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分化之下的重庆,购房者怎么选择?

作者:子非鱼
来源:城市财经(ID:jigongzi90)
01
买房帮忙打稻谷


近日,重庆某楼盘推出的”买好房送打谷子”的海报在网络流传,让重庆荣登C位。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根据时代财经记者实地探访,确有其事。推出该活动的楼盘是距离重庆主城区上百公里的梁平区的湖山云著。


楼盘销售透露:


进入8月后,由于重庆连续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又恰逢秋收,很多客户没法来销售中心看房子,我们才推出了这个服务,不是特意推出这个活动。


为了推动农民买房,开发商的服务可真周到。


老话说,无事献殷勤,必有目的。开发商事无巨细的服务背后,一方面是开发商本身的急需回款,另一方面是市场入冬,倒逼开发商只能放低身段,求着消费者购房。


该项目背后的操盘手是金辉控股。根据金辉控股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2上半年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43.7亿元,同比下降56.3%;实现销售面积约16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7%。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来源:金辉控股2022上半年财报

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双双腰斩。


根据其公布的2021年报,金辉控股去年的净利润下跌了14.25%。


此外,截至2021年末,金辉控股的未偿还借款总额为527.94亿元。短期借款为95.04亿元,融资租赁负债(流动)为1161.80万元,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62.54亿元,应付税项为48.65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154.47亿元。


一边是急需偿还的债务,一边房地产市场整体输血困难,只能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也即推动卖房。


但重庆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房子卖不动,还有不少人挂牌撤离。

02
中国人口第一城的楼市烦恼


论中国经济第一城,非上海莫
属,尽管上半年因为疫情,被北京反超,但到年末大概率会回归。

 

而论人口第一城,无人可以望重庆的项背,3212.4万常住人口,超过了很多省与自治区的人口规模。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尽管人口规模第一,但重庆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版图面积都相当于一个省的规模,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2.3个台湾省的面积。


在上一轮房地产牛市期间,重庆凭借着出色的供需平衡,让其房价始终保持相对平稳,尽管也在上涨,但没有出现东部城市那样的大幅上涨局面。


2020年末至2021上半年,因为地王的拉动,以及重庆本身的跟涨需求推动,重庆走出了一波耀眼的行情,房价连续多月领涨全国。


然而,这种行情仅仅维持了半年左右,在2021下半年全国楼市转向之后,重庆楼市也立刻调转了方向。进入2022年,全国楼市行情更加低迷。


整个上半年,重庆的楼市有多冷?


2021上半年重庆新房成交面积1286万方,2022上半年只成交了347万方,跌幅达到73%。


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7985套,成交面积78.69万方,环比减少14.3%,同比减少59.2%。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寒冷依旧,与当下重庆市40摄氏度的火炉温度,形成了巨大反差。

二级房产成交市场低迷,一级土地市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卖地收入只有191亿元,同比下降了82%,跌幅位居全国前五。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成交量低迷的同时,二手房挂牌量却在激增。

锐理数据显示,7月份重庆主城区的二手房挂牌量约25万套。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关于二手房挂牌量,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城市突破了10万套,各平台的数据不一。真实数据,比机构公布的数据明显要高很多。


此前,根据链家平台和其他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杭州二手房挂牌量超过22万套,位居第一。


链家网目前披露的数据显示,重庆目前的二手房挂牌量是16.7万套,而锐理数据披露却是25万套。


真实的数据,可能比这还要高。总而言之,重庆目前的二手房挂牌量再次超越杭州,回到了第一位。


二手房挂牌量高企的背后,是炒房客着急离场的表现。此前因为重庆的房价市场保持平稳,均价在中心城市中处于垫底位置,然
而2020下半年开始,重庆房价高歌猛进。引发了东部炒房团涌入。

 

讽刺的是,谁也无法预料到,重庆的行情只维系了半年左右,这批炒房客成为了高位接盘侠。


市场转向的当下,杭州、成都、苏州、南京的炒房客们正在挂牌退场。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之下,重庆的炒房客们也在寻求解套。

03
分化之下的重庆,购房者怎么选择


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本号已经说过,当下与未来,分化是楼市最关键的词。

买房,现在不仅要选择城市,还得选择片区。


作为直辖市,重庆长线当然值得看好,但在楼市调整的当下,需要谨慎行之。


整个重庆可以划分三个大板块,中心9区,主城12新区以及外围区县。本号的建议是:


