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从没有哪个餐饮品牌像瑞幸一样,把做餐饮变成了坐过山车。

 

财务造假爆雷之后的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正式停牌,进行备案退市。围观者一致的看法是,这下完了,瑞幸真的要完了。

 

眼看2020年即将过去,瑞幸不但没有大规模溃败的迹象,甚至还传出了盈利的消息,实在是令人好奇。

 

作者:王菁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

 

01

瑞幸宣布盈利是真的,还是“忽悠”接盘侠?

 

就像“追剧”一样,外界一直关注着瑞幸的“大结局”,只是最近传出的消息让人挺意外。

 

综合几家媒体的报道来看,8月8日,瑞幸召开了一场“年中全国会议”。会议上,瑞幸对内公布了部分业务情况:截至7月,单店现金流已为正数;除去未营业的门店,已实现整体盈亏平衡;管理层预计,根据目前的经营状况,2021年将实现整体盈利。

 

议论声随之而起,一些懂财务的餐饮人评论,“盈亏平衡”的说法非常模糊,其使用的“单店现金流”和“单店利润率”等财务指标不够严谨。

 

更有人揣测,这些报道是瑞幸故意放出来的风,“目标应该是潜在的接盘者或者投资机构”。

 

为了侧面考证“盈利”的说法,内参君接触了数位瑞幸门店的运营管理人员,他们大多表示,从自己管辖范围门店的运营数据来看,现金流真的还不错。

 

北京一位运营管理人员称,10月份北京的瑞幸门店日平均杯量在550杯左右,“卖到这个杯量怎么会不赚钱。”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公司内部有一个大致的盈亏平衡指标,即单店日均销量200杯,日流水2600元,北方市场只有少数城市如石家庄、兰州等达不到这个标准,而南方市场则整体更加乐观。

 

瑞幸的一位店长告诉内参君,店里的咖啡饮品,算上房租水电人工等支出后,单杯综合成本在9到10元,“现在大额折扣券已经没有了,买一杯瑞幸最少13、4元,门店养活自己没有问题的。”

 

这些内部运营数据,一般来讲没有水分,看来瑞幸只靠卖咖啡,真的能赚到钱。当然这些数据都刨除了前期扩张过程中的巨额“基建”投入,但是从“活着”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运营情况已经非常不错了。

 

02

为“投资人而生”To VC 模式,竟然救了自己的命

 

瑞幸的单店生存能力为什么这么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先用一句话概括,瑞幸为了让资本市场相信自己能开10000家店,从一开始就按照“万店规模”搭建了运营管控体系,不惜成本地追求超高标准的运营质量,这反而在资本神话破灭之后,成了瑞幸最后的傍身之技。

 

瑞幸在门店扩张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来自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连锁餐饮集团的成熟运营管理人员,一些人称,“本来以为麦肯的SOP已经够变态了,没想到瑞幸更上一层楼。”

 

根据他们的描述,门店的日常运营SOP极为细致,且有全天视频监控,考核也相当严格。

 

举个例子,做拿铁的牛奶,自开封后就要开始计算有效期,除了往杯里倒牛奶的时候,这瓶牛奶绝不允许出现在冰箱以外的地方。一旦店员乱放牛奶被视频监控发现,就会被定性为食品安全事故,整个运营条线的绩效奖金都会泡汤。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瑞幸有专门的稽查部门随机出没于全国各门店进行飞行检查,他们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能挑出多少毛病,到门店后都恨不得拿着放大镜看,冰箱里的一点污垢,操作台面上的一丝缝隙都会成为扣分理由。

 

管理是有成本的,变态的管理自然会产生变态的成本,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这样根本没必要,瑞幸到底是图啥?

 

作为中国商业史上“to VC模式”或者说“to IPO模式”的巅峰之作,瑞幸所有的品牌故事、商业模式、战略布局,都是为了在路演台上征服投资人而生。

 

投资人不是傻子,瑞幸夸下的海口,必须有相应的顶层设计来支撑,看似变态的高标准,保证了瑞幸开店大军如同坦克一般,迅速占领了全国高地。

 

也正是这种旁人难以企及的运营质量,使得消费者的体验极佳,即使是在内部已经翻江倒海之后,依然能保持门店的上佳状态,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反过来保住了企业的性命。

 

03

剧变之后,瑞幸做了哪些有效动作?

