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之前我们分析了2020上海中考各区考入市重点高中的难度: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今天我们从平行志愿分数线的角度,逐一分析浦东、闵行、杨浦、徐汇、奉贤、长宁、黄浦、静安这8个区今年的中考形势。(说明:本文数据手动统计或来源于网络,难免有纰漏,仅供参考)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浦东新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浦东新区今年的平行志愿分数线除两所外区高中外,基本都有所上涨,和我们之前预料的一样,基本上层次越高的学校上涨幅度越小。

 

浦东市重点高中有8所,其中建平中学,进才中学,上海实验学校的分数线和去年一样排名前三,也是上涨幅度小的几所学校,另外可以看到学校之间的分数线咬得很紧。

 

作为八校的建平中学在浦东是仅次于华二的高中,它的分数线也高达了594.5,相比去年的591变化不算大。本区市重点分数线最低的是南汇中学的580分,对比2019年上涨了7分。最低580分才能上本区市重点高中,这个分数在全市算是比较高的,可见浦东竞争之激烈。

 

 

浦东新区区重点共有7所,其中最好的是东昌中学,也是特色高中,分数线是577。接下来就是高桥中学了,录取分数线是570.5,比北蔡还要高。作为一所老牌区重点高中,高桥中学的性价比毋庸置疑,高考表现更是位居区重点高中前列,紧追市重点,深得本区家长信任,因此分数线也超越了北蔡这所特色高中。

 

总结:浦东区内参加中考的人数全市最多,相对于浦东的庞大考生人数来说,浦东市重点高中的数量其实不算多,再加上区内优秀初中数量较多,对于上游以市重点作为保底目标的学生来说压力不小。

 

而浦东新区的区重点和普通高中数量较其他区要丰富的多,这为中下游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而浦东的高中得益于优质生源,这几年高考进步明显,整体中考压力已经大大减轻。

 

浦东不少区重点高中的升学表现已经超越了外区较弱的市重点高中,而市重点高中这几年的表现则更引人瞩目。以川沙中学为例,最近我们在网上就发现了一张2019年学校的高考数据图: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闵行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在闵行区有一所超级强校—“七宝中学”,作为一所八校,今年的高考表现大有赶超部分四校之势。而它的录取分数线自然也是配得上它的表现,常年稳居于闵行高中中考录取分首位。而今年仅上涨1.5分,这对闵行考生来说简直是巨大的福利。

 

本区市重点录取分最低的闵行中学也需要584.5分,闵行学生的压力不言而喻。虽然近年也有优质高中在闵行开设分校或校区,如交附闵行、华二紫竹、上师闵行、市二梅陇、向明浦江,但由于四校分校在闵行无1-15志愿招生,市二梅陇和向明浦江等市重点校区招生人数有限,闵行区考生考入市重点的压力依然不小。不过作为闵行区的老牌市重点,闵行中学这几年的高考表现也是相当亮眼,这应该也离不开闵行区的生源质量。

 

区重点里上闵外的分数线达到了579.5,分数最低的田园高中也有555。闵行高中的压力由此可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闵行新开的区重点高中鑫都实验录取分达到了569.5分,作为一所七宝重点支持的高中,未来发展可期!

 

总结:区内学生多,优秀高中数量相对较少,区内民办初中实力强劲。

闵行压力大主要是因为区内好学校少,7所市重点里有5所是分校或校区性质,真正的本校只有七宝和闵中,而七宝又特别难进,分数极高。另一方面,区内的区重点高中数量较少,区重点高中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更是加大了闵行学生的升学难度。

此外,闵行区内还有上宝、文来、文绮、上师初级等优秀民办,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也加剧了本区竞争的激烈程度。

 

杨浦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杨浦区和徐汇区是唯二能够在1-15志愿里填写四校的大区,复旦附中几乎是所有杨浦考生心驰神往的“圣地”,它的分数线达到了600分。对比去年的599,仅上涨1分,相比于上中的零志愿分数线614,可以说是极其友好了。

 

作为八校的控江中学分数线达到了590,控江中学几乎是杨浦考生在复旦附中之后的不二选择。

 

总结:四校八大,杨浦区占了三所。并且杨浦区的中考参考人数也不算多,但是杨浦区的压力在于本区的民办初中都很给力,比如兰生复旦,每年都会给复旦附中输送很多优秀学生。其它的像存志、上外双语这些民办初中都非常好。这些优秀民办的学生占了那些名校生源的大头。

 

徐汇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上中分数线上涨幅度较低,600.5的分数线处于适中位置。徐汇中学受益于被评上特色高中,分数线上涨迅猛,与市重点高中南洋中学的分数线差距进一步缩小。值得注意的是,文来中学作为黑马校,分数线超过了市重点市二中学,市二梅陇的分数线依然在市二前面,学生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之间实力的变化。

