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文/沧海一土狗

ps:3400字

引子

我还清楚地记得,上学那会儿,学校会教两种讲道理的方法:一种叫举例,另一种叫引用名人名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直到我开始学习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

这时我就有个疑问,那不就是证实偏差吗?为什么我们要先挨个学生荼毒一遍,然后,再给每个人解毒呢?那些文科生该怎么办呢?

踏入社会之后,我发现了这个领域的更多奇葩现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群聚合现象,另一类是成功学流行现象

人群聚合现象指的是不同的人群彼此撕裂,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不知道对方如此庞大

关于债市牛市,有两大波人,一波人觉得快完蛋了,另一波人觉得还能抻很久;关于股票风格,也有两大波人,一波言必称赛道,另一波天天骂赛道。

每个人都知道有反对声音,但都不知道它如此之大。

成功学流行现象指的是四处流传的都是一些个别的成功案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句话——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
我所在的各种金融群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一个人讲xx年买了白酒,拿了多少年,翻了多少遍,其他人肃然起敬

越简单越基本的东西越容易复制,反之,越难。

无论是人群聚合现象,还是成功学,都在干同样一件事情:期待不具备普遍性的东西具备普遍性,期待不可重复的东西重复
事实上,这都是在犯证实偏差的错误。一些人同意你不代表你获得了普遍同意;一个事情发生了一次或几次不代表它还会发生。
真正吊诡的是:证实主义行为如此错误,但却如此流行。
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既然成功学那么不利于个体生存,为什么那么流行?

换言之,既然相互吹牛逼有害,为什么我们这个爱吹牛逼的物种却蓬勃发展?

行为经济学上的解释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事实上,这个问题让我困惑了很久,一个有害的行为模式却极度流行。

最开始打动我的解释是行为经济学上的解释,最为典型的是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的双回路解释,人类的证实偏差系统属于一个直觉式、启发式的系统,这套系统的好处是快捷、迅速。相反,理性推理系统则运行缓慢,耗费资源。

乍一看,这套解释没什么问题:a系统快但没那么准,b系统准但没那么快

致命的诘问出在演化上:为什么在漫长的演化史上我们没看到b的膨胀和a的萎缩呢?

到底是什么东西阻止了b的膨胀,给a留了喘息之机?时间不够是一个答案,但不够好。这是因为a系统不仅仅有喘息之机,而且活得极其滋润。

演化上的解释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第一次看罗闻全的《适应性市场》,就觉得这位作者真不得了,叹为观止、惊为天人。

在这本书里他做了一个更进一步的尝试:解释为什么证实偏差系统活得那么滋润?

他从人类的一种名叫“概率匹配”的奇怪行为模式出发。那么,什么是概率匹配呢?我们先看一个小游戏:

电脑上随机出现字母A或B,被试去猜出现在屏幕上的字母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最优的策略当然是始终猜更频繁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字母——确定性策略。

然而,现实中人们更倾向于随机化。随机地选择A或B,并且以与字母出现的频率相同的概率进行选择(ps:概率匹配的出处)。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70%的A与30%的B,人们倾向于以70%的概率猜A,30%的概率猜B。

对个体来说,这很不理性!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

但是,对群体来说,确定性策略显然是一个找死的策略,因为它回避不了团灭的风险。

罗闻全在这本书里构造了一种叫“毛毛球”的假想生物,并设计环境,以及生物的直觉法则。

他发现,原来“概率匹配”直觉法是在具备系统性风险的环境下最优的增长直觉法。

也就是说,生物的“概率匹配倾向”所代表的是物种利益

为了更清楚地展现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用微环境的相关性来代表系统风险。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如果微环境a和微环境b独立同分布,那么,这个系统不具备系统风险,个体a和个体b不会演化出概率匹配的倾向,反而会一致性地采取确定性策略。

也就是说,系统性风险的缺失使得生物多样性消亡

相反,微环境a和微环境b彼此之间有强烈的正相关性,这个系统具备极强的风险,个体a和个体b一定会演化出概率匹配的倾向,他们需要多样性来对抗系统性风险

也就是说,环境中系统性风险强,概率匹配的倾向强;反之,较弱。

因此,作者在整本书中反复强调一点:

笨蛋,重要的是环境!

