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来源 | 九卦金融圈综合

编辑 | 武文 张云迪   

 

年报出炉

九卦金融圈获悉,本周开始,银行年报已进入密集披露期,其中3月31日成为银行年报披露最为密集的一日,当日有近十家银行的年报将亮相,包括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这些重量级选手。

 

之前已经有23家银行披露了业绩快报,其中有22家银行预喜。

 

随着各家银行的年报详单出炉,大家得以一窥各家银行2022年的“成绩”详单,下面是最近披露的建行和多家上市股份行主要成绩。

 

 

建设银行:2022年净利润增长7.06%

 

据上证报消息,建设银行3月29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建设银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238.61亿元,同比增长7.06%;实现营业收入8224.73亿元,同比下降0.22%;平均资产回报率1.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27%。

 

去年,建设银行盈利保持平稳增长。建设银行称,影响该行盈利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息资产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带动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长6.22%;受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比下降4.45%。报告期内,该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02%,同比下降11个基点。

 

2022年,建设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增幅14.3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0.50万亿元,增幅12.79%。负债总额31.72万亿元,增幅14.77%;其中吸收存款25.02万亿元,增幅11.81%。

 

2022年,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平稳运行。截至202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2928.25亿元,较上年增加267.54亿元;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18.42%,一级资本充足率14.4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69%,分别较上年增长0.57、0.26和0.10个百分点。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中信银行:交出亮眼成绩单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中信银行的历史包袱已经出清,从此可以轻装上阵。”3月24日,中信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方合英在业绩会上表示。

 

方合英指出,中信银行连续四年把“去包袱”作为银行最重要的四大经营主题之一,通过大力的处置清收、核销和有效重组等手段,存量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化解和处置。

 

在前一日晚间,中信银行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其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不良实现“双降”。

 

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13.92亿元,同比增长3.34%;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621.03亿元,同比增长11.61%。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2.1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46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在业绩会上,中信银行管理层围绕房地产风险敞口、绿色金融业务、信贷投放策略、地方隐性债务等热点话题,回应市场的关切。

 

“中信银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已经超过了前几年每年上半年的总和,这可能有‘开门红’的因素,后期可能会慢慢趋向于稳定增长。但是整体而言,信贷需求向好,是今年的一个大的趋势。”方合英表示。

 

方合英还表示,将加强三个薄弱点,包括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和民营企业;培育三个产品线,包括供应链融资、资本市场相关融资和科创融资;打造综合融资特色。此外,还将提升ESG可持续发展,支持制造业发展。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渤海银行:去年净利61亿 下降近30%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29日晚,渤海银行(9668.HK)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该银行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1.07亿元,同比下降29.23%;实现营业收入264.65亿元,同比下降9.35%,延续2021年10.15%的同比跌势,其中利息净收入226.69亿元,比上年下降9.97%。

 

具体看,渤海银行2022年利息收入616.02亿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470.26亿元,比上年下降3.58%;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利息收入合计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6%;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6.54%。

 

截至2022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6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5%;其中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9572.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19%;金融投资5445.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5%。负债总额1.5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7%,其中吸收存款总额8438.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4%。

 

具体看,截至2022年末,渤海银行的公司不良贷款100亿元,不良贷款率1.87%,比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情况上,截至2022年末,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11.5%,比上年末下降0.8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94%,比上年末下降0.8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06%,比上年末下降0.63个百分点。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民生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超千亿元

 

据界面新闻报道,3月28日,民生银行管理层出席业绩说明会,围绕不良资产处置、营收下滑、关联贷款的情况进行交流。

 

前一日晚间,民生银行2022经营业绩出炉。2022年,民生银行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52.69亿元,增幅2.58% ;实现营业收入1424.76亿元,降幅15.60%。

 

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7.26万亿元,增幅4.3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141万亿元,增幅2.36%;负债总额6.64万亿元,增幅4.34%,其中,吸收存款总额3.99万亿元,增幅5.77%;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存量风险得到了化解,2020年至2022年,本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和存在风险隐患的资产超过3000亿元,存量风险基本上化解完成。”在业绩会上,民生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袁桂军表示。

 

自202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民生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袁桂军介绍,三年在化解不良和存潜在风险的资产过程当中,民生银行累计实现现金清收超过1200亿元,现金回收率接近40%。其中,2022年该行清收处置不良1010亿元,不良贷款处置了840.76亿元,现金清收425亿元,超过42%。

 

“不良资产处置超千亿”成为了民生银行2022年的经营亮点。与此同时,该行实现了不良逾期“四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693.8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9.51亿元 ;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总额823.6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3.64亿元;逾期贷款率1.99%,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袁桂军还介绍,民生银行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较低,近三年、近两年和近一年,该集团公司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42%、 0.33%和0.19%。

