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功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名第一。投资成功三大要素,选时、选股、配置,选时排名第一。
投资成功要在三对关键因素上保持适当的平衡:周期定位与资产选择(选时与选股),激进与保守(进攻与防守),技巧与运气。
促成经济周期、企业周期、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自然发生的现象,更加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人类心理的起起伏伏,第三是由前面两个因素所导致的人类行为。
要掌握长赢投资哲学,必须综合很多基本要素:
第一,分析技能是基础。要培养你的分析技能,包括财务、金融、经济分析技能
第二,市场观很重要。明白市场如何运作非常重要。
第三,大量阅读,多学习。阅读是你构建投资观的重要基石之一
第四,结交同行多交流。多和投资同行交流,能大大帮助你提升投资能力。
第五,投资经验最可贵。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真正替代你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们如果既懂周期又会利用,就可以顺应周期的趋势把投资做得更好:当赢面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可以增加赌注,投入更多资金买入资产,提高组合的进攻性;相反,当赢面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退出市场,把钱从赌桌上拿回来,增强组合的防守性。
沃伦·巴菲特期望得到的信息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重要,二是可知。
我个人认为,下很多功夫预测未来的宏观面,不可能帮助投资人取得优异或出众的业绩。靠宏观面预测战胜市场而闻名的投资人极少。
在三大方面如果投入时间分析研究,我们就会收获最多:
第一,基本面。基本面包括行业基本面、公司基本面、证券基本面。
第二,市场面。你要训练自己,严守纪律,支付的买入价格要合理,和上述行业、公司及证券的基本面相匹配。
第三,组合面。你要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投资环境,以决定我们的投资组合的战略布局适应投资环境。
价值投资人做的是什么?他们努力利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不匹配来获利。
在构建组合的整个过程中,加入另外一个因素,会让你获利更多,那就是针对接下来几年内市场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相应的投资组合布局。
风险主要是资本永久损失的可能性。但是也存在另外一种风险——机会风险,即错失潜在盈利的可能性。把上述两种对风险的定义合二为一,我们可以看到,风险就是事情发展不如人愿的可能性。
我们除了要对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形成自己的预判外,还要估量自己这个预判有多大可能性被证明是正确的。
你即使知道概率,也就是说,你即使对未来的趋势有卓越的见识,也还是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
卓越投资人十分关注周期。他们会留意过去的模式是不是会重复发生,保有一种“周期感”,大致判断出我们现在所处的重要周期的类型和位置,而且知道周期信息所传达的含义以及自己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我所谈论的周期,包括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都会引发后续的事件,前是因,后是果。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不同领域的周期都有一系列事件,从而导致不同领域形成不同的周期,一个领域的周期变化,又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周期。因此,经济周期会影响企业盈利周期;企业盈利周期又会影响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数据;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周期又会影响投资人的态度;投资人的心态周期又会影响市场波动;市场波动周期又会影响获得信贷的松紧程度……而信贷周期又会影响经济、企业、市场。
• 周期是必然的,人根本无法避开周期。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也极少有东西会跌到化为乌有。
• 投资人记不住过去的事,进一步加强了周期的影响力。
• 同样或者非常相似的情景再现,有时距上一次发生才过了短短几年。
• 周期能回调进行自我修正,周期运行方向反转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周期反转(不是沿着原来的方向持续下去),是因为内部因素:趋势给自身创造了反转的理由。
• 其实,从客观的数据来看,周期的上行阶段和下行阶段相当对称。
投资人心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交替上升的周期,乐观情绪上升,从而推升市场价格上涨,接下来,悲观情绪上升,从而压低市场价格。
