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薅”抖音1000万+粉丝,这些教育号的「卖课」路子有多野?

前一阵子我在刷抖音时,刷到了一条英语课广告。

在老师“咬牙切齿”的讲解下,最终成功被种草,花 1 块钱买了课程。

然后我的抖音号就一发不可收拾,频繁刷到各种教育机构的广告:从成人考证、到小学生数学,再从 CAD 画图到美妆培训……

于是,职业病缠身 好奇心旺盛的我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开始扒起抖音上的教育机构账号。

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市面上有头有脸的教育机构几乎都涌进抖音来卖课了。

不少机构的抖音号数据还非常不错,比如说学而思,一共有 84 个账号,矩阵粉丝 270W+;新东方有 22 个账号,矩阵粉丝超 480W+ ;还有星辰教育(原轻课)账号矩阵粉丝超 1000W+ ……

他们的引流、卖课套路也是五花八门。

为了研究这些教育机构到底是怎么运营抖音账号,又是怎么在抖音卖课的,我深扒了十几个头部机构号和老师个人号,发现了教育行业抖音卖课的 4 大引流方式,以及 6 个转化套路。

01

教育行业如何做抖音?4大引流套路揭秘

不论是带货还是卖课,粉丝都是基础。只有不断地吸引新的用户,才能触达更多用户、提高卖课交易额。

但对于很多教育账号来说,课程内容相近的同类型账号非常多,风格类似的也不少。如何让自己的账号获得更多流量,从而实现快速引流涨粉呢?

我们仔细研究了学而思等十多个头部抖音帐号后,发现了这 4 大引流套路。

1)多账号矩阵,精细化运营

教育行业做抖音的第一大套路,就是打造多账号矩阵。

在抖音上,数据较好的教育类账号大部分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矩阵化运营的。像开头提到的学而思、新东方等头部机构,几乎都是几十个账号同时运营,矩阵粉丝超过几百万 。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这些机构在抖音矩阵化运营账号是有着非常大优势。

① 预留足够的试错空间

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给自己留下足够的试错空间。

比如下图,学而思和新东方的账号矩阵,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数据最好的账号,并不是机构的官方账号,而是别的某个更垂直的矩阵账号。

由于抖音特殊的分发算法,一个账号火不火、有多火,其实是有不小随机性的。到底哪种定位、哪种内容在抖音更受欢迎,是需要实际运营后才知道的。

而多账号矩阵就可以同时运营多个方向,然后根据实际的数据反馈快速试错、迭代,找到最正确的方向。

② 多垂直领域,精细化运营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教育机构的业务都是覆盖多个学科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如果这些业务都集中在同一个账号,粉丝的精准度、账号的垂直程度都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矩阵化运营,就可以一个账号就精准定位某一个垂直领域,只吸引某一类精准粉丝。

比如学而思,它的大部分账号都是基于人群、地域、学科这三种逻辑定位的,每个账号都能精准定位某一垂直领域。

比如帐号@学而思英语口语角 ,主攻高中英语学科,账号描述中给自身的定位是“高中英语大本营”,发布的视频也多是高中英语学习的相关话题,通过口语干货内容获得学生用户的认同。

而@学而思网校讲堂,就是专门针对家长群体的帐号,内容多是在子女教育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分享家庭教育的小知识获得家长的认可,毕竟家长们才是真正为商品掏钱的人。

这样,不同的账号针对不同的垂直人群,进行高效而精细化地运营。

③ 矩阵账号之间互相导流

除了精准引流之外,矩阵号之间也可以相互导流,提高单个用户对机构的价值。

比如官方大号会在视频文案中cue自己的兄弟账号@学而思数学,将用户引流到更加垂直的学科矩阵号,好做进一步的转化。

除了上面的互动方式,矩阵账号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区互动的方式相互导流。比如@XES清北天团 就经常在@学而思网校 的评论区里抢热评。

2)打造IP形象,快速涨粉

在抖音上的教育类账号很多,他们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账号还小没多少粉丝,每天分享的内容也多是些上课视频、解题视频,基本没啥流量。

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通过打造IP人设吸引更多粉丝、快速度过冷启动阶段。

比如“学而思网校”这个帐号为例,该账号打造了真人 IP “文曲星”作为出境对象。

“文曲星”汉服小鲜肉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深受00后的欢迎。整个账号的短视频内容也都是围绕着“仙人文曲星”下凡后加入学而思,发生的故事展开的。

账号创办时间不到一年,已经积累了88.6万粉丝和500多万点赞,同时也是目前学而思旗下账号里,用户活跃度最高的一个。

3)借力热点话题,提高曝光

如果运营抖音账号仅靠自然增长,流量毕竟有限,所以也可以试着借力官方的流量。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参与抖音官方策划的话题活动。

前几天在搜索教育类话题时,我就发现了一个名为 #我的高考记忆 的话题活动。官方在活动详情中明确提到:

参与活动即可得到官方流量支持和话题专属推荐

比如说学而思讲师@数学吴九日 ,就在这一话题下的发布了多条视频,很多都进入了排在话题的前列。其中一条获得了 3.3w 点赞(仍在上涨),是该账号近期发布的视频中效果最好的一个。

所以说想要给账号引流,不妨试试借力热点话题,薅一薅官方的羊毛!

4)优质内容引流才是王道

当然了,想要运营好抖音账号,最根本还是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我们都知道,抖音是一个强调优质内容的平台。如果想真正持续地吸引高质量粉丝,要让用户感知到帐号的价值,实现内容涨粉。

比如帐号@学而思英语口语角 ,内容多是介绍英语学习的干货知识,有应试技巧,也有文化生活。通过分享一些低门槛、细颗粒度的干货知识,能让目标用户快速感知到帐号价值。

虽然没有几十万点赞的大爆款,但这个账号通过长期的干货输出,已经积累了116.4万粉丝。

同时,还可以利用抖音的合辑功能,对干货内容进行系统化地整理归类,将账号价值成体系地展现给用户。

用户如果正常浏览时刷到合集中的视频,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合集按钮,浏览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02

教育机构的 6 个转化套路

当账号有了一定流量基础后,接下来就是转化了。

我在看了十几场直播、几十条投放广告、几百个短视频之后,发现了这些教育机构背后的 6 个转化套路。

1)强化名师人设,增强用户信任

教育机构想要在抖音卖课,第一步就是获取用户的信任感,让他们觉得机构非常专业、厉害,能够教好自己的孩子。

那怎么快速获取用户的信任呢?很多机构都在通过“强化名师人设”的手段来增强用户信任。

最常见的是在主页或直播页面给老师加上各种“荣誉头衔”背书,比如“ 9 年教龄”、“ XX 五星教师”、“XX 明星教师”……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简单有效的和用户建立信任的方式。

第一个就是 IP 名人背书。比如新东方,俞敏洪老师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人。所以新东方的账号就常常会发一些俞敏洪老师的短视频,来增强账号可信度。

同时,俞敏洪还会和旗下老师连麦直播,为老师的课程背书,增强用户对老师的信任感。

当然,对于没有 IP 名人的机构来说还有一种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利用“名校背景”来获取用户信任。

比如说学而思就非常善于利用这一套路,他们官方主账号发布的很多短视频都是:

我们的老师都是保送清北的学霸呦~

甚至还专门在矩阵里注册了一个账号,就叫@XES 清北天团 。

当家长们看见类似的视频时,发现老师竟然很多都是保送清北的大学霸,自然会对机构有比较强的信任感,后续的卖课转化也容易很多。

2)超低价课广告投放的 3 个转化套路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转化卖课了,很多教育机构在账号矩阵流量不够大时,都会选择投放抖音广告来作为主要的卖课手段。

在观看了十几家教育机构的广告后,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用了这3个套路。

① 超低价课程,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首先,大部分教育机构通过抖音广告卖的课程都是非常便宜的超低价课程,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这是因为抖音广告这种投放形式,对于用户来说属于被动触达,他们很可能不是这个账号的粉丝,甚至可能根本还不知道有这家机构。所以,需要通过超低的客单价来吸引用户购买。

比如说新东方、猿辅导等很多课程的价格都不会超过 10 元,而有道精品课甚至只卖 1 元。

② 利用对比法、限时购,加强用户购买欲

这种低价课会让用户产生“这么便宜根本不可能亏”、“买到就是赚到”的想法,很容易就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通过对比法、限时购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用户的购买欲。

比如,有的广告会在文案中强调:

才半杯奶茶的钱,就能上 5 次直播课!

原价 599 ,限时 1 元抢购,仅限今天!

