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三大神器之 Python 装饰器

来自公众号:Python与算法社区

学会 Python 装饰器

装饰器,几乎各大Python框架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足以表明它的价值!它有动态改变函数或类功能的魔力!

本专题的目录:

  • 学会 Python 装饰器
    • 1 什么是装饰器
    • 2 装饰器的结构
    • 3 为什么要这样
    • 4 装饰一个函数
    • 5 装饰一个类
    • 6 装饰器层叠
    • 7 温馨提醒
    • 总结

1 什么是装饰器

对于受到封装的原函数比如f来说,装饰器能够在f函数执行前或者执行后分别运行一些代码。

2 装饰器的结构

装饰器也是一个函数,它装饰原函数f或类cls后,再返回一个函数g

装饰一个函数:

def decorator(f):
  # 定义要返回的函数
  def g():
    print('函数f执行前的动作')
    f()
    print('函数f执行后的动作')
  return g

装饰一个类:

def decorator(cls):
  # 定义要返回的函数
  def g():
    print('类cls执行前的动作')
    f()
    print('类cls执行后的动作')
  return g

使用装饰器很简单,@+自定义装饰器 装饰要想装饰的函数。

3 为什么要这样

要想理解装饰器为什么要有这种结构,要首先想明白装饰器的目标是什么。

它的价值在于为原函数f增加一些行为,前提必须不能破坏函数f,所以肯定不能改变f的内部结构,所以只能在调用f前后定义一些行为。

同时,装饰器函数decorator返回值又是什么?你可以思考下,返回一个函数是再好不过的了,它包装了原函数f.

4 装饰一个函数

printStar函数接收一个函数f,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所以满足装饰器的结构要求,所以printStar是一个装饰器。

def printStar(f):
    def g():
        print('*'*20)
        f()
        print('*'*20)
    return g

printStar装饰器实现f函数执行前、后各打印20个*字符。

使用printStar:

@printStar
def f():
    print('hello world')

调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改变函数功能
   f()

打印结果:

********************
hello world
********************

可以很方便的装饰要想装饰的其他函数,如下:

@printStar
def g():
    print('welcome to Python')

5 装饰一个类

除了可以装饰函数f外,还可以装饰类cls,两者原理都是一样的。

下面给出一个装饰器实现单例模式的例子,所谓单例就是类只有唯一实例,不能有第二个。

def singleton(cls):
   instance = {}

   def get_instance(*args, **kwargs):
       if cls not in instance:
           instance[cls] = cls(*args, **kwargs)
       return instance[cls]
   return get_instance

定义字典instance,键值对分别为类和实例,这样确保只cls()一次。

使用装饰器singleton修饰类:

@singleton
class CorePoint:
   pass

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改变类的功能
   c1 = CorePoint()
   c2 = CorePoint()
   print(c1 is c2) # True

6 装饰器层叠

上面原函数f不仅能被一个装饰器修饰,还能被n多个装饰器修饰。

下面再定义一个装饰器printLine,被修饰函数执行前后打印20个 –

def printLine(f):
    def g():
        print('-'*20)
        f()
        print('-'*20)
    return g

使用上文定义好的printStarprintLine同时装饰函数f:

@printStar
@printLine
def f():
    print('hello world')

此时再调用函数f: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改变函数功能
   f()

打印结果:

********************
--------------------
hello world
--------------------
********************

f被装饰后,先打印*,再打印 –

层叠多一层,原函数f就变强大一层。使用装饰器,还能实现功能抽离,进一步实现松耦合。

7 温馨提醒

打印原函数f的名字__name__,结果为f

In [1]: def f(): 
   ...:     pass 

In [4]: f.__name__                                                              
Out[4]: 'f'

但是,被装饰后函数名字f变为g,这不是我们希望的!

@printStar
def f():
  pass

f()
f.__name__ # g

Python提供的解决方案:使用functools模块中的wraps装饰器: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printStar(f):
    @wraps(f)
    def g():
        print('*'*20)
        f()
        print('*'*20)
    return g

此时再打印被装饰后f的名字,显示f,正常!

