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当中国控制疫情看到希望的时候,很不愿意看到外面崩盘。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目前,韩国疫情已经炸开了。怕是很难控制。

主要原因,邪jiao徒不听政府指令,四处蔓延,各地开花。

更令局长大跌眼睛的是:

直到发病确诊才承认是邪jiao徒的有防疫主任,有护士,还有军人等,目前韩国三军都已经沦陷。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看看,昨天这个人说的话:

新冠病毒在户外会被感染是不可能的事哈利路亚!

韩国市长死劝不听。要是放到国内,估计得枪毙了。

好一个哈利路亚。

截至26日,韩国累计确诊病例达1146例。已经成为全球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

韩国人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事情闹大了,纷纷跑去排队抢口罩。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接下来可以预测:抢测温枪,抢购物资。

这剧情完全就是重演之前武汉一遍嘛。

可偏偏还有这种外国人怂恿,太坏了吧。居然建议韩国病友往中国飞,因为有免费治疗。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将心比心,如果我是韩国人,而且买得起飞机票住得起旅馆,那我肯定立刻逃跑。

所以,青岛成了他们首选。

韩国人在中国就有40万人。

威海、青岛、烟台,是有大量韩国人生活的地方。局长以前去过青岛旅游,感觉那里到处都是韩文。

有网友普及韩国人在青岛的密度: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首尔飞青岛航班,单趟本来都是500左右,明天的都快4000了,韩国那边的人全往青岛来了。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首尔到大连也是……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刚刚局长看明后天经济舱,基本都卖完了!!!!!

局长希望赶紧加以管制吧,看看封城前武汉部分人连夜出城造成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今天,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32次工作例会召开。

会议中强调,要在全面做好社区防控的同时,严防境外人员输入,强化风险评估和口岸检疫,严格落实来青人员体温检测和居家隔离等措施,主动做好外籍人士沟通解释和服务保障工作,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扩散。

希望这个声明,给瑟瑟发抖的青岛人一个安慰。

局长猜测,中国即将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疫情得到控制的国家。

以前是全世界围堵中国的肺炎。

一个把月,轮到了中国围堵海外的肺炎输入了。

真是太黑色幽默了。

附件:韩国的确诊总人数3天翻了8倍

今天,韩国确诊977例新冠肺炎患者上了热搜,韩国的疫情令人担忧。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从2月19号往后到22号,韩国的确诊总人数3天翻了8倍。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总统文在寅被迫宣布,将疫情的预警级别从之前的“警戒”提升至最高的“严重”级别,并且成立“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

三星,LG,SK海力士等等韩国财阀的工厂都有工人中招,被迫停工停产。

韩国军队陆海空还有海军陆战队等四大军种齐中招,现在已经有11人确诊,超过7700人被紧急隔离,防止疫情向全军蔓延。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国会也因此停摆,有一位在野党的党鞭被确诊感染,导致不少议员都被隔离。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而且,韩国被感染的过程让人极为无语,因为韩国政府早期应对疫情的措施还是挺到位的。

1月份韩国就开始在机场和港口的海关测体温,首尔等大城市的地铁站,巴士站,也有政府免费提供的消毒洗手液和口罩,供市民防疫使用,电视上也在宣传。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之前的确诊总人数一直维持在20-30人左右,大都是些归国侨民和留学生,新增案例极少。

结果,从2月19号开始,韩国确诊人数突然指数级爆发,整个国家迈向失控的边缘。

而且,让韩国政府“破功”的,是韩国一个叫“新天地”的教会,这个教以一己之力就把整个国家拉下了水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最早让疫情失控的,是大邱市的一名信仰“新天地”的61岁韩国大妈。

她2月7日就出现了症状,但是丝毫不管,在高烧38°的情况下,她依然跑去新天地大邱教会的教堂参加聚会

这个教堂里的人口密度大家可以感受下: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大妈一下子成为了超级传播者,一个人把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团灭”了。

完事后她还坚持带病去酒店、吃自助、坐公交、坐出租,在大邱市到处乱晃,结果出车祸住院了。

说真的,要不是她出车祸了,她现在还不知道感染多少人呢。因为她信教信到脑子糊涂了,觉得自己刀枪不入,即使打仗子弹也会避开自己,得了病主也会给她治愈的。

如果在你身上不奏效,那一定是因为你心不够虔诚。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医生在她住院期间发现了症状,要检测,她左右就是不让,还闹着要出院。

确诊之后,当地疾控部门和警方已经追踪到的1200名大邱市邪教徒,其中128个都被感染了。

但要命的是,还有很多700多个邪教徒失联,警方根本找不到。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最危险的是,这个天地教平时就喜欢去其他教会拉人发展自己。

根据韩国媒体MBC报道,这些新天地教的教徒明知自己可能携带病毒后,还潜入正常的基督教教堂拉人,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把其他教会也整隔离了。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今天韩国社交网络还曝光,新天地教的教徒意识到自己可能携带病毒之后,还商量着故意传播病毒!