人类参与这个创造周期的过程,由此导致人的情绪和心理倾向影响周期现象。概率或者随机性也对某些周期影响很大,人类行为也对这些周期的生成有很大影响。这些周期能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行为,但是这些周期的波动有随机性,因此它们也不可靠。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人类的行为。
我们要抵抗直觉保持理性思考,就像抵抗洪水继续肆虐一样,非常困难……人的天性就是要为每件事的发生找出理由,因此我们很难接受很多事其实没有原因,或者找不到原因,它们只不过受到不相干的随机因素影响,然后就发生了。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有时候成功并不是因为特别有能力,失败也不是因为特别无能,经济学家阿尔钦所说的“偶然因素”,也就是运气。成功靠能力,也要靠运气。其实随机性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
很多因素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经济增长率每个年度都会变化,甚至即使经济增长率的年平均水平符合长期趋势线,经济增长率水平也会年年出现差异。
经济增长预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我实现。人们(和企业)如果相信未来经济增长会很好,就会消费更多,投资更多……消费增长了,投资增长了,未来经济自然就会增长得更快。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所说的那句话十分精辟:“我们会看到两类预测者:一类预测者根本不知道,另一类预测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中央银行管理通货膨胀的目标不是消灭通货膨胀,因为大家普遍认识到:第一,通货膨胀有很多方面像苦口的良药,尽管它的过程有些令人痛苦,但确实也能够带来好处;第二,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央银行的目标不是消灭通货膨胀,而是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周期中一波强劲上行所产生的结果。• 商品需求增长相对而言过度超过供给,此时可能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比如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此时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进口国的货币相对于出口国的货币发生贬值时,对于进口国来说,其进口货物的成本会由于货币汇率上涨而上涨,由此可能导致“进口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政府管理经济周期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财政工具。财政工具主要是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凯恩斯说,政府应该通过影响需求来管理经济周期。而要完成影响需求的任务,政府可以运用财政工具,其中包括政府财政赤字。
第一,经济的上行和下行,对于企业盈利幅度的上升与下降来说,非常重要。
• 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销售会直接对经济周期做出反应。
• 日常生活必需品,比如食品、饮料、药品,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并不是很敏感。
• 低成本消费品的需求并不会有很大波动性,高成本的消费品,比如奢侈品和度假旅游,需求的波动性就很大了。
• 价格高的“耐用消费品”需求,比如个人购买汽车和房子,企业购买卡车和工厂设备,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
• 人们对日常服务的需求,一般波动不大
企业的成本都可以分为三类: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一般来说,企业的总成本中,固定成本比例越大,可变成本比例就越小,这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杠杆水平越高。经济形势良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这时候经营杠杆对企业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但是,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阶段也往往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所造成的结果。因此,理解和警惕市场心理和情绪走过头,是对投资人的入门级要求。
投资市场也形成了类似钟摆一样的摆动:• 从兴奋到沮丧;• 从为利好事件欢呼庆祝到为利空事件忧虑不安;• 从价格过高到价格过低。
• 经济产出和企业盈利的年增长率,从长期趋势线来看只是温和增长,但是参与者的决策加剧了周期性,导致增长速度高到很不正常。这经常代表投资人过于乐观、人为地进行扩张,后期一定会有大幅收缩,因为大涨之后往往会有大衰退。