总结

  • 学会 Python 装饰器
    • 1 什么是装饰器
    • 2 装饰器的结构
    • 3 为什么要这样
    • 4 装饰一个函数
    • 5 装饰一个类
    • 6 装饰器层叠
    • 7 温馨提醒
    • 总结

以上就是装饰器的核心使用逻辑专题,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读者,若觉得有用,欢迎三连支持。咱们下个专题再见!

4名中情局特工命丧南海: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动,有多疯狂?

◎作者 | 正解局

◎来源 | 正解局(zhengjieclub) 已获授权

小事件,背后有着大趋势。

 

上周末,最热门的事件可能要数美国推迟TikTok禁令了。

 

不过,我倒是看到一个有趣的报道:

 

美国中央情报局(中情局,CIA)4个特工,在南海想对中国开展间谍行动,不料却送了命。

 

这个事情发生在2008年9月,虽然是12年前,但直到最近才爆出来。

 

最早报道的是著名的雅虎新闻,随后美国、英国等西方大量媒体跟进。

 

这个事件不光劲爆,也让人深思,但现在国内媒体还没怎么关注到。

 

谈TikTok的文章实在太多了,今天,我就不说了,专门聊聊中情局特工死在中国南海的事情。

 

4名中情局特工命丧南海: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动,有多疯狂?

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

 

根据报道,当时美国中情局怀疑中国军队占领了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北面的一小块土地。

 

所以,就派出了隶属于中情局海事部门的4个特工:

 

斯坦尼克(Stephen Stanek),项目的领导者,潜水经验丰富。

 

佩里奇(Michael Perich),刚刚毕业于美国海事学院(和西点军校一样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学府,主要培训海军陆战队)。

 

麦考密克(Jamie McCormick)、米克斯(Daniel Meeks)主要负责支援辅助工作。

 

4名中情局特工命丧南海: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动,有多疯狂?

斯蒂芬·斯坦尼克和迈克尔·佩里奇

 

他们当时领到的任务是:

 

到那块怀疑被中国军方占领土地附近海域,安放一个间谍装置,刺探中国海军舰艇的电子信号。

 

当时,中情局考虑得还“挺周全”。

 

4个特工坐船沿着菲律宾海岸线出发,到达预定海域后,坐商业潜水器去安装间谍设备。

 

为什么要坐商业潜水器?这是因为,即便是被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发现,美国政府也能撇开干系,可以说和美国无关,据说当时还伪造好了一套文书,说潜水器是日本商人的。

 

这个间谍装置被伪装成一块大石头,里面装满了各种美国监听的技术设备。

 

安装完后,4名特工计划就坐船撤退到日本。在日本停留几周之后,重新坐船到那儿,把那块“大石头”取回去,当然也就拿到了监听数据。

 

4名中情局特工命丧南海: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动,有多疯狂?

吕宋岛的位置

 

可计划却并没有想象的顺利。

 

根据斯坦尼克的战友回忆,他是一个爱国者,勤奋又能干,很受大家尊重。

 

在出发前的最后时刻,斯坦尼克又仔细检查了车载气象雷达系统。

 

当时,一个台风正在菲律宾南部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酝酿,这就是后来的强台风“海高斯”(Typhoon Higos,国际编号:0817)。

 

有意思的是,“海高斯”这个名字是美国提供的,在查莫罗语(美国关岛上的一种方言)中意思是“无花果”,这似乎也预示着中情局这次行动必有异常。

 

根据最初的推算,台风“海高斯”会刮过特工们要去的海域,这样行动就应该中止或者推后。

 

但是,斯坦尼克却预测,台风会偏离,所以就在“海高斯”正式形成的前2天,9月28日,他坚持要实施行动。

 

他们坐上一条长40英尺(不到12.2米)的船开始行动,中情局还在船上放了一个信标,可以实时跟踪船的位置。

 

