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疫情,带动区域经济大洗牌。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总量以微弱优势力压上海,首次跻身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之位。

虽然只是暂时的季度反超,但这是数十年来全国经济第一大市地位的首度松动。

不过,2022年刚刚过半,一切都未有定数。

到年底,上海能否夺回经济第一大市之位?北京何时才能实现真正超越?

01

京沪首次易位

疫情这只黑天鹅,改变了一切。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总量达19352亿元,同比增长0.9%,而上海GDP为19349亿元,同比增长-5.9%。

一增一降之下,上海失去了巨大的领先优势,北京以3亿元的微弱优势赶超上海。

要知道,40年前,北京GDP总量不到上海一半,如今两城已经并驾齐驱。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事实上,就在去年同期,上海对北京还有874亿的领先优势,去年全年这一优势更是扩大到近3000亿元。

如果不是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存在,北京赶超上海仍旧遥遥无期。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北京虽然首次赶超上海,但在二季度负增长的不只是上海一个城市。

数据显示,二季度,上海、北京GDP分别增长-13.5%,-2.9%,两地双双负增长,这种情形相当罕见。

事实上,二季度内地31个省份中,共有5个省市负增长:江苏、上海、北京、吉林、海南。

这其中,除了海南之外,其他省市均是疫情直接冲击所致。海南则是受到大环境波及,旅游业大幅下滑带来的结果。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上海自然是疫情直接冲击所致。

从3月底到6月初,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静态管理长达两个月之久,经济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

然而,北京并非相安无事。

虽然疫情严峻程度远远不及上海,但一波又一波偶发疫情的存在,也让北京经济陷入被动。

同时,作为去年北京最大增长动力的新冠疫苗产业动能不再,导致北京医药制造业大幅走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长。

02

上海VS武汉:疫情冲击为何大不同?

同样遭遇严重疫情冲击,上海经济降幅为何远远不及武汉?

2020年武汉疫情,导致一季度GDP总量降低40.5%,创下了武汉有数据以来的最大下降纪录。

疫情之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武汉才恢复元气,但其经济总量仍然未能重新反超杭州。

同样是疫情冲击,论严峻程度,上海并不比武汉弱多少,但为何上海二季度GDP仅下降13.5%,上半年仅下降5.6%?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一方面,疫情所处的阶段不同,应对手段不同。

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充满意外因素,所有城市都没有做好准备。既没有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没有新冠疫苗,更没有成熟的管控手段,最先遭遇冲击的城市损失自然最大。

疫情发展到第三年,即使同样不得不祭出封城的重磅举措,但在应对上至少会有一定进步。

另一方面,上海与武汉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对于疫情拥有更大的抗压能力。

武汉是典型的工业城市,而上海除了工业城市的身份之外,还有金融中心、互联网城市、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多重角色。

疫情冲击,首先在于消费,其次是工业生产,再次是外贸,投资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弱,而不依赖实体接触的金融业、互联网行业抗压性最强。

上海金融业占GDP比重,仅次于工业。

2021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高达7973亿元,位居全国之首,占GDP总量高达18.5%,这成了对冲疫情冲击的最大支柱之一。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与此同时,上海还是仅次于北京的互联网重镇。

以携程、拼多多、B站为代表性企业。2021年,上海共有16家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仅次于北京的36家,超过杭州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此外,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市,上海外贸遭受的冲击远远低于预期。

原因在于,上海港以长三角为腹地,且在疫情期间,通过海铁联运,将长三角的货运直接通过海运抵达上海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封城或封控导致的高速口关停、物流受阻等困境。

不过,即使拥有强大抗压能力、集核心资源为一体的上海,面对疫情冲击,最终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03

2022,北京能否最终赶上上海?

2022年,北京经济能否最终赶超上海?

北京与上海的经济第一市之争,短期或有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上海仍然有着巨大领先优势。

单就2022年而言,随着上海从疫情中走出,工业、投资和外贸迅速反弹。一旦经济走上正轨,将会重新拉开与北京的差距。

2022年上半年,北京对上海的领先优势仅有3亿元,而上海本身经济体量更大,发展动能更足,想要追回这一差距并不难。

更关键的是,曾在2021年对北京贡献不菲的医药制造业,在新冠疫苗接种趋于饱和的2022年,出现明显萎缩,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拖累。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波动因素。

04

北京离上海有多远?

京沪未来的竞争格局,最终还要看各自的功能定位、产业格局与发展腹地。

从定位来看,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北京更侧重于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从产业格局来看,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上海二三产业兼顾。

北京是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城市,上海既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最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北京以互联网、金融、科研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主要支柱产业;

上海则以金融、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支柱,产业更为多元,综合实力相对突出。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从发展腹地来看,上海优于北京。

上海坐拥长三角这一世界最大的城市群,而北京所依托的京津冀城市群,在综合实力、成熟度上均与长三角、大湾区存在一定差距。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当然,北京作为首都,本身就有调动全国资源为己用的能力,这是上海所不及的。

而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与溢出效应,上海大都市圈及长三角城市群的深度融合,也非京津冀可比。

可见,如果没有疫情这类黑天鹅持续冲击,未来上海仍有望长期保持第一经济大市之位。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l061slombpkvKsIq1ltoQ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上海、北京两地的长租市场,到底呈现出怎样一种境况?长租市场恢复元气了吗?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钛媒体编辑丨柳牧宗

随着上海、北京两地疫情逐渐平复,人员得以流动起来,租房换房需求有所提升,房租租赁市场开始回暖。
6月13日,58同城、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发布的《5月重点城市租房报告》显示,5月,上海租房热度环比普遍提高,浦东、闵行、宝山、奉贤、徐汇和虹口环比涨幅均在60%以上,崇明区新增房源量环比上涨超3倍。
报告同时显示,在广州和深圳,租赁需求也呈现小幅回暖,5月份广深两地租房需求热度环比分别上升5.7%、5.5%。
不过,租房热的背后,不少租客在小红书、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纷纷吐槽「房租上涨过高」——事实上,不仅仅是个人房东,部分品牌长租公寓也加入到涨租的队列中。
那么,上海、北京两地的长租市场,到底呈现出怎样一种境况?长租市场恢复元气了吗?

