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这一年来

腾讯这一年来文/乔令
毫无疑问,这一年来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调整至今还难言见底,流量王腾讯持续86周的调整,市值跌去了60%。
重新审视腾讯的基本面,依然掌握着互联网最多的用户,依然是社交关系的绝对巨头,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游戏公司,金融支付、直播文娱等领域都建立了绝对的优势,视频号也在加速渗透。
但不得不说,腾讯短期也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流量见顶之后的增长问题;游戏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到了疲软阶段;最为直观的是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等主力游戏的收入疲软,以及游戏出海增速下滑,包括广告收入的下滑等。
当然,让二级市场最为担忧的还有港股流动性问题,以及大股东Naspers 的无限期减持计划。
01.大股东减持
 
6月27日,腾讯发布大股东减持计划,计划每天出售平均成交量3%-5%的腾讯股份,本次计划不设置期限,没有目标金额。而到了9月8日,大股东的持股已经从中报的27.65亿股减少至26.93亿股,期间减少了7284万股,即减持的股份数。
或许是出于维护股价的目的,也或许是真的觉得符合价值的逻辑,腾讯年初到现在回购了6278.44万股股票。6月27日之后腾讯回购了4668万股,回购数量低于大股东减持数,因此腾讯股价期间跌幅超过27%。
关于大股东减持,主流的说法是为了回购本公司的股权,但我还是觉得是为了回避港股的不确定性风险。
港股一直以来都是外资定价,跟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一样,都叫国际资本市场,香港和纽约本质上来说就是同一批人在做交易。
具体是哪些人呢?国际市场的主流机构,比如主权基金、养老金,基本都是美元机构投资者,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
以机构为主的市场(韭菜少),通常来说估值很难有溢价,港股估值溢价的锚实际上是美股。逻辑很简单,纳斯达克能炒出40倍的估值,港股才会跟风上涨,而美股很少出现这样的行情,这是港股长期低估值的原因。
南下资金几乎没啥话语权,因为规模太小,而且南下资金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资本门槛已经限制了大量的散户进场(科创亦是如此)。
美联储加息,美元进入升值周期,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抽身回流美元几乎是明牌的操作,再加上整个互联网行业铺天盖地的利空,Naspers有无数个减持逻辑。
本身MIH这几年套现的就比较频繁,而且每次套现都是精准逃顶,2018年3月23日以405港元卖掉了1.69亿股,套现约770亿港元,减持后腾讯股价跌幅超过40%。
2021年4月8日,又以595亿港元卖掉了1.92亿股,套现约1142亿港元,减持后腾讯股价跌幅超过50%。
无论怎么看,大股东这两笔交易目前来说都是正确的,目前大股东手里还有28%的股份,如果持续减持的话,腾讯股价还会继续承压。
02.游戏基本面
游戏行业的双寡头格局已经非常清晰,国内市场前两家占据了77%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腾讯57.76%,网易20.81%,按收入来看,腾讯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游戏厂商。
互联网行业有流量的都想做游戏,包括美股的那几个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都曾大力布局游戏,但是最终都没有做出特别优秀的作品,苹果公司在2000年以后也基本放弃了游戏(还是收过路费香),微软直接花687亿美元买下了动视暴雪(DOTA)。
有流量的平台型企业只有腾讯跑出来了,因为腾讯手里掌握着超过10亿的社交关系网。
一款游戏的成功,除了前期的流量输入,后期的关键是用户留存,而腾讯生命周期长的游戏其实都不是简单地休闲娱乐,更多的是代入了社交关系。
在腾讯的游戏发展史上,有两次拐点至关重要,一次是对拳头公司(Riot)的收购;一次是吃鸡游戏的成功。
2011年腾讯以16.79亿元收购了70.44%的Riot Games股权,这笔收购后,腾讯对拳头的持股达92.78%。
拳头公司也为腾讯带来了霸屏PC端长达十年的优秀作品《英雄联盟》,对的这款游戏足足火了十年,90后的青春。
以英雄联盟为基础,腾讯内部也研发出了移动端最火爆最赚钱的《王者荣耀》,巅峰时期的DAU(日活)1.4亿。
2017年蓝洞的一款吃鸡游戏火遍全球,当时所有的游戏公司都在争抢首发移动版。网易最为迅速,当年9月份公测,11月份就正式上线PC和移动端,差不多半年后腾讯才正式上线《绝地求生之刺激战场》,也就是后来的《和平精英》,连同王者荣耀,两款游戏直接稳住了腾讯在手游领域的地位。
从业绩情况来看,2017年也是腾讯收入利润双高增长的一年,收入2377.6亿,同比增长56.48%,净利润直接从410.95亿上升至715.1亿,同比增长74.01%,这是腾讯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腾讯这一年来数据来源:IFind
基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以及英雄联盟的成功,腾讯更加意识到了原创制作的重要性,腾讯开始全球收购游戏厂商以及优质工作室。
近十年以来,腾讯参与大大小小的投资超过1200笔,收购的游戏业务遍布世界各地,仅9月份就有多笔海外游戏厂商的投资。9月23日投资了新西兰游戏开发商Digital Confectioners,9月7日投资了英国游戏研发服务商Guillemot。
这种大网捞鱼的模式,只要有一款现象级的游戏诞生,就有可能推动腾讯进入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
在内容和分发渠道上,最为核心的是流量,也是运营,很多厂商的原创能力很强,但是优质的作品最终都因为运营以及渠道问题石沉大海,而这正是腾讯所擅长,即护城河。
 
