据也是在递刀。不过我们并没有在意民逗这2000多万的挥砍,甚至把这当成了段子,因为我们自信。
何以方方日记被当做刀子时,就如此激烈?因为日记里描写的很多状况在现实有明显的对应,于是自信不起来,于是愤怒。
这次对方方日记的批判并非来自官方媒体,几大权威媒体并没有发过对方方的批评。从这一点说,官方的表现非常自信——当然,对比国外的抗疫表现,中国值得这份自信。
5
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圈中恶毒咒骂方方日记的朋友,我问他你觉得方方日记哪儿写的有问题?
对方答曰:我没看过。
我问:总该看过一些吧?
对方答曰:一篇也没看过。
我愕然。
没看过就在那里悲愤交加地咒骂,这算个什么事儿啊。脑残么?
曾经有个读者批评我读金瓶梅,批评句式是:“我没读过金瓶梅,但是对于这种书&&@*%&&@*%¥##%*¥##%,所以我劝你改邪归正”。
你没读过你废什么话啊。
后来我明白了,毕竟读一遍金瓶梅,读一遍方方日记,思考一下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需要付出时间和心力,而那些孱头们甚至没有能力认全里面的字。不如干脆扛上键盘扯开嗓子骂——这样的正义和高尚来得多么简单,还不赶紧去抢一些。
悲剧啊。在胜利时,过去的惨状被忘却,很多人的贡献被抹杀,还要把贡献者踩上无数只脚。而那踏过来的脚们,居然只是无心的脑子拎不清。悲剧啊。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Hvejt0uN3ddqDTAiig_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