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会怀念1997年吗?

许家印会怀念1997年吗?

牌局球局和酒局,曲终人散

来源 | 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
作者 | 二毛
编辑 | 江岳
《窃听风云2》中,刘青云饰演的股票经纪人罗敏生在东窗事发前曾说:这几年我明白了一件事情,以前我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有机会,现在我连机会都没有了,好运一旦流走,就不会再回来。
这句话放到许家印身上,也很贴切。
这位最近辞任的前恒大地产董事长,今年63岁,出身贫寒,却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地产商人之一。他建立起复杂的朋友圈,并数次依靠人脉,实现从危机中的逃脱、于机会前的攀越。
长袖善舞,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十六七岁时,为了争取在村里开拖拉机的机会,他就懂得请村长和书记吃饭。创办恒大后,关于他从酒局、牌局和球局另辟蹊径的传闻,在坊间传播中被加上了神秘又传奇的色彩。
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往。
昨晚,许家印的名字再一次被人提起。世预赛12强赛,中国队出征日本队,以0:1告败。国足中,有几位恒大归化队员。那是资本搅动绿茵场时代的印记。
只是,许家印已不在场上。
01
牌局
2008年3月,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成功点燃,当火炬传递正式拉开序幕的时候,许家印前往香港“上班”。
他的工作内容只有一个:玩锄大D,这是一种发源于香港的扑克牌游戏,类似于内地流行的“跑得快”:先出完手里牌的一方为赢家,其余三方按照最后剩余牌数计算得分,是一项既考验个人能力,也考验团队合作的纸牌游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运气。
这是牌局的规则,也是许家印的考题。
同桌的牌友有香港三大富豪之一的郑裕彤,华人置业的老总刘銮雄和素有“重庆李嘉诚”之称的张松桥。锄大D是郑裕彤最喜欢的扑克游戏,这个以郑裕彤为中心的牌局,被外界称为“大D会”。
《窃听风云2》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组织:一群富豪大佬,总是会在一个固定的场所打牌斗地主,因此成立了一个“地主会”,他们一边打牌,一边交换信息,联络感情,很多大事都是牌桌上敲定的,巧合的是,电影里牌局的话事人叫“同叔”,与郑裕彤“彤叔”的江湖称号不谋而合。
许家印会怀念1997年吗?
《窃听风云2》中的“地主会”
明眼人都知道,“大D会”就是“地主会”的原型。
这是许家印的求生局,他需要借助郑裕彤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度过危机。彼时,许家印遇上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财务危机。
2006年,恒大开启海外上市计划,为了这次上市,许家印疯狂囤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恒大的土地储备从600万平米扩大到4578万平米,跃居中国内地房地产业的龙头位置。有媒体迫不及待地为恒大描绘了一幅上市蓝图,市场给恒大的估值已经高达1200亿到1300亿之间。
时间到了2008年,这一年世人的记忆被两件事占据,一个是北京奥运,另一个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
危机降临时,恒大向全国拓展的37个项目中,仅有4个项目达到了开盘销售的标准,在广州、重庆等多地花大价钱购买的地块,也相继到了合同约定的土地出让金付款日期。资金缺口一度高达120亿元以上。而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负责推介恒大上市的大摩屡次压低招股价格,恒大融资困难,上市之路荆棘密布。权衡再三,许家印决定暂停IPO。
兵马已动,粮草不济,等待恒大的结局肉眼可见地到来了。潘石屹断言:中国很多房地产公司将在百天之内发生巨变,那些扩张过快的公司将有死掉的危险。
他几乎已经念出了恒大的纳税号。紧接着,许家印就以一种悲情枭雄的姿态,出现在媒体的大小版面上。
事实上,许家印还有手里的4578万平米的土地做救命草,但他不忍——这跟卖儿卖女有什么区别?他决定,抛盘。
2008年国庆,恒大在全国各地的18个楼盘开始同步七折促销,回款47.9亿元。但这还不够。许家印飞去了香港找钱。在英皇娱乐老板杨受成牵线之下,他拿到了“大D会” 的入场券。
此后三个月里,许家印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了郑裕彤的牌桌上。牌局上的众人心思各异,表面却都云淡风轻,所有的惊心动魄,都藏在许家印瘦下来的5斤肉里。
但好在,他拿到了想要的牌。
2008年6月,郑裕彤通过其控股的周大福,以1.5亿美元入股恒大,占公司股份的3.9%,随后又联手科威特投资局、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共同斥资5.06亿美元入股恒大。
许家印活过来了,也正式成为“大D会”的一员。
“许家印这个人好努力,很勤奋。我们一年前就开始合作,今后还会看好他。”“恒大销售额大,定价便宜,我中意买恒大。”当恒大在2009年重启上市时,郑裕彤公开表态支持许家印。有了彤叔的信任背书,刘銮雄,李嘉诚,杨受成等香港超级富豪,纷纷斥巨资认购恒大地产股份,恒大地产顺利地完成了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路演,公开发售部分超额46倍,11月,恒大在香港成功上市。
此后多年里,许家印陷入危机时,身边总有“大D会”的影子。