 

徐汇区有上中,南模,位育,市二,南洋五所市重点,如果依次填,学校的分层就会更明显,市重点限填三所的做法能维持区内各校的相对合理梯度,市二、南洋,甚至徐汇都可以收到不错的学生,这对高中、对学生都有利,或许这也是徐汇几所市重点的质量一直保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总结:徐汇区的情况和杨浦区有些相似,本区内的民办初中实在太强,华育、大西、小西这些优质民办初中都是面向全市招生,生源有所保障。并且在徐汇市重点填报数量限制的特殊政策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但这并不是说徐汇区就没有升学压力了,因为那些民办牛校的存在,优秀学生云集,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同样很激烈。

 

奉贤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奉贤区今年最值得注意的是,奉贤中学的分数线超越了格致奉贤。实际上,这几年奉贤中学的上升趋势很明显,去年仅比格致奉贤低0.5分,而今年终于领先了格致奉贤1分。

 

而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学校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不得不说,近年来,郊区头牌稳扎稳打,严格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成绩的稳步提升,这其中尤其以奉贤中学和松江二中为代表。小编最近在网上也看到一张奉贤中学今年高考表现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下: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本图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保证百分百准确性)

 

奉贤区最大的劣势在于可供选择的优质学校数量不多,这也是郊区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宁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坐落于长宁区的八校延安中学必然是本区平行志愿最受关注的学校,585.5分是一个很有性价比的分数,同样的分数在有的区只能上普通的市重点高中。总体来说,长宁区因为考生人数不多,中考压力并不大。

 

长宁在上海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中心城区,没有经历过多区合并,因此教育格局变化不大。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市三女中和复旦中学,从前的分数线都是市三女中高于复旦中学。但是市三女中作为一所女子学校,生源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招生人数不足从而逐渐被复旦中学赶超。

 

市三女中今年的分数线为575.5,依然落后于复旦中学,不过差距稍微缩小了一点,毕竟市三女中上涨了6.5分,而复旦中学仅上涨6分。作为一所老牌女中,575.5这个录取分数还是比较划算的,也只比零志愿录取最低投档线高几分。

 

总结:长宁区和虹口区的情况实在太像,考生人数少,区内学校少,有一所优质市重点撑着门面,区重点分数线不高。不同的是长宁区的普高分数线较高,西郊学校达到了545.5,民办新虹桥也要535分,这个分数对下游学生不算友好。但是总的来说,长宁区的中考压力较小。

 

黄浦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黄浦区内共有7所市重点,并且内含两所八校(格致、大同),加上向明浦江、格致奉贤,实际对黄浦区的同学来说,可以在平行志愿批次填报市重点高中多。由于不同档次的高中数量比较多,梯度相对来说较小,从实力较弱的市重点高中到一流市重点高中之间梯度分布均匀。简单说就是区内市重点多,分数线合理。

 

最低只要569.5分就能上本区的市重点高中——光明中学,不过受生源因素影响,本区几所末位市重点高中这几年的高考表现也是差强人意。

 

基于上海中考“户籍学籍二选一”的政策,黄浦区每年会接纳不低于500人的“中考移民生”(学生学籍不在黄浦区,但家长将学生户口迁至黄浦,既可作为黄浦区学生参与中考)。

 

总结:黄浦区的中考情况极其特殊,它是上海市典型的“人口迁出区”,本区考生数量逐年减少。因此可以说,黄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内中考压力最小的了。

 

静安区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静安区的7所市重点高中里比较优质的市西中学和市北中学分数线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六十中学、华东模范、回民中学这三所市重点高中,它们在一些老静安人的眼中是称不上市重点的。可以看到三所学校的分数线甚至近两年都低于了风华,民立这些区重点中学。

 

 

现在的静安区是老静安和闸北区合区之后的产物,有一种说法出现——南北静安。南静安泛指以前的老静安区,而北静安则泛指老闸北。北静安的生源质量稍逊于南静安的生源质量。这也是导致新静安区市重点分数线跨度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

 

 

总结:因为老静安和老闸北的合区,高中数量激增,市重点中学高达7所,并且从市重点分数线的平均值来看,静安区是最低的一个区。但是7所市重点里有3所的分数线甚至低于了本区的一些区重点中学,说明本区靠后的几所市重点受认可度一般。总体而言,静安区的中考压力不大。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今天所介绍的八个区中考形势各有特点。四大教育强区各有各的苦,像浦东、闵行这类中考大区,本区所设立的学校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么庞大的考生需求。而像杨浦、徐汇,因为本区的民办初中实在太厉害,优秀学生“神仙打架”,同样也有不小的升学压力。

 

黄浦、静安、长宁这几个区中考压力相对较小。长宁区中考人数较少,但是本区可供选择的优质学校也不多,所以零志愿竞争比较激烈。而像黄浦和静安,在考生人数不算多的情况下,本区有非常多的市重点学校可供选择(各有七所),中考压力相对而言要小得多!

