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东方优播”业务实际影响力有限,但新东方以及新东方在线股价再次应声大跌。

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媒体编辑丨李程程

今日(9月13日),钛媒体APP获悉,新东方在线旗下“东方优播”已决定关闭K12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
 
新东方在线集团方面向钛媒体APP表示,这是依照国家“双减”政策要求,新东方在线积极响应并持续调整相关业务,确保公司合规发展。同时,其表示,公司账面资金较为充裕,将依法依规做好学员退费和员工伙伴的妥善安置及补偿。
 
而新东方在线副总裁、东方优播CEO朱宇也将暂时离开校外培训行业。他今天在朋友圈表示,个人计划未来去山区支教1-2年,继续为教育公益事业做些自己的贡献。
 
随着该消息落地,在资本市场,新东方在线和新东方集团股价也应声大跌。截至钛媒体发稿,港交所新东方在线(HK1797)每股报价4.82港元,下跌13.31%;新东方集团(HK9901)报价每股16.14港元,下跌7.45%。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关停和裁员的业务,是隶属于新东方在线K12业务旗下一个业务版块。相较于实际上的市场和商业影响力,这一举措在信号释放的意义上更为明显,这代表着中国教育培训产业鼻祖和龙头公司,已经决心配合监管,砍掉主营的K12业务。
 
而新东方集团的K12业务将来会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一位新东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钛媒体APP,未来各地分校业务如何发展,是否关停、裁员,以及转型等,实际上还需要由各地分校校长自行定夺。
 
这也可以理解为,新东方教育集团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分校的命运,主要依托于各地区主管部门对“双减”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执行力度。
 

关停“东方优播”,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东方优播”是新东方在线旗下中小学小班互动直播课业务。东方优播以北京的教学资源为核心基础,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课程内容和服务输出到三线、四线、五线城市。
 
东方优播于2016年成立,由新东方集团与新东方迅程(即新东方在线)共同投资成立,朱宇任CEO,全面负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业务。
 
除了负责该项线上课程,朱宇还是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门总监,以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培训师。资料显示,朱宇于2008年加入新东方,两年后,朱宇从清华大学博士退学,成为新东方的正式员工。
 
东方优播的课程主要分为同步课、一对一、公开课三类 :同步课指不超过35人的小班课,由主讲老师和学管老师进行讲授和服务;一对一指教师单独为一名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公开课指针对特定学习内容,开展的专题课程。
 
根据东方优播向北京市教委提交的《备案内容承诺公示》显示,截至2020年9月18日,东方优播备案教师300名。其中,授课教师258名,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258名。截至2020年8月19日,备案课程56门,具体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8月27日,新东方在线发布了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2021财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新东方在线2021财年实现营收14.19亿元,较去年同期10.81亿,同比增长31.3%。年内亏损为16.58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7.58亿元,同比扩大118.7%。

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新东方在线2021财年业绩状况
 
报告期内,新东方在线总付费学生人次达389.2万,同比增长36.5%。K12教育分部的付费学生人次同比增加78.6%,达到331.5万。K12教育付费学生人次的迅速增长,带来了总营收金额的提升。K12业务营收同比增加166.7%,达到7.87亿元。

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新东方在线各项课程学生付费人次
 
钛媒体APP发现,该业绩报告并未披露东方优播具体的经营状况,但显示,报告期内,东方优播已进入27个省的273个城市,较去年的24个省市、172个城市又实现了新的增长,其课程学生付费人次也同比增长了102.0%。
 
与此同时,新东方在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孙东旭表示,新东方在线计划升级现有产品,同时加大力度探索、提供新内容以及新的教育产品与服务,例如职业教育或非学科辅导教育。
 
事实上,如果考虑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东方优播旗下的K12业务的关停和裁员,对新东方集团的影响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在象征上意义会更强。
 
东方优播业务经营状况未被披露,或许有其对整体业务贡献有限所致。如果就K12业务经营状况而言,整个新东方在线K12业务板块,2021财年总营收为7.87亿元,对比来看,高途集团2020年年度K12业务营收为62.37亿元,更何况,就市场普遍情况而言,在线小班课拉动营收增长的能力远不及大班课。
 
所以,关停东方优播旗下的K12业务,东方优播核心负责人朱宇本人辞职,对于新东方集团和K12培训市场,这一举动释放出来的信号意义更大,这意味着,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鼻祖和巨头在政策的影响下,做出了积极调整应对的姿态。
 

裁员还在继续,新东方集团未来尚不明朗

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对于新东方在线的K12整体业务,例如大班课等,是否也会采取类似东方优播的行动,新东方在线方面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由于上市公司合规要求,请以官方信息公布为准”。
 