03.广告的基本面
 
广告本质上是流量变现的生意,对于腾讯来说,微信所连接的是12.99亿用户的社交关系网,而社交用户最大的优势在于粘性高、活跃度高。
短视频虽说对广告业务有一定的冲击,但于腾讯来说,广告业务似乎并未充分变现,而视频号的加入后,相信三季度、四季度这样的数据会有所改观,毕竟视频号日活已经高达4.5亿。
我们能看到短期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滞涨,PC端的百度已经江河日下,电商领域的阿里也开始疲软,腾讯广告下滑最为明显。二季度腾讯广告出现了18%的下滑,媒体广告的下滑甚至达到25%,而机构之前一度认为会高于30%的下滑。
广告本质上是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企业盈利能力变弱,相应的费用支出自然会压缩,包括头部互联网公司上半年也一直在强调如何降本增效,分众的腰斩足以说明行业的蛋糕在萎缩。
但这始终是宏观层面上的问题,经济是有周期的,低谷期持续的时间没法判断,但腾讯以社交关系网所建立的行业壁垒是可以确定的。
04.腾讯的新故事
 
2018年1月份,腾讯股价最高冲击456.4港元(前复权),创下历史新高,当时的市值高达4.38万亿港元,市场一致认为最终会冲击6万亿,但很快腾讯迎来了调整,三年后我们才看到7万亿的腾讯。
而带动这一波估值上涨的核心是全球核心资产的抱团上涨,叠加疫情后美联储开闸,以及疫情增厚了互联网公司的业绩增长,比如谷歌收入增速41.15%,是近十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2022年是美联储开始收紧的一年,再加上过去一年的高基数,以及全球复杂的经济环境,即便是动视暴雪,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也下滑了54.88%,亚马逊直接交出了2015年以来的首次亏损成绩单。
基于腾讯这几年的海外扩张,以及稳健的基本盘,宏观环境一旦扭转,腾讯将重回升势,同时未来可能诞生的元宇宙也具备无限想象。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3hBKSSeI1hKVZ0ZVPkmpw

在线会议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要在以毫秒为“计价单位”的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分一杯羹,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诞生于1980年代初期的彭博终端,进入2000年代之后,屡屡被竞争对手揶揄为“老古董”,可迄今仍然一枝独秀,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归根到底,在离交易最近的地方,对稳定性与效率性的要求极为严苛。以至于话语权的交替中,一批又一批交易员与研究员,最终都成为了保守派——对一款软件的忠诚,很大程度上是对它背后提供服务者基因的投票。
你很难想象,一个半路出家的跨界者,能在一两代人手中接过整个金融圈的信任票。除非——时代变了,一项新的技术演化为时代巨潮,让人无法置身事外。
当时当下,随着一些显著迹象的逐步蔓延,已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链接工作、学习甚至是个人兴趣的接口已不经意间发生了嬗变,因为腾讯会议、Zoom们在一个特定时空里的应运而生,2020年之后,我们都成了“在线会议一代”
曾几何时对于外来物种要求尤其严苛的金融行业,这次也似乎失去了抵抗能力,主动加入了这一进程。天时地利人和交汇一起,于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这么发生了。
 
01
一次“标志性事件”
 
彭博终端目前看仍稳如磐石,只是更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基本盘,已经张开了缝隙。这个裂缝,是从传统电话会议——这个真正的行业“古董”一侧传导开来。
对熟悉财报电话会议系统的金融人来说,想必都对那套物理系统深有感触:
被称为八爪鱼的键盘拨号设备,会议参与者进行需要专业的转换设备和投屏设备;会议参与人数一旦增多,就需要专业的会服人员和Call Center 24小时待命;如果分析师人在旅途,高铁或出租车上的信号一旦不稳定,随时掉线也是家常便饭。
 