韩国政府现在盯着新天地教的人找,想把他们隔离。

但他们觉得自己被政府针对了,想把病毒传播到普通的基督教堂,把水搅浑,从而把人们的目光从新天地教身上拿开。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还有新天地教的教徒安排人手上社交网络带节奏,把锅都甩到中国人和文在寅头上,引导韩国国内恐中,反政府情绪。

政府问确诊的教徒怎么感染的,他一张口就往中国人身上推,说自己是在澡堂被中国游客感染的,也不想想现在哪儿有中国人旅游啊?而且为啥要去澡堂子观光?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有些教徒发烧以后,本来想去医院看看的,但都被拦下来了,新天地要求教徒不要暴露,躲避官方的检测,如果被发现就否认自己跟新天地的联系。

你说这教是个什么玩意儿?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政府是很想找到这些人的,但是无奈,新天地教其实有很强的政治性,而且是明确反对文在寅,想把文在寅赶下台的,教徒根本不听政府的。

新天地教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创始人李万熙,号称“耶稣转世”,对外打着基督教的幌子,但篡改了教义,做了很多邪教才会做的事。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比如对教徒采取强制行为,敢脱离教派就发死亡威胁,有一些“不听话”的教徒被谋杀,女性教徒还有一些儿童更是被忽悠去“侍奉”教内的大人物。

教主兼创始人李万熙有过强奸了未成年幼女,2013年被人报复把腿给打断的黑历史。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这个新天地教拉新人入坑的方法也很鸡贼,它会派人跑去别的基督教堂,花言巧语哄骗那些正常的基督徒。

2018年的时候,新天地派人来过武汉传教,计划设立一个100人规模的办事处,结果很快被武汉警方一锅端,驱逐出境。

但是这帮人锲而不舍,到现在都没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还在持续不断利用QQ群,微信群的方式渗透中国。

甚至连新冠疫情的“人血馒头”他们不放过,打着“为武汉祈福”的口号,忽悠国内的基督徒信教加入他们,说参加了定时为武汉祈祷。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韩国有超过22万网民向青瓦台发起请愿,要求政府早点取缔这个罪魁祸首,排查所有携带病毒的教徒。

但韩国政坛跟这个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不太敢动。

新天地在韩国有24万在册教徒,没有注册的“潜伏者”更多,教徒手里也是有选票的。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竞选时期,就曾经拉拢过新天地的教主李万熙,从而使得新天地旗下的教徒都投票给李明博所属的大国家党(新国家党的前身)。

一名逃离出新天地的前教徒指认称:“2007年在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联席演讲大会上,新天地就动员3000名教徒参会造势。”

后来大国家党改名新国家党,属于同一阵营的朴槿惠上台,也得到了新天地的支持。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朴槿惠竞选团队的自治组织委员长,就是新天地的一名“长老级人物”。后来这个人还被邀请担任新国家党的常务顾问。

新国家党掌权后,也投桃报李,对新天地犯的很多罪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助它洗白身份。

新天地就这样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发展出了几十万会员,随便开个“教徒运动会”都是人山人海。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而新天地的势力膨胀后,手里的筹码也增加了,对政坛的影响反过来变得更大了,为了选票,各方都不敢忽视和得罪。

但是文在寅是几个韩国总统里比较务实的一个,他上台后也明确怼李明博。

于是,文在寅就成了不少教会的敌人,最近韩国首尔街头反政府的抗议声浪不断,背后就有新天地教徒在暗中支持。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几天前,韩国正统的基督教也出来刷存在感。

韩国基督教联合会会长全光勋利用疫情的机会鼓励教徒走上街集会,说要把文在寅赶出青瓦台!

他站在街头跟基督教信徒说:“示威游行集会很安全,不会让人感染新冠病毒,比在地铁里安全1000倍!哈利路亚!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如果你感染了病毒,主会治好你们的。即使不治好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地是天国,我们战胜了死亡!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下面的人虔诚地像小学生一样,这些人密密麻麻站在一起,有的还不戴口罩。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首尔的市长朴元淳实在看不下去了,心急如焚,他带着人亲自来到现场。

来的时候,他原本是戴着口罩的,可能是为了声音大点,朴元淳冒着感染的风险把口罩摘了拿手上,对着话筒大喊,让市民们配合,停止集会。但是没有人听他的,还有不少人骂他。

集会结束后全光勋还笑容满面地跟台下的教众说,他们还计划在2月29日和3月1日继续举行集会。

我觉得韩国政府现在肯定很绝望。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咱们中国也有宗教,但是各地宗教在疫情里面还出了不少力,帮忙。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而韩国就很让人头痛了,一群狂热的教徒,还反对现政府,可想而知文在寅的工作有多难做。

前天韩国确诊才556,今天就1146了,呈现迅速蔓延的趋势。

刚刚,韩国大邱西区新冠疫情的防控主任确诊了,后来经过确认,他是新天地教的教徒。

教徒能把大邱市搅个天翻地覆,而政府迟迟查不清教徒的去向,这位内鬼估计“功不可没”。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因为这些教徒乱窜,韩国军队被间接感染,驻韩美军家属今天下午也确诊……

韩国人往中国逃,我靠!