 

从根本上来讲,瑞幸在资本市场的翻船,对于消费者端的体验没有任何影响,“割美国韭菜”的梗反而成了一个具有传播性的话题,无形地为瑞幸带来了流量,再加上运营端给力,瑞幸在今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

 

经此一役,瑞幸老老实实卖咖啡的动机也更加明显,今年一直在积极地调整市场策略,优化运营成本,在饮品赛道上稳扎稳打。

 

进校园

 

去年春天,内参君回母校郊游,意外发现学校食堂的顶楼开了一家瑞幸咖啡。走进去一看,环境令人惊艳,宽敞明亮的座位正对校园主楼,学校风景一览无余,店内坐满了来自习或休闲的学生,一个座位都找不到。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洞察到了校园细分场景的机遇,使瑞幸燃起了争取年轻群体的野心。今年,瑞幸已经将进校园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已经开店300多家,目标是进驻全国所有高校。

 

校园市场巨大的饮品需求和庞大的消费群体无疑是瑞幸前进的动力,校园店有学生专属的新品,近期先后上线了小鹿招牌奶茶、自习啵啵奶茶、下课布丁奶茶、姐妹仙草奶茶、宿舍椰果奶茶等,从产品设计到命名,都投大学生所好。

 

瑞幸针对学生开发的营销活动和社群拼单活动,很对年轻学生的胃口。这些年轻消费者对于品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更是引人遐想。

 

控成本

 

据报道,瑞幸咖啡门店战略由原来的“快速扩张占领市场”调整为“精细化运营创造盈利”。

 

各大区独立核算,见不到回头钱的项目也逐一被砍,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已经停止,小鹿茶也正在被边缘化。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这意味着,瑞幸扩张会更加谨慎,门店新增速度将会减缓,但每一家门店都将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店效,挖掘更大的潜力,这一点也在店长们的运营考核指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瑞幸每家店的饮品原料成本、包装成本、低值耗材成本,都会有统一测算,甚至顾客要求咖啡去冰后补充进去的牛奶,都会单独列出一项。这样的成本测算由来已久,却在战略调整之后更加受到重视。

 

推新品

 

在产品端,瑞幸正在持续发力,内部的产品研发团队一直在扩充,新品全面出击,既有叫好叫座的独创爆品,也有“拿来主义”的模仿之作。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9月份,瑞幸推出“厚乳”系列,将常规的牛奶升级为冷萃厚牛乳,醇厚的口感立刻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而“小鹿料多多”则和CoCo的拳头产品“奶茶三兄弟”高度相似,同样销量不错。

 

加上瑞幸专攻学校场景的系列新品,整个推新品节奏显得十分有活力。

 

04

想走得更稳,先治好互联网公司常患的“云端病”

 

仅从运营层面上来看,瑞幸是相当有活力的,照此发展,在餐饮赛道上将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内部人士称,明年瑞幸新开店计划是800家,总店数将达到5000家。

 

由于商业模式实在特殊,瑞幸也带有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常见通病,最突出的就是过度依赖线上,运营和营销不落地的“云端病”。

 

比如,瑞幸近期所有的新品发布和营销都在网上进行,营销号上狂轰滥炸,线下门店连一张新品推荐海报都很难见到。

 

今年以来,瑞幸经常被吹爆的私域流量建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下旬,瑞幸企业微信用户数量已超180万,用户福利群数量9100+,并且一直在高速攀升,但是这些私域流量却全部被总部统一管控。

 

彻底翻车后,瑞幸为什么还能撑到今天?

 

群里只有首席福利官在不停地推新品,发优惠券,店长不允许直接与顾客互动。过去瑞幸的店长会以个人名义组织一些顾客群,群里抢券、聊天、预定饮品,十分热闹,而现在的群主却是一个“没得感情的发券机器”。

 

从效率和秩序上来讲,这样做无可厚非,只是餐饮历来重现场,缺了门店的高度配合,很多策略的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餐饮品牌,都必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找到平衡点。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aUhCIEF9e1lU6hw9Cl6Qw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双十一要来了,除了你永远算不明白的优惠额度,和先涨价再打折的各种商品,还有被大数据杀熟的无限担忧。

 

有读者要问了:大数据杀熟仅仅只在双11么?

 

当然不是,这么写只是因为,我缺一个文章开头。

 

没想到吧。

 

所谓大数据杀熟,就是利用全网大数据对你的了解,针对用户个人开启个性化推荐。

 

对老用户,需求迫切的用户,有钱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举个例子来说,常点的外卖店铺,价格会越来越高,红包满减会越来越少;当你换一个新手机的时候,价格就变成了较低的初始价格。

 

虽然没上当,但就是恶心,生气到再也不用这个app的程度。

 

然后你发现大数据杀熟是各大平台的常用操作,你从怒火攻心变成虱多不痒。开始参与分享得红包和拉新促活得红包的活动。

 

 

呔!别想逃

 

看到不喜欢的电视节目,观众还有换台的权力,但是在大数据杀熟这方面,我们真的只能做待宰的羔羊。

 

毕竟我没有十个手机和二十个手机号,成为永远的新用户。

 

大数据的杀熟事件,随着网购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始崛起,第一次浮出水面是在2018年年底左右,很多用户开始质疑和不满。

 

大V的发声让大家开始忍不住附和,回忆身边中这样那样的数据杀熟问题。

 

2019年,某kol以“携程的牌坊塌了”这个主题声讨了他被携程进行大数据杀熟的经过。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但是,无论起怎样吸引眼球的题目,大数据杀手依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横行霸道。

 

基本没啥用,携程的牌坊在你心里塌了,但别人不知道,还当它是贞洁烈女。

 

用户觉得受了天大的歧视和委屈,气的挽起袖子恨不得杀人,也没啥用。商家根本不觉得做错了什么。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其实本没必要打码,因为所有平台几乎都会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但是如果放上骂这个不骂那个的截图,怕读者觉得我偏心。兄弟们把评论打在公平上!

