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库管本能地摇了摇头。开玩笑,像我这么玉(bu)树(zhi)临(lian)风(chi)的黄金单身汉,还会怕社交?
但当我看到镜子里被Tony老师剪得惨绝人寰的发型,想起那天为了减少对话,含着泪点头说“还好”的场景,不禁被啪啪打脸。
抱着“绝不止我一个人”的想法,库管打开搜索条输入了#社交恐惧#四个大字,立马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回应……
原来,社交恐惧早已在当代青年的生活中扎根入土,在无数个需要社交讲话的场合,结出令人尴尬脸红的果子。
库管决定展开一场自救,带领广大社恐青年跳出这令人眩晕的迷之尴尬。


社交恐惧,顾名思义就是对社交产生了恐惧感,常常会用极端的方法来应付搪塞。
看了上面的留言,肯定会有一些粉丝在心里碎碎念:我虽然不擅交际,但也不至于躲到绿化带这么严重吧?
可能只是找借口推掉一次聚会,可能只是为了躲开熟人多绕了一公里路,可能只是在满屋子都是陌生人的时候,静静地待在小角落里……
对于这类社恐的“轻症患者”,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形容他们——认生。
据统计,全球6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认生情绪,认生是人在到达病态社交恐惧之前的“预备状态”,所有这些尴尬都是成年人的“认生”!
提出这一全新理念的是日本精神科医师、行为认知治疗专家清水荣司。
清水教授通过20多年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只需一个人在家就能做的训练法,简直是给众多害怕见医生的人带来了福音!
比如当需要和人交流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但要做到这一点,对许多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你可以打开电视,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先试着与电视中人物的眼神相交,当熟悉这种感觉之后,再和真人练习,这称之为“阶段性暴露疗法”。
另外,认生的人通常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与人交流,这时候你可以尝试“三件好事”的练习方法,即在睡前记录三件提升幸福感的事:完成的事、开心的事和感恩的事。
发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摘下了心灵的滤网,认生也能得到缓解。
《认生的人》作为日本国家公共医疗系统推荐用书,内容充实,方法简单,十分值得“轻症患者”一试。


假如你发现自己的症状已经跳过了“认生”,由轻症转为了重症,那还有救吗?
别着急,认知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吉莉恩·巴特勒女士的这本《无压力社交》,就是给重症患者的一剂猛药!
作为一本比通俗读物更具科学性的自助指南,《无压力社交》囊括了社恐人士所关心的方方面面,不仅大众读者可以借此克服“社恐”问题,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参考本书讲解的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其他人”。其实,这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等许多方面。
我们会因目光而感到紧张或害怕,这与动物在受到威胁时,紧盯双眼用以阻止危险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而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比如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因为外貌而被嘲笑等导致你再次接触他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把自己关在一个“安全区域”。
总的来说,《无压力社交》提供了一套以减少自我关注、改变思维模式和改变行为模式为基础的方法。
减少自我关注是社交焦虑的核心层面,它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实现;
而改变思维模式和改变行为模式,则需要你仔细回忆过往经历,把具体问题用纸笔写下,从而来排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最后,吉莉恩女士并不认为“社恐人士”一无是处,他们本身不乏优点,甚至还讨人喜欢,比普通人更能专注地完成一件事。
所以,为了发挥个人优势,拥抱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都应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让自己更自在地社交。


经过上面两本书的练习,有些朋友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
没错,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不能离开社会独自一人生活。说到底,克服社交恐惧,为的就是更好的进行交际。
《交际心理学》拥有89个交际法则,号称社交问题的“百科全书”,是何炅、吴亦凡、赵薇等多人推崇的高情商相处之道。
除了克服社交恐惧,本书更能让你带着自信和勇气,获得新工作、新朋友、新客户甚至新恋情。
“一个人的名字,对那个人来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动听的语言。”
这不仅是一种礼仪,还是一项每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社交技能。
除此以外,还有另一个简单的社交方法,就是学会微笑。
微笑,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交际语言,不但能很快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能传情达意。所谓“会心一笑”便是两个人默契的开始。
类似简单而又实用的办法,在《交际心理学》这本书中还有很多。
这些方法除了能让你克服社交恐惧,更能提高情商,超越自卑,活出更好的自己。


看了这么多治疗“社恐”的书,库管相信你肯定有些累了。
虽然社恐是一种心理问题,并且时常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它不应该成为你自卑和不快乐理由。
例如芬兰,一个被公认全世界最害怕社交的国家,人家不还照样过得好好的吗?
在芬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个内向的芬兰人和你说话的时候看着自己的鞋子,一个外向的芬兰人和你说话的时候看着你的鞋子。”
《芬兰人的噩梦》就是这么一本社恐患者自我拉扯的日常。
书中的主人公马蒂是一个典型的芬兰人:低调内敛,喜欢安静,重视私人空间。
马蒂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生活中,总会有事与愿违的时候。
比如上了巴士,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还开口跟你说话……
比如你开会迟到了,所有人都看着你,你有问题想问,可又不想成为焦点……
而马蒂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上了一辆空的巴士,以及安安静静一个人享受时光。
芬兰人的社恐,其实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习惯,他们这种内向的性格造就了乐观快乐的生活观念,也因此成了全球幸福生活指数最高的国家。
如果这本漫画能让你会心一笑,或许你心中也住着一个小马蒂,精神上你也是一个芬兰人。
可能是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大了;
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需要跟人接触的时刻,你也想留一个空隙,让自己安安静静的在角落里休息一下。
但不管怎样,人类是群居动物,你不想与父母交流,但他们依然陪伴着你;
你不愿意参加社团,同学仍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你不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但你本身就是一颗金子,整个世界都挡不住你的光芒,你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rePmouQp75cEj_MLEww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