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们的“学曲房”

中产们的“学曲房”

作者:内幕君

来源:地产风声(ID:fangshi488)

芒果台今年新推一档综艺《朋友请听好》,形式还是传统的配方:

明星真人秀。

何炅和他的明星朋友们聚一起,插科打诨秀才艺,捎带读读信、熬熬鸡汤,信从全国各地寄来,浓缩14亿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管这叫解忧节目,跟午夜电台差不多。

4月29日那期节目,深圳的小李来信倾诉:

“别人的35岁事业有成,我的35岁却步入跌宕。辞职创业遭遇公司破产,随后婚姻走向破碎。”

用他的话说,人到中年,家庭事业一朝归零。

而这一切事情的起因,是小李给孩子买了一套学区房。

1

现年35岁的他,南开大学硕士,原本在国企上班,深圳有房一族,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还挺安稳。

动了学区房念头后,小李的人生开始转向。

“深圳的房价大家都懂,一套100平的学区房,1000多万才能拿下。我卖掉手头的房子,外加掏空10多年积蓄凑了首付。”

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就像跑马拉松,首付齐了也只是前半程稳住,月供就像后半程,如何保持才是关键。

1000万的房子每月还贷得几万,工薪阶层压根承受不起。为增加收入,去年小李从国企辞职创业。创业的同时,一边挤时间跑滴滴。

按照小李的说法,由于回归家庭的时间少,婚姻随之出现问题。后来婚离了,孩子判给女方。

公司倒闭雪上加霜,还欠着20多万债务。风雪走一遭的小李开始反思:

人是不是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他的故事是整个中产阶层的缩影。事实上,很多人都习惯了踮着脚尖,甚至跳起来摘葡萄,哪怕很吃力。

学区房早已成为套在中产家庭头上的紧箍咒,取不得也不敢取下。

一些人不理解,觉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过是地产商和中介在兜售焦虑,教育主要靠父母言传身教。

这个观点对一半。

其实,中国的中产阶层是个天生焦虑的群体,他们本身通过教育翻身,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体会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群体不爱喝鸡汤,比起诗和远方,他们更愿意手握一套学区房。

就像电影《学区房72小时》里的大学教授傅重,竭尽所能也要为女儿买重点小学的学区房。

中产为娃负重的生活状态,被网友形象描述为: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上了“学区房”的车之后,多数悲喜交加。孩子读上好学校,它是“学区房”;自个职场受挫时,它就成了“学曲房”。

小李说,创业时出去谈单,客户方一个个都比他年轻,就算实习生对他颐指气使,他也得凑上脸赔笑,毕竟高昂房贷压在身。

学曲房,就是让你学着委曲求全。

2

有焦虑就有市场。

而且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市场。

最近深圳楼市回暖,在这波行情中有两种房子卖得好,一种是有钱人玩的豪宅,一种就是学区房。

贝壳深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深圳学区房(百花-园岭片区)3月的成交价对比半年前,每平米平均涨8000元。

华强北有个学区盘叫阁林网苑,一套44.58㎡的房子,4月卖出时成交价632万,每平14万,去年同期的成交单价是10万。换算一下,过去一年,房东每天躺赚5000块,买房人则要多掏近180万。

除了深圳,南京、厦门、合肥等一二线城市的学区房价格,今年同样强势提拉。

不久前,江苏电视台报道,4月前半个月,南京学区房交易量超过去年同期,成交速度非常快,有些房源当天就能成交。当然,这里头有积压需求释放的影响。

据报道,鼓楼区的树人、汇文和29中学区房,原来350万的房子,现在加价30万才能买得到。4月份,一套可以读“力小+29中”的双学区小户型房源,刷爆南京中介的朋友圈,因为每平卖出13.75万的高价,同时刷新了一个月前同小区创下的13万单价记录。

南京旁边的合肥,学区房市场同样燥热。

       

中产们的“学曲房”

       