外围区县不要碰,主城12区要谨慎,中心城区视情况而定。


主要依据可以从人口和商品房库存两个角度来看。


人口方面,中心9区过去人口增量最猛,主城12区也在增加,但外围区县人口却在减少。


重庆版图幅员辽阔,外围区的县与自治县,经济羸弱、人口密度较小,成为重庆本轮房价下行的主要片区,最关键的是,外围区县人口在减少,购房继续观望就行。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主城12区人口虽然在增加,但人口密度小,且当下的去化周期最长,比外围区县的去化周期还要长。


锐理数据显示,主城12区和外围区县整体去化周期基本都在3年以上,铜梁区的去化周期高企78个月,长寿区74个月,潼南区68个月,合川区59个月、綦江区56个月。


璧山区、江津区、永川区、涪陵区、荣昌区、南川区、万州区、垫江县、奉节县去化周期都在3年左右。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重庆楼市价值主要集中在主城9区,特别是两江四岸核心区。


重庆当下全市的去化周期在10个月左右,主城12区和外围区县去化周期超长,。


过去十年,重庆吸引的外省人口绝大多数流入了中心9区,外围区县减少的人口,大多也是涌入了中心9区。


尽管从人口角度来看,中心9区有潜力,但从库存角度来看,中心区大多数区也得继续观望。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中指院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重庆中心9区的人口密度都在1万人/平方公里以上,渝中区人口密度最大。

但当下各区的商品房去化周期均超过了12个月安全警戒线,渝中区甚至超过了3年半,相对安全的只有沙坪坝、北培、大渡口和渝北。


由此来看,即便是中心9区,现在买房也需要谨慎,唯一还能放心购房的片区,或许就只有那些热门板块,如中央公园、悦来、礼嘉、大学城、水土、钓鱼嘴、茶园、跳蹬、茶园、弹子石、空港工业园。


顶不住了:中国人口第一城,炒房客扎堆离场

这些热门板块目前的去化周期偏短,是当下重庆楼市价格抗跌的主要片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d6ZbfVL1LQbBiQcugd41w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山城美女多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说是火锅的美颜功效,有的说是巴山夜雨的滋润,有的说是两江环抱的风水养人;

 

小编觉得这通通都不对,山城美女多靠的是基因,是基因,靠的是八次移民混血造成的优良基因!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秦汉三国第一次混血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秦代重庆的移民是随着秦朝大一统的中央郡县制在重庆的确立展开的。秦在重庆设立巴郡,开始向重庆大规模移民。公元前314年,秦国以张若为蜀守,“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又迁六国豪富入蜀,富豪到来当然美女自来。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两晋南北朝第二次混血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北方移民从北向南迁徙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原贵族的优秀基因和重庆本地土著结合,形成新的混血族群。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隋唐两宋第三次混血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隋唐时期的外省移民进入重庆,主要借助于唐朝中期唐玄宗逃蜀和唐朝末期唐僖宗逃蜀而形成的两次移民高潮,大量皇族拖家带口来到重庆。北宋时期,在王全斌平蜀的过程中便有大量军事移民进入重庆,这些军事移民的籍贯主要是北方籍的。南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一方面迫于北方军事的压力,大量北方移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到经济条件较好的重庆。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元,明,清朝时期内迁第4次混血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重庆人口下降严重,大量的东南地区的移民开始以各种形式迁入到四川重庆等地区,明朝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湖广填四川”运动。

清朝湖广填川第5次混血,明末清初,由于历经战乱,清政府据此实行移民垦荒。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十余个省的大量移民从川江水路进入川东,形成了历史上第二次“湖广填四川”运动。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据重庆海关统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庆城市人口约为3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已超过作为四川政治中心的成都,成为西南第一大城市。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抗日战争第6次混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区的高等院校、学术文化机构和人们纷纷内迁到重庆,这次移民来的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人群;有权有钱的,才有可能买到一张“诺亚方舟”船票,来到重庆。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首先是战时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纷纷内迁,建立抗战教育基地。其次是伴随着抗战的进程,战区的许多学术文化机构及文化名人也纷纷内迁到重庆。再次是战区的人们为躲避战乱,携家带口远赴重庆。
 
