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昨天上午10点,好未来向全国的老师们直播了一场告别会,在线观看的员工人数超过2万人。
 
告别会内容很简单,分别是线下教育负责人杨付光、网校负责人刘庆逊以及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讲话。他们回顾了学而思的历史,感谢那些一直坚持到秋季课结束的老师们,并向大家做了最后的告别。
 
杨付光说,他认识到做强要比做大重要,他还说: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张邦鑫更是从自己研究生创业开始回忆,从省吃俭用买二手家具到在知音楼里办辅导班。
 
他说我们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做了一个顺势而为的尝试。
 
讲到这里,他哽咽到不能自已。
 
弹幕里,老师们都在刷着加油,彼此祝愿着。一位参加了昨天告别会的老师告诉乃悟,三位老板都哭了。
 
原计划一小时二十分的告别会,开了快两个小时。
 
会议的最后,PPT上打出了张邦鑫的一句寄语,他选了苏轼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完,他朝着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
 
这本来是一场早该举行的会议,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因为老师们要把秋季课上完,送走最后一批学生,擦干净桌椅,锁好门窗。
 
长亭外,古道边,这场告别会后,8,9成的老师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告别会后,极少数高中阶段培训的老师会留下来,和离开的老师们比,他们是幸运的,虽然收入锐减,但好歹没有离开职场。大家还给自己取了个外号:
 
守墓人。
 
按照学而思的表述,老师们不是离开,而会去非盈利部门。朋友告诉乃悟,去非盈利部门的人只占到了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从8月份开始就在找工作了。
 
看得出,张邦鑫是很想帮一把大家的。为了安置老师,学而思联络了外面600家企业,为老师们准备了双选会,但2000个岗位对于庞大的离职人数来说,杯水车薪。
 
他们甚至还给大家搞了个培训会,辅导老师们转型去做抖音上的知识博主。
 
杨付光在告别会上说得好,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巅峰时期,好未来有8万名老师,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账面上躺着几百亿的资金。随便拉一个T1区段的分校校长,都有千万资产。短短几个月,他们从被追捧的名师,变成了教育内卷的推手。上个月,俞敏洪将8万套崭新的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然后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教培时代结束。
 
虽然在地方上要面对扫黑除恶和扫黄打非,但依然有人相信自己能做好本行,在夹缝中生存。他们手中都有家长的微信,联系起来非常方便,一些老师说:
 
小班制教学,学生不能超过3个,否则风险太大。
 
乃悟看了一下,市场需求仍然强劲。有的老师在带货重新出版的好未来过去编好的教材,销售相当火爆,甚至已经出现了断货。商家们说,得要在月底才能发货。在一个教辅材料銷售排行榜上,好未来甚至拿到了第三名。
 
不过家长们说,这些教辅材料买回来也用不了:
 
没有老师教,家长也不懂啊。
 
想想孩子们是怎么学会的,就不能鸡一下自己么?
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E0gLab4IYTrKIY0CNPQ3w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红星资本局(hxzbj2020)原创
作者 | 杨佩雯
编辑 | 陶玥阳

11月13日早6时许,好未来(TAL.US)在官方微博宣布,其在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

在该微博的热门转发中,一位网友感慨称,“一个时代终结了。”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该消息出来后,好未来在美股盘后暴跌5%左右。和今年2月中旬出现的股价最高点90.96美元/股相比,好未来的市值已经蒸发超过3000亿元。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一个时代终结了”
学而思:未来将专注素质教育

好未来的官网显示,其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学而思,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目前,好未来旗下拥有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学而思1对1、学而思国际等品牌。

11月13日早6时16分,好未来在官方微博宣布,好未来深刻认识“双减”的重大意义,严格落实“双减”工作的各项要求,依法合规经营。

“我们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在此之前,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用户已报名的此类课程服务。”好未来称。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在该消息出来后,好未来在美股盘后暴跌5%左右。