一个合肥业内人士发微博说,政务区最近的开单王是个小伙子,18天做了17单。政务区是合肥新兴的学区重镇。

有个学区盘挂出一套89平小三房,房东开始报价255万,没想到看房的人太多,把房东的心态看崩了。

崩完,房东调了两次价,两把涨到285万,而且只接受全款。

再说厦门,“学区房热”也可以从溢价看出几分。

划片岛内二流学区的莲岳里小区,大家眼中的“老破小”,成交单价冲破6万,比去年同期每平涨4000元左右。

这种涨幅还是客气的。

半个月前,有个叫玉滨城的小区,被划片一流学区后身价暴涨,最高挂牌价一度涨到14万每平,比年前挂牌单价高出7万。

去年同期,这个小区的成交单价在5.6万-7万之间。今年3月,一些听到风声的买房人先进场,54平房源540万成交,实际成交单价冲到10万。

这种麻雀变凤凰的剧情,2016年都不曾有过。

学区房摇身一变“学曲房”,价格扭曲的房。

3

水涨船高,年年推升背后,这些动辄10几万一平的房子,很多已丧失居住属性。

往直白了说,就是一块名校敲门砖。

比如,厦门岛内图强小区,因为可以读厦门最牛的小学+初中,也是每平卖10万+的主。

然而,这是一个1988年建成的小区,没法谈居住品质。

       

中产们的“学曲房”

图强小区

能掏出几百万买这种房子的,自住是不可能自住的。

图强小区这种还算“老破小”中的战斗机,建筑生命力没到极限,自己不住还能出租。

去年南京出了一套“迷你”学区房,13㎡大的房间内,搁一张床、一张桌子都显得拥挤不堪。

但因为总价低,房东报价168万,看房人摩肩接踵。神奇的是,这是一套“瓦房”,房龄已经39年。

       

中产们的“学曲房”

“瓦房”实景

现代快报现场调查,一个买房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房子如果真的能让小孩读琅小,250万我也买。

南京有三大知名小学:拉萨路小学、力学小学、琅琊路小学,坊间取名“拉力琅”。琅小就即琅琊路小学。

这套疯狂的瓦房后来没卖成,因为房主只有居住权没有房产证。只不过是中介利用市场焦虑,营造了一场幻梦。

4

为什么中产们如此痴迷学区房?

前面我说过,他们教育孩子有个永恒的信条:知识改变命运。

那么,学区房=改变命运吗?

绝大多数人会说不等于,现实却是形势比人强,挺残酷。

国家长期教育战略是,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高率取率是57.9%。

意味着,绝大多数地区,一半人上高中考大学,另一半则转去职业学校,学技能。

未来,这很可能就是蓝领和白领、金领的区别。

现阶段,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短时间无法逾越,城市内部各区域不平衡,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平衡,城市与城镇、农村不平衡。

不平衡的最直接反映是“升学率”。

拿普高率来说,深圳普高率常年在50%以下,2019年不到45%,同期北京17区普高平均升学率约为84.5%,天壤之别。

再说大学本科录取率,2019年河南考生108.4万,本科批次录取36万,率取率是33.2%,广东、四川、安徽、河北、湖南、江西、甘肃这一数据在35%-43%之间。

北京呢?68.9%。

天津更牛:79.43%。

也就是说,同样参加高考,北京的孩子10个里头7个上本科,河南是3.3个。

一本上线率差距更大,北京是36.3%,天津次之,上海接近30%,而河南仅12.92%。经济强省广东和河南一样惨,也就12.9%,根本原因是内部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

中产们的“学曲房”

大学升学问题往回倒,关键在小学。

能考上顶级重点高中,等于踏入一本校门。以厦门为例,2019年“一双外”三所顶流高中的一本率均超90%,厦门一中更是高达96%。

考重点高中则取决于能不能上个优质初中。都知道初中是免试入学,能不能上“优初”全凭小学划片或摇号,这时候拼的就是那套“学区房”。

所以中产们只能从小学抓起,依靠学区房的力量,在起跑线打破这种“不平衡”。

不惜重金,只求先发制人。

5

现实的残酷,中产的焦虑,硬生生把学区房炒成了“硬通货”。

有些家长收获意外之喜:

买学区房,孩子成绩一潭死水,房子却赚了300万。

阶层凝固有如冰河,破冰船的价格高高在上。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0_IUFa2uHjwCpPDJzZVtQ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本文授权转载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中国网民的生活,似乎是冰火两重天。

 

在一些网站上,用户很多这样的: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H大博士毕业,刚回国不久。”

“是X公司股东,利益相关,不便过多透露。”

“孩子4岁,单词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而在互联网的另一些角落,你却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在淘宝买了20块钱的东西,到手一看觉得还是贵,就退回去了。”

 

“因为穷,我翻出了五年前自己上高中的笔记挂到咸鱼上卖。”

 

“在麦当劳买了一杯红茶,喝完回家烧了开水再泡一杯。”

 

中国网民的真实水平,到底更接近哪种?

 

答案是后者。

 

如果你觉得惊讶,那你可能远远高估了中国网民的真实水平。

 

互联网,越来越看不懂了

 

在互联网上冲浪,一些网友的言论简直是迷惑行为大赏,随时让你了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明天上午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讲解,请各位家长提醒同学们准时收看、学习”。

 

“怎么还收费?”“这样的应该可以投诉吧”“是该投诉。别的群里是一元三次,咱们的太贵了”。

 

如果你问他:“???你在开玩笑吗?”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回复你:“没有啊,为什么要开玩笑?”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抖音上某小学数学教学视频下面的评论 / 抖音@刘小喵爱学习

 

不明白一元一次方程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相反,提问的人会反复怀疑自己,“难道这是什么新梗吗?几分钟没上网我怎么突然看不懂了?”

 

真的,千万不要怀疑自己被互联网抛弃,因为真的有人什么都看不懂。

 

有人在淘宝《切格瓦拉传》这本书下面提问,“一个贼还TM出书?”“把盗窃惯犯周某推崇成领袖不觉得丢脸吗?真是娱乐至死社会畸形!”“这本书讲的是精神领袖吗?看完我还用上班吗”?

 

他们没想过,外国名字千千万,为什么“窃格瓦拉”非要叫“格瓦拉”不叫“格瓦斯“呢?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切格瓦拉传》买家提问/淘宝截图

 

对于一些涉及古诗文的歌曲,有些网友的评价实在是相当严格。

 

王菲的歌曲《水调歌头》被赞“这是哪个制作人写的词?词写的比林夕好多了”。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王菲《水调歌头》评论 / 网易云音乐

 

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飞鸟各投林》,有网友评价“现代感太强,不古风,词作者多补习几年语文”。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飞鸟各投林》(2011版电视剧《红楼梦》片尾曲)评论 / 网易云音乐

 

除了现代感太强的曹雪芹以外,还有不如喊麦李清照,写的不错苏东坡,稍显做作李太白,难登大雅屈灵均。

 

《赠汪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上的一首诗,知名度不亚于《静夜思》。豆瓣鹅组曾经的神投票“赠汪伦”,赠汪伦到底是李白和汪伦谁送谁远行?

 

即使最后一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是有近60%的网友选了“李白送汪伦远行”。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生活常识,闰年有多少天?”364天“;小学生文学经典读物《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救的人是谁?“星期天”;中学历史常识,武则天的老公是谁?有人选“唐玄宗”;初一文学常识,泰戈尔是哪国人?答曰“泰国人”。

 

还有一些号称说唱忠实粉丝的网红,甚至连单词都打不对。

 

“你凭什么说他不配当repper?他的rep你有听过吗?”“说我没上过大学,execuse me?我正经在国外留学的好吗?”

 

和你对喷的,可能真是小学生

 

每天一打开社交媒体,看到这些让人无语凝噎的发言,你可能都会疑惑,“我对面坐的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啊”?

