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就业保卫战

作者 | 马宇平
编辑 | 陈卓

主播王宏舟在这个春天连着做了好几场直播。他不叫卖,不催单,不发红包,直播间里的“商品”只有人。

他是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过去3个月,这所大学的校长、院长、教授轮流进入直播间,向企业推荐自己的学生。每场直播,需要学校8个职能部门和各个学院配合完成。
“今年的形势对我们的孩子的就业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王宏舟习惯用“我们的孩子”代替“我们的学生”。
一名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4月初,辅导员为班上还没落实就业的同学建立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布招聘信息。她所在的班级有29人,群里就有22人。
一场“就业保卫战”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上海张江镇的一个社区团购群,邻居忙着接龙购买生活用品,上海理工大学的一名辅导员“歪楼”问,有没有群友或所在的公司“团购”自己的学生,“专业有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和制药工程”。
“今年的就业工作,学校‘全员参与’,我们投入全部资源,帮助我们的学生就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江彪说。

上海就业保卫战

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生直播推介会。 受访者供图

  1
在毕业生就业这件事上,有些是能统计的,有些就很难数清。
比如,2022年,中国将有1076万名学生从高校毕业,比上一年增加167万。今年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上海,有22.7万名高校毕业生,增量为近5年来最多。
但毕业生面临的压力很难被量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8级本科生郑雨暄在今年3月加入春季招聘的大潮。她曾是457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在她毕业的这一年,考研的人数和毕业生的规模一样达到历史最高。
她考研没能幸运地“上岸”。而且,在前一年的秋天,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备考上,也因此错过了整个秋季校园招聘。
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结束,她“紧急找了份实习”,“想更多地了解不同企业的工作情况、公司氛围”。大学里过往的实习经历帮郑雨暄明确了就业意向——企业要在上海,大型的快销企业、服装类和外资企业是她重点关注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3月开始,郑雨暄和同学们的实习由线下转到线上,学校逐渐进入封控状态。那时她们以为,就像过去两年里偶尔散发的疫情一样,很快会恢复正常。结果,他们一直从春天等到了夏天。
和她同时开始找工作的上海海洋大学学生陈梓雯中断了刚开始两天的实习,窝在宿舍里改简历。另一名毕业生则告诉记者,“快毕业了,还没来得及实习。”
陈梓雯记得,去年10月底,校园里的招聘现场刚刚搭建起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出现了疫情。学校疫情防控升级,大型的校园招聘会取消了。再后来,校园招聘的主阵地全部转移到线上。
陈梓雯在招聘类App上投过简历,参与过线上面试,拿到过录用通知。但她坦言,那些给出录用通知的企业规模不大,“他们写的是招专科生的”。
和陈梓雯同专业的学生,有的选择教育、国际关系或者新闻传播类专业考研,有的进企业做翻译。陈梓雯希望找到和自己校园经历、性格相符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公司要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她的手机收藏夹里躺着若干份关于在这里落户的攻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对人大代表关于驻临港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临港建议的回复,她想留在这座城市,成为“新上海人”。
郑雨暄投了二三十家企业,几乎都进了面试。坐在电脑前,打开摄像头,几场无领导小组讨论下来,应聘者的会议背景几乎能拼凑成高校寝室图展。用人单位的回复比她想象得慢,几乎都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
参加学校的直播推介会后,两家企业向陈梓雯发出面试邀请。一家公司采取了延缓录用的方式,提出等学校解封后,她可以到公司参观交流并参加最终面试。另一家对她的第二次线上面试刚刚结束,她需要继续等待结果。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有15.4%的应届毕业生已签约,46.7%的应届毕业生收到录用通知。上海海洋大学创业就业中心主任孙红刚说,“我们要去应对经济下行和毕业生人数增加带来的压力。”