在线会议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财报会是公司与投资者交流的重要场合,相比一般的会议,需要能够承载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完成线上接入,同时还需要确保这些参会者在会中互动体验的一致性和流畅性;整个财报会议需要支持不同的通讯方式的接入,同时实现会议环境极高的安全性。
通过一款产品召开覆盖全球范围的财报会议,从技术层面来讲,与传统C端面对的挑战已不再是一个量级。对任何在线会议服务提供者来说,这都是一场大考。而腾讯会议说,我要试一试:
就在8月17日,腾讯发布2022年Q2财报,并召开2022年Q2财报业绩报告会。多数人的关注点显然都在报表上,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是腾讯首次通过腾讯会议网络研讨会(Webinar),对一场财报会进行全程支持,涉及实时直播与多方互动等全部内容环节。
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成了第一波尝鲜者,亲历了一次不同以往的参会体验。
通过承包自家中期财报会,腾讯会议成了第一个吃财报会螃蟹的人。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次不容忽视的在线会议的标志性事件:
在“在线会议一代”应运而生两年多之后,终于有一款流行产品,开始从C端爆款产品光环中走出,主动走向更深的企业应用场景,向产业最高门槛——金融场景——寻求专业维度的验证。
这让我们想到iPhone还没有出现的的那个时候:在iPhone没有问世前,诺基亚和键盘机就是一切,无论那个时代的通信方式看上去有多么不便。之后,随着iPhone出现,移动通信模式发生了革新,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也应运而生。
这一次一锤定音的不再是乔布斯这样一位天才,而是特殊时期不期而至后,从中关村到硅谷,从陆家嘴到华尔街,从学校到工厂,甚至是从小超市到奢侈品商店,当大部分人都能从腾讯会议或Zoom们的在线会议系统中获得“补足型”、“替代性”工作学习效率之后,一个时代的生产关系范式也就在集体无意识的合力下改弦易辙了。
当然,平心而论,这样的变革远未到终局之时。毕竟需求侧的随风倾倒,仍需供给侧的有效承接。
根据我们的业内调查,在这起事件之前,腾讯会议几乎已经成为广大卖方、买方研究员的标配,广泛用以调研、路演活动(欢迎各位读者对此进行草根调研核实)。另据公开检索发现,早在2020年,腾讯会议就已经开始在B端、G端,向广交会和联合国大会等更高规格要求的场景服务。
这些现象背后的基本事实,才是这次标志性事件的内核实质:超越传统电话服务体验,顺其自然地广泛渗透到金融行业从业者中,腾讯云遍布全球的2800+加速节点这种看不到的硬指标只是“标配”, 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过去两年每年对于3亿场会议的支持过程中,所最终迭代出的每年2万个功能指标。
很显然,“在线会议一代”向金融领域的蔓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一个更加需要深度捕获的问题随之而来:
从创新这一第一性出发,腾讯会议做对了什么
02
“润物细无声”
任何一种创新范式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我们能够在外部看得到的,通常都不是正确答案,那只是现象;现象内里的本质,是我们读懂任何一个标志性事件的应有之义。
关于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框架,一直被各界视为经典范本。腾讯会议从发迹到崛起,再到成为互联网科技领域屈指可数的现象级产品,亦在这一窠臼之中:
首先,它是一家企业渐进创新过程中的内生结果。
从QQ,微信到腾讯会议,腾讯的创新内核保持了一致性,是腾讯产品基因的时代化延展,满足了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需求。天地万物皆有根,企业如是,产品也如是,腾讯做出这样的产品,并不是一个偶然。
这离不开腾讯在音视频技术的长期实践。从本世纪初腾讯开始在QQ中集成语音聊天功能开始,腾讯投入研发音视频技术至少有20年的历史。
在会议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其中代表业界前沿趋势的腾讯天籁音频技术,更智能地识别人声、音乐和环境噪声,可对超过300种噪声进行消除,并基于个性化语音增强能力,保留主讲人声音,进一步减少会议干扰。这些音视频通信技术汇入了云服务的潮流,最终成为腾讯云to B成长的压舱石。
其次,腾讯会议内生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模式属于一种“革命性”变化。
在交通方式的变革中,更高速安全的交通方式提升了人类生产的效率,飞机和高铁的出现直接推动了超大城市的出现;在可见的未来,自动驾驶和城市空中交通还将进一步减少人类通勤时间;
而随着线上会议的出现,现在看上去理所应当,耗时且昂贵的商务航班有了新的替补方案了: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了一份关于在线会议的发展报告,在他们的评估中,腾讯会议发布不到半年时间节约的直接社会成本超过了70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从效率,还是可持续发展上来说,在线会议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价值方向。
与汽车,铁路,飞机出现一样,腾讯会议正在改变人类行为模式。这是范式的转变。
最后,腾讯会议的出现,让从零到一的新经济模式成为可能。
随着VR、AR等硬件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在线会议将摆脱传统的人力密集和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型,开发出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的线上经济模型:
虚拟办公室也将成为现实:即使每个人都在办公室工作,他们也可能处在多个城市或不同办公空间。
以腾讯会议为代表的在线会议这一新生代创新技术,某种意义上与关注度更高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等量齐观,它们都正在引发新一轮互联网科技创新活动,新的商业增量由此诞生。
事实上,这类关键性创新产品,总会有三生万物的逻辑:
从技术创新层面,将能够带动现实产业的繁荣,而商业模式层面,又将深入服务全新的商业场景。这类产品的技术构成和用户场景,均具备融合创新的特质。
如是,一重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事物萌芽之后,那些我们此前从未设想过的系列商业图景,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悄然发生、成长。
 