但特工们失算了。

 

2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了热带气旋警报。

 

30日,气旋开始向吕宋岛南部移动,它的环流中心不断拉长,而且难以定位。

 

随后,气旋正式成为台风,一直到中国大陆登陆后才消失(10月4日下午,在中国广东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7级,15米/秒)。

 

最终,风暴吞噬了中情局的船、4个特工、潜水器和那个装满监听设备的“大石头”。

 

中情局后方人员,眼睁睁看着一切消失在风暴中心。

 

4名中情局特工命丧南海: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动,有多疯狂?

 

根据报道有一点特别有意思。

 

原本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但美国中情局和美国军方配合得并非天衣无缝,它们之间也有矛盾。

 

这个行动之所以在那么高的风险下进行,其实是中情局的海事部门想要证明相比海军,自己的价值更大,为自己争面子。

 

据说,斯坦尼克当时觉得压力很大,一方面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即便美军遍布东南亚,但是美国军方却对这个行动一无所知,因为中情局根本不想让美军知道。

 

上面说发布热带气旋预警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其实就是美国海军在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太平洋气象及海洋中心(NPMOC)的分部,但中情局似乎没有重视军方的警报。

 

而且,行动失败后,中情局竟然没有要附近的美国驻军和舰船驰援,而偏偏是请遥远的日本自卫队帮忙搜寻。

 

结果日本自卫队赶到后,搜寻一通反馈,没有找到任何东西,甚至连一片漂浮的救生衣都没看到。

 

几个月后,中情局纪念墙上多出了4颗代表纪念死亡者的星星。

 

4名中情局特工命丧南海: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动,有多疯狂?

中情局纪念墙,每一颗星星代表一名因为执行行动死亡的特工

 

实际上,这件事情还有更大的背景。

 

1998年,克林顿时代,美国就开始强调亚太安全战略,逐渐把战略中心从欧洲移到亚太,首要目标也从俄罗斯转向中国。

 

2001年,小鹰号航母进驻新加坡军事基地,标志美军重返东南亚。当年“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就是美国战略调整的一个直接标志。虽然后面因为“9·11事件”,美国把注意力放在了反恐上,但是战略重心东移却一直没有完全停止。

 

奥巴马上台后,更宣称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

 

亚太在美国战略天平上的分量越来越重。

 

中情局、美国军方自然都想露两手,强化自己的存在感,争取话语权。

 

这可以看作是美国中情局四特工丧命南海的大背景。

 

实际上,只要亚太、南海在美国战略上的分量越来越重,美国各方势力就不会闲着,说不准就干出出格的事。

 

这一点,中国要格外警惕。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IqSCJU7wXuymmMOv7dHiA

楼市站在悬崖边,一场轰轰烈烈的底层互害,让所有人都苟活着!

市场吊着最后一口气。

 

我想起了万科2年前的一句口号:



活下去。

 

放在今年,也许换个词会更恰当一点:



苟活着

 

大城市、开发商、中介、购房者,无处可逃,无一幸免。

 

这样一想,挺悲凉的。

 

 

1

开发商与购房者

 

 

江西省赣州市源盛地产旗下的世纪花城交房了。

 

啧啧,交房现场简直是非常壮观。

 

就在交房当天,就在交房现场,一个崭新的社区旁边,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交房现象,满怀期待的交房现场,硬是被隔离成两个完全对立的世界:

 

一边是整齐排列的安保人员,

 

一边是抱团取暖的收房业主。

 

陌生、对抗、怀疑。

 

也许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业主们收房,开发商在收房现场,专门准备了非常别致的欢迎仪式:

 

数十名保安,以及两车黑衣人。

 

这真是一个贴心的开发商。

 

我猜,生怕业主们收房不顺利,生怕这次交房不顺利,为此专门准备了规模宏大的收房安保队伍,这样的话,绝对能保证收房的顺利。

 