02
球局
绿城老板宋卫平曾经找资深足球圈人士打听:恒大真的烧掉那么多钱?
2010年开始,房地产迎来史上最严调控,这年,许家印盯上了正陷入反赌扫黑风暴的中国足球,并在3月以1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广州足球,随后改名“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并扬言要“5年夺亚冠”。
这个心愿在2013年提前实现,而许家印为此投入的成本,超过20亿。
这套宋卫平看不懂的打法,让恒大声名大振。恒大足球夺冠的2013年,恒大地产实现合约销售额1004亿元,同比上升8.8%,净利润137.1亿元,同比增长49.3%,跻身全国地产前三。
夺冠之夜,恒大球员们也成了行走的广告牌。红色球服上印出了“恒大冰泉”的广告,让这个新品牌,在一夜之间被众人皆知。3年后,恒大球队的商业化收益已经相当可观:一个赛季的广告收入能拿到5亿左右、会员年费5000万。而最值钱的恒大球队胸前广告位置,已经开到1.6亿的价格。
许家印会怀念1997年吗?
此后,许家印大张旗鼓走在了多元化扩张之路上,2016年,他把恒大总部从广州迁往深圳,公司名称由此前的“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旗下业务囊括地产、文创旅游、金融、医疗、快消等领域。
如同一只八爪鱼,触角多了,许家印的圈子也丰富了。
他“伸”到了南京。
2017年秋天,南京城里丹桂飘香,许家印和张近东,红光满面喝上了交杯酒。
当时,恒大和苏宁的球队正在中超赛场上龙争虎斗,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位生意人的会面。许家印带着恒大高管团队出现在苏宁集团总部,张近东也出动了几乎全部的管理层迎接。
两位大佬在酒桌前酣谈了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但2个月前在深圳与许家印一见如故后,张近东就表示:
“我和家印主席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共同决定要推动苏宁和恒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交杯酒最终一锤定音。很快,恒大发布公告:苏宁电器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将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其实,苏宁当时的日子已经不太好过了,从2014年开始,苏宁就开始亏损,2017年,苏宁易购的扣费净利润为-0.88亿元。
不过,企业的很多支出,都是在为未来买单。喝着交杯酒的许家印和张近东,定也是畅想过携手奔赴的美好明天。
两人开始有了更多的公开同框。2019年6月,两人应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之邀,一同前往马德里探访,之后又一起出现在瑞典特洛尔海坦的恒大NEVS总部。9月,二人现身球场,观看张近东收购的国米球赛。孟不离焦,不外如是。
许家印会怀念1997年吗?
但事后看来,这是一场环抱式的双双下沉。
因为大举扩张,两家公司都陷入了债务危机,截至去年,苏宁负债合计达到1361.4亿元,而恒大的负债规模更夸张,到今年年中,全口径负债近2万亿,其中包括5700亿元的有息负债。
曾经被胡润评价“很会走钢丝,一直能在债务和业务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的许家印,已置身危险边缘。于是,在张近东最缺钱的时候,许家印沉默了,他没再提当年张近东送来的那200亿救命钱。
4年后,张近东辞去苏宁董事长职务,许家印辞去恒大董事长职务,江湖就此别过。
资本搅动绿茵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就在去年,许家印还在野心勃勃想要建设“世界最大最高档”的足球场,投入120亿,可容纳10万人,预计2022年建成。但今年8月,流传坊间的消息是,这座尚未竣工的足球场将被出售。
昨晚中国队对日本队的世预赛上,那几位恒大归化队员,或许会成为那个时代最后的印记。
另一个印记,则是恒大淘宝。2014年,淘宝以12亿入股了恒大足球,许家印继续了房产生意上的超快速度,第二年,恒大淘宝足球就在新三板上市,成为亚洲足球第一股。
球场上的生意也好,盟友也罢,最终都会服务于许家印的人设营销。人们记住了他花千万欧元年薪请来的教练里皮,花7亿建造的足球学校,还有与他共同出现在球场坐席上的地方官员和大佬,种种信号,如同拼图一般,最后合力,笔墨浓重传递出信号:许家印的家底和能量,都很足,值得信任。
相比复杂的企业经营数据,总有人更愿意相信背书。
许家印需要这样的信号。2013年起,恒大花费百亿在北京拿了三块地,这被视为恒大进军一线城市的重要信号。但有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因为恒大过往的优势是大举拿地,通过金色雕塑和喷泉等元素,包装项目奢华感,产品质量并不出色,这种玩法,在一线城市没有竞争力。
球场和售楼处,终究是相通的。
而两者的颓势也息息相关。2021年年初,恒大开始身陷债务传言,恒大淘宝也在1月宣布,准备从新三板摘牌。
03
酒局
一个关于许家印的醉酒段子,曾经被媒体写进报道里。他在喝高后问部下:“我怎样才能流芳百世?”
这样的场景并不多。对于精明的许家印而言,酒局,亦是生意场,不能放肆。
他有迹可循的第一场改变命运的酒局,发生在少年时代。通过请村长和书记吃饭,他得到了在村里开拖拉机的机会。对于这个幼年丧母的农村孩子,这是告别务农的第一步。
后来在河南舞阳做钢铁工人的时候,许家印被委派到鞍钢学习,他搞定了素来技不传人的老师傅们,把鞍钢全套的热处理技术及规程全学了回来,让车间主任陆岳璋大为赞叹:“许家印真有本事,面子大,交往能力强。”
喝酒在其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外人已不得而知。
