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疫情还没结束,更坏的状况已经来了。

前几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发布了一篇《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报告里,有几个非常令人不安的数字: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是60多年以来粮食供应最严峻的一年。

全世界,至少有8.21亿人在夜里饿着肚子睡觉。

将有2.5亿人遭遇粮食危机,比去年多了整整1亿3000万人。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全球75亿人口,每30人中就可能有1人因饥饿活不过2020年。

用WFP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的话说:未来3个月内,全球每天会有30万人饿死。

这一次,联合国正式吹响了警告的哨声:

一场“圣经级别(biblical)”的大饥荒,正在将世界推向危险的边缘。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报告一出,我们才知道:

原以为疫情快要结束了,可它带来的水深火热,才刚刚开始。

01
耳朵先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疫情为什么会次生出粮食危机。
粮食自给,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
但放眼全球,能将这条生命线攥在自己手中的国家,少之又少。
富裕的韩国、日本,粮食自给率长期不足40%。
贫瘠的非洲大陆,整体粮食自给率只有60%。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都要花钱买进口粮食,以填饱人民的肚子。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世界各国粮食自给地图
可疫情的蔓延,一方面让粮食大幅减产,出口国开始限制出口,粮价上涨。
另一方面,又让生产秩序中断,进口国财政缩水,无力支付。
于是,供不上、买不起,粮食缺口根本无法弥补。
犹记得两个多月前,张文宏教授就在担忧:
疫情次生灾害下的死亡人数,会远远超过疫情本身。
没想到,一语成谶。
很多国家已经被随之而来的粮荒压得几乎崩溃。
02
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对他们来说,新冠病毒不是最可怕的死神,饥饿才是。
在非洲,仅3月末,米价就上涨了超过30%。
肯尼亚的一位单亲母亲,独自抚养8个孩子。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新京报
疫情在非洲爆发之后,她连口罩都买不起,更别说粮食。
8个孩子饿得哇哇大哭。
不得已,她只能把石头放在锅里煮,假装还有饭可做,希望孩子们在等饭的时候能踏实地睡着。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新京报
有人吃泥饼充饥。
矿洞里采出来的矿石磨成粉,和水混合,用纱布简单过滤。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滤出的泥浆摊成一张一张的面饼,晒干之后,就成了果腹的食物。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这种泥饼,吃多了会让人消化不良。
肚子越来越大,甚至因此死去。
可在饥饿面前,还有什么选择?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南苏丹地区,孩子们不知有多久没吃上饭,瘦得皮包骨头。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国际时间在线
贫民窟居民,要么排队等着领救济粮。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要么变成了“秃鹫”,每天早早来到屠宰场,等着抢走没人要的动物内脏。
哪怕是牛肚子里还没成型的胚胎,都成了他们难得的美食。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印度同样处在阴影中。
疫情封锁之后,一切公共场所关闭。
穷人没了工作,没了收入。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梨视频
饥饿面前,很多人只能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梨视频
只要能生存下去,根本顾不上干不干净。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梨视频
一辆运奶车发生事故,车上的牛奶打翻一地。
一个男人跑过来,跟一旁的流浪狗抢食物,小心翼翼地将牛奶用手捧舀进罐子里。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青峰侠
泰国曼谷,每天都有很多穷人聚在Lum pi ni公园。
只求有好心人来给他们发食物。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泰国中文网
甚至直接写出标语请求施舍:“请给我一点饭吃。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图片来源:泰国中文网
尼日利亚,买不起食物的穷人上街哀嚎。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阿富汗,一边是小麦价格飞涨,一边是700万儿童正在挨饿。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叙利亚的人民,也只能依靠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救济过活。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一位女子扛着救济粮
还有伊拉克告急,需求进口100万吨小麦,25万吨大米;
印尼、菲律宾已经面临粮荒,储备粮最多只能撑6个月;
在刚果、委内瑞拉、南苏丹等地,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在濒临饿死…
太多国家,还没来得及扛过疫情,就早已经步入至暗时刻。
03
电影《饥饿站台》里有句台词:“饥饿使人癫狂。”
在每个人都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又会发生什么?
被生活所迫的老百姓,别无选择,只能拼命挣扎想活下去。
结果,只会是无尽的暴力和混乱。
现实中,这种混乱每天都在上演。
新冠疫情次生出的粮食危机,已经在很多国家导致了更可怕的社会问题。
疫情下的厄瓜多尔,国家经济陷入萧条。
在一处码头,当海鲜运输船刚停靠,一大帮饥饿的难民冲了上来,哄抢海鲜。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肯尼亚首都的贫民窟,救济粮一出,几千人疯抢。
直接造成踩踏惨剧,2人死亡。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还有人选择更极端的方式。
菲律宾封锁后,首都马尼拉贫民窟的人们都在担心自己不会死于肺炎,而是死于饥饿。
他们走投无路,走上街头,开始大规模游行。
被逮捕之后,有人更加绝望地说:
“我们是因为饥饿而来求助的,我们没有收到食物、大米、杂货或现金,我们没有工作,该寻求谁的帮助?”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在孟加拉,饥饿的工人们因为收不到工资、买不到粮食,用砖头打砸自己的工厂,并放火烧了3辆摩托车和8辆自行车。