随着源源不断的战区移民的涌入,重庆的人口急剧增长。1946年重庆人口增加到124.5万人,为有史以来重庆人口的顶峰,其中移民人数达80万人以上。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重庆作为陪都,当时全中国大江南北的社会名流全部集中到了重庆,比如军政要员的姨太太,某资本家的小老婆,从遗传学来说,也为重庆留下了良好的基因,还有就是和越远地方的人结合的后代会更聪明、更漂亮、更健康,从此,重庆的美女也就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中苏冷战时期,三线建设第7次混血
20世纪60年代,因中苏冷战;为防止遭遇核战,开始的三线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当时除了工厂外,还迁了许多研究所来重庆,如现在的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59所、62所、机械部第三设计院、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重庆分所等。重庆现在有影响的大企业、科研院所基本上都是那时奠定的基础。据统计,三线建设时期内迁移民主要有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12个省市约50万人。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三峡大坝建设,百万大移民第8次混血
在经过长达40年的论证后,1994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与之伴随的百万大移民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堪称“世界级难题”,任务十分艰巨。原测算整个三峡工程涉及113万移民搬迁,其中六分之五在重庆(约94万)。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截至2009年底,重庆市实际累计搬迁安置113.8万人,跨越两世纪、持续18年的三峡工程大移民宣告结束,曾经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终告破解。
 
为什么重庆盛产美女?看看历史上的8次混血,你就清楚了
结语
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在课堂上公开讲到:“重庆美女多,靠的就是多次移民的混血!”确实,改良基因的最佳方法就是混血,重庆作为中华民族永远的大后方,每逢战乱都要迎来一大批躲避战争的精英。唐宋动乱,北方贵族迁入;抗战动乱,民国贵族迁入。
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这里,加之这里气候宜人,很少有地震、洪涝灾害,让定居在这里的人内心踏实、愉悦,来了就再也不想走了;鱼米之乡自给自足,想不出产美女都很难;欢迎大家来重庆打望,来重庆定居。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d02hPaAO48WyBnIJBfKXew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说到为了吃必须要专门去一趟的城市,成都和重庆一定都会上榜。
川渝的美食之争,总被吃货们推向风口浪尖,实际上,四川菜与重庆菜本就同宗同族,属于巴蜀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好比一对一起长大的兄妹, 重庆长成了耿直外向的汉子,成都则变成了柔情内敛的姑娘。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重庆是最“江湖”的城市。
 
重庆被誉为山城,有特殊的码头文化,靠力气吃饭是主要的价值观。他们勇于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同时脾气火爆、耿直。
 
吃的食物,也以麻、辣、鲜、香而著称,饱含浓郁的江湖气息,让人欲罢不能。
 
大盘盛肉、装汤,大嘴吃肉,粗犷豪爽,尝爽嫩鲜,不断追求味蕾刺激,才是王道。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成都受上天眷顾,自古衣食无忧,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人们安逸、懂得生活,吃起东西,更是“精”得不得了。
 
街头巷尾里小小窄窄的苍蝇馆子,就是成都的名片。
位置越偏僻,装修越简陋,老板的脾气也就越怪。虽古怪,但食物却十分美味,如同像苍蝇馆子虐我千百遍,我还待苍蝇馆子如初恋。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美食的个性,很大程度会随着一座城市的性情而定的。
重庆和成都两者的共同点不少,实际上却风格迥异。
这次,我们来聊聊川渝美食的魅力,听听这城市之间颇有渊源的碗里江湖。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1
最好的面馆,就在家楼下
在山城的街头走一走,遍地都是好吃的面馆,毫不夸张地说,面馆的数量,跟火锅店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面在重庆人心中的地位,就像热干面之于武汉人,白切鸡之于广东人,盐水鸭之于南京人。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人平均每天吃掉500w+碗小面,足足撑起山城人民饮食半边天。不仅是食物,更是城市名片。
不少美食纪录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嘿!小面》等出现过它的身影。
 
小面比火锅更重要,一点也不过分。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有意思的是,这里每年都会更新小面50强的排名。
 
排名或升或降,大多数老板并不理会,只觉得自家的最有特色。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在面馆前,喊上一嗓子“老板,小面!起硬点,多菜!”
老板熟练地抓起二两面条,在滚水中汆烫面条和口感爽脆的藤藤菜,拿起一个提前打好佐料的碗,往碗里撒些葱花。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待面煮好后,再加一勺秘制的鲜亮、喷香,能瞬间撩人舌尖的油辣子,这碗小面便活了。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被油辣子包裹住的面条,根根泛着金光,软硬适中,一嗦到底,油辣子辣而不燥,回味绵长。
小面,是重庆不可少的一种美食,一种情结,一种道不明白的味道。
 