……

当然,大部分的限时购都是套路,每天看到的广告都是“仅限今天”,但类似的手段确实可以有效加强用户购买欲。

③ 赠送“高感知价值”的赠品,强力促转化

最后,这些广告还会通过额外的精美赠品,让用户觉得有便宜可占,完成最后一击。

比如像叮咚课堂、猿辅导、学而思等课程,都会额外再赠送一份礼盒:包括笔记本、测试题集、文具等。

像这些赠品无一例外,都属于对用户来说“感知价值较高”,但实际成本较低的赠品。

比如测试题集,对于机构来说上面负载的都是自己现有的内容,付出的不过是纸张和印刷费用,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能提高成绩、学习知识的利器。

剩下的其他赠品也大多类似,成本不高但对用户来说却非常有价值。再加上课程本身的超低价,很多用户甚至会因为想要赠品而选择购买课程。

3)通过团购信息,制造热卖氛围

除了广告投放的转化套路外,他们还会在课程主页利用团购信息制造热卖氛围。

参与过微信社群转化的同学应该都明白热卖气氛的重要性,当一个用户在犹豫是否购买时,如果群内处于热卖氛围,那他就很容易被影响从而购买。

比如学而思的课程主页就是这样:通过不断滚动的信息,制造出一个现在很多人都在买课的氛围。

如下图,我在不同时间、选择了不同课程,甚至隔了好几天,结果都“蹲守”到了同一位网友。

4)免费福利包做私域转化,客户线索也是赚钱

在抖音上除了超低价课程,教育机构还经常会投放一些 0 元课程。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不亏吗?

其实不亏,因为这些 0 元课程大部分都是教育机构们的一个“掩人耳目”的小花招。

这些所谓的课程,其实就类似于我们所熟知“引流福利包”,只不过是换了个更有吸引力的名字——“0 元免费学”罢了。

机构们真正想要的也并不是几块钱的学费,而是用户线索(目标用户的联系方式)。当你点击报名时,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拿到你的手机号,然后通过电话或者微信来做私域转化。

除了通过投放抖音广告这种方式外,类似的套路,也可以在课程详情页做成福利 PUSH 给用户,或是干脆直接在直播中就通过福利将用户引流到微信。

03结语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抖音上教育机构的运营套路有了一定了解了。

我们总结了教育机构的 4 个引流套路

1)多账号矩阵运营

2)打造 IP 形象

3)借力热点话题,提高曝光

4)垂直高质量的内容才是王道

还有 6 个转化套路:

1)强化账号人设,增强用户信任

2)低价引流课程,降低新用户决策门槛

3)通过对比法、限时购,加强用户购买欲

4)高感知价值赠品,强力促进转化

5)营造热卖氛围

6)针对用户做私域转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讲了这么多引流、转化的套路,但千万别过分依赖这些手段。

教育机构做抖音,核心竞争力还是优质课程。只有高质量课程 + 运营套路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好抖音。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aLKadPG1VfuHj8eJmO0gg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大多数中国人,每天都会吃很多的「盐」。

盐巴中含有的钠,如果摄入过量,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健康威胁。

1 克盐中,大约含有 400 毫克钠。根据 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发现,我们每日的钠摄入量竟高达 5706.7 毫克,是适宜摄入量的 3.8 倍(适宜量为 1500 毫克)

这样大量地摄入盐,很可能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心血管病的风险,加重肾脏负担等。还容易引起「水肿」,显得人「疲惫不精致」,变得丑丑的!

🌝 🔜 🐷

那有些朋友可能会想,炒菜时少放点盐就行了吧?NONONO,除了饭菜以外,我们还可能会在其他地方摄入过量的钠。

就比如我们爱吃的「零食」,很可能就是潜藏的「高钠炸弹」。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大家经常吃的 15 种高钠零食。

第一名简直惊掉下巴,没想到酸酸甜甜的它,竟然钠含量「爆表」……

15 种高钠零食榜单

营养成分按 100 克可食用部分标记

以下数据来自部分产品的包装标识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5

苏打饼干

钠含量:500 毫克

苏打饼干属于钠含量偏高的零食,购买前看一眼营养成分表,别被「健康食物」的外表骗了。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4

薯片

钠含量:689 毫克

不同口味的薯片钠含量稍有差异,听上去越是「重口诱人」的,钠含量就越高。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3

火腿肠

钠含量:1030 毫克

和方便面真不是「绝配」,它俩一起吃,钠含量会「爆表」。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2

五香花生

钠含量:1054 毫克

既然是「五香」,当然少不了咸味。每次吃要控制好量,别一次吃太多。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1

豆干

钠含量:1067 毫克

能解嘴馋,还能补充植物蛋白,但是依然逃不开卤味零食「高盐高钠」的毛病。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0

泡椒凤爪

钠含量:1226 毫克

除了盐之外,还有一些含钠添加剂,如果不是天天吃得话,不用太担心。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9

魔芋爽

钠含量:1251 毫克

纯粹的「为口味而生」,加入的大量油、盐、糖,糟蹋了这么好的低热量食材,偶尔吃一包解解馋吧。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8

口味瓜子

钠含量:1404 毫克

越是口味丰富,钠含量就越高。尽量购买原味的。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7

海苔

钠含量:1808 毫克

幸好海苔重量轻,每次吃几片也才十几克,不用过度担心。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6

鱿鱼丝

钠含量:1867 毫克

幸好比较耐嚼,每次吃的量有限,要是真的干掉一大袋,全天的钠额度都会被花光……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5

牛肉干

钠含量:1967 毫克

肉干类是高盐零食的重灾区,牛肉干也不能幸免。加了盐、糖、油味道自然更好,不过每次吃几片垫垫肚子就够啦。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4

无花果丝

钠含量:2009 毫克

童年最爱的零食之一,酸酸甜甜还带点咸,味道让人着魔。

钠含量也是让人刮目相看,建议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3

鳕鱼片

钠含量:2132 毫克

海产零食中的「钠」王,好在蛋白质含量有 30% 多。

相比鱿鱼丝,调味更单一,脂肪的添加量更少,控制好量少吃点就可以。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2

辣条

钠含量:2740 毫克

重口零食的主力担当之一。

明知道它盐多糖多油多,热量还很高,但就是有很多人抵挡不住它的诱惑。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1

话梅

钠含量:5905 毫克

当之无愧的钠含量冠军!

含水量越低的梅子,钠含量越高,喜欢吃话梅的小伙伴该改改口味了。

看到了吗!没想到酸酸甜甜的话梅,竟然是钠含量最高的零食。

而且能够促进食欲的它,很多人一次能吃下一大包,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超量的盐……

文末会给大家推荐 2 张「美味健康的零食清单」,先继续往下看!👇

如何识别身边的零食

是否属于高钠?

「营养成分表」会告诉我们。

根据《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的建议,100 克固体食物中,钠含量超过 600 毫克;100 毫升液体食物中,钠含量超过 300 毫克,就属于「高钠食物」了。

我们可以看食品包装后的「营养成分表」上的 NRV% 数值,来识别它的身份。

NRV% 的意思,其实就是每 100 克食物中(有些不是按照 100 克来计算的,注意区分),所含的营养素,占一天所需量的百分比数值。

我们用下面这包鱿鱼丝来举例:

这 15 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薯片不算啥,第一名竟然是......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根据这包鱿鱼丝的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看出,吃下 100 克,就会摄入 4504 毫克的钠,这已经是将近两天半的适宜摄入量了,赶紧扔回货架……

好啦,大家快用上面这个小方法去识别自己爱吃的小零食,属不属于高钠食品吧!

有些偶尔解解馋可以,真的不要吃多了……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aFSUb82qxs4cw526FHSgQ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本文由《万物》杂志官方微信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在卡路里过剩的时代,减肥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不过,长期节食对人的大脑和身体有什么短期和长期影响?75年前的一个史无前例的饥荒实验给出了残酷的答案。

 

 

撰文 七君

 

 

你可能不知道,二战中死于饥荒的人数和战死的军人数量不相上下。根据都柏林大学学院经济学家 Cormac Ó Gráda 的估计,在二战中至少有2千万人死于饥饿。

 

二战期间,荷兰因为纳粹的控制而实行了口粮配给制,每人每天的能量摄入只有400卡路里,仅为现代人的五分之一不到。而在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每天有近一千人死于饥饿。平民不仅开始吃宠物、皮带和书,甚至开始吃人。

 

为了为欧亚战后纾困和重建做准备,盟军迫切需要营养学的指导。但是,当时和饥荒相关的科学研究少得可怜。虽然19世纪时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断食,不过那时候的研究手段比较原始,大多是称称体重,测一测尿里的氮含量,大家并不知道饥饿对身心的更具体的影响,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恢复患者的健康。

 

为了寻找答案,美国政府找到了在生理学界小有名气,并曾经为美军设计了行军盒饭K-口粮(K-ration)的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理学家 Ancel Keys。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1941年Keys为美军设计的K-口粮早饭 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美国军方的资助下,1944年11月 Ancel Keys 开始做一个现在没有科研机构敢做的实验:严格控制36个健康年轻人的卡路里摄入,让他们经历6个月的饥荒。

 

