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究竟减谁的负?

昨天一则关于南京的小学教育的新闻火遍了票圈。

大意就是教育部门下狠手了,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分班,然后突击检查学生书包,查有没有课外补习的卷子,严厉打击各种课外辅导班等等等等。

反正南京的老师懵逼了:这怎么教?家长也懵了:那我把孩子送学校去干啥去的?就是大龄儿童托管班嘛?

二元一次方程?这么难的东西怎么可以存在于课本上?删删删!

就在南京的家长一片哀嚎声中,z省的家长带着兔死狐悲的悲天悯人的目光,想笑又笑不出来。

结果今天就哭都哭不出来了。

z省教育厅出台了《z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看完以后,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不要开个私塾呢?因为这商机实在是太大了。摘抄了一些槽点满满的条款:

1.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各学科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全批,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

2.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关注学生差异,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3.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
4.严控校内考试次数。
5.科学控制考试难度。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不得以区分度为由增加考试难度。初中各学科期中、期末试卷整卷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0以上,中考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0—0.75,单个题型难度系数不宜低于0.40。2020年开始,省教育厅教研部门建立基于原数据库的中考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真实掌握评判各地试卷难度情况。

6.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中小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禁止出现脱离实际的偏题怪题,禁止靠题量取胜、靠熟练取胜的机械刷题。

7.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
8.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9.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10.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
11.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办好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源。5年内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数字家长学校。鼓励各地开设家长成长学院、实施星级家长执照工程等,提升家长素养。
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其实和最终定稿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有一些疑问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不布置重复性作业。这个汉字不重复抄写,孩子怎么记?九九乘法口诀表不大量练习,孩子又怎么记?教师如果连合理的惩戒的权利都没有,只会表扬鼓励,孩子真的能成长进步?

2.家长签字作业可以不做了。那么请问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因为题目太多做不完还是故意磨洋工?

另外,是不是有歧视高中生的嫌疑?为什么高中生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难道高中生就该死么?

3.严禁补课,是说严禁补文化课。可是你唱歌跳舞下棋弹琴是不在这个行列里的。怎么我娃就喜欢数理化觉得学的不够为什么不能补?反而其他的爱好你要上课就是合理的?文艺体育方面技能的提高算素质教育,为什么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算素质教育?

4.还是那句话,为什么政策到了高中就戛然而止?为什么只有初中小学需要控制考试次数?而高中就可以放开?考虑过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承受能力么?

5.我们可以控制试卷的难度为0.7,请问孩子踏上社会,社会会不会把难度控制在0.7?

6.如何判别什么是偏题怪题?就靠题目难易程度么?难的算偏题怪题?问题是好的探究性试题也不容易啊,你怎么区分?在高考数学里放群论?在中考数学里放椭圆定义?这算创新还是偏题怪题还是超纲题?如果不想考熟练程度,那可以延长考试时间,把两个小时变成四个小时啊。

7.我就想问一句:咱大浙江是要取消高考了么?因为高考是要排名的,而且要根据排名来决定你最后的去向。但是在平时却不允许排名,怎么这是打算到高考的时候来个surprise么?

8.不是光看中考分数了,那么综合素质评定怎么保证客观公正?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个评分标准来,这也许是我进不了教育厅的直接原因吧——水平太烂。

9.公民同招,请问真的能做到公民同招嘛?会不会有学校留个口子暗戳戳地留一部分名额掐尖呢?为什么当年优质的公办资源要剥离出去搞国有民办初中?

10.请先解决一下镇海中学全省招生的问题。

11.我已经上了21年学了,我自认为我的各方面素质远远超过一般的中小学老师,请问是他们教我还是我教他们?

近些年,z省的教育被从头骂到尾。初中小学不去说有多少乱象,就说高考的规则复杂到需要专门出书做说明,而且很多家长根本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选考科目,如何填报志愿等等,和以往3+2的年代相比,不是专业人士真的弄不清楚这些门道。那么这样的政策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遐想的空间?

教材改来改去,发的是一套,用的是另一套。印刷越来越精美,得奖越来越多,但是发下来就束之高阁,老教材才是上课的依据,那你编这些教材干啥?

竞赛么初中小学全砍完,到了高中又有联赛,没有竞赛没有加分,这苗子又该怎么挑?又该怎么阶段性地劝退那些不适合搞竞赛的孩子?就好像说最后你要给我把饺子包出来,但是之前我不教你怎么和面怎么剁馅,但是最后我就要饺子。

这叫蛮不讲理。

这样的形式上的减负,只会把老师搞懵圈,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去实时监控教学质量;会把家长搞疯:高考还在,但是初中和小学就放羊了,想补课?政策不允许啊。。。

z省一直以来都是以出高端人才出名,中科院院士的人数名列前茅,所以大概是为了搞平衡,让其他省份追上来,所以才这样搞基础教育?真是大气啊。。。

真的,看完这些,我想我还是办个私塾靠谱,又解决了自己就业,又真的能为基础教育做点事。

重新理解写作:写作不靠状态和天赋,主要靠工序

前面的话:

前段时间,我去上哈克的卡牌课,有一个环节被问道:

你最不愿意放弃的三个能力是什么?