如同重庆人的性格,豪爽,耿直,说干就干。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以葱、蒜、酱、醋、辣椒简单制作、调味的麻辣素面被称为小面。
在老重庆人的心中,加入豪华浇头的也称作小面,如:牛肉、肥肠、豌豆炸酱面等。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和重庆的面相比,成都的面,精华在臊子浇头上,牛肉、肥肠、杂酱、鸡杂、豌豆……可谓是花样繁多。
担担面,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面食。
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之一。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担担面,最初是因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同时,也是是初代网红。
小时候的成都人,一旦听到“卖担担面,卖担担面咯!”这个熟悉的叫卖声,会接上一句“老板,来一碗担担面”,就能喊住卖面人,让他送一碗送担担面上门。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一有人要吃面,卖面人立马将担担放在街边。
摆开带有炉子和碗筷的行头,火旺,水开,面下锅,片刻后捞面入碗,放上调料、臊子,一碗担担面就搞定了。
吃完了,卖面人便收拾起碗筷和行头,继续边走边卖,边卖边煮。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一碗地道的担担面。
 
吃起来应该面条柔韧滑爽、臊子酥香脆嫩、汤口辣麻酸甜的才对。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干”,是老式担担面的特色之一。
 
以前卖面人走街串巷,游走四方,没有汤头来得更方便。不过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多了很多带有汤头的担担面,也颇有特色。
成都人骨子里念旧,老派与新派,总在为变化起争议,带汤的还是不带汤的?
 
其实都各有风格,好吃才是硬道理。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2
鸭鸭离不开南京,兔兔也跳不出川渝
“为什么要吃兔兔?”
 
成都人:对不起,太好吃了,没忍住。”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兔兔是成都人最爱的“动物”之一。
 
成都人见到兔子如同广东人见了鸡一样:头拿来秘制吧!身上肉做冷吃兔,拿来做手撕烤兔也不错……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第一次吃兔兔,最好先吃兔头,再吃肉。
吮吸表面的肉,再沿着嘴角处的上下颚撕开,把兔头一分为二,然后尽情地吮吸里面鲜辣多汁的兔脑花。
你便明白,为什么成都人们如此痴迷兔兔;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手撕兔肉、冷吃兔,既是成都人夜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下酒零嘴,也是外地食客口中最难忘的成都味;
兔腿,是肉食动物的狂欢,经过长期锻炼的兔腿,肌肉紧实、肌理细密,吃起来有嚼劲,越嚼越香……
试问,哪只吃货能拒绝兔兔呢?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不过,城城想提醒一句,买兔兔一定要一次买够量。
不然等你发现好吃到嗦手指,想要再买的时候,要么大排长龙,最惨就是卖完了。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如果兔兔成功逃离成都,最远也只能跑到重庆。
毕竟,兔兔这么可爱,重庆人当然要吃它啊!而且还要吃最嫩、最辣的那种。
尖椒兔,是重庆的一道江湖菜,兔肉嫩滑的口感和辣椒的爽快,就是重庆人眼里的最佳拍档。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江湖菜学到了重庆人的耿直,碗如盆大,肉料多,放辣椒时也不吝啬。
尖椒看起轻描淡写,实际上暗藏辣度爆表,分分钟辣哭一米八的大汉。
如果你来,你就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出钱,你出命,一起辣成神经病。”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水煮兔,同样是最能体现兔肉鲜嫩的江湖菜做法。
满满的辣椒、花椒漂在红油上,又辣又麻双重刺激,麻辣有味,香得刁钻。
 
一次性将鲜辣的滋味全部吃透,巴适得很!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3
吃鸡,川渝也是专业户
说到广东。
其实,广东人民并不孤独,因为成都和重庆人民也同样对鸡情有独钟。
俗话说川渝不分家,用鸡肉做成的美味更是全盘皆收,哪还顾得上分你我啊!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口水鸡,是招呼外地朋友的招牌菜之一。
酱汁麻辣醇厚,鸡肉鲜嫩,让人欲罢不能,一口就吃出了个名声在外。
郭若沫曾在《賟波曲》里写口水鸡:“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
 
