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危机!房地产要凉了?未来经济靠什么?

原创:拾叶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01

最严调控, 房地产要凉凉?

6月12日,国家住建部主管权威媒体《中国房地产报》刊发文章:《炒房者是时候放弃幻想了》
 
最近,多地二手房纷纷停贷。
 
再联想到前阵子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高层的态度和央行的严控,给风雨飘摇的楼市投下了一枚巨大的石子,广阔的涟漪激荡了每个人的心境。
 
今年,当局对楼市的调控之严,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深房理”事件之后,多个城市的破限购渠道,被监管层陆续堵死。
 
房屋信贷额度全面收紧,很多银行的额度已经用的七七八八,新件的贷款审批非常困难,很多城市的一些银行直接把二手房贷款直接停掉。
 
盛夏以来,楼市已经全面熄火。
 
很多房产投资客已经开始学习股市K线图,准备转战大A了。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房产的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布局,对于房子的整套打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三道红线,谈话沟通,打击民间炒房团,严查违规资金流入楼市……一整拳打下来,行云流水,炒房客和小房企哀声连连……
 
 

02

房地产还好吗?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被称之为万业之母。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房地产才能拉动二十多个产业链。你换其他的行业试试?都没辙的。
 
而疫情后,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撑,主要也是靠出口和房地产。这从下面的数据就能看出来。
 
楼市危机!房地产要凉了?未来经济靠什么?
从2020年5月复工以来,国内房地产的销售就开始回暖。一方面是疫情期间,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是大家在疫情期间,明白一个道理:要住大房子。
 
但宽松的货币环境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很坚决。
 
2021年以来,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开始出现上行,有15个一二线城市开始收紧限购政策。
 
而下半年,绝大部分的银行房贷额度已经处于极其紧张的红线吃紧状态。
 
最近一年热起来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杭州、宁波等地,早已上调房贷按揭利率并且很多银行给二手房直接停了房贷业务。
 
换句话说,货币退潮,直接给房地产一记大招。
 
 

03

货币退潮

货币退潮中国是从年初开始的,而欧美基本上是从年中开始有这方面预期的。
 
原因很明确:就是疫苗的出现使得疫情有了很好的管理预期。大家认为经济要恢复正常,所以之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否则家家印的都是金圆券了。在加上强烈的全球通胀预期,所以,货币退潮是必经之路。
 
只不过,这个过程注定充满了崎岖。
 
欧美印钞嗑药一时爽,想停下来,却没那么容易。
 
更何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第三梯队,直到现在,由于缺乏资金、疫苗、医护人员,这些国家的至今都为从疫情阴影中走出来。
 
而中国的生产恢复领先全球,在其他国家还在抗疫的时候,中国的世界工厂已经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物资商品了。
 
所以,去年中国经济能有快速的恢复,一方面是房地产拉动,另一方面就是全球订单转移下的中国生产替代。
 
但是,随着欧美生产开始恢复,这种替代作用,换句话说,体现在中国经济数据上的出口拉动,也终将缓慢消退。
 
所以,大家对下半年的经济,也不要太过于盲目乐观,要理性看待。
 
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是偏慢的,基建新开工进展也没有预期那么好,消费端依旧弱,加上最近经济大省—广州局部地区受到疫情反复扰动。压制了出行和消费。
 
所以,展望下半年,不确定性仍存。
 
现在,就是重要的十字路口。
 
 

04

未来经济靠什么?

如果没有房地产,未来经济靠什么?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房地产再怎么被打压,依旧是经济的顶梁柱。
 
中国经济现在,靠的就是三大块:房地产,财政投资和出口。
 
有人问,工业制造业能拉动么?
 
不好意思,看下图数据,工业制造业实在是太弱了。
楼市危机!房地产要凉了?未来经济靠什么?
去年疫情,大家都被砸到一个坑里,但是能爬出来的,我们用数据说话,只有出口,房地产和财政投资。
 
而下半年经济,也得靠这三兄弟。
 
首先,出口。
 
今年前5个月中国的出口累计增速在40%左右。虽然下半年面临欧美供给复苏,但是,我们世界工厂红利还在,产业链完整优势还在,无非就是薄利多销。人民币强烈升值的预期最近也开始减弱。对出口企业是好事。
 
所以,出口对今年下半年依旧会有支撑,不会差。
 
第二,财政投资。
 
今年的财政整体特征是后置的。什么意思呢?
 