当地警察称,他们至少发射了25枚橡皮子弹,以驱散这些暴动的工人。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墨西哥更让人担忧。
很多农民为了多挣一点钱,开始给黑帮种大麻。
黑帮势力也得以越来越强大,跟政府叫板,更肆意横行。
单在4月19日一天,墨西哥黑帮创下了单日谋杀105人的全国新纪录。
而这离旧纪录(104人)的创造时间(4月4日),只过去了半个月。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我不禁想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那场粮食危机。
当时,全球有几十万人被饿死,多个国家因此发生暴乱。
非洲,示威群众打警察,焚烧警车。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海地,人民全部涌上街头抗议。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接着,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埃及,菲律宾,印尼,秘鲁…非洲、拉丁美洲,一片动荡。
富足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若不是看了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那份报告,看了世界各国疫情之下的民生状况,查了各种数据资料。
耳朵也不会知道,病毒已经引起饥荒,饥荒引起了混乱,混乱引起了动荡。
一切好似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04
很多人看到这里肯定会问:
世界粮食安全都这么岌岌可危了,中国有没有受到影响?
说实话,有。
比如大豆,我们用来榨油、做豆制品、做猪饲料,需求一向很高,又大部分依赖进口。
随着很多国家开始限制出口,我们肯定会很缺大豆。
也许你又会问,需要担心吗?
说实话,不需要。
大豆供应的波动,影响的只是我们的肉蛋奶消费。
换句话说,这只可能关系到我们吃得好不好。
但绝不关系到我们吃得饱不饱。
中国人早就不可能吃不饱了。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1994年,美国学者布的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
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地担忧,中国人口多,消耗快,耕地面积有限,要是把粮食吃光了,谁来养活这么多中国人?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可26年过去,中国用全世界8%的土地,喂饱了全世界18%的人口。
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都是自己种出来的,没让任何人养。
这一次空前的全球粮食危机,我们也有足够能力应付。
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因为中国人始终坚持一点:自己的饭碗,要牢牢捧在自己手里。
我们国家一直有条政策,叫做“18亿亩耕地红线”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不管城市化如何发展,一定要死守这条红线,让农民有地可种,让百姓有粮可吃。
这18亿亩,有我们的有四大粮仓: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平原。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太湖流域,鱼米之乡
更有一代代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硬是从不毛之地改造成的良田。
他们让又涝又旱的盐碱地长出庄稼,让灾害频发的黄淮海平原变成粮食主产区。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又让寸草不生的沿海滩变成沃土,让酒泉戈壁滩的石头缝中长出绿色蔬菜。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甚至还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向大漠要耕地,种植海水稻。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中国的农用耕地面积,早就扩大了。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正是在这些土地上,我们种出的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超过95%。
剩下的5%,还是当年我们在加入WTO时,承诺要放开国内消费的条件。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既然我们有杂交水稻的高产量,又有足够的耕地,根本不用慌。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还有更厉害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近20年,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着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
一旦有危机发生,我们的粮仓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保障度,托起每一个百姓的饭碗。
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度过了一道道灾难的关卡,没有一次听说过哪个地方有人饿过肚子。
就算今年疫情之下,也是第一时间倾全国之力,一省包一市。
封锁最严密、停工停产的武汉,每天都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瓜果蔬菜送过来。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而这次,哪怕国际粮食危机真的到来,只靠国家的粮食储备,我们也至少一年不会饿肚子。
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这将是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
袁隆平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过去,我们有过太多忍饥挨饿的历史,太明白一个国家的命运其实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如今,我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看作头等大事,把粮食安全视为第一安全。
所以,别担心。
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所有你能预见、不能预见的事态,国家都替你提前想好了。
在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幸感到心酸时,你也有资本感到自豪:
疫情几个月来,大到一张70万元的天价新冠肺炎账单,小到碗里的一粒米、一口菜,我们普通百姓,从未因这些发过愁,更没羡慕过其他国家。
这大概就是生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幸运。
 