我拿到了6张牌,选来选去,拿起放下,最后留下来的三个,就有“写作的能力”。我深深吸一口气,回想起来——写作真的是一次次把我从生活里面拉出来的能力:

在百无聊赖的高中课上写的小说,在大学时代给恋人的封封长信,刚站在新东方讲台上,让自己在领域里一战成名的《单词演义》,突然听到老友的离开写的故事,后来的《拆墙》《可能》《跃迁》三部曲……

写作于我像是攀岩的人身上挂的安全绳——平时并不会紧绷,但一旦在生活里迷失,坠落,这根绳索总紧紧拽在我手里。

有时候大家会聊退休——唉,不上班你会干啥?我都会说,可以去喜欢的地方,可以写点儿故事。写作是件能做到死的职业。

写作是我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生角色,作为一个写了几本书的生涯规划师(职业病重抱歉),我不禁思考:

什么是好作者?他们都需要什么能力?这个时代的全职作家活得如何?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现在全民都在搞写作训练营是个什么情况?真的每个人都能会写作吗?

接下来我会陆陆续续写点儿关于写作的系列文章,在这里立了一个《重新理解写作》——简称 #重写# 的Flag,慢慢写吧。


我常想,一个好的作者,如何持续写出好东西?

有个事实无法否认;

几乎人人都有偶尔写个好段子的才气,当“半句话查理芒格”的智慧,但只有一部分人能写好文章,很少人能写好一本好书,然后更少的人在一本本写好书。

这里面肯定有规律。

1. 输入

怎么做?

以前我的想法是,保持输入,保持输入。

写作有点像压烩面,你要看很多很多资料,最后才能压出来一丢丢面条,我把这个叫做“知识压强”。

比如说,做一个知识付费课程,读资料和最后成文的比例,大概在20比1。一个12分钟的课程,每分钟240字,2880字的稿子,基本需要你读个5万字,也就是大半本书的量。

数量当然是重点,质量也很重要,一手资料的价值,远大于二手三手和百度百科。我认识的好作者,都在查论文、淘绝版经典书、看大部头教材,不太看畅销书。

2. 真问题

有了知识压强很重要,但这是在命题作文之下的写作。写作久了,你又会发现,比内容更重要的,是选题。

这就需要另一种输入,持续收到真问题,

好的作者,都有各种方式收获好问题。写公众号的天天看热搜,写大文章的看社会新闻,收集好故事,写大书的看年度报告,写某个专业领域的书籍的人,则会去做咨询,因为咨询能拿到一手的,真正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倒逼你组织脑子里之前输入的信息,就像一张绷紧的平滑的网,丢进去几块大石头,这个网面开始有了高低起伏,重点难点,知识围绕问题向中间滑落。

下一步,你把这些高低起伏的点用个框架串联起来,这就是大纲。

这就是我常说的:写作就是把网状知识,用树状结构梳理,以线性表达

 3. 框架

那又怎么写大纲?

你需要去看大纲,看很多很多大纲。

请注意,我的嘴型,是看大纲,不是看目录。

目录的确有时会反映大纲,但常常也和大纲没有什么关系。知识类的大纲和目录还有点重合,如果是小说和网文,目录和大纲完全没关系。

作者写作不一定一开始就有目录,但一定是开头就有大纲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刷书的目录,反推他们的大纲,当你找到50本好的书的目录,尝试去逆推大纲,你对于自己该怎么做也有了想法了。

这部分的输入也就差不多了。

 好,现在你脑子里的东西,有抓关注的选题,有科学的回答了,还有个不错的结构来支撑,这是个好知识结构了。

 4. 温度

 但距离好文字还是不够。

好的文字有温度,有感情,有节奏,有音韵,有气质,这个部分是最难的。

 这不仅需要你快速理解然后说出来的智商,还需要你的人生经历,你的体会,你的喜乐,你的悲伤……之所以用了这么多“你的”,因为你也许读了很多别人的,相信我,没大用。

 文字的温度,就是要用你的时间做引子,用你的痛苦或快乐来发酵。

躲不过去。

 写《重塑心灵》的路易丝·海在她的第三本书开头说过一句特实在的话: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之后的5年后,我终于开始实践自己写过的技巧。”

 这是真的,没体验和实践也能写作,不过以前的文字是收集和表达,体验后的文字,是自己的智慧和命。

 这一点上,知识类的作者还相对容易,他们背靠专业,最好的状态是把专业知识讲得通俗简单有趣,霍金在整个《时间简史》里,决心只用一个数学公式,E=mc²。

 文学作者们要获得体验则更加难,作家严歌苓在《职业写作》的演讲里曾经讲过,她为了获得体验所做出的努力。

为了写《妈阁是座城》,她去澳门赌钱,赢一万然后输5万。为了写《陆犯焉识》,她一个人跑去青海做调研,一个个采访当年的劳改人员。

 但这样的历练也是值得的——体验下汪曾祺老先生在70岁的时候写的文字:

 凝视

她愿意我给她化妆,愿意我凝视她的脸。
我每天给她化妆,把她的脸看得很熟了,我给她打了底彩,揉了胭脂描了眉(描眉时得屏住气,否则就会画得一边高一边低。我把她的眉梢画得稍为扬起一点),勾了眼线,涂了口红(用小指尖抹匀),在下唇下淡淡地加了一点阴影。
在我给她化妆的时候,在我长久地凝视她的脸的时候,她很乖。