 

2020上海中考形势深分析(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7UlaDDuc7LPed9GPXUE9Q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2020年上海中考分数线基本已全部揭晓,而每年关于各区各校分数线的讨论总是家长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中考除自招的自荐外,以区内竞争为主。但试卷是全市统一的,而招生计划、各区教育水平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同样层次的学校在不同区的分数线难免存在一定差异。

 

之前我们从招生计划的角度分析了各区的中考形势,接下来几天我们将从分数线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今天我们主要从零志愿和平行志愿分数线的角度来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高中的难度。

 

我们先来看四八校在各区的零志愿投档线: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从分数线角度来看,通过零志愿进四八校,闵行区、徐汇区、杨浦区门槛较高,宝山区机会较多,其他区差异不大。
 
由于零志愿偶然性比较大,我们再结合19年数据,来看各区零志愿分数情况: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可以发现,通过零志愿进入市重点高中,各区的门槛基本差不多。但各区考生通过零志愿能报考的高中学校有一定差异,大家可以关注下招生计划的差异。
 
这里我们也放下四八校2020年在各区投放的零志愿招生计划。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关于零志愿,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
大数据|2020年16区零志愿分数线对比去年有何变化?零志愿进四校八大哪些区“占优势”?
我们再来关注下平行志愿。先来看下与四八校相关的平行志愿分数线: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今年宝山和普陀区新增了华二的新校区招生计划,首年招生就给两区的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机会,从分数线来看,也是十分友好的。
八校在本区的平行志愿分数线基本都在590上下,建平594.5为最高,延安585.5为最低。闵行的“明星学校”七宝中学今年仅需593,作为一所赶超四校的高中,可以说是很具性价比了。
过去每年中考590分都能上八大水平的学校,当然下届新中考分值变成750,未来的分数线如何变化就有待观察了。
 
实际上,从近年的高考表现来看,四八校已经不完全能代表上海最顶尖的高中了。当然我们无法获取最全面的升学数据,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中考分数线的角度来看学校的热度情况。
下面是今年平行志愿分数线top30的学校近两年分数线变化情况: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不难发现,今年市重点名校的平行志愿分数线普遍上涨,不过没有公办普高最低投档控分线上涨的幅度之大。这说明了学生分数差距缩小,竞争压力增大。
 
再看各区头牌高中今年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依然是普涨,但从分数线来看,各区头牌高中的差距不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各区高中教育实力的差距。
 
对于不少以市重点为目标的考生来说,各区通过平行志愿进入市重点的门槛有多高呢?我们来看下各区市重点高中分数线情况的汇总。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如果将各区考生通过平行志愿考取市重点高中的难度高低按分数线进行划分,有如下结果:

2020中考形势深分析(一):从数据看各区中考进入市重点的难度

 

1.最难:徐汇、浦东、闵行。平均分数线都超过了588分,其中徐汇区更因为坐拥上中,分数线最高,达到了589.5分。闵行和浦东因为考生人数多,竞争大,门槛自然也很高。

 

2.难:嘉定、杨浦、普陀。嘉定主要因为市重点高中少,而杨浦和普陀主要是因为学校层次高所以分数线较高。

 

3.比较难:松江、虹口、黄浦、奉贤、长宁。这几个区考生人数不多,学校整体水平居中,因此竞争压力也处于适中位置。

 

4.较简单:宝山、静安、青浦、金山。宝山区因为华二宝山的入驻,今年中考竞争压力大减,进入市重点机会增大。 青浦、金山主要受益于考生人数少,静安是因为市重点高中多。

 

5.简单:崇明。崇明只有一所市重点高中且水平一般,考生人数也不多,初中也不鸡血,自然录取分数线也不高。

今天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后面我们还会分析各区的中考形势哦,大家也可以留言参与讨论,谈谈你对本区中考压力的认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FdoyBCd_BwQaqSza5mN6A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作者 | 暗香浮动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果说A股有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十年股价涨了16倍,创始人却一股未卖,是不是显得不可思议?