城城看着也流口水。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不过,好吃的川渝人民可不仅满足于口水鸡,还开发出了芋儿鸡、肥肠鸡、梁山鸡、钵钵鸡……
香辣迷人的芋儿鸡,鸡肉有着常人意想不到的鲜嫩口感,经过高压炖煮的芋儿,口感早已软糯,入口一抿就化。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在红油走一遭,更是香辣可口之余还带有回甜,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芋儿一出,连鸡自己都想把C位让给它。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肥肠鸡,看似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食材,在川渝人民的手中完美变成最佳跨界组合。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现杀现炖山上散养的鸡公,加上油脂丰腴的卤制肥肠,在红汤辣油的掩盖下,成为另一番迷人的风味。
连不爱吃的肥肠的人,吃过后也会对肥肠刮目相看。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不少外地人去到川渝两地,其实不是第一时间去吃名气最大的小面和火锅,而是去排队去吃各种当地特色鸡。
被当地人领到店门口时,会发现这些小店几乎清一色藏在老旧的家属区里,没什么招牌,店里也没有菜单。
大家心知肚明,皆是为一锅红汤鸡而来,心中的信念没有丝毫犹豫。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4
吃抄手?重庆要“麻”,成都要“辣”
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
馄饨,广东叫云吞,湖北叫包面,江西叫清汤,福建叫扁食,新疆叫曲曲……
区别在于叫法不同,但又因出身地不同,在味道上、形状上,也就产生了各自的风格。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四川的抄手,起初是用于祭祀的。
在宋代,每逢冬至商铺便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之后便会分食馄饨。
一般百姓家里用猪肉做馅,有的富贵人家一盘馄饨里就有十多种馅,也被成为“百味馄饨”。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老板,一碗老麻抄手!”嬢嬢们手起手落之间,你的二两抄手便已包好。
重庆的抄手,跟一般抄手的个大皮厚的特性不同,只有硬币大小。皮薄肉香,皮儿薄如蝉翼,晶莹剔透。
泡在鲜香红油汤里,里头的花椒,麻得让整个人的口腔处于兴奋之中,吃起来爽滑劲道,肉香四溢,巴适!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成都的红油抄手,一定是无辣不欢者的最爱,大碗红油汤汁包裹着抄手,鲜香麻辣。
吃之前搅拌均匀,让抄手浸泡在红油汤汁中,才够辣入味。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红油辣子作为抄手的灵魂,要好吃,还必须是老板亲自去采购上好的辣椒,一点一点舂出来的。
过程简单,但很费时。慢工出细活,也只有这样舂出来的辣椒面才能辣味浓郁,香味持久。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5
可算是说到火锅了
不同地区的美食,往往带有浓厚的地方气息,而最热情奔的必然是辣中有麻、麻中带香的川渝火锅。
重庆与火锅,在外地人的眼中,二者似乎可以画等号。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火锅虽发源于重庆,据说最早是船夫和码头苦工们食用的廉价食物。
架起铁锅,放入牛油,以辣椒、花椒调味,把肉片、杂碎食材放到锅中,煮熟后麻辣鲜香,百里飘香,于是便流传开来了。
和成都的火锅之争,便是不少外地吃瓜群众一直津津乐道的事了。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重庆火锅,多自带网红九宫格。
 
热情似火,清油少、牛油多,擅长以干辣椒、花椒调味,味道偏麻。
而最让舌尖感觉畅快的,则来源于那几大块金砖牛油,味香醇厚,是清油火锅无法替代的。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蘸料中只加香油和蒜泥,油香迷人,解辣一级棒。
 
毕竟重庆火锅里的微辣也非常辣,常令食客“一口入魂”。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和火锅一样,店里上了年纪们的嬢嬢们五大三粗,中气十足,声音响亮,可别以为她们在凶你,她们不过是嗓门大。
想传个菜或加个单,嗓子吼弱了她们可听不见。
当红油滚开,热气氤氲,筷子不停,席间吆喝声不停,餐桌上皆是油锅里低落的红斑点点。
人们吃火锅的斗志,越发高昂,才是重庆火锅最真实的现场。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成都火锅,更多时候会出现鸳鸯锅。
锅底牛油少、清油多,喜欢用新鲜辣椒与花椒来熬制,吃起来味道偏鲜辣。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一开始会觉得比较温和,接着越吃越辣,像温柔一刀。
锅底味道,取决于每家店炒料熬锅底的秘方。蘸碟,除了香油,还可以在其中加入蒜泥、蚝油、醋、香菜等。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至于食物嘛,倒差别不多。
嫩鸭血、鸭肠、鸭舌、耗儿鱼鸡翅尖、嫩肉片、耙肉片、黄花菜、干贡菜……都是必点的嘛!
这些食物,在川渝火锅热情似火的“中国红”里,完成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在川渝吃火锅,记得多吃肉,别轻易点上一大篮子的青菜,不然可是要引来隔壁桌的异常目光的。
因为,当你吃下这些吸满辣汁的青菜后……
 
