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的低谷期

 
海康威视自高位以来跌幅已超50%,市值缩水超3000亿元,公募二季度仓位直接砍仓40%,但业绩发布后依然大跌。
数据上其实并没有这么差,上半年收入依然增长9.9%,在整个宏观大环境疲软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净利润下滑9.25%,完全在可接受范围。要知道消费电子领域ToC占比高的基本都是30%以上的下滑,比如华为,再比如过几天要发布季报的手机厂。
中报下滑比较明显是国内业务,其中公共服务事业群业务增速直接转负,中小企业事业群增速也放缓明显。一方面是过去一年G端收入的基数太高,而本年度政府端的重心在疫情防控,对海康的业务造成了短期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集体压缩费用。
海外业务的增速保持双位数增长,主要产品及服务增长18.89%,创新业务增速25.62%,但市场一直最大的担忧是海外限制问题悬而未决。
总的来说,密集型的利空已经提前反馈到盘面,只要宏观大环境扭转,海康业绩立马出拐点。
01.G端短暂下滑
全球安防领域前50强企业中有16家是中国企业,市场份额高达62%,其中海康一家就占据了25%。
海康上半年营业收入372.58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57.59亿元,同比下滑11.14%,毛利率小幅下滑至43.14%。
公司产品以摄像头为主,摄像头类产品贡献了公司近80%的收入,以及81.49%的毛利,而上半年这块收入增速仅为5.21%。
摄像头下游主要是面向政府,城市交通摄像头安装、更换、升级等,往大了说是智慧城市、交通智能化、消防智能化。近十年以来,海康产品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可见在G端已经建立了绝对的竞争力。
从事业部的收入情况来看,公共服务事业部(PBG)收入69.75亿元,同比下滑1.40%;企事业事业群(EBG)收入68.31亿元,同比增长2.58%;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收入62.86亿元,同比增长3.97%。
海康的低谷期
数据来源:2021、2022半年报
PBG这块业务在疫情之前的增速一直是4%左右,疫情后增速明显加快,至2021年上半年增速为29.31%。本期下滑一方面是基数高,另一方面是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几个主要城市几乎停牌,而G端的重心也一直在疫情防控上,下半年随着疫情的好转,这部分收入有望恢复增长。
另外,检测仪器、热成像设备以及机器人业务,主要也是受疫情影响,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而本期需求放缓也是正常,但从数据上来看,增速依然乐观。
中报智能家居增长4.74%;机器人业务增长44.75%;热成像业务增长32.21%;汽车电子业务增长49.23%,除了C端为主的智能家居业务放缓至个位数增长以外,其余都保持较高的双位数增长。
02.费用支出加大
 
上半年整体大环境相对疲软,分众传媒业绩腰斩也充分说明各家都在压缩费用支出,其中砍得最狠的便是销售费用,其次是管理费用。包括头部互联网公司二季度报发布后,也会看到各家的”三费”缩减情况。
海康本期的三费支出不仅没减少,反而在大幅长,上半年管理费用增长36.28%;研发费用增长20.56%;销售费用增长8.25%。
管理费用增加原因是规模扩张以及人员增加,研发费用增加是加大了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46.75亿元,占比提升至12.55%,海康近三年以来研发占比一直在10%以上,而且研发费用全额费用化。
海康目前的业务除了摄像头以外,已经涉及到机器人、汽车、以及云端数据平台,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来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是必要的。
03.云业务护城河
 
云业务是一个很重的话题,不仅是重资产投资,也是未来数字化基础设施很重要的一环。
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有门槛的产业,首先是前期的数据中心投入较大,其次是技术研发高,而头部厂商的集中度也相对较高,海外是谷歌、亚马逊、微软,国内集中度较高的是阿里、腾讯、华为,而在政务端海康最大的优势是多年服务G端的经验。
Ai的算法学习本质上是积累数据的过程,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设备收集数据,而海康每年销售硬件设备型号就高达27000多种,业务遍布155个国家,这就意味着海康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数据。
当然云还有一个最大的门槛是准入,因为数据安全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政务数据安全,不是随便一个厂商就能服务G端客户的。
 
综合来看,海康在摄像头行业的地位已经稳健,业绩的低谷期只是暂时的,未来数字化时代,智慧城市、智慧农村的增量空间是确定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adkpdUOqBKMiCuwAsaEh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