而因为这个研究是在明尼苏达大学的足球场做的,它后来被称为明尼苏达饥荒实验(Minnesota Starvation Experiment)。这是人类首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长期节食对人体的影响。

 

一年后,32个参与者离开了明尼苏达大学,他们的经历永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他们自己。

 

 

前无古人的饥荒实验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明尼苏达饥荒实验的招募广告:你愿不愿意为了这些孩子能吃上饭而挨饿?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Keys 发出警告:实验可能会对健康有严重的影响,也没有补贴,但是依然有400多个人报名。

 

Keys 从中选了36个精神和体能都极为健全的年轻人,他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这些人不会因为节食而倒下。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明尼苏达饥荒实验参与者留影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在实验前,所有36个人都未曾经历饥荒,也从未节食。这36人大多是20岁出头的热血汉子,最年长的也不过33岁。他们的智商均值为130,超过普通人(人群IQ均值为100),等同于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研究生的脑力。

 

 

Keys 设计了一个被试内设计的实验,先给参与者3个月的控制期,然后再让他们吃严格的减肥食谱,最后再让他们逐渐恢复饮食。

 

在3个月的控制期内,每个人每天的摄入大约3200千卡路里的食物,超重或体重不足的人的饮食会相应地调整。

 

参与者只能在大学食堂里吃分量和内容被严格规定的食物,而且一定要在研究者眼皮底下吃完。他们的食谱和普通西餐差不多,比如牛排、羊肉、蔬菜沙拉、冰淇凌什么的。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接下来就是节食期。

 

1945年2月12日,这些人开始为期6个月的节食。Keys 的目标是通过饮食把这些小伙子的体重减少25%。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把每人每天摄入的能量控制在1570千卡路里左右,每天只能吃2顿。从现在的标准看,每天1570千卡路里的能量摄入是普通男性每日摄入(约2500千卡)的六成。研究者会根据每个人每天的体重调整他们的饮食,使其体重符合预期的曲线。

 

而节食食谱也是相当单调,几乎还原了战争时期欧洲平民的生存状态:卷心菜、土豆、豆子汤、通心粉和奶酪,饮食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蛋白质含量比较少。

 

为了模拟真实的日常生活的能量消耗,在整个实验期间他们每周要在跑步机上散步35千米,从事15小时和学习有关的活动,比如在大学听课。其他时间,他们可以在校园里自由活动,看电影或者找点事做。

 

在实验期间,Keys 对他们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检查,智商、性格(用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心脏大小、血容量,听力视力,体脂率,甚至精子数量都被详细记录下来。他们每天还被要求记日记,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研究人员正在测量参与者的生理指标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1950年,Keys 把这项研究整理成了2册出版,书名为 The Biology of Human Starvation这个研究使他在生理学界声名鹊起。而明尼苏达饥饿实验的重要结论也被美军制作成了小册字,在战后的欧亚分发。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是饥荒研究史上最为细致的案例。现在要想复制这个研究的话,不论从规模还是伦理上来看都不太可能。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得到的一些重要结论。

 

饿到心脏缩水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在节食期,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体能和脑力进行测量。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在节食开始前,所有36人的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内,平均是69千克,身高体重指数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在18.4-25.4之间,平均是21.9,不胖不瘦。

 

而节食开始后,本来身材匀称的他们看起来瘦骨嶙峋,身体棱角分明,非常可怕。

 

节食期结束后,他们的BMI均值为16.4,有人甚至只有14.9。要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BMI在18.5以下属于体重过轻,和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的BMI差不多。

 

和后来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些人的基础代谢率(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下降了。比如,这些人的心率显著下降,从每分钟55掉到35下。为了保存能量,他们的便便次数也降低到了每周一次。血容量下降了10%,心脏也缩水了。

 

节食带来的另一个可怕的影响,就是他们眼球中的血管收缩,这导致他们的眼球变白。根据 Keys 的描述,他们的眼睛在节食末期看起来亮白得不自然,像是瓷器做的。

 

 

其中一些人皮肤还变得粗糙,常感到眩晕耳鸣,身体不协调,还会发冷。而因为臀部缺乏脂肪,他们也无法久坐。

 

节食对身体造成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体能衰退。从后摆腿测力计测得的数值来看,他们的力量减少了21%。这些人也抱怨感到衰老无力。

 

Keys 认为,这些人的生理状态和患有饮食障碍的人十分相似,他进而提出,一些心理障碍可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挨饿的实验参与者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Keys 还发现了一个节食带来的有趣现象。

 

在这个研究之前,民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饥饿的人的感官会变得敏锐。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科学,Keys 也测量了他们的听力和视力。

 

和传言相反,Keys 发现饥饿对视力没有影响,但是却奇怪地提高了听力,尤其是对低频声音的敏感度。Keys 对此的解释是,由于耳部组织萎缩,耳道变大,耳屎变少,因此听力有所提升。

 

 

饿着,笨着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的本意是鼓励大家求知若渴。但是放到明尼苏达饥荒实验的语境中,这句话就有了别样的理解:饿着的人的学习能力反而衰退了。

 

节食对这些人认知能力的打击让 Keys 感到错愕。Keys 发现,在进入节食期短短几周后,这些人的注意力、学习效率和判断力都下降了。

 

在2003年的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 Regina C Casper 和同事的回访研究中,所有18人都同意这个结论。其中12人还表示,他们在节食期间对智力活动的需求降低了,也就是说他们不再那么爱学习了。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实验参与者在晒太阳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好奇心的减弱伴随着抑郁的爆发。节食几周后,36个参与者很快陷入了抑郁。他们在日记里记录下两餐之间的时间是多么难熬,他们感觉多么无力疲劳。

 

Keys 记录道,在实验前,这些小伙子都有强硬的政治观点,但是进入节食阶段后,他们关心的话题就剩下了食物,世界局势对他们来说变成了身外之事。

 

在控制期,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社交和恋爱,但随着节食的深入,他们变得社恐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互动,恋爱的冲动似乎也成了上辈子的事有,温饱思淫欲看来没有说错。

 

一些参与者开始收藏烹饪书,每天晚上挑灯夜读,仿佛这样可以画饼充饥。他们的梦境也统一更换成了食物相关的主题。在白天,他们因为脑子里想着吃的而无法专心做事,甚至连听到笑话也笑不出来。

 

一天的两顿饭变成了高光时刻。为了让食物看起来份量更足,他们常常会兑水,舔盘也是常规操作。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晚餐时,参与者在舔盘。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虽然被招募时这36人被认为有坚强的意志,但节食真正开始后,有两人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被送到了大学医院的精神科。

 

其中一个叫做 Samuel Legg 的参与者用斧头砍掉了自己的手指。一个叫做 Franklin Watkins 的24岁小伙饿到开始做吃人的梦,而他也在自由活动时间疯狂作弊,跑到镇上偷吃冰淇淋和奶昔,甚至威胁要杀掉 Keys。最后,Keys 不得不把他俩,以及另外两个疑似作弊者的数据剔除。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后来因为精神异常而退出实验的 Sam Legg 在节食前和节食中的样子。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Keys 还发现,虽然在常人眼中这些人已经瘦到皮包骨头,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体重过低,相反还认为别人都太胖了。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一点在厌食症患者身上普遍适用,厌食症患者并不觉得自己瘦削,反而觉得他人肥胖。

 

 

反弹的脂肪

 

糟糕的事还在后头。

 

节食期过后进入了12周的恢复期,Keys 开始慢慢增加他们的每日摄入能量,并观察他们的变化。

 

除去离开的4人,32个参与者被分成了4组,每组采用不同的营养补充方式,每天分别比节食期增加400、800、1200和1600千卡路里摄入。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实验参与者Dan Miller 在节食期(左)和恢复期(右)的体型 图片来源:Mad Science Museum

 

几周后 Keys 发现,每天增加400千卡路里的那个组的组员身体根本没有恢复,而他们的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也最长。一番考虑后,他为所有4个组又增加了每天800千卡路里的能量。

 

这样一波操作后,大家看起来才有了元气。因此 Keys 总结道,对于经历过饥荒的人,每人每天需要4000千卡路里才能恢复健康。

 

但是细究的话,这种“康复”实际上是病态的。

 

首先,在3个月的恢复期结束后,32人中没有任何一人的体重恢复到控制期的水平,他们的平均BMI只有18.4,依旧体重过轻。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瘦子”恢复的体重大多是脂肪,他们身体的脂肪含量是控制期的1.4倍。这可是真的“越减越肥”。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相对于控制期体重(黑点)和身体脂肪数量(白点)的变化(%),C代表控制期,S代表节食期,R代表恢复期,数字代表周。 图片来源:Keys et al. (1950)

 

1945年10月20日,到了离别的日子,大家可以放开肚皮随便吃了。

 

虽然已经恢复了饮食上的“自由”,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些人依旧感到饥肠辘辘。Keys 对其中12个人进行了8周的追踪,他发现这一打人每天吃超过5000千卡路里的食物;有人甚至一天饕餮了11500千卡路里,相当于吃了5人份的食物。

