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最近,台湾的大麻烦接二连三。

新冠疫情反扑,让模范生、“南波万”的良好感觉一去不返,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引发全岛大停水、大停电,“镇岛之宝”半导体制造业受到冲击。

疫情、天灾、半导体,无论哪一个都足以扼住台湾命运的咽喉,并将波及中国大陆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复苏进程。

然而,在两岸年轻一代都觉得对方是傻X的时候,厌恶、嘴炮、蔑视成为主流,距离在拉开,真正的大事,人们往往不愿意提起。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台湾以为在新冠病毒面前自己坚不可摧,事实上,这种病毒专治各种不服,连美国、日本、印度都灰头土脸,台湾曾经的偏安现在看来更像侥幸。

2020年,痛苦和死亡弥漫,大规模失业和萧条困扰世界的时候,台湾却仿佛处于一片平行时空。

台湾没出现疫情流行,聚会、婚礼照办、球赛、音乐会和夜市都人山人海。那个时候,台湾新冠死亡人数用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然而,进入今年5月,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疫情急速升温。7天内本土病例累计近800例,多个县市出现病例,台北最为严重,迫使市政府将新冠响应级别提高到3级,以至于台北市长柯文哲已不再通报新增病例数。

台湾共有四个响应级别,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出现第三级响应。

由于同时出现了印度和菲律宾等地的输入病例,从5月19日起为时一个月,入境、转机都被叫停。

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台北市15日晚间,各区街道上冷冷清清,大多市民都呆在家里,“自动封城”来减少疫情扩大的风险。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过去一年,台湾就是依靠各地竖起的高墙免于受到大流行的肆虐。

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教授C.Jason Wang看来,台湾卫生部门用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不过,他们也得益于纯粹的好运气。C.Jason Wang在今年初表示,随着变种病毒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传播,更多感染者抵达并入境台湾只是时间问题。

结果一语成谶。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你以为亚热带海岛台湾不会缺水,要知道地理课本中中国降水最多的极值就在台湾,但这个岛也会遭遇大旱。

事实上,就在疫情反扑之前,旱情就已经在台湾全岛蔓延了。

台湾本该是全球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因为常常下雨,以至于地铁站都放好雨伞供人使用。

然而,去年底到现在,台湾没有台风光顾,更没有多少雨。

这使台湾陷入56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许多水库的蓄水量不到20%,有些甚至低于10%。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台湾,水既可以用来浇灌农田,也可以拿来清洗晶圆。清洗晶圆是芯片制造中最重要也最繁琐的工序,而提高芯片制造产能又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半导体产业在台湾经济中举足轻重,在去年的疫情当中,台湾甚至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命门!

缺水是绝对可以威胁到台湾的这一经济支柱的。比如,5月14日晚的全岛大停电,就是因为干旱导致岛内电力供应能力下降所引发的。

但事实上,台积电等企业并没有跑出来哭诉,没水可用了。

这是因为,为确保台积电用水,台湾当局停止了对7.4多万公顷农田的灌溉用水。

农民们傻眼了。在这场旱灾下,芯片厂和农民面临着争水的窘境。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农民们认为,政府重心完全放在了半导体上面,虽然一直鼓励年轻人种田,但是现在年轻人投入设备和拿到土地之后却因为没水而无从下手。

有人认为,台湾长期忽视水资源管理,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源。管道漏水导致14%的水浪费掉了,而低水价也让人们更容易去浪费。台湾的水价为每吨11元新台币(相当于2.2元人民币),是韩国水价的一半,美国水价的四分之一,英国的六分之一。

政客们更不愿意提高水价,因为他们不想因此失去选票。

农民种起了西瓜,人们走进妈祖庙求雨,芯片厂开始回收各地的水源。但无论是谁,都不知道明天是继续蓄水,还是要迎接最坏的情况来临。

如果台湾不能找到一个长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未来农田和珍贵的半导体产业都会岌岌可危。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你以为富士康、台积电只是企业规模大,事实上它们正在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

半导体产业到底对台湾有多重要?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今年4月1日发布报告称,如果台湾的半导体代工厂停产1年,全球的电子产业的年度营收将减少4900亿美元。美国人的这个极端猜想,恰好反映出台湾在半导体产业强大的存在感。