物种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张力

在漫长的演化史上,人类遭遇了无数次系统性风险;我们之所以能剩下来,还是因为冗余,因为多样性。

多样性使得大灾之下总有漏网之鱼。

所以,在我们的生命中会优先运行一种叫做“概率匹配”的程序——或者叫它“证实主义”也没毛病。这个优先运行的默认程序,保证了整个物种的存在性

落实到每一个个体上,我们总要挤出一部分资源来优先维护物种利益。

事实上,这种物种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张力很普遍。

譬如,我们每个人都很关注公平,甚至到了疯魔的地步,并且,会为了公平做出很多不理性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典型的物种利益凌驾于个体利益的案例。

出于个体利益,理性的选择并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关注公平”,整个物种就垮掉了,因此,进化的选择是“强制每个个体执行公平程序”。

我们每个人都在乎公平,并会为此做出很多过激行为。

在这时候,讨论自由和自由意志是一件极其诡异的事情:明明是自发程序要你这么做的,你却把它当成一种真实的情感。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道德心理学里极其普遍,我们大脑中有许多道德模块,都是先天的、被基因预先设计好的。在这里推荐乔纳森-海特的《正义之心》。

也就是说,物种利益凌驾个体利益到什么程度呢?根本不经过你同意,默认运行了很多程序。我们很难搞清楚这里面有多少“我”,又有多少“它”。

那个“它”是存在的,因为默认运行,所以,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罢了。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在神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中,侯世达写了一个有趣的篇章——<蚂蚁赋格>,里面有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对话:

食蚁兽说有一个蚂蚁个体之上的存在叫“马姨”,“马姨”会经常请食蚁兽去它家串门、聊天,并送一些“蚂蚁”给食蚁兽吃。

“马姨”永远存在,但“蚂蚁”却不一定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加内省的自由主义一定是肤浅的自由主义,如果无法跟“马姨”对话,一只蚂蚁就无法知晓自己的“默认设置”,无法知晓自己的“默认设置”,谈何选择呢
当你沿着某个方向走下去,你所感受到的一定是荒诞
人类总有一种天真的幻觉,把跟有形群体的对抗等价于自由。譬如,我们总是在战争与和平之间跳来跳去,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让我们真正自由一些的并不是这些冲突和对抗,而是那些科学家和思想家。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结束语

有一种叫证实主义的幽灵程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始终,它所代表的是人类物种的核心利益。

所以,沉迷于成功学的人往往失败,但并不妨碍成功学流行,因为它们对“壬嫘”有利,“壬嫘”需要一些奇葩的人来维持多样性

个体需要效率,“壬嫘”却不需要那么高的效率,它只需要安安稳稳地存在,并一直存在下去。

只要这个世界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系统性风险,“壬嫘”就会让每一个个体花大量的资源去保留某些冗余。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我们经历了科学革命,我们仍然要扛着a系统前行。

我已经搞不清楚了: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无奈。

回到更加世俗的投资领域,坏消息是,这个领域太新了,我们还处于一个蒙昧的阶段,未经历科学革命(ps:参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好消息是,大家都在玩证实偏差,谁也没比谁强多少。

证实偏差与种群利益

一些人喜欢盯着M个显性因素说一些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市场是个神经病;他们并不清楚看到N-M个因素的人有多少,即便遇到,也会觉得这些人不可理喻,都是些蠢货。

然而,市场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价格,市场价格就是由相互瞧着不顺眼的几波人共同决定的。

所以,投资最大的障碍是傲慢,我们只知道自己那一小撮人咋想的,并不清楚剩余的庞大群体的想法。

即便这一小搓人被全世界抛弃了,他们也一定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的物种要求我们更加在意我们看得到的东西,我们看不到的那些东西由“壬嫘”掌管。

ps:图片来自网络

ps:参考文献

1、《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2、《适应性市场》 罗闻全

3、《正义之心》乔纳森-海特

4、《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5、《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侯世达

6、《利他之心》戴维-斯隆-威尔逊

7、《社会生物学》爱德华-威尔逊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E7y5g_DHco9PxrHsxGXvQ

突发!全部封杀!!

 

大快人心!终于被全部封杀了!

近期中小学教材里面出现的各种丑化我们中国人,误导小孩的插画,今夜教育部正式宣布,全部封杀!


连夜开始全国所有省份,所有城市,所有地方教材全部进行整改!!

