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知难而退

 

北京时间9月12日凌晨,美网公开赛女单决赛在纽约法拉盛草地公园举行。比赛进行了近二十分钟,镜头一扫观众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潘石屹正皱着眉头,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比赛。

一年零八个月没见了,老潘的头发好像又少了些。比赛前,潘石屹还开心地接见了中国网球名将张帅,神态上完全看不出,他那宗涉及142亿港币的世纪交易,刚刚失败了。

9月10号,SOHO中国发布公告说:

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

三个月前,黑石决定最多用236亿港币收购SOHO中国91%的股份。收购完成,原先占股六成多的潘石屹夫妇,将只保留9%的股份,套现142亿离场。

但这场告别仪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

7月6号,即原约定寄发收购要约截止日的前一天,SOHO中国公告说,寄发黑石要约收购的综合文件要延迟。

原因是达成先决条件和编制落实需要时间,截止日要延迟到先决条件达成的七日内或2021年底。

也就是说,记载交易条款和时间等内容的要约文件没问题,而交易达成的先决条件,在此时出了岔子。收购先决条件有三,最重要的一条是: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批准要约。

“反垄断”这个三个字,在马云外滩演讲事件后更加犀利了,阿里、腾讯、滴滴等等巨头都尝过其中滋味。

根据规定,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要申报批准。

黑石和SOHO中国,一个去年营收近400亿,一个营收二十多亿,当然要申报了。8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对SOHO中国提交的申报立案审查,但SOHO说他们没有任何先决条件获得达成,还可能被:

进一步要求提供材料。

财经采访了砖家,他们说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收购案经审查后会得到批准,少数会附加限制性条件。

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的魏士廪也说,从《反垄断法》中的经营者集中规定来看,黑石和SOHO中国的业务板块不同、相关市场占比不高,从法律上来说不会被禁止。

说白了,黑石放弃收购和反垄断无关,监管部门至今也没给出结论。潘石屹算是:

知难而退。

为啥知难而退?一般来讲,监管部门初步审查的时间是30天,如果决定进一步审查还要加两个月到90天。极少数情况,还会再延长60天。

掐着手指算下,黑石对SOHO中国是6月16日发起的收购,至放弃收购的时间是:

85天。

难道非要变成极少数,再延迟两个月,你才知道进退吗?

有朋友说,潘石屹的问题不是垄断,而是凭借VIE架构贱卖国内资产。核心城市的8大金刚只卖一百多亿,北京只一个SK大厦就卖了90亿啊。

而一旦交易达成,向来以低买高卖闻名的美国公司黑石,几年后又会利用资产水位差,一个个出售大赚一笔。

这个调子是不对的。

既然公司真的卖不掉了,那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包租公能否继续安稳地享受高品质生活。

首先老潘和监管部门的博弈是留有余地的,他身在美国不至于出现危机,其次老潘是有钱的,有人统计过,十多年来潘石屹出售了三百多亿资产,夫妇累计分红:

133亿。

最后日子顺不顺心,就要看这次陪老潘一起看球的老婆张欣了。国内很多地产商,都是常年呆在境外,但像潘石屹这种家庭氛围的很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欣和潘石屹要结婚了去买家具,农村娃老潘觉得样样好,海龟精英张欣却觉得样样土,老潘家具一样没买想买点葡萄,张欣嫌苍蝇多。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还因为要没有24小时热水,让张欣觉得生活在:

炼狱。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在英国生活幸福的张欣在国内一直咳嗽,直到2012年才在美国被医生治好。病因是两口子天天嫌北京空气污染,在家中种薄荷喝新鲜薄荷茶,张欣对薄荷气体过敏。

当时,潘石屹应该还没有完全要走的意思。他因为一个外滩地王,和郭广昌把官司从2010年打到2015年。

当年双方各持项目公司50%的股份,互不相让。郭广昌提出就多要两个点股份,拿到控制权,都被拒绝了。

在杭州的一次饭局上,孙宏斌出来调解,他说你平价卖给广昌几个点的股份,剩下的我都接了,溢价十几个点。

潘石屹和阎岩都同意,双方说好后开始吃饭,但老孙却发现潘石屹和张欣皈依了巴哈伊教,所以不喝酒。孙宏斌嘲笑他说:

老潘你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活着干啥啊。

饭局几天后,潘石屹那边传来消息说,交易不成了,张欣不同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FiqppkF6oldz21BoKv0GA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2019年末,表舅花18万加盟了一家餐饮店。

要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点夸张,但表舅还真没少下功夫,市场调研、营收分析、选址营销准备了小半年。

 

当时还装病把正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喊回家帮忙分析,经过缜密的财务模型算出

 

—— 前三年平均每年落8~12万,第四年稳定在15万左右。

 

两年不到,表舅赚多少钱不知道,只是最近看到表舅在村民群里异常活跃

 

—— “因身体原因,旺铺转让,望有缘人惜之,联系电……”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过来人都知道,“旺铺转让”同“高价回收、疯狂甩卖、特价清仓”构成商业界4大忽悠。

铺子真旺,真赚钱,谁闲的蛋疼转出去?

 

反观二舅,干了小两年,一打听还真是不太顺。

 

还得知表舅为了周转,还拿表哥的本田车到金融机构做了抵押。

 

现在表哥看见表舅就来气,表舅一看到还没转出去的铺子就来气。

 

本是幸幸福福小家庭,非要没事找事开店做生意,听人一忽悠就上套了。

 

不到两年,直接凉凉。

 

表妗子(表舅的老婆)现在没事就数落表舅:

 

不让你干你非干,你除了脑袋大、脖子粗,其他咋看咋不是干餐饮的料!

近些年生意不好做,表舅貌似也不是特例。

 

2021年春节回家,表舅跟村里同做生意的兄弟偷摸着聚餐喝酒,不喝不知道,一喝都哭了。

有时候真应了乡村爱情里的那句名言:你们干啥啥大环境不好,你们是破环大环境的人啊!

 

小本生意本不咋挣钱,被疫情这么一搞,更不挣钱了。

 

又不是做大买卖的,规模大,业务光,国内不好卖还能搞出口……

 

别说了,话都在酒里。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近几年生意不好做,表舅跟他朋友并不是特例。

 

据统计今年1-8月有100家电商企业倒闭,几乎超过了2020年全年。

曾经的赚钱辣子鸡行业,由于成本高昂、产品同质化等原因已然变成清水白条鸡,其中更不乏资本大鳄。

成立于2018年的同程生活,曾在3年内完成了2次企业并购和8轮融资

2019年还曾创下社区团购行业史上单笔最高的融资记录;

 

2020年,公司GMV接近100亿元,估值10亿美金,跻身独角兽;

2021年7月初,同程生活在4天内经历了被催款、转型和申请破产。

市场无情起来六亲不认,管你独角兽还是俩角兽,分分钟给你角拔了。

 

与此同时,8月六家快递公司宣布涨价的传闻更是被坐实,当年号称赚钱机器的电商如今屋漏又逢连夜雨。

 

2021,已是电商最好的墓志铭,但实体更是不好过。

 

实体经济一哥地产被紧密调控后,截至9月5日共有274家房企发布破产文书,平均每天就约有一家房企破产。

破产房企虽主要以小微房企为主,但也不乏部分知名房企。

 

因为融资和债务问题,大房企诸如恒大、富力、华夏幸福如今都自身难保。

 

经济之母地产被扼住喉咙,使得大多数实体行业不仅在需求端都面临压力,与此同时供给端成本也飙上了天。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实体企业成本压力。

 

而国企在资源型行业的集中,则意味民企成为了上游涨价的“买单者”。

 

煤、石油、铜、锂、铝等各类大宗在2021年逃出牢笼,开启狂欢模式。

 

以铝为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年内涨了近40%,近日盘中冲击2782美元/吨高价。

 

几内亚政变本跟咱没啥事,但谁让全球20%的铝产业使用几内亚铝土矿。

他这一闹,更助攻了铝价的飙升。铝价飙升使得铝型材企业的订单量减少近3成,相关铝制品的生产线也停滞了不少。

近一年,从建材行业到汽车行业,甚至房地产、涂料行业等注销的中小实体企业超过32万家。

 

相信大家通过经济数据也都看到了,得益于疫情期间出口红利,海外贸易格外亮眼,屡创新高。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总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33.7%。

