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体验过名校出众的生活环境,走进社会,一定会让自己过得更好。 你习惯于名校自律到极致的学风,未来多年,势必也会保持这样的上进。 你见识过什么叫真正的大佬、人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就不会因无知而选择平庸。 你有实力,能与优秀的人为伍,而你的人脉,也会反过来成就你。
分享个人经验,保留阅读记录,做时间的朋友
你体验过名校出众的生活环境,走进社会,一定会让自己过得更好。 你习惯于名校自律到极致的学风,未来多年,势必也会保持这样的上进。 你见识过什么叫真正的大佬、人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就不会因无知而选择平庸。 你有实力,能与优秀的人为伍,而你的人脉,也会反过来成就你。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XjNpCEnZYCF6ChCB1yqTA
近两周,我在筹钱买房,饥不择食的把主意打到了刚刚毕业的侄女身上。
侄女听闻我要买房,第一句灵魂发问
——还在炒楼?呸,老土鳖!
接下来,是侄女的一连串连环发问。
——听说过NFT么?
——2天暴涨1000倍,全球年轻人都在玩
——横跨区块链和元宇宙的全新投资品
——要了解一下吗,我亲爱的家人。
熟悉的配套,熟悉的味道,瞬间把我拉回到了10年的那个战场:
朋友,听说过安利吗?
庞氏骗局再出山,割韭菜的大刀,又进化了2米长。
【友情提醒】本文略长且涉及概念极多,但非常重要。请耐心看完,大概率能挽救一个即将跳坑的年轻灵魂。
今年6月,蚂蚁集团吹响了进军NFT的第一声号角。
之后,腾讯、字节、小红书、百度……等7家互联网巨头先后进入NFT。
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啊呸,一个全新的收割机,进入韭菜田。
啥是NFT?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s。翻译过来的学名,叫“非同质化代币”。
是不是很绕?
绕就对了,绕才能割韭菜。
简单点说,其本质还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货币”。
为了方便类似我这样的中老年人理解,我举个例子吧。
比如,我今天偷拍了一张葫芦娃流着哈喇子啃鸡腿的照片,既丑陋又智障。
我可以把这张丑陋又智障的照片,生成一串NFT的编码。
这串编码,带着特有的标记,是唯一的、可追溯的、不可篡改的。
也就是说——
这张丑陋且智障的照片,在虚拟世界里,只属于我。
现在,我把这张照片的NFT编码,挂出来卖。
注意!注意!注意!
因为这玩意是虚拟的,我只能依托于各类区块链平台。我定价为1比特币,那这个NFT的定价就是1BTC=54100美元=34.5万人民币。
你说,哪有SB来买这种SB照片?
哦豁,还真有!
今年6月份,一个叫本雅明的英国小男孩,不上补习班,天天在家画鲸鱼。
喏,就是下面这些像素风格、憨批呵呵的小鲸鱼——
暑假一个月,一口气画了3000多张。
画完之后,他把这些鲸鱼生成了NFT,挂到了网上。
9个小时,全部卖光。
卖了多少钱?
80个ETH,相当于160万人民币。
这可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瞧瞧我们这群买楼的,再瞧瞧你们这群炒股的,天天又是基本面,又是K线图,还抵不上12岁男孩画了一个暑假的小鲸鱼。
土鳖!Low!
又土鳖又Low!
妈妈,我画笔呢,我非洲小马良的画笔哪去了?
此时此刻,有人很费解。
像这种破玩意儿,我三天能画满一个硬盘,凭啥能卖那么贵。
接下来,解密时刻到了!
请记住下面这句话,并认真领悟。
——任何一种投资品,有没有人买,能不能暴击,关键要看饼画的圆不圆。
只要饼画得足够圆,SB也能飞上天。
怎么把饼画的又大又圆?
下面这段话,更加重要,全是人性的拿捏。
学会了,韭菜也能变镰刀。
一个又大又圆的饼,需要具备三个关键的素质——
第一,概念拉满的应用场景。
现在的韭菜,都学精了。一茬茬割过去,全被割出了经验。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哪种投资品,最终都要落地应用。
没有应用场景的投资品,吹的再天花乱坠,也是个垃圾。
币圈,为什么有人信?
他们都笃定比特币能取代法币,甚至在黑市上,已经开始取代法币。
那么,问题来了
——NFT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当然不是卖葫芦娃吃鸡腿的智障丑照,那能值几个钱。
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元宇宙来了!
韭菜刚瞌睡,元宇宙就送来了枕头,还是个乳胶的。
元宇宙是什么?