上海房租普遍上涨,北京「冷热分化」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一线城市租金普遍上涨,给不少依靠租房的年轻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在上海做互联网运营工作的小雨(化名)告诉钛媒体App,她在普陀区长寿路租住了一套面积70平米的房子,住了四年了,房东没给她涨价,一直是8500元的租金。
最近一段时间,她想找找静安的房子,按她的心理预期,每年上涨500元的房租是能接受的,但实际情况是,租金上涨得太快了。
“前些天我订了一套房子,110平米,月租1万5左右,最后跟房东谈到了1万4,当天就交了押金,结果过了几天签合同的时候,房东就不太愿意租给我了,告诉我其实有别的租客看中这套房子了,人家能给到1万5。”她无奈地说道,现在上海租赁市场就是这么夸张,普遍都在上涨,大家还要竞价去租房。
据小雨从房屋中介处了解到,现在上海70平米~90平米的大一室,价格区间在8000元~15000元,房源很紧张,几乎是每放出一套很快就有人预定了。
“上海经历了一波疫情,许多以前合租的人更倾向整租、独居,你不租,还有别人加价租,导致房东对价格的心理预期也很高。”她对此分析称。
最近,她跟在北京的朋友们聊起过租房的事,在地段、面积、装修等类似的情况下,现在上海的房租要比北京贵出2000元~3000元。
据了解,很多二房东跟房东一签就是签五年的时间,帮助其装修房子、寻找客源,房东直接收钱就行,会觉得很划算。“像上海年轻的小姑娘们,都喜欢Fancy、Ins等装修风格,二房东收了房子,按这些风格装修下来,整体租金要比同样地段、户型的房子贵3000元~4000元。”
小雨告诉钛媒体App,一套原本只能租5000元的房子,经过二房东精心装修,能租到1万元的价格,她觉得这些年来房租一直上涨,跟二房东的存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据CRIC城市租售系统数据,2022年5月,集中式公寓同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分散式公寓租金同比下降18%,而最大规模的个人房源,在疫情的两个月里,涨幅至少超过9%。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总结一下,论租金涨幅大小,个人房东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集中式公寓,分散式公寓涨幅最小。换句话说,这波涨价潮中,个人房东是「做了最大贡献的」。
据钛媒体App了解,上海这波疫情过后,大家都意识到居委会、小区物业跟自己的生活质量还是密切相关的,在租房、买房的时候,其要求就变得更高了。小雨表示:“就拿封控时期发生活物资来说,有的小区给居民发了15次之多,有的就只给发5次,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小雨表示,经历了这次的找房事件,她考虑花1万5左右,将住了四年的老房子装修成喜欢的风格,继续住下去。“不想再继续找房子了,太贵了,而且也很折腾人。”
在上海房租供不应求、普遍涨价情况下,北京租房市场呈现出「冷热分化」的状态。
以北京为例,根据贝壳研究院最新一期的北京市房产租赁市场月报数据,2022年,北京市新增挂牌房源均价较去年有明显上涨趋势,在高校毕业季来临之前,4月的租金挂牌价就已逼近2021年的峰值水平。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如今,毕业季已经到来,高校毕业生将集中进入租赁市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租金水平或呈现稳中微涨之态势。
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2毕业季租住痛点调查报告》显示,有近7成毕业生每月支付租金在2000元以内,超9成毕业生每月支付租金在3000元以内。其中,超八成毕业生将房租控制在占收入30%以内的合理范围;大城市毕业生租房房租收入比更高,承担的经济压力更大。
对于小雨来说,这些新租客带来的市场波动并不算大。“毕业生更倾向于找合租,或者租住30平米~50平米的一居,对大户型的房租价格影响不会太大。”
不过,对于租住在朝阳区的程程来说,所感受到的又是另一番光景。
她告诉钛媒体App,当初是在自如平台订的,租住的是主卧带独卫的房子,大概十几平米,加上服务费逼近5000元。“房子5月底到期,但那时候是疫情期,小区封控了,也搬不了家,我就按自如管家说的,再短租一个月,现在又快到期了,跟管家去谈的时候,结果告诉我涨800块钱,将近20%的涨幅,心理上就有些接受不了。”
按说房租涨价,一般意味着市场房源供不应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程程告诉钛媒体App,5月份的时候,她看了自己小区同样户型的房子,结果发现好多是空置的,等6月份再看时,出现了更多空置的房子。
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据贝壳研究院统计,5月北京租赁成交环比减少20%,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等10个城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温,各区租赁成交环比均减少超10%。
租金方面,2022年5月,北京租金水平为85.6元/平方米,环比微涨0.2%,同比微涨0.7%。从近五年5月的租金来看,今年5月北京租金仍分别比2018年、2019年同期低1.5%、1.8%。
程程表示:“6月是毕业季,往年肯定都住满了。而且,这些房子的价格,跟我现在租住的价格差不多,也就是说自如盯着老客户薅,这一点就让人很难受。据我了解,这算是老套路了,租户续约时给涨价,不得已搬走之后,价格就又下调了,吸引新租户进来。”
不过,即便价格上涨幅度这么大,她也暂时没有换租的想法。“女孩子不想住太偏的地方,不太安全,另外不跟自如签的话,还要自己找室友,也挺麻烦的。”
她告诉钛媒体App,自己一直选择自如的原因是,在合同方面相对会很规范,不太会产生法律方面的纠纷,至少她租住的这些年里,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

