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

偶然看到2020年6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网”上公布的一份起诉书。

起诉书的文号是:渝检二分院刑检刑诉〔2018〕18号。被告人张晓江,重庆武隆区原政协主席。

起诉书说张受贿4464.8万元,这不是什么奇怪的。几千万,已经是许多家庭几辈子都不敢想象的数字,也足以拯救一大批底层贫困户于水深火热,但在贪官们的序列里,不过是一只小苍蝇。

排不上号。如果允许人民群众自由吐口水,恐怕群众们的口水都吐干了,也还没有轮到这位张晓江。

我比较好奇的是第二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检察官给张晓江一家算了一笔账。数字很乱,我花了一点时间,把起诉书的这一部分做成一张表格,大家看得清楚一点 :

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
家庭财产共计1亿余元,也就是说,张晓江是个亿万富翁。这里有两个信息很有意思,一是他有5138万元债权,二是他的房产价值2483万元。在重庆有2483万元的房产意味着什么?在重庆南岸富人聚集地的某个小区,两千万可以买到一栋带游泳池的独栋别墅;在渝北,根据今天某房地产网站上的挂牌信息,2500万可以买到一栋这样的独栋别墅:

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

现在再看他的家庭财产收入:
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

做成表后又会注意到一个有点意思的现象:张晓江参加工作以来,累计工资奖金304万元,可以说是亿元财产的零头不到。

检察院已经很贴心地把借贷收息1622万元也算成合法收入了,但是,他仍然有3529万元财产无法说明来源。

这就是这份起诉书上告诉我们的信息。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这位领导同志所掌握的财产仅限于此,就大错特错了。

2018年1月,《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有一篇来自重庆纪委的文章《剥下面具现原形》,主角就是张晓江。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一些起诉书之外的信息:张晓江所戴眼镜价值6万元喝酒只喝茅台,抽烟只抽中华,衣服非名牌不穿,相机非高档不玩,连家里洗锅洗碗都全部用矿泉水,还违规占用4辆公车。他长期在滨江新城管委会职工食堂宴请亲朋好友,专门聘请厨师制作他喜欢吃的一种面点,一年公款消费红酒30余万元

一位商人何某某交代说,2009年至2016年,他陪同张晓江出入各种娱乐场所累计花费100余万元。这仅是围绕在张晓江身边众多老板中的一个。

张晓江大量现金藏在并不在张晓江名下的一处别墅的阁楼上。张晓江名下只有1套房产,但他还在国外留学的大女儿名下却有10余套房产。

来自公款和行贿商人的消费是如此海量难以计算,张晓江掌握的资产何止亿元?对社会财富的消耗何止于一个亿万富翁?

接受纪委调查期间,张晓江的手机里存有大量淫秽视频,经常收到称呼其为“张教授”的定向招嫖信息,发送手机既有重庆本地号码,也有外地号码。

在十八大之后,张晓江将办公大楼内的职工阅览室改建装修为KTV唱歌房,用于喝酒娱乐。为了给一名女干部解决副处级,张晓江专门增加机构编制,设立党建办主任一职。没过多久,这名女干部调走之后,他就把党建办给撤了。

张晓江生活之腐烂,又何止于亿万?

在重庆纪委披露的信息中,以区领导的身份兼任滨江新城管委会党委书记,班子成员只有对其言听计从的份儿,根本不敢监督。在滨江新城,张晓江俨然是“土皇帝”,他也在忏悔书中自述说把这里视为“私人领地”。管委会下属国企滨江新城开发建设公司,用虚假交易骗取银行贷款资金6.1亿元,该公司职工刘梦洁虚增职工用餐打卡数据,贪污公款100多万元。

张晓江对周边生态之破坏,又何止于亿万?