公开可知的是,马云和许家印的足球生意,就是在酒局后敲定的。当时马云想入局足球,在宋卫平的绿城和许家印的恒大之间犹豫,许家印用一顿酒搞定了他:
“前几天在香港,我一不小心把他(马云)给喝醉了,我说,我恒大足球准备在发展战略上增资扩股,你入不入?他说:我入!结果昨天早上一大早9点多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我俩谈足球的事,结果用了15分钟,我俩就把这事给定下来了……”
当然,功夫还在酒外。双方共同利益是根本,酒局只是加速了这一切。
许家印跟他短期合作过的朋友贾跃亭一样享受速度的快感。用钱开路,狂奔而上,继而抵达新世界,拥有更巨大的财富,这是他早年摸索而出的经验,此后,屡试不爽。
珠岛花园,那是许家印在鹏达房产公司操盘的第一个项目,定位小户型、低总价。他擅长制造噱头,在那个房地产还没有景观概念的年代,他砸钱搞包装。房子还是一片工地,他就先修整附近道路,搭起了小桥流水花园亭台的景观,又买下报纸的整版广告,用最醒目的字体喊出“均价2000元”——比当时市场价便宜1000元左右。很快,买房者排起了长队。
预付款和银行贷款,为许家印的狂奔提供了动力,一天盖一层楼的速度,也让同行惊叹。最后,这个在1995年8月动工的项目,当年盈利9000多万,此后两年,分别盈利近3亿、5亿多。
不过,因为涨薪要求被老板拒绝,许家印后来离开了这家叫鹏达的房地产公司,自立门户,创立恒大,1997年推出第一个项目“金碧花园”,基本复制了“珠岛花园”的模式。
房地产属于重资产行业,维持资金的健康运转,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许家印擅长在应酬中搞钱。鹏达老板曾经告诉他,“要把自己系在银行行长的鞋带上,他去哪就跟着去哪,不能浪费一个晚上”。他显然学到了精髓。
后来拿下“金碧花园”地皮时,许家印没钱交付土地出让金,就通过熟人找到银行领导吃饭,在酒桌上搞定了600万的贷款。
随后,他说服土地出让方接受分期付款方式,先支付了500万首付,再招揽可以代资的施工队,在房子盖到一层时就开始发售,半天就回笼8000万,资金问题迎刃而解,“金碧花园”也因为“当年拿地、当年竣工、当年售罄”的奇迹,在地产圈一炮而红。
这些年,许家印的酒局明明暗暗,在酒局上与他觥筹交错的人们,也沉沉浮浮。
有些酒局是火热赛道的注脚。
2019年中秋,许家印在德国组织过一次饭局,宴请60多位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的董事长和CEO。FEV集团CEO Stefan Pischinger感慨,“世界最顶级的汽车领域龙头企业过去从未聚在一起做一件大事,恒大将大家历史性地召集起来,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许家印会怀念1997年吗?
在汹涌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中,许家印没有缺席。2019年8月底,恒大汽车放出的口风是:全年投入200亿,十年内产能500万辆——但现实是,两年之后的今天,恒大的量产汽车依然没有面世。
坊间开始猜测,恒大打着造车的名义,实际盯上的是新能源车企低价拿地的资格。资本市场也不再买单。2020年9月,港股上市公司“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如今,市值仅剩615亿港元,相比最高时的6400亿港元,跌没了90%以上。
连许家印也没法高调了。
在“房住不炒”大政策与“三道红线”重压之下,恒大的“高负债高杆杠”模式走到了尽头,房企纷纷控规模、降负债,恒大也开启了大规模的资产抛售,最近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8月27日,恒大处置了包括恒腾网络、盛京银行、恒大冰泉、深圳高新投和5个地产项目等股权,回笼资金166亿元。
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的部分股份,是恒大下一步计划出售的目标,目前,恒大正在接触潜在投资者。
许家印的牌局、球局和酒局,都凉了。
马云和张近东,都成了沉默的退休人士。
今年1月,恒大足球更名为广州足球俱乐部。天河体育馆外场景观,也从以前的“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主场”,改成了“广州足球俱乐部主场”。足球的资本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大D会”烟消云散。郑裕彤在2016年去世,张松桥早早卖掉国内产业,去英国当起了包租公,刘銮雄垂垂老矣,这两年一直在与病痛做斗争——他与许家印最近的一次“互动”,是在8月底,以2830万港元,卖掉了631万股中国恒大股票。
许家印喜欢酒桌上的酣畅和热烈,这些酒局,可能成为一桩生意中的关键节点。把握住它们,通向成功的确定性,也会随之增加几分。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谁的酒桌能永远高朋满座。导致下桌的原因,可能是当局者的某个错误决定,也可能是局势的变化所需。
很难说1997年的许家印和2021年的许家印,谁会更羡慕谁。那时候他除了勇气和信心,一无所有,但希望,以及创造新世界的可能性,其实比富豪榜上的数字,更加珍贵。
许家印有个管理习惯。不管顺遂还是艰难,每年1月1日,他都要发表新年致辞,为恒大崭新的一年指明方向,提振士气。
但2021 年,他在1月1日什么都没说。
曲终人散的序章,已经奏响。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业家立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HSPx6lRwa_xxIDJEGrt8w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作者:财主家没有余粮啦