今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进度的49%,差不多接近一半。
但是,全国的财政支出的进度只有37%。
 
换句话说,下半年的财政支出应该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三季度,如果财政支出来一次加速投资,那么这种投资对经济将提供强大的支撑。
 
第三,就是房地产。
 
在中国的科技树还没有点到最高位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是不会拉跨的。国家也不会让他拉跨。
 
并且,现在的操作思路是不让今年像2016年那样房价轮动暴涨,而并不是一棒子把房地产夯死。
 
房地产和整个链条上相关的产业链依然会是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支撑因素之一。
 
全球已经踏上复苏之路,但不确定性依旧有,大家不要太盲目乐观,但也不要过度悲观。再怎么说也是十四五规划元年,得打个漂亮仗,你说呢?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v3Vy1R3vZ0bQS1xFPIe-qQ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原创:赵建 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西泽研究院(ID:wendao-thinkers)
 

搞经济学的首先需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市场经济是天生通缩”体质”的,持续的高通胀、恶性通胀都是市场经济被人为扭曲和破坏,名义价格上涨无法形成利润激励,供给体系被人为破坏的结果。这个人为扭曲和破坏,浅层次的是政府滥发货币,造成供给侧无法有效的组织生产;深层次的则是政府盲目干预,甚至采取计划经济,造成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这样的教训,在历史上很多国家出现过。

 
所以只要搞好真正的市场经济,通胀不容易出现,通缩才是最大的困扰。但是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中的通缩倾向集中于商业性强的产品,对于一些公共品,比如医疗、教育等则是供给不足的,是“通胀”的。这反映在中国就是房价泡沫,学区房泡沫本质上是公共品的通胀。历史上典型的通胀、滞胀,都是市场经济被人为的、外在的、偶然因素冲击和搞乱了,供给体系遭到了破坏。恶性通胀总是发生在战争、革命、转轨、国际关系恶化等特殊时间之后,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期间,政府往往就疯狂的滥发钞票弥补财政赤字,所以人们往往将货币超发与通胀联系在一起,还形而上学的搞了一个数学方程式。殊不知,政府滥发钞票本身也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疫情发生后,我较早的提示要发生大的通胀,因此还跟一些经济学家发生了争论。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悲观,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怎么可能会通胀呢?事后来看,全球很快就迎来通胀的浪潮,其中美国的压力最大。但是现在,我觉得最担心的应该是通缩了
 
基本的逻辑如下:
 
总量上,是全球货币大脉冲后的冲击回落,反者道之动,通胀本身就内含着通缩的力量。我们说的很多恶性通胀,现在委内瑞拉的恶性通胀,从实际变量(比如名义收入/CPI)来看本质上是通缩的,货币是短缺的——贬值太厉害,印钱的速度跟不上实际货币需求(注意是实际货币余额)。现在上游价格涨的那么厉害,资本品和生产资料涨的那么高,下游企业无法瞬时调整价格,利润被压薄甚至为负,经济就会大幅收缩。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1 钢企利润已经低于盈亏线

结构上,存在着两大错位,疫情周期的爆发时间,中国与其他国家复工复产的时间都是错位的。中国最先停工停产,供给出现暂停后,首先某些重要物资(以猪肉为代表)和生活物品的价格发生普遍上涨。之后全球疫情开始严重,供给开始受到限制,同时货币大宽松创造需求,继而也开始出现严重通胀。但是由于中国的外循环(外需)带动经济的力量非常强劲,这会产生两大后果:一是刺激内需的货币政策可以率先边际收缩,也就是率先回归正常化,这样在货币条件上就会在国内产生一种通缩力量;二是外需带动的产能快速累积,一旦国外的生产恢复正常(当前已经基本恢复),那么外需带动的产能和资本支出就会造成过剩,这也是一种通缩力量。尤其是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因为交易资本、投机资本的炒作疯狂上涨,对国内的产业资本产生了错误的扩大再生产的信号,这无疑也会加剧后面的产能过剩。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2 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库存压力增大