大多数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是在错误的时候摆动到错误的位置。利好事件出现导致市场过度兴奋,因而他们纷纷买入,推高价格直至过高水平,这时大多数投资人却变得更加贪婪,还想进一步追高买入。相反,不利事件出现导致市场过度沮丧,因而他们纷纷卖出,压低价格直至过低水平,这时大多数投资人却会变得更加恐惧,还想进一步杀跌卖出。
实验研究就表明,人总会一直坚持自己明显错误的决策,而不是承认错误,改变主意;人总会在吃大亏之后急于想要捞回损失,却亏得更多;人在预测错误之后只会给自己找理由,却死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预测错了;如果得到的事实信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人经常不是改变想法,而是改变信息、抵制信息、歪曲信息,甚至主动拒绝信息。
不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性格,是他们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我观察到的保持时间最长的分析结论之一,不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性格,是他们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我观察到的保持时间最长的分析结论之一。
投资人的错误主要有两种形式:选择性感觉,歪曲性解读。也就是说,有时候投资人只注意利好的事件而忽视利空的事件,有时候情况正好完全相反。但是,投资人对事件的感觉和解读极少是平衡、不偏不倚的。
投资人的立场很少保持客观、理性、中立、稳定。首先,投资人表现出高度的乐观主义、贪婪、风险忍受、信任,这些心理和情绪所导致的行为是争抢着高价买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但潜在收益率随之下滑,风险提高。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也许是一个引爆点一下子炸开了,投资人心理和情绪发生大转变,他们变得悲观、恐惧、风险规避、怀疑,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的摆动幅度,往往超过按正常推理所得出的摆动幅度。
,重要的不是数据,重要的也不是事件,重要的是人对数据或事件如何解读,而做何种解读会随着人的心理和情绪的摆动而摆动。
拒绝跟着感觉走,不过于情绪化,是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只有数量极少的投资人明白,自己不可能确定无疑地知道未来的事。他们是非常聪明的投资人,也许会对未来的事件形成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并不会下大赌注去赌自己的这些看法将来肯定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投资的风险起源于两点:第一,投资本身包括应对未来;第二,未来是不可知的。投资必须应对不可知的未来,所以风险是必然的。
投资高手有三个突出标志:理解风险的能力突出,评估风险的能力突出,应对风险的能力突出。
投资人要认识到,尽管投资环境会发生变化,但是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可以说投资环境都是固定不变的。对投资环境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我们接受现在这个投资环境,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只管做好投资就行了;第二种,我们排斥现在这个投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是可以改变自己,选择站在一旁,不进场做投资。
人的天性是厌恶风险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合理地预期,如果要承受风险,就必须有好处来引诱投资人,这个好处就是让投资人得到的收益足以补偿他们所承担的风险,而且还有不少剩余的收益。
大多数投资人是规避风险的,所以:• 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在处理投资时谨慎小心;在考虑投资,特别是那些风险大的投资时,会认真仔细地研究分析;在投资分析中,纳入保守的假设和适当的怀疑主义;对有风险的投资,要求更大的安全边际作为保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分析错误和令人不愉快的意外事件;坚持要有相当大的风险溢价,即预期会有更高的递增收益,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做有风险的投资;拒绝做那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投资交易。
“从历史来看,标准普尔股票指数收益率平均为10%,所以我只有认为股票能持续保持这么高的收益率,才会买股票。”
利好事件发生时,就像上一段所描述的那样,投资人会更加兴奋、乐观、贪婪,往往也会变得不是那么强调风险规避——不仅低于平时的风险规避程度,而且达不到本来应该有的风险规避程度。
• 利好事件导致乐观主义程度提高;
• 乐观程度提高,导致人们提高风险容忍度;
• 风险容忍度提高,导致投资人降低风险溢价要求;
• 要求的风险溢价降低,相当于对风险资产要求的收益率降低;
• 对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求降低,导致其价格上涨;
• 资产价格更高,导致资产风险水平更高