第二天蹲在马桶上的你,一定会明白为什么这样说。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6
麻辣烫,成都人叫冒菜,重庆人叫毛血旺
麻辣烫,有了一个“冒”字,口感就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在成都,火锅的地位不可撼动。但口味再挑剔的成都人,也抵不过冒菜的诱惑。
“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当馋得慌又不想去火锅店,一碗冒菜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小吃,来源于当地的凉拌卤菜。
吃卤菜,要搭配卤汁才好吃,在里边加入一些香料和中药,把肉、豆制品、青菜、海鲜、菌菇类等菜品在锅底中煮熟后加入汤汁,发现味道非常变得好。
于是,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冒菜。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至于汤底,想必也知道是地道的红汤,又辣又香。
有人喊它麻辣烫,但是在成都,这种方式就叫“冒”。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重庆人爱吃鸭血,叫它血旺。
重庆给“麻辣烫”换了主角和名字,叫毛血旺。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毛血旺,起源于重庆的磁器口。
据说,码头有一胖大嫂当街支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
在一个偶然机会,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于是,它便成了重庆的江湖菜鼻祖之一。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一层红油之下的血旺,嫩而入味,辅料爽脆可口,便成一锅毛血旺,麻辣鲜香,汁浓味足。
不仅在重庆受欢迎,席卷了大江南北。就是太费饭了,每次吃,刨饭起码都得三碗!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7
万变,也不离火锅
把火锅和冒菜吃到了极致之后,川渝人又改变了火锅的形态,变成随时随地都能享受的美味——串串。
串串出现在川渝人民的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外加宵夜中,一份锅底加上一把串串,便能大快朵颐。
 
坐实它川渝境内“全民小吃”的名号。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同一种串串,在成都和重庆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吃法。
重庆人把提前腌制好的新鲜生料串在竹签上,当成火锅菜一样放到火锅里边烫边吃。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冷锅串串,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80年代的成都。
事先把食材都煮熟,再往店家秘制调料里浸泡就行,泡一泡,食材就能吸饱麻辣鲜香的浓郁酱汁,蘸取少许干碟,便可开吃。
冷锅串串并不是冷的,只是装串串器具是凉的,所以称为冷锅串串。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上至莴笋土豆木耳藕片,下至鸭肠毛肚鸡翅尖嫩肉片,都三五片儿地穿在竹签上。
无论是生是熟,讲究的是一根一根,一口一串。
 
吃完结账时,人们总会统一口径大喊一声“老板,数签签儿!”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08
除了火锅,川渝人民心中还有一碗豆花
豆花饭,川渝的代表性食物。
随时随地,一碗豆花、一碟蘸水、一份米饭,就是川渝历史最悠久的简餐套饭。
在他们心里,对这简单的“豆花饭”充满感情。对一个外地人来说,“豆花饭”就是一种新奇又有趣的搭配。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豆花”,不是你想象中的豆花。
口感弹嫩,但表面却十分粗糙。这样的结构,能便于豆花吸附更多蘸料。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一般吃法是先拌匀酱料,再夹一块豆花蘸满酱料,最后用来下饭。
在闷热无比的川渝,伴着咸辣味鲜的烧椒酱和红椒酱,配上一口嫩滑的豆花下肚,所有食欲都回来了。
 
最简单的这一搭配,却能让人一口气能下三碗饭。
百吃不厌,简直“巴适得板”。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汪曾祺曾在《豆腐》一文中写道:
“豆花是很妙的东西,我和林斤澜钻进一家只有穿草鞋的乡下人光顾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汤,啥都没有。豆花用筷子夹出来,蘸“味碟”里的作料吃。我和斤澜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很美。”
说的,便是川渝地区的豆花饭。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跟身边的人提起豆花饭,必定能让他们感到乡愁。
飘香四溢与麻辣鲜香间,也能将平淡如水的小日子化作一碗豆花饭,简简单单,有滋有味。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
看到这里,川渝的美食说完了吗?没有。
兔兔和鸡,走出川渝了吗?也没有。
川渝的美食千千万,别说一篇文章,相信用一百篇文章也说不完内里的乾坤。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中国有万千美食诱惑,川渝的美食江湖也从未消停。
 
总有一种味道让你难忘,甚至因为一种味道而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成都和重庆,江湖与市井,造就了这种与众不同却又有千丝万缕关系,实在让人着迷。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你可以一脚踏入川渝,见识食材在热辣的油汤里翻滚。
 
当食材食足了江湖气息时,无需华丽外表和讲究的摆盘,一上桌便能抓住了一群食客的胃,尽情地体验一番舌尖之旅,见到这座城市的新旧倒影。
成都和重庆,谁是“备胎”?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 / 城君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p7L0-WQa-6OFe0_yXtuJQ