 

“前段时间,我们对泛海控股集团进行了起诉,因为(贷款)逾期的问题,根据法院的反馈,大概4月底开庭。泛海控股集团确实有风险,因此,民生银行采取了加负债权、压降敞口的策略,对存量业务追加抵押物和担保,其他的股东总体情况还是挺好。”袁桂军透露。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招商银行:总资产迈上十万亿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3月27日,招商银行在香港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行长王良等多位高管出席,并就投资者关心的房地产贷款、理财规模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虽然我们的规模有所下降,但招银理财规模仍在行业内保持首位。”王良会上表示,招银理财的经营策略是稳定规模,不追求规模做大;优化结构,丰富产品线,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同时提升投研能力,以夯实内功、提升能力作为今年的主要经营要求。

 

招商银行刚刚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6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96%。王良指出,去年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由于利率波动、估值下行影响,产品跌破净值导致大量赎回带来一定流动性管理压力,招银理财也受到波及。

 

同时,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行业风险问题,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用“三升一降”来概括招行2022年表内对公房地产贷款风险。“三升”指的是,“一是去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生成是138亿元,与2021年相比有大幅度上升;二是母行口径的房地产行业不良率是3.99%,比年初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三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拨备比例,是全行对公平均拨备比例的两倍以上”;而“一降”指的是对公房地产占对公贷款的比例是15.91%,较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

 

朱江涛认为,整体来看,2022年招商银行的房地产风险得到了充分释放,同时“大概率2023年房地产行业风险会基本出清”。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营业收入达3447.83亿元,同比增长4.08%;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380.12亿元,同比增长15.08%,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在1%以下;拨备覆盖率450.79%;经营结构优势明显,零售利润贡献超过一半。在盈利性方面,招行净利息收入为2182.35亿元,同比增长7.02%。此外,招行非利息净收入仅同比略降0.62%至1265.48亿元,在营收中占比仍超过36%。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末,招行总资产达10.14万亿元,迈上10万亿新台阶,较上年末增长9.62%;总负债为9.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6%。而这也是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的股份行。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浙商银行:营收增速稳居全国股份行首位

 

据齐鲁晚报消息,3月27日,浙商银行公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营收、存贷款增速均居全国性股份行前列,不良贷款率五年来首次下降。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达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0.85亿元、增长12.14%,增速稳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增长7.67%。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0%。吸收存款1.68万亿元,增长18.77%。各项贷款和各项存款增速分列全国性股份行第一、第二。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47%,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新增业务不良率生成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升至182.19%,较上年末上升7.58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该行线上渠道交易替代率99.75%,2022年个人网上银行证书客户数164.46万户,较年初增长4.84%,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516.11万户,较年初增长12.74%。截至报告期末,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各类业务10467.67万笔,交易金额10579.1亿元。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履新后首次亮相!

光大银行新行长:今年将启动“大工程”

 

3月27日,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履新后首次亮相该行业绩发布会。

 

据券商中国报道,日前,光大银行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该行实现净利润450.4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营收1516.3亿元,同比下降0.73%,截至去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已突破6.3万亿元。

 

“去年受国际形势的影响,疫情的反复冲击,以及利率下行带来的息差收窄,包括四季度债市的波动可能都是我们营收普遍放缓叠加的因素”,在谈及该行营收时,王志恒表示,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因素导致该行去年营收负增长,如果不算这些因素,营收是微正的,与行业整体的形势和困难基本一致。

 

对于未来如何改善经营效益,王志恒表示,光大银行未来将从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效益和向风险要效益四个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大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73%。拆解营收构成,去年该行利息净收入1136.55亿元,同比增长1.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7.44亿元,同比下降2.09%。

 

资产端来看,截至去年末,光大银行贷款总额达3.5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650亿元,增长8.0%,在资产中占比达56.7%,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在负债端,该行客户存款余额39171.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14.25亿元,增长6.57%。息差水平来看,去年光大银行该项指标有所收窄,这也对营收造成一定压力。数据显示,净利息收益率2.01%,同比下降15个BPs。

 

对于后续如何改善经营效益,王志恒介绍了该行四个方面的布局: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效益和向风险要效益。

 

零售AUM是该行另一关键指标,去年该行该项指标达2.4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4.21%;零售存款、零售信贷规模均站上 1 万亿元大关。整体来看,光大银行零售金融去年实现营收659.86亿元,同比增长4.17%,零售营收占比达43.52%,同比提升2.05 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高。

 

“必须坚持数字化经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王志恒表示,围绕数字化转型光大银行将发展数字化获客、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渠道、数字化运营,同时把服务融入更多的生产生活的场景,形成开放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为此,该行在科技投入和人员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

 

王志恒还透露,今年光大银行还将启动核心系统升级工程。“这也是我们今年科技赋能,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依托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和数据的深度挖掘,为我们财富管理银行的建设能够更好地赋能。”他表示。

 

 

九卦| 股份行成绩详细看!银行年报迎来密集期!