03 
“库兹韦尔效应” 
 
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校长库兹韦尔,最著名的个人成就之一,被叫做“库兹韦尔定律”,也被成为“库兹韦尔效应”。
在他的观点中,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
他说,更多的、更加超乎我们想象的极端事物将会出现。如果你发明了一套更好的工具,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更快地开发出更新更好的工具,加速到各个场景的应用。
真正的渐进式创新,都具备库兹韦尔效应的特点,腾讯会议就是这样一个案例。DAU破千万、最快破亿,10万台云主机扩容,3亿场会议等诸多里程碑背后的客观逻辑在于:
第一,视频会议软件的网络效应极强。
2020年初腾讯会议100天内迭代20多个版本,在不同圈层人群中自动高速扩散,来自微信和企业微信的海量使用者的主动反馈,使其网络效应迅速扩大。实际上,早于金融领域,通过开放API接口深入业务场景,腾讯会议已在医疗、企服、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实践落地。
比如,在教育行业,腾讯会议通过输出音视频能力和API接口,以“三个课堂”的形式打通了课程安排、课中互动、课后沉淀等教学全流程。如我们所知,当前腾讯会议已经被众多中小学用于在线教育,并被300多所高校采用。
而在医疗行业,腾讯会议也已初步解决了远程医疗、医师培训的需求,通过开放API接口与GE合作,让基层技师只需点击“预约会议”,就能“召唤”专家远程指导。数据显示,腾讯会议支持的 GE“技影随行”服务,已经在全国约20家县级医院投入使用。
第二,腾讯会议作为一种软件产品,足够低的边际成本决定了其足够高的商业化前景。
在过去三年中,腾讯会议已经完成从零到一的这一步;考虑到腾讯会议的边际成本之低,从1到N这一步并非难事。海外同行Zoom在2022年实现了74%的毛利率,34%的净利率。
也就是说,从长远看,腾讯会议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
第三,从产品逻辑看,腾讯会议符合“第一性”的极简之美。
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曾透露,腾讯会议产品孵化期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只有7.5个人,后台开发也只有1.5个人。
能够用两个月时间搭建整个腾讯会议的后台体系,意味着背后核心技术准备的水到渠成:腾讯云原生的一系列技术组件,包括基础设施、比如存储层、逻辑层、接入层,大量快速的使用这些基础设施,极大的降低了后端的开销,使得腾讯会议的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腾讯会议的业务逻辑,保障整个业务的推出,也方便了后期的扩容。
于是才有了腾讯会议8天扩容10万台云主机,这一创造了中国云计算历史记录的事件。为了保证极简的用户使用习惯,到现在腾讯会议的界面也仅有四个按钮。
04
结语
 
IDC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概有5000万间会议室,真正上了视频会议的会议室还不到1%。到2024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在线会议市场占比将近40%。
30年前,我们还在追赶寻呼机的时髦;20年前,我们手写稿件;15年前,我们还饶有兴致的玩着键盘机……而这曾经看似理所当然的一切,在今天已然模糊起来。
在线会议,去中心化办公,甚至是“三维”式商业,却在展现出新的势能。而这,正是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关注、正视在线会议这一次“标志性事件”的真正原因与价值。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78xUNP0j13k0PemRXMXpA

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2022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备受关注,腾讯的二季度财报出来了。
8月17日晚间,腾讯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腾讯营收1340亿元,同比下滑3%,略低于有的机构预期,是腾讯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二季度下滑。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5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Non-IFRS),更反映主业经营的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滑17%。
腾讯二季度在积极降本增效,非国际财务标准下的净利润较上个季度跌幅收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 21%至人民币79亿元,此外自研上云三年累计节省成本30亿元,这也算是腾讯财报的一大亮点。腾讯二季度净利润(Non-IFRS)同比下跌17 %,较上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23%跌幅收窄。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在腾讯主要业务板块中,现在越来越重视发展和实体经济相关。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实现收入422.08亿元,占比达到32%,已经和游戏带来的收入旗鼓相当。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双引擎”驱动业务结构愈发稳固,并加速与实体经济逐步“互融互惠”。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公司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在广受欢迎的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他还强调,公司约半数的收入来源于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与网络广告,这些业务直接助力并得益于整体经济活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为公司带来收入增长机会。
财报测算,二季度人均月薪8.29万,较一季度下降900元
腾讯的薪酬还是备受网友们关注,根据腾讯财报相关数据,有测算腾讯二季度员工人均薪酬相比一季度下降了900元。
根据腾讯公司财报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员工110715名员工,三月底员工为116213名员工,3个月员工减少5498名员工。
根据数据和测算,腾讯公司中期员工总薪酬567.79亿元,去年同期443.88亿元,而二季度薪酬为275.5亿元,员工人均月薪8.29万元,较一季度月薪下降900元。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
盈利出现改善
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腾讯业绩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二季度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一季度,二季度腾讯净利润同比跌幅也出现收窄。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腾讯在二季度财报中表示,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公司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展望未来,公司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于广受欢迎的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
财报显示,腾讯2022年第二季度社交网络收入增长1%至人民币292亿元,反映了视频号直播服务及数字内容订购服务的收入增长,而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的收入减少。7月份微信视频号上线了“视频号小店”服务,进一步完善了电商及直播带货功能,同时还对信息流广告功能进行了内测。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二季度微信月活用户增至12.99亿
二季度微信月活用户还在继续保持增长,达到12.99亿,同比增长3.8%。腾讯表示,微信生态内的数字化工具带动了大量就业、创业,2021年微信生态衍生的就业机会达到4618万个,同比增长25.4%。
为减轻疫情下小微、个体商户的经营压力,微信支付不断丰富降费让利措施。数据显示,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微信支付在支付服务手续费方面已累计让利约30亿,惠及小微商家超过2000万。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视频号