帮大家总结一下现在韩国的情况就是:

军队被感染,在野党党鞭被感染,防疫部门主任被感染,电视台主持人疑似被感染,驻韩美军家属被感染。

而且这一群精神有问题的教徒还在故意散布病毒,千方百计躲政府检测,政府怎么说都不听。

两个字,完蛋!

来源: 乌鸦校尉、 兽财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NBdbbjDuMS2yuHrc7QjaQ

武汉社会福利院老人情况

财新网在20日发布了一篇报道,证明在武汉社会福利院,有11位老人反复发烧,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CT照片显示死者肺部多发炎症改变,呈现斑状影像,症状高度疑似新冠肺炎。

武汉还在撒谎

卢武铉自杀后

文在寅祭拜他

该福利院目前也承认发现数起疑似感染患者,其中包括清洁工,由于没有确诊和治疗条件,正在紧急联系医院进行救治和确诊工作。

就是这么一个已经被挖掘到透明的聚集性案例,武汉却着急站出来辟谣。

然而在武汉的声明当中,只承认确诊12人死亡一人。

武汉还在撒谎

武汉否认死亡病例 其实一派胡言 睁眼撒谎

武汉网信办是如何得出来这一数字的也不难解释。

它们的意思是,在2月11日,开始进行筛查后确诊的12人当中仅仅死亡了一人。

 

然而财新网的报道的是,在这之前已经有11名老人死亡,他们的死因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却没有被收治。

 

武汉网信办的所谓辟谣,无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左右而言他,是话术,是文字游戏,是玩弄统计,是转移视线,是不顾死者尊严。

只要生前不确诊,就无法计入死亡数字,这依旧是一种瞒报,而且更恶劣,更下作

武汉还在撒谎

武汉社会福利院

与海鲜市场

仅有几百米之遥

财新作为国资企业也不甘示弱,迅速统计起具体死亡病例,具体到性别年龄,名字与死亡日期。

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武汉还在撒谎

财新网的整理数据

铁证如山

在武汉发布虚假辟谣声明的第2天,又发布了一则不明就里的微博,在疫情期间发布谣言最多可判7年。

武汉能将其他人所说的话定义为谣言进行所谓的“辟谣”,哪怕是真话,这无疑是一种威胁。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用造谣来“辟谣”也是一种造谣,影响力更加巨大,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笔账,撒谎者还得起吗?

谁才该接受审判,大家心里清楚。

武汉还在撒谎

武汉的声明

造谣最高七年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fjkjbSY3rPXvq9QzeWT3A

白金分析师赵晓光:这波涨起来的科技浪潮还没结束,从云到人工智能还没有开始

无论是在to C还是to B行业,它的大的逻辑就是从泛数据,往大的数据,往精准数据,这个精准数据体系会重塑各行各业的产品,从定义到研发到生产到销售到服务。
 
这波科技浪潮,大家觉得涨得很多,但是它还没有结束,为什么?因为1楼还没有结束,2楼还没开始,3楼从云到人工智能还没有开始。
 
未来的制造业就变成一个精准数据体系,我精准地获取了信息,精准地研发了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精准地获取了生产上的产品参数,精准地设计出生产最优良率产品的方法,精准地把这个产品生产出来。
 
这波科技行业浪潮跟2015年是不一样的,2015年我们听到最关键的词是叫什么?叫颠覆,我要把你干、我要把你取代掉,新一轮的科技行业我们把它定位为科技大厦或者是工具型的技术总和,它的核心是要服务你。
 
以上,是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晓光今天在华夏基金春季线上策略会的演讲中,给出的最新精彩观点。
 
赵晓光全面解析了科技行业的逻辑,从四个层面分析了5G带来的科技发展,对于这一轮科技未来在不同行业可能出现的具体应用,也给出了明确的分析。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演讲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科技体系的第一层楼:

通讯基础设施

科技体系是由4层楼构成的,我们把它当作一个科技大厦,这个楼一层就是在过去年到现在表现非常好的,我们把它定义为最底层的,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一个就是由5G构成的通讯基础设施,因你没有通讯基础设施,就没有精准数据,什么叫精准数据,精准数据从空间上要非常的准确,从时间上要非常的及时,要瞬间就可以拿到,从空间上要很准确的拿到,我们过去各行各业的发展,遇到大量的瓶颈,效率不高,无法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核心就是它没有精准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它没有精准的拿到准确的、及时的数据,所以5G从它的基础原理上解决了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的问题。
 
我们家里用无线网络也经常会出现信号不好,传输速度特别慢,它就影响了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如果用于一般的娱乐还好,但比如用于医疗做手术这就严重无法work,就会出现事故,所以就导致了很多行业的技术停滞不前。
 