红星资本局还注意到,当地时间11月12日,好未来收盘价为4.4美元/股,而今年2月中旬,学而思股价最高点为90.96美元/股。也就是说,从今年2月中旬至今,好未来的市值已经蒸发约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9亿元。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11月13日,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学而思培优等品牌也先后发文称,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过去,学而思网校主要是面向6-18岁的孩子,向其提供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学科课外教学。而学而思网校现在称,“未来,我们将专注于素质教育。”

学而思网校称,其将推出“人文”和“科学”两大类素养课程,新的课程将以兴趣探索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培养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理解能力。

和学而思网校一样,学而思培优也宣称未来将全面转型素质教育,为孩子们提供“科学益智、人文美育、少儿戏剧、编程、科学实验”等课程。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学而思培优大面积关店?
北京155个教学点,仅剩26个开课

早在今年9月末,话题#学而思因高额房租将关闭线下校区#曾登上微博热搜榜。有消息称,因为运营成本过高,学而思把所有面授班转为了在线班。

当时,好未来的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表示,是学而思上海分校的面授课转成了在线课,但并非全国分校都转到线上,公司对全国部分教学点进行了调整。

根据“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上述工作人员称,根据政策要求,学而思上海分校将周末所有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学科类课程,全部调整到了周中进行。由于排课数量有限,校区运营成本较大,所以将面授课程调整为在线小班课。

不仅仅是学而思上海分校,学而思培优也正试着转型线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学而思培优正在面临关店风波。以其最重要的布局城市北京为例,截至今年2月底开设有155个教学点,现在只剩下53个,减少了65.8%。

在53个教学点中,正常开班授课的教学点只剩下26个,不足剩余教学点的一半。与此同时,在这26个教学点中,只有1个教学点开设了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则全面转为线上。

上述报道还称,学而思培优安立路校区和惠新西街校区已经提前退租,两个校区分别有约4000平方米的教室、几千名学生。

另外,有一名学而思培优工作人员说,有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校区今年刚完成装修,尚未投入使用便被关停。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新东方在线10月下旬已出手
俞敏洪做直播,拟成立农业平台

在好未来发声之前,新东方在线(01797.HK)已于10月25日发公告称,其将停止经营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预计于今年11月末之前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东方在线的公告发布后,其董事会主席俞敏洪近日开始直播带货。

据南方都市报,俞敏洪在11月7日的直播中称,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将会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新东方有两个平台,一个是新东方(EDU.US),一个是新东方在线。我们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俞敏洪在直播中说。

不过,俞敏洪11月11日在直播中表示,新东方不会关停,只是关闭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业务,新东方起家的国际业务和大学业务都还在持续发展中。

“我在新东方有个规矩,就是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够满足:如果有一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说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能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这条规矩算是救了新东方。”俞敏洪说。

红星资本局发现,在俞敏洪表态新东方不会关停之后,新东方和新东方在线的股价已有所反弹。

当地时间11月12日,新东方的收盘价为2.2美元/股,涨1.38%;新东方在线的收盘价为5.25港元/股,涨5.42%。

 

学而思宣布:将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fj5K746MR6AGCsTjp-wEA

 
 
 
 

房租高企,空置率高,学而思关闭上海线下校区

鲸媒体讯(文/雨后彩虹)网络消息称927学而思老师群内告知家长,因运营成本过高,不足以支撑面授班运营,所有面授课转为在线班。并统一在109日中午12:00开启转线上功能。

 

就此学而思回应学而思上海分校将周末所有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学科类课程,全部调整到了周中进行。但由于周中晚上校区排课数量有限,校区运营成本较大。综合考虑运营成本、教师排课等因素,上海分校面授课转为在线小班,并非全国校区转在线。

 

受到双减政策影响周末、寒暑假无法开展大规模线下培训,很多教育企业面授商业模式或将难以维系

 

有学而思培优员工表示以往周末允许补课时,学而思一间教室一天可以供4个班级使用,每个班级28人,以一个30间教室的校区为例,周六、周日两天可以服务6720学员,但双减政策仅允许在周一到周五晚上6-8点上课,一间教室一天只能供一个班级使用,服务的学员只有4200人。不难推断出,房租高企,空置率还高的情况下,学而思或将进一步退租关店转型至本地网校和在线小班

 

此外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好未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490万美元增至2亿美元,增幅约1242%同时经营范围新增出租商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等。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oZVZej25GGCOCaHhDC_og

K12教育会出现第二个“好未来”吗?分众的竞争壁垒会被攻破吗?