新东方早年是一家以语言培训和出国留学为主营业务发家的教育培训公司,而K12业务是新东方后期根据市场变化而加码调整的业务。卷入K12教育的大战之中,虽然让这家老牌巨头找到了新的增长引擎,也让新东方在2019年财年第二季度,实现了上市以来,第二次在季报中出现亏损(第一次是2012年遭遇浑水做空),创下了其上市12年以来最大季度亏损
 
新东方集团最新一季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净收入超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9%;学生报名人次约为2,296,800,同比增长43%。K12中小学全科课后教育业务开始全面复苏,学生报名人次同比增长57%,收入同比增长约37%。
 
钛媒体APP观察到,因为“双减”政策的影响,新东方本应该在北京时间8月2日2021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会,已经决定延迟发布,发布时间暂未确定,另外一家教育巨头好未来集团,同样也推迟了业绩发布日期。
 
至于新东方集团的主营核心的K12业务的命运将走向何方?钛媒体APP从新东方集团内部获得的信息是,新东方在各地分校业务未来如何发展,是否关停、裁员,以及转型等,实际上需要由各地分校校长自行定夺。
 
换言之,这也可以理解为,新东方教育集团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分校的命运,主要依托于各地区主管部门对“双减”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执行力度。
 
最新的数据是,截至2021年2月28日,新东方学校总数为118家;学校及学习中心总数达1,62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09家( 2020年同期学校及学习中心总数为1,416家),与上季度相比净增107家。
 
但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钛媒体APP得到的消息是,新东方集团早已启动了各项业务裁员进程,而且,裁员的情况在未来还会继续。
 
9月10日,俞敏洪发布了一条关于教师节的朋友圈内容称,“今年的教师节,我不敢给老师们写信了,因为很多老师都失业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老师从新东方离开”。

新东方在线关停K12相关业务,负责人将去山区支教
9月10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教师节感言
 
“这是我心里最难过的一个教师节。”俞敏洪表示,教师节是1985年开始的,那是他从北大毕业当老师的第一年。每年教师节都认为是自己的节日,并且为自己是一名老师而骄傲。
 

俞敏洪这番自白,像是表明,虽然其所创立且从事的事业独立于公立教育体系之外,但也自认为是属于广大教师群体之中的一员。

 
俞敏洪这则朋友圈,在教师节当天在教育培训圈刷屏。稍早之前,9月4日,在其60岁生日之际,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上还发布了《岁月无情,生命有意》的文章谈到:
 
“由于种种原因,新东方的事业和我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陷入了某种困境和迷茫。尽管网络上也有对于新东方和我的诅咒谩骂之声,但更多的是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真切的关心和问候。让我感觉到,人间温情和仁爱,从来没有缺席过,世界依然是美好的存在。”
 
“要不是因为有好事者在百度上查到了我9月4日的生日,并且还大张旗鼓写了文字公开发表,反复强调俞敏洪进入六十岁了,我是不会写这篇文字的。”俞敏洪说。
 
“我自然不会因此颓废。”俞敏洪还表示,尊重命运的安排,但从不屈服于命运的专制。从年轻时开始,就不断经历各种困顿和挑战,也在困顿和挑战中找到了人生发展的机遇和战友。再经历新的困难和考验,一路前行直到今天。相信个人的努力,是一生精彩的关键因素,并且必然能够改变人生的困境和痛苦。
 
(作者|李程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dAF_sULJnZySAkWAJNWXw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MC)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结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部分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向左滑动查看病变图(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

 

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的典型案例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01

 

杭州63岁王奶奶吃3年酵素肠道像黑麟蛇皮

 

杭州63岁王奶奶,便秘多年,3年前开始吃酵素,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出现黑变病。消息来自钱江晚报,该消息迅速上了热搜。实际上官媒、医学文学早就有很多关于乱吃“治疗便秘类保健品导致结肠黑变病”的报道,只是没有引起普通民众的重视。

 

02

 

2015年温州日报报道:便秘就吃芦荟胶囊,9成结肠黑变病。这主要是其中“蒽醌类”物质惹的祸。蒽醌类物质对肠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可刺激肠蠕动,便秘的患者口服后可暂时性解决便秘的问题,但会形成依赖性。刚开始有效,服用时间久后就失效,停药会导致更严重的便秘,且一般服用2-3年后,都会导致结肠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03

 

52岁阿姨花10万多买保健品排毒清便,结果便秘更严重,还得了结肠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04

 

来自医学文献的报道:便秘患者乱服泻药致结肠黑变病案例——医师在线,叶晶

 