 

同时,这家公司上市只进行过一次融资,就是IPO募集的8.87亿,而其历年的现金分红已经总计接近22亿。

 

A股纯正的互联网企业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想尽办法从资本市场吸血,不是花式秀减持,就是各种定增圈钱。

 

所以这家公司的种种行为,足以让股东跪拜,他就是股民们非常熟悉的炒股软件——同花顺。

 

 

01

同花顺主要靠”收割韭菜”赚钱

 

 

同花顺于1994年由易峥创立,是国内最早做互联网券商的公司之一,主要给机构投资者提供金融数据服务和对个人投资者金融资讯和理财工具。

 

公司重要的发展节点有——

 

2009年登陆创业板;2010年正式上线iFind,布局机构金融信息平台,同时获得投资咨询牌照,并开展荐股软件销售业务;2012年获得基金销售牌照,开始基金销售业务;2014年监管放开后,积极拓展券商合作开户相关业务;2018年构建同花顺AI开放平台,上线多款AI语音产品。

 

同花顺目前营收主要贡献来自增值电信业务(50.80%)、广告及互联网推广业务(26.52%)、电子商务(基金代销)业务(13.49%)和网上行情交易软件业务(9.18%)。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可以看出,同花顺的增值电信业务占了营收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个业务跟电信网络没有任何关系,其指的是同花顺用移动端APP、PC端软件等产品吸引用户免费使用,然后向用户提供有偿的增值服务,从而取得收入。

 

而增值服务其实就是公司开发出各类工具辅助炒股,从而收取费用。

 

目前同花顺主要的工具产品包括,股票Level-2行情、大研究内参、财富先锋、短线宝、大战略、金融大师等。

 

这些产品有按月卖的,有按季卖的,有按年卖的。价位区间分布广,有低档的298元/年的level-2行情,中低档的2998元/年的短线宝。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也有中档的32800元/年的财富先锋。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高档的话,以80000元/年的金融大师为代表。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可以说,各种工具实在是眼花缭乱,但是主题无非不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噱头下,教你如何抓涨停、教你如何精准抄底逃顶、如何选到一夜致富的股票。

 

而这些,是大A股众多散户的喜爱。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多没意思,天天研究基本面,还不如这些工具来得得心应手。所以只要行情来了,同花顺这些增值服务就会大卖特卖。

 

但是真正懂投资的人都知道,除了iFind里提供的金融资讯服务和数据库是真正有用的,那些其他的工具无疑是收割散户的智商税罢了。

 

但是生意归生意,收割智商税的企业太多了,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同花顺所做的确实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02

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同花顺上市后的几年,在资本市场一直是名不经传的小角色,每年的净利润仅仅几千万的量级,2015年的大牛市是同花顺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扶摇直上。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2015年的大牛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同花顺迎来的最佳的发展时机——

 

一方面,更年轻的韭菜跑步进场,据相关统计,30岁以下的投资者从牛市前的3200万人增加到5000万。这些新生代股民多是些短线客,投机心理比较严重,对同花顺的荐股功能有极大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普及之前,同花顺的付费软件要卖给股民,要么通过电信运营商,要么用户要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支付。前者要给运营商高额分成,后者十分不方便,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用户冲动消费。

 

而移动支付的普及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痛点,同花顺利用各种撩拨人心的文案、立竿见影的暴富案例给用户做宣传,每天打开APP的用户很难不为之所动。用户只需轻轻一点,各类造富工具应有尽有,就像是通向财务自由的捷径。

 

2015年起,同花顺增值电信业务的毛利率大为提升,为公司提供了十足的现金奶牛。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同花顺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4.964亿人,每天的使用人数达到1300万,同花顺的月活用户数比东方财富和大智慧加起来之和还要多。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同花顺APP在市场中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与其重视研发投入是息息相关的。

 

同花顺起步于软件开发,以创始人易峥为代表的管理层始终坚持技术立身,25年来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市场行情回落以来,公司营收显著下滑,但却并未因此减少研发投入,反而依靠预收模式继续加码研发,强化技术优势和流量基础。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横向比较来看,同花顺主要竞争对手东方财富、大智慧无论在研发投入额度还是占比上都略逊一筹。2019年,同花顺研发投入高达4.65亿元(占比26.69%)显著高于东方财富的3.05亿元(占比7.22%)和大智慧的1.19亿元(17.38%)。与此相对应,截至2019年末公司已累计获得自主研发的软件著作权280项,非专利技术114项,同样领先同业。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而在其他业务方面,同花顺也在奋力追赶。一直以来,虽然同花顺坐拥巨大的用户量,但是一直没有在基金销售方面发力,无论是代销基金的数量还是营收规模,都远小于东方财富。而2019年,同花顺的基金销售及其他业务营收大增133%,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03

结语

 

 

同花顺的业务属性决定了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高度相关,由于同花顺的市值远低于东方财富,加上付费软件的业务弹性高于传统券商业务,因此,同花顺在一波行情中的涨幅要高于东方财富和其他证券公司。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拿2014-2015年牛市为例,同花顺股价实现了18倍的涨幅,领先于东方财富的12倍,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券商。

 

收割韭菜的同花顺,为什么这么牛?