平安银行: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据深圳晚报报道,3月9日,平安银行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零售AUM接近3.6万亿元,关键风险指标保持稳定。

 

同时,该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普惠、制造业、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

 

报告显示,2022年末,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35872.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6207.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3%;个人存款余额10349.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3%。2022年末,对公客户数61.5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55万户,增幅20.7%;对公开放银行服务企业客户50,968户,较上年末增长68.2%;企业存款余额22777.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2022年,该行主要做市交易品种的交易量和市场份额均保持市场前列,其中债券交易量的市场份额为3.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平安避险”外汇避险业务交易量335.66亿美元,同比增长54.0%。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该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微升0.0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1.5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W2MtTsBR2u2XKbGRTH7sA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

2011年12月21日下午2点38分,新华日报记者陈志龙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

一个操着南京口音的男子,对着陈志龙一通咒骂:

你多什么事,我们人都死了,你XXXX想要干什么。

这不是陈志龙收到唯一的警告。第二天下午,又有4名凶神恶煞的人跑到新华日报,轻车熟路直冲他的办公室,但因为他不在,无果而返。

在陈志龙看来,威胁来自他两个月来在调查的一起离奇贷款案。做脚手架起家的南京宇扬,得到了一家银行开出的上亿元承兑汇票后,老板卷款跑路。

敢给这样一家搭架子的公司放这么多钱,案发后该行一位支行长又离奇猝死,还敢威胁记者的银行就是: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

陈志龙发帖后,渤海银行方面马上否认威胁记者,并称城东支行行长的辞世是一场意外。

谢霆锋在自己的歌里唱过:“我不知道什么是意外。”

10年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又“意外”卷入了一场离奇的存款消失案件。这一次,他们用的词语是:

企业间异常行为。

这一桩搞丢了几十亿的“企业间异常行为”,也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分叉故事。

1

在媒体报道中,说自己被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搞丢了几十亿存款的济民可信,讲了第一个故事。

2021年8月19日下午2点,济民可信子公司山禾药业总经理於江华接到一个来自银行柜台的电话。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柜台一位女柜员询问於江华:

办理存款质押,是否是企业的真实意愿?

“质押”,这个词立刻引起了於江华的警觉。他马上向母公司济民可信资金部负责人老汤打电话询问。电话里,老汤告诉於江华,公司没有办理过任何存款质押业务。

感到不对劲的济民可信随后派财务向银行询问。银行告知财务,有一位女士以济民的名义,前来银行柜台办存款质押业务。因为印章核验没通过,所以才打电话给公司。

济民可信马上要求银行报警,但银行以济民财务不是预留人员为由,拒绝透露具体信息。

随后,渤海银行营业部负责人管鹏程给财务回了电话。电话中,管总承诺出具一份证明:

没有任何存款被质押。

现在,这份证明已经不可能开出来了。

第二天,济民发现,他们存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33亿存款,除了最后的5亿元,因为於江华的电话而“意外”幸免外,其余全部质押,取不出来了。

那一夜,辗转反侧的不只是济民资金部的工作人员,还有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管总。

8月21日,也就是事发第三天,管总和分行副行长、及资金真正的使用方华业石化,敲开了济民办公室的大门。管总说分行非常重视,但行长卧病不起,真的来不了:

我以我女儿发誓!

济民的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自家28亿存款的担保对象,此前双方没有过任何联系。一个多小时的谈话里,济民得知自己的存款,从开户存入第一笔后,没过几天被质押了。

此后,每当济民旗下两家子公司转入一笔钱,两三天后,就会被办理质押手续。他们的28亿元就这样都被质押了。

济民的人当时就震惊了。因为就在3月份做上年度审计时,渤海银行回复会计师的询证函还明确说明,济民旗下两家子公司在渤海银行的存款:

不存在任何质押或冻结。

更为震惊的还在后面。管总提出,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他们希望济民能把剩下的5亿元质押给做完,让华业石化能够及时兑付25号即将到期的一笔贷款,这样济民存在渤海银行的存款,只要到期就能提取。否则华业石化资金要是崩了,就算济民报警:

短时间内钱一样拿不回来。

这么豪横的方案,浩南在铜锣湾都没见过。三方的会面不欢而散。

2

第二个故事由银行业内人士共同拼凑。

济民子公司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存款”,是一款叫“新易存”的产品。

产品介绍里说,新易存短期价格优势明显,线上购买简单且起点低,支持到期自动续存、多次提前支取及:

质押融资。

济民说,之所以把存款放在新易存,是因为其利率比一般定期高1~2个点,具体可以和银行谈。

济民第一笔资金被质押,是在去年11月。他们说此后每笔进入到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存款都被质押了。他们告诉媒体,因为没有急用,一直没有提前支取这些存款。

今年5月份,存款半年到期后,济民从账户里取过钱,所以当时没有怀疑。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一点,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为什么就没有对过账。兽爷说,他要是有几十个小目标躺在银行里,肯定每隔一小时翻个面。

最被银行业人士怀疑的一个时间点,是8月19日渤海银行的一通电话后,只过了6天,使用贷款的华业石化就出现逾期,大家觉得太过凑巧。

银行圈子里,大家怀疑这是一个由济民、渤海银行以及华业石化共同参与的游戏:

渤海银行肯定有问题,但济民似乎也不无关系。

这个游戏被他们写成帖子到处发。比如需要济民存5个亿本金,然后银行向华业石化开具一张5.x亿的承兑汇票,华业石化拿到承兑汇票就去贴现,把5亿还给济民,剩下的0.x亿大家拿出来分,之后就是循环往复。

这样的游戏里,银行完成了吸储,也许还能用别的招数从央妈套出更多的廉价资金用来吃息差,两家公司完成了利润,皆大欢喜。

这个游戏有一个规则,一方是真有钱存,另一方是真有钱还。

事发几天后,管总以女儿发誓“卧床不起”的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一把手出现了。

他找到了济民一位高管,聊了三个小时。谈话中,一把手告诉了济民高管一个噩耗,华业石化实控人已经被抓了,罪名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开设赌场。

对不起,华业石化目前没有还款能力了。

一把手表示,渤海银行非常负责。他们派出了一名副行长坐镇华业石化,加紧变现其资产。目前,他们已经掌握了13个亿的资产。一把手还表示:

要是济民没有钱,我们可以低息贷款给你。

济民十分感动,他们给了渤海银行一个星期的期限,要么解决,要么他们就去报警。

9月3日,济民正式向无锡警方报警。

济民可信方面告诉浩南,有关部门从公司这里带走了公章管理记录,约谈了财务人员,最后经过20多天的调查,来自有关部门信息显示:

济民没有内部勾结;所涉公章均为伪造;银行涉嫌违规违法。

3

2018年3月11日,淄川服装新城接待中心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当地打出了“央企签约”的标语。到场的除了淄川区的领导之外,还有中能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江苏润港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庄金东。

中能源电力是国家电力的下属子公司,江苏润港石化是中能源电力的子公司,也就是国家电力的孙公司。

庄金东这个人有点意思,作为一个总能把名下企业卖给国企的民营老板。2017年前后,他把江苏润港石化卖给了国家电力旗下的中能源电力燃料。值得一提的是,曾任中能源电力燃料的法人代表陈星海,已经被警方抓走了。理由是:

私刻公章、贪污国有资产。

判决书显示,通过私刻公章,陈星海从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套走了1.62亿元的贷款。

除了江苏润港石化之外,庄金东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则卖给了中石油。这家公司,就是济民“被担保”的华业石化。

工商资料显示,中石油已经在今年5月成了华业石化的实控人。而在此前,华业石化的股东是一家叫做上海芮盈的公司,法人代表叫邬能军。

做汽车经销商起家的邬能军,也许是一个被推到台前的人物。真正实控华业石化的,还是庄金东。

就在去年和今年5月,庄金东还以华业石化董事长的身份,和很多地方领导谈笑风生。

即便不是庄金东的一颗棋子,邬能军也同样是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法师。他的上海芮盈旗下也有两家公司,后来也卖给国有企业。这其中,中城华商卖给了中农集团。

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编剧。公开资料显示,邬能军之前也因为伪造工商资料,被工商部门行政处罚过。

事件曝光后,中石油站出来说,他们和华业石化没有任何关系。这声明,简直就是说工商部门怎么能给假央企做工商变更呢?

整个案件还有很多问号。

比如,质押存款需要形成董事会决议,需要盖公章,自然人股东、财务人员印鉴,需要授权书等等文件,等等多道程序。济民的28亿被质押,涉及的公章超过300个,银行的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与造假,就为了点手续费?