最近半年做肠镜陆续碰到几位因长期便秘没有正规治疗,自行乱服泻药导致结肠黑变病患者。以下患者肠镜最为典型。病例1:女,62岁,10余年前已明显出现反复排便困难,但基本上仍维持平均每周1~2次。近1个月,患者自觉排便困难加大。诉1年前开始服用“xx清胶囊”后,起初便秘症状可缓解,但近期症状却有加重。该胶囊中有一种成分是芦荟,有通便的作用。此患者后来做肠镜,镜下可见全结肠大量色素沉着。(结肠黑变病,图1)病例2:男,72岁,因长期便秘自行服用中成药“牛黄xx丸”通便。这次是常规入院,管床医生得知患者便秘日久,便让他做了个肠镜。患者长期服用的这个中成药含有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作用,结肠镜下可见黑变病(图2);病例3:女,54岁,因长期便秘,间断服用中药“番泻叶”通便治疗,因症状不缓解而前来做肠镜。番泻叶是中药中经典的刺激性泻药,但有经验的中医应知道番泻叶是不能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特别是长期服用。本患者自行长期间断服用半年后,镜下亦与前两位患者情况差不多(图3)。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相关论文85篇都观察到了滥用排毒、泻药与结肠黑变病高度相关。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蒽醌类物质是肠道黑变病的主要原因

常见泻药的种类及常见含蒽醌类物质的中药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1
第一类,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

这类泻药主要是刺激肠道蠕动,推动粪便的排出,代表药有番泻叶、大黄、蓖麻油、芦荟。其特点是起效快,有效率高,因此,深得患者的喜欢。主要来源为中药及植物提取物,其主要功效成分为蒽醌类物质,不良反应大,且停药后便秘加重,不易长期使用;

 

常见的含蒽醌类的中药: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雷公藤、番泻叶、丹参、紫草、黄精、塔黄…….

 

常见含蒽醌类的中成药:大黄附子丸,润肠丸,麻仁丸,一清胶囊,排毒养颜胶囊、芦荟胶囊等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2
第二类,高渗性泻药:

 

高渗性泻药

这类泻药具有吸水性,服药后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从而使肠道内的容量增加,体积增大,刺激肠蠕动,代表药物有硫酸镁、山梨醇、半乳糖、乳果糖。其中乳果糖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个缓泻剂,相对于第一类刺激性泻药,安全性较高,但作用不如第一类立竿见影,需要配合大量饮水,患者依从性不高。因此,以赚钱为目的商业炒作,“排毒养颜、减肥清肠”,多采用第一类植物成分,有更大的故事空间,更容易洗脑,诱骗无医药学知识的普通民众上当受骗;

 

乳果糖是目前最常用的“高渗性泻药”,天然不存在,为化学合成品。口服后,不被小肠吸收,形成高渗透压,导致肠道水分增加,刺激肠壁蠕动,缓解腹泻。由于乳果糖在结肠可被细菌分解产生H+,使结肠pH值由pH7-8,下降为pH6,因此,虽然它是目前比较安全的泻药,但也不建议长期使用。

 

乳果糖导致的腹泻,与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比较相似。乳糖来自于牛奶,为大自然存在的物质,乳糖口服后,首先在小肠分泌的乳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葡萄糖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而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形成半乳糖脑苷脂,从而参与大脑的发育。婴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乳糖对婴儿期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在中国婴幼儿中“乳糖酶的相对或绝对缺乏”发病率极高,可达46.9%-70.0%,乳糖酶缺乏不能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也会导致与乳果糖一样的高渗透压,刺激肠壁,形成高渗性腹泻,如若不引起重视可导致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等长期危害。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虽然用低乳糖奶粉可以解决婴儿乳糖不耐受问题,但乳糖对婴儿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可以尝试使用:乳糖酶,帮助宝宝耐受乳制品。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
第三类,润滑性泻药:

 

润滑性泻药

口服或者灌肠以后,可包于粪块外,使之易于通过肠道,减少肠道水分的吸收,促进肠道的蠕动,代表的药物有甘油、石蜡油、花生油、豆油、香油、蜂蜜、开塞露等”。该类药物主要以直肠给药为主,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及心理感受,一般只用于急性便秘。

 

4
第四类,容积性泻药:

 

容积性泻药

主要是含多糖类或纤维素类的,在肠道内可以吸收水分,膨胀成润滑性凝胶,其来源主要为水果蔬菜中的纤维素,是一类安全的润肠通便类物质。但由于其作用缓慢温和,通常不用于便秘的治疗,而主要用于预防便秘及保护肠道健康。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维生素、矿物质,是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成长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纤维素被世卫组织认定为第七大营养素,这是一类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物质的总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营养学界对膳食纤维的摄入建议为:每人每天摄入量在25g-35g之间。根据我国目前的饮食习惯,成人每日摄入量约14-17g左右。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体积大,可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其中的水份不容易被吸收。另一方面,膳食纤维在大肠内经细菌发酵,直接吸收纤维中的水份,使大便变软,产生通便作用。

 

膳食纤维分为难溶性纤维素和水溶性纤维素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难溶性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素。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粮谷的麸皮和糠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水果和洋白菜、甜菜、苜蓿、豌豆、蚕豆等蔬菜含有较多的果胶。

 