 

当前,虽然后市牛市行情还在半信半疑中,但是在货币环境如此宽松的背景下,大概率不会太差。所以,此时配置同花顺无疑是个低风险高赔率的策略。

一文看懂疫苗产业链(概念股梳理)

疫苗概念股今天再次领涨两市,成为最靓的崽。
截止7月23日,全球共有疫苗25项临床141项在研。
7月22日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新冠疫苗是国药集团旗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齐头并进研发的,应该说已经成功了。3月30日,我就已经进行了预注射,相当于“以身试药”。4月12日,疫苗进入国内一二期临床试验,效果非常理想,无一例有严重的副反应,有效性可以说是百分之百。6月底,我们获批开始进行国际三期临床试验。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和辉瑞公司7月22日宣布,如候选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美国将支付19.5亿美元,以生产和交付1亿剂新冠疫苗。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表示,依协议美国可再买5亿剂疫苗。该疫苗将免费提供给美国人。
工信部近期也表示我国现有13家企业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产能建设,其中9家企业已经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工信部密切跟踪新冠疫苗研发过程,指导企业加快疫苗产业化进度,全面做好规模化生产准备。一是加强疫苗的生产调度。二是推动加快疫苗产能建设。三是组织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二级市场上,疫情的炒作由前期的口罩医护用品带来的业绩炒作继续延伸到近期的疫苗产业链研究,包括疫苗研发,疫苗生产产业链等方面,疫苗生产产业链前期断断续续炒作,今日做一个梳理:
如果梳理下,可以把疫苗产业链分为做疫苗包装材料的,如海顺新材、玻璃瓶的正川股份、山东要玻;还有疫苗冷链的海尔生物、海容冷链。
疫苗正股如智飞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这类主营都是做疫苗的。拿康泰生物来说,它是国内在研疫苗产品最丰富的民营企业,13年上市的DTaP-Hib四联苗属于独家品种,目前正向五联苗、六联苗、七联苗进行升级。还有在研的国内进度第一的冻干人二倍体狂犬,也有望带来十亿级的利润峰值。
一文看懂疫苗产业链(概念股梳理)
智飞生物也是疫苗龙头之一,且销售能力是国内疫苗企业中最强,覆盖接种点网络最广。目前在研的新冠疫苗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国内上市公司中进度仅次于康希诺。
还有些做单苗的医药类公司,比如康华生物、万泰生物(2价HPV)、辽宁成大、华兰生物(四价流感)、长春高新。像西藏药业、复兴医药的主营并非疫苗,其走强是参与合作开发,对象若研发成功,其亦能获益。虽然有过风险提示,但二级市场不管的,反而会加强记忆
一文看懂疫苗产业链(概念股梳理)
疫苗产业链梳理:
生物疫苗:智飞生物,西藏药业,复星医药,华兰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康华生物,万泰生物。
新冠疫苗关联上市公司:复星医药,智飞生物,西藏药业,康希诺-U(688185科创板),康希诺生物-B(港股)
玻璃瓶:正川股份,山东药玻,海顺新材,阿科力。
正川股份:互动平台表示,2019年公司硼硅玻璃瓶销量约25亿支,约占公司玻璃瓶销售量的42%。公司专业从事药用玻璃管制瓶等药用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可用于新冠疫苗。
海顺新材:公司控股子公司石家庄中汇的药包材产品可以应用于中硼硅玻璃瓶的盖子,2011年以来和霍尼韦尔合作aclar产品,近期霍尼韦尔推出aclaredge,有在液体口服制剂瓶等领域替代玻璃瓶的潜力。
阿科力:公司5000吨COC/COP材料已经开始准备量产,COC/COP可应用于医用包装领域,COC(环烯烃共聚物)是硼硅玻璃的长期替代品,用于制造医用注射器和容器。
注射器:万邦德

瓶塞:万顺新材,硅宝科技
冷链运输:英特集团,澳柯玛,长虹美菱
冷冻罐:东富龙。
东富龙:中国政府采购网招投标公告显示是疫苗车间建设项目VHP负压隔离箱采购中唯一推荐合格供应商。公司加快投产疫苗制造设备系统,该系统包含了智能化制药用水、全自动配液、冻干制剂灌装等,未来将应用于新冠疫苗的生产线当中

一文看懂疫苗产业链(概念股梳理)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编者按格隆博士会经常在格隆汇APP的专栏里,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思考与感悟。未见严谨,但读之,当有海滩徒步,捡拾珍珠的惊喜,甚至饕餮大餐的享受。小编将最近几篇集思于此,以供争鸣。阅读更多,请移步格隆汇APP的格隆专栏。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7月31日/ 星期五 10:34