带上头盔,一步跨入虚拟世界,在里面娶妻生子打怪兽。
既然是虚拟世界,就充满了数字化资产
——你在虚拟世界里,买了套房、买了辆车、又买了一套家具。
如何证明这套房、这辆车是你的?你想把这套房转给另一个人,又怎么交易?
来!把这套房生成一串NFT编码!
一手交钱,一手交码,这不就卖了!
往大了说,NFT就是“虚拟物品的资产凭证,虚拟资产流通的交易工具”。
蹭上元宇宙,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应用场景,一下子就概念拉满了?
但是仔细一想,屁的应用场景,屁的资产凭证,屁的交易工具。
这不就是我们年轻时在网络游戏里,在传奇、MU和魔兽世界里买卖装备么?
还有中老年人说,我没玩过游戏啊。
来,我给你个更贴合实际的比喻。
没玩过游戏,肯定上过坟吧。
上坟的时候,肯定给下面的老祖先烧过这些玩意儿吧——
烧个冰箱彩电,烧个奔驰别墅,再烧一对金童玉女。
烧这些玩意儿的时候,被下面的其他人收走了怎么办?
在奔驰别墅上,写个自家祖宗的名儿啊。
NFT,就是穿梭于阴阳两界,对着名字领奔驰的那个标记。
应用场景,再次拉满!
不,准确的说,是直接拉爆了。
应用场景有了,还不够,还得要个爆点——
得让全世界的SB都知道这玩意的存在。
第二,茅坑扔雷的天大爆点。
NFT这玩意,早在2017年就有。
但是,中间近4年的时间,一直是个闷屁。
直到今年,才终于炸出了漫天SHI花。
怎么炸出来的?
今年3月份,一个更无聊的艺术家,把自己从2007年每天创作的一幅画,一共5000张拼成了一张图。
瞧瞧,就是下面这张——
这张图,画的是真……真……真……真像一张图啊。
恕我直言,艺术真是难的让人挠头。
然后,这位无聊的艺术家,把这张图生成了一个NFT编码,并把这个编码,挂到了佳士得拍卖行。
一个叫Vignesh Sundaresan的大哥,以6934.8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
一个这样的NFT,4亿人民币,是不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魔幻的世界了?
别慌,接下来你就看懂了。
拍下这幅画的老哥,后来被查了个底儿掉
——这位老哥是一家叫Metapurse公司的创始人。
这家叫Metapurse的公司,是一个之前专炒山寨币,现在专收虚拟资产的NFT基金。
自从大哥花4亿人民币收了这幅画之后,天天上电视,鼓吹NFT,鼓吹自家基金。
哦,原来是个抬轿的圈内人啊。
别急着恍然大悟,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
——和这个大哥一起竞价的还有个老朋友,孙宇晨。
对对对,就是上午混币圈,下午炒山寨币,花了3000万拍下巴菲特午餐,最又放了巴菲特鸽子的那个孙宇晨。
孙宇晨在抬价之后,也宣布成立NFT基金,希望促成虚拟资产的NFT化和区块链化。
哦,又是个抬轿的圈内人啊。
还别急着恍然大悟,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
——没抢到画的孙宇晨,又花了1050万美元,拍了个微信头像。
当然,这个头像,也是NFT编码。
你瞧瞧,你瞧瞧——
两位熟悉的币圈大神,穿着陌生的马甲,亲自下场,烧了5个亿;
一个买了副谁也看不懂的数字画,另一个买了个带着绿帽子的头像;
造了个谁都羡慕的全新造富神话,让NFT成功破圈。
最后,自己又都一头扎进NFT的圈里。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完。
紧跟着上面两个币圈大神之后,马斯克也下场了
——3月份,说自己密切关注NFT;
——9月份马斯克的飞船带着一份NFT上了太空。
最后,马斯克的妈妈开始发行NFT。
你瞧瞧,你瞧瞧。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前期大佬烧钱造势,后期抬轿花式收割,币圈科技又来了。
NFT的茅坑里,被三位币圈带头大哥,连续扔进去三颗炮仗。
粪坑炸了,NFT出圈了。
应用场景有了,出圈爆点也有了,还是不够——
得让全世界的SB都知道这玩意能赚钱,能赚大钱。
第三,暴击赚钱的财富效应。
任何一个投资品,概念再狠,爆点再大,大佬再抬轿,如果不赚钱,还是个垃圾。
起码,要让它看起来赚钱。
如何让一个投资品看起来很赚钱,看起来能暴击?
传销!
传销为什么能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看起来都能赚钱?
层层分佣的金字塔。
NFT这玩意儿,也有一个类似传销的分佣机制。
还记得,孙宇晨花1000多万美金买的那个SB绿帽子头像么?