我上面说的总量上货币退潮、结构上外需减弱,都会对国内逐渐产生通缩力量。事实也证明,最近几个月在猪肉价格、蔬菜价格的大幅下降压力下,中国的CPI已经出现颓势。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似乎也不再那么疯狂,而且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态势。只要PPI传导不到CPI以保证微观实体有利润,那么PPI掉头向下进入漫长的通缩周期也是迟早的事情。回头看看2012、2013年的走势,PPI陷入长达五年之久的通缩,当时的周期性、结构性力量都是相似的。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3 出口强劲态势开始回落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4 食品类价格回落或很快压制CPI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5 CPI-PPI剪刀差快速拉大

疫情时我判断出现大型通胀的逻辑很简单,道理也已经解释过多次:需求可以印钞创造,但供给却迟迟不能恢复。当美联储将几万亿美元直接打到居民和企业账户上的时候,消费会立即创造出来(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但由于全球停工停产供给收缩,超市里的商品或者被抢购,或者就得提价。这时普遍的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胀就开始了。
 
后来中国率先恢复生产,其它国家则相继陷入疫情泥潭,正常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断,供给无法满足,大量人失业,只能通过印钞满足社会保障。但是纸币和银行账户中的数字毕竟不能当饭吃、当衣服穿,钞票能到超市商店买到东西才是硬道理。因此,面对日益空荡荡的仓库和超市货架,如果中国当时没有控制住疫情并快速恢复物资供给,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疫情后的一大段时间的国际经济格局就变成了,美欧依靠国际货币优势印钞创造需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加速生产,从中国出去的航船载满“中国制造”,回来的航船则空荡荡,以至于航运价格和集装箱价格短时间内涨了一倍多(因为返航时无法使用以降低成本)。这种全球贸易空间结构的变化需要再平衡,这种结构变量引起的再平衡引发了巨大的后果,表现在:
 
1,人民币强势升值;美元步入弱势周期。
2,中国无风险利率上升,但美债利率一直走低(长端除外),中美利差扩大。
3,中国的通胀先起,同时也是先下,与美国错位。
4,中国的资产价格先起,同时也是先下。
5,中国的货币政策率先开始正常化,之后是新兴国家;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已经加息。
 
我们回头看,每一次全球货币大宽松周期,中美之间的货币政策都是错位的。次贷危机后,美国率先宽松,释放7000亿美元,之后三次QE;中国随后跟上四万亿。但大通胀率先在中国出现,中国不得不在2011年三次加息,欧元区随后,分别引爆了中国的民营企业信用危机和欧债主权债务危机,随后中欧两国步入更大强度的货币宽松政策周期。但是美国却在2014年开始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QE,到2015年美国开始加息。中国则在2014年加大宽松力度(降息,创造各种再贷款工具),继而先是引发了股市疯牛和股灾,之后则是811汇改后的人民币大贬值,2016棚改货币化刺激的房价飙升……
 
复盘上一段经历,我们看到了很多相似之处。周期性力量是相似的:货币脉冲之后的回落,物价热胀之后的冷缩,泡沫喧嚣之后的平静、迷茫与恐慌(taper恐慌)。结构性力量也是相似的:货币宽松总是从发达国家开启动,但率先因为通胀和泡沫顶不住退出宽松政策并收缩银根的则是新兴国家
 
我们必须要思考货币政策这种空间大错位的原因,因为这会对大类资产产生极其重大是影响。我们观察过全球货币政策在“危机-修复”这个过程中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说危机发生伊始,各国几乎同时施行货币大宽松政策,这会引起货币大放水的共振,此时首先是金融市场在信心和预期的提振下开始大涨,之后随着经济基本面的逐渐修复,通缩预期衰减,大宗商品开始启动;大宗商品疯狂上涨后开始出现通胀预期
 
同时由于货币地位不同,发达国家货币宽松程度最大,但是他们的货币由于国际化程度高,可以在全球寻找资产池,而国内不会引发比较严重的通胀。新兴国家则不然,由于经济和金融对货币容纳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对货币增发和宽松的耐受力较小(通胀弹性大),跟着发达国家同步搞的货币放水很容易在国内引起通胀和泡沫,此时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只能被迫率先停止宽松,如果通胀严重还要收缩货币和加息。今年年初,当美国还在货币大跃进的时候,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新兴国已经开始加息,就是这个道理。他们的货币政策空间是极其有限的。
 