一座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

一座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

2008年2月,重庆办完东亚四强赛后,南方一份报纸写了一篇评论,标题叫《重庆,一座很搞的城市》。

高架桥,长江大桥桥头的雕塑,都被作者赋予了荷尔蒙的意味;文章说江滩庙会上响彻震耳欲聋的“We will We will rock you”,可译为:


我们就是要搞你。


这篇被作者称为“小破文章”的评论,搞怒了火辣的重庆人民。报纸后来不得不站出来道歉,才平息了怒火。

疫情中那句“假的,全都是假的”,让我们认识了脾气火爆的武汉人。但全中国性格比武汉人还不信邪的,就是同在长江边的重庆了。

重庆这城市有股江湖气。这从地名就能看出来,其他城市地标是黄鹤楼、滕王阁、夫子庙、锦里,文雅得很。重庆的地标杀气腾腾,让人觉得下一秒就有人要掀桌子:


洪崖洞,九龙坡,朝天门,求精中学。


所以,别认为自己能搞过重庆人。他们出门就上坡,挤公交像冲锋陷阵。武汉人刚烈,但动口不动手;耿直的重庆人不动口,直接上手。

日本人花了7年,也征服不了这座城;蒙古人用了36年,也跨不过这座城,大汗甚至身死在城下;连全国所向披靡的温州炒房团,也接连两次山城铩羽而归。

2002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温州人林建人判断山城是中国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那年重庆房子均价2000元每平,20万能在渝中买100平了。他带着温州炒房团横扫了解放碑、杨家坪商圈的高端项目。

当他们想出手套现时,发现没有接盘人,只能选择清仓割肉,在房交会上打折甩卖。

2007年,温州炒房团再次杀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获批、直辖十年,让他们坚信重庆房价是时候涨起来了。他们炒了300多套大户型均价6000元高档房。但随之而来的调控,让房子无人问津。2010年,坚持不住的温州人又撤退了。

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除了去重庆炒房的温州人。很多年过去,奔流的长江江底,已埋葬了无数来洼地炒房人的尸骨。

1

长江穿重庆而过。嘉陵江和长江交汇的地方,是朝天门。

2011年底凯德在朝天门码头拿地,投资240多个小目标,建起了来福士综合体。远远望去,这像滚滚长江上一只远航的风帆。不过也有重庆人吐槽说像一把铡刀。

这个像铡刀的建筑群,如今已经取代了解放碑,成了重庆的新地标。铡刀的正对面,东起大佛寺大桥,西到嘉陵江黄花园大桥,有6公里江岸线的地方,就是中国西部金融高地、重庆的“国贸”、“陆家嘴”——江北嘴。

过去几年,类似外地豪客一掷千金炒房的传说,在重庆两江四岸的大小楼盘间广为流传。尤其是江北嘴和朝天门,这里土壤肥沃,育养了大量外地炒房团。

上周的一次甩盘,印证了这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一位北京炒房客在上周三晚上十点,把自己万科御澜道几十套房子挂给中介卖了。建面91平米的二手房,最便宜的150来万就能买到,算下来建面不到1.7万元每平米。

2013年6月,万科和保利联手以53.7亿的价格,拿下了江北嘴下游溉澜溪的地王。后来,两家开发商划街而治——保利开发了观澜小区,万科建起了御澜道。

这是江北嘴为数不多的住宅之一。链家上,御澜道小区目前均价近2万元每平米。这么算下来,这位北京炒家手里的房子,每套低于市场价格27万。

中介疯了,购房者也疯了,他们蜂拥至御澜道小区。这晚,中介们一条长桌和几台电脑,现场办理二手房交易。门口围满了脑袋,链家中介为了抢到独家的房源:


他们把业主的代理人锁在链家保利观澜门店里。


这种场面持续到凌晨四点。很多中介只能围在外面,眼睁睁看着链家独霸代理人;更多的购房者双手抱胸,堆在外面苦苦等待;不少人纷纷拿起手机实时直播。

第二天早晨,门口物业通知看房者需要排号,十几个中介在现场,像新盘开盘现场一样热闹忙碌。不少急着看房的客户,只能从车库上楼去。现场看房子的客户,一边在讨论户型,一边在讨论学区。