这顶绿帽子,自生成NFT编码之后,就可以多次交易。
每一次交易,最初的拥有者——也就是画家,都可以抽取2.5%的版税抽成;
每一次交易,这顶绿帽子交易链条上的上家,也都可以抽取部分渠道佣金。
孙宇晨卖一手,画家抽25万美金。
下家再卖一手,画家再抽25万以上美金,孙宇晨再抽一部分佣金。
参与的人越多,分佣层级就越多,二手价格就被炒的越高。
哦豁,有人开始坐庄了。
哦豁,层层分佣转起来了。
层层分佣一建立,NFT是个啥还重要么?
可以是,12岁小男孩不好好上学,瞎批画的小鲸鱼;也可以是,由5000幅画拼起来,谁也看不懂的图片;还可以是,戴顶绿帽子的微信头像……
也有可能是,葫芦娃流着口水啃鸡腿的呆逼照片。
传销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躺赢!
管球它卖的究竟是啥,只要能让我躺赢,卖坨屎也行。
金字塔传销体系一建立,母猪也能原地飞起。
更何况这还不是坨屎,不仅不是坨屎,而是——
横跨区块链和元宇宙两大领域,孙宇晨和马斯克双向背书,虚拟资产和顶级艺术品交易流通的重要工具,金字塔分佣体系的人人躺赚……
我们不是传销,而是对元宇宙和顶级艺术品的强大赋能。
屁的赋能,就是传销。
以上就是一个投机品,把画饼故事圈的又圆又大的关键三步。
朋友们,朋友们……
截止目前为止,NFT已经走完了以上三步。
收割机,进场了。
管好自己,更要管好身边的年轻人。
NFT这玩意儿又是币圈,又是区块链,又是传销……看起来,又野又凶。
国内不让干啥,它干啥。
是不是都是国外在玩,国内是不是没办法玩。
呵,想简单了。
NFT是个新东西,新东西嘛,监管就难免不严。
利润又大,12岁小男孩一个暑假画一堆的东西,动不动就能卖上百万。
利润又大,漏洞还多,那些大厂们就钻着漏洞进去了。
比如,下面这位。
前面说过,蚂蚁是国内第一家进军NFT的互联网巨头,2021年6月份就进场了。
进场6个月,蚂蚁成为国内NFT领域玩法最多的平台。
9月16日,支付宝限量发行21000个亚运会数字火炬,4分钟售罄。
——原价39块,被炒到上万块。
上万块的东西是个啥?就是一张火炬图片,被转成了NFT的编码。
一串编码,上万块。
除此之外,还有淘宝上还个数字拍卖
——发售价9.9块的敦煌飞天NFT,被炒到150万。
150万的东西是个啥?还是一张飞天照片,被转成了NFT的编码。
一串编码,150万。
这还不算完,这件事情还有更魔幻、更恐怖的延伸和发展。
原本呢,NFT是不可切割的。
一幅数字画、一张照片、一条鲸鱼、一个绿帽子头像,对应一串NFT编码。
但是,这串编码被炒到极高之后,就没办法玩了。
毕竟
——也真没那么多SB愿意花150万,买张网上到处都能找到的照片;
——能出得起150万的,也大概率不是买照片的SB。
怎么办?
NFT虽然不能切割,但是NFT衍生品可以切割啊。
熟悉的一幕再次发生了,币圈的常规操作再次出现了——
发币了!
老板们,发币了!
大老板先把敦煌飞天的照片买下来,再发布个NFT协议,把一张飞天照片切割成150万份,发行150万个代币。
把价格打到1块钱一个,门槛低了,人人可参与了。
你买一个飞天胳膊,他买一个飞天的腿……大家一起拼出来一个为艺术品赋能的梦想。
你把1块钱的代币,卖给另外一个SB,卖给他1块5。
那么,这张价值150万的敦煌飞天照片,就秒变225万。
另外一个SB,把1块5的代币,再转卖给第三个SB,卖给他2块。
那么,这张价值150万的敦煌飞天照片,就秒变300万。
交易一手,就是1.5倍;交易两手,就是2倍;交易一天,就是100倍。
大家一起排排坐,分果果,渠道层层分佣,画家坐地抽成。
传销之轮,飞速转动。
金字塔体系,坚不可摧。
你以为参与其中的人不知道这张破照片,在网上到处都是,屁的价值也没有?
当然知道,只是这群SB都坚信自己是巴菲特化身,冲进去捞一笔,全身而退。
传销和庞氏都出来了,这件事已经脱离了投资的范畴,拼的就是跑得快。
目前NFT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90后和00后。
准确的说,9成以上都是这群人。
为什么是这群人?