来源:财主家的余粮(ID:CaizhuFinance)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政府,都宣称自己反对通货膨胀。
正如所有的政府,都宣称自己执政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一样。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回事儿。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债务人,债务负担无比沉重,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占了你收入相当大的一部分,别人都认为你根本还不了债,在这种情况下,请问你有什么选择?
 
你可能会说:
这能有啥可选择的,只能努力挣更多的钱来还债咯!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通货膨胀。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比方说,你欠别人100万元,每年利息支付都要5万元,而你的全部年收入只有10万元,而家里的所有资产加起来只有12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快要把你压趴下……
 
这个时候,来了一场年化100%的通胀,你年收入变成了20万元,而家里资产总值暴涨到了240万元,但你的债务却依然按照100万元来计价,就这一下子,你的债务负担是不是立马就减轻了,根本不用再发愁还债的问题?
 
如果来一场1000%的通胀呢?作为债务人的你,是不是要高兴得跳起来?
 
从你个人的债务问题上延伸开来,全世界现在最大的债务人是谁呢?
是美国政府,是日本政府,是法国政府,是英国政府,是加拿大政府,是意大利政府……
 
不要说从绝对值看,这些政府的债务总额排行前列,哪怕是从债务负担(债务/GDP)上看,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意大利政府等,也都在全世界排行前列。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统计,当今世界债务负担最沉重的国家是委内瑞拉、其次是日本,然后是苏丹、希腊、黎巴嫩、意大利……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债务负担最靠前的国家如下。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显然,从美国到英国,从日本到欧元区,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债务,没有谁比谁好多少。
 
更要命的是,这些主要经济体的债务都还在持续增加……
 
你要是问,这么多的政府债务,这么沉重的债务负担,到底该怎么解决?
 
各国政府的答案,都是有且只有一个:
通货膨胀!
 
注意,在解决政府债务问题上,我这里强调了两条:
1)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例外;
2)答案只可能是通胀,不会有其他途径(如政府认真赚钱还债的选项)。
 
这其中,政府债务负担排名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其2021年3月份和4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000%,已经给其他政府做出了优秀的榜样。
 
政府债务负担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从2000年到现在,每一届政府和央行,在面对公众的时候,念念不忘的就是通胀、通胀、通胀,他们不断地公开宣称,我们的政策目标,就是要把日本的通胀率给搞上去!
 