张晓江真实的财产账本,他吞噬的,他污染的,远远不止于起诉书的一亿元。我们给他算账,不能仅仅只有起诉书一个账本。
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

在重庆市纪委的一份通报中,张晓江被定性为“一棵彻头彻尾的烂树”。我的问题是:一个生活如此长期糜烂且招摇、拥有财产如此巨大且不遮掩的人,为什么直到他快退休,才终于被举报拿下了呢?他身边的那么多干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在几十年的时间长度里,为什么一个个视而不见、闭口不言呢?

现在我们回到起诉书。这份起诉书是2018年4月12日的,它被公布是两年后的今天。我随后去查了裁判文书系统,发现:并没有这个案件的一审、二审判决书。网络上也没有本案的审结信息。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审判时限规定和司法信息公开规定是如何落实执行的呢?这种拖拖拉拉,与当年那些纵容张晓江的重庆干部,又有多大本质区别呢?

如果正义是如此习惯于迟到,就必然不是正义。没有正义的地方,树会一颗接一棵地烂掉。

最后,我还想把一个观点说得明白一点:我旗帜鲜明地反对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取消贪官死刑”的舆论和趋势,这些言论表面抬着“财产刑判死刑不文明也无法真正震慑犯罪”的名堂,花里胡哨之下,往往是别有用心的理论。

正如一位行贿商人所说的,某贪官对于本地来说就是一个“核污染源”。那么,如果此言非虚,对于核污染源,我们有什么好客气的?
20200710,呦呦鹿鸣 
上一篇文章,据说因为太艰深以至于很少人看得下去:

《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不再放过“王振华们”

一个亿元贪官的财富账本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5nsZu5gbxf2WKj8naIoQ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瘟疫后面就是饥饿,饿后面跟着战争,残酷的人类自我淘汰开始了。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可它带来的水深火热,才刚刚开始。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疫情还没结束,更坏的状况已经来了。

前几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发布了一篇《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报告里,有几个非常令人不安的数字: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是60多年以来粮食供应最严峻的一年。

全世界,至少有8.21亿人在夜里饿着肚子睡觉。

将有2.5亿人遭遇粮食危机,比去年多了整整1亿3000万人。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全球75亿人口,每30人中就可能有1人因饥饿活不过2020年。

用WFP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的话说:未来3个月内,全球每天会有30万人饿死。

这一次,联合国正式吹响了警告的哨声:

一场“圣经级别(biblical)”的大饥荒,正在将世界推向危险的边缘。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报告一出,我们才知道: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可它带来的水深火热,才刚刚开始。

01

先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疫情为什么会次生出粮食危机。

粮食自给,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

但放眼全球,能将这条生命线攥在自己手中的国家,少之又少。

富裕的韩国、日本,粮食自给率长期不足40%。

贫瘠的非洲大陆,整体粮食自给率只有60%。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都要花钱买进口粮食,以填饱人民的肚子。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世界各国粮食自给地图

可疫情的蔓延,一方面让粮食大幅减产,出口国开始限制出口,粮价上涨。

另一方面,又让生产秩序中断,进口国财政缩水,无力支付。

于是,供不上、买不起,粮食缺口根本无法弥补。

犹记得两个多月前,张文宏教授就在担忧:

疫情次生灾害下的死亡人数,会远远超过疫情本身。

没想到,一语成谶。

很多国家已经被随之而来的粮荒压得几乎崩溃。

02

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对他们来说,新冠病毒不是最可怕的死神,饥饿才是。

在非洲,仅3月末,米价就上涨了超过30%。

肯尼亚的一位单亲母亲,独自抚养8个孩子。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新京报

疫情在非洲爆发之后,她连口罩都买不起,更别说粮食。

8个孩子饿得哇哇大哭。

不得已,她只能把石头放在锅里煮,假装还有饭可做,希望孩子们在等饭的时候能踏实地睡着。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新京报

有人吃泥饼充饥。

矿洞里采出来的矿石磨成粉,和水混合,用纱布简单过滤。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滤出的泥浆摊成一张一张的面饼,晒干之后,就成了果腹的食物。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这种泥饼,吃多了会让人消化不良。