还能为什么,年轻呗。
你跟他们说传销,他们听不懂。
但一说区块链、元宇宙、虚拟币……全都门清。
你跟他们说炒股买楼,他们没兴趣。
但一说弯道超车,低门槛暴击……全都上头。
还愣着干啥,赶紧去看看自家孩子。
是不是已经进场了,跟着带头大哥正上头呢。
最后,再跟大家讲个关于NFT的魔幻事情吧。
前面那位大哥花4亿人民币买了那幅画之后,拍卖行又上了一幅新作品。
这个作品,是一幅实物画
——一个街头艺术家,为了讽刺拍卖行里不懂行的SB,画了一幅画叫“白痴”。
画上只有几个字:我就不信真有白痴来买我。
这幅画,就被一位匿名大哥以9.5万美金的价格拍走了。
大哥拍走之后,把这幅画拍了个照片,转成NFT编码。
接着,来了场直播,把这幅原画烧了……烧……了。
原画烧了,这幅画的NFT版本,就彻底成了这位大哥的私产。
大哥把这幅画的NFT虚拟编码,分割成上百个代币,发了一圈币,卖给一圈SB。
后来,这圈人把这串NFT编码的总价值,炒成了多少?
第二天,50万美金。
两天不到,涨了4倍。
傻了吧,懵逼了吧。
跟人家比起来,咱们买楼炒股,玩的都是个屁。
土鳖!
庞氏和传销,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前提是
——跑得掉的话。
既跑得掉暴雷,又跑得掉手铐。
不多说了,我得提着棍子去找侄女去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AEQ4s4poyz5FtqCeSbfPg
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作者:升值君来源:升值计(ID:shengzhijjj)
很多人都有疑问:
为什么都是985,毕业几年以后,薪酬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什么都是跳槽,有人越跳越高,有人越跳越低,甚至面临失业风险?
有人说金融行业年薪百万,为什么自己只有月薪5000?
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决定薪酬的关键是什么?
本文就是来探讨一下薪酬的层级和规律,帮助大家在求职跳槽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
年薪百万是中文互联网的情结,动不动就有人宣称年薪百万,甚至在知乎,「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但是据统计,2019年毕业生求职季,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8452元,深圳也突破万元大关。但别急,看另一个数据,根据2019年,深圳市薪资水平报告显示,深圳人的平均工资5199元,其中,6K/月以下的比例占到了61.5%。
数据是会骗人的,比较这两个数据,你会发现,一个说深圳平均工资5000,一个说,深圳平均招聘薪酬破万,因为毕业季主要针对的就是大学生,而平均工资反映的是劳动者普遍水平。
这就提醒我们一个事实,薪资并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高,中文互联网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成千上万的人在用「我朋友」,「我同事」,「我上司」,「我亲戚」编故事,在网上吹牛逼,所以导致浮夸风盛行。
真实的职场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世界里,从月薪5000到年薪百万,其实都是中产,共同构成了中产的各个层面。01月薪5000到年薪百万的“用户画像”
1、月薪5000
在营销号里,月薪5000是社会底层的标准象征。但是,实际上月薪5000是深圳市的平均工资,作为北上广深最接地气的城市,也是最海纳百川的城市,深圳的薪资水平也相对接地气,平均5000就是深圳的工资水平。而一般新一线城市,还达不到这个薪资水平。
月薪5000究竟是什么水平,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什么核心技能,也不是IT行业,金融行业等高薪行业员工,一般来说,工资水平就在5000,如果进入一线城市,可能略高一些,能够达到6000左右,甚至达到8000。
大部分非一线城市非江浙沪广东非艰苦地区的公务员,一线城市的前台、行政等非核心岗位人员,大概也是这个薪资水平。总之一句话,基层员工,大概的薪资水平,就是月薪5000左右。
2、年薪10w
年薪10w,大概月入8000左右,能达到这个薪资水平的有几类人:IT小厂的工程师,第一种很典型,银行柜员,外企央企总部员工,小个体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非IT),还有早几年追捧这几年又被踩到不值一钱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央部委和一些富裕地区或艰苦地区公务员,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白领,也有一些特殊行业,比如需要大量户外作业或者有危险性的技术工人,比如石油、电建、电力、核电行业,也可以达到过万。
3、年薪20w
年薪20w+,月入1w5左右,加上奖金,最典型的人群就是程序员,刚毕业的码农,如果特别优秀,刚毕业进入BAT,华为,可以拿到15k的薪资水平,15-16个月工资,这样的人,一般是985硕士以上,名校出身,脑瓜聪明。
同样能刚毕业拿到这个薪资水平的,还有就是金融行业员工,确切的说是证券和投资银行的员工,投行助理这个档次,这些人跟IT行业一样,同样是名校背景+聪明脑瓜,有些甚至需要父母有一定人脉。
所以,刚毕业就能进入IT行业和金融行业,优越感是非常强的,在同龄人里面基本就是碾压的水平。
不考虑新人,看一个数据,根据BOSS直聘整理的《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类人才薪资水平的一半。