 

从去年中旬开始,不少国内出口企业订单排期就排到今年年底,但谁知原材料与海运费的突涨,让老板们逐渐变脸,由乐转悲。

 

同时一个集装箱到欧洲和美国的海运费,已经达到15-20万元,较之前比高了5-10倍。

 

而以上种种,也正构成今年A股的演绎逻辑。

顺大势而买的收获颇丰,如大宗板块,如一年翻10倍的海运一哥;

 

逆大势买入的懵然被套,如家电等。

 

就连昨天A股细分行业涨幅排行也非常配合,煤炭板块6.72%,铜板块6.58%,铝板块6.56%,石油开采5.71%,当日涨幅的金银铜铁牌都让这几个兄弟拿走了。

 

而水运板块也以4.38%的涨幅位列第8,极其亮眼。(注:有风险,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8月PMI录得50.1,低于7月0.3个百分点,距离荣枯分界线仅0.1个百分点;

受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下降拖累,综合PMI产出指数录得48.9,低于7月3.5个百分点。

 

同样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要知道统计局公布的PMI更多反映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情况,而财新PMI更能反应中小企业。

9月1日,财新/Markit联合公布,

8月经季节性调整的PMI降至49.2,创下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8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减少1.2个点至48,创16个月低位;

 

产出指数环比减少3.1个百分点跌至47.7,创18个月最低水平;

 

就业指数5个月来首次跌入荣枯线以下。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被财新进一步坐实了,无论从央企国企主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是民用中小企业,制造业现状的确非常不乐观。

 

虽然整体不太好,但也依然有高光的公司在疯狂吸金。

 

7月2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1年的《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榜单排行前十清一色,全是中字姓。

 

按照利润排行看,4大银行当仁不让,坐稳前四名。

 

经济虽然不乐观,但总有一批行业,一批公司持续保持亮眼,保持增长。

 

以上只是现象,但笔者更希望大家明白以下……

 

 

请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不安心打工的朋友

我国的经济存在太多特色,在其他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

比如土地在城市归政府,在农村归集体;

 

比如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70%由国有企业在运行;

 

比如金融资产的70%由国有银行运作。

这是前文一系列差异的本质原因,但同时这又是我们跨越经济周期的内生动力。

 

因为以上特色,才使得在市场经济下行阶段政府有能力通过逆周期做多经济,而打头阵的要数中字头。

 

中字头做多,私营便不会垮,通过国企做多带动经济的连锁反应以熨平经济波动。

 

而这就是近20年全球经济危机在咱这儿得以刹得住车的直接原因。

 

但也要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国贡献颇多,意义重大

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

80%以上的城镇就业;

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9月6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刘国师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读到这里,希望大家明白支持归支持,宽信用能不能覆盖小微企业还要看现实情况。

毕竟每一家公司背后都是真实的家庭,每个总股本的背后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血汗钱。

当经济的电梯下行时,逆势往上跑总会底气不足;

 

但经济的电梯上行时,再顺势而起犹如虎添翼。

 

在当节点,希望各位理解当下的经济形式,顺势而为。

 

而最后笔者再多嘴几句:

 

第一,想做生意的读者朋友们请谨慎创业,谨慎加盟。

 

当一个新的赚钱“机会”出现时,三思而后行,想不明白干脆就不要做。

 

6年前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又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到底为什么,需要各位动脑筋认真想一下。

 

如果不是风口中的风口项目,等天亮再启程又何妨呢,反而胜算还更大。

 

第二,正在经营企业的朋友们,请谨慎扩张,先保存量再谋增量。

 

既要认识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又要摆脱过去的成功路径,避免能力幻觉。

 

什么是能力幻觉,就是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市场里,赚到钱就误以为是自己能力特牛,然后自我催眠。

 

炒股票的可以左侧,运气好熬几年还是一条好汉。

 

可在下行市场环境中玩左侧,开始熬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与其盲目扩张,不如重新审视运营效率与员工的成长。

 

第三,天气恶劣,年轻人老老实实上个班,摸个鱼它不香么?