 

看完史上唯一的饥荒实验,才知道长期节食减肥有多伤脑

 

而在实验结束后的第10周(也就是图片中的第58周),其中8人的体脂量依旧超过控制期,其他人因为没有继续参加后续研究而没有留下数据。

 

实验结束后,Keys 本以为他们会很快回归正常生活,但是他的预计错了。

 

2003年,36人中还有19人还在世,同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 Regina C Casper 、明尼苏达大学的精神病学家 Elke Eckert 和同事对其中18人进行了回访。根据访谈,其中一人出现了暴食症,有次因为吃太多进了医院,还差点死掉。

 

虽然这18条好汉都不后悔当初参与这个饥荒实验,但和实验前的体重相比,回访的18人回忆,他们在实验结束的10周后平均增重10千克,许多人在接下来的半年到5年里一直在和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作斗争。

 

这就是长期节食的真相。

 

 

懂了,食物可以增强意志力,所以减肥的决心要在吃完饭后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RL8jvNToYAo_-Komk_7eg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
窃·格瓦拉周爆红背后,这句话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窝。试问,要不是为了谋生,哪只社畜愿意上班呢?
美国年轻人也有类似的想法。近两年很流行的FIRE运动,就倡导 “ 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财务自由,早日退休)”,通过开源节流,早早实现财富自由,35岁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问题是如何能够实现财富自由。要知道,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创业的高风险和高压力,知名企业家孙陶然在他的《创业36条军规》中就明确提出,只有不到10%的人适合创业。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打工才是最终的归途。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看一看,打工有没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先定一个小目标,整他个年薪百万。
 
 
01
年薪达到百万有多难?
2019年5月15日晚间,腾讯控股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后,#腾讯员工平均月薪7万# 很快冲上热搜第一。
被深深震撼后特地去查看了下原文,注意到在2019年报中,腾讯总裁刘炽平的个人年薪就高达3.5亿元,还有多位未披露的高管早在2015年财报中就已经年薪过亿。所谓人均月薪7万背后,含有很多“被平均”的水分。
可见,就算是在高薪著称的互联网大厂,达成百万年薪也没那么容易。那么,普罗大众的情况又如何呢?
我们采集了全部3827家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剔除缺失数据的样本后发现,2158家公司中,超过85%的企业普通员工平均年薪少于10万元。如果考虑到公司以及员工之间的“贫富差距”,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年薪或许更不乐观。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上面这张图就明晃晃地告诉我们,普通员工想要冲击年薪百万,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还是得当高管。
然而,成为高管的难度似乎不亚于当年考清北复交。
从数据上看,在剔除了异常值后,A股上市公司中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比例都在1%以下,颇有一种当年高考“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气势。
相比之下,进入董事会的可能性还稍高一些。董事会成员占员工数量比例的中位数为0.3%,而高管比例的中位数仅为0.27%——前者高了0.03%。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更让人沮丧的是,即便千辛万苦当上了高管,也未必就能保证高薪。
数据显示,在A股上市公司中,高管平均年薪达到100万的公司个数占比达到46%。乍一看,这个比例并不低,似乎意味着只要能够晋升到高管级别,就有将近一半的几率实现年薪百万。但我们查看原始数据,发现高管中也有很多人是“被平均”了。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细看不同职位的高管情况,A股财报四个“标配”高管职位中,任一职位年薪达到百万的比例都不超过40%,这说明,高管和高管之间的贫富差距其实也很大。
当然,职位越高,实现小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打工一族”最高阶的总经理中,百万年薪的人数占比达到36%,而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则分别只有13%和17%。
更关键的,其实是得选一个好公司。
假如你能在华夏幸福拼到总经理,年薪将高达4千万;如果能在中信证券成为财务总监,年薪将接近820万;如果在光线传媒当董事会秘书,年薪也能接近700万。

 

 

 

02

如何提升工资天花板?
选对行业很重要
既然如此,进入什么样的公司更能够提高自己未来的薪酬天花板?
从行业来看,无论是高管年薪达到百万的公司比例,还是普通员工平均薪资,金融行业都一骑绝尘。
银行和非银金融的A股上市公司中,近9成公司的高管平均年薪超过百万,普通员工平均年薪的公司中位数也高达40万元。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在3827家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19家公司的普通员工平均年薪超过50万元,其中就有17家属于金融行业。除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等一系列券商公司,还有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大家熟悉的银行名字。
这就难怪即使金融业已经拥挤不堪,每年还是有许多趋之若鹜的年轻人往里下饺子。
排除掉金融相关行业之后,其他行业公司的普通员工薪酬平均值中位数其实相差不大。房地产已经处于第二梯队,排在中位的公司平均年薪也只在10万元左右。
但如果只看高管的话,房地产、建筑材料和电子最为慷慨,高管平均年薪过百万的公司比例均超过了60%。房地产更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在高管平均薪资超过1千万的7家公司中,就有3家是房地产公司,它们依次是金科股份、华夏幸福和万科。
这样看下来,怀揣财务自由的打工者们如果实在进不了金融行业,去房地产公司艰苦打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不幸进入了休闲服务、机械设备等行业,想要实现年薪百万的小目标,就真的难度很大了。
 
 
03
找工作
还得挑体量大的公司
抛开行业,企业类型也会对打工者的薪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对来说,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对普通员工比较友好,以京沪高铁、多家头部银行和证券公司等为首,近些年国企的竞争力不断上扬,除了薪资还有各种隐性福利,尤其是在疫情当前,国企更是“不降薪大团队”的主力成员。
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虽然高管年薪达到100万元的占比颇高,但整体的普通员工收入情况并不是非常乐观。民营企业由于基数最大,虽然目前仍有神州数码等高薪企业,但由于整体竞争力参差不齐,平均水平也相对靠后。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当然,就算处在同样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中,公司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依旧很大。
比如说同处于商业贸易行业的美凯龙和红旗连锁,前者高管平均年薪接近500万,后者仅有25万。
所以问题又来了,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大家的薪酬水平?
采集每家公司对应的市值、收入和利润等财务数据,按照规模对其分组。结果显示: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大家的薪资都与公司的市值和营收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这意味着,公司的体量对薪酬水平的影响其实挺大。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如果是在市值大于500亿元或是营收大于100亿元的公司当高管,那就有7成的概率能实现年薪百万的小目标。
如果是在那些市值或营收能达到2000亿元的大公司,则普通员工的年均薪资都能达到6位数。当然,能达到这种体量,多半都是各个行业的大厂了。
从利润来看,注意到一个小转折。当每年亏损超过10亿元之后,员工们的薪酬水平甚至超过利润在10亿以内的企业,直逼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这说明,动辄亏损超过10亿的公司,真的不差钱呀。
比如乐视网,2019年总亏损达113亿元,其高管平均年薪110万元,普通员工平均年薪超过20万,在A股中算是拔尖的水平了。这种宁可亏损也要对员工大方的行为,绝对评得上A股好雇主。
当然,由于本次统计样本局限在A股市场,爱奇艺、哔哩哔哩等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并未纳入统计。这些企业也承担着巨额亏损,同时凭借优厚的待遇成为广大年轻人的就业首选。

 

 

 

04
尾 声
 
看到现在,大家应该也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想要通过打工实现财务自由,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能在A股成功上市的公司,已经是相对比较优质。即便是在这样的公司中,就算拼尽全力达到高管级别,也仍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的心。
我们不止一次在网上刷到“多少人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在马路边崩溃大哭;应酬太多,喝酒喝到抱着地铁站工作人员吐;为了工作没时间陪女朋友,被工作爱情双重插刀的小伙子声嘶力竭的呐喊……”的视频。
但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生大概率就只能一直打工,可能直到65岁退休,也摸不到财务自由的边。既然如此,我们的平凡甚至失败,才是生活的常态,那些对自我的无休止的苛责,似乎也可以更少一些。
毕竟从小电视剧就告诉我们,做人呢,最紧要的是开心。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最后的最后,想引用知乎网友ze ran的回答,与大家共饮这碗鸡汤,干杯!

如何靠打工实现年薪百万?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26-H5mJRh9JokQVO2tcfA

为反击美国抹黑,新华社憋出了个大招!

为反击美国抹黑,新华社憋出了个大招!