我将刚刚教育部做出的紧急决定发给你们看看:

1、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解读:这次国家是真正动了真怒了,直接从最上级开始带头处罚。以往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拉出来几个下面做事的小罗罗处罚了事。

现在直接第一条就责罚了最上级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求这个全国最大的教育机构出版社,全面自查!

并要求连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最专业的中国绘画师团队,紧急开始制作全新的插画、图画。

全面替代之前的那些丑化我们中国人的插画!

并且给出了非常非常明确的时间,必须确保2022年秋季开学前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全新的教材!

同时!教育部将直接做为最新教材的一级负责人,全面直接接手,亲自审核最新版的所有插画、教材!!

毫无疑问,这一次国家是彻底要做改革所有中小学教材涉及到的问题了、之前的那版中小学教材涉及到的丑陋插画,百分百已经被国家禁止了。

2、第二条连夜宣布的新规:

教育部立即部署对全国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是教材内容、插图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教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符合大众审美习惯。

解读:不仅已经被网友爆出来的那些问题要全部处罚!全部整改!全部替换!其他的也必须全部开始排查。

包括教材内容!包括插图!等等!全都将开启全面排查。

总的方向已经正式定下:必须确保我们全国孩子用的教材都有正确的国家、价值方向,必须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必须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审美!

很明显,这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插画的问题了。这已经表明现在国家动手,要开始对所有涉及到中小学的书画、特别是教材部分。

要连夜来一场全国性质的大清洗行动了!!

这是要直接举一反三,直接开始从根源上拔除所有过去可能存在的隐患了。

3、畅通中小学教材问题快速反映通道,欢迎社会各界随时提出意见建议,教育部将认真研判、及时处理。教材问题反映邮箱:jcwt@moe.edu.cn。

解读:不但教育部直接接手,将开战全国范围内的大行动。

现在还直接向全中国14亿人民,开放了公开的反映问题的邮箱。任何人只要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都可以直接第一时间想教育部直接报告!!

这等于是,在上面两条体制内的自查自纠大行动、大整改之外,再上了一把锁!直接邀请全国人民一起监督!

大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大行动!!

当然,可能有人还不是很了解最近几天发生在中小学课本、教材上的丑闻。我简单给大家复盘一下:

突发!全部封杀!!

这个事情真的是惹怒了我们全体爱国的中国人。

现在热搜前十里面,7个都是跟这个丑陋的事情相关,所有人都被看到的真相,气得发怒。。

1、很多很多小学教材都是由一个叫吴勇工作室的机构绘制的。

里面我们小学孩子使用的教材书上的男孩子,长这样。

突发!全部封杀!!

歪嘴、斜眼、痴呆的模样。

而书上的女孩子都是下面这样的:

突发!全部封杀!!

活脱脱一个兔女郎。。

不是说教材里面,一个孩子一个插画是这样的模样。

是所有的插图都是这个调性,人物奇丑无比,看起来很像个痴呆儿。。。

突发!全部封杀!!

书里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画的跟一样唐氏儿童的症状一样。。

眼距宽、眼睛上斜、舌头常年伸出来、神情呆滞。。。

突发!全部封杀!!

突发!全部封杀!!

突发!全部封杀!!

所有的小学课本上的中国孩子的容貌,都被画成了这样的调子。就没有一个正常人。。

不但如此,还有很多很多色情暴露的问题。

比如,每一张男孩的,都在极力的凸出男孩的下体。

突发!全部封杀!!

女孩的就动不动就露出内裤、底裤。。

突发!全部封杀!!

要不就是摸胸、掀裙子。。

突发!全部封杀!!

还有种族歧视:

直接在书上写着蓝眼睛、黄头发的好看。。。(谁不知道蓝眼睛黄头发指的是白种人)

突发!全部封杀!!

还有直接让黄皮肤、黑皮肤的小孩,舔白皮肤女孩的手上的汗水。。

突发!全部封杀!!

甚至,甚至,就连我们中国的国旗都画错。。

突发!全部封杀!!

突发!全部封杀!!

无论是正的国旗图案,还是反的国旗图案,全都画错了。全都把4个小星星画成了在大星星的下面。这是严重错误的。

我们真正的国旗应该是这样的。四个小星星角对着大星星的方向,而且全都在大星星的右边。

突发!全部封杀!!

而且,就连里面的飞机都是画的日本的军机。而且还有标识。

突发!全部封杀!!