就像杜蕾斯一样,安全第一。

 

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地,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上面一片祥和,底下暗流汹涌。

 

郑州的中海锦城。

 

只有一栋楼,精装交付。收房的第一天,我专门到现场看了一下,大门口整整齐齐排列了置业顾问、物业人员,专门对接项目的收房,甚至在道路两旁,我还看到了两辆大巴车,全部都是安保。

 

是的,整整两车,就在路口。

 

这是开发商最后的防线,一旦迈出,就是腥风血雨。

 

 

2

住建局与购房者

 

 

一房两卖,很常见。

 

但是在东北哈尔滨的王先生身上,却上演了最狗血的一幕:



自己的房子,莫名其妙被掉包了。

 

这是华夏时报报道的一个新闻:

 

“1000万买3套房,却被住建局转给开发商的亲戚。不仅如此,甚至在房子被卖之后,公安甚至都不予立案!”

 

不仅被掉包了,讨房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难以置信的细节:

 

房主对房屋一无所知;

住建局房屋登记系统内信息与事实不符;
疑遭人修改日期逃避监管红线;,
三套房子备案在王妻名下当天即被作废;
公安机关虽然侦查却蹊跷“戛然而止”;
住建局系统备案信息被修改;
房企、住建局有关人员的合谋下,被违规过户;
……

 

自己辛辛苦苦花了1000多万买的三套房子,还经历了16年最好的一波涨幅,原本指望着能够总价翻翻,实现身价倍增、财富自由。

 

没成想,最后忙活半天,却被半道截了胡。

 

更可气的是,这种情况还是在已经进行过网签备案的情况下,最后还是被当地住建局离奇过户给开发商的亲戚。

 

赵本山、范伟在《卖拐中》说的好:

 

真是防不胜防啊!

 

中间怎么操作?大家都清楚。

 

最后结果如何?大家也都清楚。

 

 

3

业主与交房

 

 

这是郑州的一个项目。

 

类似这样的项目,类似这样的的故事,不只是是郑州,还在全国各地上演,不仅会发生在过去,发生在现在,更会发生在未来。

 

源源不断,无穷尽。

 

郑州,常西湖,汇泉西悦城。

 

就在汇泉西悦城5号院,交房仅仅才半年的时间,也许小区的业主还在做着美梦,还在等待绿化慢慢好起来,小区的瑕疵修修补补,周边的道路逐渐完善起来。

 

没成想,一记当头棒喝:

 

交房半年,路面塌陷,楼体沉降,屋顶坍塌。

 

自交房以来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下沉现象,且下沉呈日渐严重态势,令众多业主生活得胆战心惊。

 

业主都表示:

 

幸福生活不敢奢求,糟心日子不知何时到头。

 

根据网上的报道,甚一些业主反映,有些住户的屋顶出现塌陷,这还不是关键,竟然出现了滑稽的一幕,小区物业为掩盖工程质量问题,在未经业主同意的情况下私换门锁,悄悄进行屋顶修复施工。

 

这可真是做好事不留名啊!

 

非法闯入民宅,你知罪吗?

 

这样的事情不会少,每一年、每个城市、每个开发商都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各种各样的奇葩事情:

 

精装交房的房子会长出蘑菇;

卫生间的洗手池只有巴掌大小;
绿化缩水、人工造湖;
……

 

 

4

商品房与安居房

 

 

一批业主向另一批业主,扔过来了A4纸大小石头。

 

我第一次见到,A4纸一般大小的石头。

 

混居社区的不同阶层,又开始掐起来了。

 

今年8月,有关首开华润城,有人都动手了。



去年九月,西苑业主带着手套、撬棍和矿泉水、包子等食物,第一次试图拆掉隔离消防门;

 

今年8月,上百位业主聚集在门口,拆迁了保安亭的“花香东苑”四个大字,拆掉了小区铭牌,用跌东切割机拆除消防门铁框,甚至扔过来了A4纸大小石头……

 

甚至,有业主受伤了。

 

于是,一场巨大的冲突瞬间被点燃,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首开华润城是一个混居社区,有8万+的商品房,更有2万+的安居房,一切悲剧的背后,都被这巨大的价差,将阶层、贫富、素养、美丑、资源全部撕开,完全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表面上看,他们是在争夺一个金灿灿的名字:

 

首开华润城。

 

不如说背后的争夺,不仅仅是房价、资源、配套、绿化的利益之争,更关注这群业主们身份、阶层、权利的尊严之争。

 

有里子,有面子。

 

商品房业主有错吗?