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视频号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基于人工智能推荐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400%,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100%。2022年第二季举办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直播演唱会,每场均吸引千万级用户观看。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微信支付

商业支付金额于2022年4月放缓至低个位数同比增长,但同比增速于2022年6月恢复至百分之十几。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企业微信

聚焦高质量的收入增长,优先专注自研产品同时减少亏损项目。由于我们优化收入结构并降低成本,企业服务毛利率环比提升。

本土游戏业迎来政策暖风
但面临过渡性挑战
财报显示,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4%至人民币318亿元。就单个游戏而言,《和平精英》、《穿越火线手游》及《DnF》等若干现有游戏收入呈季节性下降、新推出的《重返帝国》的初始收入贡献及《英雄联盟手游》的收入增长。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今年4月,游戏版号时隔8个月开始重新发放,但在四轮审批信息中,腾讯还未有任何新游戏获批。腾讯对此表示,本土游戏行业正面临过渡性的挑战,包括大型游戏发布数量下降、用户消费减少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会优先专注于提升技术能力并巩固玩家参与度方面的领先地位。
此外,腾讯网络广告继续受累互联网服务、教育及金融领域需求,上季网络广告收入下降18%至186.38亿元。腾讯表示,广告业务于4、5月受冲击较大,部分被合并搜狗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所抵销。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17%至161亿元,主要原因为广告需求疲软、广告竞投量低迷,使得eCPM 下滑;媒体广告收入下降25%至25亿元,受腾讯视频及腾讯新闻的广告收入下滑影响。
腾讯企业服务毛利水平持续改善
健康可持续战略初见成效
在此前公布的一季报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下降1%至422亿元,占总营收的31.5%。腾讯表示,受到4、5月新一轮新冠疫情影响,短暂抑制了商业支付活动,拖累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增速放缓,而企业服务收入按年略有下降,原因是腾讯缩减亏损项目。
2018年“930”组织架构调整后,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首度现身财报,其后该收入占比一路提升,2019年1季度的从25%提升到2021年以来的30%以上,由此可见To B业务已逐步成长为公司收入支柱,并在“健康可持续战略”推动下,稳步提升收入“健康度”。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第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达到150.1亿元,技术能力提升也带动相关业务在二季度加速上云,包括QQ、视频号、腾讯会议等腾讯自研业务。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7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
继续加码研发
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超1516亿元
腾讯继续加码研发投入,二季度研发投入达150.1亿元,同比增长17%。上半年腾讯研发投入达到304亿元,同比增长26%。2019年以来,腾讯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累计超过1516亿元。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截至8月17日,腾讯控股收于303.2港元,市值2.92万亿港元。从年内485港元的高点至今,跌幅近38%。

​历史罕见!腾讯降薪了?员工11万,人均下降900元!二季度净利润显著下滑,却有这个亮点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JehXL3udFX76W1bVeljag

腾讯2022二季净利润下滑56%

 

家境殷实的腾讯,都开始不顾外界形象“大瘦身”,创业者还在犹豫什么?