按:
这是一篇非常特别非常罕见的新华社报道。最特别的地方,正文里,居然还有很多的文章链接。
而且,基本都是境外的链接。
唉,估计也是被逼的,新华社憋出了这样一个大招,就是给世界看看证据,最近一些美国人甩锅中国的言论,有多么的不靠谱!
还真别说,证据是一抓一大把。
新媒体时代,新闻文体也在变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新华社也不容易啊。
新华社全文如下。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为转移国内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甩锅中国,编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

但是,正如林肯所说:“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谎言止于真相,我们用事实说话。

今后,只要有新的谎言出现,我们还会继续告世人以真相。

谎言1:新冠肺炎病毒是“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

事实真相:世卫组织规定病毒命名不得与特定国家、地方相联系。

◆基于对历史上流行性疾病命名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尤其是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命名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2015年5月8日,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制定《病毒命名最佳实践原则》,明确规定在疾病名称中应避免使用地理方位、人名、动物或食物种群,涉及文化、人口、工业或职业(如军团)和可煽动过度恐慌的术语。

https://www.who.int/topics/infectious_diseases/naming-new-diseases/en/

◆根据2015年病毒命名准则和世界公共卫生领域实践,世卫组织于2020年2月11日宣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211-sitrep-22-ncov.pdf?sfvrsn=fb6d49b1_2

◆英国《自然》期刊4月连发三次社论,对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道歉,呼吁立即停止新冠病毒污名化,避免将病毒与特定位置相关联的不负责任行为。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009-0

◆《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由于将亚裔群体与新冠病毒不当关联,美国亚裔面临严重排外情绪,屡屡受到种族歧视的骚扰和攻击。

谎言2:武汉是病毒源头。

事实真相:武汉首先报告疫情不等于就是病毒源头,新冠病毒源头尚未确定。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要以科学为依据,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去研究。

◆历史上最初病例的报告地往往不是病毒来源地,比如艾滋病毒感染病例最初由美国报告,但起源地有可能并非美国;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西班牙流感实际上也并非始于西班牙。

◆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发生同类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病毒源头的研究,对新冠病毒来源提出了许多学术观点。中国科学家也在认真开展相关研究,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起源、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月24日,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李兴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任丽丽教授,武汉同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建平等作为共同作者的研究文章。研究回溯分析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间在武汉市入院的首批41例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结果显示,首批41例确诊病例中,27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14例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病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他的家人均未出现发烧或任何呼吸道症状。该患者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和之后的病例之间也没有发现流行病学联系。

◆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出现。疫情是天灾,不是人祸。病毒和疫情的起源地同样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对其进行指责和追责不公平,也不可接受。

◆5月1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对病毒来源的调查需要“以科学为中心”,让科学家主导。世卫组织没有收到美国政府提供的任何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数据或具体证据。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transcripts/who-audio-emergencies-coronavirus-press-conference-04may2020.pdf?sfvrsn=3ef4c516_4

◆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市长迈克尔·梅尔哈姆表示,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也显示他已拥有新冠病毒抗体,比美国1月20日报道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早2个多月。

https://news.cgtn.com/news/3149444e79514464776c6d636a4e6e62684a4856/index.html

◆5月6日,《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171个新冠肺炎患者早在今年1月就出现了相关症状,所有人均无中国旅行经历,比该州官方报告的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20/05/05/patients-florida-had-symptoms-covid-19-early-january/3083949001/

◆5月3日,医学期刊《国际抗菌剂杂志》刊登题为《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国传播》的论文。研究人员选取14个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1月16日期间流感疾病(ILI)重症监护室病例,于4月6日至9日重新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发现一名42岁男子的样本呈阳性。该病例与中国缺乏关联,且在发病前没有外国旅行史,表明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国传播。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857920301643

谎言3:新冠病毒系武汉病毒研究所制造。

事实真相:所有现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源于自然而非人为制造。

◆1月30日,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中国疾控中心等研究团队文章指出,通过对中国武汉9名确诊患者的10个2019-nCoV基因组序列进行重新遗传分析得出结论,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人感染性冠状病毒,相比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两种蝙蝠源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样冠状病毒密切相关。这表明蝙蝠可能是这种病毒的原始宿主。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251-8/fulltext

◆27名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国际知名医学专家2月19日在《柳叶刀》上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对新冠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并公开发表结果。这些结果压倒性地证明病毒和其他很多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418-9/fulltext

◆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5位知名学者3月17日在《自然-医学》撰文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病毒是在实验室制造或以其他方式设计的。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20-9

◆3月26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柯林斯发表博客文章指出,该病毒是自然产生的。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并不具有之前使用过的病毒主干结构,因此并非人类创造,可能是一种蝙蝠体内的病毒和另一种穿山甲携带病毒结合发展而成,因此新冠病毒不是实验室的操作产物。

https://directorsblog.nih.gov/2020/03/26/genomic-research-points-to-natural-origin-of-covid-19/

◆世卫组织发言人法德拉·沙伊卜4月21日在记者会上说,所有现有证据均表明,新冠病毒来源于动物,而非从实验室或其他地方改造或创造得到的。该病毒很可能在蝙蝠体内蓄势待发,但如何从蝙蝠传染到人身上,仍有待发现。

https://edition.cnn.com/us/live-news/us-coronavirus-update-04-21-20/h_802e1e857336975e196e3c25c647b02e

◆4月30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美情报界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即新冠病毒不是人造,也未经过基因改造。

https://www.odni.gov/index.php/newsroom/press-releases/item/2112-intelligence-community-statement-on-origins-of-covid-19

◆5月1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已有许多科学家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确信新冠肺炎病毒来自自然界。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transcripts/who-audio-emergencies-coronavirus-press-conference-01may2020.pdf?sfvrsn=b8091a87_2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5月5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现有证据显示,该病毒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并非人为制造或合成。许多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该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发现证据不支持该病毒来源于实验室制造的说法。

https://www.who.int/china/zh/news/detail/06-05-2020-covid-19-q-a-with-dr-galea

◆法国新闻周刊《现代价值》援引法国情报部门消息称,绝对可以肯定新冠病毒不是武汉P4实验室泄漏。

谎言4: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病毒研究所意外泄漏造成。

事实真相: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是中法政府合作项目,该所不具备全新设计和制造新冠病毒的能力,也没有证据表明该所发生过病原泄露或人员感染事故。

◆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是中法政府合作项目,从设计、建设到管理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具有严格的防护设施和措施。所有实验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获得资质。第一批实验人员系在法国、美国P4实验室接受培训。实验室设施设备每年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通过验收才能继续运行。

◆武汉病毒研究所一贯坚持科研信息及时公开分享,包括数据共享、发表论文、参加会议、科学传播等。在过去一年里,武汉病毒研究所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余人次外国学者。作为全球正在运行的数十个同样等级的P4实验室之一,武汉病毒研究所一直坚持国际化发展,秉持对国内外开放和透明的原则,积极务实地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交流。武汉病毒研究所设置的信息共享平台“2019新冠病毒信息库”,迄今访问量超过60万次,下载量超过2100万次。

◆武汉病毒研究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一直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2019年12月27日中国地方政府首次接到疫情报告,12月30日接收新冠肺炎患者首批检测试样前,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内并无新冠病毒。截至目前,该研究所内也无人感染新冠肺炎。

◆4月中旬,法国总统办公室表示,无证据表明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与新冠肺炎疫情之间存在关系。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france-lab-idUSKBN21Z2ME

◆近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在其网站发文称,根据美国多名顶尖病毒研究人员分析报告,新冠病毒几乎不可能是因为来自中国或者任何地方的实验室事故导致,而是以与其他冠状病毒相同的方式传播到人类。

https://www.npr.org/sections/goatsandsoda/2020/04/23/841729646/virus-researchers-cast-doubt-on-theory-of-coronavirus-lab-accident

◆已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长达15年的美国生态健康联盟总裁、病毒专家达萨克4月26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称,武汉病毒实验室尚未拥有引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我们找到的只是病毒的近亲,而非其本身,所以病毒源于武汉实验室是不可能的。

https://edition.cnn.com/videos/tv/2020/04/26/exp-gps-0426-daszak-int.cnn

◆5月4日发行的《国家地理》杂志刊登采访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文章称,福奇表示,现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不是来自中国实验室。通过观察病毒在蝙蝠体内的演变综合目前掌握的情况,均表明这种病毒不可能是人为或被故意制造,它们是在大自然中变异,然后跨越物种。基于以上,他不支持病毒源来自自然但从中国实验室泄漏的说法。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20/05/anthony-fauci-no-scientific-evidence-the-coronavirus-was-made-in-a-chinese-lab-cvd/?cmpid=org=ngp::mc=social::src=twitter::cmp=editorial::add=tw20200504science-faucicoronavirus::rid=&sf233573268=1#close

◆英国《独立报》消息称,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5月6日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这(新冠病毒)是一种人造的冠状病毒。我们还没有看到存在这种(病毒与武汉实验室)联系的任何证据。

https://www.sky.com/new-search/ask-the-health-secretary-06-05-20-ccc49a95-e2ca-47af-ad14-aa31d75ab92b?q=Matt%20Hancock

◆4月24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宣布终止非盈利组织生态健康联盟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开展的“蝙蝠冠状病毒出现的风险”合作研究项目,并收回所有经费。此前,特朗普在4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以病毒“实验室泄露”为由,要求取消给予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费支持的所有项目,仅7天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作出了这一决定。此举招致美科学界广泛质疑与批评。波士顿大学国家新型传染病实验室副主任杰拉德·库仕、全球病毒基因组计划负责人丹尼斯·卡罗尔指出,此举开启了一个可怕的先例,是政治干预科学的最恶劣行径,表明特朗普政府为了廉价的政治利益而伤害真正重要的科学研究。