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黏性,能在肠道中大量吸收水分,使粪便保持柔软状态。且水溶性纤维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又被称为“益生元”,有利于肠道的健康生态 。聚葡萄糖、低脂果胶、高脂果胶、苹果果胶、柚皮果胶、蓝莓果胶、菠萝果胶等。还有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琼脂粉、羧甲基纤维素等都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

 

在饮食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补充水溶性纤维素,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我自己营养用的梅芹茶、莓樱茶,都含有水溶性纤维素7-10g。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酵素的真相

为什么食用三年酵素养出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酵素大家非常的熟悉但其实很陌生的所谓“保健品”。其实大家可能根本不了解酵素,而是被“打着日本元素的养生洗了脑”。现在满世界的都是酵素,各类酵素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大多数的酵素都打着减肥、清理肠道的功能,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酵素”,找到了约170万个相关结果。其中有询问哪个品牌好的,有教如何在家自己做酵素的,还有宣传酵素有各种功效的。仅贴吧里就有近16万个讨论的帖子,热闹地分享服用各种酵素的减肥成果,并把这种产品标榜为“破解人类健康的密码”。那么事实上,酵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酵素”是个日语词汇,先被引进台湾,辗转进入大陆。它的真实的含义是——“酶”。酶是大多数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各种酶的缺乏往往都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但是,一定要知道,不同的酶,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乳糖酶”,如果缺乏就会“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营养不良”,但并非所有的酶都是越多越好的,比如“半乳糖苷酶”,活性增高就是衰老的表现。

 

扪心自问下自己,你花钱吃进去的“酵素——酶”,到底是什么酶呢?商家告诉过你吗?也许花钱买了个“衰老”。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第二个一定要知道的真相是: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进入胃后,会被胃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吸收,这些酶根本不可能“以酶的形式”进入到你的血液及人体中。因此,如果你吃了“真正的酵素”,那么恭喜你,至少你是安全的,虽然花大价钱吃了一些营养价值不如“鸡蛋”的食品,但至少不会得“结肠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为什么杭州王奶奶吃了三年酵素会得“结肠黑变病”?不是酵素的问题,如果真的是酵素,那应该是“安全无效”的,为了获得消费者迅速能感受的效果,王奶奶吃的酵素里一定添加“蒽醌类药物”,它们是最隐蔽也是见效最快的物质,由于它们存在于芦荟这类看上去很友好的植物中,很容易让人相信,添加了芦荟、决明子等中草药,是安全有效、且养生的。酵素本身没有减肥、通便的作用,但蒽醌有这样的作用,虽然蒽醌减肥,减去的只是因为腹泻导致的水分丢失,不是减去了脂肪,但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还是会迷惑很多人。曾经风靡中国的减肥茶等,就是这个套路。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酵素目前依然很火,不会因为几篇科普文章就走出人们的生活。巨大的利益驱动,造就了很多“灵魂大师”,他们具有让人走火入魔的能力,最容易受骗上当的是老年人。看到这篇文章的年轻人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女儿,我能够让我爸爸晚期肿瘤活了15年,但我败在了“泻药”上,我爸爸背着我买了很贵的“护肠的中药”,结果是泻药,导致腹泻、低血钾。泻药是我永远的痛。看到“杭州王奶奶服用酵素导致结肠黑变病”,尽管很忙,我还是抽空写点什么,希望年轻人保护好我们的爸爸妈妈。

“3年酵素”、“2年排毒养颜”保健出了肠道黑变病

 

 

 

 

文字 /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小小

图片视频 / 来源网络与微信群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JWrcGSIHj8TU6USx5cnpw

潘石屹知难而退

 

北京时间9月12日凌晨,美网公开赛女单决赛在纽约法拉盛草地公园举行。比赛进行了近二十分钟,镜头一扫观众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潘石屹正皱着眉头,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比赛。

一年零八个月没见了,老潘的头发好像又少了些。比赛前,潘石屹还开心地接见了中国网球名将张帅,神态上完全看不出,他那宗涉及142亿港币的世纪交易,刚刚失败了。

9月10号,SOHO中国发布公告说:

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

三个月前,黑石决定最多用236亿港币收购SOHO中国91%的股份。收购完成,原先占股六成多的潘石屹夫妇,将只保留9%的股份,套现142亿离场。

但这场告别仪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

7月6号,即原约定寄发收购要约截止日的前一天,SOHO中国公告说,寄发黑石要约收购的综合文件要延迟。

原因是达成先决条件和编制落实需要时间,截止日要延迟到先决条件达成的七日内或2021年底。

也就是说,记载交易条款和时间等内容的要约文件没问题,而交易达成的先决条件,在此时出了岔子。收购先决条件有三,最重要的一条是: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批准要约。

“反垄断”这个三个字,在马云外滩演讲事件后更加犀利了,阿里、腾讯、滴滴等等巨头都尝过其中滋味。

根据规定,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要申报批准。

黑石和SOHO中国,一个去年营收近400亿,一个营收二十多亿,当然要申报了。8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对SOHO中国提交的申报立案审查,但SOHO说他们没有任何先决条件获得达成,还可能被:

进一步要求提供材料。

财经采访了砖家,他们说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收购案经审查后会得到批准,少数会附加限制性条件。

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的魏士廪也说,从《反垄断法》中的经营者集中规定来看,黑石和SOHO中国的业务板块不同、相关市场占比不高,从法律上来说不会被禁止。

说白了,黑石放弃收购和反垄断无关,监管部门至今也没给出结论。潘石屹算是:

知难而退。

为啥知难而退?一般来讲,监管部门初步审查的时间是30天,如果决定进一步审查还要加两个月到90天。极少数情况,还会再延长60天。

掐着手指算下,黑石对SOHO中国是6月16日发起的收购,至放弃收购的时间是:

85天。

难道非要变成极少数,再延迟两个月,你才知道进退吗?

有朋友说,潘石屹的问题不是垄断,而是凭借VIE架构贱卖国内资产。核心城市的8大金刚只卖一百多亿,北京只一个SK大厦就卖了90亿啊。

而一旦交易达成,向来以低买高卖闻名的美国公司黑石,几年后又会利用资产水位差,一个个出售大赚一笔。

这个调子是不对的。

既然公司真的卖不掉了,那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包租公能否继续安稳地享受高品质生活。

首先老潘和监管部门的博弈是留有余地的,他身在美国不至于出现危机,其次老潘是有钱的,有人统计过,十多年来潘石屹出售了三百多亿资产,夫妇累计分红:

133亿。

最后日子顺不顺心,就要看这次陪老潘一起看球的老婆张欣了。国内很多地产商,都是常年呆在境外,但像潘石屹这种家庭氛围的很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欣和潘石屹要结婚了去买家具,农村娃老潘觉得样样好,海龟精英张欣却觉得样样土,老潘家具一样没买想买点葡萄,张欣嫌苍蝇多。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还因为要没有24小时热水,让张欣觉得生活在:

炼狱。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在英国生活幸福的张欣在国内一直咳嗽,直到2012年才在美国被医生治好。病因是两口子天天嫌北京空气污染,在家中种薄荷喝新鲜薄荷茶,张欣对薄荷气体过敏。

当时,潘石屹应该还没有完全要走的意思。他因为一个外滩地王,和郭广昌把官司从2010年打到2015年。

当年双方各持项目公司50%的股份,互不相让。郭广昌提出就多要两个点股份,拿到控制权,都被拒绝了。

在杭州的一次饭局上,孙宏斌出来调解,他说你平价卖给广昌几个点的股份,剩下的我都接了,溢价十几个点。

潘石屹和阎岩都同意,双方说好后开始吃饭,但老孙却发现潘石屹和张欣皈依了巴哈伊教,所以不喝酒。孙宏斌嘲笑他说:

老潘你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活着干啥啊。

饭局几天后,潘石屹那边传来消息说,交易不成了,张欣不同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FiqppkF6oldz21BoKv0GA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2019年末,表舅花18万加盟了一家餐饮店。

要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点夸张,但表舅还真没少下功夫,市场调研、营收分析、选址营销准备了小半年。

 

当时还装病把正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喊回家帮忙分析,经过缜密的财务模型算出

 

—— 前三年平均每年落8~12万,第四年稳定在15万左右。

 

两年不到,表舅赚多少钱不知道,只是最近看到表舅在村民群里异常活跃

 

—— “因身体原因,旺铺转让,望有缘人惜之,联系电……”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过来人都知道,“旺铺转让”同“高价回收、疯狂甩卖、特价清仓”构成商业界4大忽悠。

铺子真旺,真赚钱,谁闲的蛋疼转出去?

 

反观二舅,干了小两年,一打听还真是不太顺。

 

还得知表舅为了周转,还拿表哥的本田车到金融机构做了抵押。

 

现在表哥看见表舅就来气,表舅一看到还没转出去的铺子就来气。

 

本是幸幸福福小家庭,非要没事找事开店做生意,听人一忽悠就上套了。

 

不到两年,直接凉凉。

 

表妗子(表舅的老婆)现在没事就数落表舅:

 

不让你干你非干,你除了脑袋大、脖子粗,其他咋看咋不是干餐饮的料!

近些年生意不好做,表舅貌似也不是特例。

 

2021年春节回家,表舅跟村里同做生意的兄弟偷摸着聚餐喝酒,不喝不知道,一喝都哭了。

有时候真应了乡村爱情里的那句名言:你们干啥啥大环境不好,你们是破环大环境的人啊!