 

安居房业主有错吗?

 

拿地的开发商有错吗?

 

也许都没错。

 

但是看着自家的草坪,晒着花花绿绿的床单被褥;本该属于自己的首开华润城,却被对面放大;看着一群名义上的刚需(部分),车库却停着奔驰E级、宝马X6、兰德酷路泽……

 

很多业主,心力交瘁,四散奔逃。

 

 

5

 

稳得一批的万科,站出来说:

 

活下去。

 

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抬举所有人。

 

所有人都在苟着。对,仅仅是苟活着。

 

南沙万顷沙的恒大阳光半岛,几百个中介小哥,伴随着高亢的《德国战车》,他们在排着队,疯狂收割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客;

 

在全国各地拿地王的房企,甚至成都、杭州、长沙,在17-20年最苟着的市场中,地王死了,溢价死了,精装死了,挣钱就是奢望;

 

购房者身在囚笼,在最底层的世界中,买到最烂的房子,买在最高位的站岗,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维权、抢房、心酸,还无人关注;

 

……

 

中介只是为了挣钱,房企只是为了规模,销售只是维拉业绩,城市只想拍出更高的地价,购房者只想要一个好房子。你看,购房者、开发商、中介,甚至背后庞大的产业链条,以及数以万计的家庭,都挣扎在困境之中,没有人会是赢家,他们全是输家。

 

唯独背后的庞然大物,坐享其成,土地财政、税收大头、调控美名,都可以站在市场的最顶尖处,在最混乱的市场中全身而退。

 

我想,这一定不公平。

 

如果你没在塔尖,老老实实的苟着。

 

像鸵鸟一样,把头压在最低处,苟活下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whqvJJUwSNTK7QJlPComA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东京,广深对标大旧金山的格局,越来越清晰了。

 

国家意志与市场力量的相互交织,深刻重塑着当前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面貌。

 

随之上演的,将会是一场史诗级的人口迁移计划,GDP考核机制的调整,上亿民众的命运可能转折……

 

01

 

以前老有人说,上海会成为纽约、伦敦。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上海正在选择东京模式。

 

2013年,上海11号线羞答答的越过边界,伸入昆山体内6公里。这个历史性突破,让辽阔的大江苏,终于有了一个小角落与魔都实现1小时地铁通勤——花桥镇。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一些买不起浦西一张床的年轻人,把家安置在这里,每天像候鸟一样地铁来回。不过,双城生活只局限于这片狭小地带,再远就没有地铁了。

 

按照设想,11号本该与苏州的轨道网连成一体,直插苏州心脏。遗憾的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刚探出头来就戛然而止了,像是被击沉的巨兽一动不动。

 

上海的扩张野心,梦断花桥啊。

 

这一停,6年过去了。

 

最近,苏州S1号线开始施工,建成后将穿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区,牵起11号线的手。

 

沪苏轨道一体化突然加速的背后,是魔都正在谋划扩大势力版图。

 

5个月前,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传出一个重磅消息,上海正连同江苏、浙江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初步拟定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

 

一个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的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这是一种完全有别于过往的局面——

 