 

无论是飞x,携x,去x儿,还是x东,都是杀熟的老熟人了。

 

淘宝的88vip会员更是如此,去年就被曝出来了,今年依旧在继续杀。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大数据杀熟喜欢什么样的人,回答可以有很多个。

 

但是,无论是老用户也好,有钱人也罢,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那就是:

 

用户画像清晰。

 

不怪别人说我们没有信息自由,信息便利方便的另一面确实就是要交出更多的隐私权。

 

想爽快的使用app的条件就是交出自己的数据,然后几十个app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

 

上个月过去的十月一,就有很多人发现,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用同一款APP搜索同一家酒店,准备国庆节去北京就住在这里,我和老妈的手机给出的价格却差了44元/天。”

 

“老妈基本不用这款APP,价格却比我的低,这分明就是‘大数据杀熟’。”记者看到,这款APP显示,同样是北京某酒店,同样的点评数量2751条,同样的关注人数4000多人,甚至同样的距离,孙先生手机显示的标价是875元/天,他母亲手机显示的居然是831元/天。

 

这就是典型的用户画像清晰的表现,对于很少使用手机的母亲,因为用户画像的缺失,体现出了app最恭顺的样子。

 

而对于常用手机的年轻人,app们就肆无忌惮的张牙舞爪了起来。

 

出现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首先是信息不对等,而信息不对等的底气来源于什么?

 

来源于信息茧房。

 

这两个原因,都是大数据的有意为之。

 

可以理解成,使用大数据的公司本可以不这么做,但是这些公司,它偏要勉强。

 

 

信息不对等与信息茧房

 

为什么大数据要杀熟?对老用户,难道不应该推出更多优惠么。

 

很简单,还是因为利益驱使。

 

在实体经济中,大家做的是人和人的生意,这次给你打折,是希望你下次还来,能让老板多挣点钱。

 

但是在互联网空间里,没有人会对一个虚假的app产生感情,今天我还用淘宝,明天就会对价格更低的拼多多一见钟情。

 

任你网上觉得拼多多再lowB,我买个卫生纸,我还怕买到翻新纸么?

 

在冷漠的赛博朋克世界里,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你这一单买贵了,我就赚了。下一单,爱来不来。

 

说回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信息不对等很好理解,大公司收集了几千万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的定位。拥有更多数据的人将在大数据时代占据上风,所以,平台无疑是数据中的集大成者。

 

而你,只是本人和app的1:1单向链接。

 

打开地理位置搜索,如果是偏远地区或者周围的附近商场比较少,大数据就会自动默认你买东西不方便,从而提高价格。

 

如果是在短时间内搜索同一样东西次数过多,大数据就会认为你买东西的心情比较迫切,从而提高价格。

 

即使已经知道大数据杀熟的人,也很难逃脱魔掌。

 

举个栗子,你现在在app上搜索机票发现要500元,然后去其他旅行app搜相同机票,同日航班要530元,你只是想比个价,选最优惠的航班。

 

但是当你回到第一个app上的时候,价格已经变成了550。

 

而且,如果有多人在同一时间段搜索同样的航班,大数据就会认为有群体性的活动发生,机票价格就会立刻上涨。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某宝有一个128元定律,大致意思是,如果你买的衣服和物品都在128元以下,淘宝久而久之就会给你推送更便宜的东西,把你定位成低消费人群。

 

我记得当时,还有好多人用这件事情玩梗,说谢谢马爸爸让我看不到我买不起的东西。

 

竟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oh,teacher 马,怎么又是你,怎么老是你?

 

相反的,如果你经常买一些高价位的商品,那就直接会为你屏蔽过滤掉价格低的商品,让你根本找不着。

 

网上冲浪的时候,每个人看似是获取信息快了很多,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变成了一座孤岛。

 

大数据的推送让你关注了你喜欢的人,所以你看不到你不喜欢的发言,长此以往,不但接受到的信息有限,而接受到不同信息会令你十分生气。

 

信息茧房一旦形成,除非用户有心对抗,否则就会在快乐安逸的小窝里变成待宰的羔羊。

 

我现在上网,都会特意关注几位经常发布信息,但观点通常和我不太一样的博主。不为其他的,就为看一些对立面的观点和道理,努力破除信息茧房。

 

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免不了信息茧房的困扰。

 

平台用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关键词给每个人都贴上了标签,呈上来的物品环肥燕瘦,怎么会有人不心动?