全球前50大半导体厂商中,台湾有8家。台湾晶圆制造居全球领导地位,专业晶圆代工产值持续高居世界第一,专业封装与测试代工亦居全球第一。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主计总处”发布的数据显示,台湾地区2020年全年实际GDP增长3.11%,高于2019年2.96%的增速,这被民进党当局视为巨大的成就。因为,这是过去几十年台湾首次录得高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

取得这一成绩的主因,首推制造业特别是资讯电子工业的大幅增长。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这种集中生产确实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但对于风险的应对则被忽视了。全世界都在等着台湾供芯片,结果就是总的半导体供应量上不去了,也因为这种短缺状况,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厂商都正在被迫减产。

“缺芯之痛”让全世界的半导体企业都开始谋变。

5月13日,英特尔、苹果、谷歌、台积电等企业共同成立了美国半导体联盟SIAC。刚成立就开始向拜登伸手要500亿美元补贴。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4月29日,欧盟内部市场委员Thierry Breton表示,目前已有22个欧盟成员国联合成立新的半导体联盟,以支持欧洲半导体研发制造,减少欧盟对其他国家供应商的依赖。 

1月28日,由华为海思牵头,联合紫光展锐、大唐半导体、华大半导体、小米等在内的中国90家半导体企业,向工信部申请筹建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当于半导体联盟的诞生。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这意味着,全球半导体产业走在了摆脱过去三、四十年对台湾依赖的路上。一场芯片竞速战打响了。 

而今年遭遇的疫情和旱灾,会加速世界对台湾的远离吗?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如今,台湾似乎站在了一个尴尬的历史路口。但有趣的是,愿意关注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记得我小时候,爸爸每次打开凤凰卫视,要么就是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要么就是关于统一和独立的政治话题。08年通航之后,舅舅从台湾旅行回来给我看的阿里山风景,至今仍然刻在我脑海当中。

但到了近几年,年轻一代已经不愿意谈论这些问题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网络上现在厌恶台湾人是主流吗?”按我的阅读理解水平,这个问题的主语应该是大陆人,但是我却在不少回答中看到了大陆人在阐述台湾人讨厌他们的情况。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有人认为,台湾年轻人和如今大陆这一代相差太远了,甚至到了认为“对岸是同胞,要友爱相处”是时代对他们撒的最大的谎言的地步。

两岸的隔阂,彷佛正在迅速扩大。

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个人赴台自由行被禁、蔡英文政府用爱发电等骚操作、香港问题的外延,美国小动作频频……都在瓦解过去十年两岸的民间纽带。

在强烈的情绪底下,往往很多问题就被自动忽略了。比如,台湾跟大陆仍然互相依赖,台湾一直是中国最有力也最特殊的对外窗口,大陆也一直为台湾提供着庞大的市场。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上至台积电芯片,下至康师傅泡面,还有捷安特自行车和各种各样的台湾茶叶,中国人的生活压根离不开台资的影子。

除了两桶油,还能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的,就是台积电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芯片就是新时代的石油,这是时代的选择。

其次,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芯片,而它们又是广州、上海、西安、成都等许多城市工业的支柱。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所以,台积电一声咳嗽,这些城市的工业都得抖一抖。万一台积电倒下了,也得跟着倒下一大批工业巨头。

根据《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20年第9期,中国大陆在最终产品,包括电脑及其周边设备,以及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出口上,有高度竞争力,但在中间投入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和铜箔等方面高度仰赖台湾进口。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也就是对于大陆来说,台湾在中间代工环节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反过来,站在台湾的立场,大陆也仍然是最大的市场。比如去年疫情期间,全球贸易都受到影响,弥补了台湾贸易缺口的,恰好就是两岸贸易额的增长。

根据台湾财政主管部门1月18日发布的贸易资料,对中国大陆(含香港)的出口额占43.9%,进口额占22.6%,总额占比34.2%,三个数值都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大陆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并且推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地,非常明显地带动了台湾电子零件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台湾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连发生,台湾的历史转折点出现了

 