人们在金融投资上的记忆极其短暂。后果是那些金融投资大灾难,投资人很快就完全遗忘了。在人类积极努力不断进取的领域里,极少有像金融领域这样,历史所占的分量简直无足轻重,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整体恐慌取代了高度信心,过度风险规避取代了过度风险容忍 。卖家成群结队地抛售,量大,价低,急于卖出,可是买家都站在一边,不敢出手。资产价格崩盘了,市场流动性降到了零。
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是相信根本没有风险。用同样的说法,最安全(也是报酬最丰厚)的买入时机,通常是在每个人都相信根本没有赚钱希望的时候。每个人都失去赚钱希望的时候,反而是最有赚钱希望的时机。
市场价格里面乐观主义的因素占了多大比例?乐观主义水平高,意味着可能发生的利好已经纳入定价了;
既然理性的、不容易受情绪所控的投资人只是极少数人,那么投资人从整体而言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或者在心理和情绪的其他方面,极少能达到平衡状态,会随着周期波动而波动,或者随着钟摆摆动而摆动。一面是风险规避,迫使他们要小心谨慎,另一面是风险容忍,驱动他们积极买入。投资人总体而言往往不能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健康的平衡状态
卓越的投资并不是来自买的资产质量好,而是来自买的资产性价比高——资产质量不错且价格低,潜在收益率相当高却风险有限。
为什么我把信贷周期列为最重要的周期?第一,资本或者信贷,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否及时获得足够多的追加资本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和经济)的成长能力。第二,企业和个人必须获得资本,才能在现有债务到期时进行再融资。第三,很多经济单位都依赖信贷市场才能顺利运行,而金融机构代表了其中一个特殊的、夸张的案例。第四,信贷市场发出的信号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信贷市场关闭会导致恐惧扩散,其影响远远超过企业现实情况的负面程度。
很多企业的资产,本质上是长期资产(比如,建筑、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信誉),但是企业通常通过发行短期债券来筹资购买这些长期资产。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短期债务的借款成本最低。所以这种“借短投长”的安排,在大多数时候都运作得很好,长期资产与短期债务之间进行错配,有很大隐患,一旦信贷周期掉头向下,导致到期债务不能再融资,这种错配就很容易引发危机。
过于宽容的资本提供者,经常会助长金融泡沫的生成和发展。最近无数的案例表明,宽松的资本市场助长大牛市,而大牛市后面紧随的就是著名的大崩盘:1989年到1992年的房地产;1994年到1998年的新兴市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9年到2000年的影视展览行业;2000年到2001年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电信企业。
全球金融危机构建的基础环境都是金融体系和信贷周期内生的。大体上是一个金融现象,完全由那些金融玩家的行为所导致。创造这种周期的主要力量是:十分容易得到的资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足够的谨慎,以致不受约束和制约的热情泛滥于整个过程中;非常富有想象力的金融工程;贷款决策和贷款保有分开;不负责任和露骨的贪婪。
一个紧张不安、小心谨慎的信贷市场
• 害怕亏钱;• 提高风险规避和怀疑主义;• 不愿意把钱贷出去,也不愿意把钱投资出去,不管机会有多么好;• 到处都缺资本;• 经济收缩和债务再融资困难;• 违约,破产,重组;• 资产价格低,潜在收益高,风险低,风险溢价过高。
一个慷慨的资本市场往往伴随着以下现象:
• 害怕错过赚钱的机会;• 减少风险规避和怀疑主义(也相应减少尽职调查);• 数量过多的钱追逐数量过少的交易;• 愿意加大购买证券的数量;• 质量低的证券也愿意购买;• 资产价格高,潜在收益低,风险高,风险溢价微薄。
卓越的投资并不是来自买的资产质量好,而是来自买的资产性价比高——资产质量不错且价格低,潜在收益率相当高却风险有限。满足这些条件的最佳买入机会,多数是在信贷市场处于其周期中不是那么兴奋地扩张,更多的是恐惧地收缩的阶段。
在清醒的时候,贷款机构和债券购买人坚持要有足够大的安全边际,以确保借款人即使情况恶化,也能还本付息。
债券发行的周期运行过程,这个周期是在不良债权周期的起伏之下运行的。我总结如下:• 风险规避型投资人限制了债券发行的数量,要求发行高质量的债券;• 高质量的债券发行,导致低违约率;• 低违约率,导致投资人变得自满和风险容忍;• 风险容忍,让投资人愿意接受更多数量的债券发行和更低质量的债券发行;• 更低质量的债券发行,最终受到经济困难的考验,导致其违约率上升;• 违约率上升,产生令人害怕的赔钱效应,让投资人重新回到风险规避;• 又从头开始新一轮周期。
• 经济周期,影响投资人心理、企业盈利能力、违约发生率。
• 投资人心理周期,推动信贷市场情况起伏波动,推动投资人贷款、买进和卖出的意愿起伏波动。
• 投资人对待风险态度的周期,在周期顶部时,会有利于不良债券顺利发行,在周期底部时,会拒绝为企业到期债务再融资提供资本。
• 信贷周期有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影响企业债务到期获得再融资的难易程度;二是影响未来债券发行人受到严格信用标准审核的程度。