房租上涨何时休?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目前来看,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地区的房租普遍上涨,来自多方面的叠加因素。
一方面,房东疫情期间收入减少,只能通过涨房租来弥补之前减少的收入,另一方面,这两年长租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凸显,市场不供应求的情况下,恐怕也有主观意识希望房租能多涨一涨。
回洁钰告诉钛媒体App:“一线城市租房出现涨价潮,是经济活跃度的表现,即便有疫情原因,工作需求还是会向一线城市靠拢,即便本轮疫情一线城市受到的冲击更大,并在疫情缓解后上海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人口外流现象,但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并没有下降,两年前的武汉,今天的北京、上海都一样。”
对于自如涨价一事,他认为跟大环境有关系,自如的背后是链家,链家当前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经营压力,将企业经营压力转嫁给上下游也属正常。“我认为直接原因,也有房东希望涨价的可能性。”
有关时下租房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如方面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份之后,疫情市场复苏叠加毕业季租房热点,上海、北京两地的成交量都有明显上涨。其中,6月1日上海复工复产,长租成交量环比增长458%,已基本恢复去年同期水平;北京长租成交量环比增长33.86%。
对于北京、上海两地租房热情况,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称:“这段时间租房热度较高,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叠加而成。一方面,从租房市场周期的角度来说,4~6月份毕业生开始步入社会,租房市场就会逐渐出现需求增加的现象。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催生了不少新的租赁需求,譬如更换有品质的小区,或从合租状态转为单人租住等。另外,伴随着各地逐渐进入常态化的状态,市场开始重新恢复正常,当前的市场回暖是前期市场需求集中出现的一种体现。”
根据自如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自如全国租金水平保持整体平稳的状态,环比波动幅度均在±2%范围内;客户续约价格同比去年同期,平均涨幅在2.5%-3%。
“可能有个别房源在续约时,确实可能因为业主重新签订合约、租客前期参与了优惠活动、周边房租因市场供求显著上涨等因素,导致涨幅超过平均水平,会让租客对涨价感受较为强烈。”
自如方面表示,如客户对自己租金价格有异议,自如会结合具体情况,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合理调整,尽自己的能力满足客户的租住需求。
据钛媒体App了解,即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中,明确“住房租金明显上涨或者有可能明显上涨时,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涨价申报、限定租金或者租金涨幅等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租金水平。”
据此推断,至少北京的租金9月继续保持涨幅的概率,恐怕不会太大。
不过,已租住多年的小雨告诉钛媒体App,北京出台的这项政策,对整体长租市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市场是由供需决定的,只要某个地段的房子需求大于供应,其价格就降不下来。“房租一旦涨上去了,就不太可能再降回去了,房东、二房东都不太可能接受降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不断完善,很多城市要求保障性住房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化租赁住房,这给市场化租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经营要求。
对此,钛媒体App了解到,行业专家曾表示:“「政策性、保障性租赁住房」本质上作为一种福利性政策,主要功能是维护、稳定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更应发挥出「兜底性、补充性」作用。而「市场化、机构化长租房」要逐步成为住房租赁市场主力,应在很大程度上能承接过去「购买型、自有型」的存量住房,让这部分房屋能回归到本身应有的居住属性,真正产生房屋应有的价值。”

租赁行业下半场如何破局?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疫情两年多以来,长租公寓市场遭受到巨大冲击,2020年末蛋壳的暴雷,更是给整个长租行业蒙上一层阴影,随后市场迎来最强监管,留存下来的长租公寓品牌们,日子也不好过。
日前,就在长租市场回暖之际,北京地区一则“「YOU+国际青年社区」在北京苏州桥社区拖欠千万元物业等费用,遭业主出租方当方面宣布终止租赁合同”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
公开资料显示,YOU+公寓成立已有10年时间,2014年8月拿到了顺为资本、策源创投的1亿元A轮融资,而顺为资本是雷军创办的投资机构,雷军的加持让YOU+公寓在业内声名大噪。此后,YOU+公寓又接连获得多轮融资,2016年底估值达到4亿美金,成为行业独角兽。
时隔5年多,YOU+公寓在北京地区的「撤退」,使得关于长租市场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
据钛媒体App了解,YOU+公寓在6月18日发布的《致YOU+国际青年北京苏州桥社区家友的一封信》中表示,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各行各业市场动荡,经济低迷,加之其他困难,公司在该社区经营举步为艰,累计亏损已达3500多万元。