要谈到台资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台商密度第一的昆山。

昆山在上海大都市圈,经济外向度非常高,聚集了非常多的台企、台资、台商,被称为“小台北”,当地官员对台商的服务诚意满满,招商能力独步天下。

台湾媒体甚至觉得,昆山生产了“能为台商端洗脚水的市长”。

全球第一大电子代工商富士康、全球第一大电脑代工巨头仁宝、占据全球自行车市场份额第一的捷安特、世界500强纬创集团,都有在昆山设厂。

得益于蜂拥的台资,昆山这个县级市,GDP总额已经超过3000亿,连续15年位居“百强县市”榜首。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郑州市的航空新城,十年前引入富士康,轰动国内经济界。结果非常成功,可以说没有富士康,航空港想要发展成如今的样子并不容易。一个最直观的场景就是,在富士康入驻之前,航空港区还是长满荒草的田地。

像富士康这种企业,引进来的绝不仅是一间工厂,而是一条产业链,以及几十万人口的就业。还有跟郑州航空运输的深度结合。

富士康郑州工厂大门外几百米,就是郑州保税区海关,富士康在这里完成将iPhone转给苹果公司的手续,短短20多个小时就能将iPhone送到世界各地。

归根结底,台资在中国制造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担任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这往往被网络上的情绪掩盖了。

疫情和旱灾,刚好给了大陆和台湾一个共同停下来反思的机会。在世界争夺芯片和制造业升级的竞赛中,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一个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非常重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Wwq9R9ilpbOuwPUDpJolQ

开新仓(20210518)

观察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今天终于开了新仓。

开新仓(20210518)

这是今天的板块指数涨幅榜,我个人认为比周五的板块指数涨幅榜,要好一点点。有可能持续性要好一点,边走边看。

2020年6月14日,我曾经总结过我的“选对股买对时机”这个新模式的三个要点。

第一,坚定不移地坚持股价相对强度RPS优先一切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必须对个股的基本面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第三,必须坚持个股的正确买点。

选对股对时机,是核心要点之一。或者简单地说,“选对股对时机”模式中的买对时机就是指坚持在个股的正确买点才买入股票。

结合最近的思考,我开新仓的目标对象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个股至少有一条RPS是红的,50日RPS、120日RPS或者250日RPS任意是红的都可以的,最低要求是必须大于87。

真粉都知道,我买的股票,RPS股价相对强度优先一切是我最大的原则,这是一条长期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尽量买在完美的中期调整结束之后的右侧的口袋支点启动点。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启动买点,考虑首次靠近10日线的买点。

第三,要求股价创了最近两至三个月的新高,创出历史新高的更好了。

第四,远离过去几年涨了十倍以上的核心资产,医药白酒目前一律淘汰不买(当然不表示我认为他们不会涨,我只是目前不喜欢他们而已)。

第五, 优先重点考虑过去几年中的中小市值股票。理由是最近最强的指数是这个399905中证500。

开新仓(20210518)

开新仓(20210518)

这是中证500成份的市值排列。

目前状态,我优先考虑市值在七八百亿元以下的股票。

过去三五年,市场偏好大市值的股票。

从现在开始,我个人选择偏好七八百亿元市值以下的股票(当然是在RPS优先一切的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我最新的仓位配置原则。一个股票的顶配仓位是20%,成交金额较大股票的标准仓位是10%仓位,成交金额较小的标准仓位是5%仓位。

欧奈尔老师说过:你不应该去买那些已经登上热门榜、相对股价最强的股票。相对股价强度超过一般股票、股价刚由一个扎实的形态向上突破的股票才是该买的标的。

开新仓,开门红。

(本文完成于2021年5月17日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pyxzFQJtccnUYVaoQ4SuQ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已经实施的房产税对房价有多大作用

1

最近房产税又要成为了热搜,原因是5月1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不少媒体说财政部有关领导半年四次表态房地产税,而且最近又是加强调控的新周期,很可能顺势推出啊。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这个态度是很积极,但是能不能推出什么时候推出靴子落地前都是未知数。要注意的是房地产税并不等于房产税,房地产税是个大概念包括房产税,也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这次具体谈了什么并没有说明,但是参照此前表态应该也是给楼市降温。

 

2

房产税上海和重庆都已经试点了十年,效果嘛是有限的,不过重庆要比上海好许多。
目前上海本年度应缴房产税 = 按人均建筑面积60㎡计算超出部分面积 × 新购房单价× 70% × 税率(0.4%或0.6%)。 新购房单价≤73482元,税率为0.4%*新购房单价>73482元,税率为0.6%。
 