政府债务负担排名世界第三的苏丹,其2021年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是360%,正在向委内瑞拉这个榜样看齐。
 
政府债务负担排名世界第四的希腊,国内一直都有人鼓噪,说为什么希腊的经济这么困难,为什么希腊人过得这么艰难,都是因为使用欧元这种“区域货币”,政府和央行,无法正常行使自己制造通胀的权力……
 
政府债务负担排名世界第五的黎巴嫩,其2021年3月份的通货膨胀率,是158%,努力在向委内瑞拉和苏丹看齐。
 
……
 
说到“制造通胀的权力”,其实,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府,之所以都要把发行信用货币的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并且宣称这是无比神圣的“国家主权”,就是因为,铸币权的本质,就是制造通货膨胀的权力
 
如果说,在政府债务负担较低的时候,制造通货膨胀,对政府和央行来说,是一项弊大于利的政策,那么,在政府债务高企并且明显无法持续的时候,行使自己至高无上的“铸币权”,刻意制造通货膨胀,就成为一项“利”远远大于“弊”的货币政策,成为必然的选择。
 
这其中,委内瑞拉和日本,苏丹和希腊,其政府在方向选择上,都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约束在于,如果某个国家的央行通过拼命印钞,给本国制造出了通货膨胀(如委内瑞拉和苏丹),但其他国家、特别是世界主流国家并没有跟随的话,那就会显得该政府特别地无耻和不负责任,不管是本国民众还是其他国家民众,都会无比鄙视这样的政府。
 
最好的思路,当然是全球的核心货币,印印印、印印印,出现“适当的通货膨胀”,进而带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出现通货膨胀,大家一起减轻债务负担,大家一起嗨皮,一起掠夺储蓄者,这才是全球各国政府最想干的事儿。
 
谁是全球的核心货币?
当然是美元!
 
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元一直都是全球的核心货币,75年都没有变过,而围绕在美元这个核心货币最近的货币,是欧元、英镑和日元。
 
有无数人,特别信任美国,信任美元,说你这是瞎说,二战以来,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政府都刻意印钞掠夺本国民众,但美元啥时候干过这种事儿了?
 
很可惜,美元还真干过这样的事儿,自己带头,领导世界各国央行和政府,印印印,印印印,推升全世界的通胀水平,而且,这事儿还不止干过一次。
 
其实,这个事儿我在文章里已经提到,观察美元M2的高速增长时段,就是美国拼命印钞,带领世界经济一起向着通胀前进的时段,例如1971-1973年,1975-1978年,在印钞的12-24个月之后,通胀如影随形。
 
每一次美元干这样的事儿,随后美国的通货膨胀就会飙升,美国政府的收入就会大幅度增加,美国的债务负担就会大幅度减轻……
 
前面说了,美元是核心货币,美元通胀,其他货币将跟随,各国一起通胀。
 
有没有国家的政府很傻很天真,特立独行,我就不印钞,就不跟随美国通胀?
 
很可惜,答案是没有。
 
每一次美国印钞的同时,其他国家一定会跟上,印钞要跟上,通胀当然也要跟上,绝不能让储蓄者“占便宜”,这其中包括了日本、德国等一直声称严格反对通胀的国家,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而已。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在2020年疫情大爆发之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只有美国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低,所以,美国并没有动力大印钞,带动世界各国政府印钞,带动世界通货膨胀,带动诸如欧洲、日本的政府减轻各自的债务负担。
 
现在不一样了。
 
疫情袭击之下,美国政府和央行,都表现出来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的一面,美国政府直接给民众和企业发钱,使劲儿发钱,美联储则是积极印钱,使劲儿印钱给美国政府,由此导致了美国政府的债务,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债务负担,都创出历史新高,堆积如山……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在政府债务已经绝对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就像我前面说的,为了解决政府的债务问题,美国有且只有一条路可走:
印钞,制造通胀
 
2020年疫情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全部都债台高筑,被困在“政府债务”这个牢房里,为了把自己“解放”出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唯一的办法,就是印钞、印钞印钞,让经济体通胀,然后,同样的税收比例,却能收上来更多的钱,而债务,却还是原来的那个债务,自然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鹅毛是肯定要拔的,但高水平的表现,就是既能把鹅毛拔下来,又不让鹅叫唤,而通过印钞这种途径,使劲儿拔各国储蓄者的鹅毛,他们中的大多数又毫不知情,这就是拔鹅毛最高级的手段,更是1971年脱离金本位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一直都在干的事情。
 
所以,当前最向往通货膨胀的人,不仅仅是委内瑞拉政府、日本政府、苏丹政府和希腊政府,而是几乎所有的政府,而且,他们还希望,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尽可能高的通胀,如果真的来一场大通胀,当前各国政府那些高处不胜寒的债务,立即就会显得安全又健康,那些重债务国的政府,简直要高兴得跳起来……
 
总结成一句话:
当今时代,各国政府才是最急于制造通货膨胀的人!
 
在前天的国会证词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美国的短期通胀大幅走高且将在未来数月逐步回落前维持高位(elevated),而且比预想的高且更具持续性(a little bit more persistent)。
 
但是,鲍威尔依然维持其一直以来有关通胀是暂时的且将回落的判断,而且还明确表示说,现在距离达到货币政策退出的标准依然有相当的距离(a ways off)。
 
难道,大家非要鲍威尔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确而公开地告诉所有人:
是美国政府需要高通胀,世界其他国家政府,更需要高通胀!
美联储为什么疯狂印钞而且现在不能退出,因为我们是在挽救美国政府债务,是在挽救美国政府信用,更是在挽救世界各国政府的信用!
我们现在印钞,不仅仅是为了美国经济,更是为了全世界的信用货币!
 