上海就业保卫战

大学生在招聘企业展台前驻足。(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2
今年,更多人参与到了帮助毕业生找工作中。校长书记们的“直播带人又带岗”是其中的一次尝试。
这种促就业形式与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有关。今年3月起,教育部开展这项行动,要求每所学校校领导班子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
“我们目前只能‘线上走访’。每场直播邀请五六家企业,同时推荐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实现了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现场连线,既拉近了和企业的关系,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孙红刚说,“没什么顾虑,学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只要为了学生好,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做。”
3月30日,是上海海洋大学的第一场“直播带人”。直播镜头前,王宏舟摘下口罩,作为这场直播的“主播”,他要向6家企业直接推荐20名毕业生。
一间会议室被改造成专门的直播间,校长、院长和教授们轮流做主播。每场直播前,老师还会兼任学生们的造型和化妆师。
最初的几场,学生能走进直播间,两人一组,站在“主播”右边。来招聘的企业和他们在腾讯会议里交流,整个推介过程通过学校视频号、抖音、B站向网友们直播。寝室闭环管理后,他们在宿舍和直播间连线。
王宏舟穿的西装不算正式,入场前,还被学校工作人员“挑剔”了一番。但因为疫情影响,上海海洋大学从今年3月初封控管理到现在,他和同事在学校住校两个月了。进校的时候正装都没来得及带,只有休闲西装。
按直播策划案上的要求,王宏舟的任务不少——根据学生数量设定好时间,严格执行,准时开播;对于用人单位反馈比较好的专业或者毕业生,可以多预留一点时间讲解,提高整场直播的转换率。除了解答疑问、互动,他还要“时刻根据直播间的现象和热闹程度进行自我状态调整”。
每场直播后,都会有专门的老师回看直播,复盘数据,写总结报告。
直播分院级和校级。后者的要求更严格,直播前,相关的通知会下发到各学院,学生根据招聘企业和相关岗位自愿报名,再经过学院选拔,学校就业创业辅导中心彩排后,可以在正式的直播中被校长或书记现场推介。其他同学也可以在直播后向用人单位投简历。
“学校第一阶段开展的直播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会根据毕业生人群特点和就业意向,举办一系列专门的直播推介活动。比如面向临港自贸新片区,到中西部地区参与乡村振兴的就业专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专场等等。”王宏舟说。
一场直播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在5月10日面向临港自贸新片区直播专场中,陈梓雯是得到王宏舟推荐的学生之一,她和其他参与面试的同学一直在直播间里。尽管只有发言时才会出现在屏幕中心,但她仍不敢乱动,全程保持微笑。
直播间里受邀参与的企业通常有5到8家,他们早早把用人需求提交给学校,获得现场介绍企业、面试学生的机会。
除了直接参与的企业,直播间里还有其他用人单位在观看。“他虽然没在现场表达,但会给我们打电话,说看上哪个学生了,或者直接跟学生联系,这种情况都有的。” 孙红刚说。

上海就业保卫战

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生直播推介会。 受访者供图
上海海洋大学的直播到5月初时已经开了30几场。5月中旬,兰州大学也来找他们要过策划案。
在这份方案里,详细列着直播前、直播中和直播后3个阶段的工作事项,学生处、研究生院、现教中心、后勤、图书馆等职能部门都领到了自己的任务,工作分为物料、脚本、场景、数据监控等近20项。
但更复杂的工作在方案背后。孙红刚和同事们对学校学科发展情况、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学生就业质量和去向分别做了梳理,并从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把毕业生分成15类,“有针对性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更合适的用人选择”。
“这15类就是我们面向的市场,这样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755家单位就相当于我们的核心用人数据库,能与我们的毕业生数据库就能更好地匹配。”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介绍,他们也会把要去不同省份的毕业生简历归类,推送到当地校友会群里,“提高学生找工作的成功率”。
陈梓雯参加的这场校级直播推介最初被安排在4月9日。但就在直播前的几个小时,学校确诊一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紧接着转运、消杀,校园防控升级,原定的直播推介推迟了一个月。
奥密克戎变异株增加了防疫的难度,让这场“就业保卫战”更加艰难。
从3月初到现在,陈梓雯和同学们的生活半径逐渐变小。起初,他们在学校体育馆做核酸,有学生乐队在旁边自发演奏,安抚大家的情绪。不能出校,女生们就在寝室烫睫毛,在校园里拍和粉色的花苞合影。再后来,每天一次核酸和抗原检测。4月中旬,学校出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几乎限制在十几平方米的寝室。
他们的整个毕业季几乎都在寝室里度过:写论文,答辩,投简历,面试,业余消遣时看NBA比赛,等待电视剧更新。
校园外,奥密克戎让这座容纳了2500万人的城市陷入静默。5月29日,上海市疫情发布会上,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本轮疫情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市场主体遭遇的困境前所未遇。为了尽快恢复遭受重创的经济,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或重振行动方案》,4个板块共50条措施,其中特别提到“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培训补贴力度,落实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各项支持政策”。
  3
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显而易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猛烈的时候,美国的失业率曾达到14.7%,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值。加拿大的失业率从2020年1月的5.8%升至5月的13.7%。世界银行2020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前景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自1870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大衰退。
一份就业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求职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7.8%,招聘需求下滑了11.2%。
这与江彪的观察相似。据他回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但对高校毕业生吸纳量较大的一线城市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且部分毕业生会在前一年秋招时拿到录用书。“今年就业工作的压力比2020年更大”。
毕业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化解承受的压力。学校封控前,郑雨暄搬回上海的家里。和家人在一起让郑雨暄觉得心理压力小了许多。“可能现在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家里面也会提供一定的支持,或者是给我们一些安慰。”
郑雨暄的室友决定“二战”考研。另一名毕业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的表姐去年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听从父母建议回到了老家的省会城市,一直在准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考试,到现在还没确定工作。“我们也没有躺平或者是消沉,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延缓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提到,不少95后、00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已经发生变化,疫情以来大学生选择不就业、慢就业比例增加。他建议要从高校教育层面去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更加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4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招聘推介会前,陈梓雯精心准备了一番。1分钟的自我介绍她在宿舍练了很多遍,电脑摄像头的角度、自己离电脑的距离也调试到最佳。
学校就业指导中的老师将当天参与推介会的6家企业汇总到表格里,企业性质、招聘需求与人数一目了然。除了老师给的材料,陈梓雯又对每家企业作了更详细的“背调”。
“工作总是可以找到的,而且我的副业也可以养活自己。”她的副业是“宿舍美甲师”,她把美甲作品发到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有40多万的观看量。她的粉丝群也小有规模,学校封控前,经常有人坐两个半小时地铁来请她做美甲。疫情来了,她在宿舍里搞直播,在粉丝群里带货抽取佣金,“副业不停摆”。
这种自由职业正在成为容纳年轻人的新选择。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1%的“00后”愿意或正在从事新兴职业,排在前几位的包括视频up主,电商博主和菜品体验官。同时,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较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
4月底,郑雨暄在学校的“offer人才直播会客厅”里得到了副校长的推荐,经历三轮面试后,在5月中旬最终拿到特斯拉录用单。
截至5月22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直播会客厅目前共举办了30余场,共有3269人次参与或观摩线上推介,收取1034份简历,570人参与面试,288人拿到offer意向。
她不知道的是,那场线上推介会是特斯拉第一次在她所在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招聘专场。
江彪解释,学校是典型的财经类院校。往年,毕业生更多去金融、贸易和服务类行业。但眼下,这些行业的用人需求量明显下降。
因此,今年学校特别地联系了生物医药类、新能源或者高科技企业。“包括像辉瑞制药、特斯拉等等,这些企业招聘的目标院校可能是理工类院校,但我们就要想办法,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企业,把我们的学生推荐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在江彪看来,“必须做出突破,行业多一点的话,我们学生的发展就业就多一点。”