 

又是整股票要翻倍,又是买理财10个点起步,还想玩信托刚性兑付,又是想开店当霸气总裁,还想玩空气币赚一波明年退休……

 

飘了,真飘了,年化低于两位数看都不看了。

 

年少不知打工香,误把暴富当成宝。

 

直到亏的只剩裤衩的时候,如今手握HD理财的时候:

 

才发现前几个月挖到HD11.8%有多可笑,才想起老郭那年的犀利语录,才醒悟不能跟市场环境对着干,才理解二舅为啥喝着喝着就哭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frw66xCc6vMi9SI4D9N3A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医药行业投资老兵眼中,恒瑞医(SH:600276)正处在非常尴尬的青黄不接的境地。
 
这一观点已经清楚的投射在恒瑞放量大跌的股价上:恒瑞的市值冲击年初6000亿大关之后,半年中跌掉了3000亿市值。
 
市值腰斩,很明显无法纯粹用杀情绪和杀估值来解释。我们必须注意到,以恒瑞为代表,中国的创新药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01
仿制药的集采死结
 
 
今年以来,恒瑞赖以恰饭的仿制药业务,大部分完成了集采,利空一个接着一个,占收入大半的仿制药收入明显都在挨刀。
 
恒瑞医药的造影剂核心单品碘克沙醇注射液,以及及格隆溴铵注射液集采丢标,营收比合计约7%,这对恒瑞利润表几乎是致命的;
 
即使在中标品种中,恒瑞医药另外3个大品种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均中标,但是,集采大杀器之下,中标品种比原来价格打5折甚至更低比比皆是,降价拿份额,比赛才刚刚开始。
 
一场血战之后,恒瑞严重缩水的仿制药业务会在接下来几个季度中不断拉低业绩表现,用来提供现金流,养队伍,培育体量的仿制药营收和利润都开始掉头向下,成了盘踞在恒瑞估值逻辑上空的一朵乌云:
 
一方面,没有了仿制药支撑,恒瑞的业绩接下来还会有多少黑天鹅,哪个研究员也说不太清楚。确定性不够好,给投资人常常带来惊吓的投资标的,往往很难上投委会台面。
 
不仅如此,随着仿制药的崩盘,恒瑞的裁员动作同样把市场变成了惊弓之鸟。尽管在孙飘扬股东大会的反馈中,眼下的裁员只是效率优化,集采之后不需要这么多销售人员,而研发团队也可以重新梳理;
 
但是曾经高高在上的恒瑞选择在创新药黎明前开始裁员,在资本市场看来,这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公司认定未来将会经历产能过剩,努力御寒,度过周期寒冬。
 
此刻的恒瑞的仿制药业务,从一个估值百倍的高成长股,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努力度过寒冬的强周期股,估值一落千丈也就不足为奇。
 
 
02
创新药的尴尬中局
 
 
当然,能够百倍市盈率,行走江湖十几年,恒瑞的故事不仅仅是仿制药大佬这么简单。
 
恒瑞被市场期盼已久的创新药在接下来的两年将开始放量,能够弥补仿制药的缺口。细心的投资人会发现,在今年发出的公告中,恒瑞拿到临床实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差不多每周就有一封,前前后后30多个。
 
不难推知,尽管PD-1的爆款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但是在可见的未来2-3年,恒瑞的创新药撑起大梁已经为时不远。
 
在成王败寇的创新药世界,失败往往意味着市值归零,恒瑞还能有3000亿市值,意味着市场对他还有很强的期待,在一般叙事中,拐点就在前方。
 
眼下基本是恒瑞业绩最拉跨的时刻,这一点大多数投资人都认同;而恒瑞大概率最终将走出困境,这一点同样并无争议。
 
不过,在老道的投资人看来,恒瑞目前面对的困境,和一般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在创新药上遇到的困局并不相同:历史因素和PD1赛道的变化都有着巨大影响。
 
首先,恒瑞尽管体量上还不算一个超巨公司,但由于历史架构原因,已经有了创新药领域的大公司通病。
 
对于创新药研发来说,失败则亏光,成功则市值十倍的盈亏对称机制,让恒瑞不得不在研发上撒胡椒面以规避风险。
 
小公司可以靠风险投资一把梭,而恒瑞适应症和靶点尽管密密麻麻,但为了规避风险,追求四平八稳的平均分布,只会确定性得到平均结果: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平均结果也许就意味着平庸的结果。
 