北京上海房租上涨,长租市场要回暖了吗? | 钛媒体深度
网传文件
网传文件显示,截至2022年6月18日,北京优家公司已拖欠租金及物业费792万元,欠付滞纳金537万元,欠付水电费10.82万元,合计1340.14万元。房屋产权房分别于2月、3月、4月发函要求YOU+北京苏州桥社区运营方支付租金,但未获得相关响应。
随后,房屋产权方根据相关合同条款,决定解除租赁合同,收回租赁物业,并要求YOU+立即腾房。
该公开信还称,仅能做公寓的物业租金成本过高,租金成本逐年递增已占到该社区全部营业收入的70%以上,日积月累导致社区经营入不敷出。此外,物业性质无法用作民宿或酒店经营,困扰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YOU+公寓方面称,目前公司东、华南地区部分项目,均取得了相关方租赁减免,而结束北京苏州桥社区的运营之前,会与产权方协调争取给予1~2个月时间,让租户抉择去留及过渡,选择搬离或转去由产权方提供长租公寓服务的,均会配合退还租赁押金并办理退房手续。
截至发稿之时,YOU+官网信息显示,其在成都、深圳、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8个城市,共布局21个社区,接下来将布局无锡、绍兴等城市,北京地区「系与房东和解后的撤店计划」,更像是断臂求生的无奈选择,而非出现了暴雷。
不过,这一事件,给整个长租市场再次敲响了警钟。
据钛媒体App了解,国内长租公寓行业发展至今,有四类模式。其一,为「二房东」,多是对社区商业楼、老旧办公楼、酒店等进行改造,再租出去赚取利润。其二为分散式长租公寓,自如、相寓、青客等都属于此类,赚取差价、服务费等。其三为房企集中式公寓,即开发商自己建设租赁住房,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保利、万科、华润等均已入局。其四为地方政府搭建的租赁平台,可利用城投公司及土地、融资方面的优势,做大市场体量。
可以看出,YOU+是典型的「二房东」模式,租下一整栋楼或者一栋楼几层,对其进行装修改造,再配备物业服务,然后出租给租户,产权方与租户各自与YOU+签署租赁合同,后者的收益主要来自租金差价。
由于收房改造投入很大,租金差价有限,这类租赁企业回收慢,周期很长,发展速度并不快。
分散式长租公寓,是当前市场最活跃的模式,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为了跑马圈地,得到更多优质房源,分散式长租公寓企业不断抬高租赁价格,不仅推高了租金价格,也给自身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有可能发生暴雷。
回洁钰告诉钛媒体App:“现在长租企业规模普遍萎缩,扩展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倒挂现象应该是大范围减少了。避免长租公寓暴雷现象,首先是规范企业行为,限制盲目扩张,更重要的是规范企业出租行为,尤其是利用金融工具搞所谓的租金贷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长租平台应该是政府监管、企业经营、社会监督的三方共管状态。”
据我爱我家研究院重点监测12城数据显示,2022年5月,经纪机构住宅租赁成交总量环比增长3.9%,同比下降18.3%,不及上年同期水平。预计6月重点监测城市成交总量,较5月会有明显的增长,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或达到上年同期水平,租赁市场逐步进入疫情后恢复期。
这意味着,长租市场想要恢复元气,尚需一段时日。
与住宅买卖市场相比,目前有关机构尚未建立长租公寓机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完善租赁领域法律法规,这就使得长租市场仍将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而只要竞争存在,行业乱局就会持续不断。
“随着租赁市场不断扩大,自然要衍生出规范的平台,但平台需要有效监管,而监管缺位目前越来越突出,能否形成政府监管、法律完善、社会监督、企业经营,共同打造的租赁平台是当务之急。其中,政府监管的核心应该是规范和约束租赁双方的行为,出租人保证租赁期限完整、租金稳定,承租人保证租赁行为合法,遵守租赁要求,并把不良租赁行为纳入征信,通过曝光清除不良租赁行为。”回洁钰告诉钛媒体App。
当下,「二房东」、分散式长租公寓面临诸多困难,相关部门在资金、税收、人才方面,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譬如对经营困难的长租品牌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银行等主体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等,让租赁市场得到有序发展。
对于奋斗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不止想要有一个栖身之所,更希望将租住之处当成温暖的港湾,而长租企业们,仍会走过一个漫长的阵痛阶段,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柳牧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aeeV6dFjpC9ckUCGuImtA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北京4月22日开始本轮疫情以来,已累计675例阳性,涉及15个区(总计16个区);最近一天新增疫情场所89处,官方目前14天内公布疫情场所共1312处。可谓是满城开花!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但凡随便扫一眼上面这个图,都能看出来形势比较严峻。那么,北京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形势?未来可能会有何发展态势?现在防控方法、力度到底怎么样?

本文下面主要从疫情数据图、奥密克戎的传播特性、防控力度等方面分析,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01.  北京现在发展趋势

从每日新增阳性数量来看,目前尚未看到减缓的趋势,5月5日还创了新高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注:每日新增阳性=确诊+无症状

北京全市下辖16个区,目前已经15个区都出现了阳性,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稳定的下降趋势,下图是每日新增阳性分布的区的数量: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虽然北京本轮疫情是从4月22日开始,但22日当天只有8个阳性,23日增加到23个,后面逐步上升到50个左右,到达一个平台期。

4.23-28日,每日新增阳性分布,每天都是5或6个区;4月29日开始至今,每天阳性分别分布在7-11个区,有3天达到在10-11个区中发现阳性

分析上海疫情发展趋势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管控外的野生阳性数量,但是北京因为核酸数量速度不稳定,社区筛查阳性数量波动也较大,参考价值比上海要小很多: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如果从4月28日算,连续10天都有社区筛查阳性,野生阳性/阳性总和的比例是千分之67,而上海最近三天这个数据分别是7、5、4个,仅从这点看,比上海要高出10倍,形势并不算太好。

02.  多强的封控措施,才能防住奥密克戎?

可以分别从三个方面独立的分析,一是对比其他城市的统计数据,二是对比同样千万人口的深圳、郑州城市个例情况,三是看奥密克戎的传播特性。

①70城防控的大数据分析

城市数据团4月统计分析了武汉疫情后55次非奥密克戎疫情和70次奥密克戎疫情的防控程度和疫情扩散率,结论是:

相同防控程度下,奥密克戎变异疫情的扩散速度要比非奥密克戎疫情快5.82倍;目前能看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第1例病例出现后,立刻采取全城封控,否则该城市在半个月后继续出现病例增长的概率仍然高达51%

②深圳、郑州的防控情况

郑州1260万人,5月2日12时至5月3日2时发现2例确诊,随即3日宣布4日开始“慢生活”(静态管理、全员静止、居家办公等名词太多,本文一律用“慢生活”代之):8个城区全员核酸,主城区内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人员居家办公,除封控区外,主城区其他区域,每天每家只能安排1人,凭核酸检测证明、小区临时出入证,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随后4日公布的3日数据23个阳性(9例确诊+24例无症状)。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郑州最新数据是阳性39个,创本轮新高,何时正常化,尚未可知。

深圳1760万人,3月13日阳性86例,14日开始“慢生活”,一周内快速下降,然后逐步开始回复正常。

满城开花!北京已有上海初期“难防”的苗头?结局已经非常清楚

长春850万人,3月4号出现第1例阳性,5日人流量就开始下降(12日才开始“全城慢生活”,一直下降到3月16日人流量已经降低到疫情前的4%,但从结果看,每日病例仍然在继续上升。4月2日,长春新增阳性3823人,创下本轮高峰

③为何奥密克戎这么难防?