所以这个楼的1楼,一部分就是由5G形成的通讯的基础设施,这块从前年开始,就出现了非常好的机会,像沪电股份、中兴通讯,授予整个5G的通信基础设施的。
 
同时,楼的另外一层,除了通讯端还有一个终端,终端就是各种各类的终端设备,像手机,包括这些电视,可穿戴,像ARVR、智能耳机,各类的终端设备,它作为采集数据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楼的1楼,我们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打响了前奏曲,前奏曲提供了整个应急的基础设施。
 
科技行业先硬后软,没有硬件的数据,就没有软件的应用,就没有软件的未来,所以上一波在3G4G阶段也是沿着这个顺序,200920210年开始通讯,2010年到2013年是苹果带动智能手机,2013年到2015年,先是传媒、游戏、娱乐,后面整个to B的互联网,这一个很大的浪潮,造就了无论是像BAT,今日头条、B站,这些都是上千亿的企业。
 
我必须要有1楼,1楼已经开始了,打一个比方,这轮科技的浪潮相当于上面智能手机浪潮,大概从2009年到2015年这一波大概7年的行情中,大概是2010年的到2011年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到1楼应该还是有持续性,比如说今年开始到5G开始换机,最近加快推动5G的政策非常多,除了智能手机的换机之外,各种可穿戴设备,电视会变成一个社交产品,所有的电视都装摄像头,你可以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购物、远程娱乐、远程社交。
 
同时,ARVR提供的随时随地的显示,随时随地的视频连接,像智能手表,耳机变成一个非常好的掌握你的身体健康精准数据的产品。
 
所以这是一楼,一楼已经掀起一个大潮,但是他还是方兴未艾。

 

科技体系的第二层楼:

拿到数据的物联网

这个楼的2楼是什么? 1楼是搭建了基础设施,提供了数据的基础, 2楼就是如何拿到数据,如何拿到数据,一个重要的行业,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一定是要跟各个行业要紧密的结合,你没有5G就没有物联网,没有物联网就没有人工智能,就没有人工智能了,为什么人工智能过去没有发展起来,因为他没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他没无法拿到数据,如何拿到数据?就要靠硬件,靠终端、靠物联网。
 
所以2楼物联网,无论是家庭的C端的物联网,手机本身也是一个物联网,特别是未来到to B行业,在物联网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机会。
 
不一定是这些做技术的公司,而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各个行业的公司去应用这个行业,拥抱互联网,让自己行业通过物联网能够采集数据,能够拿到精准数据的。
 
比如说在农业、物流、医疗、教育、商业,在各行各业,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能够随时地能够拿到数据,所以2楼就是物联网。

 

科技体系的第三层楼:

数据处理分析

3楼是拿到数据了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精准的数据进行精准的运算,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就是以云计算、云应用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运算。
 
云一块从去年开始已经大规模的起来了,去年第1波带动整个半导体的需求实际上是云服务器的需求起来了,这是第3层,处理数据。
 
未来的计算方式,一定是以云的方式,因为云的处理能力是大幅超过单个终端的处理能力。
 
比如说无人驾驶,我记得大概2014年、15年市场就在炒作无人驾驶。为什么无人驾驶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因为它老出现问题,为什么它经常会出现问题,出现安全事故?因为它基于单机的GPU,计算能力和计算的样本库是远远无法满足多样本、复杂性的环境要求。
 
我记得有个案例是轿车用无人驾驶,前面一个卡车带着很多钢筋,他就钻到了钢筋里了。为什么出现这个事故?因为GPU上的数据没有这样的案例,就是说没有一个卡车上会拉着很多钢筋在地上跑,这在中国特殊的情况。
 
但假设有个云,我们通过5G,通过汽车做采集,把大量的数据传到云端,云端有海量的、几万台的服务器做处理、做分析、再做识别,然后告诉你前面是一个危险状况,再传达回车来,这时候你的驾驶就会足够的安全。
 
这波科技浪潮,大家觉得涨得很多,但是它还没有结束,为什么?因为1楼还没有结束,2楼还没开始,3楼从云到人工智能还没有开始。

 

科技体系的第四层楼:

数据输出与应用结合

那这个楼的4楼是什么?4楼就是数据的输出,数据输出与各行业应用紧密结合。
 
今天如果我们看三年以后科技行业的龙头到底是谁?这个龙头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各个行业的龙头,比如食品原料的龙头,化妆品龙头,医疗的龙头,教育的龙头等,他们能够拿到精准数据,都会让基本数据做开发产品。他们拥抱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拥抱物联网技术,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业。
 
所以这个楼的4层实际上就是行业应用。
 
疫情短期很多人担心因为疫情不消费了,怎么办?短期的疫情虽然不消费了,但是出现了两个状况:
 
第一,现在不消费,但压抑的消费力度是更强的,而且很多人在家里反而会更加增强了娱乐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在疫情阶段,无线耳机、智能耳机的销量反而是大幅增长,电视的销量还是不错的,因为电视的开机率增加了40%,大众更加需要娱乐。
 
同时疫情导致了行业普遍的去库存,导致了供给端受到的影响还要大,由于供给减少得更多,需求订单可能是减少20%,但是估计它库存减少340%,各个行业就开始出现了涨价的状况。这样的话1楼还是没有结束,2楼、3楼、4楼应该放在一个3~5年的周期里,是刚开始。