 

这样的文字刷过去好像一篇如何化妆的说明书,但要慢慢读,感觉就升起来。这是量子波动一分钟十万字读书法所不能理解的。

 安静、平实、没有华丽的字、成语,甚至没有比喻,但文字里流淌的爱意静好。

这不是文笔写到了,而是心体验到了。

 5. 根源

 输入、问题、大纲、文字背后的体验,一个好作者准备到这里,写一篇好文,一本好书就足够了。但要能持续创作,需要更加底层的动力。

 再往深了想,你会不得不发现,风格、节奏、趣味、文化都是有师承和来源的。

 余华给哈金写过一篇序——《一个作家的力量来自于从根部开始的写作》,意思是一个作家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紧紧抓住他熟悉的世界和文化根源,就像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湘西之于沈从文,拉丁美洲之于马尔克斯。这些都是老天爷给你的写作材料。

 顶级的作家,都需要一个在世界、时代的宏大视角,回答:我是谁?我们是谁?我在对谁说话?

 写作里有个术语叫做“对象感”,要找到写作对象,首先要找到的是自己的身份,身份背后,你站在哪个根源,要说什么?

 你是谁,代表谁,在向谁说话?

 找到知识、找到问题、逆推大纲、经历生活、找到源头,这是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的5道工序。不靠灵感、不靠天赋和状态。

 在我看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用着这种思路创作的——他是大学的商学院教授,平时接企业咨询。他用咨询来获得真问题并思考,通过讲课把这些思考结构化,通过写作把思想产品化,扩大影响力。他的书帮他获得更多的好咨询客户、好问题和持久的名气。咨询、讲课、写作循环做。

 德鲁克超级高产,写过近40本关于管理哲思的书,而最喜欢的却是《旁观者》,一本介绍自己生平的传记体小说,介绍那些让他成长改变的人——那里是他的师承、他的身份和他的根源。

 巧得很,前段时间和刘润在埃及旅游,路上聊到德鲁克的逻辑,他说他的方式是—咨询、写作、出书、讲课、旅行,5件事循环做,这种创作方式是德鲁克模式的现代版。因为写作除了出版,还有公众号的渠道,而旅行则是主动去体验更大世界。

 6. 写作不靠灵感、别省工序

 总之,写作这件事就像做饭、运营、项目管理、编程或盖房一样,有自己的工序和逻辑,工序做到了,味道就好。

 最近几年出书的人很多,却很少能看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作品,都是因为这5道工序,总有一些没有做到位:

 有的人沉迷自己的世界,缺乏真实问题,于是自说自话;有些抓到了好问题,缺乏一比三十的输入,最后失之深度;有的堆砌干货却无温度,还有一些人第一部惊艳,第二部平庸,我想也许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根源。

 说来惭愧,我写的也烂。

 其实写好不难,一道道按照工序做好就行。写得好也不容易,一方面知识爆炸,新知迭出,学不过来、一方面心态浮躁,写一半看到人家篇篇10W﹢又羡慕,很难按照工序一步步走完。

 这是当代写作者的挑战,在快速变化的碎片化时代,如何抓住一个主题快速出文章,却不失深度、温度和延续性。

 当然,这个世界写作的方式有无数,我这也只是其中一种。

 但不管是哪种,专业的作者应该有这种共识,就是写作有自己的技术,工序,和源头。有需要储备的材料,有必做的功课。写不好,并不是缺了灵感,天赋,状态等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更多可能是工序没做到位。

 同仁堂说,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写东西也差不多。你非说这叫工匠精神也行。

在我看来,写作就像番茄炒蛋,材料够新鲜,工序能到位,火候要好,味道就不会差。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平台 CEO,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高管,著有畅销书《职得》。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前几天是我 47 岁生日,人老了的一个标志就是不爱过生日,还不如给自己和读者写一篇生日寄语更有仪式感。

很多人把“老”和“成熟”划等号,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而在我看来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接受三个“平凡” — 父母是平凡的,自己是平凡的,孩子是平凡的。

01
理解父母是平凡的

高考失利的那个暑假,天天在家里哭,父母在旁边数落。我被数落得恼羞成怒,突然冒出一句:“谁让你们没本事,不想想办法!”其实这句话非但没水平也没道理,因为我妈那时候是教育局的领导,她已经利用职权帮我查了分,结果并不是判错了,而是我就是考得太烂了!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对父母的怨恨,也不过是为自己的无能找一个出口而已。只有接受父母是平凡的,才能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道理虽然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放下对父母的期待的确很难。去年我参加领导力大师 Dr. Marshall Goldsmith 的大师课。课上他问大家:“你不能接受自己父母什么?”我说我不能忍受我爸每次发微信都以惊叹号结束。他问我:“你爸多大岁数了?”我说:“81”。他反问:“你不能接受一个 81 岁的老头标点符号用的不对?”