一分钟,两张图,六个关键字(内循环+持久战),帮助理解730政治局会议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7月30日/ 星期四 16:06

推荐大家读一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最近做的一次演讲。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新加坡国土很小,但人均GDP超过6.5万美金,且地处印太要冲,其地缘价值与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李显龙的演讲属于中美博弈局中有利益攸关的第三方的态度,在东南亚国家颇具代表性,值得一读,有助资本市场投资者理解时下政经大局,以做兼听。

 

他在演讲里提了几个比较明确的观点:

1、“亚洲世纪既非必然实现,也非命中注定。亚洲之所以繁荣,是因为二战结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提供了有利的战略环境——美国倡导建立一个开放、一体化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并提供一个安全保护伞,使区域国家能够在此基础上合作与和平竞争。美国慷慨、开放的政策极大地造福了亚太区域;”

 

李显龙提的“Pax Americana”这个词,源自西方语境里很著名的一个词“Pax Romana”——罗马和平。指的是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后,一直到公元2世纪,罗马凭借其强势力量,维护了庞大的帝国境内安宁,“罗马和平”有如“一只铁腕加于一片疆域和民众之上”,“否则,那里将沦为众多靠极尽可能地劫掠无助民众为生的小型军事团伙领袖之间血雨腥风的斗兽场”。罗马帝国亦随之达到繁盛顶点。

 

2、“几十年来,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尽管如此,“美式和平”依然发挥效用,中国地位的这些根本性变化,便是在其框架内发生的;”

 

李显龙将中国成就也相当程度归因于“美国治下的和平”,在这一点上,相信多数客观专业的人不会认同。中国成就,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李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3、“(美国)在现有的国际规则和规范体系内,尽最大努力满足中国的抱负还是值得的;”

 

这一点提法很现实,也很中肯。但应该不会被美采纳。

 

4、“一个更大、更强大的中国,不仅应该尊重全球规则和规范,也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维护和更新中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国际秩序。如果现有规则和规范不再适用,中国应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制定出所有国家都能接受的订正安排;”

 

这个提法,实际是G2共同治理全球的另一种表达,反应的是实力不够的中小国家对环球治理的一种本能期望。很现实,很和谐,但很难。

 

5、对于“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到底意思是太平洋足够大,可以让美中两国和平共处,有重叠的朋友圈和伙伴圈呢?还是认为它足够大,两个大国可以将之一分为二,形成敌对的势力范围?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会倾向哪种解读,是不言自明的。尽管它们可能对事态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还是热切希望不要被迫在美中之间作出选择。”

 

李显龙这段话,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被迫一定要选边站,会如何选?他特别强调了这个观点不是新加坡一家,而是“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这个我们无需当真,但确需重视。

 

投资最大的烦恼,是需要考虑政经的方方面面,尤其大资金做宏观对冲,对这些信息更是需要兼听。否则,盲人瞎马,很容易翻车。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7月30日/ 星期四 11:41

几张重要的图。

 

直接说重点:

1,图一,全球疫情继续昂扬肆虐,昨夜又有近六千人(5903)死去。这是一个狡猾、顽强且邪恶的病毒,高温、隔离、口罩都拿它没辙。它在逼着人类选择全民暴露,全民免疫,长期共处;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2,图二,巴西、印度疫情交相辉映。这是金砖国家里最重要的两个之一,也是全球人口超级大国。他们疫情的失控,带来的不单是全球经济继续隔离,更可能会导致心态与地缘政治的巨大改变,把一些原本保持相对独立、中立的重要地缘力量逼到公开站队——在我们的语境里,疫情是个中性词。但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不是,而是有特别意义和特定指向的专有名词。这当然很大程度上拜欧美不负责任的甩锅所致,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未雨绸缪,而非鸵鸟埋头;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3,图三,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鸽声嘹亮。全球货币继续宽松无虞。A股很多投资人所期盼的美股崩盘,可预见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只要美联储放水,美元资产就一定还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产之一;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4,图四,从全球15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分布看,哪怕到了今天,我们手上仍是有不少好牌的(虽然很多硬牌在这几年都囫囵打了出去)。我们依然可以打好这个牌局。

 

但,真的需要很认真,很仔细,很小心,很专业地打;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5,图五,屋漏偏逢连夜雨。弹丸之地的香港,疫情感染已连续8日新增破百。东方之珠日渐安静,港口、商场、食肆皆然。曾经的喧嚣热络恍如隔世。作为一个在港呆了这么多年的港漂,真真切切感到心痛。

 

香港不是内地,有那么广阔的腹地、市场、内需和资源。香港就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岛屿经济。疫情继续这样发展,继续这样内外(内地与海外)皆封,再厚的家底,也是扛不住的。

 

强烈建议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坚决地救香港,不能让这个会下蛋的金鹅沦为第三世界,再往回扳,就真难了。我在港多年,这里确实有极端派,但绝大多数港人是爱国的,是如假包换的同胞。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7月28日/ 星期二 11:57

下面这张图,是所有投资者、创业者都应该作勾践苦胆,挂在墙头一直看的一张图。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很多人问格隆,到底什么叫一手好牌,被打了个稀烂?有无经典案例?

