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少儿编程教研,职业规划上可以有哪些方向?|一线

1-3岁的少儿编程教研,职业规划上可以有哪些方向?|一线

△ 图源:pixabay

♪ 作者|许毅松

♪ 来源|少儿编程许毅松(jimucode)

1-3岁的少儿编程教研,职业规划上可以有哪些方向?|一线

 

在你入行的第一年,没有什么可以迷茫和徘徊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苦练基本功,提高教研的专业能力,尽快达到自己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节好课的水平。这一年不要在乎加班多少、薪资差别一两千等毫无意义的事,而应该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在专业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同背景的人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里根据教研人才模型倒推,统一说一下可以做哪些事:

 

  1. 提高编程水平,编程学得越深入,越有利于你理解编程这个学科的内核,设计出更深层次的课程。要学到什么程度呢?至少做到在设计课程时,编程技术不会成为你的短板;

     

  2. 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对于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有清楚的认知,对教育学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最近发展区”、“脚手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等等基础概念,自己都了然于胸,并能理论结合实践,应用到课程设计中;

     

  3. 多接触学生,抓住各种机会,给学生讲课或者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无感,听取他们对课程的反馈,问问他们在哪些地方会卡住。虽然这些私下交流只是一些个例,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和数据相互印证时,会让你在做课时更能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做课的一些创意方向更有把握;

     

  4. 熟练掌握做课基础技能,不同公司教研的岗位,对必备的基础技能要求不同,比如在核桃编程,写好一篇逐字稿,录屏 就是做课必备的一些技能,在这些技能上,最好能达到优秀且熟练的程度;

 

在教研的第一年,夯实这些教研基本功,努力补足点亮自己的技能点,是后面职业规划的前提。一年后,就要开始严肃思考自己中长期的职业规划,不管是打算在教研领域深入钻研成为专家,还是横向拓展转岗到相关岗位,都要着手做一些准备。以下就以我自己在职业方向上的实践,聊一聊1-3岁的教研,可以成长的几个方向。

 

方向1:教研组长

 

这个方向的规划很容易理解,从自己能设计出一堂好课,到带领一个小团队共同完成一堂好课,这是很多教研自然而然的选择。现在线上课程的教研越做越重,除了学生直接上课的课程以外,教学练评测这个完整的学习闭环所涉及到的学习资料都属于教研的范畴。

 

所以,一堂完整课程的交付,通常都是由一个教研小组共同完成的,小组内部,有成熟教研做主力,有新生教研打辅助。而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就是合理分工,有机协调,带着这个小团队一块保质保量交付课程,能力上也多了做课基本功以外的其他要求。

 

作为教研组长,表面看上去做的事情差不太多,还是在做课,但其实主要职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转变是你要从管理自己变成管理他人,从只关注自身成长变成带着团队内其他人一块成长。

 

这个时候你要负责的环节变多,事情也多了好几倍,你不能再闷头苦干了,而应该根据团队内不同小伙伴的成长点合理分配工作,并做好过程管理,帮助他们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并在专业技能上不断精进。

 

很多新晋的教研组长会在这里踩大坑,迟迟不能完成身份的转变,导致“自己很累很憋屈,组员很闲很不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意识到,作为教研组长,带人和帮助组员成长就是你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不是你的负担。如果还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自己做事情上,就会出现组员没有指导做不好事情,最后组长要擦屁股更没时间带人的负向循环中,长此以往,对于团队伤害极大,不仅小伙伴没有成就感,自己也在劳累和憋屈中失去了进一步成长的空间。

 

除了转变思路外,怎么带人也是教研组长要面对的一大挑战,有些人自己做课时产出不错,但让他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其他人就说不清楚。带人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一件事的关键环节,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组员恰当的指导,给组员搭建做事情的“脚手架”,帮助他不断扩宽能力圈。是否具备这种沉淀方法论,并分享出去的能力,是能否做好教研组长很关键的因素。

 

所以如果你想朝着教研组长这个方向发展,在自己做教研的时候除了把基本功做扎实,还要注意:

 

多总结多分享,把可以沉淀下来的经验都尝试着文档化,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教会一个啥也不懂的新人做好一件事,要求你不能和他面对面教学,而是让他根据文档就能把事情做到80分,这个文档要怎么来写,这能很好地锻炼你把握事情关键节点并把它说清楚的能力。

 

多帮助团队其他人,尤其当新人碰到困难时,热心一点帮他解决问题,在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你会慢慢习得带人的能力;

 

平时多观察,多看看你的组长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分配工作,指导组员做事,帮助组员成长的,也可以向其他更有经验的leader请教。

 

方向2:培训师

 

在线少儿编程教育现在的主流模式,不管是人机双师,还是大班直播双师,都绕不开一个庞大的辅导老师队伍,而这支和家长打交道的一线老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家长对这家机构的印象。如何打造一支既有专业度又有服务温度的辅导教师队伍,是众多在线教育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培训师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把一群小白打造成符合公司要求的合格老师,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度和服务水平。

 

为了提高少儿编程辅导老师的专业度,编程能力提升,教育学基础,教学技巧,学科认知等等知识都是辅导老师学习必备的课程。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教研重叠度很高,教研如果能大方自信地讲明白这些内容,转岗成培训师后优势明显,可发挥空间也很大。

 

那培训师的能力模型又是什么呢?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严肃的专业形象。这里的专业能力除了指对培训内容的熟悉外,还包括把这些内容外化讲明白的能力;严肃的形象则主要表现在给辅导老师培训时,他们信服你说的话,在课堂上把你当作一个真正的老师;第二个方面是亲和幽默的形象,和学员打成一片的能力。这里看似与严肃的形象相矛盾,但其实不是,课堂上是老师,课下要变成朋友,培训师往往还肩负着让这些新老师融入团队的职责,所以如何和这些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老师交朋友,在生活中关心他们,也是培训师很重要的能力。