话音一落,全场一百多人哄堂大笑。坐下来后我仔细想了想一个惊叹号到底招着我什么了?想想是因为我爸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大发雷霆,而那个惊叹号总是把我拉回小时候被他吓得半死还大气不敢出的回忆。

其实,父母年轻的时候是平凡的年轻人,有他们的局限性和性格缺陷。然而,在他们的那个年代,以他们的所知,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最好。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 Photo by Alberto Casetta on Unsplash.

现在他们是平凡的老人,他们的局限性和性格缺陷非但不会改变,反而在对死亡的恐惧中放大,变得更加啰嗦,不讲道理,甚至有时不可理喻。

然而,和父母和解既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也是对自己的解脱,余生很长,我不想负重前行,更不想留有遗憾。我想和我平凡的父母,享受每一分钟。

02

接纳自己是平凡的

35 岁那年的冬天,有天下了班走在小区里,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句:“This is it!(就是这样!)” 我的人生看起来也就如此了,我不可能成为梦想中的主持人,更不可能成为马云那样的企业家。想到这儿,我突然有一种从高处往下坠落的绝望感。

在此之前,无论遇到什么挫败我都会告诉自己,我还年轻,还有的是时间,早晚有一天我会从 nobody 变成 somebody。而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还有的是时间”这句话已经离我渐行渐远了,同样渐行渐远的是想要成为 somebody 的梦想。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没戏了!

你知道人买彩票买的是什么?他买的其实不是彩票,而是兑奖前幻想的权利。只要中彩的号码还没有宣布,所有买了彩票的人都会抱着一线希望,幻想着自己中了彩能拿那钱干嘛。

而在 35 岁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彩票可能永远都不会中了。我注定就是一个平凡的人。

在此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我都在慢慢咀嚼这份苦涩的不甘,所谓的中年危机大概就是如此吧?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is just that little ‘extra’.

平凡和非凡的区别只是一点点的“额外”。

这句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闹了半天,平凡和不平凡之间的距离不过就是多做的那一点,多学的那一些,多走的那一步。如果我每天都多做一点点,日拱一卒,时间长了我不就从平凡的“ordinary”变成不平凡的“extraordinary”了吗?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于是 37 岁那年,我开启了我的英雄之旅 — 去英国读了在职博士,毕业那年我 44 岁,辞去了百万年薪的外企工作开始夫妻创业。

正如我在《职得》书里写的,所谓英雄并不是不平凡的人,而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努力。你我皆可成为英雄!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道:“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但奢望不是希望。想要一夜成名就是奢望,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变好就是希望。妄想症和正常人的区别也在于此。

所谓成熟,就是明白自己手里拿的不是彩票而是一张船票。

人生如渡,只有放下对自己的执念,接纳自己,才能平心静气的前行。

03

接受孩子是平凡的

有一项调查显示 90% 的父母都认为自己孩子的长相高于平均值。这在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积极幻想”。

的确,初为人母的都有一种幻觉,觉得我们家孩子跟别人家的都不一样,就连我们家娃拉的屎都比别人家娃的更有型!虽然我是现在这副鬼样子,但是我孩子一定有个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我们拼命地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生怕他们的天赋异禀被自己耽误了。

我当然也不能免俗。但慢慢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像我俩,无论是身高体重智商性格,甚至走路的样子都惊人的像。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 Photo by Danielle MacInnes on Unsplash.

但即便是这样,我心里还是笃定地相信,我的孩子不一般。他还小,现在还看不出来,说不定以后就慢慢看出来他的不一般了。

结果呢?钢琴放弃了,游泳也没坚持,等他到了 15 岁,我才终于开始接受,他可能就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以他现在的成绩,考藤校连想都不要想!

哎,上次买彩票没中,这次又买了一张,还 TMD 没中!

我的沮丧和懊悔自然而然的演变成对儿子的唠叨,让他很烦。前几个月,他在一个夏令营的结业演讲中讲到:

我想跟在座的父母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勋章,不要总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他们的身上’。

等他下来以后,一个美国妈妈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讲得很好,但是相信我,等你有了孩子就会理解,孩子就是你的勋章!”看来天下父母都一样,什么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美国妈妈也一样!

生命中有些人就是来渡我们的,尤其是那些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人。

我儿子就是来渡我的。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如此不能接受他是一个平凡的孩子,还是因为接纳自己的功课还没有做到满分。

人生如渡,只有来时的船,没有归去的帆。最后与你风雨同舟的,只有自己。

父母也好,孩子也好,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能否真正的接纳自己。这其实也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 Photo by pixel2013 on Pixabay.

04

所以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接纳呢?

我想要做到真正的接纳就离不开“同理心”。

带着同理心看自己的时候,我经常会对自己说:“你真的很努力了,你走的已经不是 extra(额外)一步了,无论生意做成啥样,都值得为自己喝彩!是,虽说出名要趁早,但真正有才华的人早晚都会露出的。最起码我找到了可以为之付出一辈子的事业。既然是一辈子的事儿,那急啥呢?路还长,时间还有的是,先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再不济,古有梵高,今有 Lin Gao,以后的事儿谁都难说。”

经常也有人问我:“可是高琳老师,你不是说要过不将就的人生吗?接受平凡,难道不就是向命运妥协吗?或者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相信我,这个问题我反复问过自己 N 多遍,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从小我就被我妈教育“压力就是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自己还不够好”这个想法像小鞭子一样抽着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我。

然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接纳自己的平凡并不是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知道我既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么差,我就是我。

而也只有先和自己和解了,才能有长久的动力去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一个单纯的理由 — 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当我说接纳自己的时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必然会在你想要的时间,给你想要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是值得被爱的。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 Photo by smallme4u on Pixabay.