非BAT的码农,一般要5年左右经验,才能拿到年薪20w,而传统行业的工程师就更惨了,一般10年左右的工程师,可以拿到这个薪资水平(外企会少几年)。
而年薪20w,已经是大多数行业的上限,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也就是这个薪资水平,停留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拿到的最高薪资水平,不会超过20w-30w这个档次。四大5年左右的员工,也是20w——30w的薪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四大为什么越来越被名校diss,就是因为成长太慢,在四大呆五年才能跟投行比。
这些人都是非常有优越感的,但是今年痛批996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996,除了少数外企员工,几乎都在没命加班。这个薪资水平,同时也是多数蓝领的天花板。
我们知道的所谓「高级技工」,一般来说待遇就在这个档次,大型塔吊司机、高级模具工人、高级厨师,薪酬一般都在这个水平,同时这也是很多个体业主的天花板,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生意特别好的煎饼大妈,卖牛肉面的大叔,葱油饼大爷,如果不雇人,一般一年也就在20w上下,他们其实也都在变相996。
4、年薪50w
年薪50w,基本已经是所有打工者的天花板。对,不是年薪百万,年薪50w大概什么水平,我们还是看BAT和华为。
大概就是BAT的P6,T3-1,拿阿里来说,P5、P6就是干活的主力,新进来的毕业生就是P5,晋升一级就是P6,区分两者的一个标准就是能否独当一面,P6是资深工程师,这个资深,一般是5年经验,对应领域3年以上经验。
要当BAT的P6,要么是开始就进入大厂,要么就进入有一定技术实力的有潜力的独角兽。
至于其他的企业,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吧,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平均薪酬达到44.72w,也就是说,大部分上市企业的高层,收入也只有50w左右,而且年薪50w并不是年年都可以达到,2018年高管的离职率是12%,很多高管,其实也很难把这样的高薪稳定在50w超过3年。
5、年薪百万
几乎所有宣称自己年薪百万的人,都没有达到年薪百万,年薪百万什么水平,还是拿阿里举例,年薪百万,就是阿里的P8。
能够达到P8的,在行业内都是有名的技术专家,至少在某一领域相对很难替代的专业能力,仅此还不够,还要运气,没有站错队,Boss给力,跟Boss关系良好,各方面运气都好到爆。也有一些阿里收购的互联网公司的专家,运气好可以到P8,比如小蓝单车的产品负责人,就给了P8。
而且P8实际上不是年薪百万,仅仅是头四年可以达到年薪百万。阿里P8,股票4年拿完,头四年相当于70万现金+50万股票。
后面每年就是70万现金,但是要升到P8有多难,阿里到处都是P6排队升P7,你最少要跟几百人竞争。P5升P6需要三年,基本都能升,但是要从P6升P7,很多人都卡住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跳槽离开大厂的原因。P7升P8,多数人几乎没有可能,就是我说的,人脉好+老板给力+技术能力强+运气好,4者缺一不可,即使这样拿到这个薪资也需要10年最少,到了P8,就可以参与分肥。
所以,阿里的P6很多都会选择跳槽,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P7升不上去,升P7都这么难,你可以想象P7到P8有多难。
如果合法纳税的话,各地社保公积金政策不同,一般来说,税后是70万出头。当然还有一些人可以达到年薪百万,就是上市公司的总裁CEO们,还有一些热门行业,比如地产、金融、IT行业的高管,合伙人,总裁们,这些人的薪资几乎没有价值,也不在讨论之列。02决定薪酬的关键密码是什么?
通过这个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单纯靠打工,要拿到年薪百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年薪20w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年薪10w,就打败了90%的中国人,这不是我瞎掰,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59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6396元,年薪10w,就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
而这个估计也可能过于乐观,去年个税改革,把个税起征点调整到5000元,缴纳个税的人数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但新浪财经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开信息进行推算,税改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数将下降到6400w,也就是说,月薪超过5000的人,也不过6400w,不到人口的5%。
月薪5000,年薪6w,就已经是前5%,而年薪10w,很可能已经是1%。
不用听那些散布焦虑的营销号和各路大V的,能够做到年薪上万,几乎都是大学以上学历,要知道中国真正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也才4%。
这个数据可能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对想提高收入的人来说,并没有意义,那么,真正决定高薪的因素是什么?决定薪酬的关键密码是什么?