 

初阶培训师的挑战主要是给新老师讲好每一堂课,帮助他们融入团队,而更高阶的培训师就要开始通盘设计培训内容,把培训内容标准化,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落地体系,让这套体系可以批量化输送合格的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一个好老师,怎样塑造既竞争又合作的培训氛围,要设置什么样的培训课程,怎样对培训进行考核,都是这个阶段的培训师要不断思考的内容。如何打造一条标准的教师供应链,变成高阶培训师最主要的挑战。

 

如果你想往培训师方向发展,首先要求你自己是一个亲和力比较强的人,平时工作中多注意和不同性格特质的同事相处融洽。同时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公开的表达,组内分享,公司活动等等都可以拿来练手,让自己变得更自信大方。最后,如果有轮岗机会,可以去做辅导老师,更一线地了解辅导老师的工作内容,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难处,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技能。

 

对于一些想要在横向能力有更多突破的教研来说,培训师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方向3:学科运营

 

随着少儿编程市场的成熟,它渐渐地从一个尝鲜型产品朝一个严肃的教育品类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催生了少儿编程学科运营这个岗位。学科运营,顾名思义,担负着跟家长更直白地介绍清楚一个学科,传递学科价值的职责。

 

在传统的K12品类中,学科运营并不让人陌生,小到面向家长的宣传话术,大到策划学科专有的活动课,都属于学科运营的范畴。学科运营能给相关部门源源不断地输送面向家长的宣传弹药。少儿编程现在也慢慢发展出学科运营这个专门的职能,在初期这个岗位会主要负责生产专业的学科物料和课程的效果外化。

 

这个岗位的能力模型也比较复合,一方面要足够理解编程内核,能够钻研编程学科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能用大白话跟家长讲清楚编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编程,可以说要求他具有对编程学科“深入浅出”的能力。

 

同时,这个岗位还要求懂家长,了解家长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的痛点,针对家长的痛点去设计学科运营的场景,并找到和课程效果外化的结合点,让家长感受到课程满足了自己的期待。如果一个成熟教研又恰巧具备了对于营销的敏锐度,那不妨试试学科运营这个新方向。

 

如果你对这学科运营这个方向感兴趣,在做教研时可以多关注竞品和其他在线教育产品,尤其是竞品在前端落地页,海报,运营活动等等和家长的触达点是怎么介绍编程及这个学科的价值的。同时,找各种机会和各种不同层次的家长交流,尤其是如果有针对家长的调研活动,一定要把握机会,和家长进行深度的交流。

 

不管是一二线的高知家长、四五线教育意识较超前的家长,还是跟风报课的小白家长,都可以尝试着和他们聊聊对于编程这个学科的看法。如果家里有亲戚有适龄的孩子,可以试着说服他们报一下自己公司的课程。总之就是和真正的潜在客户做真正的沟通,并不断琢磨怎么才能更加打中他们的需求点。

 

在我看来,少儿编程行业的学科运营还处在初期,但需求和价值会越来越大,不同于其他素质学科,如画画、音乐、数学思维等,家长天然对于编程这个学科很陌生,而且编程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家长对于编程学科的价值更难感知。

 

有难度就意味着有发挥空间,对公司更有价值,再加上,学科运营做好了,对于公司其他业务,如转介绍、分销,市场引流等都有很强的杠杆效应,所以是一个很有尝试价值和发展空间的方向。

 

由于教研往往是一个教育公司的核心岗位,且教研对于课程、孩子的理解天然具备专业优势,所以教研可以转岗的方向是比较多的,其他方向如表现力好的教研可以考虑转直播课的老师,同理心强的可以考虑转产品经理,这些路都行得通,但这些方向我没有直接的经验,所以可说的不多,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规划,也是根据这个大思路,先了解岗位的职责,和对人才的能力模型,然后开始准备起来,在自己有一定证明能力的前提下提出转岗的请求,会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

 

如果你在教研这条道路上不断钻研,成为专家,也会是很好的选择。最后祝大家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规划和定位,苦练基本功,一直有选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drUIPuPqq47Qk3NrukxYQ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疫情下的非洲,病床难求。/图虫创意

遍布穷国的非洲大陆,多数地区都没有隔离病房和ICU,卫生状况极差,人口密集,低收入者一旦停工隔离就等于判死刑。

 

疫情下的非洲就像一个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疫情的阴云,已经笼罩在非洲上空。

 

在埃塞俄比亚,扛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牧民,向路过的考古学家Anna Badkhen打听新冠病毒的消息。

 

这位美国学者不久后就收到美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警告:在埃塞俄比亚有外国人遭到暴力袭击,当地人认为外国人带来了新冠病毒。

和欧美国家相比,非洲对新冠病毒似乎毫无招架之力。

 

以中非共和国为例,全国人口近500万,呼吸机却仅有3台。在人口超过5000万的肯尼亚,重症监护病床只有550张。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医务人员很少,有些国家甚至没有隔离病房。

 

截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4月5日10:00,非洲确诊新冠病例共8701例。这些数据对于一个大洲而言不算多,但非常令人担忧。

 

非洲高级公共卫生官员在4月2日指出,54个非洲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没有报告病例。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疫情暴发难以避免。

 

在南非,政府对流浪者的不当安置,一手造就了绝佳的暴发式传播据点:

 