本文作者: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cHw6G2tB3f_BEH60j27OQ

你也配上我的中?

你也配上我的中?

今年3月,上海市教委做了一些改革,核心内容是民办学校招生,也要摇号。

 

上海的民办教育很强,初中阶段已经形成了复旦附中、华二附中、交大附中、上海中学四大门派。他们一方面控制了优质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集团化运作,组成了庞大的分支矩阵。

 

一茬茬后浪都以能进入这些学校为荣。

 

以前,这些学校都是自主招生,优选的生源确保了学校升学率和各种荣誉。以华二初中为例,在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拿了172个奖项,全上海市第一。

 

现在,预定中奖突然变成全民乐透,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好事。郝大星说他很羡慕: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但有的人坐不住了。兰生复旦就发文提示家长:

 

单凭一时的热情择校,后果可能是漫长的痛苦折磨。

 

这也说得太含蓄了,华二初中就简单直接多了。几天前,华二初中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劝退信——《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

 

劝退信首先炫耀了学校的四大优势。老师们来自清北复交,特级教师很多;学生家长都是精英,教授、法官、企业家、机械师、书画家、专栏作家、IT精英占比很高;学生都是品学兼优,情商在线。

 

最后,学校重点强调了同学们的经济优势。大家经常去保利剧院、上海音乐厅看演出,春游秋游去的都是迪士尼:

 

民办教育是收费教育,你一定要清楚。

意犹未尽的华二初中还在文章里附上了两份自评表,一份给家长们评价自己的素质和经济实力,另一份是给孩子评价自己的科创基础和独立生活能力等:

 

100多门的选修课,这一切仅靠老师可以成全吗?不!

 

其实华二初中完全不必如此长篇大论,乃悟帮他们总结一下:

 

你也配?!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责令华二初中整改,并对领导进行追责。

 

2010年,依托华师大二附中,上海市民办华二初中成立了,出资方和举办方都是上海市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学校起点很高,连校园都是法国人设计的。

 

乃悟查了一下,新城发展是嘉定区国资委100%控股的国有企业。早在2018年,国家6部委就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除企业关联性强的职业学校之外,其他国企办学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或移交地方。

 

新城发展的主要业务是房地产。华二初中旁边有一些公司开发的项目。

 

事实上,华二初中的师生们说话一贯如此简单直接。一位在华二初中毕业的学生曾写道,自己一边学马术,一边学曲艺,一边读书,周围的人都很出色:

 

他们在各自领域、或科技、或某医学科,都能达到很高水准。

 

当年明德学校也对杉菜讲过类似的话。

 

乃悟没记错的话,杉菜最后不仅成功毕业,还把自己嫁入了豪门。

你也配上我的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jIrSInVQAGT06FepEPUsLQ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这事你信吗?换我也不信!可它就这么发生了!