1、专业
真正的高薪收入就是集中在金融和IT两个行业,而普通人能够凭努力拿到高薪的,可能只有IT一个行业,这个等下讲,所以选择这两个专业的人,有很大的优势。
2、学历
知识是有用的,教育是有用的,名校出身,985毕业,能有效地提升你的起薪,而且很有可能影响你未来的高度。
3、城市
几乎所有的高薪职业,都集中在几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要想获得高薪,必然要到这些城市去,别拿三线城市企业或者煤矿的经理高管,你朋友你亲戚举例,这样的职业有多少,怎么得到都是玄学,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4、家世背景
我拿阿里CFO卫哲举例吧,卫哲前段时间跟投行女互撕,卫哲何许人?在校读书期间到万国证券实习,被管金生看中成了他的秘书,24岁就成了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的副总,这样的履历牛逼吧。不过卫哲的父亲是上海建工的总经济师,1998年上市就是与万国证券合作。
从这次撕逼我们也能看出来,金融行业就是一个非常看资源的行业,名校+学历+履历,本质上也是看你的资源,真的碰上背景厉害的,一切都可以商量。
5、年龄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传统行业的工程师要5-10年才能积累到月薪两万以上,塔吊司机技能的磨练也需要十年,上市公司高管一般就是40多岁,所以有时候,我们说高级技工工资高,高级工程师工资高,往往忽略了一个前提,年龄,这些高薪职位,没有一定年龄,你是拿不到的。03赚钱的5个层次
其实其他行业职场也是这样,在低阶段晋升靠个人能力,但是每一个收入档次都是一次裂变,都需要截然不同的能力和素质,你在下一个层次完全正确的思路,到了上一个层次就是完全错误的打法。
专业学历城市家世固然重要,但是每一层次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只要满足这些潜规则,不满足上面的这些硬件,你同样可以获得同档次的薪水。
第一层:靠体力赚钱
月薪5000以下,都是靠体力赚钱。可以这么说,月薪5000以下的工作,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中学生就能干的工作,之所以现在需要大学生来干,就是因为大学扩招了,水涨船高,稍微好一点的劳动力,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门槛摆在这里。
但实际上,在这个层次里,学历根本并不重要,就是拼体力,拼听话,拼忠诚,这个层次里,决定你是否胜任工作的关键,就是听话和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这个阶段的工作,几乎都是需要集体完成,就是比谁做一颗螺丝钉做得好。
这一层叫“工”,决定这一层次收入的关键就是,你能把体力压榨到什么程度,体力压榨到极限,你可能在短期内收入比高层次的还多,但要长期维持,还是要遵循你的体力极限。
第二层:靠技能赚钱
到了月薪破万这种档次,开始靠技能挣钱,无论是文案技能,财会技能,编程技能,还是开铲车,挖掘机,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练出来的工作技能。
决定你能不能进公司相应职位的关键,是你的技能是不是匹配,因为即使给人开后门,让他站在这个层次的岗位上,还是要做事的,没有基本的技能保障,上去了还是掉下来。
这一层的区分关键是,你用多长的时间积累够这个技能,有些人在大学期间就参加计算机协会,找实习工作,积累够了编程技能,本科毕业就是前端工程师,所以刚毕业就能进IT行业,甚至厉害的还能直接跨入这个阶段进入大厂,区别就是技能。
这也就是IT为什么比很多传统工科专业有优势的地方,IT是一个更「自我」的技能,你有台电脑就可以自己开发游戏,开发软件,只要你想学习。
但是传统的工科,机械、材料、土木,你在学校期间根本不会有多少技能积累,牛逼一点的985工科,会有车间和实验室供你学习技能,很多三本院校,甚至连好的实习机会都没有,所以只能毕业以后到工厂车间去时间磨技能,一磨就是十多年,985可能需要4-5年。
你不可能自己修炼这个技能,因为我相信所有的家庭,不可能为了让你练技能拿到上万的月薪,给你买万吨水压机,给你买精密机床,让你造一座桥,所以你只能在工作中通过一个个项目积累经验,大的公司项目密度高,你积累经验快,就能更快拿到高薪。
这一层叫“匠”,决定这一层次收入的是你的技巧深度。
第三层:靠时间赚钱
到了年入20w这个档次,这一层次和上一层次很像,都是靠技能赚钱,区别就是,时间。
大厂也好,金融行业也好,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可以更高密度地组织生产,把工作者的时间填充满,这也是为什么小厂更难拿到高薪的原因。
小厂无论管理还是组织上,以及能够拿到项目的资源上,都不足以让员工高效的生产,所以尽管小厂也加班,但是在有效生产上,通常是比不上大厂的。