但是房地产开发就不一样了,从萌生项目的想法到项目完成交付房子,其间要经过很多年,这给房地产开发增加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开发商希望能够对冲这个风险,办法就是他们能够以很高杠杆大规模外部融资来开发项目。
“十分怀疑那些声称房地产价值会持续上涨直到永远的说法”。他仔细地思考过那些支持“这次不一样”说法的经济学论据,但是他说,“你会看到,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做出类似的乐观评估,后来却被现实情形击得粉碎”。上帝保佑。
从1628年到1973年,这是艾希霍尔茨最初的研究期限,阿姆斯特丹市绅士运河区房地产的价值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以后,平均每年的涨幅只有0.2%,即使是最吝啬的银行存款利率都比它高。正如罗伯特·希勒分析阿姆斯特丹绅士运河区房价近400年价格走势之后所说的:“房地产价格确实翻了1倍,但是这花了350年。”
事实上,找理由把价格上涨合理化,这种事(以及预测后面还会涨更多)——无一例外地——都是发生在市场涨到高点的时候,而不是在市场跌到低点的时候。
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会周期性地起伏,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由于特殊因素的作用,其波动幅度会更大:• 从项目初步设想到项目建成销售,其间有一段长达数年的交付时间;• 房地产开发商一般都会使用极高的财务杠杆;• 房地产供给通常弹性很小,不能根据需求波动快速地进行调整
作为投资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和资产价格打交道,一是评估现在资产价格处于什么估值水平,二是判断未来资产价格会如何变化,三是做决策决定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投资多少。
资产价格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基本面和心理面。基本面:我一直称之为“事件”,大致可以被简化为两大财务指标——企业收益和现金流,以及对二者的未来预期。心理面:投资人对基本面因素的感觉,以及他们如何评估这些基本面,特别是投资人的乐观程度和对待风险的态度。
心理面、基本面、市场面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双向的……甚至会同时双向互相影响。每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要在预知未来事件的能力上远远超越别人,我们就需要具备三大成功要素:一是有远见,二是有直觉,三是有第二层思维。我不相信这些东西能被简化到可以写在纸上,也不相信这些东西能通过读书被人们掌握。
影响投资人制定投资决策的因素也许可以被归纳为三大类因素:人性、心理和情绪。
“牛市三阶段”:第一阶段,只有少数特别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况将会好转;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情况确实好转了;第三阶段,每个人都得出结论,基本面情况将会变得更好,而且永远只会更好。
“熊市三阶段”: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深谋远虑的投资人才能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市场面普遍被乐观看涨,但是基本面肯定不会一直顺风顺水;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正在越变越糟;第三阶段,每个人都相信基本面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所有泡沫都贯彻着一个共同的主线,大家都相信,对于那些资产来说,“根本不存在价格太高这回事”。当然,这句话后面紧跟着另外一句话——你不管用什么价格买,肯定都会赚钱。
明智的投资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搞清楚这个东西值多少钱,用比价值更低的价格买入。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算对价值;二是买对价格,
(施乐、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宝丽来、柯达、惠普、默克制药、礼来制药、德州仪器、可口可乐、雅芳)漂亮50成长股涨疯了,1968年它们的股价涨到其每股收益的80倍至90倍,成了这一波大牛市的急先锋。后来,它们却一头栽到地上,因为投资大众的热情冷下来了。1973年,股市变得非常低迷,漂亮50成长股的股价跌到只有每股收益的1/8~1/9,也就是说,那些5年前高位追涨买入美国最优秀企业股票的人,亏了80%~90%,一美元亏得只剩下一二美分,漂亮50成长股的50家公司当时看起来优秀得简直“完美无缺”,其中有几家后来破产了,有几家差点儿破产。
“价格过高”并不等于“明天就会下跌”,很多投资风潮会前行好长一段时间,才到达泡沫的程度。
我不相信预测。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而且他们能够靠这个本事来提高投资收益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总体上理解周期的基本特点:什么因素导致周期运动?什么因素导致周期走极端,冲向顶峰或低谷?什么因素导致周期走到极端又反转回归?