 

中国制造业过去靠工程师红利

未来靠精准数据

刚才我举了一些简单的案例,比如说医疗行业的案例,商业的一些案例,我可以举一个制造业的案例给大家做解释。
 
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10年取得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就以苹果为代表的这些国际科技巨头,培养了中国手机行业很强的整个供应链的能力。
 
比如说在10年前,我们电子行业过100亿市值的公司是屈指可数的,现在来看,过千亿市值的公司都有二三十家了,这真的是智能手机浪潮造就了这些企业。
 
过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它主要受益于什么?是整个工程师的红利,因为中国的工程师成本低,而且特别勤奋,反应特别快,服务意识特别好,所以苹果特别喜欢中国的供应商,中国的供应商可以不断降低成本,很快地研发出产品来。如同特斯拉为什么也在大力地导入中国供应商,也是这个逻辑,因为中国供应商满足他的需求。
 
所以中国过去是受益于工程师红利,中国的工程师比国外的一个工程师一年的整个费用成本要便宜35万。
 
我们过去为什么靠工程师?因为工程师有经验,这个经验是相对泛数据有更大的一个数据,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经验。他看过更多的产品,做过更多的产品研发,就知道客户这个产品应该怎么做出来。因为很多产品是非标准化的产品。
 
但是未来的制造业不是这样子,未来制造业首先是一个工业物料的体系,有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随时把抓取生产中的产品生产参数、产品的数据,在知道这个产品是个不良品,就可以马上把它拿掉,就不要再生产了,因为越生产成本就越高。
 
比如说现在生产一个产品可能是70%的良率,要经过6个环节,每个环节是盲人摸象,不知道这产品到底生产到什么程度,只能一步一步走完,走完之后一看,这个产品是错的,再拿回去就导致我的成本大幅的提高。
 
未来工厂有传感器,有工业物联网,可以随时拿到数据,随时的传输、随时的分析。所以第1步就是工业物联网。
 
2个就是用大量的机器人。最近我们交流下来,广东很多企业复工,招不到工人怎么办?大量地换机器手、机器人,同时有人工智能的算法,在每个机场装一个GPU,就能知道如何很快地研发出这个产品来,很快地根据这个产品的数据去决定如何优化它,如何生产。
 
所以未来的制造业就变成一个精准数据体系,我精准地获取了信息,精准地研发了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精准地获取了生产上的产品参数,精准地设计出生产最优良率产品的方法,精准地把这个产品生产出来。
 
这样就需要未来制造业有一些大的制造业巨头,它有一个强大的工业互联网和强大的数据体系,可以源源不断地、及时反馈客户的需求。
 
所以最近缺口罩,第1个站出来说我可以生产口罩的是富士康。因为他已经有这种模板了,知道这个口罩如何很快地设计参数,把它制造出来,所以这是以制造业为例的核心逻辑。

 

医疗过去依赖医生的经验

未来靠精准数据体系

刚才讲的医疗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医疗行业过去是根据医生的经验,为什么越老的医生越值钱?因为他看过的数据多,他的数据体系就比人多,别人是个泛数据,他就是个小的大数据。特别牛的医生,因为他可以看到医院所有的资料,所以他是一个大数据,他的经验更多。
 
但是我们知道治病这个事实际上应该是精准数据的体系,首先要通过传感器更多先进的传感器,能够随时掌握病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不掌握精准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智能手表,很多人把智能手表用来做一个健康监测,智能手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什么?是随时能够拿到精准数据,能拿到心跳数据,而且对精准数据有分析能力。
 
比如现在戴智能手表人很少,因为你只是看到数据,它没有服务,当这个服务提供商能够根据你的精准数据,比如你过去24小时的心跳数据,对你的心跳数据、心电图数据跟所有的数据作匹配对比,发现你的心跳非常像要发心脏病。然后提醒你,你要注意心跳,注意你的身体等。
 
因为它掌握你的精准数据,告诉你可能要发心脏病。如果他能同时在你忽然心跳200下,或者连续跳30下,甚至说不跳的时候,精准定位你的位置,为你提供急救服务,那是更好。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不会愿意,比如一年花5000块钱或者1万块钱去买这样的服务?你可以买,因为它满足你的精准的需求。
 
同样的,在整个医疗行业,医生过去也是盲人摸象,因为他拿不到精准数据,同样治胃病,可能有1000个人有胃病,我们检测只检测了几个结果,比如你有胃炎,我就给你开点消炎的药,比如你感冒了或者发炎了,就给开点消炎药。
 
这是中国过去治病的主流方法,或者你皮肤有问题,医生一看你过敏了,我就给你开点过敏药,他无法准确的知道你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细菌、什么病毒引起的过敏,我们要有很精准的传感器技术,同时这个数据要能够及时跟踪,所以就需要通讯的网络。
 