而为什么大厂喜欢使用名校学生,其实名校毕业生不见得智商就高过普通高校学生,但是名校学生有一个优势,就是专注力强,抗压能力强,更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
同样,在这个阶段,那些卖小吃的小老板,之所以能够挣到钱,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的买卖一定火到,至少有半天的时间,是一直在忙碌的,也就是说,同样是有技能,他的技能可以不停复制产品,而别人不行。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当你拥有一定技能之后,如果你的薪资达不到月薪两万这个层次,关键就是你的工作没有饱和,那么你可以通过找兼职,开发副业赚外快。
这一层叫“师”,决定这一层次收入的是你是否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你的技术,毫无疑问,到了这一层次已经开始是稀缺的,区别只是谁能把时间更恰当地分割,变成产品,更高效地出售。
第四层:靠资源赚钱
年薪50w,就已经不是堆量堆时间的问题了,无论是码农也好,公司的管理层也好,投行的投资经理,其实都在强调一个能力,你能够调动多少资源,无非是技术资源,客户资源,还是管理资源。
拿码农来说,侧重于考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力,何谓独当一面,除了自身技术能力过硬,也一定要有能带领几个人完成某方向项目的能力,当然也不排除有个人能力超强的技术专家,把技术资源变现。
所以要想达到这一层的收入,主要看你能够积累到多少资源,如果技术能力强,那么就积累自己的技术资源,如果拉客户的能力强,那么就积累客户资源,如果能抱老板大腿,那就抱老板大腿。
职场老鸟都知道一句话,「做业务比非业务的强」,强在哪,就是因为,业务工作更方便接触人,能够接触到更多客户和人脉资源。
这一层叫“家”,他们的特点,已经在行业内有一定名气,能够独立连接整合各种资源,完成目标任务,取决于收入的关键是能够整合连接多少有价值资源和信息。
第五层:靠资本赚钱
到了年薪百万这个层次,毋庸置疑,都是靠资本赚钱,这就是钱生钱,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资本的时代,资本赚钱比靠自己能力,人脉赚钱要容易得多,达到年薪百万的,可以说,100%是靠资本,靠钱生钱。
所以除了一些天赋和运气都好到爆的码农,能够赚到这个钱的,无论是自己创业成功的老板,还是地产、制药等热门行业的高管,本质上都是一个原因,被热钱追捧,同样是高管,在传统工业企业和房地产、电子、计算机、制药等热门行业,薪资是两个水平,无他,就是因为后者是资本青睐的行业,水涨船高。
这一层次本质上来说,就是幸运儿,要么是家世背景都不错,要么就是抓住了时代的一两个风口,要么就是职场一帆风顺,事业顺心。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行业,就是新媒体,可以说,这几年靠自己努力纯粹白手起家赚到百万以上收入的,几乎都是做自媒体的,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在这里分析。04获取高薪的3个要点
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远远比努力重要,如果想在职场获得高薪,那么记住三点:
一是尽量选择离钱近的行业
大河有水小河涨,资本涌入的行业,才有可能水涨船高,获得高薪;
二是尽量选择崇尚个人奋斗的行业
越是崇尚个人奋斗,越是反团队精神的行业,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越容易体现;
三是快速迭代,极早裂变
你永远无法靠升级打怪得到高薪,每一次收入层级的跃迁,都是一次重塑自我的过程,都是一次如核爆一样的裂变。
这就像战争一样,在原始时代,你石斧用得好就是最好的战士,但是到了战车时代,你要会驾车,到了胸甲骑兵时代,你必须成为骑士才能打赢战争,但是到了火药时代,骑士就成了火枪手最好的靶子,上一个时代最强的王者,到了下一个时代,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krp_zJACc6g5e3nsqTakA
前阵子有个新闻,在浙江传媒大学,某个新媒体课程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期任务。
他要求学生在这个学期内,完成5万的涨粉,3000的变现才能及格。
这个任务一出来,大家就炸开了锅。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说老师疯了,老师根本不懂新媒体
说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简直异想天开。
好多人还现身说法,说自己做了两个月新媒体,粉丝连1万都不到,变现更是1毛钱没有。
仿佛这个老师的新媒体及格标准戳到了他们的痛处,大家都跳起来骂他。
毕竟要是学生真的在1个学期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那那些全职做新媒体的人面子往哪放?