 

信息的巨大不对等和平台的有意为之就导致了信息茧房。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强烈的恶性循环,只要用户不愿意踏出舒适圈,那信息差只会越来越大。

 

 

监管难

 

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是哪儿?

 

是网购,在线旅游,和网约车。

 

网购活动多,不同时刻,同一商品参加不同活动。

 

你觉得买亏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在线旅游则是价格浮动的最好借口,机票酒店的快速价格浮动,遭遇了疑似大数据杀熟,也很难寻找证据。

 

网约车,则是迫切需求的代表,每一秒价格的浮动,都是大数据和时间双重操纵下的借口。

 

今年,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大数据杀手这种破坏市场公平的方式。

 

但是并没有卵用。

 

这也不怪郭嘉,可钻的空子太多了。市场经济的表现之一就是根据供求关系调整价格。

 

举个例子,网上声讨最多的,就是对苹果和安卓用户收费不一样的恶评。

 

同样的手机,苹果一个价格,安卓一个价格。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使用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确实会造成用户画像的不同,带来疑似的杀熟差异。

 

但是同时,因为支付系统的原因,app平台还要多付给苹果30%的渠道费用。所以就导致了很多会员的充值页面,苹果充值要比安卓的贵。

 

苹果用户们可以用网页或者安卓手机支付,再用苹果登录就完事儿。

 

但是,这样的个案,却成为了自媒体瞎bb的借口,我看到很多人用这点来洗大数据杀熟并不存在。

 

emmm,打工人何必难为打工人。

 

如果你从来没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疑问,那你估计已经被杀过熟了。

 

第一次给你推送价格高的产品,如果没有比价就以高价下单,系统就会认定你对价格的浮动不敏感。

 

以后就可以更肆无忌惮的杀你了。

 

这叫什么?

 

得寸进尺,我下次还敢。

 

 

能咋办?我也不知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前两年我们享受大数据红利,然后被大数据杀熟,现在,大家逐步发现这个问题并声量越来越高。

 

总有一天,大数据杀熟会被群众杀死,然而,平台们也会想出更加高明的割韭菜方式。

 

历史如此,市场如此,螺旋上升的循环永动机也如此。

 

众人皆醉,平台收割大部分人的韭菜;少部分人醒着,平台和众人都不在意,可是省钱的是少数人。

 

这种事儿,真的只能看自己。

 

骚,还是大数据杀熟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BUfWXoXqiQaX6gK3DgRuA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来源:财经要参
ID:mofzpy

人在什么时候最难受?
就是差点得到,或得而复失。
差点得到,比如,你买彩票,中奖号是99999,而你刚好是99998,就差一个数,你说会不会气得眼冒金星?
得而复失,比如,你炒股票,100万炒到一千万,然后又跌回一百万,虽然100万还是那个一百万,但已回不去昨天了。
从这个角度说,最近估计有两个人相当郁闷,他们的人生,差点再次和超级高光时刻相遇。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是的,就差那么一点点,煮熟鸭子却飞了。
一点点就是一重山啊,再回首,已恍若隔世!
最近,蚂蚁再爆“大料”。
前几天,大家都听说过蚂蚁的大楼里,曾经爆发出“财富自由”的欢呼声,然而,也就是短短几天,有股权激励的蚂蚁集团“丁工人”,可谓是经历了坐山车般大起大落。
看吧,随着马云的蚂蚁金服被监管叫停上市,昨天大批蚂蚁员工纷纷退订豪车豪宅: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杭州楼市也紧跟着风起云涌,甚至有网友反映,杭州的房价一夜时间大幅调降。。。

我感觉这大概率应该是一个段子,何至于此!即使降,顶多也是蚂蚁杭州总部那块区域的房价,会有所下降。
类似段子,网上还真的不少。
比如,这个帖子: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看完这个帖子,替蚂蚁的弟兄们心痛一分钟。

要知道,按照一开始的约定,本来蚂蚁金服是定于11月5日正式挂牌上市;定下的员工奖励制度;是1.6万名员工将获得人均800多万的奖励。相当于杭州一套280多平的大房子。

现在,本已到手的280多平的大房子,突然不翼而飞,想起来估计也是痛何如哉。
当然,其实蚂蚁集团员工的鸭子,并不是飞走了,只是享受盛宴的日子,大概率得往后推一推。
他们的豪宅豪车计划或许得推迟至少半年了。
其实,吃亏了的,并不是蚂蚁员工,或是最近坊间传闻的,蚂蚁背后的数十家战略大佬。
这个财新整理的名单,最近被爆了出来。。
名单就在下面!你们自己看看。。
蚂蚁事件,再爆大料!
该图清晰的展示了蚂蚁集团的股东结构,这群人才是蚂蚁上市后最大的受益者。有的股东赚几亿,有的赚几百亿,包括明星赵薇,也在这个名单里面。