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析之三

 

K12教育会出现第二个“好未来”吗?分众的竞争壁垒会被攻破吗?

 

1/5

带有“中介”性质的行业

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析的前两篇中,我的主要观点是,分析一家公司

 

第一步,必须从供应与销售的上下游关系入手,把主营业务理解透彻。(第一篇:分析一家公司的价值,应该从哪里入手?

 

第二步,必须从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渠道这两个方向的议价能力上,判断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价值谈判与分配中的地位。第二篇:看似光鲜的产业,为什么变成了A股“最差商业模式”?

 

前两篇,我用来举例的云计算产业、内容产业,整个产业链都非常长,非常复杂,所以本篇,我换几个带有“中介”性质的行业,这类行业的上下游关系明确、简单,又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希望读者能加深对上下游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的理解。

 

什么叫“带有中介性质的行业”呢?首先来看一看教育培训行业。

 

2/5

K12教育为什么不算好赛道

以K12教育为例,上游是老师,下游是学生和家长,非常简单明确。但整个消费过程是老师教学生,上下游之间直接发生关系,培训机构只在消费决策阶段起主导作用,到了教学阶段,就只是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所以我称之为“带有一定的中介性质”的行业。

 

K12培训的特点是消费的延续性,从一年级到高三有12年的时间,需要家长不断续费,而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家长对一般的机构并没什么依赖,觉得老师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商业模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只要找到一个房间,把信任自己的学生召集来,一个新培训机构就诞生了,这就是导致整个K12教育培训进入壁垒很低,培训机构产业化的过程很容易大量失血。

 

我的儿子以前在一家很有名的连锁机构学围棋,后来老师在自己家里开培训班,给我发了消息,学费降了30%,我立刻转过去,一看,全是他们以前班的孩子。

 

产业化要有快速扩张的能力,扩张就要大量招生和招聘教师,教师中最优秀的,得到学生的信任后,一旦自立门户或“转会”,就会直接挖走学生,成为原学校的直接竞争者,留下来的往往是平庸的教师。

 

培训机构就会陷入一边扩张,一边生源师资流失的困境,只能加大营销投入拉新,这又进一步恶化了消费体验。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教育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又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与教育产业化背道而驰,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反而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粘性。进一步弱化了培训机构的地位。

 

K12培训教育产业化必然背离教育的本质;符合教育规律的,就无法被产业化。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话语权被掌握在名师而不是资本手中,培训机构在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谈判与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那就是一个没有介入价值的行业,所以,K12教育规模虽然飞速增长,但在学而思之前,资本并不感兴趣。

 

那么,好未来(即学而思)是如何改造这个增长快、竞争激烈的平庸赛道,让资本市场认同的呢?

 

3/5

为什么好未来不具可复制性?

中介是为了上下游之间的交易更有效率而存在的,让家长自己寻找联系辅导教师,效率自然低下,所以才有了培训机构,提高家长找到老师的效率。

 

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一次性的,新人上了床,媒人丢过墙,才造成了现在这种重营销轻教学、小而散的竞争格局,。

 

培训机构为了摆脱媒人的命运,又必须给上下游可能出现的直接交易创造障碍,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法就是强化教学体系,弱化老师的个人品牌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跟哪个教师学都一样。一是注重教材的编写,二是教师培训与考核、详细到老师教学规范都有详细的考核指标。

 

这就是学而思之后,大部分培训连锁机构都在改造的方向。这种经营思路,是想把培训变成流水线产品,把老师变成培训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

 

另一个好处是通过标准化来保证教学水准,这样招人范围就不限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可以在校区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保证老师的供应。

 

好未来还开创了一个“名师线上讲课+线下辅导教师”双师课,把少数教学很牛的教师转化为线上名师,提高他们的收入,解决名师出走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变成线下辅导教师。

 

本质上来说,少数差生和尖子生更需要一对一和小班制的个性化教学,而大部分学生,多多少少能在这种“麦当劳”式的标准化教学中获益。

 