首套虽然免征,但是二套面积相加如果超过人均60㎡的面积还是要征税,按照上海现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还是改善的时候买了大房子。
 
以三口之家为例,假设首套面积为100㎡,二套改善面积区间一般在100—140㎡之间,如果这样算那么应税面积就在20—60㎡,假设单价为5w,那么应缴房产税就在2800元—8400元之间,按年收取的在如今的租房市场上大抵相当于房租水平。
 
相比之下重庆的房产税是略高一些的,主要是指独栋别墅和单价高于重庆新房2倍以上的住房,单价在上两年主城九区平均建面单价3倍以下的,税率为0.5%,3-4倍的税率为1%,4倍及以上的税率为1.2%。
 
同时重庆对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首购住房也会征收0.5%的房产税。当然重庆也会有免征额度以家庭为单位首套免征面积一百平。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从实际效果来看,重庆目前的均价比三线城市的昆明还要低一些,重庆最新一轮集中土拍产生的地王楼面价只有15711元㎡恐怕只有杭州苏州热盘的一半。
学重庆开征房产税可行吗?

 

1

并不靠谱,重庆的房产税是有相关配套支持的。
 
比如土拍上减少单宗大面积土地供应,3至6个月必须开工,2到3年必须全部竣工,什么囤地炒作不可能的香港某大佬也在这里摔了跟头。同时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和银行贷款有限制性要求,用途利率都是非常严格的,开发商炒作的动力是不足的。
 
高周转在这里也是玩不转的,重庆的土地供应规模近几年是逐年下降趋势,指望更多项目之间联动带动上涨只能是想多了。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2014-2020年重庆主城出让土地宗平均规划建筑面积     来源:深度重庆
 
那么这些不能其他城市抄作业吗?还真不行,首先重庆多山地地形决定了重庆不可能存在单核城市中心,老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不够的,天然是有利于打击炒房的。
其次重庆买房者70%左右都是本地人,外来落户人口和流动人口不多,有点类似长沙的情况,“看着好就是不涨”。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重庆地形图 来源:腾讯地图

2

还有一点很多人过于相信房产税的抑价作用,日本一直是有房产税的但也不还是有房地产泡沫?
 
美国的房产税在0.25%—3%之间由各州自行征收(没有免征面积一说全部都要计税),从全美来看房产税中位数为1.31%,远高于上海重庆的税率。但是去年以来美国的标准普尔Case-Shiller房价指数显示,今年1月全美主要大城市平均房价同比上涨了11.2%,创下2006年2月以来的最高涨幅。指望房产税能抑制投机热是不切实际的。
这些指标比房产税更为重要
几乎所有的买房者近些年买房都在讨论保值投资,既然是投资那就不能不考虑收益风险与折旧,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能升值多少而是你持有过程的成本与风险,至于会不会升值能升值多少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给你保证,做到大方向上的把控就已经很难得了。
 
所以买房者这些指标一定要注意:
 
第一,房贷利息,我们按照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组合来算,有上海户籍有公积金贷款房子为500万一套。上海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为LPR+0(相当于4.65%),二套房贷利率最低为LPR+60BP(相当于5.25%)。
 
一套500万的房子按首套房等额本息来算,家庭贷款公积金可贷100万元(个人为50万元),利率为3.25%,按照最高年限30年,月还款金额应为4352.1元。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来源:上海公积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买的是二手房,房龄超过5年的拿贷款年份减去房龄与35年之差,也就很难贷满三十年,本息压力都会大一些。
 
再来看商业贷款的部分,抛去首付的35%减去公积金的100万元,再贷款200万元,上海5月份商业贷首套利率是4.65%,按照贷款30年等额本息来算,每月需还10312元。
 
算下来最理想状态下,组合贷之后每月至少还款14664元,如果你公积金年限不够或者年龄较大那么每月还贷会更高。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第二,房屋折旧,你去银行贷款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房龄不超过30年,如果你买的是上海老七区2000年以前的房子,贷款最多只能给到15年,但实际上这类房子因为有学区加持并不便宜。
 
一般而言十年左右房子会折价10%,超过20年加速折旧。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说的梅园学区房在学区政策调整后某些房子一度下调近百万的原因,房价再上涨也无法改变折旧的事实。
 
第三、房租收益,从宏观来讲我国房价跟房租收入呈背离之势,很多人感叹房子一直涨房租却时不时的下跌一下,这样的指标如何来指导买房呢?
 