一是传染速度快,R0≈10;二是感染剂量低,最主要是感染上呼吸道,传染力非常强;三是传染隐匿性强,环境存活时间长

奥密克戎病毒在塑料制品上存活时间可长达8天;更容易隐匿性传播,一般感染以后到第5天,大概有83%的人的核酸检测已阴性;10天左右,绝大多数的人核酸检测也是阴性(原始毒株大概需要14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导致更不容易通过核酸筛查出来

举个例子,合肥4月有人从某地回来,落地后三天两检全部阴性,就自由活动了,结果一周后意外被查出阳性,随后查出全家5口人全部阳性。也就是说此人隐匿传播了一周,运气好就是没有大规模扩散,如果运气不好,就会导致大规模扩散,全城就要开始“慢生活”。

 

这种隐匿传播是最难办的,三天两检核酸都是阴性,筛不出来,等筛出来的时候,不知道又隐匿传播了多少人。

所以,防控措施、力度就是在与病毒赛跑,看能不能比病毒跑的更快,赶在前头堵住。

 

本号之前曾数次对一些大事件进行过准确预测:①准确预测上海首次野性阳性清零时间(比兰州大学、上海交大瑞金医院团队的预测要准确的多),其他还有②提前6个月预测特朗普连任必然败选2020年1月底新冠刚爆发即预测最快要到五一;④2020年3月即预测全球至少会有10亿人感染(现在已有38亿人感染)、口罩可能戴5-10年,疫苗只会有效几个月…等等,虽然当时都没人信,但后来全部成为现实点击下面的名片,关注公众号👇春风👇,阅读更多具备大局观的高质量原创文章:
本号撰写的一系列中国房地产分析预测,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准确性:
  • 2022,房市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或持续5-10年)

  • 塌方了!学区房暴跌750万!10大城市最危险(附:32城学区房分析)

  • 南京,100万人在卖房

03.  北京现有封控措施能否防住?多长时间能搞定?
目前为止,人口1000万以上,连续10天每日新增阳性50+的城市有深圳、上海、北京,而采取全城“慢生活”的,只有北京
 
2月与3月初,深圳阳性三四十个的时候,曾尝试了不用“全城慢生活”能否搞定,结果没成功,还是在3月中旬开始了一周的“全城慢生活”,才算基本遏制住。上海尝试的惨状大家都看到了。
北京的防控力度一直是全国水平最高、最强的城市(之一),非常严密,各种准备工作也非常充分,有钱,有人
目前,北京已经持续在做核酸筛选,5个重点区今起又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管控最严的朝阳区已经开始了“慢生活”——5月5日起朝阳倡导企事业单位员工居家办公,停了大部分公共交通,6日全区楼宇到岗率降至4.7%
从4月下旬开始,北京管控措施肉眼可见的逐步加强,有点像2月底3月初的深圳、3月上旬的上海,一步步在试探奥密克戎的底线:这样行不行?不行?再加强一点?还不行?再加强一点?
区别是,深圳很“狡猾”一看苗头不对,赶紧全城“慢生活”遏制住了;而上海这个“愣头青”反应比较慢,结果玩砸了。郑州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人力、财力比不上京沪广深,输不起,就直接开启了“慢生活”模式。
但迄今为止,北京试探了10几天,数据仍然处于高位平台。快写完的时候,看到最新数据:5月6日15时至7日15时新增本土阳性78例,再创高峰。防控没有跑赢病毒的传播速度。
所以,综上分析,仅从每日新增数据看:
 
目前北京防控力度还是不够强,“慢生活”还需要更慢一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zs1F6ySUUvtuwDxo4FUIQ