肚子越来越大,甚至因此死去。

可在饥饿面前,还有什么选择?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南苏丹地区,孩子们不知有多久没吃上饭,瘦得皮包骨头。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国际时间在线

贫民窟居民,要么排队等着领救济粮。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要么变成了“秃鹫”,每天早早来到屠宰场,等着抢走没人要的动物内脏。

哪怕是牛肚子里还没成型的胚胎,都成了他们难得的美食。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印度同样处在阴影中。

疫情封锁之后,一切公共场所关闭。

穷人没了工作,没了收入。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梨视频

饥饿面前,很多人只能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梨视频

只要能生存下去,根本顾不上干不干净。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梨视频

一辆运奶车发生事故,车上的牛奶打翻一地。

一个男人跑过来,跟一旁的流浪狗抢食物,小心翼翼地将牛奶用手捧舀进罐子里。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青峰侠

泰国曼谷,每天都有很多穷人聚在Lum pi ni公园。

只求有好心人来给他们发食物。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泰国中文网

甚至直接写出标语请求施舍:“请给我一点饭吃。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图片来源:泰国中文网

尼日利亚,买不起食物的穷人上街哀嚎。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笔迹侠?(zuobiji)

阿富汗,一边是小麦价格飞涨,一边是700万儿童正在挨饿。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叙利亚的人民,也只能依靠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救济过活。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一位女子扛着救济粮

还有伊拉克告急,需求进口100万吨小麦,25万吨大米;

印尼、菲律宾已经面临粮荒,储备粮最多只能撑6个月;

在刚果、委内瑞拉、南苏丹等地,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在濒临饿死…

太多国家,还没来得及扛过疫情,就早已经步入至暗时刻。

03

电影《饥饿站台》里有句台词:“饥饿使人癫狂。”

在每个人都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又会发生什么?

被生活所迫的老百姓,别无选择,只能拼命挣扎想活下去。

结果,只会是无尽的暴力和混乱。

现实中,这种混乱每天都在上演。

新冠疫情次生出的粮食危机,已经在很多国家导致了更可怕的社会问题。

疫情下的厄瓜多尔,国家经济陷入萧条。

在一处码头,当海鲜运输船刚停靠,一大帮饥饿的难民冲了上来,哄抢海鲜。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笔迹侠?(zuobiji)

肯尼亚首都的贫民窟,救济粮一出,几千人疯抢。

直接造成踩踏惨剧,2人死亡。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还有人选择更极端的方式。

菲律宾封锁后,首都马尼拉贫民窟的人们都在担心自己不会死于肺炎,而是死于饥饿。

他们走投无路,走上街头,开始大规模游行。

被逮捕之后,有人更加绝望地说:

“我们是因为饥饿而来求助的,我们没有收到食物、大米、杂货或现金,我们没有工作,该寻求谁的帮助?”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在孟加拉,饥饿的工人们因为收不到工资、买不到粮食,用砖头打砸自己的工厂,并放火烧了3辆摩托车和8辆自行车。

当地警察称,他们至少发射了25枚橡皮子弹,以驱散这些暴动的工人。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墨西哥更让人担忧。

很多农民为了多挣一点钱,开始给黑帮种大麻。

黑帮势力也得以越来越强大,跟政府叫板,更肆意横行。

单在4月19日一天,墨西哥黑帮创下了单日谋杀105人的全国新纪录。

笔迹侠?(zuobiji)

而这离旧纪录(104人)的创造时间(4月4日),只过去了半个月。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不禁想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那场粮食危机。

当时,全球有几十万人被饿死,多个国家因此发生暴乱。

非洲,示威群众打警察,焚烧警车。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笔迹侠?(zuobiji)

海地,人民全部涌上街头抗议。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可怕的终于来了

接着,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埃及,菲律宾,印尼,秘鲁…非洲、拉丁美洲,一片动荡。

富足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若不是看了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那份报告,看了世界各国疫情之下的民生状况,查了各种数据资料。

我们也不会知道,病毒已经引起饥荒,饥荒引起了混乱,混乱引起了动荡。

一切好似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版权:来源 实战财经 ID:cjwei2304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2020年7月10日)