的确对于房租的调控和指导虽然报道比较少但是确实存在,租房市场又是一个比买房市场更为庞大的市场,又会受到小产权房、廉租房、公租房等的影响,再加上烧钱如流水的互联网公寓租赁企业撒钱,这个价格机制确实比较扭曲。
 

 

房产税“要来了?”买房人该如何避坑
数据来源:wind
 
但是对于我们买房者来说,空置即是成本,如果一个地方被媒体追捧为城市副中心,配套优良,学区完善,却出现房租持续走低,展示出租房屋过多,空置时间过长,就很可能说明该地区发展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缺陷,短板没被弥补上。
 
因此看房租收入是能够帮助买房避坑的,目前没有好的指数来直观判断,大家可以根据租房平台的区域情况多观察。
 
房产税目前来说就像是天边的星星,很亮关注者众,但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一样的,提高房产税不过是调控的一环,摸到象脚可不算是看懂了大象。
 
所以关注我上面说的房贷利息、房屋折旧、房租收益,计算好自己的持有成本,不冒险不高估才能笑到最后。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N3aWkhw_QLJVVnUNg4wiQ

上市公司黑吃黑,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

大瓜!上市公司坐庄还赖账,黑吃黑被人公开举报了。

叶飞,1994年拿着2万块钱进入了股市,2007年获中国股市民间高手大赛第一名,2010年成立私募,还曾经拿过一年的全国私募冠军。

怎么看,这都是个人物。

2015年,是叶飞的滑铁卢,那一年的股灾让他旗下的私募损失惨重,赔了很多钱,发行的56只基金被清盘了54只。

这还不算,那一年叶飞还因为涉嫌操纵信威集团等5只股票价格,被证监会罚没2600万元。

从此,江湖上再也没有了叶飞的声音。

但叶飞还有其他的活路。

从证监会的判罚可以看出,叶飞这人涉嫌操纵股票,以前的私募冠军大概也是这么来的。

虽然如今输光了,但人脉圈毕竟还在。

这个人脉关系用好了,也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但操纵股票毕竟是不合法的生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人黑吃黑。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021年,叶飞就被人给坑了一把大的。

5月9日,叶飞在微博声称上市公司中源家居的“市值管理”者赖账不付尾款,爆出大量细节,精确到人名的那种细节。

根据叶飞的自述,在2021年3月的一天,申万宏源的刘鹏,找到他这个曾经的私募冠军,说有一个庄家要把中源家居的股价在一两个月内拉升30%到40%,要找资金代持股票。

这里和大家稍微解释一下这个代持。

自己拉升自己赚就完事了,为啥要找人代持?

因为庄家的资金都是带杠杆的,1块钱当5块钱甚至10块钱用,很多时候会有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情况。

这个时候,只要能得到一笔其他资金的注入,把自己的一笔股票置换成钱,腾出手来重新配资上杠杆,把整个盘子拉升之后,其他的杠杆账户因为股价上涨多出来了的盈利都可以取出来当新的子弹。

所以这个所谓的代持,类似于过桥资金,在某些时候确实有人需要。

当然,为了让过桥资金方安心,一般都会给保证金,根据股价涨幅高低,风险的大小不同,一般给10%~30%不等。

合作共赢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有些时候,某些不良庄家会假借这个名头来忽悠人接盘。