上千人被统一收容到比勒陀利亚一个破旧的体育场,本来只能睡两三个人的帐篷里挤进了十多个人。

 

“在病毒传播40天之后,非洲的情况已经‘非常非常接近’欧洲。”在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负责人John Nkengasong看来,疫情下的非洲就像一个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当地时间4月5日20时44分,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Lia Tadesse宣布,埃塞俄比亚出现了首个死亡病例。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非洲告急

越封锁,越失序

 

2月15日,非洲的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被上报,患者是入境埃及的一名外国人,还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无症状携带者。

 

此前早已深受疟疾和埃博拉病毒之苦的非洲国家,自那时起进一步加强了对机场和入境口岸的检查,部分国家更是直接实行边境封锁、封城以及夜间宵禁。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开普敦长街尽头,一块广告牌上写着“待在家里,停止传播”。/wiki

其中,南非的封城原则就相当严苛:禁止在室外慢跑;禁止出售烟酒;禁止遛狗;除了必要的旅行、监禁、因违法而被课以重罚外,不准出门。

 

这可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肯尼亚的宵禁造成了不必要的交通拥堵,不少人因为赶不及回家,只能并排靠在墙边睡觉。

 

为了强制执行宵禁,肯尼亚警方于3月27日对港口城市蒙巴萨的轮渡乘客进行了驱赶,甚至动用了警棍和催泪瓦斯,迫使他们面朝下趴倒在地。

 

这一举措不仅完全没有体现宵禁的初衷,甚至人为造成混乱和拥挤,很有可能加速疫情的发展。连负责驱赶的警察,所做的防护措施也非常有限。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被迫趴下的非洲民众。/YouTube截图

南非上下早已乱了阵脚。世卫4月1日的报告显示,南非是非洲大陆上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的国家,高达1353例。

 

出于恐惧,约有23000名出境打工者已经离开南非、回到莫桑比克避险。这给莫桑比克卫生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将这两万多人找到并全部隔离起来,成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与严苛封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人不以为然的态度。在南非的亚历山德拉镇上,即便有军队巡逻、有皮卡车派发免费洗手液、有宣传要求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人们依旧在肮脏而狭窄的街巷里穿行,踢球的孩子也一个不少。

 

即便封锁措施奏效,近乎贫瘠的医疗条件,也足以让非洲各国夜不能寐。

 

世卫整理了34个非洲国家的医疗储备现状,发现只有一半的国家曾接受过新冠肺炎相关的医疗培训,少于一半的国家甚至没有供医护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PPE)。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保护不了医护人员,如何拯救病患?/mdsassociates.com

 

许多国家还面临着缺乏核酸检测能力和试剂的问题。2月初,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非洲国家仅有2个,到4月才逐步增加到43个。

 

非洲疾病控制与感染中心预估,马里的呼吸机覆盖率是1个/百万人,也就是说整个国家只有20台。在这场疫情中,呼吸机的所有量,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重症患者的存活率。

 

床位的紧缺同样严重。近期世卫针对新冠疫情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哥拉、莫桑比克、马里等17个非洲国家,甚至没有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重症监护病床。

 

即便有床位,也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员。马凯雷雷大学2019年一项研究显示,乌干达拥有55张可运转的重症监护病床,但并没有足够的麻醉师来协助治疗。

 

对于不少非洲国家来说,全面隔离、封城、停工,可能只是一时的饮鸩止渴。即便推行了与欧美社会一样的举措,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等后患,可能也比别处严重十倍甚至百倍。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基层工作人员正在为街道消毒。/Youtube截图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病毒总是无差别攻击

在穷国更甚

 

对于相当一部分非洲人而言,WHO建议的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建议,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

 

考古学家Anna Badkhen在埃塞俄比亚看到,医护工作者不得不在十字街头亲自教当地人如何洗手。即使学会了洗手,他们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没有干净的水源。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排队洗手的人们。/WSJ视频截图

 

在非洲,有70%的居民在贫民窟生活,每天面对的是摇摇欲坠的瓦楞铁皮房、塑料房甚至硬纸板房,十几个家庭共用一个流动厕所。没有自来水,几乎没有通风、排水、排污设备,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流。

即便是中产阶级和富人住宅区,也经常面临缺水的困境。约翰内斯堡去年就十分缺水,当地居民不得不到50公里外,购买未经处理的水来维持生计。

 

没有水,如何保证勤洗手呢?

 

洗涤用品就更奢侈。非政府组织“善心穆库鲁”在当地开办了4所小学,容纳了7000名学生,其中约有一半人买不起肥皂。

 

正因为如此,他们躲不过疟疾,躲不过肺结核,躲不过埃博拉,更躲不过新冠病毒。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拥挤的贫民窟。/WSJ视频截图

稠密的人口分布,让居家隔离几乎失去意义。在非洲工作过的前世卫代表姆佩勒透露,他最多见过一所小房子里挤住着12口人。

 

另外,整个非洲大陆上,每日生活费不足5.5美元的人高达85%,他们根本没有居家隔离的资本。

 

用水紧缺,食物紧缺,每一条都足以致命。为了谋生,人们不得不走出家门抢购食物、继续工作赚钱。

 

3月30日,尼日利亚宣布开始为期14天的封城。封城前,拥有2000万人口的城市拉各斯陷入哄抢状态。但由于供需失衡导致物价上涨,很多人因买不起食物而哭着回家。

 

没有可供做饭的设施,基础电力设备薄弱导致频繁停电,人们即便囤货也无法更好地保存食物。当地居民直言,自己“死于饥饿的速度要快于被病毒杀死的速度”。

 