 01 

 

最近发生的事,又一次刷新了公众对人性的认知下限。

 

58岁的儿子,将79岁的亲妈活埋!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编剧可以这样编,小说可以这样写,但那是虚拟。

 

可它就这么发生了,发生在现实中。

 

马克吐温说过:事实往往比虚构更加荒诞。因为虚构往往源自逻辑,而事实没有逻辑可言。

 

这个儿子的逻辑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他在这么做的时候,眼里看到的不是母亲,不是一个人。

 

他的亲妈,成了负担,他在减“负”。

 

不晓得他有没有子嗣,也许他可以说,减负的目的是保证对家庭的供给。

 

但令人怀疑,这份供给的目的,究竟是让自己得以安享晚年,还是让兽行轮回。

 

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他将面对应有的惩罚。

 

 0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可再怎么样,天地依旧容纳人类,圣人也没有非得逼百姓去死。

 

若不然,谁来奉祀?谁来纳赋?

 

这是对有用之人而言,有无用之人吗?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在电影《楢山节考》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深山里的偏僻村落,由于极端贫困食物短缺,老人一到70岁,就会由子女背到山上等死。

 

还用一个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供奉山神。

 

至于山神为什么不喜欢鲜嫩多汁的孩子和青年,有专一好这口的恶趣味,不需要解释。

 

村民眼里的老人,不再是一个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老而不死是为贼。

 

它的原意,只是让人别为老不尊,但如果用在这里,恰好符合村民的思维。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在这个山村里,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想出了不让没用的老人靡费粮食的办法,也不知道这个人的结局。

 

唯一知道的是,后来所有人都接受并遵循了这个办法。

 

用老人生命换来的粮食,是为了生生不息,为了让下一个活到70岁的人,拥抱残酷的死亡方式。

 

电影以批判的态度,提供反思的空间。

 

谁曾想到,它还真发生在现实中了。

 

 03 

 

所幸,我们不是生活在深山的村民,我们不会接受这种事,有的只是唾弃。

 

过去我们一直接受,并且推崇的,是孝道。

 

由此散发出去,就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

 

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卧冰求鲤,是割肉饲亲的故事。

 

这与事实发生的活埋亲妈,正是两个方向的极端。

 

载入史册的,有着这样一个割股奉君的故事:

 

晋公子重耳出奔,某日某地到了开饭时间,但翻遍口袋已经找不到一粒米。

 

重耳感叹之余,随口说了一句:已经足足三个月没吃到肉了啊!

 

随从跟着唏嘘,只有介子推默默离开。大家以为他出恭,并不在意。

 

不一会儿,介子推一瘸一拐地回来,手中捧着肉。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重耳大喜过望,立即支灶烹煮,等不到七分熟,就狼吞虎咽吃完。

 

他回味无穷地舔着嘴角的血丝,却瞥见介子推的衣裳渗出了血迹,就赶紧问肉从何来?

 

介子推说,从自己大腿上割的。

 

众人又是一番感慨。

 

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这类故事很多,可能不都那么极端,却都是那时的佳话。

 

介子推割肉,一定很痛苦,可是有更重要的东西,让他欣然为之。

 

淮阴侯韩信在提到老板时这样说:

 

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这可能就是介子推的内心独白。若不能分主之忧,废物不如。

 

在他的眼里,自己彼时最大的功用是可以告慰重耳辘辘饥肠,而不是一个需要承受割肉痛苦的活生生的人。

 

事君至忠的臣子,与大逆不道的儿子,眼中皆有所见。

 

唯独不见人。

 

 04 

 

人不应该是被活埋的负担,也不应该是食物。

 

可人被充当食物的事也有。

 

唐时安史之乱,叛军围睢阳。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城中粮尽,守将张巡于三军将士面前杀死自己的小妾,说:

 

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

让大家吃,吃了才有力气打仗。

 

在场诸人泣下不忍,张巡下了军令必须吃,遂使三军振奋。既已撕开一条缝,后面的事就是自然而然:

 

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城破时,原先的四万人,还剩下四百人。

 

张巡肩负重担,为了维护正朔必须死守睢阳。

 

在他的眼里看来,小妾不再是一个曾经共枕温存的人,而是食物。

 

正朔重要吗?很重要!

 

因为没了正朔,则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

 

但是对于被食的二三万人,唯一能得到的安慰就是:纵做鬼,也幸福。

 

正朔没有亏待张巡,追赠厚封,绘像藏凌烟阁。后者,是给予肯定的最高规格。

 

把人当食物,张巡不是孤例。这样做还能流芳千古,他是孤例。

 

而千古,有对那位小妾的交待吗?