这个编号的战斗机是日本的飞行中队,N33K的编号你们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吗?

N代表水上,K代表生产公司是川西。。

太多太多了!!无数暗示色情、露下体、丑化、猥亵中国人的画面…

这次的中小学课本插画事件,彻底引爆了全网。全都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一手设计的。。。

突发!全部封杀!!

而根据现在查到的资料显示,这些小学生的教材都是10年前初版的。也就是说已经被我们全国的孩子用了至少10年了。。

如果不是这一次曝光,被全网讨伐!

我都不敢相信,西方的文化入侵都已经摸到我们娃娃身边了,这何止是打入了我们内部啊。。

这是准备连根开始影响啊!!!!

再给你们看看我们小时候的课本。

突发!全部封杀!!

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突发!全部封杀!!

突发!全部封杀!!

突发!全部封杀!!

现在的呢??

是这样的!

突发!全部封杀!!

谁好谁坏,谁美谁丑,一目了然。。

如果一个人、一个公司被国外利用了,被文化入侵、洗脑了;那不可怕!

可怕的是,很明显吴勇画的这版教材已经用了足足十年,为什么问题直到今天才被人捅出来?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可怕!!!

这已经不是什么简单的审美问题了,而是典型的、赤裸裸的文化侵略问题!!

西方先洗脑了一批想要出名的中国艺术工作者;然后这些人在国外拿了一堆奖回来;

开始在西方势力的影响下,慢慢向下蔓延,如今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中国的小学生阶段。

此举直接导致我们这么多中国小学生看这种课本长大,看了十年之久!!

等于这些人在这十年又对我们的孩子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开始潜在的影响!

影响她们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应该看到这里面的危害性有多么巨大!!

这不仅是毁掉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审美观!价值观!更是毁掉我们孩子的未来!!

我们中国的孩子不是眯眯眼,我们中国的孩子也不是痴呆儿,

我们中国的孩子更不是色情狂、暴露狂!!

写在最后:

明面上,今天国家的动作是在整顿,重塑中小学教材;封杀吴勇这样的叛徒!!
背后,其实是在救我们的孩子,也是在拯救我们国家的未来花朵,栋梁!
重塑孩子们的审美观!价值观!重塑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真正的中华正气!
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年轻的一代,全都被这些国外回来的被西方洗脑的“ 艺术大师”、“ 插画大师 ”,带歪了。
那后果将不敢想象!!
永远记住,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的: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HP8WnzY5Smih7zyNqi9xA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原创:海边的西塞罗

来源:海边的西塞罗

能不能不要总用魔法打败魔法。

先讲个苏联笑话:

说,大肃反时代,有个人某日不慎落水了,两个警察就从旁边走过,明明听到了此人的呼救,却置若罔闻,谈笑自若。

情急之下,那人灵机一动,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句:“打倒斯大林!”

警察闻言大惊,赶紧跳入水中,把那人捞起来,扭送克格勃了。

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它提醒我们的问题是真实的:正常人的反应机制本来应该是多元的,但在某些特环境下,人们会只对单一纬度上的问题特别敏感,而对其他明明很切身的事情都很麻木。这是一种奇特而可悲的“感官遮蔽”。

所以苏联肃反时代的落水者必须喊“打倒斯大林”才能被警察听到。

而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连村里“斗破鞋”也要扯上“阶级斗争新动向”才能获得正义性。

表面上看,这些“上纲上线”似乎很可笑。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这种可笑其实出于一种更深层的无奈:因为在这些岁月里,人的正常伦理甚至生命,都被视为不那么重要了,只有一些特殊的立场、口号,才是被认为是“大事”,值得引来众人的重视,解决问题。

当然,我想到这些事情是由头的,那就是昨天已经谈过的教科书插画风波。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昨天写《乌合麒麟老师,听说你也“辱华”了?》一文,很多留言评论很有意思,比如我说了说对乌合麒麟翻车的观感,同样是骂我,但骂法就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波。

一帮人说:“乌合麒麟给辱华插画洗地,你居然说他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你这个xxx!”

另一拨人则说:“乌合麒麟这么爱国,你竟敢对他冷嘲热讽?!你这个xxx!”