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作者 | 震谷子 黄汉城

◎来源 | 黄汉城财经(zgtrendPlus) 已获授权

太吓人了!
原来北京一直隐藏着一家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
它每年至少创造2000多个亿的GDP。并且这家集团作为黄埔军校孵化出的公司,绝对能够撑起任何一个省份的经济。
放全球来讲,甚至都有可能进入世界第10大经济体。
明明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无论你怎么翻《财富》榜单或者胡润排行榜,都找不到这个集团的名字。
仿佛一个隐身的巨人。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它,就是 “清北集团”。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在学术圈里头,北京的经济体量一直是一个“迷”。
2020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分别为2189万、2487万人,北京少300万人左右。
不过北京与上海的GDP差距并不大,北京为36102亿元,上海38700亿元,两者经济体量基本持平。
你想过没有,北京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是很“困难”的。
第一,北京与上海都是直辖市,但除此之外北京还是首都。因此还多了一层国家级机关。
作为中国的“神经中枢”,它们带领了国家登上时代巨轮,驶过暗礁,闯过巨浪,向着朝阳的方向一往无前,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不过,放在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些机关大院占据的市区土地面积也是非常惊人的。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国务院下属有26个部门、10个直属机构、16个管理的国家局、两个办事机构。
五套班子的其他单位也是拉拉杂杂。
围墙一闭,就是一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
而每个大院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如果拿来盖成甲级写字楼、都市型产业园区,可以入驻无数科技金融、咨询服务、设计公司……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北京做为对外交往中心,还聚集170多处大使馆)
那一栋楼就是一台行走的印钞机啊。不知道可以为北京创造多少GDP,多少税收!
然而现实情况,现在的大院占据了北京将最宝贵、最繁华的地。
作为大国的定海神针,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它们更像是花钱的部门,而不是直接赚钱的部门。
所以相对上海来说,北京天然就要少掉一大块GDP。
第二,北京的工业增加值比上海差远了,不到上海的一半。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这些,都让北京的经济体量逼近上海成为一个“迷”。
可能有人要反驳我了:
切,你难道不知道,北京相比上海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吗。那么多的央企总部,它们肯定能给北京创造出庞大的GDP啊,这不就平衡过来了吗?
大哥,你这个想法正是思维陷阱啊。
北京虽然有100余家央企,宇宙第一,但这些央企有非常多的实际业务,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孙公司干的。
而我们的GDP又是按照企业实际经营地而非注册地进行统计的。这就导致央企创造的GDP,其实很多都在全国各地进行归属统计了。
根据智谷趋势的梳理,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100余家中央企业,在全球招聘的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万人。然而,真正驻守北京总部的,少得可怜。
截止到2016年,中央企业集团总部人员在岗人数已减至2.64万人,平均每家央企总部员工只有200多人。
比如说保利集团。这家公司管理着1.7万亿元资产,你猜北京的总部有多少人?
120人!
一两百号人,能给北京创造多少GDP啊?
所以,北京能把经济体量做得那么高,逼近上海并非理所当然。大院和大使馆的存在,本身就有可能让北京“吃不饱”。
那么,北京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么高的经济规模呢?
答案是服务业。
其中,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几十所本土高校,贡献了非常突出的力量,绝不能忽视。
根据我们的测算,“清北集团”,这个只隔着一条街的中国最顶级大学联盟,加上其他的各大本科院校,每年至少贡献北京6%的GDP。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大学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象牙塔。平常过日子不仅吃政府财政,还要靠企业捐赠。谁要能捐几个亿,大楼都跟着他姓。怎么就创造GDP了?
嘿,还真创造了,而且不少。
前阵子牛津大学上了热搜。原因是11月3日,牛津大学李纳克尔学院在获赠1.55亿英镑后,决定以越南女首富阮氏芳草(Nguyen Thi Phuong Thao)命名,改为Thao College。
但事实上,牛津不仅不缺钱,还给英国经济贡献了近1%的GDP。
根据英国经济研究咨询公司London Economics的研究,牛津通过种种创收手段,为学校本身和英国经济带来了巨额收入,其中:
研究和知识交流活动带来79亿英镑收入;
大学和学院开支为60亿英镑;
教育出口额为7.32亿英镑;
对旅游业的贡献为6.11亿英镑;
教学活动经济贡献4.22亿英镑收入……
一句话,越是世界顶尖的大学,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越高。
这给我们研究中国高校的经济贡献提供了思路。教育出口额和对旅游业的贡献在中国不好统计,不过有几个数据还是能扒到的。
比如第一项数据对应的是中国高校的技术转让收入,我们可以理解为“科研事业收入”。
最后一项数据对应的是中国高校的学费收入,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MBA以及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事业收入”。
这钱真心好赚。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新时代企业家科学与人文学堂项目(第2期)”为例,该课程要上 30 天课,学费是19.8万元,算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要交 6600 元。
上述两项收入合起来,就是每年高校公布“收支预算表”里的“事业收入”。
再加上支出(GDP的三种核算方式之一,就是支出法),便能大致刻画出每所高校的经济价值了。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数据仅供参考)
根据我们的统计。
清华大学创造了444亿元的GDP, 排名第一。
北大则是245亿元,排名第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39亿元,排名第三。
北京理工大学136亿元,排名第四。
北京师范大学108亿元,排名第五。
中国人民大学104亿元,排名第六。
中国农业大学77亿元,排名第七。
北京交通大学74亿元,排名第八
北京科技大学67亿元,排名第九。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54亿元,排名第十
……
56所本科高校,总共创造出了2250亿元的GDP。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深圳市中心的罗湖区一年的GDP就为2375亿元,这几十所本科高校相当于一线城市的一个“市区”了。
从占比来看,2250亿元相当于北京GDP的6.2%。也就是说,这些高校撑起了北京十六分之一的经济规模。
如果没有这些高等学府的存在,北京不可能把上海咬得那么紧,并把深圳的差距拉得那么开。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谁能想到,“清北集团”才是中国最赚钱的资产之一。
清华大学是毫无悬念的“中国最有钱大学”。它所创造的经济总额,是排名倒数第一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1000倍!
如果再加上只有一街之隔的北大,“清北集团”创造了将近700亿元的GDP。
但是它的实力,还远远不止于此。
清华大学有三大校企系,紫光、同方、启迪,个个在商界如雷贯耳。
北京大学也有三大校企系,方正、资源、未名,同样是呼风唤雨。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这些校企 2019年的总营业收入超过2665亿元人民币!
这个体量,足以跟美的、苏宁等行业巨头并驾齐驱。
因此,“清北集团”的真正实力,其实是700亿元+2665亿元,足足达到了3200亿元的水平!
简直就是一个世界级的商业巨头。
放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清北集团”可以排到215名左右,吊打德国拜耳,碾压英国葛兰素史克和劳埃德银行,比耐克都要高。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如果是放在中国的企业500强中,清北集团的排名还要更高,第74名!
面对这头巨无霸,整个山东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也要甘拜下风,广东美的也得叫声大哥。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当然,我这里算的还只是“清北集团”的直接经济贡献,间接经济贡献就更恐怖了。
我们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说明。
截至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办的活跃企业为30200家,提供了约460万的工作岗位,年产值约1.9万亿美元。
如果把产值换算为GDP,则相当于全球第10大经济体了。
在校友经济这一点上,“清北集团”绝对能够对标国际水平。
北大这边,俞敏洪的新东方营收243个亿,李彦宏的百度营收1071亿元,王志东的新浪网在私有化之前也做到了140个亿,李国庆的当当在2018年做到了118亿元的销售额。
同期清华这边,王兴的美团1145亿元,宿华的快手588个亿,池宇峰的完美世界做到102亿元,张朝阳的搜狐也有51亿元的营收。
我只是随便找了八家企业,它们的营收加起来就已经达到了约3500亿元!
而这只是“清北集团”校友经济的冰山一角。
要是全部累计起来,相信不会弱于 “全球第十大经济体”麻省理工学院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清北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这些辉煌只是过去时了。
未来“清北集团”也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
清华紫光、北大方正双双破产重组就不说了……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不久前,网络上有一张图片流传甚广。
35位大国工匠遍布C919、北斗卫星、龙芯、蛟龙号、长征五号、天眼工程等尖端科技领域。正是有他们的不断攀岩和攻克,中国才有机会挤入世界一流大国的行列。
然而,他们基本来自于中科大、哈工大这些学校。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尤为醒目,上榜了12位,超过三分之一。
而北大清华的存在感很弱。
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我们最顶尖的两座学府的校友,都干嘛去了?
不得不说,北大清华有很多毕业生带着一股精致主义的气息,少了一股“坐冷板凳”的精神。
施一公曾经在演讲时感慨过:
我这一届,清华有2251位本科生,毕业后,有一千六百多人都去了美国,现在大部分还待在美国,我没有准确统计数字。我们这么多极其优秀的中国学生到了国外,能脱颖而出的却非常少。
我在普林斯顿当助理教授的时候,去跨国制药公司参观,接待我、和我交谈的都是白人,而在这个公司打工的,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人,他们是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国内一流名校的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学识远远高于他们的老板,他们老板的老板。可是他们很满足,这是件非常遗憾的事。
过去,互联网和金融企业拥有无数的高光时刻,做几张漂亮的PPT就能赴美敲钟,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财富自由,吸引了无数人趋之若鹜。
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的天之骄子——清北毕业生。
国内第一个搞P2P的是北京大学数学系唐宁,他远赴美国南方大学念经济学,学成又在华尔街DLJ投资银行从事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回国后,唐宁创建宜信公司,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的杨一夫、李欣贺,与来自清华园的张适时凑到一起,创办了人人贷。
曾有行业机构统计过,之前81家待收过亿的P2P平台,清华北大高管有38人。
如今,互联网反垄断,金融反系统性风险,日子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我们很多的清北毕业生又开始选择了另外一条安稳的道路:
宇宙的尽头是体制。
如今北大、清华想进入体制的比例相当之高。
北京大学发布的就业报告透露,2019年校本部2822名毕业生签的三方协议显示,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了体制内。
面对今年史上最残酷的国考,有人已经开始抢跑了。
选调生是最好的捷径,可以直接定编公务员,但选调生报考要求很高,一般在985中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
可在河北公布的2021年定向选调生名单中,居然大多来自清北。相比之下,复旦黯然失色,多数985更是连机会都没有。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清北公布的2021年选调生人数显示,北大同比增加60%,清华直接增加一倍,双双创历史新高。
两校选调生一共1300多人,也就是说1300多个“铁饭碗”提前被清北毕业生锁定。
据新华网报道,2010年以来,已有2200余名北大选调生工作在祖国各地。减去今年的800名北大选调生,意味过去10年时间才1400名选调生。现在一年就要逼近一千了。
我同事S博士本硕博都在北大。他说以前北大毕业生,除了极个别一门心思盯着中组部等中央部委的,一般对选调生都兴趣不大,不像如今,去省或者基层都很热衷。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跟前辈相比,现在清北毕业生已经低到尘埃里。
不仅如此,去中学当个高薪老师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渠道。
去年,深圳中学招聘的66名教师中就有27位博士,基本毕业于清北。大家在名单中艰难找出的非清北院校是牛津、港大。
最新招聘的17位理化老师中,16位拥有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的博士学历,再次引起了热议。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深中赶紧解释:我们招的不全是清北博士,还有1个清华硕士。
不过,这不是清北与教育行业的唯一结缘。
2020年教培最疯狂的时候,一些头部教培机构只招来自清北的学生,开出保底60万年薪的天价工资。哪怕一天老师都没有当过,哪怕才刚刚参加工作,也不妨碍月薪五万。
当然,好景不长,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清北学生这么想当老师,以至于有人调侃,清北是否应该改名清北师范大学?
吓人!这家被北京雪藏的世界五百强鲜为人知,竟然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清北集团只有告别昨日,才能迎来崭新的未来。
加油,我的清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dn37A4Gwi2R5lpxVucBLQ

