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赚50亿,农夫山泉揭开暴利的卖水生意

庞大饮料帝国的背后,有一匹特立独行的“孤狼”。

作者 | 周佳丽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成立24年,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决定赴港IPO。

投资界(ID:pedaily2012)获悉,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山泉”)于4月29日晚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募资规模预计为10亿美元。

过去20年,坊间有关于农夫山泉上市的消息就未曾断过。2003年8月,农夫山泉被浙江证监局定为“拟上市公司”。随后的2008年5月,农夫山泉与中信证券签署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始终没上市。

一手打造农夫山泉的钟睒睒,曾公开表示,“资本市场讲究需求与被需求,农夫山泉没需求,因此不需要上市”。但他旗下的另一家公司——万泰生物,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仪器与疫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却于4月29日登陆上交所,市值约为43.63亿元。在同一天,一家公司登陆A股,另一家公司冲刺港股,钟睒睒鲜为人知的财富版图吸引了无数目光。

一瓶矿泉水的生意:

毛利过半,卖水一年赚50亿

农夫山泉IPO一事,终于敲定了。

4月29日晚间,农夫山泉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募资规模预计为10亿美元。至此,一个庞大的瓶装水帝国浮出水面。

1996年9月,钟睒睒正式创立新安江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并将旗下饮用水品牌起名为“农夫山泉”,以此迎合都市人对于自然和纯净的向往。两年后,农夫山泉推出550毫升运动装,挥手砸钱将品牌和渠道推向了全国,并喊出了:“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等广告语。

钟睒睒亲拟的广告语,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成就了今天的农夫山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9年间,农夫山泉连续八年保持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农夫山泉的营收数据分别为174.91亿元、204.75亿元和240.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高于同期中国软饮料行业5.8%以及全球软饮料行业3.1%的增速。

净利润分别为33.86亿元、36.12亿元和49.54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9.4%、17.6%及20.6%,同样远高于国内外软饮料行业不足10%的平均盈利水平。这其中,包装饮用水的贡献度占大头。数据显示,2019年,包装饮用水的收入占比达59.7%。

1年赚50亿,农夫山泉揭开暴利的卖水生意

这些年,钟睒睒开始拓宽农夫山泉的边界,在茶饮料、功能饮料及果汁饮料等细分领域扩张,推出了农夫果园、尖叫、水溶C100、维他命水等热销品牌。在2019年,农夫山泉甚至还杀到大热的咖啡市场。以2019年零售额计,农夫山泉在茶饮料、功能饮料及果汁饮料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3.1%和15.7%,市场份额均居于中国市场前三位。

隐形富豪钟睒睒和他的商业版图

庞大饮料帝国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名字——钟睒睒。

创立农夫山泉的那一年,钟睒睒已经42岁。在人生的青年阶段,他辗转于绍兴附近的各个大城小镇,泥匠、瓦匠、木匠……什么活儿都干。高考恢复后,落榜的钟睒睒去了《浙江日报》,在农村部当了5年的记者。这5年的所见所闻,为他后来的创业悄悄埋下了线。

1988年,国家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大批有志青年南下淘金。处于而立和不惑之间的钟睒睒,也决心随一波大流,过另一种人生。他去海南种起了蘑菇。这份初创的事业几乎让钟睒睒破产,只能通过摆地摊、卖窗帘等小本买卖维持生活。

人生的转折点在1991年,他成为娃哈哈口服液的代理商,几年后,娃哈哈成了中国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钟睒睒也杀入饮料行业。

不过先于农夫山泉,钟睒睒在海南创立了养生堂,干起了保健品的生意。不同于蘑菇创业的失败,在保健品的生意上,钟睒睒赚到了钱,也由此一战成名。据了解,养生堂旗下有70多家公司。

除了“农夫山泉”之外,“养生堂龟鳖丸”“朵而”“清嘴”“成长快乐”“母亲牌牛肉棒”等,均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位居前列。基于此,钟睒睒庞大的商业版图得以显现,构建了药业保健品、饮料饮用水、休闲食品三个营销体系,且在每个营销体系下,均有拿得出手的行业拳头品牌。

农夫山泉拼命往前冲的24年,也是经历风吹浪打的24年。舆论战、对手战、品牌危机战……这24年里,商场纷争是常有的事。但在钟睒睒看来,“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同行们在干什么、想什么,我根本就不管。”

”在中国,最懂水的是农夫山泉,不是专家也不是什么协会,“钟睒睒说,“产品本身才是决定市场的唯一杀手锏。”如今,他要把“杀手锏”带到资本市场。

IPO前,钟睒睒持有农夫山泉约87.44%的股份,包括约17.86%的直接权益以及通过养生堂持有的69.58%的间接权益。IPO后,钟睒睒及养生堂仍将是控股股东。

1年赚50亿,农夫山泉揭开暴利的卖水生意

十年A股辅导不上市,如今反而赴港IPO

农夫山泉为何着急了?