所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不能说自己已经完全做到了,我承认我还是会逼自己太紧,也还是会对儿子偶露狰狞。但是盼着自己成仙儿本身也是一种执念,如果我每天都涨那么一点点智慧,学会放下一点点,接纳自己和他人多一点点,早晚我也会成仙儿的。

心理治疗师会告诉你,包括在《共情的力量》书里也讲到“找到能接纳我们的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全然的接纳自己”。因为真正的疗愈只有在全然的接纳中才能发生。

呃,真心不是我想撒狗粮,但是于我而言,我老公 Hubert 是第一个全然接纳我的人,他接纳我的野心和缺乏耐心,也接纳我对自己的不接纳,他让我相信无论我是多么的不完美,我都是值得被爱的,这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被疗愈了。

尽管在外人眼里,我们俩之间,我是那个更星光灿烂的人,但我比谁都清楚,如果没有他,我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缺乏安全感的家伙。所以管别人说什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

其实,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积了什么德,在 24 岁的时候遇到他,但我知道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If you have been blessed,bless others.” — 是的,既然我是如此的幸运,余生我会用尽全力帮助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他们故事里的英雄,这就是我一生的使命。

47岁的今天,我紧紧攥着手中的船票,带着感恩的心,渡人,渡己。

接受人生的三个平凡才是真正的成熟
▲ 站在旁边的不是我老公,是奇葩之王黄执中。

P.S. 35 岁的时候,我以为我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现在其实也多多少少实现了。我没成为央视主持人,但却经常客串主持行业峰会,我没成为马云,但最起码创业了。所以,只要还活着,就还有的是时间……

真心祝福大家都好好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一直以来,各路媒体上规劝大家不要熬夜的内容非常多。
然而看看我们四周无处不在的“修仙党”,小编感觉根本没几个人把熬夜的危害放在心上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究其原因,也许在于,很少有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过,为什么熬夜就是有害,不足以引起熬夜爱好者的重视。
尤其是三天两头被提到的“生物钟”,这个之前没有被科学解释过的概念,被很多人仅仅当成是一个精巧的比喻。
不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们,终于为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揭秘了“生物钟”的概念。
 
『 1 』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3位遗传学家:杰弗理·霍尔、迈克尔·罗斯巴希、迈克尔·杨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当时评审委员会在声明中这样评价他们:
“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 三人的工作窥探了生物钟的秘密,并解释了其工作原理。他们的研究成果解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物节律,并同时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
把评委的“行话”翻译一下就是:你们整天吵吵的生物钟,被人家研究透了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period基因的反馈调节简化图示
那这个成果,跟我们这些科学的吃瓜群众,有一毛钱关系么?
当然有!生物钟的存在被证明后,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生物接收到的光照变化有固定周期。因此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生命,为了适应昼夜变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调节自身生理和行为活动的模式,人体自然也不会例外。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简单说就是你体内有个机制,会在最合适的时间给各个器官发信号,告诉它们到点了,起来嗨。
那么它们到底起来嗨些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细胞的生化代谢。
如果人体的昼夜节律被打乱,你的正常代谢就会出现问题,然后引来疾病。

『 2 』

 

人类内在的生物钟不仅调节着我们的荷尔蒙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而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科学家表示,人类生物钟紊乱会引发很多问题,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倒时差
得过时差综合征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那种生物钟与外部环境不一致的感觉有多痛苦——尽管非常疲惫,但晚上还是会失眠,然后注意力减退、协调能力变差、认知能力降低、情绪波动、胃口变差……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研究还发现,生物钟失调甚至会导致生殖周期紊乱,以及多种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比如在跨时区飞行的女乘务员中,出现月经失调的超过30%。
现代生活方式很少能让我们与生物钟保持一致,另一个会对人体生物钟产生负面影响的就是倒班工作。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事倒班工作的人比从事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其他负面影响还包括睡眠障碍、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类疾病。
比如在倒班工人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高达36%~60%,夜间过度照明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可能是引起肿瘤高发病率的原因。
所以小编“墙裂”建议小伙伴们,要关注自己身体内的“滴答”声,帮助自己活得更健康。
下面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绝对价值无穷!
『 3 』
保养自己生物钟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当然是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7:00  起床的最佳时刻
打开台灯,告诉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尽快从睡眠中醒来,调整好生物钟。
醒来后需要一杯温开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饮水帮助每一个缺水的细胞都重新活力四射。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7:20-8:00  吃早饭
早饭必须吃,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一上午专注的工作学习需要正常的血糖来维持,因此为自己也为他准备一份丰盛的早餐是必须的。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8:30-9:00  避免运动
清晨并不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功能最弱,你可以选择步行上班,或者低强度的瑜伽,都是很健康的。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9:00-10:30  安排最困难的工作
学习工作的最佳时间,头脑最清醒,思路最清晰的时间段。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用来看电影、逛淘宝。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0:30  眼睛需要休息一会儿
看看窗外,眼睛很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1:00  吃点水果
上午吃水果是金,水果的营养可以充分的被身体采纳。
此时血糖可能会有一些下降,让身体无法专心工作,水果是最佳的加餐食物。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2:00-12:30  午餐别忘了
多吃豆类,豆类是很棒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别光顾着吃肉,多吃些豆类食物。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3:00-14:00  午睡一会儿
30分钟的午休会让你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会更健康。逛淘宝、聊天并不能帮你缓解困意,反而会在停止后更加困倦,最好的休息方式当然还是小睡一会儿。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午后是人思维最活跃的时间
非常适合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想一想工作中的创新,即使是微小的改善,日积月累也会有巨大的成就。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6:00  一杯酸奶
酸奶是零负担的健康零食,酸奶可以保持血糖稳定的同时,还能帮助肠道消化,而且有研究发现,喝酸奶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很不错。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4点到7点
身体和大脑都处于一天的巅峰状态,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细致而密集的工作,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吃晚餐。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19:00  最佳锻炼时间
晚餐后稍作休息,可以开始健身了。
你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快步走,也可以慢跑或游泳,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消耗晚餐热量,也能够轻松瘦身。
最关键的不仅是你的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而且需要长期坚持。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20:00  看电视或看书
工作太辛苦就看会儿电视或书籍杂志,反而会让你更轻松随意。
如果希望自己学习更多的东西,不如看些专业的书籍,这对你的个人积累很重要。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22:00 洗个热水澡
帮助身体降温和清洁,有利于放松和睡眠。
别再熬夜了,这才是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22:30 上床睡觉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身体各个系统,是时候该睡觉了。
试图颠倒生物钟的作息,会为身体留下抹不掉的痕迹,35岁之后你会明白,什么叫“病找人”。