最严格的北京调控,最可怜的北京市场

有关北京市场的调研,我会在稍后的文章中分享。
今天最核心的内容,是想要分享一个北京市场的调控。这是一个被北京市场的调研更有价值的东西。
因为这是方向,这是趋势,这是大势。
当你真正了解了北京调控之后,你一定会发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什么市场,什么板块,什么学区,什么产业,什么副中心,什么北三县,什么暴击,在调控面前统统都是弟弟。
北京调控>北京市场。
哪有什么自由的市场,只有放肆的北京式调控。

1
北京投资,是最惨的。
没有人会在2015年8月14日之后炒通州。
没有人会在2017年3月17日之后炒北京。
没有人会在2017年3月17日之后炒北三县。
没有人会在2021年7月2日之后炒学区房。
北京市场至少被干断4次。

图片

这绝对是全国最惨的市场,与之相对应的,也是全国调控速度最快的城市,更是全国政治最正确的城市。
无他,这里是北京。
尤其是最近这一次,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当深圳市场的涨幅上浮到40%-100%的时候,当上海市场的涨幅上浮到40%-100%的时候,北京市场的涨幅是多少?
最高40-50%。
高吗?一点都不高。
当北京刚刚启动的时候,当时的平均涨幅也就在20%-30%的时候,北京直接在12月启动了第一波调控,随后的北京市场硬是在供需的压力下,再次上涨了10%左右的涨幅,但是也就如此了。
因此,整个北京市场的涨幅也就在40%左右。
难道说北京的市场不够好吗?
难道说北京的资源不够优质吗?
难道说北京的门槛不够高吗?
但是,为什么北京市场的涨幅这么少,涨幅周期又这么短?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调控逼得太紧?我想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
稳定压倒一切。
这是悬在北京头上的一把刀,作为极为讲究政治的城市,当所有的决策都围绕着稳定二字,当房价涨幅成为这个城市的红线,一切的一切,都将被快速扼杀。