 

作者丨铅笔道编辑部
今天,腾讯发布二季度财报,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56%,直接被腰斩;与一季度相比,环比下滑了20%——形势看起来很紧迫。
 
近期,外界能明显地感觉到:腾讯正不顾形象地猛瘦身,流露出刀架脖子的危机感。最为明显的是业务上。近4个月来,一连下架9款产品,QQ堂、搜狗地图、企鹅电竞……8月16日,运营7年的看点APP也宣布关闭。
 
同时自年初以来,媒体便频频传出:腾讯各业务线正大幅裁员,部分业务比例达30%。在舆论的旋涡中,仿佛腾讯正四处潜伏危机。
 
其实不然。铅笔道通过分析财报发现:真相流露出来的是另一层信息。尽管腾讯Q2净利润腰斩明显,但主营业务受经济下行影响不大。
 
首先,传言中的“大裁员”并未实际发生。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腾讯累计有110715名雇员,较一季度仅减少5498名,下降仅5%。从一般行政开支看(含人力成本),第二季度支出仅环比下滑2%。由此可见,腾讯实际裁员幅度很小。
 
其次,腾讯净利润下滑56%,也与主营业务无关,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其他收益净额”——通俗地说,是受腾讯股权投资业绩影响。今年二季度,腾讯“其他收益净额”仅44亿,而去年二季度为208亿,今年一季度为131亿。
 
8月16日,有消息称“腾讯正考虑美团股份的全部或大部分”,与财务顾问已经接触几个月有余。虽腾讯事后回复“不予置评”,但铅笔道认为:该消息极有可能为真,并且更有可能的是,腾讯原计划二季度出售美团股份,以保住Q2业绩。
 
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交易并未在二季度完成。据公开资料显示,腾讯持有美团约17%股份,市值超过240亿美元。只要交易正常发生,腾讯完全有能力稳住Q2业绩。
 
由此可见,“股权投资”已成了腾讯业绩的最佳“调控工具”:只是该工具在二季度失灵。
 
长期来看,腾讯主营业务跑得比较扎实:收入1340亿,同比下滑仅3%。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网络广告业务”,同比下滑18%。但这一点,腾讯通过缩减预算基本完成补救:今年二季度,腾讯将销售与市场开支砍掉了21%。
 
经济下行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告市场。今年二季度,同样以广告为重要收入的分众发布财报,收入同比下滑48.8%。
 
综上可见,腾讯的“猛瘦身”是一种主动行为,而非业绩下滑后的“被动瘦身”——这给创业者带来怎样的启发?在经济下行周期里,老板要敢于壮士断腕。
 
据铅笔道发现,踩刹车是今年创业者的主旋律,这里面有3波企业:第一波是今年1月,属于极少数的大赢家;第二波是今年4月,90%以上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急刹车”;第三波是当断不断的“其它企业”,未来结局大概率很惨。
 
即便是腾讯这样的公司,也是属于“第二波企业”。据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腾讯瘦身的决心并不坚定,采取的方针是:实施成本控制,调整部分核心业务。而到了第二季度,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和运营费用。
 
基于以上背景,才有了腾讯“4个月下架9款产品”的行动。从产品清单来看,这9款产品属于“垂死业务”,它们具备几个特征:1、赛道已经进入成熟期;2、各自垂直领域,已经出现难以追赶的竞争对手。
 
腾讯是一家成立24年的公司,旗下有着诸多垂死产品,犹如暮年老人,归期已经临近,只差一个“拔管日”:在疫情长期不确定性的未来,腾讯选择此刻动手。
 
这种果敢值得创业者学习:一旦判定业务长期失去复苏可能,不如立刻砍掉。腾讯是一个年净利超过2000亿的公司,余粮颇丰,尚且理性如此。而大多创业者连“富农”都算不上,在形势严峻的当下,如果还在“刹车”问题上犹豫不决,实为眼下大忌。
 
我们观察,创业者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有几个:
 
一,对过往投入的恋恋不舍。认为一旦关停,过往精力全部白费,难以从心底里接受失败,认为再坚持一会,依然有好转可能性;
 
二,对团队的难以割舍,不忍优秀团队离自己而去,甚至不忍向团队陈述真相。
 
而腾讯树立了一个较好的样本。作为创业者,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应当严格执行纪律:收入缩减了多少,业务就砍掉多少。以腾讯为例,收入同比下滑20%,预算就砍掉21%。
 
家境殷实的腾讯,都开始不顾外界形象“大瘦身”,创业者还在犹豫什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WS4-rz_u-kT4WaTK-SJIw

周杰伦,替视频号打了一场大胜仗

周杰伦,互联网最强地推。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周杰伦点燃了这个周末。

 

昨晚(5月21日)深夜,陪伴网友两晚的周杰伦经典演唱会重映,以一首《说走就走》而落下帷幕,近1亿歌迷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以及微信视频号为Jay而聚,刷爆了朋友圈。

 

这是一场集体狂欢,也是一代人的青春盛宴。周杰伦上一张专辑是2016年,最后一次实体演唱会是2019年底,歌迷盼他已久,不少观众感慨:“一个平凡周末的夜,被唱哭了。”

 

 

腾讯,无疑成为最大赢家。腾讯音乐是这场视听盛宴的缔造者——奇迹现场重映计划,让那些曾在岁月长河中深深铭记的演唱会重回大众视野。在此之前,腾讯生态已接连成功举办了西城男孩、五月天、TVB群星、崔健以及张国荣重映等多场线上演唱会,次次刷屏,视频号也由此圈粉无数。

 

疫情三年,线下演唱会已经成为奢望。凭借着视频号,我们开始迎来线上演唱会时代。还有抖音、爱奇艺、网易云音乐也在赶来。下一次,我们会看到谁的演唱会呢?