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较低;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世界工厂,也不是一般的新兴国家,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虽然一般归属于新兴国家)。疫情危机后,中国又一次面临着与美国货币政策错位的问题。美国放松的时候,会率先在中国引起反应(拉动外需,人民币升值、资产泡沫),中国不得不率先“刹车”。当美国国内经济恢复过来,开始放缓和停止货币宽松的时候,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反应也很大。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弯,中国的受到的冲击反而更大,因此不得不反向着开始放松。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6 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通缩力量正在集聚,警惕中美货币政策再次错位
图7 数据显示美国的预期通胀率也已经见顶
最近中国对外出口增长势头、工业企业利润、PMI等都出现了较大的调整,这就是其中的苗头。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自二季度以来放松货币市场,最近又刚变相的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实际上就是用国内的货币政策对冲美国taper的紧缩效应外溢。这种货币政策错位产生的宏观后果是巨大的,从上一次来看,美国宽松放缓、中国宽松重启,债、股、汇、房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波动。这一次会不会历史重演,与2012年以后类似,上半场依次出现房跌、债牛、股牛、汇贬,之后则是股灾、债灾、汇升、房牛?历史当然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有相似的节奏吗?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suu2fOm2op8B_QiKizmqrw

学区房,遭遇重大利空

作者:伍豪
来源:柯视角(ID:lincokl)
 
北京学区房市场利空突袭!
近日,北京核心区东城区2019年1月1日后购置学区房的家长们,陆续收到了幼升小的派位结果,许多家长对派位结果难以接受。
东城区今年摇号的规则是这样:1911后的孩子进入摇号池,在各自学区的池子里先摇一遍,“幸运”的还能在本学区上学,“不幸的”会被扔进大池子里重新分配。
至于分配到哪个学校,没有规律、没有权重、不能干预,听天由命。
摇号结果出炉,对东城区乃至北京的学区房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经过多方渠道了解到,北京东城区幼升小今年的随机派位完全乱了套,不说随机性有多大,是真没有规律可言。
和平里四小1911后基本都留下,有被派到和平里九小的;
和平里一小1911后基本都去了和平里九小,也有被派到地坛小学的;
和平里九小学1911后基本被派到地坛小学;
史家小学1911后派到史家七条小学;
崇文小学1911后有去前门小学的。
大方向只有一个,严格执行多校区划片!
北京的东城区多个房产中介也证实:这次东城区的力度很大,几乎是所有的都被重新摇了。
东城区就是风向标!今天的东城或许就是明天的西城、海淀

2

其实北京东城区早就执行了多校划片,但过去两年一直没有严格执行。
基本上还是按照了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了摇号上学,今年这次打乱摇号派位,一改过去宽松的氛围,打破了以往所有人的刚性预期,完全是随机。
什么叫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多校划片,看上去确实不错。过去,只要家长们有钱,就能花高价买学区房,自己的孩子能上最好的学校。于一个家庭来说,只要有钱就能上好学校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对社会来说,有钱就能买学区房,上好的公办学校,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却是莫大的伤害。
众多公办热点学校沦为“贵族学校”、“富人区”,能买得起天价学区房的家庭,也大多都是“非富即贵”。
实行了多校划片,理论上,优质学校资源不再一一对应狭窄的片区,扩大了毗邻片区孩子们上好学校的机会。客观上稀释了学区房的稀缺价值。一个小区可能对应好学校,也很可能对应一般的学校,所谓优质学校成为了不确定。
花大价钱买一个不确定,我想任何家庭都要掂量掂量。
这个政策其实杀伤力很大,但过去两年东城区所谓多校划片,也就是就近多校划片,没有扩大到更大范围内的多校划片,所以市场对多校划片一直以来都反应不大,认为仅仅只是走过场。该买还是买。
万万没想到,这次东城区力度这么大,全区大范围实行多校划片,大大出乎市场意料之外。
尤其这次力度这么大,这对于整个东城区的二手房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利空,尤其是对那些顶级的学区老破小,也就是那种顶级学区占坑房,本来这种顶级学区占坑房,就没有任何的居住价值,完全是靠着能上到这个顶级小学才有价值。
但这次整个区域全部摇号上学,那买这种顶级学区占坑房就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你买这种顶级学区的占坑房和普通学校的占坑房完全没有区别了,都是要摇号,谁知道能上到哪个学校。
所以,现在整个北京楼市中的学区房业主,都“瑟瑟发抖”,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其他区域是不是也会按照东城区这么来。一旦执行,损失都是以百万计。