周期上行阶段,市场价格从公允估值水平上升到过高估值水平,并通常和某些重要因素一起出现:• 基本面普遍都是好消息;• 投资人对基本面事件进展感觉很满意;• 媒体一致采取乐观的态度解读事件;• 投资人对媒体乐观的看法毫不怀疑地接受;• 投资怀疑程度下降;• 投资人风险规避罕见;• 信贷市场窗口大开;• 投资人情绪普遍都是积极乐观的。
当其他人无所顾及,充满自信地激进买入时,我们应该高度谨慎。当其他人都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或者恐慌性地割肉卖出时,我们应该变得更加激进。
要与周期的步调保持一致,要同周期一起与时俱进,在周期出现重大变化时,我们的投资行动也要相应地做出重大改变。
市场周期每次都不同,包括波动幅度的大小、速度快慢和持续长短。市场周期的波动并不是非常规律的,能让我们根据历史推断未来。因此,从周期现在所处的某点来讲,市场可能会朝三个不同的方向运动:向上、平行和下行
投资人一再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容易轻信无风险收益,一听到别人忽悠有种资产只有收益没有风险,就马上倾心。
挺过周期的下跌阶段,坚持等到周期反弹阶段的到来,需要我们一要在情绪上有资本,能忍住不割肉,二要在财务上有资本,在需要时能追加保证金甚至补仓。要想投资成功,这两种资本都必不可少。
没有哪种投资策略或者投资方法会永远有效。要想随着周期走势变化做对投资布局,唯一的办法是努力做出有充分理由的合理推断,以及调整你的投资布局以顺应周期下一步的大趋势。但是这可不容易。
投资成功,三种要素必不可少:激进买入、选择时机、操作技能。如果你选择对了合适的时机,又能足够激进地买入,那么即便没有太多操作技巧,也照样能成功。
投资成功应该考虑以下六个关键要素,也许更应该称之为三对要素:
第一对要素是周期定位和资产选择。
第二对要素是激进和保守。要根据他们对周期的分析而定。一要分析市场现在所处周期的位置,二要分析周期背后所隐藏的未来市场趋势。
第三对要素是技能和运气。
能否成功地布局投资组合以应对市场未来趋势,首先取决于你做什么,集中更多兵力用于进攻,还是用于防守;其次取决于你什么时候做——基于你对周期所预示的未来市场趋势有卓越的洞察力。
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关注每天市场短线的上涨和下跌,这些都是如芝麻一般的小事,而要关注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
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有上中下三种情况:中间区域是定价“公允”,上下两个极端是定价“太贵”和定价“便宜”。当然,市场走到定价太贵和定价便宜两个极端,肯定要比其他情况能够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并不是好事。”简单地说,成功会改变人,而且通常不是把人变得更好。成功会让人觉得他们很聪明。但是你一旦聪明过了头,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什么时候都很聪明,就会变成坏事了。
“人希望得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换句话说,人往往会一厢情愿。一厢情愿的想法导致投资人相信,好时候后面还会跟着更多好时候。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忽视了万事万物皆有周期,特别是成功这件事,它的周期性特别明显。
当赢面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可以增加赌注,投入更多资金买入资产,提高组合的进攻性;相反,当赢面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退出市场,把钱从赌桌上拿回来,增强组合的防守性。
《周期》提及图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列纳德·蒙洛迪诺 《醉汉的脚步》
理查德·塞勒教授的书《“错误”的行为》
加尔布雷斯《金融市场狂热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
杰夫·胡达,《出错也照样能赚钱》《寻找阿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