黑幕大爆料:房产中介见不得光的那些事儿

黑幕大爆料:房产中介见不得光的那些事儿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

前天,和一位老朋友约酒,他是上海两家房产中介门店的老板、店长。

 

他见面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上海现在的形势太差,楼市太差。

 

王老板手里的2家店,最近一个月只卖掉4套房,现在是完全靠租赁维持店租和人员工资。和2015-2016年月卖20套相比,现在最多算温饱,饿不死而已,不过还是比2018年要略好些。

 

他自己本人最近刚刚7年居转户拿到上海户口,名下除了一套自住大户型外,打算近期再入手一套老破小。他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碰到极为便宜的笋盘才肯出手。因为天时地利,他每天过手很多套房子,最便宜的那套,一定是会被他收入麾下。

 

他告诉我,上周一套新出老破小挂牌225万,他直接砍价到180万,告诉房东肯卖的话,马上网银转给他20万定金,房东犹豫再三之后,说最低200万就卖。最后这笔生意没谈成。

 

这就是上海楼市现在最最最真实的写照:一套房子有意向的话直接砍价20%,房东还价到10%时就能成交,总价千万的房子至少也能砍掉7-8%。

2016年底上海房价最高点时,他曾帮一位富二代小开一次性全款买了3套淮海西路汇宁花园的商住房,总价2300万,而现在这3套房至少已经亏掉了600万,跌幅26%。 

今年上海的租赁行情也是非常的不好。他们店里包租的50多套房子,今年下半年好多都是降价才租出去的,以前多年的租客今年都退租回老家了,很多外企的老外租客直接就回国了。

 

为啥今年一二线城市的房租不涨反降,与去年的大涨形成强烈反差,其实根本与调控无关,租房市场也不存在调控,而是整体的经济形势下滑明显,很多企业倒闭和裁员,导致租房需求减少。

 

其实,很多东西是我们根本无法从新闻里看到的,只有深入到第一线才能亲身体会。楼市不论启动,还是萧条,中介都是最先感知到的。所以,精准判断楼市行情和走向,中介是你绝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

 

那天晚上这位中介王老板和我讲了好几个故事。虽然我也是身经百战的专业选手,但还是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复杂和悲凉。我感觉我有责任分享给大家,扭转这个社会的风气,当然我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但是至少能保证我的粉丝们今后可以避免误入歧途。

1

压榨房东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好朋友想要卖掉上海青浦新城的一套次新房,为了避免麻烦,他独家委托给了一家中介,钥匙也交给中介方便他们带看。

 

由于青浦新城的新房均价4万左右,而他这套90平的房子房龄也只有5年,起初他还希望可以挂牌355万,结果在中介的反复劝说下,他最终挂牌325万,独家委托2个月,这期间,所有的看房谈判,都全权委托给了这家中介。

 

结果挂牌一个多月之后,带看量寥寥无几,连一个有诚意谈价的下家都没有。

 

我这位朋友卖房心切,再加上独家委托中介的反复游说,朋友把心里价位定在了300万。

 

结果好戏开始上演。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不断有其它中介的业务员打来电话,说他挂牌的房子有客户看中了,出价250万,全款。还有中介说另外也有客户看中了,出价260万,首付7成。在一个星期之内,至少有10多个完全不认识的其它中介门店的人打电话来骚扰他,给他砍价。彻底把他整崩溃了。

 

他完全不能理解为啥自己只独家委托给一家中介公司,而其它中介门店却能拿到他的电话,还疯狂的过来电话砍价。

 