市场连涨8天后首次回调,昨晚推送里也说了消息面的几个冲击,快速上涨后在利空刺激下出现调整很正常。一回调后台又热闹了,有问要不要上车的,有问要不要跑的,我今天想出来个好办法,可以帮大伙理理思路。

 

咱们先想一下,未来股市有几种可能的走法,我觉得大方向上就三种。我画了个图,图里左边蓝色的线,是万得全A指数从2019年到现在的真实走势,右侧我给接了三种未来路径。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路径1,红色线: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入市,市场继续爆炒走快牛。这么涨下去一定会炒出泡沫的,到时候泡沫破裂,市场又会进入一轮疯熊爆跌。这个案例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就在2015年,我把当时的K线也放一下: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路径2,橙色线:A股现在刚刚由估值偏低回到估值适中区域,有局部泡沫但不存在整体泡沫,往上往下都有空间,未来也可能就保持在估值适中的区间,随业绩缓步慢涨。咱们在A股暴涨暴跌惯了,这个可能最容易被忽略,但估值适中才应该是市场的常态,我拿美股举例吧,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股从低估值修复,随后到现在十多年里,估值再没有跌下去过,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状态,我截个美股2008年以来的走势图: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路径3,绿色线:后继无力,股市很快跳水,又跌回低估区域。历史上也发生过,最近的2019年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就都是快涨后大幅回调,虽然没全跌回去但也调整了不少: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路径1涨、路径2平,路径3跌,哪个更可能发生,我也不知道,那有什么用呢?做策略咱们不去预测到底会怎么样,咱们去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就好了。

 

如果是路径1,合适的计划就是捂着持仓,拥抱泡沫,不猜顶,等着市场去撞顶,出现明显回撤后卖出止盈。只要不在泡沫里乱加仓,就不会有问题,最后也就是回撤掉一些浮盈,之前涨得都能赚。

 

如果是路径2,合适的计划也是捂着持仓,在估值适中的情况下持有股票,仍然能够获得经济发展、公司成长的收益,就就跟美股一样,过去十年最好的策略就是一直拿着。之后市场如果再波动,出现了泡沫或者低估,那再说。

 

如果是路径3,合适的计划就是现在卖出,等估值回落再接回来。

 

现在路径1、路径2的最合适计划,都是捂着,有区别的就是路径3,我们再权衡下利弊。

 

1. 如果我们选择现在卖掉,最后按路径3真的跌下去了,就能吃掉这个波段的利润。如果最后是路径1,就放弃了一波牛市的额外收益,如果是路径2,可能很长时间也都难以找到能买回来的机会。

 

2. 如果我们选择捂着,路径1和路径2下都没问题,万一出现路径3,最坏的情况是跌回去,这几周的浮盈没了,市场又回到低估状态,只能重新再等机会。

 

利弊就是这些,我能分析的就到这儿了。咱们谁也预测不出未来的路径到底是哪个,也没有万全之法,再后面就只能做选择题,在1和2里面平衡利弊,看你选什么了。我的答案是选1,理由是我认为在低估值范围、中等估值范围,都可以选择持股,大不了跌回去重新等。

 

上面说的是已经持仓的选择,有读者问,我现在没买,该怎么办呢?其实一样,也是在1和2里面选。无论现在是持股还是持币,在这个时点它们都是能等价兑换的,持股的一卖就换成了币,持币一买就换成了股。

 

只不过持股的人现在都有浮盈了,万一跌回去觉得亏得也不是本金,心里好受点儿。持币的人怕现在买,万一亏了是本金,心里难受。这也是行为金融学里的一个常见的误区,大家都会觉得亏掉本金比亏掉浮盈难受,但理论上讲是没什么区别的,无论是币还是股,当前的市值就是我们现在的钱了。在这道选择题面前,无论是否已持仓,没有本质区别。

 