其次,在创新药医保谈判完成之后,价格同样毫不留情面的大幅杀价。
 
以PD-1市场空间为例,在集采没有落地的时候,卖方分析师常常比照欧美日,对PD-1的市场空间展开美好的想象:那时候的研报标题常常是,“PD-1千亿市场,恒瑞扬帆起航”诸如此类。千亿市场分一杯羹,恒瑞市值得到百倍PE支撑不足为奇。
 
然而当集采落地之后,PD-1市场价格让大家大跌眼镜,价格远低于预期,之前的市场空间估计斩半都不止。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恒瑞的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入院难,医保执行时间不同,直接造成卡瑞造成卡瑞利珠单抗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此外,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
 
雪上加霜的是,如果四季度医保谈判,PD-1再大幅降价的话,已经小的可怜的预期市场空间还会进一步下降。曾经的PD-1高光故事已经讲完,恒瑞还在舞台上,但是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了。
 
除此之外,PD-1几款重磅如Keytruda等核心专利也会在未来几年集中到期,在专利保护仍较弱的市场环境里,更低利润但更低风险的生物类似药产出早已风生水起,可以想象,PD-1未来赛道宽度还会进一步压缩。
 
当然,从2009年恒瑞医药成为中国首家进行“中美双报”的药企,到2019年,百济神州的创新药泽布替尼首次在美获批上市。虽然国内市场内卷了,但PD-1出海的逻辑依然可以继续讲下去:
 
通过对外授权,与海外药企合作,分成降低出海风险。
 

恒瑞还在舞台上,但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

 
不过,在孙飘扬的叙事中,对外授权的分成模式并非他心头好。在他的设想中,恒瑞希望有自己的产品和自己的销售,这样从头搭建基础设施,漫长而又辛苦,风险也更大,但如果自己能做成,这条路也就打通了。
 
这一切都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除了Keytruda之外的主流市场空间,专利到期时间,海外药企分成比例,自建渠道的成本和竞争,一切都还虚无缥缈。严格说,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时间窗口早已经过去许多年,恒瑞的启动已经晚了很多步。
 
 
03
恒瑞的中年危机
 
 
内卷游戏对恒瑞打上了死结:
 
集采和医保谈判模式会确定性压缩仿制药和metoo类药物的所谓市场空间,尽管市场更小了,利润也更少了,但是想切入中国庞大市场,只能降价,以量换价。简单说,“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子”。
 
拼成本的内卷游戏,对于拥有庞大销售团队,背负投资人万亿市值期望的恒瑞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
 
恒瑞的销售团队会比一般的游击队成本高多了。与一众早已深谙内卷玩法的制度套利玩家竞争,这种成本竞争毫无出路;更重要的是,在低成本竞争赛道中,恒瑞的市值还有抬头之日?
 
而开发First in Class独创品种,押注真正的创新,对恒瑞来说,投资人又很难有足够耐心去等待。在这一点上,恒瑞和海外其他大药企遇到的困境完全相同,只是恒瑞的中年困局来的更早了一些:
 
全球范围内的药企,都是自研+收购药物权益并行。进度领先的自己做,而不擅长的直接买,充分利用临床能力和销售能力来进行分工。
 
在9月5日,恒瑞一份关于达成MIL62商业化及联合用药临床开发合作及股权投资意向的公告,意味着恒瑞开始转变行为方式,更多通过股权投资和合作形式来做自己擅长的事。
 
孙飘扬终于意识到,恒瑞自己的研发实力是有限的。所有的东西都自主研发,结果必然是出来一大堆临床试验失败。即便是诺华默沙东这些公司,失败的也远比成功的多。
 
而在出海问题上,投资人也对恒瑞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想自己搭建海外团队,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历史上看,成功国际化的日本武田制药来说,也是通过收购了美国公司,最终完成了国际化。恒瑞出海的代价只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平心而论,当公司市值千亿时,自然有千亿的游戏规则。而现在的游戏规则,恒瑞显然很不适应:无论是并购,出海,还是拓宽创新药赛道,恒瑞都处在起的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境地。对恒瑞来说,这场中年危机才只是刚刚开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IrmmmsqrzHSAo8SRpq9fw