哎,别人笑老师太疯癫,老师笑他人看不穿。
一
我仔细去扒了一下老师的身份,老师自己就是做新媒体的,电商和新媒体做得风生水起。
来浙传上课只是当一个兼职老师。
这是老师的个人账号,抖音粉丝51万。
这么来看,这老师多少算是有点东西。
我前几天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永远跟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会骗人。
这个老师要结果有结果,要方法有方法,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是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老师。
比那些不入流的口嗨网友,新媒体失败者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那些嘲讽他的人连他的一半都比不上。
其次,一个学期也就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
在新媒体领域,通过5个月的时间做到5万粉丝,变现超过3000块。
其实真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指标。
因为老师没有规定平台,没有规定变现产品和方式。
甚至没有规定粉丝要怎么来。
也就是说,市面上的所有平台你都可以去尝试,你做10个平台,每个平台有5000个粉丝,加起来一共是5万也可以。
或者你去买粉丝,搞几千几万个僵尸粉丝,也不是不行。
反正5万粉丝到位就行,这是指标。
有人说,买粉不是作弊吗?
对啊,就是作弊啊。
新媒体这行,买粉作弊那都不算新鲜事。
自打有新媒体这个东西开始,买粉买赞买点击,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
而且许多大v前期也少不了买粉买赞给自己充门面。
只不过,以前大家都是悄悄做,现在平台把它正规化了而已。
你像抖音的豆荚,知乎的知+,小红书的薯条,不都是花钱买流量吗?
二
接下来,第二个指标,变现3000块。
5个月的时间变现3000块,如果量化到每个月,那就是每个月变现600。
对于有产品的人来说,每个月变现600,那真的是小意思。
比如家里有特产的同学,开直播卖卖特产行不行?
比如家里开服装店的同学,开直播带带服装行不行?
如果没有产品,接广告也不是不可以。
不要说接广告很难,现在小红书上不管你多少粉丝都有人找你打广告。
我一个素人朋友,就普通的200多粉丝,都有一些商家主动找上门来让她接广告。
而且价格还不低,一条广告能够达到100块左右。
为啥几百粉丝就能接到广告,大伙去了解下啥叫KOC就明白了。
学生接广告不更简单?那些做学生生意的商家,巴不得有素人学生能够接广告。
一个月接个几条广告,收入是不是就有600了?
就算你什么产品都没有,也没有人找你打广告。
你还能去参加平台的活动,拿平台激励。
比如今日头条按阅读量给你算钱,B站等视频平台按播放量给你算钱。
勤快一点追一追热点,蹭蹭流量,每个月搞600块,真的不难。
但凡你去新媒体公司随便挑一个人,给他5个月的时间。
让他完成5万的粉丝和3000的变现,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三
老师布置的及格线标准其实非常准确。
粉丝5万,内容100条,变现3000元。可以说,新媒体的要素都被老师写在了及格线上。
要是连这三点都玩不明白,新媒体这行那就别进了,不适合。
现在新媒体很火,很多00后、学生拍段子月入10万的新闻层出不穷。
很多学生对于新媒体也很热衷,甚至本专业的东西都不想学,未来就想进入新媒体发展。
这个及格标准,只是进入新媒体领域的一个门槛而已。
如果连这个门槛都跨不过,那还是早点认清楚自己比较好,社会的毒打可比学校狠多了。
老板可不是老师,你完不成老板的任务可要扣钱的。
以终为始,老师看的很透彻。
最重要的是,老师真正给学生带来了具有实战意义的知识。
传统的大学课程,基本都是从理论开始讲。
一个学期下来,除了学点名词,知道点理论公式外,实战的东西很少。
但这个老师一来就是实战,而且明确规定了100条内容的输出任务。
这是什么?
这是做新媒体最讲究的执行力啊!
你说一大堆理论知识毛用没有。
但是你做100条视频,写100篇文章。
绝对能把执行力锻炼得杠杠的,赚钱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老师并不是只给了及格标准,他也教了很多新媒体方法。
包括如何选择方向,如何定位,如何做内容等等。
老师有目标,有方法。
学生有时间,有兴趣。
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尝试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做不成也就选修课挂科。
做成了,对自己来说就是多了一种可能性。
就这样一门很有前景的课,居然还有人说老师不切实际。
怎么,难不成那种让你一个学期浑水摸鱼摸过去的选修课。
期末考试老师给你睁只眼闭只眼让你过了的选修课。
对你来说毫无意义甚至连妞都泡不到的选修课,就很好吗?
有这时间,谈恋爱不好吗?打游戏不香吗?看剧不快乐吗?
学个毛线习啊。
要我说,不管什么课,能学到东西是好事。
最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学习的意义。
否则,你学了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