上面说的都是未来几周、几个月这种长度周期的思路。还有小伙伴问,说今天上证指数回调这么凶,会不会就开启下跌模式了?短期市场走势太随机,就跟抛硬币正反面差不多。我放两个K线图,大伙看看未来会怎么走。

 

图一: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图二: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有啥想法不?我反正是看不出来后面会涨会跌。图一就是工商银行这几天的走势,图二也是工商银行,在2014年11月-12月的走势,同样是快速拉升一波后的回调。这两个阶段,在工行的长期走势里,就是下图那两个蓝圈。

 

股市接下来的3种走法

 

短期都是很难看清的,投资咱还是看大方向,得跟时间做朋友,想清楚可能的收益、最坏的情况,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就行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biXXcmms7vEJhuocKKNmQ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来源:天涯时事

 

 

目前所有的特征都表明,牛市来了。
而且我们在文中两次特别提醒:牛市只买不卖!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卖掉了,想等回调后再买入……
结果,昨天就傻眼了。
说实话,本来我是不想再写股市的:分析对了,没什么人来感谢;但是,要是分析错了,就会有很多人来骂我了——这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考虑到前段时间我们在一篇收费文中曾经给大家建议可以投资点指数基金,有一些人订阅了,也有些人在我的建议下购买了一些基金,所以为了照顾那些朋友,我们有必要再写一篇文。
我们先给大家解答几个上篇文中遗留下来的疑问。
上篇文,我们说牛市来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判断:
第一,指数已经突破250日“牛熊分界线”;
第二,按照国际定义,技术性牛市是低位上涨20%,这点也符合了;
第三,牛市,最先启动的一般是券商和银行。
前面两点我们在上一篇文中已经给大家解释了,所以我们先给大家解释下第三点。
其实,说白了,非常的很简单。
如果牛市启动了,哪个板块最先收益?
券商!
因为牛市来临了,交易量会大幅度增加,券商的业绩就会非常的好(牛市来了,其它上市公司的业绩未必会变好)。
但是,你也不能一直的拉券商吧?
所以,拉完券商以后,你最好是再找一个市盈率比较低的板块来拉,以此来带动“牛市”的启动。
银行,就是所有行业里面市盈率最低的板块,没有之一。
而且银行的市值足够大,拉它,能够带动指数上涨——你要是拉一个小市值的板块,就算拉100个涨停,也未必能带动大盘指数。
为了便于大家选择,我花了几个小时把A股所有板块的市盈率和市值统计了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那么,上面这三点是不是判断牛市唯一依据?
不是!
牛市主要分为两种:慢牛和疯牛。
只有疯牛才有这种特征!
什么叫做慢牛和疯牛?
慢牛就是指股指缓慢的上涨,涨一波、调整下、再涨一波、再调整下……每次涨的幅度都比跌的幅度大,底部不断抬高,形成“慢牛”!
一般来说,慢牛是没有先拉券商和银行的说法的。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其实,慢牛是最好的,慢慢的涨,既可波段操作,也可以一直持股。
另外,慢牛也不存在踏空的情况:涨的太高了,我就等回调后再介入。
最关键的是:慢牛以后的走势一般是慢熊,给你出去机会。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疯牛的走势则完全不一样!
疯牛是不给你“上车”的机会的,而跌下来的时候也不会给你“逃命”的机会。
比如,2015年的“疯牛”到顶后,很多股票都是连续跌停,你想逃都逃出不去!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当然了,“疯牛”启动后,也不给你“上车”的机会。
比如,前几天大盘暴涨了5个点,你卖出了,想等回调3个点后再接回来。
那么,你接不回来了!
因为“疯牛”是很难有那么大的调整幅度的,最多也就是横盘和小幅度的下跌(而且你卖出去的那个股票还未必下跌)!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继续等,那么等待你的极可能不是回调,而是另一波疯涨!
所以,你最后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完美的错过了这波牛市;
第二,越等越高,最后不得不去追高。
“疯牛”启动的时候,很多老手很容易就踏空了——牛市启动后,他还是按照熊市的方式在波段操作,结果就被“抛下车”了,然后越等涨的越高,也就越不敢介入了。
相反,新手就不太容易踏空,因为他没有经历过“熊市”的洗礼,不知道股市的厉害,涨多高他都敢追。
新手敢追高,所以在“疯牛”启动前期或中期的时候,他能获得大量的收益。
但是……
但是,由于他是新手,不知道熊市的厉害,熊市来了,暴跌了,他也不会出去的。相反,即使在跌破他的成本价以后,他还会继续加仓、抄底,最后就成了“韭菜”了。
老手踏空、新手韭菜,这就是绝大部分人在股市里赚不到钱的主要原因。
前两天我为什么不断的提醒大家只买不卖
就是因为:我认为,现在这个是“疯牛”。
这个走势像极了疯牛。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在中国春节期间,因为疫情和后来的美股大暴跌,但是A股却逆势没有跌,你觉得可能是散户推动的吗?
主力早就“埋伏”进去了。