最终,由于他咬死低于290万不卖,所以独家委托2个月后房子也没有卖掉,索性他就把钥匙要回来不卖了。

 

其实,中介的这些套路对我来说是小儿科。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王老板听时,他笑笑说,这都是基本操作。

 

他接着说,现在这个买家行情下,只要有房东挂牌,中介都会拼命压价,彻底击碎房东的自信心,只有当房东把售价定的低于所有同类房源之后,中介业务员才会全员出动帮他推销,只要不是最便宜的房子,根本就不会有带看,更别说面谈了,挂个半年都不会成交。因为,客户根本就不知道这套房子的存在。

 

而我这我朋友后期接到的频繁的电话砍价其实都是他委托的这个独家中介自导自演的戏码,根本不是其它中介,他们就是要通过大量的轰炸,让房东的心里底限崩溃,只要一降价,他们就会推给客户,这样才有可能成交。

 

其实,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房价下跌,成交量低的买方市场里,买房客是大爷,只有他们肯买,中介才能活命,所以,中介会压榨房东。而在房价上涨,成交量大增的卖方市场里,房子才是稀缺资源,出一套卖一套,手慢则无。那时,房东想挂多少就挂多少,挂低了中介都会怂恿他往高挂。

 

说白了,中介就是墙头草,谁强势就帮谁,谁主宰流程就倒向谁。

 

2

坑蒙拐骗

 

我在去年的文章里曾经写过这个故事,不过只是一个大概,这次喝酒,王老板给我详细复述了整个故事经过。

2015年年中,上海房价紧随深圳开始暴涨。王老板再一次开启了换房计划,由于当时他还没有上海户口,只是满足社保年限,所以只能卖一套买一套。

2015年9月份,他看中了一套上海延安西路利星国际广场的房子,房东是外企高管,英国人,138平,单价4.7万,由于老外对上海楼市不了解,而且又是土豪,所以挂牌价就很低。

 

王老板第一时间就把老外房东约出来面谈,花言巧语外加称兄道弟,付了50万定金。

 

但由于后续的款项必须等他自住的房子卖掉后才有钱支付,目前手里只有50万,所以他想了个办法,让老外把房子出售的全过程全权委托给老丈人,一个上海老头,然后谈合同的整个过程,老外就根本没有出现过,都是老人一个人在办理,这样他才能掌控全局。

 

他告诉老人,自己的房子完全卖掉后才有钱付首付,所以老人和他签完合同8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5月份才拿到50%首付,这之前老人仅仅只拿到50万的定金。

 

王老板说,从签完合同到付首付之间这漫长的8个月里,自己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因为上海房价突飞猛涨,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一夜之间房东跳价30万都是常事,他每天都会做噩梦梦到他的房东毁约,不卖给他了。

 

在这8个月里,这套房子的单价从4.7万飞涨到7万,隔三差五就有其它中介去找老外和老人去挖墙脚,告诉他即使他违约赔偿总价的20%也就是130万,再以7万单价卖掉也是赚很多的。结果这一切都被王老板一一化解了。

 

他每周都会给老人电话汇报自己卖房筹钱的进度,还忽悠老人上海房价即将下跌,政府和银行的朋友告诉他马上要出政策调控等等。

 

就这样熬过了8个月之后,他顺利付了首付,办理了过户手续。

 

他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炫耀这段精彩的买房经历,他用50万定金套住一套暴涨的房子8个月,用50万锁定了这套房子未来322万的涨幅。

 

整个过程,简单总结下来就是,他借助老外对行情的不了解,再利用老人正直诚信的本性,连蒙带骗,少花322万买了一套138平的房子,现在这套房子市值已经1100万,而他只花了649万。

 

3

吃差价

 

酒过三巡,他和我说,他的一个得力干将小陆上个月卖一套房子赚了100万。我说,扣除交给店里的钱,他自己到手100万,难道他卖了套上亿的豪宅? 王老板说不是,是他中间吃差价吃了100万。这小子已经回老家了,明年才来上班,今年赚够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房子的地址就不说了,总价也把零头抹掉取整数。真人真事,但请千万别对号入座,和气生财。

 

上个月卖掉的这套房子市值1400万,房东常年定居国外,国内有个妹妹。这套房子2002年买进时只有96万,这么多年都是出租,最近5年都是小陆在帮他包租管理。

 

今年5月份,房东让小陆挂牌出售这套房子,小陆告诉他这两年上海行情很差,房价一直在跌,现在市值最多1000万,房东深信不疑。

 

由于回国不便,这个房东委托他上海的亲妹妹办理房屋买卖事宜。接触之后,小陆发现妹妹对哥哥的财富眼红很久。

 

小陆后来直接就和房东妹妹摊牌了,让她睁只眼闭只眼,帮忙把这套房子卖掉,小陆给她50万回扣,妹妹很快就答应了。

 

后来,小陆超低价挂牌这套房子,吸引来一个投资客,小陆和他协商的结果是,这套1400万的房子以1200万卖给投资客,但是签合同要签1000万,另外200万现金给小陆。

 

由于所有参与者都有巨大的利益,所以房子卖的很顺利,投资客在过户完的当天就从汽车后备箱提了两箱子钱给小陆,收据都没有要。

 