最后,送给大家一张图,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情况。
世界需要一场大通胀

作者:财主家没有余粮啦

来源:财主家的余粮(ID:CaizhuFinance)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dMKAp5Jx4Z0nnlEF1dmfQ

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昨天上午10点,好未来向全国的老师们直播了一场告别会,在线观看的员工人数超过2万人。
 
告别会内容很简单,分别是线下教育负责人杨付光、网校负责人刘庆逊以及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讲话。他们回顾了学而思的历史,感谢那些一直坚持到秋季课结束的老师们,并向大家做了最后的告别。
 
杨付光说,他认识到做强要比做大重要,他还说: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张邦鑫更是从自己研究生创业开始回忆,从省吃俭用买二手家具到在知音楼里办辅导班。
 
他说我们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做了一个顺势而为的尝试。
 
讲到这里,他哽咽到不能自已。
 
弹幕里,老师们都在刷着加油,彼此祝愿着。一位参加了昨天告别会的老师告诉乃悟,三位老板都哭了。
 
原计划一小时二十分的告别会,开了快两个小时。
 
会议的最后,PPT上打出了张邦鑫的一句寄语,他选了苏轼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完,他朝着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
 
这本来是一场早该举行的会议,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因为老师们要把秋季课上完,送走最后一批学生,擦干净桌椅,锁好门窗。
 
长亭外,古道边,这场告别会后,8,9成的老师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告别会后,极少数高中阶段培训的老师会留下来,和离开的老师们比,他们是幸运的,虽然收入锐减,但好歹没有离开职场。大家还给自己取了个外号:
 
守墓人。
 
按照学而思的表述,老师们不是离开,而会去非盈利部门。朋友告诉乃悟,去非盈利部门的人只占到了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从8月份开始就在找工作了。
 
看得出,张邦鑫是很想帮一把大家的。为了安置老师,学而思联络了外面600家企业,为老师们准备了双选会,但2000个岗位对于庞大的离职人数来说,杯水车薪。
 
他们甚至还给大家搞了个培训会,辅导老师们转型去做抖音上的知识博主。
 
杨付光在告别会上说得好,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巅峰时期,好未来有8万名老师,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账面上躺着几百亿的资金。随便拉一个T1区段的分校校长,都有千万资产。短短几个月,他们从被追捧的名师,变成了教育内卷的推手。上个月,俞敏洪将8万套崭新的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然后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教培时代结束。
 
虽然在地方上要面对扫黑除恶和扫黄打非,但依然有人相信自己能做好本行,在夹缝中生存。他们手中都有家长的微信,联系起来非常方便,一些老师说:
 
小班制教学,学生不能超过3个,否则风险太大。
 
乃悟看了一下,市场需求仍然强劲。有的老师在带货重新出版的好未来过去编好的教材,销售相当火爆,甚至已经出现了断货。商家们说,得要在月底才能发货。在一个教辅材料銷售排行榜上,好未来甚至拿到了第三名。
 
不过家长们说,这些教辅材料买回来也用不了:
 
没有老师教,家长也不懂啊。
 
想想孩子们是怎么学会的,就不能鸡一下自己么?
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E0gLab4IYTrKIY0CNPQ3w

腾讯“削藩”

腾讯“削藩”

十年前的一场“总办会”,马化腾圈定了“资本”和“流量”是腾讯的唯二核心能力。资本链接被认为是腾讯从“闭环”走向“开放”重要可行路径,由此,刘炽平操刀的投资成为腾讯重要底色,甚至是争夺未来的必备武器。

 

十年后,腾讯投资企业所新增的价值已经能再造一个腾讯,它大可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然而,腾讯却突然开始收缩投资版图,派息式减持京东,意欲何为?早前阿里退出芒果超媒,如今腾讯又主动削去资本市场的“藩属国”,中国互联网阿里、腾讯“双超鼎立”的格局还会再变吗?

 

腾讯“削藩”

作者 | 梁春富 
编辑丨蔡真
来源 | 野马财经
本文约4000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腾讯“削藩”

 

 

12月23日早间,腾讯控股(0700.HK)发布公告称,将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将其持有约4.6亿股京东A类普通股发放给合资格的股东,相当于腾讯持有京东股权的86.4%,这部分股份总市值高达1277亿港元

 

本次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为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

 

腾讯表示,分配后腾讯仍是京东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对京东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与京东共赢的业务关系亦不受影响。

 

京东表示,京东集团和腾讯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包括现有的战略合作协议。

 

截至23日收盘,腾讯港股涨4.24%,京东港股跌7.02%

 

 

腾讯“削藩”

腾讯为什么这么做?