 

据调查,中国网民中80%以上是高中、中专或技校以下的学历。其中17%的人甚至只有小学学历,或者小学还没毕业。而庞大的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对手机很依赖。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网上学生和个体户最多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在这些人中,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10岁以下的网民占4%,10到19岁网民占比近20%。作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主力军,他们唯一固定的经济来源几乎是零花钱[1]。

 

另外,人口比重占总人口八成以上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正成为互联网“新大陆”[2]。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在网上和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好像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如果你发现自己突然看不懂社交媒体上发的东西了,或者无意中发表了个人观点却被一群人追着骂,骂你的人很可能是小学或初中生。

 

在微博上搜索“小学生”,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成年人的委屈:“今天太倒霉了,打游戏匹配到小学生,上来就骂我”、“气死我了,小学生为什么还不开学”、“有个人私信骂我,骂得太难听了。我点开一看,才13岁。”

 

成年人如果在游戏中被问到年龄,对方多半会觉得你在骗人。“什么30岁?不可能吧!我才12“。

 

吃鸡游戏一连上麦,对方开口就是“哥哥好”“叔叔好”。在整个过程中,你的角色不是玩家,而是他的贴身保镖。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2019年6月,浙江某高校毕业典礼,中国大学生的数量真的不多 

 

你以为周围的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211和985的毕业生一抓一大把,其实网上的大学生属于“稀有物种”,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网民是大学学历。

 

中国完成高等教育学位课程的人只有12%,你身边的人本来就是小圈子,走出这个圈子,你看到的网络反而更真实。

 

QQ空间是95后的天下[3],B站吸引了更多93年到00年的学生群体[4],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年轻人活跃在微博上[5]。大家关注的话题很难达成一致。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2019年10月4日,2019 BILIBILIWORLD 嘉年华上海站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现场虚拟偶像表演。不同年龄的网民爱好区别非常明显

 

就连传说中人均985的知乎,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迷惑提问。“冷水和开水能掺在一起喝吗?”“外星人一般喜欢吃些什么?”“我的手机屏裂了但截屏看不出来,是不是系统摔坏了?”……

 

比起杠精和喷子,当你准备了一大段有理有据的话准备与对方辩论,一句“看不懂”就像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更让人崩溃。

 

表面买买买,其实都在硬撑

 

网上不仅有迷惑行为,还有真实的贫穷。

 

你以为社交媒体上都是一线大城市打拼的精致白领、紧跟潮流的时尚达人、享受生活的文艺青年、有闲有钱的追星女孩。

 

然而,截至2020年3月,中国72%的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1]。

 

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小镇青年占了更大的比例,他们每人平均一周要上网33小时以上,凡是醒着的时间几乎都抱着手机[6]。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2019年10月11日,上海,地铁上,一位白领在上班途中刷手机

 

这部分小镇青年,生活在经济压力不大的小城市,周围超过半数的人每个月最多挣4000块,6000以上属于高收入[7]。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甘肃兰州,正宁路夜市的烧烤店在晚上迎来一桌桌食客。即使是省会城市,很多人收入也不高

 

打开抖音和快手,摇花手、跳鬼步舞,口头禅是“一给我里giao giao”和“奥利给”。夸张的妆容和发型让人仿佛梦回非主流年代。

 

杨坤觉得“恶心、俗气、难听”的喊麦歌曲《惊雷》,下载量已经超过50亿次。原唱喊话杨坤,“你看《惊雷》现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8]。

 

论传播的广泛程度,这些你看不上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主流。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很多人看不上《惊雷》,但它还是热度很高 / 微博截图@惊雷原唱MC六道

 

喜好不一样没关系,大家还是有共同点的,穷。

 

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网民的月消费能力不足1000元,比起淘宝,他们更多活跃在低价的拼多多[6]。

 

拼多多活动的时候,平时一片死寂的群突然“复活”,里面是铺天盖地的砍价链接。“就差你一刀了!快来一起砍价免费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砍价免费拿啦!”尽管一个人只能帮你省几毛几分钱,还是有人不厌其烦地分享链接。

 

不到十块还包邮的衣服、几百块就能买到的4K电视、全面屏智能手机、全自动洗衣机,简直是“穷人的福音”。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有些男士T恤的价格不到十元 / 拼多多截图

 

即使生活在大城市的网民,也在热衷分享“北京挑战每月生活只花3000元钱,有兴趣的朋友扫码进群”。

 

其实这不奇怪,即使生活在城市,年均可支配收入5万左右,已经可以排在居民中的前40%。至于农村,一年3万就是前20%的高收入户了。

 

网民其实一直都不那么富裕,只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普通人浮上水面,在网络世界有了自己的声音。

 

既然大家都这么穷,每年“双十一”都在以“更高更快更强”的标准刷新成交记录的人,又是哪里来的?