最终这200万差价的分赃结果就是,房东妹妹50万,中介门店50万,小陆自己拿100万。房东中介费另付。

 

虽然我在2016年也参与过这样的操作,我也属于获利方,但是对于如此之大的差价我还是感到极为震惊的。

 

王老板给我讲完之后,安慰我说:其实你想想,房东为啥根本就没有花心思在这套房子身上,对上海房价都懒得了解,因为他在国内根本就不止这一套房子,而且这套房子买来只有96万,现在1000万卖掉,对他来说已经够了。

 

这种有钱人不是傻,而且懒得与我们这种穷人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国内资产能够尽快变现,想方设法转移出去,才是首要大事。说白了,在人家看来,这就算是施舍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啥房东的亲妹妹当时能一口答应,毫不犹豫。因为,有些钱你不挣,别人也会挣。

 

听到这里,我也给他讲了一个我同事的故事。我办公室的一个同事的发小兄弟,现在移居加拿大。他在上海有13套房和长寿路上2000平的商铺。

 

这些房产都是他妈妈90年代末时做土地勘察设计,竣工后房子卖不掉,建设单位没钱付设计费,用房子抵账给他家的。那时一套房子也就是几万块钱,很多人都觉得房子是负担,不值钱,但是他妈妈没办法只能留着。

 

现在这13套房子每月租金就是10万元,2000平的商铺租金更是惊人,具体金额不详。

 

我和王老板说完这个故事后,他眼睛里透露出狡猾的目光,告诉我说,如果你同事这个兄弟要卖房,一定要把他介绍过来,他保证给我的回扣是大大滴。

 

我说,钱是真好赚,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啊!

 

对中介来说,能遇到一个可以吃的差价,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一定会竭尽所能抓住的。这是他们的本能,而且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赚的黑心钱。

 

但对于客户来说,认清中介的嘴脸,避免被坑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学习如何避免被吃差价,可以去爬楼翻看我2019年5月20日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

 

4

洗钱

 

酒越喝越爽,天越聊越兴奋。中介老板突然问我,你们单位有没有房子要出租?我说我们单位的房子都是政府的,自己说了不算。

 

他说如果我有认识的单位要出租办公楼或者房子,一定要给他介绍,这里面油水很大。

 

今年上半年,他做了一笔大生意,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把闲置的办公楼对外出租。经熟人介绍,这个企业负责人找到他让他来做代理,让他来负责上网发布信息,找租客,找齐5家租客后,这位负责人来评标,最后选定一家。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并不是谁出的租金高就租给谁,而是还要根据租客的工作性质来确定,这就给了负责人自由决定的权利。

 

这位负责人告诉王老板,租客他已经内定了,到时候开标确定了之后,这个租客会把中介代理费付掉,但是必须拿出代理费的50%返给这位负责人,如果不同意,他就找其它中介。

 

王老板当然拎得清,爽快答应了,因为他知道,他能有这笔生意,完全是这位负责人给他的。说白了,就是从他这里走个过场,其实,给谁做都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租客的好处费没有直接给到这位负责人,而是以中介代理费的性质在中介账户上走了一圈,这样操作,钱就干净了,大家都安全。

 

这笔好处费具体多少金额,在我再三追问下,他始终也不肯说,算了,知道的太多也不好。

 

5

一念之差

 

感觉自己说了太多社会的阴暗面,很抱歉给大家带来不适。其实,很多现实问题,说与不说,它都在那里。

 

最后,给大家讲个温情的故事吧。

 

王老板的大学同学也在上海,1978年的。2008年他手里拿着80万去长春做二手车生意,亏了40万后败兴而归。而同一年,王老板选择在闸北区买了一套50多平的老破小。

 

现在他这位同学年过40,至今没有买房,没有老婆,没有女友,没有孩子,孑然一身。他们两个人的身价简直天差地别。

 

更有意思的是,每逢房价大涨时,他这位同学都会说楼市马上就要崩盘了,到时候房价如葱。

 

而且,王老板在上海限购之后的2011年去昆山以7000元单价投资了一套房产,当时叫他一起去,他却十分不看好昆山没有投。结果就是现在昆山这套房子已经涨到1.7万。

 

这位同学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不仅连续错过上海三次大涨的机遇,而且始终在固执的与大势作对。

 

其实,我并不反对创业,但是多次在同一地方跌到,还选择不进步,这才是人性最大的缺陷。

 

人生,往往就是在一刹那间决定的。更可悲的却是,很多人宁可用一辈子的错误来证明自己当年的幼稚是正确的。

 

6

行规

 

行行出状元,行行有行规,每行都有每行的潜规则。

 

我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刁难别人的时候,在其它领域同样也会被人算计。

 

这些年来,国家对中介行业的整治从未放松,中介也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但不可否认,还是存在一些灰色地带无法触及。

 

隔行如隔山,活到老学到老。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大家在别人的教训里学到自己的经验,毕竟吃一堑长一智的代价太大。

 

我敬重所有房产中介从业者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这个社会无法正常运转,我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行业能够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毕竟,没有约束的人性,从来都是恶的!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个人微信:linco_kk)

微  信  公 众 号:柯谈地产观(ID:linco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