能看的出,这两拨人都觉得自己站在“爱国”立场上,话说的都特别大义凌然,但我到底该听谁的呢?建议两边的小将们先自己打一架,争出个统一意见来再来骂人。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特别有意思,我在那篇文章中想提的观点是:甭管这些插画的作者有没有“勾结境外反华势力”的那个“别有用心”。把教科书插画画成这样,都该骂。因为第一眼看上去,正常人都能感觉到,实在是丑的太惨不忍睹了。

我觉得我这个判断没错,但有些人闻言很不高兴,非说我这也算“给插画者小骂大帮忙,这是变相洗地”,他们说“现在美丑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主要是立场问题、导向问题!”

可是作为给孩子画的教科书插画,美丑问题真的不重要吗?

我们假设性的思考一下,就算这些插画,没有一些网友像读《达芬奇密码》一样解读出来的性暗示、崇美元素、甚至“共济会暗号”,这些画就不该骂么?

我觉得显然不是的。

手头没有这套出事的教科书,但当我看了这些画的画风以后,我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仔细辨别一下,这种感觉跟我在学校那种办的很差的官营食堂打饭的感觉,是很相似的:

食堂大妈或者大叔勺子一翻,在我的餐盘里倒上一堆奇异黏合体。饭不是饭,菜不是菜,不用尝,光看我就不想吃了。但我却知道我无从抗议这种安排。因为食堂不会尊重我这个打饭者的意见,只此一家,你爱吃不吃!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那一刻,我感觉不仅是我的肠胃遭到了侮辱,同样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还有我的人格——这帮人分明是在敷衍我么!而他们却用他们的作品传达了这样一种傲慢。就敷衍你、侮辱你了,你能咋地?