 

中国网友的真实收入,可能突破你的想象

2018年11月11日,南京韵达分拨中心,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后,物流公司爆仓

 

看看京东的数据就知道。根据京东数科的战报,2019年,京东双十一第一个小时消费同比增长320%,但更显眼的是,京东白条10秒破亿[9]。

 

网民哪有钱,都是借来的。

 

“花钱一时爽,还款火葬场”,中国网民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只有待还的花呗和白条。

 

6亿多网民每月收入还不到5000块,其实也不用太惊讶[1]。想想你整天碰到那些迷惑网友和无语发言,这个数字简直太合理了。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企鹅智库.(2019).2019-2020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

[3]腾讯QQ空间.(2015).“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

[4]知乎.(2017).B站用户报告.

[5]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9).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

[6]QuestMobile.(2019).QuestMobile下沉市场报告:6亿的下沉用户,千亿级的市场该怎么玩儿?

[7]QuestMobile.(2020).2019小镇青年消费洞察报告.

[8]扬子晚报.(2020).杨坤:一声《惊雷》,把大众审美带沟里去了.

[9]新浪科技.(2019).京东数科双十一战报:白条交易额10秒破亿

 

– END –

转自: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包租婆吹起牛来,火云邪神都挡不住。
 
  01 
现在的年轻人太难了。
 
刚被一道夹生的“后浪”味鸡汤弄得一身腥,又被一道铜臭味的巨浪打翻在地。 
  
90后、包租婆、400栋楼、单栋月收入50万、财务自由到想买什么楼就买什么楼。
 
枯燥无味的收租生涯,流露出做稳房奴的一代,对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一代的无尽嘲讽。
 
这谁能顶得住啊!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D姐4日成名,虎门大桥5日涡振不止。
 
说D姐出道跟虎门大桥涡振是量子纠缠我都信。
 
长江后浪推前浪,理想死在礁石上。
 
当人生的最大意义不是收获了理想、家庭、事业,而是一套房子,理想早就死了。
 
有多少人在填报大学志愿时能“遵从内心”?
 
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有多少人30岁时还开口理想闭口未来?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如果有,多半是割韭菜的高手。
 
因为割韭菜的门槛太低了。
 
低到普通人不屑于、不敢于走进这个泥坑。
 
普通人选择的路不是最难走通的,却是最难成功的。
 
卑微的灵魂被金钱魅惑,干枯的身体被富豪操控,成为莫得感情的交租机器。
 
实体经济败于房东的根源或许就在这里。
 
老板每天吐沫横飞,用口水给员工画大饼,试图绑住员工,却没料到员工早就被房东绑架了。
 
甚至连老板本人,也被房东绑架了,沦为给房东打工的高级交租机器。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由此可见,成为老板并不是上班族的巅峰。
 
当包租公/婆才是!
 
现实中包租公/婆往往是垂垂老矣的50后,最少也是吃尽改革红利的70后。
 
我等80后90后苦天下房东久矣。
 
  02 
 
天不生D姐,万古如长夜。
 
就在80后开始认命,90后早已淡定的时候,D姐出现了。
 
她年方三九,还没到而立之年,就已独当一面,跟大佬谈笑风生。
 
她天资平平,仅考上广州大学,没读MBA没出国,却无师自通财富密码。
 
她家境普通,全靠兼职实现财务自由,民宿、补习机构、火锅店、编剧工作室开着玩。
 
普通人这么操作要么进去了,要么出去了,要么下去了。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D姐不一样。
 
D姐身上仿佛有一层梦想成真的光环。
 
仿佛只要D姐说“我要钱”,钱就来到了D姐卡上。
 
用何冰的话来说就是: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错,是给D姐准备的礼物。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中国自古都有财不外露的传统。
 