然而,这次推迟上市,即使半年之后卷土重来,蚂蚁IPO规模、估值、定价或许会重新进行调整。

要知道,为从根本上消除“ 网贷公司的隐藏杠杆风险 ”,【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现在已正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办法明确规定: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这一点才是王炸!!!
按照这个条规的实行方式,如果蚂蚁金服有1000亿;那放贷融资的规模就不能超过1倍,也就是2000亿;
即使发行债券、或者资产证券化(ABS)也就是之前蚂蚁跟银行搞得那个贷款模式(文章前面说的联合银行放贷模式)也不能超过4倍,也就是5000亿。
这无疑给蚂蚁们画上了业务高压线,带上了风险紧箍咒,从此以后,它们以后将享受银行级别的监管待遇,再无野蛮生长,市场对他们未来盈利的预期,自然也会水落石出。
更何况,一直以来,市场是按照科技企业,给蚂蚁估值的,但是经过此番争议,市场难免产生疑惑:蚂蚁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企业?
如果按照金融企业来定价,那蚂蚁的估值,可到不了现在的90多倍,要知道,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这样的龙头零售银行,估值也就10倍出头,蚂蚁明显太高了。
经过此番“戴维斯双杀”,很多人担心,等到真的上市了,蚂蚁估值和现在比,很可能要打不少折扣。
虽然手里的鸭子没飞走,但就剩个半只,这滋味也不好受,不是吗?
物极必反,这就是一个循环,也是一个轮回。
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任正非最钟爱的一个理论:墒增原理。连量子力学大神薛定谔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如何对抗墒增?
中国的《易经》有两个卦象,很好解答了这一点。
第一卦,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什么意思?
说到底,就是说,人要永远勤奋、谦恭。毕竟,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每个人都有机会致富,每个人也永远可能走下坡路,想要持盈保泰,关键还在于终日乾乾,奋斗不息。
第二卦,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个意思,就是说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时代的成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所以,如果自己成功了,就要学会分享,回报社会。
那么,金融科技企业,怎么回报谁?
其实,昨天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发声,已经讲明白了这个道理:资金要去实体经济,不要玩“钱生钱”游戏!
金融科技方面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
的确,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结果都是因果轮回,都是上天在平衡。
懂得了天地之间的大道,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变迁,也大抵不过如此。
暮然回首,中国才是一个真正公平的社会,因为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p-kr0DaXb5Td2sstgQ6Iw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南海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他们距离中国很远,距离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挺近,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就是中国的领土。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九段线都划到别人门口了,为啥说是自古以来呢?
原因很简单,在二战结束之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它不是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主权。
但中国就不一样了,是世界承认的主权国家,早在清朝时期,广东提督就于1909年派军舰前往西沙群岛考察,并在永兴岛升起黄龙旗并鸣炮,并对西沙、东沙、南沙群岛进行了测量。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出版的《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绘出了南海疆界线,正式将此海域划入中国版图,并向世界宣告。
所谓先到先得,1912年的时候南海诸国连国家都还不存在,更谈不上对南海宣告主权。
所谓距离,从来都不代表主权。例如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的确很近,但是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啊,中国总不能以距离近为理由,宣布菲律宾归属中国吧。
鉴于这种历史,世界各大国普遍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最多在背后给南海诸国煽风点火,给中国找点小麻烦而已。
但是新中国立国后,陆军强大,海军虚弱,对遥远的南海群岛没有实际控制能力,遥远的距离,成了大问题,这就给了南海诸国可乘之机,大量的南海岛礁被非法强占。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1956年5月,南越政府宣称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政府强烈抗议,并派出一艘当初日本遗留的护卫舰和一艘猎潜艇到西沙巡逻,并派兵进驻西沙永兴岛,和越南形成长期对峙。
中国台湾当局,也派出一个连到南沙太平岛驻扎,海峡两地联手维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
但是越南没有完全撤退,依然占据了部分岛屿,从此,越南和中国关于南海的争端,就没停息过。
1987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中国政府决定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立1座海洋观测站。
从此,永暑礁就成了中国主权在南海的代名词。 