是的,来自作者的敷衍与傲慢,这种感觉我在看这些插画时也是同样能感觉到的。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以我对绘画有限的了解,我觉得这位作者这样画,他不是绘画技法不如人,而是他明明能画好一点,画的符合大众尤其是孩子的审美一些。但他却不,他非要那么画。要么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画风(而且还真有其研究生专门写论文,盛赞其老师的插画“画风独特”)。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要么则是出于更简单的原因——他这么画感觉最“手熟”,最省力。
而不管是哪个原因,我都能感觉到他透过插画传达出来那种浓浓的傲慢:他压根就没有把读者,那些读书的孩子当回事。孩子看了他的魔幻画风,晚上做噩梦咋办?孩子从此讨厌翻开教科书,甚至厌弃这门学科咋办?
对这些,这位插画家是不考虑的——虽然作为一个产品提供方,他本来应该优先考虑这些的。
而这种不顾受众的傲慢,只来源于这几个字,我就这么作,你爱吃不吃/爱看不看/爱住不住。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中国现在的中小学教科书之所以频频出这种问题,就在于它是一个类似于学校食堂的奇葩的“半市场”。一方面,这些教科书像其他所有书籍一样,是走市场流程被学校、学生所花钱购买的。所以一旦进入这个“圈子”,获得的名利分润都非常巨大。
可另一方面,它又是被指定、被垄断的,这个圈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仅难以受到读者(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市场反馈,甚至可以不听同行的评议批评,于是私相授予、公器私用、敷衍了事甚至夹带私货等种种乱象就纷至沓来了。
这就像一个既像餐馆一样卖餐牟利,又像衙门一样不受食客和市场规律制约的公办食堂口味往往好不了一样。教科书插画事件中所体现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机制问题。那个“居心叵测”的厨子固然该换,但出问题怕不止于这个人本身。
而让人感到特别匪夷所思的是,这个画风拉胯的教科书,不是最近才出版的。相反,它已经出版了九年了。这九年间,其插画画风的丑陋是有目共睹的,在知乎上,也很早就有小学老师自陈,说她曾给出版社写信,抗议过画风的问题。
但类似的这些抗议,不仅没有得到过出版社方面的有效回应,甚至没有引起过广大网友们讨论一下的兴趣——这九年间,无数人都在默默忍受着这些画风怪异的插画,并让这些插画一代又一代的扭曲着自己孩子的审美。
然后突然有一天,有人勾出插画中几个疑似“星条旗”、日本军机的细节。说这些插画疑似有“立场问题”啊!是不是勾结了境外反华势力对我们进行阴谋渗透呢?……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再然后,舆论场马上就爆了,微博前十条热搜里有七条都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涉事出版社紧急回应,表示马上整改。一堆人开始跟读《达芬奇密码》一样细究这些插画中居心叵测的微言大义……
这算什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美帝阴谋,一提就火?CIAFBI、共济会这些组织要是知道这事儿,怕不是要乐开花了,想不到他们对中国舆论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啊!这么多中国人比关心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切身利益,更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跟百草枯一样沾之即死、触之既亡。
那以后真正的“反华组织”也不用搞什么阴谋了,仿照纳粹当年干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思路,想搞掉某人,直接放个话出来,说“这人跟我们有联系”。然后看着中国舆论场的战狼们把此人踏平就可以了。
所以,我特别想问那些说“美丑不重要,关键是立场”的朋友一句,与立场相比,美丑真的那么不重要吗?
立场被带偏了,也可以教育改好么。你看知名写手某岳老师,号称自己“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摸进自由主义的大门”,最近这几年,人家又从这“门”里自己摸出来了(原来他摸了个旋转门)。足见改改立场和观点,对于一个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人这一辈子,从小到大,若要活的明白,立场和观点总会改改、变变的。
可是审美一旦被带歪了,想改好可就太难了。因为审美其实是一种素质,它需要从小的积累的。不信你去看看你身边的某些大爷大妈,因为是被耽误的一代,审美素质到老都很难提得上去,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甚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到今天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所以糟糕的教科书插画危害你孩子的审美,其实是一件更关乎你切身利益、值得你愤怒、值得你关注的问题。可你为觉得它“不重要”,甚至觉得强调这个就是在“变相洗地”呢?
就像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一再强调的,美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何况,争你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国格。捍卫你和你孩子的审美权、便是最自然也最健康的爱国主义。
所以批这个插画,不需要上纲上线扯什么“勾结境外反动势力”的问题,或者更确切的说,有没有他们掺合一脚其实都无所谓。画成这样的教科书插画本就应该被其受众打差评、敦促出版社整改。而且早该整改了。
就像在一个健康的社会当中,落水者的呼救应当立刻得到回应一样。你在水里泡上九年,靠灵机一动想起喊一句“打倒斯大林”才被捞上岸。这事儿本身就很扯淡——一个不关心个体权益,只能靠上纲上线才能敦促问题解决的舆论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结尾,我想另一个笑话结束本文。先承认,这个笑话是我自己编的。
我在某一个食堂里吃饭,食堂里的饭菜质量极为糟糕,像屎一样。那个疑似托关系、走门路进来的厨子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考虑我们这些打饭者的感受。
个别打饭者去窗口抗议,得到的却只是白眼一双和一句傲慢的回复:饭就这个,你爱吃不吃!
然后大家就只好忍着,一忍就忍了九年。
可突然有一天,大家听说那个厨子要换了,原因不是他饭菜做的太差,而是有个哥们发现,他在某个菜上勾了一个奇形怪状的芡,然后这哥们拿着这芡跑去举报,说这疑似是个反动标语啊!
然后厨子终于翻车了。
那请问,我该为此事高兴,并期待下一位厨子认真给我做菜么?
怕是有点难吧?
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那些教科书插画是该骂,但我希望,我们不要总靠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全文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OXGBj3uRcmd7YfVoOqsgw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

无论是需要突破日活瓶颈的抖音,还是亟待加速变现的视频号,这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文|窦轩
编辑|乔芊
 
5月27日晚上8点,两场同时进行的演唱会,刷屏了各个社交平台。
一场来自于视频号,华语音乐教父罗大佑首次在线上开启了自己的演唱会;另一场则在抖音直播上演,请到了天后孙燕姿,在线上直播了一个半小时,边唱边聊。
两位在乐坛极具份量的歌手,一出场就引发了大众的回忆杀。人们自发地在社交平台上转发链接,缅怀青春。孙燕姿的线上唱聊会,在开播不久后,观看人次就迅速破亿,两场演唱会也先后登上了微博的热搜。
在大众集体追忆青春的背后,这两场演唱会,也是抖音和视频号的一次正面交锋。两场演出同时举行,时长相近,这就意味着观众大多只能二者择一。在眼见视频号已经以多场演唱会成功破圈之后,抖音终于按捺不住,发起了反攻。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正面交锋