为此,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已经向20万户家庭(6人一户为标准)分发食物,但仍有数百万人得不到救济。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排队领取物资的民众。/WSJ视频截图

 

面对疫情,人们只知“要封城了”,却不知如何防范。事实证明,信息的公开度与透明度,对抗疫而言至关重要。然而政府对民众的沟通非常不通畅,加之落后的通信条件,让有效信息的传播进一步受阻。

 

在马拉维的布兰太尔和利隆圭这些大城市里,市民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接收相关资讯。但90%马拉维人都住在农村,他们很少能用上电视、收音机,甚至连用电都非常紧张。

 

深陷贫困的非洲人,几乎是在以赤膊抵挡病毒。疫情已然黑云压城,一旦暴发,后果可能会“比2002年的饥荒、2013年的霍乱还要糟糕”,甚至可能就此摧毁一个国家。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原油崩了

连国家也掏不出钱了

 

入不敷出的不仅是国民。不少非洲国家自身的财务状况也到了难以维系的境地。

 

疫情之下,非洲的鲜花出口贸易大受打击,更可怕的是原油价格的暴跌(点击蓝字回顾)

 

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各国经济放缓,旅游业停滞,石油采购需求大幅下降,价格跌了一半还不止,甚至达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准。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13个成员国中,就有7个来自非洲。这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危机无疑是毁灭性的。

 

对于尼日利亚和安哥拉来说,石油就是最大的外汇来源,占出口90%以上,占政府收入的60%以上。卖不动石油,很可能导致尼日利亚的经济走向衰退,而安哥拉已经持续4年了。

 

它们已经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中五大经济体之二,难以想象其他非洲国家要面临怎样艰难的境况。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油价暴跌,非洲国家首当其冲。/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下跌,也加剧了非洲国家的能源供给问题。

 

尼日利亚政府要求民众在家办公,家庭用电随即大幅提升。然而基础电力设施薄弱,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发电机。

 

Quartz Africa Weekly有报道预测,居家办公可能会导致有数百万台发电机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封城前3天,拉各斯有位UI设计师就一口气囤了150升汽油。

 

能买得起发电机和汽油的人是少数,非洲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居家办公的能力和条件,必须出门工作。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当地警方正在挨家挨户宣传居家防疫的重要性。/YouTube截图

在南非,有250万人从事非正式工作,占了总就业的20%。疫情之下,预计至少有350万南非人失去工作,津巴布韦失业率将达到90%。

 

有数据预计,疫情可能会导致100万个工作机会被撤减。这对于手中并无大额积蓄的非洲人来说,封城根本就是致命的。

 

为了不被饿死,许多人不顾居家隔离的命令擅自出门,甚至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可是,无法突围、无处后退的他们,只不过是想要活下去而已。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疫苗面世之前

非洲人在黑市买药自救

 

为求自保,非洲人开始争相购买氯喹(Chloroquine)。

 

氯喹及其衍生物(例如羟氯喹),一直被认为是廉价且安全的抗疟疾药物。一些未经验证的小规模实验表明,氯喹可降低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水平。

 

在有效药品紧缺的情况下,医院不得不用它来治疗患者。Dakar’s Fann医院的教授Moussa Seydi透露,塞内加尔已经有大约一半的感染者正在服用羟氯喹。

 

即便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警告,非洲人还是积极购买氯喹用于自我治疗。但不遵医嘱、非法购买并用药是非常危险的。这个药的毒副作用之大,已经导致了数十起死亡事件。在平时,也有人将它私自用于堕胎和自杀。

 

人们对氯喹的需求,助长了黑市的猖獗。如今一颗氯喹的价格是0.71美元,是1个月前的4倍。暴利之下,假药也开始滋生。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一位老人向记者展示自家剩余的抗疟疾药物。/YouTube截图

 

眼下能抑制非洲医疗混乱的唯有疫苗。

 

世界各国包括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病毒学实验室已经开始着手研制疫苗,但疫苗总是最先满足发达国家的需求。

 

20年前,非洲就是艾滋病蔓延最严重的大陆,却是最后一个得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地区。以目前各国的研发进度推算,非洲人可能在近一两年内都无法展开疫苗药物的投产。

 

眼下,世界银行也在想方设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他们为埃塞俄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吉布提等国提供了资金,协助他们购置重要的医疗设备、加强建设卫生系统、培训医护人员,提升快速发现病例并追踪的能力。

 

在非洲,国民收入超过30%的资金都被用来偿还债务。联合国经济学家们建议减免对非洲的债务或停止收取利息,共同抗击疫情。欧盟的发达国家已响应号召,暂停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以帮助他们应对新冠病毒危机。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争分夺秒的研究机构。/YouTube截图

 

但这些宏观经济措施,对疫情即将暴发的非洲国家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未来。眼下最紧迫的问题几乎是无解的:

 

不隔离,病毒将长驱直入,席卷非洲大陆;隔离,停工停产,温饱立即成为问题。

 

也许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这片被肺结核、艾滋、埃博拉肆虐过的土地,也有它的坚韧。由于各国政府及卫生机构协助非洲对抗埃博拉,一些社区已经累积了对抗传染病的经验。

 

此外,非洲国家的人口结构更加年轻。英国乐施会的专家Max Lawson认为,这可能是非洲最大的优势了。

 

换言之,非洲人将不得不用身体对抗新冠病毒。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新冠疫情简报:北京出台隔离新规;非洲报告首宗病例,AMY CHANG CHIEN, KONEY BAI,2020-02-15

Coronavirus in Africa Tracker: How many covid-19 cases & where? [Latest]

Coronavirus’ triple hit in Africa on health, the economy and politics,NICK WESTCOTT,2020-03-18

‘If it comes, it will overwhelm us’: Malawi braces for coronavirus,John Vidal,2020-04-03

South Africa’s ruthlessly efficient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Andrew Harding,2020-04-03

South Africa gathered homeless people into a sports stadium. Here too, coronavirus divides rich from poor, CNN,David McKenzie and Brent Swails,2020-04-02

Pandemic Journal, March 17–22,Anne Enright, Madeleine Schwartz, Joshua Hunt, Anna Badkhen, and Lauren Groff, et al.