谎言5:中国本可将病毒控制在武汉,但却让大量中国人乘机前往米兰、纽约及其他地方,向全世界散播病毒。

事实真相:中国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严格防控措施,把疫情主要控制在了武汉。统计显示中国输出病例很少。

◆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链。《科学》杂志研究报告预估,上述措施使中国减少了超过70万的感染者。

◆1月23日中国暂时关闭离汉通道,1月24日至4月8日武汉无商业航班,亦无列车离汉。不可能有武汉居民在此期间前往海外。

◆1月23日武汉“封城”时,美国公开确诊病例只有1例。2月2日美国对所有中国公民和过去14天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关闭边境时,美国官方统计确诊病例只有8例。3月13日,美国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时,美国内公布的确诊病例是1896例。4月8日,中方解除对武汉“封城”措施时,美国内公布的确诊病例40万。目前,美国内公布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120万,死亡人数高达7万多。美国内公布的确诊病例从1人到100万人,用了不到100天。

◆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表示,美东北大学研究显示,该州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并非来自中国。《纽约时报》援引美国专家研究证实,纽约疫情主要传入来源并非亚洲。

◆加拿大几个大省疫情统计数据显示,病毒系由美国旅行者传入加拿大。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法国当地传播病毒毒株来源不明。俄罗斯输入病例无一例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卫生部数据显示,从东北亚输入病例所占比重极小。新加坡从中国输入病例不及从其他国家输入的1/10。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表示,3月以后在日本扩散的疫情并非源自中国。

谎言6:中国人吃蝙蝠染上新冠病毒。

事实真相:蝙蝠从来都不是中国人的食材。

◆网上所流传的一位中国女导游喝蝙蝠汤的视频,是在2016年录制并上传到社交媒体的。该视频拍摄于一个太平洋小岛,这位导游和她的团队在那里录制一档旅游节目,并且尝试当地特色蝙蝠汤。

◆蝙蝠从来都不是中国人的食材。在疫情初期发现病毒聚集传播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售卖蝙蝠。

谎言7:中国重新开放野生动物市场,应立即关闭所有“湿货市场”。

事实真相:中国不存在所谓“野生动物湿货市场”,中国已立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捕猎、交易等行为。

◆中国2020年2月24日出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陆生野生动物的制度。世界自然基金会对该决定表示赞赏。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press-releases/wwf-statement-on-china-s-revision-of-the-wildlife-protection-law

◆在中国销售野生动物是违法的,一旦发现将被取缔并受到法律惩处。

◆在中国不存在所谓“野生动物湿货市场”。事实上,在中国没有“湿货市场”这个概念。人们常说的是农贸市场和活禽海鲜市场。这类市场销售新鲜的鱼、肉、蔬菜、海鲜等农副产品,也有少数市场销售活禽,与西方国家的鱼市、水果蔬菜市场没有本质区别。这类市场不仅中国有,在许多国家也都普遍存在,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国际法并未对开设和运营此类市场有过限制。武汉重新开放的正是上述传统农贸市场。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与已知的家畜家禽冠状病毒同源性极低。基于上述科学判断,并考虑到活禽海鲜市场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中方允许地方在确保做好防控工作前提下,有条件地开放活禽海鲜交易市场。中方高度重视防疫问题,为确保安全,中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十分严格的措施,加强对活禽海鲜市场管理,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市场开办者责任和销售者责任,推动落实活禽海鲜市场实施严格防疫制度。有关部门还将依照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对活禽海鲜实施检疫检测,全面抓好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考虑到湖北省武汉市的防疫形势,华南海鲜市场至今没有开放。

谎言8:中国一开始试图掩盖疫情,延误对外发布时机,导致疫情扩散蔓延。

事实真相:新冠肺炎疫情是未知病毒对人类发起的突然袭击,对其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了信息。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医生第一时间报告其接诊的3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情况。这是中国地方部门首次报告可疑病例。当天,武汉市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下发文件《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当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当天,中国向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通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信息。

◆2020年1月3日,中方开始定期向世卫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从1月3日到2月3日,中方向美方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30次。

◆武汉市卫健委2019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通报肺炎疫情后,中方2020年1月7日就完成了病毒鉴定和测序,1月11日就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信息;1月1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就初步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并加紧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和有效药物;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国家卫健委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1月24日,新冠肺炎的网络直报功能正式上线。

◆与中国应对疫情反应相比,从2020年1月3日中方向美方通报疫情信息,到3月13日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国政府花了70天时间。即使以2月2日美方对所有中国公民和过去14天到中国的外国人关闭边境,到3月13日计算,美方也耗费了40天。

◆5月1日,美国疾控中心(CDC)网站发布该中心首席副主任舒沙特及“CDC应对新冠病毒小组”撰写的报告称,美1月21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后,疫情似在2月份得到控制,但随后迅速加剧。持续旅行输入、大规模聚会、病毒传入高危工作场所和人口稠密地区、检测规模有限导致隐性传播、无症状传播等因素促使美疫情在2至3月加速蔓延。

谎言9:中国为隐瞒疫情信息,逮捕“吹哨人”李文亮医生。

事实真相:李文亮医生不是“吹哨人”,没有被逮捕。

◆各国对传染病的确认都有严格规定,这是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核实和发布等都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定。

◆呼吸科医生张继先是第一个报告疫情病例的人,并因此受到嘉奖。

◆2019年12月30日(张继先医生报告可疑病例3天后、武汉发布通报前一天)下午,眼科医生李文亮在同学微信群转发信息称“确诊了7例SARS”,并请不要外传。该微信截屏在网上迅速传播造成恐慌。武汉警方于2020年1月3日请其前往派出所谈话,以训诫书方式要求其停止传播流言。1月中旬李文亮医生不幸感染,1月31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7日经抢救无效病逝。当日,国家卫健委对其逝世公开表示哀悼。国家监察委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武汉,就有关李文亮医生问题开展调查。3月19日,调查组公布调查结论并召开记者会。同日,武汉市公安局通报了有关处理结果,认为训诫李文亮一案适用法律错误,决定撤销训诫书。

◆李文亮是好医生,也是中共党员,不是所谓“反体制人物”。3月5日,他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4月2日被评定为烈士。给李文亮医生贴上对抗体制的“英雄”“觉醒者”等标签,是对李医生及其家人的极大不尊重,是极不道德的政治操弄。4月28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李文亮医生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独立传媒研究所”详细调查了媒体如何不公正报道李文亮医生的来龙去脉,认为西方媒体将李文亮医生有关情况描述为中国政府隐瞒疫情的证据不符合逻辑。

Truth and Propaganda About Coronavirus

谎言10:中国太晚提供关于病毒人传人的信息,导致美国及世界对病毒传染速度和致命性认识不够,未能及早作出决策。

事实真相:中方和世卫组织发出的信息及时且强烈,美方对病毒危害性一直了如指掌。

◆确定一种新型病毒可以人传人,需要一个科学、严格的论证程序。1月9日,中方专家组已通过媒体确认病例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向媒体通报,新冠病毒可人传人。美国当天未报告确诊病例。1月23日,1200万人口的武汉“封城”,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向世人发出强烈预警信息。美国当天只报告1个病例。

◆1月22日,世卫组织网站警告新冠肺炎病毒可能存在人传人风险。27日,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范围风险由中等改为高风险,表示疫情对中国造成非常高风险,对区域造成高风险。1月30日,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召开会议,宣布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美国是第一个从武汉撤出其领馆人员、也是第一个宣布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全面限制措施的国家:美国1月25日就宣布关闭驻武汉总领馆并撤出其人员。2月2日美对所有中国公民和过去14天到中国的外国人关闭边境,当天美国公开病例仅8例。

◆直到3月初,美政府才严肃承认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危险性和严重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美国著名经济学者杰弗里·萨克斯发表评论文章,批评美国政府在疫情问题上对中国甩锅毫无根据和逻辑,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他认为,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问题的源头是麦卡锡主义的重现,是个大谎言。

https://www.jeffsachs.org/blog/m222zmwdpm83mc32ntfbgr38hml4mj

◆针对台湾当局称台防疫部门2019年12月底曾向世卫组织发函“示警”新冠病毒“人传人”,而世卫组织未向全球公开这项信息,5月4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台湾2019年12月31日发给世卫组织的电子邮件不是警告,而是要求世卫组织就媒体报道的非典型肺炎提供更多信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故事还在流传。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transcripts/who-audio-emergencies-coronavirus-press-conference-04may2020.pdf?sfvrsn=3ef4c516_4