长期以来,上海奉行单中心思路,导致资源、产业、人口过度向圆心集聚。我们看长三角的热力图,上海是主中心,昆山、嘉兴、苏州等卫星城是次中心,彼此相对独立,各自分散,中间还留有大片的空白地带。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同样是土地紧张的东亚地区,东京湾的热力图却是长成这样的。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上海的人口分布呈现“圆心状”,东京则是“发射状”。这得益于东京都建设了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将周边的琦玉、千叶和神奈川县囊括进来,形成了一个半径50公里以上的都市圈。

 

有数据显示,东京都日间人口数约1558万人,夜间约1316万人,每天大概有240万人交通往返。

 

今天上海的常住人口已高达2420万,接近东京都的两倍。尽管早前魔都曾签下军令状,到2035年将人口控制在2500 万左右。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人口往超大城市聚集,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除非上海自我肢解,经济大幅下滑,否则迟早会突破这个天花板。

 

所以,上海效仿东京,悄悄布局了一场人口大迁移计划。

 

1.建设跨市轨道

 

上海11号线与苏州S1对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7号线也准备对接太仓市,17号线将西延到苏州吴江区。按照规划,上海要建成21 条城际线,规划总里程达到 1000 公里以上。除了地铁,一大波跨市域的城轨和高铁也在来的路上。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打通省级断头路的大致位置)

 

2.打通省级断头路

 

上海与卫星城的毛细血管时有梗阻,有些地方看起来只有几百米路远,却好像天涯海角可望不可即。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正在打通11条跨省断头路,涉及到太仓、昆山、嘉善、平湖等。

 

3.布局第三机场、在嘉兴盐城搞飞地经济、疏解非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上海膨胀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它展开庞大的触角,吞下毗邻的7个县市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上海人,离开魔都分散在大都市圈内,形成双城生活。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从骨架到血肉,上海越来越像东京。

 

上海说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但碍于体制机制,始终无法像纽约、伦敦一样,成为全球资本要素的控制中枢。

 

说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地理条件却天然劣于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国际中转难以突破。

 

这一点,与东京何其之像。放眼全世界,能称的上全球城市的只有两个,伦敦和纽约。

 

上海虽然定位全球城市,其实内壳跟东京差不多,只是国际城市。它们都背靠本国的经济腹地崛起,成为本土货币和产品国际化的桥头堡。

 

它们在全球体系当中,对内服务的职能远大于对外控制职能。更多的是辐射内部,而不是全球配置。所以其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只是区域级的,不是全球级的。

 

此外,今天引领世界格局变动的无非是两股力量,金融和科技。伦敦和纽约凭借单一的金融属性晋升为全球城市,上海与东京却两手抓,都是综合性城市。

 

你黄局长有个判断,中日的世纪之争,谁赢谁败,并不是比拼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谁更高,而是看上海与东京谁更强。

 

上海人口是东京的两倍,面积是东京的三倍,但上海的GDP只有3.06万亿,仅为东京的1/2。

 

只有当上海的经济体量高过东京时,中国才能说真正超越了日本。

 

只有当上海的人均收入超越东京时,中国才能说碾压了日本。

 

02

 

中国向来有一南一北两个核心。当上海在膨胀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北京却在收缩。

 

曾经在帝都眼里,江南的富裕是资产阶级的买办留下来的。北京一度想证明,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北方也能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不甘心经济落后,收揽了非常多的资源。远的不说,近的有100万员工的首钢拔地而起,有北汽、奔驰、长安等整车厂鳞次栉比。

 

上海有的,帝都一定有。上海没有的,帝都还是有。好比这金融领域,管理中心在京,市场中心在沪,两者相隔十万八千里。每次汇报前,都先得在天上颠簸两小时。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经历40年的奋斗,北京的GDP大有赶超上海之势头。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北京的追赶运动戛然而止了。

 

今天的北京,正在剥离经济色彩,强化首都功能:

 

赶人。停办民工子弟学校、腾退批发市场、以每天几千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拆除违建、给予货币补偿让直管公房退租。

 

疏解。外迁制造,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生态。疏解部分央企、金融机构、百强中学和三甲医院。设立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个千年大计,作为中心城六区的泄洪区。