回过头来看,农夫山泉的IPO之路十分漫长。

早在2003年,农夫山泉就被浙江证监局定为“拟上市公司”。2003年8月28日发布于浙江监管局网站上的一则报道称,“一年多来,杭州特派办先后到农夫山泉等40多家拟上市公司中进行现场检查,实地调研改制辅导情况。完成了31家拟上市公司的辅导调查评估。对5家拟上市公司的举报事项进行了专项核查。”

再有动静是在15年后,2018年8月,证监会浙江局官网发布报告称,农夫山泉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期的辅导工作已经结束,将进行下一阶段的辅导工作。此间,坊间关于农夫山泉要上市的传闻,达到高潮。

直到2019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发布《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辅导的报告》显示,农夫山泉历经中信证券10年的上市辅导,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辅导协议在2018年12月终止。

随后,农夫山泉方面发布公告称,公司十多年前就已接受上市辅导,一直在接受上市辅导,但一直没有上市计划。这也意味着,超过10年的上市辅导,也未能将农夫山泉送上A股。

这之间的沸沸扬扬,钟睒睒也几乎不理会,只抛下:资本市场讲究需求与被需求,农夫山泉没需求,因此不需要上市。

相较于对农夫山泉IPO与否的冷淡处理,钟睒睒显然对兄弟公司万泰生物的上市进程要更上心些。2001年。因经营状况不理想,万泰生物股权转让频繁,看中大健康版图,钟睒睒一举拿下万泰生物,直接及(通过母公司养生堂)间接方式持有其83%股权,成为万泰生物的实控人。

自2016年6月开始,万泰生物就已迈开上市的步伐,历经三年,三次提交招股书,才如了上市的愿。2020年4月29日,万泰生物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价格8.7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8倍。当日收盘报于12.60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4%,市值约为43.63亿元。

这一边兄弟公司在上交所敲钟,另一边“不需要上市”的农夫山泉转身奔向港交所,年过66岁,钟睒睒如何盘算?

当前,国内瓶装水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大,新品牌不断崛起加之同质化严重,伴随消费需求的变迁,消费忠诚度难以构建。这几乎是所有瓶装水品牌都面临的问题。而放眼全行业,除了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康师傅和统一,同样坚持“不上市”老牌水饮品牌娃哈哈也开始“摇摆“。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整体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等发生变化后,农夫山泉的战略思维也发生了转变。在这种变迁下,农夫山泉需要通过上市来加大全产业链、渠道、品牌以及国际化的投入。招股书也显示,农夫山泉此次冲刺港股也意在开拓海外市场。

只不过,递交招股书只是IPO第一步,农夫山泉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1年赚50亿,农夫山泉揭开暴利的卖水生意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房产还是股市,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新的一轮资产泡沫或正在酝酿。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ID:jiangchao8848)

作者:姜超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20年才过去不到1/3,给人的感觉却好像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世纪。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见证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上一次能够与之比拟的还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

在3月份,我们见证了美股的四次熔断,而历史上美股一共也只发生过5次熔断,上一次发生美股熔断还是在1997年。

在过去的一周,我们又见证了负油价,WTI5月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40美元/桶,最终收盘于-37.63美元/桶,这也是原油期货交易史上首次出现负油价。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我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当前我们是不是又在见证某些新的历史的诞生?

01

抗疫后遗症,全球大放水

疫情冲击巨大。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20年的全球经济或会萎缩3%以上,其中发达国家将普遍出现负增长,而中国和印度也仅是勉强维持正增长。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经济的大幅下滑,同时也意味着破产和失业压力激增。仅在美国,过去1个月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而4月美国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都降至历史新低,意味着企业大面积停工。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而疫情带来的还不止是经济危机,更令人担心的是金融危机。