上海就业保卫战

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生直播推介会。 受访者供图
创业者也将在这场就业保卫战中得到帮助。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与社会保险补贴。”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渔业发展专业2019级研究生彭其林选择毕业后去创业。他比同专业的同学幸运不少,毕业论文需要的实验在学校封控前已经做完。但还有同学的鱼困在实验室或是外地,时间、温度、水,任何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数月的实验成果。
彭其林创业的方向也是他研究的观赏鱼,饲料、养殖、设备他都熟悉。他带着创业项目参加比赛——不少学生创业都会追着大赛跑,比赛奖金、获奖项目吸引投资人是取得投资的重要渠道。
彭其林和团队靠着16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将公司运营到现在。在5月20日那场创业直播专场推介里,5家投资公司被邀请进场与毕业后要去创业的学生面对面。那场结束后,彭其林和另一组创业团队收获了启迪之星创投进一步对接的意向。
针对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上海市委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月12日启动的2022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将持续至8月底,将有用人单位1.2万个及用人需求18.37万个。
5月22日,上海市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高校视情适当延长毕业生在校生身份时间,保留其作为在校生的待遇,减轻其生活负担和压力。
5月到8月中旬,教育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通过持续开展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精准帮扶等五大专项行动,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所高校的就业中心老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往年毕业季的“冲刺”只需要与个别就业困难的同学点对点对接,但今年还要继续摸排动员。“我们已经在拼命地发力了,现在从就业的数字上看还不错,但是我们一直很担心的是,后面我们再怎么继续去努力,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从5月中旬起,陈梓雯和同学们陆续收到离校回家的通知,学校给毕业生发放了打包用的纸箱,并将各地购票、隔离的费用和政策汇总到一起发给他们。
郑雨暄有些惆怅,还没来得及拍毕业照,很多一整学期没碰面的同学就要各奔东西了。
5月24日,同济大学一名研究生发布了自己离校返乡的视频,这条刷屏的视频里,他和无数离开上海的学生一样,戴着N95口罩,穿着手术服或者防护服,“没有毕业照,没有学位服,没有和朋友好好说再见”。
同一天,学校的就业工作仍在紧张进行着。直播间里校长们的表现越来越自如。
“为了我们的学生,会冲刺到最后一天。”江彪说。
– END –

转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