周五的晚上,两场演唱会开始之前,朋友圈就已经被直播海报刷屏,选择看哪场,也成了大家当晚最乐于探讨的共同话题。
两位演出的歌手也已经许久不曾在线下与观众见面。上一次罗大佑在线下的演出已经是两年前,而孙燕姿已经有7年没有举办过演唱会。对他们的歌迷来说,能够在线上看到本人的现场,确实非常久违而难得。
而对居家办公多时的上班族来说,下班后迎接周末,也亟需一场演出来放松神经。无论是罗大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恋曲1980》、《光阴的故事》,还是孙燕姿当晚演唱的《我也很想他》、《遇见》,都是一代人耳熟能详的金曲,能够迅速激起人们的青春回忆和共鸣。
教父与天后的同时段竞技,背后则是视频号与抖音的一次正面对垒。
视频号曾经举办过多场线上音乐会,抖音近一年也有过在线上举办免费乃至付费演唱会的尝试,但两个平台在同一时段办演唱会,请的又是如此有话题性的嘉宾,尚属首次。
如果仅从观看人数来看,乍一看,抖音似乎赢了视频号。孙燕姿的这场线上唱聊会,在结束前观看人次就超过了2.4亿,而罗大佑在视频号的演唱会,在结束后再次回放时,显示有“超过4000万人看过”。不过,有媒体指出,微信视频号“看过的人”和抖音的“观看人次”统计方式并不相同,因此实际差距如何很难预计。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罗大佑线上演唱会的回放
但从整场的直播呈现效果来看,一直持续在做线上演唱会的视频号明显更加老到。罗大佑2小时的演唱会里,不仅演唱了20多首经典金曲,按照主题分成了“光阴的印记”、“童乐箴言”、“恋曲2022“三个板块,还用微信视频连线了五条人和艾怡良作为嘉宾,结束时还有安可曲。
而抖音的孙燕姿线上唱聊会,不仅因为“主持人中途还跑去上卫生间”引来粉丝不满,在快结束时还一度出现了断线的事故,过了十几分钟才切回来画面,孙燕姿也因此将这首歌重新唱了一遍。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孙燕姿演唱歌曲途中,突然断线的现场
虽然热度颇高,但无论音响、打光,还是直播清晰度和稳定性,此次策划都受到了颇多吐槽。这次演唱会,除了《我也很想他》、《遇见》等大热曲目,孙燕姿演唱的大多数曲目也都是其相对冷门的歌曲。不过,就热度而言,这也已经是抖音线上演唱会热度最高的一次。
事实上,这已经是孙燕姿和抖音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孙燕姿和抖音的合作,是去年夏日歌会的收官场,在那场近1小时的专场里,孙燕姿演唱了《和平》、《克卜勒》、《遇见》、《我怀念的》等多首经典曲目,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1222.1万。
就观看人次而言,此次明显要高于去年的首次直播。显然,除却官方的大力宣发之外,疫情带来的线下演出取消、宅家办公等现象,也助推了线上演唱会这一形式的出圈。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音乐直播新战场