 

2021年中国反垄断仍在持续、深度地展开,互联网领域作为重点行业也经历了强监管的一年。 防止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张是反垄断的重要工作之一,因而平台企业的并购、投资行为尤其受到监管注视。4月份阿里巴巴因涉及“二选一”行为被罚182.28亿元;7月份斗鱼与虎牙的合并被监管叫停,背后腾讯作为主导方,收到了互联网企业首张“经营者集中”的行政禁令;8月份监管对美团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展开调查。

 

对于此次腾讯派息式减持京东,外界多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反垄断政策的影响。腾讯配合监管政策,主动减持手中持有的一些平台企业的股权,以避免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所谓“联盟”关系,主动退出总比被罚出去要好。

 

腾讯“削藩”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减持京东主要原因一是我们投资了八年,京东和旗下上市公司已经实现自我造血,具备完整的融资能力;二是腾讯和京东依然是战略合作关系,腾讯仍持有部分京东股票;三是腾讯保持“长期投资”战略不变,支持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战略不变,目前腾讯也正在增加对硬科技企业的投资

 

京东的羽翼硬了,腾讯内部人士认为,减持京东与反垄断并无关联。

 

至于为何采取罕见的派息式减持,腾讯表示一是为了对股东的回报,二是为了不构成京东二级市场波动

 

腾讯披露,以实物分派的方式宣派由腾讯通过Huang River间接持有的4.57亿股京东A类普通股的特别中期股息,即如果你有21股腾讯股票,就能获得1股京东股票。按照今日京东259.6港元/股的收盘价算,被减持的股权合计市场价值约为1186.37亿港元,每持有1000股腾讯股票就能获得价值12361.9港元的京东股票,进一步充实了一众腾讯股东的腰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表示,从公司财务的视角看,腾讯做出了一个有利于股东(但不一定有利于管理层自身)的决策。这个决策足以让长期投资者额手称庆,因为它说明腾讯确实把股东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是要为股东赚钱,而不是赚股东的钱。这也是腾讯在港股上市十多年来一直深受机构投资者欢迎的根本原因。

 

腾讯如此大幅度地减持京东,派息式减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一是按照如今的形势看,要抛售价值千亿港元的京东股权,能不能找到有足够资金的接盘方还得另说;二是如果是在二级市场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的方式一点点抛售,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精力

 

再有则是京东、知乎、美团和拼多多等,在各自细分领域均是头部公司,再加上腾讯的流量和资本加持,反垄断等监管压力较大。一旦哪个公司触犯红线被罚了,股价会大幅下跌。作为股东的腾讯也不可避免被波及,减持京东仅仅是个开始,相信腾讯会继续“卖、卖、卖”降低投资风险。而近期中概股市场行情并不好,对所持有的中概股股权进行适当减持也有利于腾讯降低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派息式减持虽然不会增加腾讯财务报表上的投资收益,但实物派息可以降低企业税收,分到股权的投资者也能免去现金分红的股息税。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提到,以持有股票派息替代现金分红,也能较好的保持公司现金流,而被派息的股东可以选择继续持有京东股份或者卖掉对应股票。总体而言,近年京东营收增长成绩较好,以京东股票进行派息也不会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同时正因为京东已具有自筹资金的能力,腾讯基于对京东的信心方能大胆派息减持。因此总体而言,此次事件可能会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

 

腾讯“削藩”

 

 

京东总部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对于京东而言,第一大股东派息式减持,仅留下2.3%股份,短期内难免会有股价波动的风险。长期来看,腾讯退出,京东也能彻底撕掉“腾讯系”的标签,且仍与腾讯保持战略合作的友好关系。腾讯投资的八年间,京东成功从PC向移动互联网转型,GMV实现了超过10倍的增长。如今,京东市值超过千亿美金,去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旗下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也都具备独立融资的能力,换言之,京东集团的基本面不会因为腾讯减持发生变化

 

过去,京东、拼多多等深度绑定腾讯和微信流量的电商平台抢占先机。相较之下,阿里的流量饥渴越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领域的互联互通不断推进,各平台之间原本封闭的流量逐渐打通,再不需要通过股权强绑定或者“派系”、“联盟”的关系获取流量。公平竞争将是未来电商市场的主基调,各方都有意在资本市场撕去“腾讯系”这个标签

 

而通过深耕物流、仓储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以及遍布全国的线下门店,京东正在转型成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对于流量的依赖自然也在降低。

 