谎言11:中国数据不透明,确诊和病亡人数偏少,真实数字至少多出50倍。

事实真相:中方数据完全公开透明,经得起历史检验。

◆1月21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开始每日在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前一天的疫情情况。1月27日开始,中国每日组织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重点疫情信息并回应国内外媒体热点问题。国家层面和各省区市疫情期间累计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超过3000场,政府官员、医务人员、专家学者、病愈患者直面镜头,有问必答。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5/05/nw.D110000renmrb_20200505_2-03.htm

◆中国基于自身疫情数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武汉“封城”76天后“解封”本身充分说明问题。

◆中国全国较低的确诊和死亡病例归功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包括关闭离汉通道等举措。根据《科学》杂志研究报告预估,上述措施使中国减少了超过70万的感染者。

◆中国政府始终以人为本,将拯救每一个生命作为重中之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所有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都实行了集中隔离。这些措施切断了传染链,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实现总体较低的感染数据。仅湖北省就治愈了3600余名80岁以上患者,其中还包含7位百岁老人。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月22日晚在日内瓦说,中国及时分享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展现出相当高的透明度。世卫组织访华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3月接受美媒采访时,就媒体对中国官方数据的质疑回应表示,我看不出任何操纵数据的迹象。

◆3月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接受美国媒体VOX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中国没有隐瞒数据。他同很多医院和医生交谈,并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来源,可以证实中方数据是可信的。

https://www.vox.com/2020/3/2/21161067/coronavirus-covid19-china

◆美国和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科赫和肯恩·冈村4月28日联合发表论文,通过研究中国、意大利和美国三个国家的疫情数据,发现中国实时播报的疫情数字与美国、意大利的数字一样,其分布都符合本福德定律,不存在疫情数字被操纵的可能。

◆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人口流动推动新冠病毒在中国时空分布》作者之一、耶鲁大学教授克里斯塔基斯4月29日在推特上表示,论文结果证实了中国病例数报告的准确性,因为从不同来源获得的信息(移动通信显示的人口流动)可以很好地预测病例数,并符合流行病学预期。

https://twitter.com/NAChristakis/status/1255466011672879109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5月5日表示,1月3日起,世卫组织同中国就疫情的严重程度、传播动力学、持续性人际传播的可能性、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等问题持续进行技术沟通,并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向国际社会进行了详尽通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5/06/c_1125945126.htm

谎言12: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再次说明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例。

事实真相:武汉订正数据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恰恰证明中方公开、透明、负责任。

◆4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有关规定,武汉市发布通报,将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订正为50333例;将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为3869例。

◆武汉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逝者负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主动订正有关数据,原因有四:一是疫情早期病人激增,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收治能力严重不足,有些患者没有入院治疗,在家中病亡。二是在救治高峰期,医院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忙于救治,客观上存在迟报、漏报和误报现象。三是由于收治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快速增加,既有部属、省属、市属和区属医院,也有企业、民营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少数医疗机构未能及时与大疫情网对接、报送信息。四是有些死亡病例信息登记不全,存在重报、误报情况。

◆为了保证订正数据准确,武汉市专门成立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组,线上充分利用市疫情防控大数据信息系统、市殡葬信息系统、市医政医管新冠肺炎信息系统和市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病例进行线上比对、去重、补全;线下按照全覆盖、无遗漏要求,对所有涉疫地点数据进行全采集,包括发热门诊、医院、方舱、隔离点、涉疫社区,以及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管辖的监所、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对所有病例个人信息全采集,通过医疗机构、街道社区、基层派出所、患者所在单位及家属,逐人排查核对,确保每一个病例准确无误,每一个数据客观真实。

◆订正数据统计标准是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政府4月29日开始统计医院之外的死亡病例,并据此修正了死亡人数。西班牙政府4月17日发表公报,要求各地统一核算标准进行申报,并将对已公布的数值进行修订。

谎言13:中方散布关于疫情的虚假消息。

事实真相:中方信息发布公开透明,而美国内一些政客、反华学者和媒体肆意对中国攻击抹黑。中国是虚假信息的受害者。

◆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经验并开展国际合作,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截至5月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同39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49次通电话;李克强总理同1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13次通电话,并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48个国家外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80次通电话。各方均高度赞赏中国以开放态度同世界分享有益疫情防控经验,肯定中方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4月27日,《柳叶刀》主编霍顿接受CNN连线采访时表示,中国得知新冠病毒信息时,立即在2019年12月31日通报世卫组织。我们应当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世卫组织!因为他们已经尽可能地警告国际社会关于这场传染病全球大流行的严重性。

◆第74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在埃塞俄比亚出席第33届非盟峰会时表示,中国驻联合国机构向联合国报告了有关疫情的详细情况,中国政府对疫情信息的发布及时、透明,让外界清楚中国正在发生的疫情情况,有利于多边合作防止疫情蔓延。

◆ 4月20日,美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发文揭露美国保守派记者与政府配合散布虚假信息全过程:《华盛顿邮报》记者罗金曾屡屡炮制假新闻,他在4月14日以似是而非口吻对美国驻华使馆电报断章取义,把反华分子虚构为“科学家”,撰写出漏洞百出的“爆料”文章。15日晚,共和党参议员科顿发表阴谋论,称中国政府要为疫情所有损失负责。17日,美国务卿蓬佩奥将该阴谋论“带到全球舞台”,要求中国允许专家进入武汉病毒研究所调查。

https://thegrayzone.com/2020/04/20/trump-media-chinese-lab-coronavirus-conspiracy/amp/?__twitter_impression=true

谎言14:中国政治体制是问题根源。

事实真相:病毒不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领导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进程中发挥了果断、关键的作用。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广阔国土上有效组织动员了14亿人民,克服了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凝聚一切力量,集中所有资源,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坚定广泛的支持。中国也无意对外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

◆2020年1月23日,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2天后,中国30个省区市启动一级响应。1月24日起,全国陆续派出330多支医疗队、4.2万名医护人员赶赴湖北,投身抗疫一线。1月25日,解放军三支医疗队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连夜飞赴武汉。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全国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抗疫一线。

◆中国集中人力物力,用10天时间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用15天时间建成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以平均一天半一座的速度建成16家方舱医院,提供13000余张病床。

◆中国在发现疫情初期就提出“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个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武汉市4.45万多名基层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1.38万个“网格”,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全国范围实施“社交距离”做法,得到人民积极响应和严格执行,有效减少疫情扩散。

◆国际社会对中方抗疫举措给予高度评价。1月2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访华会见习近平主席时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非盟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赞,中国在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中做出了“了不起”的努力。

◆2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在中国—世卫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采取了有史以来最具雄心、最敏锐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改变了疫情的走向。中国的方法是目前唯一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5月6日,新加坡民调机构“黑箱研究”发布报告,该机构与国际消费者调查机构Toluna对全球23个经济体的1.25万名民众进行了在线调查。该调查通过4个关键指标(政治领导力、企业领导力、社区和媒体),来评估各地民众对各经济体政府抗疫措施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综合评分以85分位列榜首,85%的中国大陆受访者相信中国在危机过后将变得更强大。

为反击美国抹黑,新华社憋出了个大招!

https://www.cnbc.com/2020/05/07/coronavirus-china-vietnam-uae-top-list-as-citizens-rank-government-response.html

谎言15:中国驱逐美国记者以隐藏疫情。

事实真相:中方措施是对美方长期打压中方驻美媒体机构、特别是近期驱逐60名中方记者的对等反制。中方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发布信息。

◆美方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的政治打压行为不断升级。2018年12月,美司法部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北美分台登记为“外国代理人”。2020年2月18日,美国务院宣布将新华社等5家中国媒体驻美机构作为“外国使团”列管。

◆美方对中国记者入境签证采取歧视性政策,仅允许中国驻美记者单次入境。2018年以来有30余名中方记者遭到美方无限期拖延甚至拒签。

◆2020年3月2日,美国务院宣布自3月13日起,将削减作为“外国使团”列管的5家中国媒体驻美机构40%的中国籍员工,实际上变相驱逐了60名中国驻美记者。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方秉持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每天在网上向外界公布疫情数据。外国驻华记者每个工作日都可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组织的例行记者会,就任何关心的与疫情相关的问题提问。中国国家机关、地方省市、专家学者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大批外国驻华记者在武汉采访,发表大量第一手报道,外界获取中国有关疫情信息未受任何影响。

◆中方始终欢迎各国媒体和记者依法依规在中国从事采访报道工作,并将继续提供便利和协助。中方反对的是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反对的是借所谓新闻自由炮制假新闻,反对的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

谎言16:中国控制世界卫生组织,用金钱拉拢世卫组织。

事实真相: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长期以来,中国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合作,但中国从未操控世卫组织。作为世卫组织最大资金来源国,美国暂停向世卫组织供资,遭到国际社会一致反对。

◆世卫组织是负责公共卫生安全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现有194个会员国。在世卫组织21人总部领导团队中,11位来自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只有1位中国成员。他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或执业的医生、流行病学家、救援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https://www.who.int/dg/who-headquarters-leadership-team

◆2018年至2019年,中国在世卫组织缴纳的会费金额排第三,次于美国和日本。根据世卫组织官方信息,会员费目前仅占该组织资金来源的不到四分之一,剩下的资金来自自愿捐赠。如将这两个资金来源综合来看,中国是第九大出资国。如果将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资助算进来,中国的排名更低。

谎言17:台湾早在2019年12月31日就向世卫组织发出关于新冠肺炎人传人的警告,但未获得重视。

事实真相:中国台湾地区并未向世卫组织发出警告,而是在武汉卫健委发出疫情通报后向世卫组织寻求更多信息。

◆武汉市2019年12月31日对外发布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情况通报后,台卫生部门向国家卫健委发函了解武汉卫健委发布的信息,国家卫健委通过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联系窗口及时予以了书面回复。同日,台卫生部门向世卫组织发送所谓“预警”邮件。该邮件未提及“人传人”,主要是向世卫组织了解情况。事实很清楚,大陆方面首先公布信息,台卫生部门再进行转述,不存在所谓台湾首先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情况。

为反击美国抹黑,新华社憋出了个大招!