3

为什么在今年这个时间节点,学区房摇号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政策面对以北京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学区房炒作,已经到了容忍的极限。
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拿学区房说事!政治意义重大。北京是首都,最讲政治,这个时候东城区率先拿学区房开刀,也是正常的事情。
二、利用一年一度的幼升小派位摇号契机,改变市场预期。
这是学区房市场的风向标!东城的做法就是利用这个宝贵的契机,对市场发出严重警告:不要赌学区房,到头来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知道,今年幼升小,大部分孩子是羊宝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羊年出生的孩子比前一年还要少点,今年才小试牛刀,后面2022和2023年才是更大的考验。
到时候入学的孩子增多,通过舆论的传播,对市场心理预期的影响更大,北京学区房想不降温都难了!
学区房,遭遇重大利空
三、政治局会议刚刚出台三胎新政,专门强调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东城区幼升小打乱派位下重手,就是配合三胎新政。
俗话说:高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学区房首当其冲成为三胎新政严打的对象。
因为大家都知道,房子、教育这两个支出是生孩子最大的难点,而学区房是同时融合了房子、教育两大难点的产物,那么让学区房概念淡化,降低学区房房价,就可以减少一部分年轻人的焦虑,从而让我们更有信心生孩子。
与此同时,最新消息证实:北京的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准备在暑假乃至新学期,开始试点进行公办的托管服务,孩子放学放假之后,还可以在学校里面,然后学校会给老师一定的补助(补贴不高一天大概不到50元)。
多管齐下,从学区房和教育下手,给有孩子的家长放松,让他们能够有意愿多生孩子,二胎不嫌少,三胎不嫌多。

4

东城区打乱派位,严格推行“多校划片”,没有错!但破解学区房天价顽疾,千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系统思维,要配套政策先行。
打破学区房永远涨的刚性预期,从实践来看,问题出在缺乏系统思维,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
比如教育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大投入,均衡配置资源,利益分配名校和普通学校一碗水端平。大力支持优质民办教育资源,让家长能够跳出“只有公办才是好学校”的思维。又比如,从机制上畅通优秀教师的流动渠道,弱化热点学校的吸引力。优秀人才能够自由流动,家长也就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5

东城区摇号派位新政证明:北京核心区的学区房现在已经成为了政策面重点打击对象!
对于买房人来说,如果你有北京房票,如果非要买学区房的话,不要买那种最顶级的学区房,买一个二流的学区房就可以了。
那种只有学区功能没有居住功能的老破小,千万别再碰了!这种房子受政策面影响太大,一不小心就挂了。
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别一不小心成了韭菜接盘侠!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bc3Y1uBzeGcrPzG-bKT90g

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原创:你们的中产先生
来源:中产先生(ID:mr-middle-com)
老师突然不香了,课外培训要凉凉
– 1 –
说实话,这条消息看到的时候还挺突然的,感觉不太可能。
然后网上查信息源的时候发现,原来是:老师取消寒暑假,孩子家长自愿托管。
本质是一种学校暑期托管服务,不过想想家长肯定愿意送去啊。
目前这一政策已经在北京和河南做试点,主要针对小学生。
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托管服务包括:
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
——首都教育
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11:30   15:00-18:00
然后就是老师这块:
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待遇这块应该是带薪+46块补贴吧,具体的还没看到有信息公布出来。
– 2 –
怎么看这件事呢?
1、利好家长,利空老师
双职工家庭暑假确实为孩子发愁,要不就是老人带孩子,要不请保姆,送兴趣班,总之开销不小。
有了学校的暑期托管,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过去。
老师这边确实没有寒暑假,一个暑假大概两个月不到,12天一个周期,每个班两人,基本8个老师就够了。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体育,刚刚好。
算上轮两班,估计暑假打个对折,只能休一个月了
看到好些老师在网上和微信群怨声载道,还有的表示教师资格证没有动力去考了。
怎么说呢?欢迎加入打工人行列。突发:什么,要取消寒暑假了?!
2、课外培训要凉凉了,利空家政行业
今年是课外教育行业的流年。
3月份,两会高层就要整顿课外培训,整顿学区房。
6月份,职业教育也闹得沸沸扬扬。
7月份,暑期托管又给教育行业补了一刀。
说实话,虽然说是家长自愿托管,不过我觉得很多家长还是非常乐意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安全又放心。
这下,寒暑假从来都是课外培训的旺季,一下被学校托管分流了用户,哪些用户呢?
托管需求大于鸡娃需求,送培训班主要是心理安慰。
这部分其实很大的,有了学校暑期托管,他们肯定不会去培训机构。
看来,这是要把课外培训搞死啊。
另外,对于家政行业也不是好消息,进城从事家政的中年妇女要有点危机意识,对自己老家的老爷们好一点吧,开个玩笑。
3、深层次的原因
减少家长压力,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照看孩子的成本,教育内卷的成本,都让他们不敢多生孩子,因为有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减少了,生育意愿就上来了。
另外,就是减负的需求,让孩子轻松一点,也可以配合一下国家的职业化教育。
4、其他家长的具体影响
其实,对于想要鸡娃的家长,或者想要在寒暑假带着孩子旅游长见识的家长,完全没有影响。
因为暑期托管是自愿的嘛,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
– 3 –
结语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措施现在看起来,还是蛮有需求的。
当然,老师群体肯定不喜欢了。
也有一种担忧,就是学校的功能延申的太长了,学生会缺少校外的接触。
目前只是做试点,未来会不会全国范围内铺开呢,再看看吧。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eUb1Xzkr9ooelEWi1N3Fpg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写了半天历史,下午休息一下,拿起手机一刷,朋友圈,微信群,今日头条……满屏满屏的,都是各种网友,骂林生斌。
 