‘We don’t work, we don’t eat’: Informal workers face stark choices as Africa’s largest megacity shuts down, CNN,Stephanie Busari and Aisha Salaudeen,2020-03-31

The coronavirus could devastate poor countries,The Economist,2020-03-26

肺炎疫情:勤洗手、疏远社交距离在非洲贫民窟根本不起作用,BBC国际部,斯瓦米纳桑·纳塔拉让(Swaminathan Natarajan),2020-03-24

The Threat of Coronavirus in Africa Flags a Deeper Crisis of Global Solidarity,World Economic Forum,2020-04-02

Economic pain looms for African oil-producing nations as global coronavirus shutdown batters prices,Jevans Nyabiage, 2020-04-02

France Urges Debt Freeze For Poor Countries Hit By Pandemic,Agence France Presse,2020-04-02

World Bank Group Launches First Operations for COVID-19 (Coronavirus) Emergency Health Support, Strengthening Developing Country Responses,2020-04-02

Africans rush for chloroquine as coronavirus tsunami looms,Agence France-Presse,2020-04-02

In Africa, an economic shutdown may devastate more lives than coronavirus infection,Charles R. Stith,2020-04-01

Economic pain looms for African oil-producing nations as global coronavirus shutdown batters prices,Jevans Nyabiage,2020-04-02

Coronavirus: millions enter lockdown in Africa – but is it too late?,Agence France-Presse,2020-03-31

Africa Meets Pandemic With Violence, Confusion, AMANDA SPERBER,2020-04-02

We Ugandans are used to lockdowns and poor healthcare. But we’re terrified,

Patience Akumu,2020-03-29

The coronavirus lockdown in Africa’s largest city opens the door to increased generator pollution,Yomi Kazeem,2020-04-03

African nations missing from coronavirus trials,Antoaneta Roussi & Amy Maxmen,2020-04-03

Africa’s paradox: It may be the worst and best place to ride out coronavirus,Philip Obaji, Kim Hjelmgaard and Chris Erasmus,2020-03-30

新冠蔓延非洲 世卫警告医疗匮乏恐酿灾难,rfi,2020-03-22

非洲的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
✎作者 | 晏非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5UPPkmZmZEGyEKrAt1s1w

北京防疫常态化,意味着什么

1

 

昨日下午4点消息,北京防疫常态化了。常态化,可能简单说,就是说没有头的意思。从今天开始,北京再次竖立了一个标杆。

北京防疫常态化,意味着什么

北京防疫常态化,意味着什么

原话是,很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同时,他也要求加快复产复工、全力以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窗口期,要紧紧抓住,不可错失良机。

2

对于这么一个政策,有人评论道称,北京唯一的防控措施是:都别来。

现在情况是,外地来北京的,一律自费先隔离14天。从北京出发到外地再回来的,一律自费隔离14天。总之,谁也不能来,来也可以,先关14天。

北京防疫常态化,意味着什么

对于北京这个防疫常态化政策,意味什么呢?

北京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严峻复杂到什么程度,官方也没挑明。究竟是内部反弹压力大还是外部输入压力大,官方只是给出了一个笼统的答案:继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而且要严防死守,精准防治。

据最新消息的案例,4月4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女),为英国输入病例。

该病例虽经过14天隔离,但一直瞒报。14天满后有市内小区短暂居家停留(不足24小时),后实在病情加重撑不住了,4日上午由家人驾车送至北京朝阳医院就诊,就诊时已发展为重型,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涉及的小区: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团结湖公寓。

什么时候疫情结束?

 

短期不可能,要较长时间。那这个较长时间是多长?也是不知道(没有说明具体时间)。

综合各类信息判断,有的说下半年,有的说秋冬季节还有反复,还有的说会持续1-2年,更有分析认为,将与人类共生。

小学生开学,是金标杆。这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已经没答案了,自己想办法吧。从目前来看,本学期开学的可能性基本很小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电影院恢复开放的时间,也是遥遥无期。

常态化防控,会带来哪些影响?

1. 常态化下两会还开不开?什么时候开?如何开?不知道。

2. 企业怎么办?要适应常态化防控下的生产,就要企业自己想招,是直接关门还是如何活命,这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核心难题。

3. 公共场合公共设施,餐饮、影院、娱乐等等行业,将迎来生死考验。

4. 考验个人家庭财务能力的时候到了,那些有房贷等还贷压力在私企业工作的人员,这个时候怎么办?

5. 北京高考怎么安排?如此常态化防控,中考高考怎么办?小升初还择校吗?

6. 女士口红化妆品滞销,化妆给谁看呢?

7. 常态化防控,是继续宅在家里还是怎么办?各方面是否出现疲惫,心理是不是需要干预?

8. 房地产市场会如何表现,北京财政压力呢?