 

现在,中央给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前者是服务于中央党政军的政务活动,后者是服务于重大外交外事活动。

 

在中心城六区的范围内,只要干扰到这两个核心功能,都会被中央开启离心机模式一一甩出。

 

在新版的城市规划中,北京只字不提“发展首都经济”,等于正式宣告了将经济中心交给上海。

 

最近甚至有传闻说,东城区、西城区会合并成中央政务区。这个说法的出现,恰好凸显了北京打造华盛顿的魄力。

 

话又说回来,经济要素的外流,其实也意味着GDP、地方税收的流失,会造成局部地区的经济波动。

 

这两年北京减税降负的力度很大,去年就为北京市企业减税约400亿元。房地产作为传统支撑行业,受调控影响也不好用了。未来一两年还有一连串的大事喜事,比如70周年国庆、冬奥会残奥会等等,支出非常多。

 

在这个关口上,减量运动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前阵子,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在全国两会上公开喊穷,向中央要钱要支持。“北京正在面对城市减量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问题,2019年应该说是收支平衡最紧的一年”。

 

北京市市长则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呼吁政府要过紧日子,准备刀刃向内,先把三公经费砍掉20%以上再说。

 

中国当代史就是充满了戏剧性。过去,北京站在鄙视链的最顶端,睥睨众生,未来可能要倒过来,由全国各地来支援北京了。

 

但不管怎么样,京津冀版图站在了百年巨变的起点。

 

未来通州是北京,五环内才是首都。东西两城,则是大国的权力中枢。这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集合了中华文化的地方,将作为国家象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到那个时候,帝都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不考核GDP的大城市。

 

03

 

在三大城市群当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可能是最大的。

 

京津冀讲究政治地位,长三角同质化竞争严重,大湾区则互补性特别强。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澳门是休闲中心,佛山、东莞是制造中心。

 

放眼全中国,大湾区的分工专业化做得最好。加上这里有十分活跃的民营经济,高度完备的产业链条,品种繁多的金融工具。所以在过去40年里,内地9市飞速发展。

 

但是,这个囊括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涉及到两种制度、三种关税区、三种货币区……虽然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货物、服务、资本、人员、信息之间仍然不能自由流动。

 

这里边有地方保护主义,也有顶层设计方面的龃龉。由于壁垒的存在,大湾区的发展逐渐走到了瓶颈。

 

于是,广深港卷起了袖子,大力拆墙。

 

这个地方,正在研究为符合条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

 

这个地方,正在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

 

这个地方,正在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港澳资本或许将逐渐被视为内资。

 

这个地方,正在研究外国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便利通行政策和优化管理措施。

 

类似的举措可以举很多。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里正在破除政治上的障碍,让市场起到基础配置的作用。

 

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称霸宇宙,其实就是建立在美国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国家。要素流动的门槛极低,便于孵化科技。

 

生产要素的流动自由化了,大湾区就能迸发出更大的协同效应,广深也可以更加方便的借助港澳资源,打造成中国的硅谷。

 

上海虽然也在发力科技,但魔都的经济格局,是国资、外资、民资三分天下,国有资本力量雄厚,这天然注定了上海的创新,会更多受到有形之手的牵制。广深的底色是民企,活力和效率自然更高。

 

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

 

随着墙拆掉越来越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下一步,就是大旧金山的101公路。

 

一场好戏才刚刚上演。

来源:商智库,综合自金融人PLUS、澎拜新闻、新浪,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fAUdp49jH465JYyu5hGLQ

如果你出身平凡,还老老实实,那你注定一辈子受穷!

作者:水木然,微信公众号:smr8700

赚钱是认知变现,亏钱是认知缺陷。

 

鲁迅研究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总结了两个字:吃人。

 

其实人生活在社会上,和动物生活在丛林里,没有本质区别。

 

你如果不去吃别人,别人就会吃掉你。

 

因此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狼,一种是羊。

 

你要么是狼,能吃人;要么是羊,坐等被人吃。

 

狼的生存逻辑,是如何优雅的吃掉羊;而羊唯一的生存逻辑,就是变成狼!