人体温度37℃已成历史,免疫力居然……

来源:SIFIC感染视界
作者:医学论坛网

 

37℃已经成为历史,体温下降并非好事!!
去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Julie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她们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37℃已经成为历史
体温下降并非好事

人体温度37℃已成历史,免疫力居然……

37℃作为标准正常体温,已经沿用了近200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近年来,许多统计数据表明,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正在降低。为什么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体温下降到底好不好呢?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关于蝙蝠的文章,也许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病毒学解密:蝙蝠为何能把上百种病毒封印在体内?根本原因很简单:蝙蝠免疫系统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体温能保持较高的40℃。
研究显示,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
为什么体温降低,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呢?
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率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
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异物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此外, 白细胞不仅能抵御外部病毒和细菌的攻击,还能监测到体内的癌细胞,及时把癌变细胞杀死。
其实,即使是健康人,每天体内也会产生约5000个癌细胞。如果其中一个躲过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幸存下来,很快就会1变2、2变4、4变8……最终成为肿瘤……
现代人类的体温为什么会降低呢?
1、最主要的原因——缺乏运动
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50年前,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
农村的人要种庄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会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饭、清扫房间;大家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吃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园场景一去不复返。
基础代谢率与任何外在活动无关,是一个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较少的肌肉,意味着较低的体温和较低的基础代谢率。一个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偏低。
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就会减少,内脏脂肪就会增加。而内脏脂肪组织会分泌出超过20种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细胞因子),可以引起血管炎,还将削弱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导致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2、无处不在的空调,使体温调节中枢不再敏感
专家认为,除了肌肉质量下降外, 空调导致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受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 体温调节中枢将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人体温度37℃已成历史,免疫力居然……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3、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肌肉分解
此外,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财务问题和家庭问题等生活压力,也和体温降低有关。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优先把脂肪存储于内脏。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一边分解肌肉,一边储存脂肪,基础代谢率一降再降,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体温过低的危害
1、肥胖
比起体重与体内脂肪的变化,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只要体温升高,就能拥有即使不限制饮食、不剧烈运动也能自动燃烧脂肪的能力。因为体温上升,新陈代谢也会提高,因而不限制饮食就能够轻易瘦下去。
2、癌症
人体体温在35℃时是癌细胞繁殖的最佳温度。
癌细胞在胃、大肠、食道、子宫、肺等器官内部,趁内脏温度偏低时进行繁殖,但相反,在温度较高的心脏、脾脏里则不能生存。
3、水肿
水肿其实是多余的水分囤积在皮肤组织下未能排出的状态。体温较低时自然会减少体液排泄,而未能排泄的体液存留在体内,是小腹突出和腿部水肿的主要原因。
如果体温循环流动使肾脏温暖,不仅排尿会顺畅,小腹突出和水肿自然也会消失,也会拥有水分代谢良好的体质。
4、便秘
虽说多喝水对便秘有好处,但是就女性而言,便秘基本上是因肠胃温度过低、蠕动不好造成的。对于这些“冷肠型”的人而言,摄取更多水分只会让便秘更加恶化。
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与肠胃会使肠胃温暖起来,便秘就会消除。
5、犯困
寒冷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午觉得头脑不清醒,是因为体温过低,血液不能运送到大脑造成的。同时体温偏低的人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好而导致消沉郁闷。
另外,11月至来年3月这段寒冷的时间更是“冷体质”人们容易犯困的时节。
6、妇科病
对于“冷体质”的人们,寒冬时节拍拍肚子,如果有啪啪的响声,则表明肠胃囤积过多水分,从而使得下腹部冰冷。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癌的某些成病原因是下腹部的冰冷导致的。
7、失眠
你是否有过双脚冰冷,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冷体质”者一旦感觉双脚发冷,这时体内的大部分血液都涌上头部,使大脑兴奋,也就导致失眠的情况发生。
8、腰酸背痛
凡是“冷体质”者常有腰酸背痛的症状。腰酸背痛是局部长期受冷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而产生的病症。
因此,避免腰背部受冷或在酸痛难耐的地方进行热敷,会改善血液循环。
如何提高体温?
1、通过运动提高体温
进行日常基础训练。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身体温度,不过也要小心,在出过汗后,身体会重新冷却下来。规律的锻炼能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进而让身体增温,不妨每天早上进行锻炼,因为早上提高了新陈代谢后能帮助你维持一整天较高的新陈代谢率,也就是说,即便你已经锻炼完了,你的身体还会持续处于较高的温度中。
深蹲。所谓深蹲就是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将双手搭于腰间,然后弯曲膝盖、缓慢下蹲,就好像你要坐下来的姿势一样,在空中停顿两秒后回到起始位置。一次做3组,每组20个。
尽可能地多活动身体。抓住一切可以活动身体的机会,即便当你平时很忙也不要放弃。可以尝试增加做家务活的频率,例如扫地或拖地等。
2、保持身体的热度
穿着适宜。能让你保持身体热度的衣服种类有很多,如果你感觉出门可能会冷,就多穿一件或者带一件在身上以防万一。
和朋友家人们待在一起。不同身体间的热量传输会提高房间的温度。人类是热血动物,换句话说,人体会释放热量,多和其他人待在一起可以帮助你同他人传输热量和能量,相互取暖。
让身体保持干燥状态。在洗完澡或者刚淋过雨后,一定要及时擦干身体来维持体温,水分蒸发会迅速吸走你的热量,让体温降低。
用吹风机吹干头发的同时给身体增温。头部温度增加后,身体其他部分的温度也会提高。
3、让身体自然地增温
增重。这个办法并不是人人适用的,尤其当你已经属于超重状态时。不过话说回来,增加一点体重确实能让你保持温暖,那些额外的脂肪能够让你的身体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增重最好的方法就是摄入更多的热量,你需要一个卡路里计算器来计算你需要摄入多少热量来增加体重。
打冷战。不要刻意阻止身体打冷战发抖。这些本能的动作是身体自发调节体温的方式。当你打冷战和发抖时,肌肉就会参与进来,继而提高你的体温
人体温度37℃已成历史,免疫力居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WzCcL3e34f0ZgZzuNSTDQ