这一切,只有等警方之后的通告了。

很多年前,民国央行行长贝祖贻曾教导自家儿子:

造银行,最重要的是要让人看起来它很坚固,很有力量,银行必须显得很安全。

后来大家给银行盖楼的时候,往往都雄伟有力。渤海银行大厦也是如此。这个270米高的建筑设计理念取于“山”,意思是要像山一样巍峨挺拔。

十年前,陈志龙在调查完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贷款案后,曾感慨道:

最好的监管是严格的内部监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J_YRhIMkNSGtYzIEvGUEA

让”踩线”银行从根儿上改掉”单恋”房贷积习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素来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在2020年被少数上市银行“吃伤了”。2020年年报显示,在38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6家大中型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监管红线,有3家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监管红线,招商银行、兴业银和北京银行则是两项均“踩线”。另有青岛银行、渝农商行、厦门银行、成都银行等小型银行不同程度“踩线”。

自年报披露以来,多只“踩线”银行股有所回调,加上此前监管部门关于“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灰犀牛’”的表态,市场担心房地产金融风险抬升影响金融安全大局。但同时也要看到,“踩线”的银行数量不多,部分中小银行仍有剩余房贷额度,监管部门给的过渡期限较长,不利影响有限,无碍当前金融安全大局。尽管如此,我们仍须臾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从房地产业的资金供应端降杠杆,为中资商业银行设定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条红线”。受此影响,2020年年报披露中,上市银行是否“踩线”备受市场关注。

其实,市场对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早有预期。此次为银行划定“两条红线”实行分类分层的差别化管理,赋予各地一定的调整空间,并设置较长的过渡期,既表明监管部门加强管理和调整的决心坚定、方向明确,也反映出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控的成熟度明显提升。监管部门深知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的重要性,既不能用力过猛,又不能疏于管理,要给银行以充分的整改空间和时间,为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

企业具有逐利的天性,银行也不例外。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长、息差厚,为商业银行偏爱,在“两条红线”出台前受到银行追捧情有可原。目前部分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较高,是多年来逐渐形成的结果,少数银行在过渡期内“踩线”,超过房地产集中度管理要求,并不等于必然违规,而是业务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表现,市场对此要有客观的认识。

让“踩线”银行从根儿上改掉“单恋”房贷的积习,更多支持实体经济,需要有耐心并付出更大努力。对大中型银行而言,虽然腾挪空间较大,有2年至4年的过渡期,但房地产贷款体量庞大,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每年自然回收量较多,布局其他领域资产的整改压力不小。部分银行房地产贷款面临增长“天花板”,相关银行房地产贷款经营将更加审慎,贷款利率和条件可能出现小幅调整,甚至牺牲短期息差利益。面对转型阵痛,银行在坚持拧紧房地产融资“阀门”的同时,还要持续优化金融资源。

一方面,相关银行应在适应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坚持“有保有压”,保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适度发展,不“误伤”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障房地产信贷业务资产质量稳定和量价平衡。

另一方面,银行还应注意到“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等相关监管要求,深刻领会政策深意,加快发展住房租赁信贷业务,从供给端助推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将“房住不炒”落到实处。

转自: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G9KFGQF200259DLP.html

招行一季报炫酷出炉,外资狂买2亿股!宁波银行业绩也爆表,公募大举扫货银行股,新周期开启?

4月23日,“零售之王”的2021年一季报正式出炉。

招商银行披露,一季度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一季度营收增长10.6%至847.5亿元,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15.2%。

而作为衡量该行大财富管理战略落地成效的指标,招行“零售AUM(管理客户总资产)/总资产”的比值已由年初的106.9%升至110.7%。一季度,招行零售AUM增量达6530亿元,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净增持约5632万股后,北向资金一季度继续增持招行A股,单季度净增持规模超过2亿股。截至3月末,北向资金在该行的合计持股占比达5.06%。

 

招行发布一季报当日,宁波银行也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经营业绩。至此,市净率(PB)估值最高的3家A股上市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均发布了一季报,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靓丽一季报当下,加持公募基金一季度大举扫货银行,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再度被市场热议,银行股的投资周期是否已经开启?

单季度零售AUM增量创历史新高

在2020年年报致辞中,招行行长田惠宇首次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体系”,以近半的篇幅详细解释他的思路,并作为全行未来五年的工作主线。

从一季报情况来,招行已取得“梦幻”开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该行零售AUM规模近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单季度增量高达6530亿元,创历史新高。

一个更为直接的数据是,3月末,该行“零售AUM/总资产”的比值达110.7%,较年初显著提升3.8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优秀同业。

其中,该行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7.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占全行零售AUM的82.1%;私人银行AUM达2.9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私行户均AUM为2791.7万元,较年初增长16.5万元。

零售客群方面,招行高净值客户数继续呈现快速增长。3月末,该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331.4万户,私行客户数突破10万户,均较年初增长约6.9%。同期,全行零售客户总数增幅为1.9%,至1.61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

零售AUM快速增长的另一边,是中收的快速增长。一季度,招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3.3%,中收对全行的营收贡献达32.1%,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该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本行口径)114亿元。具体来看:代理基金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61%;代理保险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40%;代理信托计划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1%;代理理财收入达13.6亿元。

展望全年,招行表示,将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开放融合,加快创新变革,探索打通月活跃用户(MAU)到AUM的路径,全力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全面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北向资金单季度净增持超2亿股