1

1988年1月14日,中国海军抵达永暑礁,开始着手海洋观测站的施工准备工作,派出数名官兵,驾驶小船登上永暑礁,并插上了中国国旗。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当时的永暑礁,就这么大,连几个人的立足之地都无法提供。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主权的最南端。为什么我国宣誓南沙群岛主权这么久了,都不去占南沙的岛礁,因为这些岛礁实在是太小了。
你像这个极具战略价值的永暑礁,就长这么大一点,勉强露出水面一个头。其他的都是礁盘,大概有一米多水深。
这样的岛礁,比深海强,能让大船搁浅,但没办法让人类生存。
你派兵占了,你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在哪睡觉?所有的物资都要从本土运,代价巨大,就光千里运水都是个大问题。
这种岛礁唯一的价值,就是宣示领海主权。
但是从1月15日到2月19日,越南海军先后派出舰只、人员,抢占永暑礁周围的岛礁,中越双方在这些岛礁上形成对峙。
对于中越之间的冲突,中国方面采用的办法是绝不首先开枪,然后“和平挤占”,海军计划用这个办法占领10个岛礁。
岛屿争夺,怎么个“和平挤占”法呢?
还记得刚才看到的那个只够几个人站立的礁石吗?所谓“和平挤占”,就是用肉身把你硬生生给挤下去,甚至把你挤下礁盘,彻底落入大海,再把你的旗帜给拔了。
中国利用“和平挤占”的办法,夺得了多处岛礁。
随后,中越双方,在赤瓜礁附近爆发了海战。
怎么回事呢?
1988年3月12日,越南海军派遣三艘军舰(HQ505登陆舰、HQ604、HQ604武装运输船)以及117名武装人员,准备对中国南海的岛礁实行非法强占。
越南方面的动作被中方侦知,13日凌晨6时,中国南充号护卫舰前往赤瓜礁附近。
傍晚,越南海军的三艘军舰抵达赤瓜礁附近海域,不理会中国海军要求其立即离开的喊话,三艘军舰分别在鬼喊礁、赤瓜礁、琼礁附近抛锚。
随后,我军鹰潭舰、湘潭舰先后抵达赤瓜礁附近增援。
3月14日凌晨6时,越南海军43名士兵,利用低潮,乘小艇驶向赤瓜礁,中国海军立刻派出58名士兵也前往赤瓜礁。
7点30分左右,越军登陆赤瓜礁,在礁盘东边是43名越南官兵和金星旗,礁盘北边,是中方58名官兵和五星红旗,我军向越军喊话,要求立刻退出中国领土。
7点50分,中国南充舰政委李楚群带领7名士兵,乘小艇绕过敌船,砍断越军登礁小船的缆绳。
8点10分,越军开始向我军做侮辱性的动作。
8点20分,海上指挥所发出命令:“他们挤出礁盘”。
随后,中越双方军人展开肉体冲突,鹰潭舰反潜兵班的班长杜祥厚折断了插在礁盘上的越南国旗,反潜兵张清,立刻收缴了越旗。
一名越军举枪向张清瞄准,中国南充舰的副枪炮长杨志亮伸出左手抓住越军枪管向上托。
越军枪响,杨志亮左臂被子弹射穿,这一刻是8点47分。
随后,双方士兵开始交火,越南604船上的机枪也立即向礁盘开火。
8点48分,中国海军的南充舰开火还击,第一炮就炸飞了敌舰上的高射机枪,9分钟后,敌舰沉没。
随后,中越双方舰船发生了全面海战。
至于战果,越南海军派出的三艘舰艇,被击沉2艘,重伤1艘,毙伤越军300多人(越军宣称74人),同时,俘虏40人。
而我军,仅杨志亮一人左臂负伤,照片最中间那个打着绷带的,就是战斗英雄杨志亮。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趁着这股余威,我国一口气收复了6个岛礁。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随后,中国军人在永暑礁彻底站稳了脚跟。
不过,第一批海军守礁卫士,住的是这样的茅草房,战士在永暑礁几乎无立足之地,只有一个窝棚可供休息。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中国所有的边疆战士里,1988年的第一批驻扎永暑礁的守礁战士,堪称最苦,没有之一。
这茅草房根本没办法住人啊,别说台风,稍大一点的海风都能给吹散架。
于是,第二代高脚屋很快就给修好了。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这次的环境好多了,从茅草房变成了铁皮房,但是这样的房子,夏天的时候犹如烤炉,假如碰到台风,也只能听天由命。
没有电,没有信号,什么都没有,连淡水都要等补给船,洗澡更是没戏。
下面的海水,洗完澡之后,晒干了身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皮肤很快就干裂了。
就连监狱,提供这样的环境都可以说是虐待犯人了。
在这种极端坚苦的环境下,守礁战士坚守了足足半年,半年啊。
一直到1988年8月2日,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这是一座面积100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勉强具备了居住环境。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这张图片的背景,还可以看到当初那个铁皮房。
没有那个铁皮房和茅草屋的坚守和牺牲,就不会有这个海洋观测站的落成。
1988年的永暑礁,是中国对南海宣示主权的一次重大行动,但南海距离中国实在太远,中国海军无力长时间巡逻南海海域,对南海诸国渔船私自捕捞等行为无实际约束能力。
所以,我国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意思就是,你来捕捕鱼我不管,经济开发区可以共享,但是你不能触犯我的主权底线。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南海局势本来已经趋于缓和,直到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 