◆世卫组织多次澄清,中国台湾地区没有向其“示警”,只是提出希望了解更多信息。早在台湾发送邮件之前,世卫组织就已收到多个其他方面提出的疫情信息通报请求。4月20日,世卫组织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就此明确澄清。中国台湾地区直到1月21日才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此之前,台湾方面不掌握疫情的临床病例信息,更不可能所谓“得出人传人的结论”。

谎言18:中国阻止台湾加入世卫组织,危害台湾人的健康。

事实真相: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世卫组织。中国台湾和世卫组织之间的技术合作渠道始终畅通。

◆世卫组织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只有联合国成员才有资格加入,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无权加入。

◆中国加入《国际卫生条例》时声明,《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境,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根据中国政府同世卫组织达成的共识,中国台湾地区设立了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联络点,拥有登录世卫组织事件信息网站的账号,可及时获取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中国台湾地区与世卫组织的技术合作不存在障碍。从2019年初到2020年5月初,16批24人次台湾地区专家参加世卫组织举办的技术会议。

◆疫情发生后,中国国家卫健委及时主动向台湾地区通报疫情信息。截至5月6日,大陆方面向台湾方面通报疫情信息148次。1月中旬,大陆方面安排台湾专家到武汉实地考察,了解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人诊治和疫情处置情况。

谎言19: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大流行负责,要对中国展开调查,应起诉中国,向中国追责索赔。

事实真相:要求中国为疫情负责、赔偿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实质上是美国一些政客出于国内政治甩锅推责的手段。

◆疫情是天灾,不是人祸。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

◆突发大规模流行疾病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件,不存在所谓疫情首发国的“国家责任”问题。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首先在美国发现并蔓延至全世界,国际社会从未要求美承担赔偿责任。

◆美国要求中国就疫情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根据国际法,国家责任的产生,需责任国实施了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且与受害国的损失存在因果关系。中国的防疫抗疫行为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并且与美因疫情大规模暴发可能遭受的损失之间也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美国所谓对中国展开调查,是有罪推定。

◆中美之间没有关于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方面的双边条约或协定,因而不存在任何涉及双边条约义务的违约情势。尽管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相关规定,缔约国只负有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的义务,中方还是及时并持续向美方作了通报。美国最早获知中国的疫情信息,并一直获得持续的更新信息。面对疫情,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发布信息并向世卫组织作出通报,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和最彻底的举措,认真履行了《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美国内所谓诉讼纯属恶意滥诉,不仅毫无事实依据,也有违基本法理。根据国际法上的主权平等原则,中国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所采取的主权行为不受美国法院管辖。此类滥诉不利于美国国内的疫情防控,也与当前国际抗疫合作背道而驰。

◆5月4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中英美多国科研团队的研究。研究通过建模发现,中国使用的三大非药物干预措施(城际旅行限制、早期识别和隔离、接触限制和社会疏远),不仅遏制了新冠疫情在中国的发展,也为全球赢得了时间窗口。研究指出,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非药物干预“组合拳”,则中国的新冠病例或将增加67倍,超过700万人。

谎言20:中国囤积防护物资,利用疫情牟取暴利,并且加大防疫物资出口审查,限制物资出口,特别是呼吸机的出口,导致美物资储备不足。

事实真相:尽管中国自身防疫任务依然艰巨,但中方仍在力所能及范围为其他国家提供抗疫医疗物资。

◆中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中方还积极发挥产能优势,及时开放医疗物资市场和出口渠道。

◆ 根据商务部统计,3月1日至5月6日,中国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经向19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其中7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6个国际组织通过官方渠道与我签署了216批次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71个国家和地区政府、8个国际组织正与我企业开展128批次商业采购洽谈。

◆据中国海关统计,3月1日至4月30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712亿元。包括:口罩278亿只,防护服1.3亿套,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7341万人份,红外测温仪1257万件,呼吸机4.91万台,病员监护仪12.4万台,护目镜4363万副,外科手套8.54亿双。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3月1日至5月5日,中国向美国提供逾66亿只口罩、3.44亿双外科手套、4409万套防护服、675万副护目镜、近7500台呼吸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6日,中国地方省区市、有关机构以及企业已经向美国30个州、55个城市捐助了超过960万只口罩、50万盒检测试剂、30.59万双医用及其他手套、13.35万副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中国没有限制医疗物资出口。中方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等政策措施,不是为了限制出口,而是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质量监管、规范出口秩序。

◆中国有创呼吸机产能有限,有些零配件来自国外且供应不足,企业都在按照市场化方式与进口方洽谈,中国政府从未限制其出口。

谎言21: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是“援助政治”、“政治宣传”。

事实真相: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是对有关国家支持中国抗疫的投桃报李,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广泛分享防控经验,对外提供医疗防护物资,并积极派遣医疗队伍。截至5月上旬,通过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公开7版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设立20亿元人民币抗疫合作专项资金,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召开120余场视频交流会议。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向19个国家派出21支医疗专家组。中欧成立联合专家组,中韩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向世卫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捐助。积极响应G20“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同意暂缓77个有关发展中国家今年5月1日至年底到期的债务本息偿付。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方支持帮助,认为中方行动体现了患难与共、守望相助,进一步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谎言22:中国干预美国大选,想方设法阻止特朗普连任。

事实真相:中国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是美国某些政客将攻击中国作为竞选策略。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美国大选是美国内部事务,中国没有兴趣也从来没有进行干预。

◆美国《政治报》曝光共和党参议员全国委员会给党内各阵营发送长达一份长达57页的备忘录,鼓动共和党候选人通过积极攻击中国来应对疫情危机。该备忘录给出三大攻击路线:一是批评中国掩盖疫情;二是指责民主党对手对华立场软弱;三是强调自己会向中国追责。该备忘录还表示将把中国作为2020年美大选的中心议题。这表明,栽赃、攻击中国已经成为共和党竞选的“全政府策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4/24/gop-memo-anti-china-coronavirus-207244

谎言23:中方近期要求出口口罩、检测试剂盒、呼吸机等物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声明,表明中方变相禁止出口防疫用品。

事实真相:中方做法旨在加强质量监管。

◆防疫产品生产和供应事关受疫情影响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危,必须严把质量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疫物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加大联合整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出口防疫物资质量监管、规范出口秩序的举措。中方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失信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出口防疫物资质量安全,更好支持全球疫情防控。

◆相关措施实施以来效果明显,国际社会予以积极评价。中方没有也不会限制防疫物资出口。据了解,中国海关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在保证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通关速度,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

谎言24:中国广东对非洲公民采取“歧视性”做法。

事实真相:中方防控举措坚持中外一视同仁,对歧视性言行采取零容忍态度。

◆中方克服困难向所有非洲在华人员特别是留学生给予关爱和保障。非洲在湖北和武汉的3000多名留学生除1人感染并被很快治愈外,其他人都安然无恙。

◆截至4月13日,广州累计报告境外输入外籍确诊病例26例,其中非洲籍占19例。中方加强防控检测,对象包括中国公民和所有外籍人士,不针对特定国籍和种族,目的是维护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对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个别交流不畅和误解现象,有关部门同非洲有关国家政府官员保持密切沟通,迅速妥善处理。非洲国家驻穗领团团长4月18日表示,广东省和广州市采取了多项举措,保障非洲国家在粤侨民的合法权益。

◆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4月13日表示,非洲国家和中国既是朋友,更是战友,彼此命运紧密相连,中方决不会采取歧视性的做法。部分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表示,非中友谊深厚,历经风雨考验。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非中友好关系发展。

◆据BBC4月17日报道,此前在社交媒体上盛传的一则肯尼亚夫妇因疫情被歧视在武汉街头遭殴打的视频,事后被证实拍摄于纽约街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