有了问题之后,我就可以拿到大量的数据,之后进行大数据分析,怎么样的治疗方法是最优的,及时的跟踪,远程通过AR技术、云的技术、远程的诊疗、远程的有医疗机器人做手术,来把病治好。

 

新一轮精准数据会打造一个科技体系

这波科技行业浪潮和2015年不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教育医疗、社交办公,人的主要需求,我们就会发现,由新一轮的精准数据体系的基本打造一个科技体系。
 
过去在这些主要的需求中,为什么交通行业、出行行业是发展最好的?因为出行行业的主要的数据就是,你现在要到哪里去?通过手机的GPS,它基本上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数据,形成了非常好的一个闭环体系,出现了滴滴这样的龙头公司,哪怕共享单车也出现了像哈罗单车这样一年赚10个亿利润的公司。
 
可以看到未来在穿衣服上,包括住行、吃喝玩乐、健康教育,在to B的领域,各个行业过去是靠工程师、靠有经验的人,未来会通过掌握精准数据变成一个科学工作、变成一个基本数据的工作。
 
我们讲这么多,就想告诉大家就是几点:
 
第一,这波科技行业浪潮跟2015年是不一样的,2015年我们听到最关键的词是叫什么?叫颠覆,我要把你干、我要把你取代掉,新一轮的科技行业我们把它定位为科技大厦或者是工具型的技术总和,它的核心是要服务你,它要帮助传统行业提升效率、提升产品,通过精准数据体系的提升,所以这一点上非常不一样。
 
第二,上一轮智能手机主要是在to C端,在吃喝玩乐社交端,满足人的需求,下一轮它涉及的领域会更广,不仅在吃喝玩乐,在衣食住行、社交办公、教育,甚至在to B行业,人事采购、市场分析、生产研发,每一个环节它都可以替代传统的靠经验的工作。
 
所以它的面是更广的,它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很广,当新技术一旦拥抱了传统行业,它才会有着真正的大的爆发,如果新技术只是一个技术,我们会把它定义为专用性的技术,它是不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新技术的前提是这些硬件。
 
没有这硬件的创新、材料设备端的创新,就没有通讯的终端、通讯的计算、通讯的传输这些后面应用端的技术创新,而这些硬件的创新又在哪里?来自于整个中国的大的科创体系。
 
中国在军工科研院所几十年的投资、养了这么多人才、做了这么多的研发,进入了一个产业化的阶段,所以科技板块跟科创板有什么关系?科创板的意义是什么?加快了科技孵化。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科研孵化。所以正是有了实验室、军工院所、科研机构这种大量的储备,我们都在材料、设备、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上,为后面整个智能终端智能硬件、5G(提供支持)。
 
为什么这次中国5G是领先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国家级的科研体系,所以科创板的意义就在于大幅加快了整个国家级科研体系的崛起,如果没有科创板、没有科创,中国的很多行业可能还像十年、二十年前一样受制于人,正是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未来就会看到很大的空间。
 
未来新的领域有多大?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汽车行业出现特斯拉,我算过一个数据,全球汽车零部件前100强,一共是7万亿人民币的收入,而这100强中,中国企业只有4-5家,加起来不到1000亿。
 
也就是说69000多亿还在日本人、欧洲人手中,而这69000多亿如果按照15%的利润率算,对应的是1万亿的利润,因为汽车行业的利润相比消费更稳定,它对应的是20-30万亿的市值,就一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产化,就能带来未来20-30万亿的市值。
 
就如同十年前我们打开一个手机,基本上没有中国的供应商,我记得那时候唯一的就叫比亚迪电子,但是现在看,全是中国的供应商,现在整个电子公司的市值都是几万亿量级的,所以可以看到,科技行业的各个细分,行业空间还是足够大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投资者就会有一个困惑,我到底买什么股票?因为未来的投资越来越进入到一个专业的阶段,比如过去买消费品,基本上都知道买茅台,就买最好的,把它当做一个长期投资,你会发现收益也是非常好。
 
但是未来中国进入一个科技兴国、产业立国的一个大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分析的壁垒是非常高的,它涉及到很多细分的子行业、很多细分领域,所以科技行业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ETF产品是非常好的选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投资者、专业的机构来做。

 

编辑:慧羊羊
主编:六  里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

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传染性疾病的防护,首先需要发现传染源,隔离和治疗传染源,切断各种传播途径,才能保护广大易感人群。这是大家普遍的共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究竟如何防护呢?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根据目前发布的新冠肺炎数据显示:本次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重症的患者,还是轻型的患者,甚至没有症状的病毒携带者,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预防传染病个人防护就非常重要,也是预防的关键环节。当前,专家提出并已经全国实行的措施之一:请大家减少流动,居家活动,部分有流行病密切接触史的无症状的人员,建议居家隔离和观察,就是切断传染源并减少人际传播,降低交叉感染的一个很好举措,也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做法。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可能长期居家,我们需要恢复工作,需要出门活动,那应该如何防护呢?我们认为防护需要关注细节,科学防护,合理防护。针对目前情况,我们提出了:分层分级防护的原则,即要防护到位,但没必要过度防护,更不要恐慌。

