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格隆博士会经常在格隆汇APP的专栏里,或者格隆微博里,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思考与感悟。未见得严谨,但读之,当有海滩徒步,捡拾珍珠的惊喜与喜悦。小编将最近几篇集思于此,以供争鸣。阅读更多,请移步格隆汇APP的格隆专栏,或者格隆微博。


拿掉农民工,我们的传统经济,还剩下什么?
拿掉风投,我们的新经济,还剩下什么?
【11月20日】 星期三
很多朋友问我: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企,有什么问题吗?你怎么总为民企鼓与呼?
逻辑并不复杂。我是做经济学研究的,任何企业,作为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一是创造财富,二是解决就业。
尽管国企占尽了信贷、土地、政策等方方面面的优势,但从我们有民营企业开始,国企盈利能力就始终比民企差一大截。哪怕是在供给侧改革高峰期的2017年,民企仍以近21%的ROE,完胜国企的10.5%(见下图):


至于就业,过去20年,有17年,国企的新增就业人数为负。拿掉民企,中国86%的人会失业(见下图):


弗里德曼是对的。
他的另一个著名观点是,所有通货膨胀都源自货币的超发(与猪无关),而为了少还债(流通中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所有政府都有通货膨胀的内在冲动。
很不幸,他还是对的。
【11月21日】 星期四
勾股大数据做了两张关于经济二十年的图,非常值得玩味(见下图):


21世纪以来的20年,中国经济明显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两个台阶。
前十年,上帝给了我们一把近乎王炸的好牌,内部经济高速增长,外部大国关系和谐。那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7%,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9%的增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人均GDP由1135美元提高到5432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这些标志性的突破与奠基,都是在这个被经济学界称为“黄金十年”里完成的。


遗憾的是,我们多数人,仍然只是在盯着桌面。
其实,经济就算从此”泯然众人”,也并不可怕,也就是快钱不好挣了而已。当代人类科技已达到的高度,足以支撑所有无硬伤瑕疵的任何经济体,维持年均3%左右的经济增速。日积月累,全中国人也足以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
可怕的是逆风而行。
改革开放这个词并不精确。其实没什么改革。过去四十年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基本都归功于开放:拥抱全人类科技创新成果,拥抱人类进化大趋势。如果我们再退回去,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体系,于我们所有人都会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我们再次变穷,或许连20年都不需要。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随行记者拍了据说是那个时代第一张彩照:就算是这些挑选出来摆拍的人,你也能发现,他们里面,没有一个胖子(见下图):

最后一张照片,如果我不说,你很难想象也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这群少女的时尚与气质,哪怕放今天,也毫不逊色:

【11月22日】 星期五(上午)
不少朋友对我说的”硬牌基本都囫囵打出去了,中国经济或只是依靠惯性在前行”表示不同意见,他们一致的论据是:中国的互联网红利依然强大。
如果我说,中国的互联网红利(早)已见顶且在过去,你信吗?
还是秉承我的一贯分析模式,用数据说话。
第一张图,中国厂商智能手机出货量:

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华为66%增长的强大与一骑绝尘。极少有人去想,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公司正增长,其他全部大幅下滑,到底是那家公司真的太强大,还是整个行业不行了?
符合常识的理解是,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华为之所以一枝独秀,一是因为确实优秀,其二,我们必须承认,就算被动的,华为是始于去年五月中美贸易战的最大,甚至是唯一赢家。aiguo是一门好生意,在这个案例里体现得非常明显。事实上,现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没有人敢说华为的任何不好。
智能手机台数*每个手机下载的APP数*所有应用的在线时长,这三者乘积,就是一个地区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空间。



这是一个很令人脊背发凉的数据。与此对应的是,过去一年,所有互联网应用,只有短视频一家的在线时长占比是增长的,其他,无论社交、资讯还是游戏,通通是下降的:

容颜易老,互联网也是。它救不了我们。
【11月22日】 星期五 (下午)
对于政府到底有没有减税,争议很多。政府天天说减税了,很多企业则抱怨是增税了。不少流量文章也都在批评政府根本没有减税。
我用数据说话(前提是财政部的数据是真实的,口径是连贯的):
1,中国税负水平,确实在全球都是最高之一(见下图);

2,政府确实在减税。说没减,是不公平的。今年前三季度,税收同比下降0.4%。比例不大,但确实在减:
3,问题在于,同期政府非税收入剧增29.2%。这意味着,多数企业综合税费负担,大概率是在上升的。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抱怨税收不降反增的原因:
财政紧张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公务员的各项显性、隐性福利必然受到侵蚀与挤压。这必然会减弱公务员主动作为的动力。
而公务员队伍的动力,是中国这个特色经济体资源配置双引擎最核心之一(另一个引擎是企业家信心)。
它的衰减,当然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