 

小本生意本不咋挣钱,被疫情这么一搞,更不挣钱了。

 

又不是做大买卖的,规模大,业务光,国内不好卖还能搞出口……

 

别说了,话都在酒里。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近几年生意不好做,表舅跟他朋友并不是特例。

 

据统计今年1-8月有100家电商企业倒闭,几乎超过了2020年全年。

曾经的赚钱辣子鸡行业,由于成本高昂、产品同质化等原因已然变成清水白条鸡,其中更不乏资本大鳄。

成立于2018年的同程生活,曾在3年内完成了2次企业并购和8轮融资

2019年还曾创下社区团购行业史上单笔最高的融资记录;

 

2020年,公司GMV接近100亿元,估值10亿美金,跻身独角兽;

2021年7月初,同程生活在4天内经历了被催款、转型和申请破产。

市场无情起来六亲不认,管你独角兽还是俩角兽,分分钟给你角拔了。

 

与此同时,8月六家快递公司宣布涨价的传闻更是被坐实,当年号称赚钱机器的电商如今屋漏又逢连夜雨。

 

2021,已是电商最好的墓志铭,但实体更是不好过。

 

实体经济一哥地产被紧密调控后,截至9月5日共有274家房企发布破产文书,平均每天就约有一家房企破产。

破产房企虽主要以小微房企为主,但也不乏部分知名房企。

 

因为融资和债务问题,大房企诸如恒大、富力、华夏幸福如今都自身难保。

 

经济之母地产被扼住喉咙,使得大多数实体行业不仅在需求端都面临压力,与此同时供给端成本也飙上了天。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实体企业成本压力。

 

而国企在资源型行业的集中,则意味民企成为了上游涨价的“买单者”。

 

煤、石油、铜、锂、铝等各类大宗在2021年逃出牢笼,开启狂欢模式。

 

以铝为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年内涨了近40%,近日盘中冲击2782美元/吨高价。

 

几内亚政变本跟咱没啥事,但谁让全球20%的铝产业使用几内亚铝土矿。

他这一闹,更助攻了铝价的飙升。铝价飙升使得铝型材企业的订单量减少近3成,相关铝制品的生产线也停滞了不少。

近一年,从建材行业到汽车行业,甚至房地产、涂料行业等注销的中小实体企业超过32万家。

 

相信大家通过经济数据也都看到了,得益于疫情期间出口红利,海外贸易格外亮眼,屡创新高。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总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33.7%。

 

从去年中旬开始,不少国内出口企业订单排期就排到今年年底,但谁知原材料与海运费的突涨,让老板们逐渐变脸,由乐转悲。

 

同时一个集装箱到欧洲和美国的海运费,已经达到15-20万元,较之前比高了5-10倍。

 

而以上种种,也正构成今年A股的演绎逻辑。

顺大势而买的收获颇丰,如大宗板块,如一年翻10倍的海运一哥;

 

逆大势买入的懵然被套,如家电等。

 

就连昨天A股细分行业涨幅排行也非常配合,煤炭板块6.72%,铜板块6.58%,铝板块6.56%,石油开采5.71%,当日涨幅的金银铜铁牌都让这几个兄弟拿走了。

 

而水运板块也以4.38%的涨幅位列第8,极其亮眼。(注:有风险,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8月PMI录得50.1,低于7月0.3个百分点,距离荣枯分界线仅0.1个百分点;

受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下降拖累,综合PMI产出指数录得48.9,低于7月3.5个百分点。

 

同样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要知道统计局公布的PMI更多反映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情况,而财新PMI更能反应中小企业。

9月1日,财新/Markit联合公布,

8月经季节性调整的PMI降至49.2,创下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8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减少1.2个点至48,创16个月低位;

 

产出指数环比减少3.1个百分点跌至47.7,创18个月最低水平;

 

就业指数5个月来首次跌入荣枯线以下。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被财新进一步坐实了,无论从央企国企主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是民用中小企业,制造业现状的确非常不乐观。

 

虽然整体不太好,但也依然有高光的公司在疯狂吸金。

 

7月2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1年的《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榜单排行前十清一色,全是中字姓。

 

按照利润排行看,4大银行当仁不让,坐稳前四名。

 

经济虽然不乐观,但总有一批行业,一批公司持续保持亮眼,保持增长。

 

以上只是现象,但笔者更希望大家明白以下……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我国的经济存在太多特色,在其他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

比如土地在城市归政府,在农村归集体;

 

比如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70%由国有企业在运行;

 

比如金融资产的70%由国有银行运作。

这是前文一系列差异的本质原因,但同时这又是我们跨越经济周期的内生动力。

 

因为以上特色,才使得在市场经济下行阶段政府有能力通过逆周期做多经济,而打头阵的要数中字头。

 

中字头做多,私营便不会垮,通过国企做多带动经济的连锁反应以熨平经济波动。

 

而这就是近20年全球经济危机在咱这儿得以刹得住车的直接原因。

 

但也要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国贡献颇多,意义重大

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

80%以上的城镇就业;

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9月6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刘国师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读到这里,希望大家明白支持归支持,宽信用能不能覆盖小微企业还要看现实情况。