 

这个周末,1亿人在线看周杰伦

 

这是疫情下青春而热血的一幕。

 

5月20日晚8点,周杰伦魔天伦2013重映演唱会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微信视频号等腾讯旗下渠道如约开幕,重现了9年前的周杰伦以及《龙拳》、《天台》、《一路向北》、《不能说的秘密》、《双截棍》等超20首经典曲目。次日晚同一时间,周杰伦“地表最强2019”重映演唱会依旧热度不减。

 

“魔天伦”、“地表最强”这两场演唱会,可以说是周杰伦演唱会中的巅峰之作。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的“魔天伦演唱会”共全球巡演76场,吸引了180万人次观众;而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19年的“地表最强演唱会”一共在亚洲、澳洲、美洲,欧洲四大洲,共巡演120场,场场都是一票难求。

 

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一场属于80、90后的怀旧盛会拉开了帷幕,刷爆周末朋友圈。听众们纷纷共鸣:“琴键一按下去,眼泪就下来了”、“我的青春和杰伦的腹肌都一去不复返了”、“疫情还我线下演唱会”……

 

作为华语乐坛长盛不衰的顶流,周杰伦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首场“魔天伦”演唱会各平台观看人数突破5000万,“地表最强”共吸引近1亿观众,一度霸榜微博热搜TOP 1。

 

周杰伦,1979年1月生于中国台湾新北市,祖籍福建泉州,4岁时母亲叶惠美意识到他的音乐天赋,于是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初中毕业的周杰伦未能如愿考上普通高中,后因擅长钢琴而被淡江中学第一届音乐班录取。

 

完成高中学业后,周杰伦没考上大学,而是成为一家餐馆的打工青年。打工期间,周杰伦依然没有放弃音乐梦,把所有的业余时间也都用在了音乐创作上,甚至自己所有的薪水都拿去买音乐上的物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杰伦在打工的餐厅弹了两首曲子,意外得到了顾客和老板的赏识。就这样,老板将这个不爱说话、沉默寡言的18岁服务生提拔成了钢琴师,这是周杰伦第一份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也就是这一年,周杰伦在母亲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选秀节目《超级新人王》,并在节目中邀人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梦有翅膀》,最终被吴宗宪看中,受邀成为其旗下音乐公司的助理,为多位知名歌手写歌。

 

2000年,周杰伦发行首张个人专辑《Jay》,一炮而红,大街小巷的影音店都卖断了货。2001年12月,周杰伦第二张专辑《范特西》横空出世,再次风靡了整个华语歌坛,后来周杰伦和方文山成了绝配的搭档,缔造了一幕幕传唱度极高的经典曲目,也成就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桀骜不驯的音乐天王,已经来到了不惑的年纪,但他依然是华语乐坛不可逾越的顶流。22年里,无数歌手来来往往,周杰伦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在没有新歌的日子里,其商业版图也在不断扩张,潮牌服饰、电竞、餐饮等多个领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带火了好几个IPO。

 

距离上一张专辑已经过去6年之久,杰迷们已经迫不及待,这一次演唱会重映,让歌迷看到了希望——相信周杰伦的新歌不远了

 

周杰伦,替视频号打了一场大胜仗

周杰伦自己也多次释放了这个信号。今年5月,周杰伦在社交平台贴出一张奶茶+冷饮的照片,并配文透露自己正在录音:“哥在录音口会渴”。几天后,他再一次晒出自拍照片,配文称:录音录到有点狼狈了。5月20日,周杰伦更新一则新动态——“想当年自己做造型,新专辑也自己来吗?”

 

看来,这一次周杰伦是来真的了。

 

视频号+腾讯音乐

疫情下,线上演唱会时代来了

 

这一次,腾讯猛下功夫。

 

先是腾讯音乐——就在周杰伦演唱会开幕的3天前,腾讯音乐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总营收66.4亿元,同比下降15.1%;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下降34%,这是公司连续4个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同时,一季度公司的音乐订阅收入增长17.8%至19.9亿元,旗下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8020万,创里程碑式新高。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为音乐买单。

 

在“去独家”的后版权时代,腾讯音乐开始寻找新的增量。除了QQ音乐“银河计划”和酷狗音乐“星曜计划”等原创扶持体系,还推出了全新幕后制作人服务,在过去的12个月里向音乐人发放了超过2亿元的收入激励。

 

而视频号,开始成为腾讯新的独门武器,也成为腾讯音乐新的变现方式。业内人士分析,外界对腾讯音乐想象空间的拉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微信这个大生态对其持续不断的流量与资源倾注,尤其是视频号。