在线上演唱会这个方向上,抖音其实是更早吃螃蟹的平台。
早在2020年上半年,抖音就曾推出了“DOULive沙发音乐会”、“DOULive在现场”等系列线上Live。
去年8月3日~9月9日,抖音也曾连开七场线上夏日歌会,邀请了孙燕姿、鱼丁糸、张惠妹、陈粒等乐团和歌手参与, 累计观看量超过4000万人次。与视频号如今启动演唱会招商不同,抖音将线上演唱会商业化的途径,则是售卖付费门票。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孙燕姿参与抖音夏日歌会
不过,就引发的声量而言,抖音似乎也一直没有做出一个可以与西城男孩、周杰伦演唱会相提并论的爆款。无论这次呈现质量如何,孙燕姿的线上唱聊会,可以视为抖音第一次在线上演唱会这一方向上,做出了出圈爆款。
而在此之前,举办线上音乐会,一直是视频号的出圈利器。
去年12月17日,视频号举办西城男孩线上演唱会,观看人数超2700万人,成功出圈。有了第一次成功试水之后,视频号在跨年夜又与五月天合作线上演唱会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400万人。
视频号举办的线上演唱会,无论是录像重映,还是现场直播,都倾向于通过邀约知名度、受众都非常广泛的老牌音乐人,来引爆人气和讨论度。4月,视频号先后上线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超清修复版和崔健的现场演唱会,这两场演唱会累计观看人次分别破1700万和4600万。
抖音对垒视频号,孙燕姿和罗大佑你pick了谁?|焦点分析
崔健线上演唱会海报
罗大佑演唱会之前,视频号从520开始连续放映两天的周杰伦演唱会,总观看量已经近亿。数次出圈的尝试,也在反复印证这一策略的正确。
据一份网上流传的《微信视频号演唱会招商项目清单》显示,今年在周杰伦、罗大佑之后,视频号还会举办包括后街男孩、刘若英、陈奕迅、万能青年旅店等知名歌手在内的多场演唱会。平均每个月,视频号都会举办3-4场演出,显然比之前更加密集。
在出圈的同时,视频号也找到了线上演出商业化的方法。此前崔健的线上演唱会里,视频号首次尝试了线上演出的招商。此次罗大佑的演唱会冠名赞助商,也正是崔健演唱会的赞助商极狐汽车。
虽然抖音目前的日活高于视频号,但依托于微信,视频号在内容宣发和社交裂变上实在是有过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有腾讯音乐的资源和经验支持,视频号无论是邀请重磅的嘉宾,还是搭建现场直播,都更加得天独厚。
一位专业人士向36氪透露,这类线上演唱会的版权,和流媒体平台上的录音版权并不相同。环球、华纳等音乐公司跟音乐平台的版权合作,一般不会包含这类直播演出的合作。像这类线上的演唱会,一般都是“case by case单个去谈的”。
据这位专业人士透露,此前西城男孩、崔健等的线上演出,也都是视频号官方去单独谈的。不过,手握最多的音乐版权合作,又是多家音乐公司股东的腾讯音乐,显然更容易帮助视频号拿下这样的合作。
依靠着一场又一场演唱会,视频号也在不断吸收着爆款带来的流量。
腾讯今年Q1财报提到,视频号内容日益丰富,播放量和使用时长大幅增长。其社交网络收入的增长,主要也是因为视频号直播服务收入增加所致。无论在变现还是用户量上,视频号都正在成为腾讯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去年开始,腾讯就有意加速视频号的商业化,在去年年报中,腾讯提到,视频号将会以短视频流广告、直播打赏及直播电商等形式实现商业化。
今年Q1财报发布时,腾讯管理层也表示,视频号对腾讯的总体业务非常重要,未来会考虑视频号如何变现。伴随着高期待,去年视频号日活已经达到5亿,这对于6.4亿日活,但增长逐渐见底的抖音而言,显然已成劲敌。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里,抖音按捺不住,在同一个方向上,和对手正面碰撞,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在音乐内容这一领域里,抖音过去一年投入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大。
36氪此前也曾经报道过,在独家版权放开之后,抖音从去年下半年起,先后与中国音乐、摩登天空等音乐公司达成合作,并成立了音乐发行代理平台银河方舟,意图打造从创作、发行到宣传的全链条音乐体系。今年三月才开始内测的汽水音乐,五月就已经正式上线,远远快于字节同期内测的其他产品。
这一次抖音的试水成功,或许已经为下一次的出击做好铺垫。孙燕姿VS罗大佑的盛况,或许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还会反复出现。
无论是需要突破日活瓶颈的抖音,还是亟待加速变现的视频号,这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Gxu9zTnShII5vl5Iowo4g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经常有人问:
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今天,给大家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8条理由,告诉你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01
  •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02
  •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读书越少的人,越容易过得痛苦;读书越多,人才会越通透。

《生活的艺术》里说:

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修心养性,才能摆脱我们的鄙俗和顽固。

这世间,没有谁的生活没有烦恼,唯读书是最好的解药。

03
  •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查理·芒格说: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04
  •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作家赫尔岑说:
“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05
  • 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曾因心肌梗塞终日卧床。
那段时间,他白天焦虑,晚上失眠,觉得人生失败不堪,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后来,他开始阅读各种书籍,从希腊哲学著作到莎士比亚戏剧,一读就是8年。
通过大量的读书,他以文字疗愈伤痛,获得内心平和,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后来,他把自己经历和见解,写成了文字,也治愈了无数个陷入焦虑的人。
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06
  •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周国平说:

“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个人读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07
  • 当你爱上图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在一次新书分享会上,有读者向作家梁晓声提问:
“读书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梁晓声回答说:“读书,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孤独的能力。”
在阅读赠予的独处中,与自己面对面,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享受自己的人生。
08
  • 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多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莎士比亚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QRHa-BtuR_SLnx_hEkQ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