当然是选择原谅他?

恒大辟谣过两次的求救信里的内容,似乎正在成为现实。这几天,恒大的员工和前员工们陆续收到一条消息:

恒大财富理财产品9月8日停止兑付。

恒大财富是恒大旗下提供理财、私募投资的公司,投资者们可以在此购买高端理财产品,理财产品通常以恒字开头,比如恒中锐享、恒中程福、恒捷慕悦、恒安程隆等。恒大财富的董事长为杜亮。

在恒大,很少有员工能逃脱恒大理财产品的魔咒。不论是地产、还是物业、旅游、房车宝,所有员工都接受过恒大理财产品的洗脑式培训和任务摊派。

以河南公司为例,今年3月,恒大推出一款年化利率11.5%的员工专属产品。集团要求全体在册员工接受理财产品全员营销的考核。

考核按人头逐级分派。比如河南公司4-5月份财富专项考核目标任务明细里,分管领导1080万/人;条线协助总600万/人;部门负责人及中层48万/人;部门员工18万/人。

每成功拉到100万,员工每天可获得15元的奖励,午饭可以买一小碗河南烩面。

能拉到100万的至少是中层领导,普通员工推荐奖励一期两三百了不起了,还不够请别人吃饭还人情的钱。

如果任务没完成,受处罚是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部门月度目标完成率只要不到100%,部门负责人至少50%的核定综合奖就没了,分管领导也要至少降一级工资。

表面上看普通员工没有纳入考核范围。在一些地区公司,完不成任务每天要处罚500元。

河南公司被分成21个组,每晚八点进行完成率pk,当日完成率排名倒数第六的领导在群内检讨。

很多中年人没想到,人生第一次写检讨竟然是在恒大。

1

恒大理财的摊派任务,员工们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包叔认识的99%的员工都买了理财,最开始,都是自己和家人先买。