好未来也就成为K12教育中首个突破百亿美元市值的大公司。

 

不过,我认为,K12培训仍然是一个不适合产业化的行业,因为老师并不能彻底改造成“流水线工人”。

 

从商业本质上来说,中介必须给上下游的自由接触增加自己价值,但同时不能伤害消费体验。

 

K12教育有很多东西无法产品化,学生只有跟不同老师多次磨合后,才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用一套标准化的产品覆盖所有孩子。

 

所以,好未来之所以成功,因为刚好抓住了“全民奥数”的需求,奥数是一个即标准化,又精英化的领域,一方面加快了学而思在全国无差别地复制自己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奥数的精英化又给公司带来了“专产学霸”的口碑,克服了流水线教育的弊病。

 

培训行业还有一个规模广告效应,招的学生越多,尖子生也越多,每年大量考上名校的学生,就产生广告效应。

 

所以,好未来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不具可复制性,在K12这样一个地域差别很大很难产业化的领域,因为偶然的机遇形成了规模壁垒,但这是好未来、新东方这些已成气候的行业巨头的壁垒,而不是商业模式的壁垒,对其他公司反而是个很难超越的障碍。

 

所以有读者问我立思辰的大语文是不是能对标学而思的奥数,我认为很难,原因就在这儿,语文教育根本没有标准化的可能,就算能标准化,凭什么不是学而思或新东方先做成呢?

 

相对而言,我更看好职业教育培训这个赛道。

 

职业教育天生是产品化标准化的培训,不管是学历、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有明确的消费时间、消费预期,直接的消费体验;学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检验标准。

 

而且职业教育受政策影响更小,虽然容量与增长速度不及K12,但商业模式更好,各赛道之间界限分明,细分行业的优势不容易被颠覆,因而竞争格局也不差。

 

本文写了一半,先小结一下:带有中介性质的行业的意义,是让上下游的交易更有效率,但这种效率又不能让自己边缘化。能不能平衡自身利益与产品使用体验,是判断商业模式好坏的标准。

 

一个典型的上下游博弈的例子是免税行业的龙头中国国旅。

 

4/5

免税的垄断与竞争

首先要说明一下,把中国国旅的免税业务放在这里说,有点不恰当。免税是标准的零售业务,赚得是进销差价,不算是中介。

 

但免税业务又不是一般的零售业,“免税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各种国际大牌,下面是机场、离岛免税城和市中心免税城,再接下来是免税的批发和零售,最后是消费者。

 

整个消费体验中,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是国际大牌和机场、免税城,国旅的品牌存在感很弱,虽然是标准的零售业务,却有一定的“中介”业务特征。

 

无论是国际大牌,还是机场,都是非常强势的上下游,国旅唯一能拿出来撑腰的,就是牌照优势。

 

所以市场始终有一点担心:国家会不会放开牌照,导致国旅的垄断地位消失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仍然是从上下游分析。

 

事实上,免税不是绝对的垄断行业,免税商品属于国际旅客的奢侈消费,这些消费者的消费半径超越国界,机场免税要跟日韩欧美的免税店竞争,三亚免税要跟网上的全球购竞争。

 

免税产品都是香化等标准化的产品,竞争的核心就是便宜,竞争就是价格战。

 

免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利用国家的免税牌照的垄断优势,帮助下游的消费者向上游的国际大牌商品砍价。

 

而从行业上下游关系分析,特别是上游国际大牌,议价能力极强,下游是机场和免税城,真正的垄断行业。免税牌照集中在一家,能聚焦的消费者越多,跟上游的议价能力越强。

 

国家让出一部分税收,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免税政策的竞争。如果放开免税牌照,单个免税公司的消费者数量优势下降,谈判地位变弱,上游拿不到好折扣,下游谈不下租金,最终无法体现在商品价格上,无法跟日韩免税公司竞争。

 

如果是十几年前的国退民进时代,为了打破国企垄断引入竞争,开放牌照还有可能,现在这种强调国企领导地位的时代,就算放开,也顶多增加一两家企业,不太可能改变免税业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

 

反而,正是因为有可能放开的压力,导致国旅不能躺在垄断牌照上不思进取,这在竞争五力分析中,叫“潜在竞争者”。

 

所以,中介性质的行业,看似简单,其实各方都在博弈,看似垄断的行业,可能暗藏竞争的潜流。

 

而看似低门槛的行业,可能刚好出现了一个有壁垒的公司。比如分众的电梯媒体。

 

5/5

电梯广告的竞争壁垒在哪儿?