截至3月末,招商银行总资产约8.6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其中,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超过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升至61.3%。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3月末招行不良贷款率为1.02%,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双降”。

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升至近440%,继续位列上市银行领先水平,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招行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总体上处于稳步复苏的进程中,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和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多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行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未来一段时间内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该行资产质量管控仍将面临一定挑战。

数据显示,一季度招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一季度营收增长10.6%至847.5亿元,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15.2%。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净增持约5632万股后,北向资金一季度继续增持招行A股,单季度净增持规模超过2亿股。截至3月末,北向资金在该行的合计持股占比达5.06%。

与此同时,和谐健康险持有的招行A股股份单季度减少约1.28亿股,持股比例由4.99%降至4.48%;大家人寿则在去年减持约2.23亿股后,一季度继续减持0.6亿股,持股比例降至3.87%。

此外,证金公司原本持有招行约7.55亿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2.99%,但在一季报中,证金公司已退出前十大股东序列。

 

三家“高估值”银行报表亮眼

招行发布一季报当日,宁波银行也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经营业绩,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132.26亿元,同比增长21.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35亿元,同比增长18.32%。

至此,市净率(PB)估值最高的3家A股上市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均已完成一季报披露。整体来看,三家高估值银行的一季度经营呈现四个共同特点:

一是,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宁波银行营收增速最高,为21.8%;平安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达18.5%。

二是,边际风险水平逐步好转。其中,三家银行均实现关注类贷款“双降”、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甚至下降,拨备覆盖率则继续提高。

三是,财富管理业务大发展,带动非息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平安银行一季度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50.2%;宁波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65%;招行一季度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3.3%。

四是,获北向资金大规模增持。其中,北向资金一季度对招行、平安银行的净增持规模都在2亿股以上,增持宁波银行的规模也超过4500万股。截至3月末,北向资金在招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的持股占比分别达5.06%、10.86%和4.22%。

银行股投资周期开启?

进入2021年以来,银行股成为二级市场宠儿,备受资金青睐。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银行指数大涨8.8%,位居申万28个行业涨幅榜第三。

重磅信号!招行一季报炫酷出炉,外资狂买2亿股!宁波银行业绩也爆表,公募大举扫货银行股,新周期开启?

个股方面,年初至今,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涨幅超过20%,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涨幅超过15%。

重磅信号!招行一季报炫酷出炉,外资狂买2亿股!宁波银行业绩也爆表,公募大举扫货银行股,新周期开启? 

重磅信号!招行一季报炫酷出炉,外资狂买2亿股!宁波银行业绩也爆表,公募大举扫货银行股,新周期开启?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股的价值在一季度也被公募基金所看好。东吴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从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占比环比变动看,今年一季度公募加仓前五行业:银行(持仓市值占比提升2.2pct)、化工(0.8pct)、医药生物(0.8pct)、电子(0.6pct)、建筑材料(0.5pct)。

具体来看,张坤执掌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谢治宇执掌的兴全合润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同时现身平安银行前十大股东,3月末持股数量分别约1.3亿股、0.7亿股。张坤在一季度同时也增持了招商银行A股和H股,数据显示,张坤今年第一季度显著关注银行股,仅在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上就将银行股提升了10个点。

兴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A股一季度前二十大基金重仓股中,新增招商银行、智飞生物、万华化学、宁波银行、东方雨虹,包含2只银行股。而TOP30基金经理A股重仓股中,新增招商银行、宁德时代、长春高新、智飞生物和海大集团。

平安证券表示,银行板块20Q4盈利增速修复,伴随着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延续,银行板块21Q1的持仓比例大幅提升。向后看,银行年初以来的超额收益行情仍将延续,核心逻辑如下:1)经济的良好复苏势头延续,21年流动性环境趋于收敛,从历史复盘来看,经济修复叠加利率上行的阶段,银行获得超额收益概率较大;2)银行内外部资本补充诉求增强,而经济持续修复,银行盈利与让利的矛盾将迎来再平衡,建议积极关注21年行业信贷成本释放带来的业绩弹性,银行的盈利表现有望逐季改善。

渤海证券认为,目前银行板块(中信)估值约为0.76xPB,近十年以来分位数为9.38%,仍然处于历史低位。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经营压力将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并且就目前已披露的银行年报来看,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结合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和信用边际收紧的背景,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的投资机会。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p6efIanavbyeIHeKok1vg

侯本旗:招行平安市值超国有大行的秘密

作者:侯本旗(清华经管中国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九卦金融圈专栏作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有媒体报道称,1月12日,平安银行市值首次超越邮储银行,1月15日,招商银行市值首次超越建设银行。实际因为计算有误,招商银行市值与建设银行相差3000亿,但差距一直在缩小。

 