毕竟每一家公司背后都是真实的家庭,每个总股本的背后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血汗钱。

当经济的电梯下行时,逆势往上跑总会底气不足;

 

但经济的电梯上行时,再顺势而起犹如虎添翼。

 

在当节点,希望各位理解当下的经济形式,顺势而为。

 

而最后笔者再多嘴几句:

 

第一,想做生意的读者朋友们请谨慎创业,谨慎加盟。

 

当一个新的赚钱“机会”出现时,三思而后行,想不明白干脆就不要做。

 

6年前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又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到底为什么,需要各位动脑筋认真想一下。

 

如果不是风口中的风口项目,等天亮再启程又何妨呢,反而胜算还更大。

 

第二,正在经营企业的朋友们,请谨慎扩张,先保存量再谋增量。

 

既要认识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又要摆脱过去的成功路径,避免能力幻觉。

 

什么是能力幻觉,就是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市场里,赚到钱就误以为是自己能力特牛,然后自我催眠。

 

炒股票的可以左侧,运气好熬几年还是一条好汉。

 

可在下行市场环境中玩左侧,开始熬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与其盲目扩张,不如重新审视运营效率与员工的成长。

 

第三,天气恶劣,年轻人老老实实上个班,摸个鱼它不香么?

 

又是整股票要翻倍,又是买理财10个点起步,还想玩信托刚性兑付,又是想开店当霸气总裁,还想玩空气币赚一波明年退休……

 

飘了,真飘了,年化低于两位数看都不看了。

 

年少不知打工香,误把暴富当成宝。

 

直到亏的只剩裤衩的时候,如今手握HD理财的时候:

 

才发现前几个月挖到HD11.8%有多可笑,才想起老郭那年的犀利语录,才醒悟不能跟市场环境对着干,才理解二舅为啥喝着喝着就哭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frw66xCc6vMi9SI4D9N3A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医药行业投资老兵眼中,恒瑞医(SH:600276)正处在非常尴尬的青黄不接的境地。
 
这一观点已经清楚的投射在恒瑞放量大跌的股价上:恒瑞的市值冲击年初6000亿大关之后,半年中跌掉了3000亿市值。
 
市值腰斩,很明显无法纯粹用杀情绪和杀估值来解释。我们必须注意到,以恒瑞为代表,中国的创新药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01
仿制药的集采死结
 
 
今年以来,恒瑞赖以恰饭的仿制药业务,大部分完成了集采,利空一个接着一个,占收入大半的仿制药收入明显都在挨刀。
 
恒瑞医药的造影剂核心单品碘克沙醇注射液,以及及格隆溴铵注射液集采丢标,营收比合计约7%,这对恒瑞利润表几乎是致命的;
 
即使在中标品种中,恒瑞医药另外3个大品种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均中标,但是,集采大杀器之下,中标品种比原来价格打5折甚至更低比比皆是,降价拿份额,比赛才刚刚开始。
 
一场血战之后,恒瑞严重缩水的仿制药业务会在接下来几个季度中不断拉低业绩表现,用来提供现金流,养队伍,培育体量的仿制药营收和利润都开始掉头向下,成了盘踞在恒瑞估值逻辑上空的一朵乌云:
 
一方面,没有了仿制药支撑,恒瑞的业绩接下来还会有多少黑天鹅,哪个研究员也说不太清楚。确定性不够好,给投资人常常带来惊吓的投资标的,往往很难上投委会台面。
 
不仅如此,随着仿制药的崩盘,恒瑞的裁员动作同样把市场变成了惊弓之鸟。尽管在孙飘扬股东大会的反馈中,眼下的裁员只是效率优化,集采之后不需要这么多销售人员,而研发团队也可以重新梳理;
 
但是曾经高高在上的恒瑞选择在创新药黎明前开始裁员,在资本市场看来,这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公司认定未来将会经历产能过剩,努力御寒,度过周期寒冬。
 
此刻的恒瑞的仿制药业务,从一个估值百倍的高成长股,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努力度过寒冬的强周期股,估值一落千丈也就不足为奇。
 
 
02
创新药的尴尬中局
 
 
当然,能够百倍市盈率,行走江湖十几年,恒瑞的故事不仅仅是仿制药大佬这么简单。
 
恒瑞被市场期盼已久的创新药在接下来的两年将开始放量,能够弥补仿制药的缺口。细心的投资人会发现,在今年发出的公告中,恒瑞拿到临床实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差不多每周就有一封,前前后后30多个。
 
不难推知,尽管PD-1的爆款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但是在可见的未来2-3年,恒瑞的创新药撑起大梁已经为时不远。
 
在成王败寇的创新药世界,失败往往意味着市值归零,恒瑞还能有3000亿市值,意味着市场对他还有很强的期待,在一般叙事中,拐点就在前方。
 
眼下基本是恒瑞业绩最拉跨的时刻,这一点大多数投资人都认同;而恒瑞大概率最终将走出困境,这一点同样并无争议。
 
不过,在老道的投资人看来,恒瑞目前面对的困境,和一般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在创新药上遇到的困局并不相同:历史因素和PD1赛道的变化都有着巨大影响。
 