牛市中,最忌讳的事情是……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才建议大家投资点指数基金
虽然我知道主力已经“埋伏”进去,但是我不知道牛市什么时候启动,所以前段时间我才推荐大家“波段操作”——原本我认为应该会横盘震荡到美国大选结束后的,因为在大选之前,特朗普肯定还要“搞”中国,在那之前“启动”似乎不太明智。
然而,事实证明:它确实就提前启动了,而且没有什么“迹象”的就启动了!
有人问:基金有很多种,有混合型基金、封闭式基金、偏股型基金、偏债券型基金等,你为什么推荐大家购买指数基金?
因为前段时间我认为应该是一个“震荡市”或“横盘”,这种情况下,最适合做波段只有指数基金——只有指数基金的涨跌幅足够大,具备做波段的条件。
比如,前段时间有个“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那么我就可以买入基建型指数基金——混合型的基金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股票,它的走势根本不是基建的走势。
或许有人又会问:就算不选指数基金,也有其它的基建基金,为什么非要选择指数基金呢?
假设我是非指数型的基建基金经理,我有1000亿的资金,如果我不看好股市的走势,那么我可能只把500亿投入进去。假设我持有的基建类的股票跌10%,那么就是50亿,我还剩950亿,实际的跌幅就是5%。
同样的道理,如果涨10%,那么实际涨幅就是5%。
当然了,这个只是举例,按照规定,公募基金仓位不得低于65%。
也就是说,普通的基建基金缩小了涨跌幅,降低了收益和风险。
相反,指数型基金就完全不一样了。
指数型基金为了保证走势不和指数“背离”,有时甚至连基金经理都无权进行操作(为了追踪指数,设置了自动买卖的程序),投入资金的比例非常的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指数基金的备注为“中高风险”。
指数基金虽然叫做“基金”,但是它的收益和风险也就仅仅只比股票差那么一点点而已,只不过它是同一类股票的组合而已。
想要做波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你看好哪个方面,那么就要能够找到那个方面的基金,而且能够跟踪走势。
第二,具有足够的涨跌幅。
如果涨跌幅度很低,一买一卖还不够手续费的,那么做波段又有什么意义?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指数型基金。
当然了,指数基金涨起来很厉害,但是跌起来也毫不含糊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认为现在的走势是“疯牛”呢?
除了启动特征和目前的走势特征非常像“疯牛”外,还有其它的原因:“势”起来了。
由于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非常的不成熟,散户非常多,而散户的特点就是:一旦涨起来,就会都疯狂的“追高”;一旦跌下去,就会疯狂的“杀跌”。
一旦这个“势”起来后,其它所有人,包括很多机构都不得不被动的随“势”起舞!
我们举两个例子。

 