财富仿佛是不祥之物,谁露了财,上了榜,谁就要倒霉。
 
D姐从20岁暴富,用7年时间包下400多栋楼,月流水数千万,想来不是个福薄脑残之人。
 
她在这艰难的时刻,用一种老套的炫富方式抛头露面,应该不是为了打击年轻人的士气。
 
更不是为了招黑,吸引税务局、住建局的注意。
 
恰恰相反,D姐是在告诉大家,不用太出众,老老实实收租也能财务自由。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她要做青年励志导师。
 
  03 
 
先来算算D姐有多少钱。
 
D姐团队买下的10多栋楼总价应该在一个亿左右。
 
D姐的个人总资产最多也就是一个亿左右。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据不完全统计,内地有17万人资产过亿,这当中80后90后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80后当中,拼多多的黄铮、碧桂园的杨惠妍、太平洋建设的严昊身价超过千亿,身价过亿的企业家、高管、明星艺人更是数不胜数。
 
90后当中,成名的企业家不多,身价最高也不到百亿,反倒是明星云集,鹿晗、肖战、王俊凯、蔡徐坤、迪丽热巴、关晓彤等等都富不可言。
 
连淘宝直播一哥李佳琦,也是年入上亿的主。
 
跟这些神仙比起来,D姐只能算米粒之光,不能与皓月争辉。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但D姐走出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无论是企业家、明星艺人还是网红,他们全都要靠服务上千万甚至数亿用户,在各自的领域成为TOP100甚至TOP10才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
 
例如拼多多的黄铮,用户将近6亿,几乎一半的国人都在用。
 
例如汪滔,创立大疆,占据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的70%,无敌到寂寞。
 
又如胡歌、赵丽颖、迪丽热巴等明星,冯提莫、散打哥、李佳琦等网红,粉丝达到了数千万甚至上亿,片酬、代言拿到能惊动税务局,想不赚钱都难。
 
D姐何德何能,一声不吭,一名不闻,就赚到了一个亿呢?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D姐说她是靠信息差,帮房东出租房子赚到了第一桶金。
 
城中村的房东或许没有高学历,但是论到收租,绝对是专业人士,恐怕不会傻到让D姐拿走大头。
 
斯基研究了半天,外加搜遍网络也找不到答案。
 
如果不是吹出来的,那最大的可能是,D姐的财富和她胸前的D一样是祖传的。
 
拿祖传的东西当作本事,本质上还是吹牛。
 
这可太不理智,也太不励志了。
 
  04 
 
她不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D姐这样做或许是有苦衷的。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现在的钱是一年比一年难赚,D姐团队自营10多栋楼,代运营400多栋楼,杠杆可能高达40倍。
 
形势好的时候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势不好的时候,就是人有多大胆,破产有多惨。
 
想想那些买了中行原油宝的客户吧,一声惊雷下来,一分钱不挣不说,赔光本金不说,还倒贴3倍!
 
闹到天坍地陷才求得净身出户。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房子是个神奇的东西。
 
行情好时是聚宝盆,行情不好就是还贷的无底洞。
 
现在行情不好,40倍杠杆,400多栋城中村的出租房,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卖。
 
D姐或许是被杠杆压榨到爆了,想靠富婆人设出道,上可拉投资人入股,下可拉租客入住。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就算都落空,也能靠透支名气让原房东宽限几日。
 
疫情当前,原房东或许还困在境外回不来,或者不想回来。
 
D姐这招大概率能做到一举三得。
 
只是这番操作暴露了包租婆的难处。
 
D姐亲自收租的潇洒中包含了五分自立、三分无奈、两分凄凉。
 
她在镜头前用财富构建的坚强又在镜头后被看透。
 
她的逞强不免让明白过来的年轻人对生活又多了一些失望。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钱多又如何?
 
还不是得继续赚钱,为钱而活。
 
房多又如何?
 
还不是让别人住着。
 
事业成功又如何?
 
都是在大海上浪,顺风笑眯眯,逆风惨兮兮。
 
谁又能一直独占鳌头呢?
 
理想如浪,早晚会打下来。
 
理想越大,坍塌的时候越让人绝望。
 
逃得掉就是故事,逃不掉就是事故。
 
喜提400栋楼的巨浪,拍死了多少理想?
 