如果说这两个首次超越主要受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和计算“乌龙”的影响,去年三季度以来招商银行市值连续超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市值超越交通银行,则反映了全国性银行市场竞争的新格局。

优质股份制银行市值超越国有大行。为什么?凭什么?
出现这种格局的关键原因不是市值管理,也不是产品和服务创新。否则,无法解释四年前陷入管理层动荡和不良贷款困境的平安银行市值连续越超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产品和服务只是表象,平安银行市值超越的关键不是信用卡和“新一贷”,招商银行市值超越的关键也不是金葵花和白金卡。在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竞争的银行业,成功超越的原因在更深层面:战略与激励。 

一、战略

1、平安银行的战略聚焦和执行

2016年底重组管理团队后,谢永林董事长迅速组织团队研究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三大策略方针。科技引领是指坚持以科技创新全面重塑银行机体,力争以全新的科技手段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零售突破是指力争在智能化零售银行转型上获得根本突破,更好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对公做精是指通过精选行业、精耕客户、精配产品、精控风险,打造精品公司银行。

聚焦是12字方针的显著特点,三大策略方针也因此被称为银行业最简洁最清晰的战略选择。与简洁策略方针对应的,是更加清晰的1-2-3-4落地实施路径,即以信用卡为尖兵,提升大数据和账户两大能力,打造以“SAT+智能主账户”为核心的智能化、移动化、专业化的零售银行。业务聚焦零售,零售聚焦贷款,贷款聚焦三大高收益产品: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2020年三季度末,个人贷款余额1.5万亿,不良率1.3%,贷款收益率高达6.9%,是同期LPR的1.7倍,其中信用卡余额5200万,新一贷余额1400亿,汽车融资2248亿,是国内最大的汽车贷款银行。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平安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超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列成为国内第二大信用卡交易银行。战略聚焦取得预期效果。
执行是平安银行战略成功的关键。落地实施的“1”,“一把尖刀”信用卡已经刺倒四大行,交易额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持续超过工农中建。经过从策略到产品的层层聚焦,平安银行将战略解码到一线员工可理解可执行的行动层面。配合业务发展需要,在组织架构和资源投入方面也采取了有力措施。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团队引入了2000人,其中技术人才近1000人,迅速组建2100人的零售专属IT团队,并设立了独立的零售CIO。配合零售战略落地,2017年压缩对公贷款余额近千亿元。内人士都知道,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资产的情况下,压缩对公贷款余额会遇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坚决压缩对公贷款也表现出平安银行强悍的战略执行力。
2、招商银行战略洞察与坚持

 

如果说平安银行市值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战略聚焦和执行,招商银行市值的持续增长则得益于战略洞察和坚持。

洞察业务机会是战略规划的起点,基于未来趋势和机会洞察设定业务方向和目标,调整资源配置打造竞争力是战略规划的本质。基于对人口趋势和个人财富增长的机会洞察,招商银行2004年提出基于未来的零售优先战略,当时的口号是“不做对公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将来没饭吃”,2009年个人活期存款占比达到56%,是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两倍,形成了持续至今的低成本资金优势。
坚持是招商银行战略成功关键,2014年田慧宇接替马蔚华任行长后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是对零售优先战略的延续和强化,也形成了领先国内银行业的零售业务竞争优势。2017年后,招商银行逐渐把对标竞争对手从商业银行瞄向以客户体验和场景流量见长的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两大APP作为全行零售业务运营的核心。
和平安银行一样,战略聚焦和执行也是招行战略管理的特点。以一体两翼为例,定位于最佳银行的零售业务聚焦财富管理、小微金融、消费金融三个领域;定位于专业银行的公司金融聚焦于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和并购金融四各领域;定位于精品银行的同业金融聚焦于大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两大领域。
反观市值被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超过的大行,近年来在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方面都没有太多亮点,除了建设银行的几个行动外,大行的战略动向很少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关注。虽然大行都有中长期战略规划,年年开战略研讨会,在战略聚焦、战略执行方面显然力度不够,或者面面俱到啥都想要,或者有洞察有目标无有效业务举措和管控机制,或者战略止于董事长行长报告一线员工感受不到,没有形成有效的客户洞察—战略抉择—资源聚焦—落地执行—反馈调整的完整战略管理机制 。

二、激励

以“杨三角”闻名管理学界的杨国安教授,除了组织能力三角外,还提到一个公式:企业成功=战略*激励。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的市场超越,得益于其激励机制设计,尤其是管理层的选聘和激励。

1、管理层激励: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设计

 

高管选聘

平安银行高管由平安集团市场化选聘,招商银行高管由招商局集团市场化选聘。市场化选聘的实质是根据战略意图和业务需要选聘高管,而不是论资排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先生,加入前没有金融业工作经历,加入平安银行后负责零售战略落地,做出来业界瞩目的业绩。