现在北京社区不让外来人员进入,合租房的全都让社区清理了,搬家办不了。房屋中介涨价,老板只发基本工资,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家里老旧小房子年久失修,水电线路老化,担心存在安全隐患,年前就定好装修公司进行水电重铺,等了两个月了没敢动,装修款房租全都压着,房子住也没法住。

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北京解决不了,也就是全国都仍处在“危机”中。毕竟,北京是经济文化中心,除了国际交流频繁,国内外来务工也不在少数,省际、城际互动更无法避免。

这事儿结束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和劳动力意识到北京这地儿的营商环境真的可能有限,凡事稳字当先,政治挂帅。不是说不好,可能不太适合奔生活。

最后还是希望不必要过于恐慌,也不能盲目乐观,还是要理性防控。

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寒冬已至,暖春可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bYQKaKAgqHf5CCW_dyUKA

房价回暖了吗?

文丨子木

最近市场上关于房价的声音,非常嘈杂。

一部分人说随着疫情结束,之前积压的购房需求会快速释放,楼市在加速回暖;另一部分人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严重,关门的关门,失业的失业,大家哪儿还有钱买房,楼市危在旦夕。

大家各执一词,站在自己的立场,拼命搏击与自己相反的观点,火药味十足,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

可是,事实这东西永远不会站在任何一方。楼市怎么走,它和你所在城市的购买力、土地供应、调控政策、媒体舆论等因素息息相关。

至于事实是什么?

我昨天特地从贝壳研究院老朋友那要了一份刚出炉的报告。报告有2万多字,涵盖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采集的是线下真实交易数据,客观独立第三方,基本从各个维度把事情交待明白了。

下面我把最主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为大家解读,让你知道你的城市到底有没有在回暖。

1

我们先以“季度”为单位,研究2020年第一季度新房市场的情况,采的是中国66个主要城市。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66座大中城市,总体成交面积为4247万㎡,成交套数为37万套,累计同比分别下滑了25.6%、28.0%。

这一数据,为近几年来罕见最低值,可见疫情影响之大。

房价回暖了吗?

其中,一线城市成交套数同比下滑38.4%,二线城市成交套数同比下滑29.7%,三四线城市同比下滑11.0%。

房价回暖了吗?

一二线下滑的力度要远超于三四线。这时候有人问了,是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比人口集中、经济强的一二线更有韧性吗?

否也。

首先是疫情影响的结果不同。疫情期间,一二线因为人口集中,对疫情的把控力度更高,新房售楼处关闭的时间也要更长一些。其次是市场交易结构不同,一二线楼市主要以二手房为主,三四线主要以新房为主,成交趋势无法做横向对比。

接下来我们看最重要的信息,第一季度,各城市新房成交同比下跌的幅度。这个数据是很有价值的。

新房成交下滑幅度越大,说明什么呢?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A城市和B城市受疫情影响是相同的,如果A城市一季度新房销售腰斩,B城市新房销售不降反升,那就说明A城市的刚需购买力,明显弱于B城市,B城市接下来的行情会加速回暖。

房价回暖了吗?

从这个表单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受疫情影响严重,新房无人问津销售惨烈,第一季度下滑幅度高达62%。

但武汉之外,你会发现泉州、南昌、嘉兴、长春、温州等城市的新房销售也极其惨烈,从侧面反映出居民购买力疲软。

而南京、杭州、厦门、苏州、成都、青岛则表现出强劲的楼市韧性。

2

接下来我们以月为单位来研究楼市趋势,数据采样为中国18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市场。

(  链家重点18城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天津、廊坊、西安、济南、青岛、烟台、武汉、南京、合肥、杭州、长沙、重庆、成都。)

在楼市中,二手房成交比新房更能反映楼市的真实情况。

数据显示,受疫情与小区封闭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成交量环比减少39.2%,同比减少44.6%,当前季度成交量为近五年季度成交最低水平。

房价回暖了吗?

但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稳定,3月市场成交快速修复,重点18城链家二手房成交量比1-2月成交量增长41.8%,目前成交量已恢复至去年3月水平的63%,市场呈现明显的“V”形走势。

房价回暖了吗?

这次楼市复苏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三大城市群主力带动,长三角最强,大湾区和中原核心城市次之,京津冀最弱。从侧面反映了,楼市购买力和城市群的综合实力,经济、人口流入呈正相关。

房价回暖了吗?

上海、南京与杭州三个长三角城市3月成交量已经明显超过疫情前的12月的水平,目前已经恢复至去年三月小阳春水平的75%。

其中上海是这次疫情之后,四大一线城市中,楼市反弹力度最大的,符合我去年的推测。因为在去年年底,上海政策、信贷见底,再加上几年调控下积压的刚需购买力在释放,上海成交已经在走高,第二年必定迎来量价齐涨的局面。

南京因为教育资源出众,而且今年实行了公民同招政策,5月之前落户才能入学,所以此阶段南京的学区房异常火热。这很容易激发南京的购房情绪,传导至非学区房市场。

房价回暖了吗?

中西部地区(代表城市为成都、合肥、重庆)与大湾区(代表城市为广州、深圳),3月份的成交量已经接近疫情前的12月水平。中西部地区中,成都的成交量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城市。

成都这座城市我非常喜欢,在这次疫情中,也表现出很强的城市管理能力。城市刚需购买力强,大概率会成为这波行情反弹中二线城市的领袖。

房价回暖了吗?