 

那么,作为一只羊,如何才能变成狼?

 

请记住以下三个字!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其成长经历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三个字来表述,这三个字代表了我们奋发向上的三个阶段,各有各的行为特征,最重要的是不同阶段的任务不一样,搞正确了就会一气呵成,搞反了就会功亏一篑!

第一个字叫“

“上”就是不断奋发向上,这是原始积累的过程。

任何新生事物要想茁壮生长,必须得先经历一个原始积累阶段,这是一个野蛮的生长过程,要不惜一切代价生长,甚至中间充满了粗暴和野性。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这个原始积累过程:

先以国家为例,英国发生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如果没有圈地运动,如果不对全球进行殖民掠夺,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霸主。英国先后通过各种不平等交易/战争等各种手段洗劫其它国家,野蛮的侵占其它国家的物资和原材料,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再看美国,美国的原始积累主要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之后又通过霸权掌控了全球的黄金和石油流动,强行建立以美元为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不断的对全球进行干预,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再看看个人,左宗棠说过一句话:卑贱时要锋芒毕露。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应该是锋芒毕露,千万不要畏首畏尾,不要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要甩开膀子往前冲,大胆的试错,不断的去冒险,拼命的开拓。

其实年轻的时候干的都是粗糙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介于是非之间,类似于灰度,只要能达到目标,手段可以灵活多变,这就叫原始积累。

第二个字叫“

 

“止”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停止了,这一点非常很重要。

当一个人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他就不能再野蛮的发展下去,他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行为还是那么粗放式,一定会遭受现实的各种打击,所以做人要知道进,也要知道退。

知止,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大魄力。有时退一步,并不是失去,而是获得新生。

如果当止不止,往往下一步就是所灾。

另外,人一旦有成就,往往就会被关注,就会被很多人盯着,其中不乏那些忌恨和算计,大家都会关注你的行为轨迹,因此这时你应该慎言慎行,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还是左宗棠讲的那句话,它的下半句是:富贵时谨小慎微。意思是,当你成功的时候应该如履薄冰,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必须高度的自律,否则很容易栽倒。

因此,一个人弱小的时候,可以胆大妄为,一旦哪天你成功了,就必须谦卑谨慎。

有意思的是,世间很多人却恰恰相反:低贱时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一旦成功了便嚣张跋扈、恣意妄为,不知道收敛。

年轻的时候,应该野蛮生长,很多人却畏首畏尾。

成功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很多人却胆大妄为。

所以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自卑的奋斗者,和得势就狂妄的小人。

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成就,就必须知止。

 

第三个字叫“

 

一个人经过了“奋发向上”和“知止”的阶段之后。往往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人只有实力是不够的,还有一件很重要事就是给自己”正名“,也就是漂白

有句话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个人越往上走,肩上扛的责任就越大。

人到了这一阶段,就会发现你的奋斗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人。甚至因为你的权威和影响力,社会需要你能及时站出来帮大家主持公道。

这个时候你不仅需要维护秩序,还得给大家制定规则,帮助大家建立一套可以自己运转的系统。

你要想能稳的住自己打下的江山,必须足够公平,能代表大众的利益,你还必须能代变最先进的潮流。

这时你已经是大家的精神领袖,无论发生了什么动荡,你都要托住大家,让大家看到希望,因此你的内心要非常强大。

 

 

大家再看一下这三个字:

”比“”多一竖;

这一竖就是要压住一个人的野心

”比“”多一横;

这一横就是要让一个人变的堂堂正正

这一竖一横,蕴含了无比深刻的学问!

这也是成长的三个阶段,它的适用性很广,从员工到老板,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弱国到大国,往往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读懂了“上/止/正”这三个字,你就读懂了成功的本质。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yopyPFSPP1W-iM4ngox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