 

市场化选聘的高管,首先对银行绩效负责,做不好会被淘汰;其次对个人职场声誉负责,做不好自己的市场价值会显著下降。大行由组织选拔任命的高管,首先组织负责,其次对银行绩效负责,基本不用考虑市场声誉和市场价值,得到组织认可,业绩平平也可以在组织内调动甚至晋升。

股权激励

现代银行治理架构下,激励的关键着力点高管层与股东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股东价值增长的股权激励机制,是管理层激励的关键,高管层分享股东权益增值是股权激励的核心。

 

招商银行2007年、2008年分别实施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层基于H股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9位高管十年期股票增值权,行权“窗口期”内,高管人员可以一次或分次行使已经生效的股票增值权。监管层限制银行股权激励计划后,招商银行转而采用限额内二级市场购股持股补贴方式,继续保持高管层等关键员工分享股东权益增值的激励机制。受监管层对银行股权激励计划的限制,平安银行没有股权激励计划,但银行高管作为平安集团O类干部,可以参与集团和子公司股权激励,激励力度与主要银行业绩挂钩。

 

笔者在某大行工作期间,曾负责高管层等关键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和报批,遗憾的是,董事会审议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在股东大会前无限期搁置。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外,平安银行、招商银行高管薪酬采用市场化模式,薪酬标准领先市场。从年报披露的数据看,2019年薪酬位居前两位的银行高管是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和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大行行长薪酬均不足百万,居于行业四分位以下。

2、员工激励:基于成长与分享的企业文化

 

管理层激励外,组织能力的关键是员工激励,包括银行薪酬总额决定机制,员工薪酬制度,员工职业发展和淘汰机制。

 

(1)

薪酬

从年报披露的数据看,2019年人均薪酬位居前两位的也是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比薪酬水平更重要的,是薪酬总量确定机制,据说招商银行薪酬总量以当年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这种机制的核心是员工权益优先,员工收入随银行收同步增长,是相对刚性的,利润和费用的平衡,短期和中长期费用的统筹,可以通过调整年度业务费用和利润额度来实现。

 

比薪酬总量机制更重要的,是薪酬分配制度。平安银行、招商银行都实施市场化公司化的员工薪酬制度,个人固定薪酬标准以岗位价值和履职能力为基础核定,浮动薪酬根据业绩贡献确定,并根据外部劳动力价格和人才竞争情况调整关键岗位的薪酬标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一线员工外,大行员工薪酬标准基本上根据职务层级和资历确定,股改上市时引入的岗位和业绩管理都没有很好地落地实施。除一线员工和分支行管理层外,总分行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由于岗位界定和业绩标准不清晰,“高水平大锅饭”形象普遍存在,这是近两年骨干员工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

(2)

成长与淘汰

薪酬以外,员工最关注的是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机会。学贯中西的管理学者肖知兴教授曾经提出以“共享”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激励机制:财富共享+能力共享+价值观共享。

 

能力共享在发挥个人能力自我实现带来的成就感以外,还包括工作中的能力进步和职务晋升带来的成就感。后者主要来源于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以能力为核心的晋升制度设计。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战略洞察、战略抉择和战略执行,为员工能力提升提供了应对挑战提升能力的环境和机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比“优者胜”更重要的是“劣者汰”,人是社会动物,关心自己得失也关心身边人得失。业内经常关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业绩产品和服务,而没有关注驱动业绩和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虽然力度和方法不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都借鉴美国GE公司经验,采用271或361绩效等级强制分布制度,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的员工得到职务晋升薪酬晋升和培训发展机会,排名后10%的员工不仅拿不到目标奖金或拿不到奖金,也没有晋升发展机会,被调整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强制分布不仅在业务人员中实施,分行行长和总行部门总经理也在各自的分组中实施。

强制分布是一种有效但有争议的制度,实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如总行前中后台部门总经理职责不同如何比较排名。重要的不是方法工具,而是视野和魄力。坚持实施优胜劣汰的绩效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反映了这两家银行管理层的管理魄力和战略执行力。
银行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产品服务的同质化,全国性银行在牌照资源,资金渠道,人才获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绩效差异的关键是以战略和激励为核心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基于居民行为和行业趋势的战略洞察和执行能力,以及基于人性的激励相容的组织能力。上周平安银行市值被邮储银行反超,下周招商银行市值也可能被建设银行反超,但股份制银行挑战六大行的趋势可能无法逆转。
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对大行的市值超越,对各大银行正在研究制定的“十四五”战略规划,具有对标和借鉴意义。其实,本文提到的战略管理和人才激励方面的方法和工具,都不是新东西,关键在于杰克韦尔奇在GE公司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说的一句话,“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jy362ReJ-JgsONnoxi7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