动员大会上,公司还会直接引导员工贷款,盛京银行的贷款直接线上app就可以操作,公司还直接联系银行业务员过来为大家办理贷款。

有人被要求当着领导的面查盛京银行的额度,能贷出来就要多分配任务,有员工把几个银行都借了一遍。

9月10日,许老板开了个全体大会,说自己得知买恒大财富的员工有几万人,很多都是家里亲戚朋友一起买,他听到后压力很大,要求必须集全恒大之力来解决。

我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让财富的投资者一无所有。

许老板还解释了恒大今年为什么会突然崩盘。他说2017年是恒大最辉煌的一年,当时恒大负债才5000多亿,但账面上现金3000多亿,加上全国未售货值,那时恒大荷包满满。

许老板说,如果那一年不搞多元化,停下来减负债,那恒大现在非常有钱。但那一年,他最终选择了多元化、加大杠杆、大肆扩张。

从那一年起,每一年的利息支出就超过了1000亿。

许老板回忆到这时,非常伤感。他最后说,恒大的楼恒大的物业都在卖,甚至打折卖,但是我们的很多土地储备不能卖。

之后,杜亮开始在恒大财富开会传达许老板的话。

包叔总结了下杜亮说的话,除了传达集团的兑付方案,杜总强调自己也是个打工仔,是帮助员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人,不要把矛头对准在他身上。

这位老兄没说的是,他已经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有内部员工直接曝光了恒大理财的内部流水,大家发现,一位和杜亮同名的先生早在5月底就把自己的理财金提前兑付了。

在杜亮的高端理财产品流水中,只有一笔2020年11月的投资是在六个月后完成了本息兑付。其他投资产品,杜亮都在1个月内完成兑付。最大的一笔730万,投资期只有4天时间。

投资期最短的一次,杜亮投入了216万,赚了一天544.43元的利息,就把本金兑付了,而恒大理财产品最短的周期也要四个月。

一位和许家印太太同名的女士丁玉梅,理财产品到期日本应是2021年7月14日,但7月8日时,丁玉梅将自己2300万的投资本金全部提前兑现。

与恒大财富另一高管同名的唐法俊先生,100万的投资产品本该在2022年6月9日到期,但今年7月28日,唐法俊将其投资本金提前兑现。

根据恒大财富最新的兑付方案,方式一共有三种,现金分期兑付、实物资产兑付、冲抵购房尾款兑付,投资者可从三种方案中选择其中一种兑付,或者组合任意两种及三种方案兑付。

选择现金,要27个月才能拿回来本息。

投资者已经不相信了。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2

前天晚上近11点时,恒大江西董事长的办公室里坐满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没有座位,投资者们就坐在地毯上。董事长被堵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看着有点神情恍惚,最后他是躺在地毯上睡了一夜。

给不出满意的方案,投资者们打算跟江西董事长一起吃饭睡觉了。

昨天晚上,杜亮也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理财经理围堵在恒大深圳总部大楼,杜亮说因为有谣言说恒大优先兑付了一位高管的1000万,老百姓都没兑付,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批亲自批了条,市金融办紧急约谈他,批条涉及到机密,写了三分之一页纸。

但杜亮很快又承认了这个谣言。他说自己提前兑付是因为:

家里有急事。

兽爷说,急事应该就是他女朋友说,再不赎回就赎不回来了。这么急的事,当然要选择原谅他?

杜亮说这两天他的手机基本上被打成了热线,电话根本用不了,手机只能摆在这个地方,就看到那个电话不断地响,全国34个省都响完,一直响到凌晨三四点,但那个时候他们没睡,都在加班,但是这样子:

同志们,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杜亮拿着扩音喇叭企图说服投资者们,但被投资者们一个又一个问题问倒,最后就在地毯上变换着坐姿和躺姿过了一夜。

恒大的高管,现在是中国最安全的一批人。

甚至开始有诈骗团伙盯上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们。

一个名为“恒大金服官方内策回款群”正在诱引恒大金服投资者入群,理由是“为部分用户回款,名额有限”。但要想回款,要先投入至少全额本息20%的钱,最慢三周回款。

恒大没有内策部,名为内策回款群里的员工也回答不出员工ems号是多少。

包叔在恒大的朋友怕投资者,尤其是老年人上当,在他所在的恒大维权群里,他挨个提醒:

 

大家已经很惨了,就不要再相信这个东西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PLJQnWpEjqk4UcY0P6a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