这些都是病人啊。人有病,天知否。看不下去了。再写一个。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网民的病之一
蛋疼癌,晚期
 
关注林生斌、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你们自己不知道,你们最大的病,就是闲的蛋疼。是的,蛋疼。蛋疼癌,晚期。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是的,吃饱了撑的。
 
四年前林生斌遭遇保姆纵火,一妻三孩烧死,在当时,你同情一下,关注一下,是正常的,但是,人家林生斌既然已经挺过去了,过去四年里,人家林生斌发的各种微博,拍的各种照片,开的各种店,卖的各种产品,四年了,你一直还在关注,那说明什么,那说明啊,你吃得太饱了,实在是闲得蛋疼啊,蛋疼癌晚期啊有木有,该吃药了。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是的,我们说啊,活在世上的正经人,有志气的,多花点时间去挣钱,给家里换套大房子,提升家庭的经济阶层。
 
如果你对财富兴趣不大,那么平时多读点好书,多学一点知识,多接触一些有营养的信息,那也不错,也是好事。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再退一步,如果你对财富和知识都不感兴趣,那么,实在闲得蛋疼的话,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点义工,认识一些善良的朋友,为社会做贡献,每天开开心心,那也可以。
 
可是,这些,你都没有做,在过去的四年里,你一直在关注一个名叫林生斌的男人,你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各种推文发博,包括两天前他发出来的再婚生女公告,你也充满兴趣,而且你义愤填膺,然后你还加入了骂他的大军。
 
写到这里,我真是吐槽无力,真的,只有闲得蛋疼的人,才会去关注这么一个人,关注这么一个破事,你真的吃得太饱了,真该让你挨点饿,让你每天忙于生计,你就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一个完全不需要你关心和帮助的陌生男人。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网民的病之二
法官妄想症,也是晚期
 
看到一个自称是林生斌舅子的人发出的微博,里面指控林生斌拿到保险、物业等单位的赔偿金之后,没有分给岳父母或者没有分够,于是,大量的网民又扑向林生斌,疯狂撕咬。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我忍不住问你们一句:这个自称“舅子”的人,他说的话,就一定属实么?人在利益面前,往往理智会跑偏,这个你不知道么?听了这么一个人说的话,你就掌握事实了么?然后你还可以断案了么?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以为你是法官么?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你是局外人,你知道个毛线啊,还参与断案?网民陪审团么?法官妄想症啊有木有?而且,也是晚期。实在是吐槽无力啊。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试问,需要你操心么?我们中国难道没有法律么?难道杭州没有法院么?难道杭州没有律师么?倘若真如你们疯传的,赔偿金有一个亿,这么大的案子,难道杭州没有律师接么?就算提成只有1%,也会有大把律师抢这个案源,你知道么?
 