● 医院是相对风险大的地方

1) 三级防护:适用于在确诊或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房、ICU以及发热门诊以及进行呼吸道标本采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的医护人员,需要:穿医用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工作帽、手套和护目镜/防护面屏、穿工作鞋/戴鞋套等。

 

2) 二级防护:适用于急诊、门诊的服务患者的医护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对可能有飞沫喷溅的科室(五官科、口腔科、内镜等),可以适当戴工作帽、护目镜等。

 

3) 一级预防(普通预防):对于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门,例如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佩戴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 普通大众进公共场所

出门佩戴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就行。当然,对于去人员密度高,空间较小的空间,可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大家没有必要都去抢购高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尤其,当前医用防护口罩需求剧增,全球标准医用防护口罩供应不足的前提下,让它们留给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医护人员哦。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 对于人群聚集地方或者较小的密闭空间

建议尽量不去,或者少去,同时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咳嗽、打喷嚏不要对着外;

2)普通感冒也要自觉戴口罩;

3)饭前、便后要洗手;

4)从外面回来要先洗手;

5)在公共场所人与人需要一定的间距。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口罩怎么选?

口罩成为当前紧缺物资,关于口罩,我们也给大家科普一下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口罩类型:

 

1)按照面罩形状可以分为:平面形、鸭嘴形、拱形或折叠式等;

2) 按照佩戴方式可以分为:耳挂式、绑带式或头带式;

3) 按照口罩的材料分为:纱布、棉布、医用无纺布、复合材料等等。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一般口罩的主要结构分隔离层、过滤层和亲肤层。医用口罩大部分为自吸式过滤口罩,其工作原理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

 

常见的医用口罩分为三大类: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型口罩(例如:3M的N95 1860 或者9320),必须符合我国医用口罩的产品标准,当前还有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等等。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1  一次性医用口罩

其没有“防护” “外科”字样,应符合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要求。可防止病原微生物、颗粒物直接透过,具有50-80%的阻隔作用;不防水。适用于:在不存在体液和喷溅风险的普通医疗环境下的卫生护理。

 

● 2  医用外科口罩

应符合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可阻隔血液、体液穿过口罩;对细菌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90%。

 

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体液和喷溅物传播的防护。

 

● 3  医用防护口罩

应符合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

 

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95%(气溶胶);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 4  其他日常常见的口罩

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可以一定的遮挡作用,无法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目的。

 

● 5  非医用防护N95型口罩

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相比较医用防护口罩,不防水,无法阻隔病毒。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雾霾、颗粒物。

 

个人口罩怎么选?

1)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非医用防护型N95型口罩都可以。

2)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人接触,可以不戴口罩,或者选择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必过度防护。

3)如果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需要佩戴N95型口罩。

 

什么时候应该戴口罩?

1)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必须戴口罩;

2)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去超市、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戴口罩;

3)为防止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自觉戴口罩

4)雾霾天气在室外活动时,建议戴口罩。

 

口罩多久需要更换?

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潮湿后应立即更换;口罩受到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非医用防护型N95,假如佩戴没有受污染,可以采用电吹风几分钟,可以反复使用。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新冠中山谈│顾建英教授:如何合理地使用口罩?

 

总之,新冠肺炎来袭,别慌,大家一定要正确应对。既往一些重大事件都会导致应激障碍。建议大家在正确的科学引导下,了解正确的疾病知识,建立对疾病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神经心理免疫力。“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目前的情况下,加强互相理解、沟通、包容非常重要。同时建议大家在疫情之中一定要重视自己乃至家人的情绪、心理、行为反应,及时倾诉,现在有多个心理团队支持,心理热线。习通过正确了解疾病知识,保持平常心;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相信一切都会好转;稳定情绪,关注当下现在该做的事;不断提升自己的神经心理免疫力。让我们共同打赢与病毒的这场战斗!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Voz6nZ6_Fem7Lo1n-O9QQ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从逼迫李文亮医生等八君子

因为吹哨没有打招呼写下劝诫书

到可防可控 无明显人传人

到现在已经快8万病患 2500死亡

原本以为现在信息公开透明了

结果发现武汉发布官媒到现在

这个时间点了还在刻意隐瞒真相

财新记者紧急前往现场采访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

出现多起死亡却没人通知统计

这又是什么样的骚操作呢?

福利院的老人们的生命不是生命?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数百米,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密集死亡19人,除一人确诊新冠后死亡外,因为肺部感染死亡的的老人6名,均未排查新冠,另有多人死因登记为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但其中出现发烧症状的不在少数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之前有朋友就在这篇文章恐怖超过邮轮?监狱为啥成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提到 监狱  养老院  福利院等很多人处于弱势群体,可能存在严重的瞒报现象,今天财新记者实地调查真的说明了这个情况

弱势群体没办法发声,只能被迫接受,你是孤寡老人,你是关在监狱的囚犯,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发声可能性,真的很可怜,所以我作为一个以惩恶扬善为己任的年轻人,更应该为他们发声!