 

既没有,也不需要有。

 

 05 

 

像张巡这样,为了更加宏大的愿景,不惜将牺牲放上祭坛的故事,今天一样在上演。

 

最近的,比如大不列颠面对疫情的处理方式,他们的说法是群体免疫。

 

诸如此类,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光景。

 

结论不好下。但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忽略一个事实:

 

祭坛上的每一个牺牲,都与张巡的小妾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叶障目,殊为可怜。无论这片叶,被描述得有多么大。

 

像介子推这样,为了他人的福祉,可以牺牲自己的故事,今天同样发生。

 

亲妈都活埋,啥干不出来!

比如不管自愿还是不自愿,总有机会成为六个钱包其中之一。

 

甚至有一些,已经超越悲壮,被包装成为福报,让人痛快地一饮而尽。

 

无论如何,该在双眼里,给自己的人生留一个位置。

 

可以浪,别看不清楚奔涌之下潮流汇聚的方向。

 

如果时间回拨,儿子这双浑浊的眼,应该可以看到这一幕:

 

58年前,21岁的产妇躺在床上,大汗淋漓。

 

刚出生的婴儿还在啼哭,助产人将他递了过来:恭喜!带把儿的呢!

 

产妇接过婴儿,轻轻抱在怀里。

 

也许是嗅到了安全的味道,婴儿停下了啼哭,闭起双眼。

 

疲惫的产妇,看着婴儿的小小脸庞,目光里的慈爱,足以融化这世间一切的苦。

 

他真可爱!不管是谁,拿什么来换,我也不乐意,我也只要他!

 

这位母亲,是这样想的。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咔巴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N07ClCMvAd2wzeGViBYww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江文华

4月30日,北京教育强区——西城区公布了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两个爆点:

一个是7月31日后实施“多校划片”;

一个是锁定学位,“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多校划片”意味着斥上千万巨资换来的学区房,最后可能拿到一个普通学校学位,变得一文不值。

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背景是,优质学位供给不足,供需矛盾越来越紧张。

西城区,一个名校云集、均价破10万的地方,都在推进多校划片和学位锁定,想必下了很大决心,触动了巨大的利益蛋糕,信号意义也非常明显。

接下来,全国必然会有更多地方推进这两项改革。

购买学区房的逻辑已变,不掌握这种趋势,真有可能买了房,上不了学。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前段时间,广州11区教育局发布了2020年一年级招生方案。

然后,不少人炸了锅。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今年的招生方案显示,除了一个楼盘,广钢北区其他楼盘业主的子女要摇号确定学位。

也就是说,他们的孩子大概率读不了离家一街之隔的名校——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小学部。

要知道,广东实验中学(省实)的综合实力能排到广州第二,时不时出个省高考状元。

业主问开发商、问政府:之前说好的省实呢?

更让他们气愤的是,不仅读不了省实,他们的孩子还有可能被分到条件相对较差的鹤洞小学、东沙小学。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广州市荔湾区公办小学2020年一年级招生工作方案》部分内容/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

广州市天河区的招生方案,也出现了新变化。

招生方案规定,2026年开始,天河区公办初中可能采用多校划片、电脑派位方式招收小学毕业生。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2020年广州市天河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细则/来源:天河区教育局

这是重点,要考!

简单说,因为小学毕业生过多,初中招生要摇号了。多校划片,就是说一个学区对应多所学校,条件好的、差的都有。

这也意味着,即使你买了天河区强校——广州中学附近的学区房,也有可能摇到普通学校。

不只是广州。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出台630政策:当年6月30日以后购置的房屋,都要参与多校划片。

一年后,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都相继开始多校划片。

今年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规定, 7月31日以后户口迁到西城区、或是在西城区买房的家庭适龄子女,全部实行多校划片入学。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来源: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