什么?岳父母老了?打不动官司了?年纪大打不了官司你也信?难道你不知道现在的律师服务有多好?你只需要签个委托书给律师,啥都不用你操心,原告连出庭都不需要。知道么?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况且,不是还有个舅子么?老人家签个委托书,律师和舅子对接,难道不行么?放着杭州的司法系统不用,就靠你们网民搞网络审判?你够格不?你有那素质不?况且说实在的,真的需要你么?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只是一个吃瓜的而已。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这实在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有木有,林生斌倘若真如舅子微博说的:他告诉岳父母如果对分到的钱不服,可以打官司,那不正好说明林生斌是个讲道理、依靠法律、尊重司法的人么?试问网民你作为局外人,你知道多少?岳父母就一定是好人吗?林生斌一定是不讲理的一方么?你真的确定?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说实话,我也不确定,但是我认为啊,不知道内情的人,就不要去评判人家的家事,不要去操人家那份心,记住,杭州是有法院的,倘若真如舅子所说,岳父母被林生斌少分了钱,但是,舅子又没有替老人家到法院去争回公道,试问那是谁的失职?答案是:舅子的失职啊!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网民症状之三
巨婴症,还是晚期
 
网民还有一批同一类型的症候,那就是:傻,笨,蠢,白痴。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林生斌从当年的悲剧里挺过来之后,四年以来,到处拍各种照,各种推文,各种文案,各种开网店,各种推销童装,各种直播,各种卖货……一个正常的网民,只要智商不低于90,你都应该明白:这后面特么是有团队的,是有资本在运作的。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这种营销照片,正常智力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后面,有资本团队运作
 
是不是恍然大悟?现在才知道?所以我说你啊,巨婴症,而且还是晚期,你太幼稚了,林生斌过去四年在你的手机屏里活蹦乱跳,你竟然没想到人家后面有资本团队在运作?说你巨婴症,还是晚期,没有冤枉你吧。傻白甜啊。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这种营销照片,正常智力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后面,有资本团队运作
 
是的,在简体中文互联网,只要你有那么一点点流量,不用你去找资本,因为资本会很快找上你,出钱,出团队,为你策划产品,为你搞各种营销,发各种美丽造型照片,发各种推文,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产品来变现,而且,巨婴们知道不?林生斌一旦和资本签了合同,那么,林生斌所有的社交账号,就不是林生斌在操作,而是有专人操作,而且,受合同约束,“林生斌”已经是一个受资本和合同法约束的IP,他所有的言行,都不能由他说了算,而是都由公司安排的。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这种营销照片,正常智力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后面,有资本团队运作
 
换句话说,一旦资本化运作,那么你所看到的林生斌的所有的言论、发的推、一切营销,林生斌必须服从后面那个金主。
 
对于这一切,巨婴们知道不?答案是:你不知道。所以我才说,你是巨婴症,而且还是晚期,你啊,真的太不懂事了。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这种营销照片,正常智力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后面,有资本团队运作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林生斌在过去这两三年,为什么开网店卖童装?答案是:因为背后有资本和运营高手在指点啊,他们早已把林生斌这个IP后面的用户,研究了个遍,知道她们是女人居多,而且,女人是最爱消费的群体,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资本能看上林生斌啊,我的小白甜们,这回懂了吧。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这种营销照片,正常智力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后面,有资本团队运作
 
还有一些巨婴癌这两天批判林生斌“贩卖深情人设”、“欺骗粉丝”,然而说实话,世上哪个产品不是在贩卖人设?支付宝,苹果,淘宝,滴滴……哪个不是在贩卖人设?哪个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圣母,整天哄着你,然后指望你感动消费变现一下?
 
退一步说,即使林生斌真的“贩卖人设”,那又如何?犯法了吗?人家经历了大痛,凭自己的包装IP,以合理的价格卖点衣服,用合法的手段让自己下半生过得好一点,有何不妥?人家用枪指你脑袋逼你买了吗?你说人家消费亡妻和逝去的儿女,可是反过来说,人家为什么可以消费亡妻和逝去的儿女?正是因为你关注他啊,我的天。问题不在于他,问题在于你啊!你为什么吃饱了撑的,去关注这么一个人?关注他,对你有何裨益?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你不去关注,偏偏去关注他,那是谁的错?你的错啊!
 
真是吐槽无力啊,实在写不下去了,你啊,还是按时吃药吧。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冯学荣:骂林生斌的网民们,人有病,天知否?

转自 : https://mp.weixin.qq.com/s/vSlHlDYIOU2laYieKS3B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