2

2009年,菲律宾以国内法的形式,单方面宣布黄岩岛为菲律宾领土。
这种东西中国当然不会承认,就好像中国自己立法宣布菲律宾为中国领土,菲律宾也不会承认。
但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菲律宾,觉得它自己宣布一下,黄岩岛就是它的了。
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附近进行作业,突然出现的菲律宾军舰对渔民进行了堵截和抓捕。
中国渔民被菲律宾军人扒去上衣在甲板上暴晒的照片,瞬间引爆中国媒体,引发全国性舆论声讨。
中国政府立即采取反制行动,一方面进行外交干涉,一方面派出船只抵达黄岩岛现场。为防止菲律宾新的挑衅行为,中国船只留守黄岩岛,并开始实施实际管控。
中国长期以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举措,本是好意,却被这些南海诸国视为软弱,他们认为中国对南海没有实际控制力,中国不抓捕他们的渔船,不是什么共同开发,而是没能力抓捕。
既然南海诸国不愿意共同开发,那就别开发了。
从2012年黄岩岛事件开始,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南海岛礁进行实际控制,以彻底断绝周边某些国家不切实际的幻想。
怎么实际控制呢,我们刚才看到了,永暑礁就是一块礁石,最多只能立个界碑,海洋观测站也住不了几个人,这上面没办法驻军啊,也没办法停靠军舰。
从2014年开始,永暑礁成长计划开始启动,中国打算让永暑礁,变成永暑岛。
怎么造岛呢?是不是从大陆派出货船,把沙土石料运到南海礁盘之上?
当然不是,这种办法在海岸线上还行得通,要是在千里之外的南海进行填海造陆,成本极高,效率极差,施工要花费数十年,工程造价更是个天文数字。
按理说,中国是造不出人工岛的,但是中国有天鲸号。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天鲸号,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庞大绞吸式挖泥船,它具备吹填造陆的能力。
天鲸号具备强大的绞刀头,有下图那么大,可以轻松的绞碎海底的岩石。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然后,把岩石和淤泥一起吸上来,直接进行远距离吹填,吹填距离最大可达到6公里。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上面这个图里的吹填,看起来只有1公里左右,但这艘船的实际最大吹填距离的确高达6公里。
而我国最新设计生产的天鲲号,吹填距离甚至高达15公里。
靠着高压泥泵,这边在海底吸着泥,那边直接输送到15公里之外,这造陆效率能不快么。
在8个月的时间里,天鲸号总共为南海5个礁盘进行吹填造陆,其中,永暑礁的陆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8平方公里。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注意是2.8平方公里,而不是2.8平方米,原来立足都困难的礁石,现在已经变的这么大了。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而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也只是一个1.5平方公里的小岛,居住人口达到10万人。
2.8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1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甲板面积,而且,这是人工岛,是不可能被击沉的,属于不沉的永久性航母。
经过5年的建设,在这2.8平方公里的人造陆地上,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全部成型。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现在的永暑岛,上面有居民1000多人,很大一部分是渔民,岛上有各种生活设施,医院、足球场一应俱全,2016年,这里还配备了4G基站。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守礁战士,还能在上面种菜。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随着基础生活设施的完成,女兵,也第一次出现在了永暑岛上。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2019年中旬,永暑岛军用设施建造完毕并移交中国海军,设施里包括一条3000米长的跑道,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起飞重量的波音767飞机。
为了验证这条跑道的质量,军方还特地征调了海航的客机来此试飞。
海航的空姐,拍照留下了这一瞬间。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对于中国在南海大规模填海造陆的行为,西方国家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由于这是中国领土,他们不好说什么,只能以破坏环境为由进行指责。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应称: 
中方岛礁扩建工作采用“自然仿真”思路,模拟海洋中暴风浪吹移,搬运珊瑚砂砾等生物碎屑,逐渐进化为海上绿洲的自然过程,其对珊瑚礁生态环境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中方有关建设活动完成后,将大幅提升有关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有关做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这些岛本来就会长这么大的,我们只是加速了这一自然演化过程而已。
再翻译一下就是:我们不生产岛,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而对于大规模填海造陆的目的,中方回应,我们没啥目的,只是守礁战士生活条件太差了,我们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而已。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对于中国的行为,越南很不服气,你不是“自然仿真”么?我也可以啊,你能造岛,我也能。
于是,越南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
不过,越南没有天鲸号,他们采用最原始的办法,人拉手扛,用最原始的办法进行填海造陆。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越南的工人,加班加点,连夜施工,要人工造岛。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这些岛礁离越南比较近,所以他可以这么玩,但是这么玩,真的有效么?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事实证明,人定胜天,在陆地上或许有效,在海洋里,真的没啥用。
越南辛辛苦苦造了两个岛,总共才0.24平方公里,还被一场台风,给吹走了。。。
2015年,一场台风过后,越南的人工岛,就只剩个残渣了。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而中国的永暑岛,2.8平方公里只是第一步,中国的规划里,是要把这个岛,一步步的建设到108平方公里那么大。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这个面积,让越南感到绝望,但是中国有天鲸号,这并不难。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除了永暑岛之外,我们还“种”了7座岛屿,分别是永暑岛、美济岛、渚碧岛、华阳岛、南薰岛、东门岛、赤瓜岛。
其中,美济岛、渚碧岛、永暑岛均已经建成了机场,美济岛更是成为了最美丽的南海之心。
为啥叫南海之心呢,因为这个岛,是按照心的形状进行设计的。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别看只是一个环,这个环可宽了,上面是可以放机场的。
造这些岛有用吗?当然有用,有了这些岛之后,中国军队就可以常驻岛上,对周边海域形成实际控制。
而根据国际法,岛屿周围12海里,属于领海范围,200海里,属于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美国军舰一旦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以内,中国就有权将其驱逐。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在这艘不沉航母上,我国目前阶段建造的都是和平设施,但如果到了战争时期,只要不惜代价,短短几周时间,以我国基建狂魔的能力,就能让岛上大变样。
以前,我国对南海的口号方针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自从这些人工岛落成之后,这个口号中国再也没有提过了。
中国外交部如今每天挂在嘴上的是“自古以来”,既然南海诸国不愿意共同开发,那就别开发了,这里都是中国的。
我们回过头再看看永暑礁曾经的样子,是多么的渺小可怜。而如今,它已经堪比110艘核动力航母的面积,未来,还会更大。 
远方青木 | 永暑礁长大了,110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震慑中国南海
永暑礁在慢慢长大,新中国也在慢慢长大。
永暑礁最开始的样子,恰似新中国刚成立时候的穷困,而如今永暑岛的样子,恰似中国发展70年后的强盛。
南海,是中国实力的试金石。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祝永暑岛越来越大,中国人民越来越富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7IlELWVwK2RSLj5vblcJg