分众传统的电梯广告,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夕阳产业,因为大家在电梯里都看手机,不看广告了。

 

电梯广告是否有效,广告客户比投资者更关心这个问题,而且各种广告形式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而是整合传播的关系。

 

真正影响商业价值的是,这种广告形式的经营主体,能不能在上下游的整合关系中保持优势地位。

 

电梯广告的上游是各种楼宇的物业公司,下游是各种广告代理商和直接投放大品牌客户,分众除了安装展示设备和管理广告之外,更重要的是“撮合成交”。

 

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介性质的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又没有进入门槛,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小而散的行业,就像大部分的户外广告一样,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那么,分众是如何让自己不被跳开,而且不因为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战而苦苦求生的呢?这才是分析商业模式的关键。

 

电梯广告上游的物业,格局极度分散,而且单块广告位的价值量很小,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想要完成品牌的一波区域性的完整投放,通常要覆盖几个城市的上千个电梯媒体广告资源,物业公司肯定无法做到。

 

那样下游客户呢?电梯广告的下游除了少数直接投放的大品牌的各种小型广告代理公司,同样很分散,并不具备完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那些下游的广告代理商,有没有可能整合媒体资源呢?

 

理论上可以,但不具实际可操作性。因为楼宇广告只是大品牌整合传播预算中的一个占比不大的渠道,但又是无法替代的一部分,分众占的市场份额太高,如果绕开,就算整合好几家公司的媒体资源也未必够用,而且沟通成本也很高。

 

事实上,小型电梯广告公司最佳盈利模式不是通过降价来增加市场份额,而是与分众合作,借力它们的营销渠道,实现共赢。

 

那有没有潜在竞争者通过高价拿到物业公司的电梯资源,同样建立规模优势呢?

 

“潜在竞争者”确实是分众最大的威胁,但前面的分析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最早形成规模优势者胜”的行业,进入时间就是一个竞争壁垒。竞争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承受巨额亏损,同时分众出现严重的战略错误,才有可能建立同样的规模优势。

 

所以,分众这种看上去不起眼的商业模式,因为上游资源过于分散,户外媒体需求稳定,反而很有壁垒。

 

跳出电梯媒介会看得更清楚,广告的商业模式分成自有广告资源和撮合分散的广告资源供投放的模式,后者就是中介广告模式。

 

典型的中介广告模式还有百度搜索的广告联盟、阿里的阿里妈妈、把中小网站、APP的广告位,与中小企业、商家的广告投放需求进行撮合,从实际效果看,是一种非常有壁垒的容易出巨头的商业模式。

 

但分众离这个模式还差点意思,它过于依赖大品牌的形象广告,不但议价能力一般,还导致周期性强,有应收账款风险。

 

此外,无论是百度联盟还是阿里妈妈,都需要技术手段帮助中小商家优化投放,分众在这一方面几乎无所作为。

 

所幸阿里的入股,让分众开始尝试“千楼千面”的生活商家广告,想象力倍增。

 

当然,这个模式是否成立,还有待观察。毕竟好的商业模式都是自然跑出来,而不是设计出来的。

 

分众如果能够打通这个模式,就是百度的市值,但如果这个模式证明失败了,那就只是现在的细分行业的小巨头。

 

任何好商业模式都会遭遇增长瓶颈,遇到瓶颈后,企业都想要拓展新业务,但在实际商业竞争中,哪怕你是原业务的绝对龙头,新业务又与原有业务之间有着很强的业务协同和资源互补关系,新业务的成功机会也不会太高。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业的上下游只要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你原先的优势就有可能荡然无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MtOQomLhRwPY9At3oO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