2
第一次:
直接干倒了通州市场。
2015年8月14日,通州双限。

图片

2015年8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要求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才能在通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1、京籍无房;
2、已有1套住房,户籍属于通州且落户3年(含)以上;
3、已有1套住房,户籍在北京其他区域,近3年在通州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
4、无房,非京籍,连续3年在通州缴纳社保或个税。
这个时候,国家正在干什么?
整个2015年-2016年,全国上下房地产市场的基调只有一个:去库存、大放松,大量的利好出政策出台,降准降息降首付降门槛,利好政策扑面而来,从深圳开始全国启动了全新一轮的房地产大牛市。
这个时候,通州在干什么?
在搞双限,在搞最严格的双限,起因则是2015年北京刚刚放出通州搬迁的消息,大量的资金进驻通州,但是释放消息的第二天,通州市场全面禁止,严禁炒房。
通州刚刚起步,就被斩断。

3
第二次:
“3·17调控”直接干倒了北京市场。
2017年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品住房销售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通知》。
这是非常官方的说法,“3·17最严调控”则是最响亮的名头。

图片

政策最核心的几点:
认房且认贷;提高二套普宅首付比例至60%;最高贷款年限由30年降成25年;企业购买的商品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等等。
正是因为这个政策的出台,作为北京史上最严的限购限贷政策“3·17新政”出炉,再加上后续竟然连续出台了多个补丁,整个北京市场急转直下,刚刚起来的市场迅速跌入低谷。
这是3·17最严调控之后的补丁政策:
3月,商住房个人全面限购,同时禁贷。
4月,平房、法拍房陆续纳入个人住房限购范围。
9月,未来五年供应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
10月,实施《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
11月,5年里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
从2017年到2021年,整整4年。
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房价从2017年的42536,一直平稳增长,截止到2021年3月15日为46694,四年仅上涨4158元,调控效果极其显著。

图片

北京凉凉。
通州凉凉。
学区凉凉。
北三县凉凉。
如果说第一次调控,只是对通州进行了调控,那么2017年的最严调控直接把北京干到谷底,正在起步的涨幅,迅速被干断。

4
第三次调控:
限竞房,对于北京房价的再次重击。
北京限竞房,全国独一份,这种新调控、新产品的出现,对于整个北京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限竞房的出现,严重抑制了北京市场,尤其是新房市场的涨幅。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北京的限竞房,本质上就是限价+限售的一种。
全国其他城市只有限价房,对市场的影响一定是非常积极的,这一点在杭州成都南京西安合肥,都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涨价,抢房。
因为这些城市的“海王调控”,看着调控了,实际上对于市场却产生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都知道倒挂,都知道买到就是赚到,于是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万人摇,起此彼伏,在全国都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市场。
但是北京却完全不一样,从限竞房出现开始,一是受317调控的影响,门槛和名额难以解决,二是限竞房的出现,滞缓了新房市场的涨幅,造成了北京市场多年不涨。
为什么?
一是动辄5年社保;
二是产品很差+限售。
甚至20年上半年之前,很多人因为限竞房的户型一般、限售、夹有配套,甚至很多人还看不上限竞房,也就是在20年下半年开始,因为全国市场的涨价,北京市场的限竞房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很多人慢慢认识到,限竞房可以买啊。
比如说亦庄。
之前也推荐粉丝去买过,才4万6,但是现在已经涨到了5万5以上,而且还不好买,现在那一块中海打造的项目,精装7万2,比之前的新房价格也高了不少。

5
第四次调控:
直接把学区房给干掉了。
这一招,北京依然冲在了第一个,直接震动全国。
因为这是北京,这是全国最好的学区房,也是全国最贵的学区房之一。但是即使如此,也在7月开始便从西城、东城开始,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第一轮声势浩大的学区房调控,这在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大调控。
甚至引发了全国人民的争论,其他城市纷纷表态跟进。
7月初连续发布的西城、东城的学区房的调控,直接把整个房地产的市场给干下去了,未来学区能不能买?都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北京学区房的调控,对市场的打击都是非常巨大的。
不仅如此,辅助以学区调控的背后,还有教师轮岗的新规,还有教育机构的打击,都是一些列的组合拳,对于整个北京市场的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这就是北京的影响力。
除此以外,包括我们6月底去北京调研的北三县。
通勤和距离,才是北京主宰北三县的命脉。
4年前的调控,直接把北三县干废了,导致整个北三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缓过劲来。
一时间,整个全国涌向北三县的投资客风声鹤唳,造成了大量的客户高位站岗,从燕郊的4万,大厂不到3万,到香河不到2万,现在全部腰斩。
北三县的价值,不在于北三县有多大的价值,而在于北京的价值有多大,涨了有多少,望京、通州、国贸等片区的价值有多少,这才是最关键的。
不仅如此,本来燕郊的房价已经涨了一点点,但是这一波学区房的严控,直接把整个北京的市场全部干下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
北京,才是调控最狠的城市。
力度、频次、影响力,比长沙、海南更加严格,比郑州更通透。
很多人说我屁股坐歪了,调控是应该的,房价怎么可以随便涨,国家就应该大力出手,北京就应该作出表率。这话没错,我绝对承认。
需要调控吗?
一定需要。作为首都必须调控,作为顶级一线必需调控,甚至是作为政治正确都可以调控,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调控之后呢?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北京、郑州、长沙、青岛等全国寥寥的几个城市在调控,其他城市不仅逆势上涨,甚至接连涨了几波了,这5年的涨幅至少涨了1倍,甚至很多涨了2倍、3倍。
同为顶级一线,北京最高涨了50%,上海最高涨了100%,深圳最高涨了100%,原本可以1V1的情况,现在必须拿出更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这样公平吗?
北京在调控,深沪在上涨;
北京在下降,深沪在上涨;
北京有限竞房,限售+限价双管齐下,深沪却只有限价。
这样真的可以吗?

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FsIwouYA2aidPMl-NHfE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