首先,恒瑞尽管体量上还不算一个超巨公司,但由于历史架构原因,已经有了创新药领域的大公司通病。
 
对于创新药研发来说,失败则亏光,成功则市值十倍的盈亏对称机制,让恒瑞不得不在研发上撒胡椒面以规避风险。
 
小公司可以靠风险投资一把梭,而恒瑞适应症和靶点尽管密密麻麻,但为了规避风险,追求四平八稳的平均分布,只会确定性得到平均结果: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平均结果也许就意味着平庸的结果。
 
其次,在创新药医保谈判完成之后,价格同样毫不留情面的大幅杀价。
 
以PD-1市场空间为例,在集采没有落地的时候,卖方分析师常常比照欧美日,对PD-1的市场空间展开美好的想象:那时候的研报标题常常是,“PD-1千亿市场,恒瑞扬帆起航”诸如此类。千亿市场分一杯羹,恒瑞市值得到百倍PE支撑不足为奇。
 
然而当集采落地之后,PD-1市场价格让大家大跌眼镜,价格远低于预期,之前的市场空间估计斩半都不止。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恒瑞的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入院难,医保执行时间不同,直接造成卡瑞造成卡瑞利珠单抗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此外,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
 
雪上加霜的是,如果四季度医保谈判,PD-1再大幅降价的话,已经小的可怜的预期市场空间还会进一步下降。曾经的PD-1高光故事已经讲完,恒瑞还在舞台上,但是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了。
 
除此之外,PD-1几款重磅如Keytruda等核心专利也会在未来几年集中到期,在专利保护仍较弱的市场环境里,更低利润但更低风险的生物类似药产出早已风生水起,可以想象,PD-1未来赛道宽度还会进一步压缩。
 
当然,从2009年恒瑞医药成为中国首家进行“中美双报”的药企,到2019年,百济神州的创新药泽布替尼首次在美获批上市。虽然国内市场内卷了,但PD-1出海的逻辑依然可以继续讲下去:
 
通过对外授权,与海外药企合作,分成降低出海风险。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不过,在孙飘扬的叙事中,对外授权的分成模式并非他心头好。在他的设想中,恒瑞希望有自己的产品和自己的销售,这样从头搭建基础设施,漫长而又辛苦,风险也更大,但如果自己能做成,这条路也就打通了。
 
这一切都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除了Keytruda之外的主流市场空间,专利到期时间,海外药企分成比例,自建渠道的成本和竞争,一切都还虚无缥缈。严格说,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时间窗口早已经过去许多年,恒瑞的启动已经晚了很多步。
 
 
03
恒瑞的中年危机
 
 
内卷游戏对恒瑞打上了死结:
 
集采和医保谈判模式会确定性压缩仿制药和metoo类药物的所谓市场空间,尽管市场更小了,利润也更少了,但是想切入中国庞大市场,只能降价,以量换价。简单说,“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子”。
 
拼成本的内卷游戏,对于拥有庞大销售团队,背负投资人万亿市值期望的恒瑞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
 
恒瑞的销售团队会比一般的游击队成本高多了。与一众早已深谙内卷玩法的制度套利玩家竞争,这种成本竞争毫无出路;更重要的是,在低成本竞争赛道中,恒瑞的市值还有抬头之日?
 
而开发First in Class独创品种,押注真正的创新,对恒瑞来说,投资人又很难有足够耐心去等待。在这一点上,恒瑞和海外其他大药企遇到的困境完全相同,只是恒瑞的中年困局来的更早了一些:
 
全球范围内的药企,都是自研+收购药物权益并行。进度领先的自己做,而不擅长的直接买,充分利用临床能力和销售能力来进行分工。
 
在9月5日,恒瑞一份关于达成MIL62商业化及联合用药临床开发合作及股权投资意向的公告,意味着恒瑞开始转变行为方式,更多通过股权投资和合作形式来做自己擅长的事。
 
孙飘扬终于意识到,恒瑞自己的研发实力是有限的。所有的东西都自主研发,结果必然是出来一大堆临床试验失败。即便是诺华默沙东这些公司,失败的也远比成功的多。
 
而在出海问题上,投资人也对恒瑞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想自己搭建海外团队,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历史上看,成功国际化的日本武田制药来说,也是通过收购了美国公司,最终完成了国际化。恒瑞出海的代价只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平心而论,当公司市值千亿时,自然有千亿的游戏规则。而现在的游戏规则,恒瑞显然很不适应:无论是并购,出海,还是拓宽创新药赛道,恒瑞都处在起的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境地。对恒瑞来说,这场中年危机才只是刚刚开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IrmmmsqrzHSAo8SRpq9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