大湾区中广州的成交量恢复速度快于深圳,其中深圳因为去年市场炒作太火,需要一段时间的回调冷却。而京津冀中,只有北京在复苏,其他城市依然处于冷淡期。

当然环京楼市这段时间也在回暖,其中北三县因为“和通州统一规划”的政策利好,新房市场比较火热,过几天我再写一份调查报告给大家。

3

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经济受挫,资本对楼市大部分都处于看空状态。

但反过来想,当资本看空,炒房客拒绝入场时,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城市房价的支撑力,和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少刚性购房需求。

拿北京举例,3月份最快复苏的不是核心城区,反而是亦庄开发区、门头沟、大兴、石景山等刚需房源集中的区域,现在这些区域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恢复至去年3月小阳春成交50%以上的水平了。而且这段时间,北京450万以下房子的成交量明显提高了。

所以,一定要关注你所在城市3-5月的楼市行情,它能反映出你所在城市在这轮大周期后,真正的购买力。

那么接下来,楼市快速复苏的城市,行情空间会很大,房价大概率会上涨。而那些默默无闻,没什么动静的城市,在下半年会面临困境,绷不住的房价一定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如果文中没有你所在城市的数据,不要着急,建议你去楼下的二手中介店铺和新盘售楼处,观察人流量,这才是真实的行情。当然不要去那些限竞房楼盘,博彩式购房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现在的中国楼市已经不能和过去几年相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分化格局会加速推演,大家拼的都是真本事。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西部省会城市办事,感慨万千。

 

街头巷尾矗着好几处烂尾楼盘,开发商跑路,地方财力有限无法处理,维权者只能戴着口罩拉横幅讨说法。这就是大棚改大基建红利后,房价弊端的显现。

疫情之后,真实面貌才刚刚浮现。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4FfPRlTgx32rp-SGLiVsg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3月25日,带着口罩战斗(非洲)

原创:思想地图

来源:思想地图(ID:sixiangditu)

标题绝非危言耸听,看完本文你就信了。很多数据碎片单独看没感觉,就怕放到一起对比看。

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全球大流行。很多人对“全球大流行”没概念,以为几10、上100万人感染就是大流行,这当然是。但仍然远远低估了大流行的威力。你以为是个炮弹,其实是个核弹。

WHO上一次宣布大流行是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波及 70 多个国家,28万人死亡。而现在,新冠已波及200个国家和地区,100万人感染,5万人死亡。而且新冠的传染性至少是流感的2倍,致死率比流感高50倍。新冠比H1N1厉害多了,会远远超过H1N1的28万人死亡?

CNN报道,澳大利亚政府首席医疗官布伦丹·墨菲认为,目前全球确诊100万例,但实际患病人数可能是该数据的5到10倍。也就是500-1000万。

比尔·盖茨说:新冠疫情可能会成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他有个专门研究流行病的基金会)。什么是百年不遇,你细想……之后就会不寒而栗……也就是比最近100年的所有流行病都厉害,上一个百年的1918年大流感全球死了5000万人,当时全球只有18亿人,今天全球70亿人。

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我们从未看到一次可以被控制的全球大流行。”

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之一《大西洋月刊》(已经创刊160年),2月采访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Marc Lipsitch:我认为可能的结果是,它最终将无法控制。并预测:未来1年,世界大约40%-70%的人将感染新冠。

也就是30-50亿人将感染新冠。一个多月前,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觉得是在扯淡,完全突破了我的想象力。之前全球1天增加1000确诊,就觉得很恐怖了,现在1天增加7万,想象力太贫乏了。

如今再看,恐怕哈佛教授的预测极大概率要成为现实,尤其是稍微审视下非洲、印度、孟加拉、南美等“三没”的国情以后:没金钱、没能力、没技术。导致没钱检测治疗,没办法落实严格的隔离政策。

看完下面这些数据以后,多数人应该都会开始相信哈佛教授的预测极大可能成为现实。

1.极其贫穷

全球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的国家有90个,低于3000美元有60个,低于2000美元的有50个,低于1000美元有30个。我简单列几个人口过亿国家的人均GDP,就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了: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只非洲和印度就25亿人,人均GDP都在2000美元水平。非洲40%以上的人(5亿)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低于2美元。全球超过10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也就是赤贫状态,温饱都够呛,更谈不上医疗健康预防新冠。

巴西和墨西哥人均收入水平虽然和中国差不多,但是贫富差距很大,政府控制能力弱很多。比如前面墨西哥一个州长说,新冠是富人病,穷人不会得;而且2009年的H1N1就是发源墨西哥,墨西哥控制的也很差。

巴西各州长要隔离,但总统反对封锁措施:“抱歉,一些人会死去,这就是人生”,还说生活要正常化,并带头出来活动,引起人员聚集;巴西里约的黑帮出来封城,各种乱七八糟,一个很魔幻的国度。

巴西和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代表,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大家不要按中国的管理水平看他们。所以同等水平的国家,管理能力根本防不住新冠,最后极可能也是全民感染、群体免疫的结局。

 

 

2.贫穷导致医疗条件极差

南非已是拥有最好公共卫生系统的非洲国家之一,然而其重症监护病房(ICU)床位仍然不到1000张。《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全球各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南非排名127位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外网推特上爆料的非洲医院

乌干达4400万人,最大的国立医院仅有1500张病床,ICU全负荷工作,也只能收治60人。甚至有人笑称,乌干达政府的部长数量多于重症监护病床。

马拉维1700万人,公立医院的ICU床位约为25张。肯尼亚5000万人,ICU房床位只有550张。利比亚已经陷入暴力动荡近十年,国际救援委员会说,该国医院和初级医疗设施有近20%已经关闭,只有6%能够提供全面卫生服务

马里平均100万人只拥有1台呼吸机——根据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全国总共大约有20台。

 

贫穷买不起呼吸机,而即便其它国家捐赠了呼吸机,非洲也缺乏会使用它们的专业人员。

整个非洲大陆,水都是稀缺资源。而预防新冠病毒,又需要勤洗手。

 