中源家居已经几年没有涨了,看起来风险似乎并不高,因此刘鹏给叶飞开的代持费是6.5%,也就是每代持1000万的股票,给65万私人好处费。

其中,属于叶飞个人的中间费,是0.5%,也就是每代持1000万的股票,给叶飞5万块。

叶飞找了民生证券和天风证券两家,准备接盘,准备每家各买1500万。

接盘当天,民生证券的管宣先冲进去买了1543万元。

天风证券那边还没动手,盘面就诡异的被人砸了,开盘是+5%,几乎是瞬间就被砸跌停了。

第二天,中源家居股价直接跌停。

第三天,中源家居股价又直接跌停。 

上市公司黑吃黑,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
民生证券那边扛不住了,止损出局,大亏特亏。
这里再和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公募愿意来做这个代持,毕竟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有风险,且风险远远不止6%。
因为对于很多大体量的公募来说,买1500万的小股票,就算接盘了,就算亏了30%,这也没什么。
比如说资金总体量10个亿,接盘1500万,亏450万,总盘子也就亏了0.45%而已,这完全可以解释为市场意外,不会有任何人发现。
但公募经理个人,却可以拿到100万的私人好处费。
干这事比上班领工资快多了。
所以对于接盘亏了30%,公募的人并不是很介意,盘方直接砸盘这事干的确实不地道,连几天缓冲都不给,以后不合作了就是,但给私人的好处费这是绝对不能少的。
1543万的6.5%,差不多100万,其中还有叶飞个人的7.5万块。
但盘方只给了20万,还欠80万。
民生证券的管宣向叶飞讨债,叶飞向刘鹏讨债,刘鹏把盘方找来了协商此事,是一个叫蒲菲迪的人出面商谈的。
这肯定不是真正的盘方,但目前叶飞对上溯源只能找到她,真正的盘方连叫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只能盯着她要钱。 
上市公司黑吃黑,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
叶飞的诉求很简单,亏损的450万不用管,但拖欠的好处费80万必须给,自己的下家在催款。
但蒲菲迪说,盘面不是自己砸的,自己还没出货,到底是谁在砸盘自己还在查,目前自己这边的当务之急是稳住盘面。
反正说来说去,蒲菲迪就是不想给这80万。
当时闹了一夜,还闹到了派出所,最后蒲菲迪答应回去准备资金,争取一星期内给。
结果一拖再拖,连拖两个月,叶飞一毛钱没见着。
看蒲菲迪的意思,这个钱要拖到天荒地老。
于是,叶飞就把这事在微博爆出来了,凭借自己的影响力直接把天捅破了,吸引了全国人的注意力,更是直接引来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上市公司黑吃黑,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
虽说上市公司黑吃黑,庄家赖账这种事一看就有大片感。
但说到底,双方撕破脸就是为了那几十万。。。
尤其是叶飞个人,就为了7.5万块钱,把这事搞这么大。
真穷。。。
当然,盘方更穷,就为了省那几十万和7.5万块,任由这件事发酵到了爆破全国庄股的地步。
盘方敢黑吃黑,敢拖欠叶飞的钱,是有底气的。
近一年来,中源家居的盘方至少坑过3次人。
完全一样的走势,完全一样的买入后直接闷杀。
在叶飞之前,至少有2波接盘侠被盘方闷杀了,接盘规模远远大于这一次,从交易量数据来看,接盘资金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上市公司黑吃黑,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
闷杀这么多资金后,相关的矛盾和纠纷肯定有,但我们一直到叶飞爆料才知道有这回事。
很明显,之前的资金都认亏了,拖着拖着这事就过去了。
在盘方的眼里,这么大的事都没出篓子,叶飞这边拖欠80万,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至于叶飞个人的7.5万,那更是小事,没人会为这点钱去把事搞大的。
没想到,叶飞太穷了,据他微博自述,自己欠了好几个亿,如今两手空空,就指望这7.5万补贴家用。
人穷到一定地步,事情搞再大都无所谓。
把这事捅破天后,叶飞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异常的兴奋,声称要曝光18家坐庄的上市公司,每周爆料一个,大有把此事持续化、扩大化的意思。
因为这7.5万中介费的赖账,整个A股地震了。
周一刚开盘,所有的小市值股票都恐慌性暴跌,跌停板齐刷刷的躺平了一片股票,因为谁是下一个被叶飞爆料的上市公司,只有天知道。