现在“势”起来了,很多机构和大户就不敢做空股指期货了。
如果你做空,股市抵挡不住散户疯狂的“追高”,那么会让做空的人亏得血本无归。所以,这个时候,购买“空单”的机构或大户,都不得不高价买入股票平掉“空单”。
这等于什么?
这等于也加入了散户的“追高”大潮!
股市涨的越高,股指期货就被动“追高”的越厉害,因为谁也不敢做空,而已经购买空单的必须要追高买入股票进行平仓!
这段话,可能很多人看不懂的,我们也不解释了,因为在以前的文中已经给大家普及过“做空”的概念和原理了。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指数基金”。
现在股市大幅度上涨,也有很多人购买指数基金,指数基金为了跟踪指数就要采取高仓位,进来多少钱都要投出去,无论涨多高都必须投出去(基金经理没有决定权),只有那样才能保证指数不变形。
大家疯狂的购买指数基金,基金经理不能把钱留在手中,只能被动的去购买股票,这又等于加入了散户的“追高”大潮。
……
当然了,还有很多被动持股的。
总之,在中国目前投资结构下,“疯牛”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这点是完全不同于欧美的成熟股市。
所以,我们再次提醒:在“疯牛”的股市里,只买不卖。卖了,你很可能就接不回来了,或者不得不再以更高的价接回来!
千万要管住自己的手!
长期的实际告诉我,在牛市,如果你频繁操作、做短线,最终的收益一定会比持有一个股票不动要低。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股神”,那么你可以在牛市里做波段!
不过,这么多年来,我看到的“股神”,基本都死了!
最后声明:前段时间,按照我们建议买入指数基金的朋友已经有比较大的收益了。然而,不同于以前,从现在开始,后面的收益和风险可能都非常的大,已经远超过我的承受范围了,所以我们以后无法再给大家提供建议了。
文中内容仅为个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按此操作,风险自担,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s4bQNPSPyf2CUSLMVlOFQ

这半年的A股,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这半年的行情给我们投资者都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程。
 
那就是,贵的可能更贵,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半年,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茅台可以达到50PE,海天味业可以70多PE,而科技股从100到150PE也不在话下。
 
虽然白酒消费医疗科技的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都从一两个月前就已经接近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如果觉得涨得多短期就会爆,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错觉,
 
这时候,那句股市老话就显得特别有道理:“会卖的是师傅”。
 
对于极端高估的指数或个股,早期一高估就卖,你赚不到情绪溢价;想吃到最后一份利润,大概率是回调到你猝不及防,
 
分批撤退是最好的方式,
 
卖在尖顶,赚取最后一个铜板的概率不超过0.1%,
 
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想象人群的癫狂,无法算准市场先生的脾气。
 
这半年的A股,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伟大的牛顿老师,1720年初次下海,投资南海公司大约3500英镑,4个月翻番。但南海公司还在涨,
 
踏空的感觉你懂得,所以牛顿在夏天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又重新买入,然后他就凉了。
 
最终发出了那句绝世名言:
 
“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
 
这半年的A股,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银行、地产、保险在这一两年连续被打击,7月迎来了一波高潮,就觉得短期就会暴涨彻底完成估值修复,这可能也是一个错觉,
 
都说创业板现在很牛,没错,是牛;但是你要看看,它已经熊了多长时间了?
 
从2015年牛市高点4000左右,到2018年10月最低点1100左右,下跌三年多,跌幅75%。
 
人群的癫狂和悲观,在资本市场中是有相当强的惯性的,调转方向不是一朝一夕,
 
因此这也决定了,趋利避害、缺乏耐性的大部分人类,是注定从资本市场赚不到钱的,
 
残酷地说,这可能是很多人必然的命运。
 
尤其是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希望有牛市,也不希望过快上涨;这样的结果,有可能更严重地磨掉一部分人的耐性。
 
大蓝筹们,是在2018年初全面达到的顶点,之后萎靡不振,距今已经两年半了,
 
市场情绪走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迎来全面转折?是现在,还是要再等一年?没人能说清。
 
但只要这种情绪有一定延长,就会给予继续低位收集筹码的机会,
 
而能否在悲观蔓延中看见乐观,就决定了我们是否是那少部分赚到钱的人。
 
 
——The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MTNNFnvBIqyAOpgFIap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