3.贫穷导致没钱检测

世卫组织给各国的防控建议是,在不知道谁被感染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检测、检测再检测。

今天非洲、印度、孟加拉、以色列、新加坡的确诊人数分别是7500、2500、61、7000、1000,而他们的人口分别是13亿、12亿、1.6亿、900万、600万。以色列人口确诊比例比孟加拉国高2000倍

英国《卫报》3月26日报道,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州长米格尔·巴尔博萨近日声称:穷人对新冠病毒免疫,富人才有感染病毒的风险。看起来的确是这样,但

实际情况是穷国、穷人没钱检测,不检测就不感染。先看一个图,数据虽然有点过时,但是很能说明收入水平和检测能力的问题: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看不懂没关系,我用一个软件简单翻译了一下,虽然错误百出,大家看国家的名字就行了,横轴是人均GDP,纵轴是人口确诊比例: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截止3月22日,每一百万人口COVID-19确诊人数,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右上可见主要是欧洲国家,左下主要是非洲国家。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截止3月20日,每一百万人口进行COVID-19检测人数,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左下都是南亚国家。美国是个outlier。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截止3月22日,每一百万人病死于COVID-19的人数,和人均GDP的相关性。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印度只完成了3.8万人的检测。在首都新德里这样的千万人口大城市每天完成的检测量只有100例,全国每天检测量在2000例左右,这还是印度扩大检测范围后获得的成果。

如果按3月20日的数据来对比,印度每一百万人口中只检测了10.5人,同样疫情不严重的阿联酋每一百万人检测量是1.27万人,爱尔兰的是2.68万人。美国的人口只有印度的1/4,现在一天完成的检测量是20万,也是印度的100倍

非洲南苏丹1200多万人,目前一共检测了不到20例

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防疫部门接到疑似病例申报电话42000多个,但因为能力有限,只进行了数百例核酸测试,确诊数却高达99例,其中就有5个政府部长。

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的一项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数据,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确诊病例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超过1000例,然后在几天之后达到1万例。我觉得这是扯淡,因为没有多数非洲国家没有这么大的检测能力。

4.贫穷导致无法封城、隔离

防治新冠只有三招:疫苗、特药、隔离。现在没有疫苗和特药,严格的封城隔离是唯一的办法。但是贫穷导致没法进行封城隔离。

英国BBC称印度实施的“全球最严”封城措施是在制造“人间惨剧”。

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全体免疫”或已注定,看完你就信了,有理有据

印度封城后,仍旧需要离开的人,因为没吃的,必须回农村老家。因为公共交通停了,很多人拖家带口,要步行几百公里。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的有句话:把人民从病毒中拯救出来,但他们将因饥饿而死亡。

在非洲,没有一个国家有实力为整个社会按下暂停键。因为非洲、印度等低收入国家,很多人工作都是日薪,一天不工作就没钱吃饭,赤贫状态根本没有存款缓冲,都是过一天算一天。政府也救济不过来。

目前,印度贫民窟已经有确诊病例,巴西亚马逊原始部落里也有了确诊病例。

大量贫民窟导致隔离完全不可能。南非,超过70万人居住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亚历山德拉贫民窟;津巴布韦,超过80万人居住在首都哈拉雷南郊的姆巴雷贫民窟;尼日尼亚首都拉各斯,超过30万居民住在架空于泻湖的“高跷房”内。巴西墨西哥的贫民窟也很有名。

5.贫穷导致免疫力低下,升高死亡率

据非盟统计,非洲是世界上粮食最不安全的大陆,大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

全球人口寿命排在最后20个国家中,非洲就占了18个。

非洲很多国家的艾滋病、结核、疟疾、麻疹极为普遍,而这些疾病都严重抑制了人体免疫力以及人对其它疾病的适应能力。非洲有26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有些国家艾滋病患者甚至达到了30%,即使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南非,5570万人口中有7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占比13%

南非科学院警告称:艾滋病毒携带者死于流感引发肺炎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3倍。

新冠在上述疾病感染率高的拥挤地区传播,死亡人数会多很多。

6.恶性循环:新冠疫情导致混乱,混乱又促进新冠扩散

新冠疫情可能会进一步激化非洲的不同民族、阶层,国与国之间,还有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不少地方武装冲突严重,带着口罩打仗。

 

比如说现在正在与尼日利亚和乍得境内作乱的博科圣地,就反而趁机加紧扩大冲突;喀麦隆的民兵宣示停火接受病毒检测,但利比亚的内战双方虽然答应世卫组织休战,却止不住炮火还继续打,造成恐慌的还包括难民营里的高密度群聚感染

按照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估计,今年非洲石油、天然气出口的损失可能达到1010亿美元。尼日利亚作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3成以上的GDP以及高达9成的出口都仰赖油气

 

非洲不少地区本就已经仰赖粮食进口,全球抢粮之下,国际物流又已经陷入困难,饥荒风险非常严峻

 

东非还同时在闹蝗灾

饥荒必然导致战乱,降低免疫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新冠传播。

3月30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薇拉·松韦表示:非洲距离暴发意大利和西班牙那样的“残酷疫情风暴”仅有两三周时间。说的虽然仅仅是非洲,其实印度、孟加拉等国情况基本类似。

现在,你明白WHO说的全球大流行,到底有多严重了吧?数10亿人感染是极大可能,上面几十个低收入国家最后也是极大可能“群体免疫”。

日后,中国、欧美消灭了新冠,怎么和这些“群体免疫”的40亿人口往来?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而且,只要病毒还存在于地球的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死灰复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8boOITIlKW2mHL11N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