而大盘蓝筹股,则集体暴涨,因为这样的股票不可能被某个盘方操纵,上市公司也没兴趣和盘方合谋。
从叶飞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市值公司的股价被操纵已经是业界常态,叶飞此人从事这些事至少都10年了,涉及很多上市公司,洽谈的盘方更是无数。
全国有多少个叶飞还在水面下?
有哪支小市值股票还是干净的?
当你在厨房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你家里至少还有1000只。
从另一个层面,叶飞这件事也能看出,庄家已经割不到韭菜了,只能互割,而且已经内卷到连7.5万中介费都要赖账的地步了。
跟这样的庄混,也太没前途了。
事实上,中国一直有坐庄炒股之风。
20多年前,甚至有无庄不成股的说法,你这个股没有庄在里面,说明没有暴涨的可能,散户还不愿意玩呢。
2015年的股神徐翔,就是因为和上市公司合谋操纵股价而被抓的。
很久很久以来,A股都有炒小炒差的传统。
如果亏了,不用慌,拿着就行了,跌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跌了。
因为上市公司是有价值底线的,哪怕整个公司归零,也有一个壳价值,仅这个壳,就至少值20个亿。
所以市值20亿以下的公司,随便买,将来必然会涨,因为必然有公司会来重组,借壳上市。
而那些业绩还可以的小公司,没有沦落到卖壳地步的,就更棒了,随便玩点概念就飞天了。
炒小炒差,只有收益,没有风险。
但如今的上市公司,价值底线已经不是20亿了,而是零。
市值从100亿跌到10亿,你买入后未必会赚,因为价格可能跌到零。
对于一家注定要退市,账面价值几乎为零的公司而言,无论你是在暴跌50%的时候抄底,还是在暴跌90%的时候抄底,最终你的结局都是零,也就是你的亏损比例注定是100%。
拿的越久,死的越惨。
这一切都是因为注册制彻底摧毁了壳价值,让垃圾公司的价值底线归零,所以这几年很多小盘股跌的很惨。
而真正的优质公司,业绩连年增长的那种,根本不在意这个20亿的壳价值,壳价值归零与否都无所谓,因为他们的价值底线来源于自身的业绩和利润。
这样的公司,才值得长期投资,长期持有,拿的越久赚的钱越多,因为他们的价值底线足够高。
而上市公司为了赚黑钱,联手操纵股价,这同样突破了企业另一个层面的价值底线。
这样的公司,欺诈投资者,就该退市,就该归零。
本来股票这东西,是一种投资其他公司的渠道,买股票应该称之为投资股票。
但这种骗人公司的股票,毫无投资价值,注定只能被称之为炒股票。
投资股票,是个褒义词。
而炒股,是个贬义词。
整个A股,虽然有几千家上市公司,但里面哪一家才是正经做生意的,哪一家的股票才是值得投资的?
随便从A股拽出一家公司,你从未听过,从未了解过,你敢说这家公司没有粉饰业绩,操纵股价的可能么?
越小的公司,越容易被操纵。
叶飞事件发酵后,所有的小市值股票,都被视作了潜在的庄股。
这种看法其实并不过分,因为中国以前几十年都有炒股风气,散户都信奉无庄不成股,绝大多数小盘股里面确实也有庄。
而如今的公私募和基金等大资金,已经视小市值股票如蛇蝎。
假如你是某基金的操盘人,基金总体量上百亿上千亿,买入某只小市值股票1500万。
如果这只股票跌了,你的同事怀疑你收了别人的黑钱去接盘,请问你怎么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要么你买入后,这只小盘股就一直涨,要么别人就有理由怀疑你收黑钱。
所以,这些机构的公司群里,出现了这样的对话截图。 
上市公司黑吃黑,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
这些公司直接来了硬性规定,市值低于200亿,平均日交易额低于5亿的股票,不得入选公司股票池,连研究都不会去研究,更不可能去买一分钱。
这些公司是专门以股票投资为生的,他们的这个规定,很直白的告诉了我们应该买什么样的股票。
如果他们都不敢买的股票,你去买,那你是嫌自己的钱多么?
毫无疑问,以叶飞事件为起点,未来的几年内小市值股票的价格会一跌再跌,直到跌成几毛钱的仙股。
里面肯定有少量被错杀的黑马股,但没有被错杀的才是大多数。
资本市场一直都是遵循矫枉必须过正的原则。
过去几十年炒小炒差的风气,一定会迎来一轮矫枉过正,才会真正的迎来投资时代。
到时候,我会带着你们一起在尸横遍野的小盘股里找找金子,但绝不是现在。
现在的小盘股,只能炒,不能投资。
而股市,是一个投资的地方。
曾经的私募冠军,操纵过5只股票被证监会罚没2600万的存在,如今在庄股的世界里被内卷到连7.5万中介费都不要命的去抢。
你觉得你比他更会炒小盘股么?
他为了7.5万都能红了眼,你觉得你能在小盘庄股里赚多少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4-qgjz7HzoSfBZhkxXA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