 

这也被认为是腾讯音乐下一个主战场。在这一次腾讯音乐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音乐首席执行官梁柱亦在回答中提及腾讯音乐与其他腾讯产品的合作,其中肯定了与视频号联动的发展前景,未来QQ音乐将继续在视频号及视频分发方面运营。

 

他表示,因为疫情的影响,视频号演唱会出现了比较明确的商业模式,例如崔健的演唱会就出现了招商收入,后续公司会重点推进直播、视频号演唱会和腾讯音乐产品的联动,“这里面具备非常大的用户规模,只有在大的用户规模下,才会有比较好的商业机会”。

 

视频号正在加码发力。在这一次特别推出“奇迹现场重映计划”之前,视频号已经凭借线上演唱会多次出圈。2021年12月,视频号迎来线上演唱会首场“破圈”,出道23年的爱尔兰知名组合西城男孩(Westlife)现身微信视频号,专为中国歌迷定制了一场重磅线上演唱会,累计观看人数超2700万。

 

2021年的最后一天,五月天在视频号进行跨年演唱会,收获超1400万人观看;2022年4月1日视频号还重映了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吸引1740万人次怀旧经典;2022年4月15日,崔健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继续撒点野》,整场直播共吸引超过4600万人观看,一度刷新视频号直播演唱会的观看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演唱会也是视频号演唱会直播的商业化首秀

 

还有包括张学友、刘德华等TVB群星演唱会,五条人、落日飞车等乐队的草莓音乐节等等线上云表演。经不完全统计,腾讯推出的TME live,整个2021年举办了56场现场表演。

 

为歌迷和网友带来经典演唱会重映,亦或是热门歌手、乐队的线上演唱会,已经成为腾讯音乐的新流量密码,也是其创造收入的有力抓手。

 

这在于知名度较高的艺人通常更容易在社交平台发酵并引发热度,而采取免费的低门槛形式也会吸引更多人观看,从而带来巨大的流量,由此吸引赞助商。同时除了冠名收益,用户打赏、音乐版权的售卖分成等也都是收入来源。

 

00后去哪里听歌

打败QQ音乐们的,可能是抖音

 

当纯音乐平台还在为存量用户抢破脑袋时,抖音来势汹汹。

 

现如今,刷抖音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日常,几十秒的背景音乐是吸引人观赏的重要元素之一,随之带来的是越来越碎片化的听歌场景,不少爆款歌曲也在这里诞生或再度发酵。

 

就好比,网易老板丁磊也爱听的《漠河舞厅》实际上也是从抖音进一步发酵后才得以被大众所熟知,以及去年腾讯音乐娱乐盛典的十大热歌榜单,更是几乎被抖音神曲占领。 

 

抖音做音乐酝酿已久,尤其是在解除独家版权后更是野心勃勃。早在三四年前,字节跳动就已经开始布局音乐领域,悄悄筑造自己的音乐生态:先是成立音乐事业部并且将音乐业务升级为P1优先级业务,随后抖音测试“音乐播放器”,去年更是与原创音乐唱片公司摩登天空达成合作解决版权问题,还推出了自己的音乐流媒体——汽水音乐,引发不小的关注度。

 

在这个每天人均刷1.5小时短视频的时代,谁也不敢忽视抖音,一批专业歌手们也纷纷入驻抖音,在抖音上宣发新歌。同时凭借着雄厚而诱人的激励体系,抖音也揽去了一众原创制作者和独立音乐人。

 

短视频霸主正虎视眈眈,某种程度上也对传统音乐流媒体造成了一定的竞争与挤压。还记得在此前的一次网易财报会上,创始人丁磊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合作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是否会变成竞争对手

 

他的回答意味深长:“音乐和短视频最大的不同是,短视频只能消费一次,音乐值得重复消费。优质的音乐内容会让人有很强的共鸣和沉浸感。”

 

很难说抖音里火起来的热歌能带来多少情感共鸣,它们甚至一度引发了一场抖音神曲与华语乐坛的矛盾。

 

2021年12月,抖音神曲霸占腾讯音乐娱乐盛典TOP 10榜单。次日知名歌手杨坤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在进步,可是音乐至少倒退了十年,昨天,我忽然发现我错了,说得太保守了。”

 

一时间,“华语乐坛完了”的哀叹不绝于耳。而每当这个时候,大众总会想起周杰伦。有意思的是,苹果发布的Apple Music 2021年度热歌,前10里,周杰伦的歌曲占了9首,前50中占了42首。

 

情怀使然,还记得一年前有人问丁磊:网易云音乐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他十分感性:怕大家失去了对音乐的热爱。

 

不同年代的人,听着不同味道的歌曲。我们怀念的也不单纯是那些循环往复的产物,但有些确实是随着时间一去不复返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tbbLFT22iuM8VAqcaCl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