腾讯“削藩”

京东之家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另外,痛痛快快地一次性减持掉京东股权,也好过在市场上放出减持计划,耗时数月一点点抛售。如此的话,在减持计划完成之前,京东将一直处在大股东减持的利空下,股价持续阴跌的风险大增,这样的做法对于合作多年的商业伙伴并不厚道。

 

 

腾讯“削藩”

投资转换阵地

 

2011年初,“什么是腾讯开放能力”的总办会上,马化腾让与会的16位高管,每个人在纸上写下他们认为的腾讯核心能力。

 

负责投资的刘炽平写了“资本”,负责微信的张小龙写了“流量”。这是内部圈定的唯二答案,对腾讯日后战略发展影响深远。

 

彼时腾讯刚经历了一场舆论倒戈和3Q大战,市场冷眼旁观腾讯将要以何种姿态开放,而资本链接是被认为是重要的可行路径

 

自此,由刘炽平操刀的投资成为腾讯重要底色,也是争夺未来的必备武器。在2018年初的腾讯投资年会上,刘炽平就透露,腾讯投资企业所新增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也是在这场总办会之后,腾讯开始洽谈入股京东。

 

后来入股京东,腾讯不仅给了钱,还将自己的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一并打包给了京东。此后腾讯持续增持京东股票,2014年京东在美国上市,腾讯也并没有借IPO退出,而是以1.99亿元再次战略投资京东,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

 

不过,京东采用的是中概股一贯的双层股权架构,腾讯虽为第一大股东,但最高时也仅拥有约4%的投票权,而刘强东长期掌握对京东约80%的投票权

 

京东是腾讯当年投资版图的一块重要拼图,但腾讯的投资版图远不止于此。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战投规模异常庞大,投资也逐渐成为腾讯的核心优势之一。

 

腾讯“削藩”

 

腾讯所持部分上市公司股权统计  制图:野马财经

 

截至2021年9月30日,腾讯对联营公司的投资(直接及间接持有上市股权)的公允价值高达9474亿元。截至2020年底,这一数据为9819亿元,2019年同期为3346.88亿元。包括拼多多、美团、快手、贝壳、蔚来、B站、阅文集团等在内的诸多独角兽的背后都有腾讯投资的身影。

 

然而,把投资版图做大做强的腾讯,也一度被外界质疑“投行化”。依托微信拥有的巨大流量,腾讯不再亲力亲为“什么都做”,而是利用资本和各领域的头部公司的形成结盟关系,构成布局庞大的“腾讯系”:京东、拼多多、美团点评、58同城、滴滴、知乎、摩拜单车、B站、快手……跟哪个“马”姓,成了崭露头角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几乎都要面对的问题

 

腾讯“削藩”

 

腾讯“削藩”

图片来源:青投智库

 

 

IT桔子数据显示,腾讯投资在2021年一共投资了251家公司,行业涉及游戏、文化娱乐、新零售、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社区团购等多维度。

 

腾讯“削藩”

 

腾讯“削藩”

图片来源:IT桔子

 

目前来看,腾讯投资的整体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是专注于早期企业,不过分追求控股式投资,更多倾向于财务投资

 

腾讯方面表示,“投资发展期的成长型企业”一直是腾讯投资的主要战略方向,而当被投企业有持续自筹资金能力时,则选择在适当情况下退出投资并与股东分享收益。腾讯的“长期投资”战略从未改变。减持京东倒也合乎“在适当情况下退出投资并与股东分享收益”的逻辑。

 

有市场分析认为,已经连续9年实现盈利的唯品会,羽翼也足够丰满,腾讯持股9.3%为第三股东,唯品会也有可能成为腾讯下一个减持目标。此外,面临较大监管压力的美团和拼多多也可能会成为腾讯减持的备选对象。对于腾讯后续是否再有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动作,腾讯回应称,“目前不会过多关联”

 

从腾讯近期的投资案例来看,腾讯不会停下投资的步伐,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天花板来临,未来半导体芯片、自动驾驶、新能源等硬科技将是重点投注方向。近期腾讯也频频在硬科技投资、实体产业扶持上投注。12月,腾讯参与了摩尔线程2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GPU芯片研发公司),此前腾讯还持续参与了芯片制造企业燧原科技的多轮早期融资。

 

另外,也可以预见,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大背景下,未来互联网平台投资企业并寻求董事会席位,将存在极大的风险。而在投资企业中主动降权,也并非腾讯一家在做,早前阿里不惜亏损,依然退出了芒果超媒等文化传媒的投资,主动降低自身在传媒行业的话语权。后续可能将出现更多互联网巨头减持所投资公司股权的情况出现,腾讯才刚刚开了个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MIT_b64Q2Hid-bZfhNE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