2020年最新上海本地大学档次排位表

上海的大学数量众多,档次也参差不齐,要明确地一个一个排出档次是不太现实的。

2020年选考要求调整以后,一所大学的入学要求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重大变化!选择物理的学生可以用非常低的分数录取很多学校,而不选择物理的学生则需要更高的分数,分数越高的学校,这种情况越发明显!

我们举几个例子:

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组502分,不限制组511分,分差9分!排位差了整整2081名!

工程技术大学,物理组458分(人数较多的第2组),不限制组475分!分差竟然高达17分!排名差了3830名!

所以,选择物理和不选择物理,档次差距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来看看情况!以人数最多的本科普通批来看,划分了不同的赛道。因为招生人数对分数的影响非常大,表中也罗列了招生人数!

表中红色格子为明显超出学校层次的专业组,绿色格子为明显低于学校层次的专业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选科来看。

2020年最新上海本地大学档次排位表

2020年最新上海本地大学档次排位表

其他备注

3选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

单个出现比如化,政,代表必须选这门科目

出现2个比如化生,代表二选一

*备注

应技大(8)为历史,地理,化学三选一

上师大(2)为历史,地理,二选一

上音,上体,上戏,视觉艺术,复旦医,交大医因平行批招生太少,不列入其中

 

大格局与小变动

2020年新选考要求的实行让各校专业组四分五裂,比如应技大竟然多达9组专业组,各个学校专业组从过去的2-3个,变成4-5个,明明是是同样的物理要求,却硬要划分成2,3个专业组,归根结底是许多二流学校开始把自己的强势专业拿出来单独成组,而他们也的确收获了很好的效果,一些专业组获得了起飞的效果。

从整体格局来看,上海的大学依然分文理,同样是上理工和上师大,不限制组也就是文科组方面,上师大胜过上理工,到了物理必选组就颠倒过来了。

从上表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上海高校的档次:

顶级:交大,复旦

第一档:同济,华师大,上财

第二档:上外(1.5档),华理

第三档:上大,东华,华政,海军医

第四档:上师大,上理工,外贸,中医大,海关

第五档:海事(4.5档),立信,海洋,上政法(4.5档)

第六档:工技大,电力,上商

第七档:二工大,应技大,电机,天华,健康(6.5档)

第八档:民办

没有列入表中的学校较难分档,整体来看,交大,复旦医学院属于第一档。其他学校较难分档,比如公安学院,只在提前批招生,各专业分差太大。上纽约和上科大属于特殊招生,也难以定档,上科大根据往年最低分数线一般在第2档的位置。

目前上海还没有学校可以挑战交大,复旦的霸主地位,相信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也不可能出现,除非政策发生惊人的变动。

虽然大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一些变动还是值得注意的,特别是各个学校异军突起的专业组,包括一些法学专业,一些学校的王牌专业组等等。录取这些专业组实际构成了明显的高分低校,这往往与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家长的强烈意志有关系,尽管是高校有意而为之,但实际上违背了高考平行志愿的原则,在真正求职中并不合算。比如华政和上政法的两个法学组分数非常非常高,但只有未来从事法律职业才有帮助,如果自己不想从事法律职业了,或者在司法考试等等受挫了,那么这个专业加持就消失了,华政的文凭比起上外,华理的文凭,显然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至少许多大公司要求211,双一流这条就达不到了。

所以择校还需谨慎。中国大学的层次是设计好的,好就是好,不好的没办法变好,高考按分录取,所以学生还是尽量能够做到不浪费分数,不要高分低校比较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pR5EG45H2c3JpKDwI3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