 

看图中的百度就好了。

 

成立于最好的时点。百度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正是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巨头残喘,行业重新洗牌和生长期。彼时刘强东还在中关村摆地摊卖光碟,王兴还在清华电子工程系为考试过关发愁,黄峥则在浙大“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上浪费时间”,而雷军的小米,更是在百度成立10年零8个月后才创始。

 

占据了互联网最肥沃的一块土地。搜索、SNS(社交)、电商是互联网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三块土壤。这三块土壤,也是最能诞生超级大公司的,在中国分别是百度、腾讯与阿里。在美国分别对应Google、Facebook、亚马逊,全是逼近或超越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最最走狗屎运的是,其最大竞争对手被莫名团灭。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凌晨3时零3分,全球最大搜索公司谷歌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关闭在中国内地的搜索服务。百度拔剑四顾,竟已无对手

 

就是这种搁谁手里,都几乎可以摊开打的明牌,在该公司各种不思进取、各种逆行驾驶、各种作、各种蛮、各种诈,成立20年后的今天,这个公司已经彻底沦为nobody,在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里,市值垫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搜索、社交、电商这三个领域,都有赢家通吃的特性。这三个领域一旦有大家伙占山为王了,其他家基本都会断了觊觎之心,最多会小小骚扰一下,恶心一下对方。因为掏空太难了,极大可能是吃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百度几乎垄断经营了搜索领域近20年后,昨晚腾讯宣布了140亿巨资要约收购搜狗——腾讯想继续玩搜索,且玩大的。

 

这对百度,堪称羞辱。

 

曾经幸运,曾经辉煌,不代表未来仍可以。上苍不会给任何人这个保证和承诺。

 

沉舟侧畔千帆过。百度之痛,所有公司、集体,当哀之、鉴之。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7月27日/ 星期一 13:18

满网都是战争叫嚣。

 

如果你真渴望战争,你至少要想明白如下几个问题:

1,我们和对方,究竟有多大的前世冤,近世仇,需要到动用武器杀对方而后快的地步?

2,如果真要打,用什么打?以及,打赢的概率有多大?

3,假如真打赢了,你个人指望能从中获得什么?

4,无论打赢打输,你,以及你的孩子,你的亲人,会付出什么?

 

回答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再决定,你是不是真需要一场战争?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7月31日/ 星期五 16:11

一群明白人,为何会集体走向疯狂?

 

周末了,格隆推荐大家读一本书。堀田江理著,《日本大败局》,2014年新华出版社中文版。

 

作者集中关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8个月的历史细节,这种写作手法颇类似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堀田发掘大量罕见史料,通过对“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的勾勒,描述那些将国家引向灾难的存疑者、谋划者和所谓的爱国者的动机及作为,提出了多年来一直被众多历史学家刻意忽略的重要问诘:

 

为什么军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在多数人其实一开始就心知肚明发动这场战争将带来毁灭与自我毁灭的后果,甚至在发动袭击前的几个月里,整个集体原本也可以刹车,避免这一自杀式对决的前提下,为何还是一条道走到黑,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入了万劫不复的灾难?

 

更简而言之,作者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一群明白人,为何会集体走向疯狂?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战术上,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却是自杀无疑。

 

在深陷中国战区同时,又树敌于美,决策如此无理性,堪称丧心病狂。

 

难道当时的日本政客真是一群疯子?

 

堀田江理的回答是:军国体制绑架而已。其实每个人都是明白人,内心门清,可谁也不敢说不,都指望别人出头,自己附和,或者干脆坐等出事,最终酿成集体灾难。

 

于一个人也好,于一个国家也罢,最关键的,其实都只有几步。日本的毁灭之轮,是在1941年10月16日开始加速的。

 

当日自由派首相近卫文麿宣布辞职,天皇任命陆相东条英机为首相。近卫是由日本自由派大佬、差点在少壮军人政变中被杀的西园寺公望一手提拔起来的。东条能撵下近卫,是因为近卫基于实力分析,认为开战必败,坚决反战,而东条则用绝招:高频打出“反美”牌——在日本近乎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下,“反美”就等于“爱国”,天然政治正确,无人敢挑战。

 