还有福州。

2020年开始,福州要把最好的公立初中——延安中学和普通学校捆绑在一起划片。学区里的人,可能摇到延安中学,也有可能摇到普通学校。

其实,国家早就注意到这件事了。

教育部几年前就督促各地普遍推行多校划片制度。

2015年4月,教育部点名24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热点小学、初中招生要普遍推行多校划片制度。北上广深都在列。

201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当时,教育部的初衷,是给学区房降温,推进教育均衡。但四年过去,效果不大。

渴望孩子成才的父母,在各种房产广告里寻找“学区”、“学位”等字眼。

等到实地看房时,销售指着离楼盘一街之隔的校园说,业主的孩子能就读这所学校。

你看见阳光下孩子们闪着光的头发,听到一声声稚嫩的笑声,咬咬牙掏出多年积蓄付了首付。

等到真正入住才发现,一街之隔成了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离学校近,就能就读。

这是购买学区房的第一个风险:

片区范围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划定,并不单单是离学校近就能入读。

有时候隔一条街,也成不了你家孩子入读的学校。

第二个风险是:

按照多校划片制度,片区里有好学校,也有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分到哪个,还真得靠运气。

运气好一点的,是配建了学校的小区业主。

大概的逻辑是这样的:

房地产商在开发地产时要引进配套,比如建个小学、幼儿园。

具体要引进哪个层次的学校,这就要看开发商的能力。下了功夫的,可能引进名校。

接下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商和学校会签一个协议。协议一般会暗示开发商小区的业主子女有优先就读该学校的权利。

有人会说,开发商只是代建方,配建的学校是公共配套,属范围内全体业主所有,并不是开发商开发小区独有。

道理是这样的,但在现实中经常引起争议。

比如前面广州市荔湾区广钢新城的例子。

华发中央公园的开发商配建了省实。按理说,这个学校属于广钢新城全体业主,按照就近入学原则,起码广钢新城北区业主的孩子,都能入读。

但现在的规定是,除华发中央公园外,广钢北区其他楼盘的业主子女,都要摇号确定省实入场券。

但配建学校的小区业主,也不是绝对的保险。第三个风险是:

如果小区里适龄孩子超过学校计划学位数,也要摇号,无法铁定。

教育行政部门会根据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人口政策调整、小学和幼儿园标准班额配置等因素预测学位需求。

例如,一般的小区不会每户都有适龄孩子,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预测判断学位需求。

但学区房不一样,业主除了投资客,就是拥有适龄儿童的刚需家庭。

刚需家庭一涌入,人口结构就发生变化,按正常人口结构设计的学位就远远不够用。

学校也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学位短缺就成了一段时间内的常态。

于是,摇号就开始了。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不过,上述政策的出台并不是说学区房“不香了”、要暴跌,只能说“变天了”。

之前,学区房“太香了”,房价久涨不跌。

甚至有北京的父母为了一个学位,花成百上千万买一套地下室。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重点小学学区二手房均价和其他住房均价相比,溢价率居然高达27.9%。

学区房,变天了!上千万买房,可能一文不值

2016年北京市内城六区二手房成交价格/来源: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研究院 孙伟增

价格异常坚挺的学区房也吸引不少投资客。他们只会助推房价上涨。

现在,多校划片和学位锁定相当于给异常火热的学区房降温。

以前,花高房价就能得到名校学位,现在不能100%保证,黄金地段的学区房可能会适当降价。

六年一学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投资客入场。毕竟,投资客希望在适当时机将房子转手,六年的周期实在太长。

正如开头所说,西城区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未来,多校划片是大势所趋。买了学区房,不能保证100%读名校。

那么,之前家长考虑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现在要考虑一个片区。

选择学校教育水平比较均衡、实力较强的片区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如果是长远考虑,不妨考虑片区的成长性,需要考虑城市发展重心和方向、未来城市的哪些区域将吸引优秀人才等。

毕竟,教育主要看师资和生源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更有可能花重金招聘老师,也更能吸引优秀人才。好老师加上好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更优秀。

这些地区的学校,更有可能后来者居上,从普通校成长为名校牛校。

从表面上看,是学区房的选择逻辑变了。本质上,应该看到政府部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决心。

我们期待一个教育更加公平的未来。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ItbfIPOw18xJMAkCNu0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