不如早早埋葬了理想,随波逐流。
 
虽然没有尊严,但是死得体面一些。

来源:老司机野驶(ID:lsjyeshi)作者:韭菜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zTPGwFx6_PsKxknjidGfg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热烈;“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旋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和孩子一起读读 60 首夏日古诗词,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前些日子,河北衡水中学宣布:官方抖音号粉丝数量强势突破100万!
衡水中学的官抖发了哪些视频? 
现在,就用励志超燃的《衡中抖音最“疯狂”视频合辑》告诉你答案!
音乐和镜头都超燃!下面的视频一定要看完!
早读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努力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衡中印刷体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1个月的成果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大赛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老师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22点还在加班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朗读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远足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跑操
衡水中学抖音最“疯狂”视频!看过能激励孩子整个2020年!

 

衡中精华语录6条

 

1.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
 
2.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3.6月8号下午5点前,你左右高考;6月8号下午5点之后,高考左右你。
 
4.手不离笔,“马”不停题。
 
5.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6.向规范、速度、准确要20分。

 

衡中学习法

 

 

这些准备一定要有:

✔都有一个错题本;
✔都有一个好题本;
✔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
✔先复习后做作业;
✔做作业要计时(限时训练)。

 

01
做事条理清晰

 

他们做事情总是条理清晰,知道把事情分成轻重缓急,明白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

 

02
主动给自己“加餐”

 

很多老师都会布置额外的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其实老师布置这些作业别有用心,是为了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适应试题的难度。
如果长期视而不见的话,就会觉得题目的难度突然陡然增加,做题越来越吃力。
知道真相的你现在还敢不做额外的作业吗?

 

03
不懂就问为什么

 

他们不会不懂装懂,而是勇于承认自己也不是什么都懂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害怕老师,知道在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及时提出来。
这样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对症下药。
还可以让自己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也会改变老师对你的看法,对你的成绩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04
明白学习的目的

 

很多同学总是在考试前才开始复习,这样虽然记得快,但是忘得更快!
学霸们之所以学习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不管有没有考试,他们都会很认真的学习。当临近考试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对于他们而言,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考试,考试只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而已。

 

05
广泛涉猎,不给自己设限

 

他们的阅读面非常地广泛,不止局限于老师的阅读清单,还有可能来自于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甚至是老师在课上讲的一句话。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上,很多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有可能你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东西刚好解决了一个困惑你已久的问题。

 

06
善于记录自己不懂的东西

 

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及时地记录下来,不管是课内的问题,还是课外读物中的问题,无一例外,都整整齐齐地记录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上。
并且及时记录,及时解决,并把问题的答案也写在一旁,以便以后查阅。这样久而久之,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07
明白应该在哪学习

 

你只需要找一个你认为舒适的地方,一个安静、有私人空间、有安全感并且能摆得下你的学习用品的地方就足够了。
也许是一张书桌,也许是图书馆,也许是你的卧室。他们都知道学习地点的重要性,切记不要在床上学习,这样很容易让你分心。

 

08
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好学生通常都有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他们深知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所有人,所以他们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管是自己做错题本还是和朋友一起学习,又或者是大声把要记忆的内容念出来,只要是能帮助到你的方法,你就应该坚持使用。

 

09
无法改变规则,就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这个老师教得不好或者班上的学习氛围不好等等。
当然,换个老师或者换个班级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很多时候却无法实现。
如果你不适应这个环境,那就尝试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就改变自己。有时候,与环境、规则抗争,伤得往往是我们自己。
我们能轻易地更换自己的老师吗?我们能让高考题目变得非常简单吗?如果不能,那就改变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强。
其实,从自己身上下手,远比试图改变环境有效的多。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一些习惯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时,如果你没有能力改变环境时,最好乖乖地改变自己,这不是打压你的个性,这是在为你以后的目标做铺垫。

 

10
学好不喜欢的科目才是王道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比较拉分的科目,即使是学霸们也不例外。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优势科目;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自己的拉分科目上付出更多。不然的话,长此以往,就更容易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tSA8iS1B4WJ1JehxdIB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