媒体报道养老院新冠疫情的相关情况之后,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20日特别强调,应尤其关注“非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和“养老院疫情防控工作”,消除防控死角和次生影响。

来自武汉社会福利院的小林(化名)对记者透露,其所工作的科室大约有11位老人去世了,都是因为反复发烧最后呼吸衰竭而死。她在福利院内部武汉济民医院六楼病房工作,经CT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不过官方披露其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正在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

从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回应看,其开始对院内人员进行实质性筛查和确诊,始于2月11日之后。

福利院称,先后于2月11日领取40人份、2月14日领取300人份核酸检测采样试管,对院内疑似人员进行采样送检。从2月16日起,又增加了CT排查。截至2月19日,该院累计确诊病例12例,其中老人11例(含死亡1人)、职工1例;疑似病例19例,其中老人7例、职工12例,所有确诊和疑似人员已送隔离点、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分类救治。

这则回应统计样本人群范围也仅限于2月11日至2月19日接受核酸检测者。经记者多方了解,在此之前,从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2月19日之前,该福利院早已出现多名老人在出现发热、胸闷、食欲不振等新冠病毒感染特征之后去世。

一位在福利院工作数年的人员称,此前在该院没有见到过如此密集的死亡。这或与其前期防控意识不足、防控措施不严且核酸检测试剂紧张有关。这些本身高龄、多少存在基础疾病的老人发病之后没有撑过多久。

记者获得的一份该院死亡人员名单显示,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2月11日,短短50天中,共15人死亡,此后到2月18日,又有4人去世,平均几乎每3天死亡一人。其中死亡原因登记和感染及感梁性休克有关的为8人。名单中直到2月15日才出现第一例明确登记为死于新冠的83岁男性老者,一共6名去世老人死亡原因登记为“肺部感染”,5人发生在2月11日以前。2月12日一名86岁女性死者死因登记显示为“肺部感染?”,问号的出现表明未有彻底结论。

全部死者年纪大多处于80到90岁,有糖尿病、脑梗死、重度失能等基础性疾病。其中另有多人死因为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但据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其中出现发烧症状的不在少数。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2月22日晚,有去世老人家属向记者发送举报信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防护流于形式,封院后没有让老人戴口罩进行最基本有效的防护,也没有对老人、工作人员是否接触过新冠疑似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只是封闭大门、做基本的消毒。

2月10日接到福利院6层工作人员通知,称老人发热,14日进行核酸检测,16日检测结果为阳性,17日下午6点福利院送9位确诊的老人去附近的武汉优抚医院,入院仅一天半,2月19日下午接到优抚医院电话称老人去世,但一直未接到福利院的通知。

“闭院之前我们家子女会轮流每天上午去福利院陪护老人,闭院当天的21日上午我们还去看望老人,当时起居正常,食量很好,能吃能睡,也没有其他基础性严重疾病,从1月21日封闭算起,封院20天老人才出现发热,说明肯定是院内感染。”该家属表示。

“老人属于弱势群体,养老院应该是疫情重点防控的地方,但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防控只做了闭院这个形式,尽管他们是武汉市公办最大的养老机构,但那里遭受病毒感染而病逝的老人是该院空洞防控、失职管理的受害者。

“院里有院里的难处。”济民医院医生表示,新冠疫情发起于12月底,那个时候整个武汉市大部分的人几乎没有什么防控意识。1月21日闭院之前,养老院还不是完全封闭管理,当时临近春节每天还有家属来探视,不排除是探视家属将病毒带进来了。“疫情紧张之后,院里的老人即便生病出去就诊,外面的医院也不收,只能返回院内治疗。当时医疗资源非常紧张,病床难求,我自己身为医生感染之后都找不到病床,只能居家隔离,当时非常绝望和恐慌。

点评:

1 不管医疗条件怎么困难,福利院的管理者首先要为因为感染病毒去世的19位老人负责,肯定有管理者职责疏忽的地方

2 政府没有足够重视,或者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块,福利院老人是弱势群体啊,但是我不知道谁负责这一块

3 武汉发布这样的官媒没有实地调查就说别人造谣,是不是另一种用辟谣的方式造谣?谁为造谣负责?

4 社会上如果好心人有能力,多帮助一下孤寡老人啊!  毕竟以后说不定我们也会住进去养老院的啊!

 

哎,一声叹息,我作为一个个体实在是能力有限,我唯一能为孤寡老人们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记录下来,用文字的方式告诉社会的大众,他们受委屈了,有些已经去世了但是没人管!

 

到底谁来为这件事情负责?或许根本最后没有人负责?些去世的老人们有没有一个说法呢?

 

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请在下面留言我会一一点评,也许我们能做的仅仅就是转发到朋友圈和群里让更多人知道,仅此而已?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令其困顿于荆棘。

 

到现在还在隐瞒真相?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隐现多起莫名死亡

关于部分韩国人感染了跑到青岛等很多城市(烟台 大连上海等)的情况,我也说说自己的几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4wayBkMW-j1_qWh96rwJ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