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究竟减谁的负?

昨天一则关于南京的小学教育的新闻火遍了票圈。

大意就是教育部门下狠手了,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分班,然后突击检查学生书包,查有没有课外补习的卷子,严厉打击各种课外辅导班等等等等。

反正南京的老师懵逼了:这怎么教?家长也懵了:那我把孩子送学校去干啥去的?就是大龄儿童托管班嘛?

二元一次方程?这么难的东西怎么可以存在于课本上?删删删!

就在南京的家长一片哀嚎声中,z省的家长带着兔死狐悲的悲天悯人的目光,想笑又笑不出来。

结果今天就哭都哭不出来了。

z省教育厅出台了《z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看完以后,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不要开个私塾呢?因为这商机实在是太大了。摘抄了一些槽点满满的条款:

1.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各学科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全批,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

2.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关注学生差异,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3.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
4.严控校内考试次数。
5.科学控制考试难度。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不得以区分度为由增加考试难度。初中各学科期中、期末试卷整卷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0以上,中考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0—0.75,单个题型难度系数不宜低于0.40。2020年开始,省教育厅教研部门建立基于原数据库的中考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真实掌握评判各地试卷难度情况。

6.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中小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禁止出现脱离实际的偏题怪题,禁止靠题量取胜、靠熟练取胜的机械刷题。

7.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
8.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9.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10.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
11.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办好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源。5年内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数字家长学校。鼓励各地开设家长成长学院、实施星级家长执照工程等,提升家长素养。
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其实和最终定稿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有一些疑问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不布置重复性作业。这个汉字不重复抄写,孩子怎么记?九九乘法口诀表不大量练习,孩子又怎么记?教师如果连合理的惩戒的权利都没有,只会表扬鼓励,孩子真的能成长进步?

2.家长签字作业可以不做了。那么请问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因为题目太多做不完还是故意磨洋工?

另外,是不是有歧视高中生的嫌疑?为什么高中生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难道高中生就该死么?

3.严禁补课,是说严禁补文化课。可是你唱歌跳舞下棋弹琴是不在这个行列里的。怎么我娃就喜欢数理化觉得学的不够为什么不能补?反而其他的爱好你要上课就是合理的?文艺体育方面技能的提高算素质教育,为什么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算素质教育?

4.还是那句话,为什么政策到了高中就戛然而止?为什么只有初中小学需要控制考试次数?而高中就可以放开?考虑过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承受能力么?

5.我们可以控制试卷的难度为0.7,请问孩子踏上社会,社会会不会把难度控制在0.7?

6.如何判别什么是偏题怪题?就靠题目难易程度么?难的算偏题怪题?问题是好的探究性试题也不容易啊,你怎么区分?在高考数学里放群论?在中考数学里放椭圆定义?这算创新还是偏题怪题还是超纲题?如果不想考熟练程度,那可以延长考试时间,把两个小时变成四个小时啊。

7.我就想问一句:咱大浙江是要取消高考了么?因为高考是要排名的,而且要根据排名来决定你最后的去向。但是在平时却不允许排名,怎么这是打算到高考的时候来个surprise么?

8.不是光看中考分数了,那么综合素质评定怎么保证客观公正?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个评分标准来,这也许是我进不了教育厅的直接原因吧——水平太烂。

9.公民同招,请问真的能做到公民同招嘛?会不会有学校留个口子暗戳戳地留一部分名额掐尖呢?为什么当年优质的公办资源要剥离出去搞国有民办初中?

10.请先解决一下镇海中学全省招生的问题。

11.我已经上了21年学了,我自认为我的各方面素质远远超过一般的中小学老师,请问是他们教我还是我教他们?

近些年,z省的教育被从头骂到尾。初中小学不去说有多少乱象,就说高考的规则复杂到需要专门出书做说明,而且很多家长根本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选考科目,如何填报志愿等等,和以往3+2的年代相比,不是专业人士真的弄不清楚这些门道。那么这样的政策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遐想的空间?

教材改来改去,发的是一套,用的是另一套。印刷越来越精美,得奖越来越多,但是发下来就束之高阁,老教材才是上课的依据,那你编这些教材干啥?

竞赛么初中小学全砍完,到了高中又有联赛,没有竞赛没有加分,这苗子又该怎么挑?又该怎么阶段性地劝退那些不适合搞竞赛的孩子?就好像说最后你要给我把饺子包出来,但是之前我不教你怎么和面怎么剁馅,但是最后我就要饺子。

这叫蛮不讲理。

这样的形式上的减负,只会把老师搞懵圈,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去实时监控教学质量;会把家长搞疯:高考还在,但是初中和小学就放羊了,想补课?政策不允许啊。。。

z省一直以来都是以出高端人才出名,中科院院士的人数名列前茅,所以大概是为了搞平衡,让其他省份追上来,所以才这样搞基础教育?真是大气啊。。。

真的,看完这些,我想我还是办个私塾靠谱,又解决了自己就业,又真的能为基础教育做点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