东条英机曾是近卫内阁的陆相,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奇葩人物。他口无遮拦,力主对美强硬。在决策圈中,人人都知道东条在瞎扯。就算和美国打,靠的也是海军,与陆军无关。最关键,日本不可能打赢——当时美国石油产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铁20倍,铜9倍,铝7倍,美国平均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如开战,日本年均损失战舰140万吨,远超补充能力,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只都将消失。

 

但“反美”的东条获得了中层军官的支持。彼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阶层变动极快,中层军官整体所知有限,狭隘激进,极易被煽动,且多数出身寒微,靠个人奋斗爬上来,可上层却相对封闭。有怨气,又缺乏政治上升空间,加之教育、媒体推波助澜,“爱国主义”遂成绝好武器,仇外成了最佳泄愤渠道。陆军军人暗杀、政变前赴后继,决策圈人人自危,无人敢言反战

 

裕仁天皇本人是反战派,并因此遭遇暗杀,也正是暗杀让他最终选择了退让。

 

东条英机“反美”只是为了拉票,未必发自内心。可大权独揽的快感与维持权力的焦虑,当看似完美而大胆的“偷袭珍珠港计划”放在桌面上,他敢否定吗?他利用军国与民粹绑架日本,军国与民粹也反过来绑架了他。

 

海军基本都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精英,山本五十六是坚决的反战派。可作为一个高级技术官僚,他也没勇气反对上级,反对体制,甚至“两害相权取其轻”,主动提出“要打赢就先动手”!

 

日本外交官,无论来栖、野村,他们学识渊博,温文尔雅,了解世界,在国际社会都拥有极佳口碑,是坚决的反战派。但在“爱国”大帽高压与民粹威胁下,他们宁愿大船倾覆,只要不先淹死自己。

 

二战中的日本,本有足够多机会刹车,修复错误。日本陆军以为几个月就能取胜的对华战争,没想深陷其中,造成物质、人力极度匮乏,连皇宫的铁栏都被拆掉,送进炼钢炉。既然受侵华战争拖累,退兵就是,虽然没得到全部想要的,但所得已不少,且不用再付代价了

 

但左支右拙下,他们选择了更激进的冒险:进攻东南亚。东南亚有橡胶和锡,可威胁荷属东印度提供石油,同时切断中国物资供给线,逼蒋投降。可那里是列强的势力范围,美国不可能坐视。果然,日军刚迈开脚步,美国便下令石油禁运。日本陷入恐慌,储备用油只够一年,要么尽快向美屈服,要么做更孤注一掷的豪赌

 

毫不意外,他们再次选择了后者

 

直到珍珠港外的日本军机起飞瞬间,美日仍有达成和平的可能。美国也一直有意与日媾和,彼时罗斯福已决心对德开战,他不想同时和日本打仗,他愿意让出实利。罗斯福甚至对负责最后斡旋的来栖说“朋友之间总有商谈的余地”。可军国体制与东条英机更需要战争,以迎合民粹,保证他“反美”表演不穿帮,保证权力合法性。在条约中,他故意设置了太多复杂措辞,对皮毛问题寸步不让。

 

这就是1941年日本的现实:军国体制绑架了一切。

 

大家都是明白人,绝大多数人心里都门清,但没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敢于说真话的则全部被消灭或消失。全社会只能用一个比一个更大的冒险与错误,来掩盖上一个错误,群体携手,走进灾难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内部也是有能力换掉东条英机的。但随着战争事态一步步不可收拾,最终总要有人为此负责。所以,日本内部各方均很默契地选择了沉默,坐等出事和打烂,让东条英机一直干下去。战后,东条英机等人负责上国际法庭,其他各方负责重建日本。

 

至于珍珠港之后发生了什么,在一部经典二战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里,有生动描述。

 

除了躬身前行,我们并无其他对付风沙的办法

 

和友人闲聊堀田江理这本书时,他提出一个问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仅有的三艘航母恰巧不在港内。如果大日本帝国的那场豪赌干掉了这三艘航母,其国运是否会得以改写?

 

格隆的答案是:无此可能

 

日本与美国的比拼,是军国专制与自由民主的比拼,是国家资源与科技实力的比拼,日本绝无胜算。事实上,珍珠港遇袭仅仅一年后(1942年),美国就已经拥有了超过50艘航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已经拥有了近200艘航母。

 

令人唏嘘的是,日本虽然输掉了二战,却鬼使神差摆脱了军国体制,收获了日后的三权分立政体。而前苏联以惨烈的胜利,换取的却是二战后五十多年的专制,以及唯唯诺诺的愚昧顺民。

 

到底谁赢得了那场战争,殊未可知。

 

历史经常有很多黑色幽默的吊诡,但依然遵循大的人类进化规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9rn49dMFJeET2d6Qx-M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