只花了一天时间,这个投资者2楼到20楼的60多套房子全部卖光了。21楼-45楼的房子,他还剩下60多套房子。他说缓一缓,暂时不卖。

2016年,这个炒房客把御澜道1号楼的5号、7号、8号户型全部买下来了。总共一共一百二十多套房子——全都是91平米的小户型毛坯房。

万科的朋友跟包叔说,当时给了这个北京人折扣价:每平米12600元。这位炒房客没有贷款,总价1.5亿一次性付清。

万科的朋友还在替这位北京朋友可惜,清盘价就不到17000元每平米,市场上没有这个价格了。

2

那位北京炒房客,是在2016年年底杀到重庆的。没多久,重庆房价就进入了上升通道。

2017年,重庆主城区均价从7600元跳涨到过万了,江北嘴一些楼盘甚至超过三万了。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在于一个人的离开。

2016年12月,在山城工作了15年11个月20天的黄奇帆,卸任了市长。网上流传他发表卸任感言时情绪激动,说自己在重庆的十五年,是呕心沥血十五年。感言还说:


中央公园旁边的房子的价格是一万多,三年后必须涨到两万多,肯定的。


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房价堪称中国大城市的清流。这里是中国房价最便宜、生活水平最低、也是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重庆房价的稳定,和这位骨骼清奇的黄市长不无关系。在这里15年,他通过大量土地供应、建立地票制度,令重庆商品房供应犹如长江水一般连绵不绝。

他辞职的当天,重庆市房地产商会起草的“红头文件”,就开始在网络流传,内容是向重庆市工商联建议,将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地方政策,改为以建筑面积计价——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蠢蠢欲动的房价上涨争取空间。

重庆土地供应量这些年也逐年递减。到黄市长卸任那年,已经断崖式下跌至959万平米,2018年,甚至只有879万平米。

至此,重庆楼市的繁荣,终于无处隐藏了。没有限购也不需要摇号的重庆,成为热钱涌入的洼地。

京沪一波波土豪带着小目标们汹涌而来。甚至有北京炒房团盯紧江北嘴和照母山,放话说有多少收多少。

利欲驱人万火牛。

3

山城人有句古话,叫重庆是一座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

刘备当年路过重庆,结果是白帝城托孤;蒙哥亲率大军西征,一路所向披靡,到了重庆走不动了,病死在钓鱼城;老蒋过来当陪都,没过两年就被赶到了小岛上;就连不可一世的周克华、立军王来了这里,也立马死球了。

这种故事在重庆实在是太多了。

那位北京炒房客卖完房后,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说按均价160万计算,180套房子,3年多获利1.26亿元,年收益率是77%,堪称暴利。

事实上,在重庆炒房并没有大家猜测的那么疯狂。包叔按每平一万七的现售价计算,炒房客4年大概获利5100万元,年收益率约是:


12%。


也就比一些大额理财的回报率高一点。如果他还使用了杠杆,利润就更少了。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两件事,第一、不要全款炒房;第二、别招惹重庆。

重庆楼市的确出现了一波行情,然而这波行情其实跟全国房价的大行情八九不离十,甚至在一些强二线城市房价翻倍上涨时,重庆的涨幅远远落后于他们。

从全国范围来看,重庆仍是洼地,但也仅仅是洼地而已。在没有彻底落袋为安之前,谁也不敢说自己赢了。

与十年前一样,现在的重庆,大规模上涨的基础依然不强;除个别核心区域外,重庆主城区的大部分以及主城区外的乡镇,仍有大量土地待供应。

重庆最高建筑,带风帆的朝天门来福士综合体中的住宅,三年前开盘价是三万三,最近的法拍成交价是三万四。

离来福士不远,9年前开盘的寰宇天下豪宅,开盘后被一波炒房团买下了整个洋房部分。现在那里价格没变,但水电不通,野草丛生,大门关闭,很多房子都贴着法拍的封条。


CBD顶豪变成了鬼楼。

上个月,重庆有162个盘,快一万五千套房子入市,环比增多了165%。重庆二手房市场均价也还是一万一出头,比上个月便宜了6块7毛钱。

放眼全国一二线楼市的火热,房价涨的少都算赔了。但重庆人民呆在自己的盆地里,对炒房团向下翻了一个6块7毛钱的白眼。

重庆的朋友说,你们慢慢炒,千万别应了那句古话:


来了你就跑不掉。

上个月,听闻那个以炒房闻名的男人又一次号召抄底重庆后,马上有重庆市民跑到住建委官网痛斥:那群不做实事、每天恶意抬高房价的人又来重庆了。

他们用各种假资料假户口在重庆大批炒房,我们本地小老百姓怎么活。

据说,有关部门对这个留言很重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661G61Li4l4SjNvoi1r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