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并没有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就是刺激大家继续举债,使得全球整体债务率又进一步创出了新高。而疫情导致了多国经济停摆,资产价值大幅缩水,这时如果遇到大量债务到期,就可能会发生偿债困难而引发债务危机。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债务危机,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是部分亚洲国家、美国居民和欧洲政府举债过度所引发的危机。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以美国为例,从2月下旬开始,美国的企业债大幅下跌。原因是在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很多企业举借低息债务,例如去回购股票或者发展页岩油,使得美国企业部门债务率创出了历史新高,仅美国企业债市场的规模就达到了10万亿美元。而股市和油价的暴跌,叠加经济的冰封,令市场担心部分美国企业会发生偿债困难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政府举债,央行印钞。

如何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居民和企业,避免债务危机?只能靠政府举债和央行印钞。

在美国,已经出台了3轮财政刺激政策,合计的刺激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而第四轮4840亿美元财政刺激即将推出,前4轮财政刺激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占到美国19年GDP的12%。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如何来为这2.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买单?美国政府也揭不开锅,因而只能靠美联储印钞来发钱。在3月份,美联储宣布了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按照法律美联储只能购买国债和政府机构债,但美联储很快就发明了绕道的方式,开始大量购买风险资产,甚至包括垃圾级的企业债。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在过去的1个多月内,美联储的总资产增加了2万多亿美元,比去年末增长了超50%,其中大部分是国债,但也有很多是风险资产。

在日本,其政府推出了108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相当于日本19年GDP的20%。如何来为这108万亿日元融资?也只能是靠日本央行。在过去的23年,日本一共发行了750万亿日元的国债,相当于日本当前GDP的1.4倍,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日本央行买走了,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在欧元区,同样遭遇了疫情的重创。而且欧元区早已债台高筑,其政府和企业部门债务率都超过100%。为了避免欧债危机重演,欧元区只能默许各国政府突破财政赤字率上限,大量增发国债,以维持经济运行和债务的滚动,而这些新发的国债,最后也只能靠欧央行买单。截止4月17日,欧央行今年以来已经新购了6000亿欧元的资产,相当于欧元区去年GDP的5%。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从道义上来说,为了拯救生命,帮助居民和企业免受疫情之苦,这些巨额的财政和货币刺激都有无比的正当性。

02

经济危机与资产泡沫

然而从逻辑上说,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是必然的,这意味着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是下降的,如果这个时候投放天量的货币,理论上来说货币对经济而言就是过剩的,这些多余的货币如果进入不了实体经济,最终就可能会形成新的一轮资产泡沫。

我们发现,美国经济在过去的20多年,一直处于危机与泡沫的循环当中,每一个泡沫最终都会引发危机;而为了拯救危机,必然会大幅放水,这就会催生出新的资产泡沫。

拯救危机,必然放水。

今年3月2日,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50bp,随后掀起了新一轮货币宽松的狂潮。由于这一次降息在美联储原定的议息议程之外,可以看做是美联储为了应对疫情危机而采取的临时紧急降息。

而回顾过去的20多年,美联储曾经有过6次类似的紧急降息政策,分别发生在1998年、2001年和2008年,其背景都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潜在危机。

第一次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在1998年9月-11月,美联储宣布三次降息各25bp,将基准利率从5.5%降至4.75%,其中10月15日是非常规的临时降息。

第二次是为了应对科网股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在2001年的1月、4月和9月,美联储三次宣布紧急降息,每次降息幅度都是50bp。

第三次是为了应对地产泡沫破灭。在2008年1月和10月,美联储两次宣布紧急降息,其中1月将利率下调75bp,10月将利率下调50bp。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宽松不停,泡沫又起。

而从事后来看,美国为了应对危机而进行的三次货币放水,最后又酿成了三轮新的资产泡沫。

1998年宽松,催生科网股泡沫。在1998年9月份美联储降息之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已经从7月最高的2028点回调,而在当年10月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之后,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大幅回升,此后一直上涨到2000年3月,最高曾超过5000点,从而催生了巨大的科网股泡沫。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01年宽松,催生地产泡沫。在2001年一年之内,美联储就将基准利率从6.5%降至1.75%,并且在2002年进一步降至1.25%,在2003年降至1%,此后的加息也非常缓慢,直到2005年初基准利率依然维持在2%左右,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最终催生了巨大的地产泡沫。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08年宽松,催生股市泡沫。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在1年之内将基准利率从4.25%降至零,此后又维持了零利率长达7年之久,直到2015年末才开始小幅加息。而且在2018年末利率触及2.25%-2.5%之后就暂停加息,堪称史上最弱的加息周期,而且在2019年又开始再度降息。在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下,美国标普500指数从09年最低的667点上涨到2020年2月最高的3393点,最高涨幅超过400%。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2000年,罗伯特.席勒教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一书,里面描绘了美国股市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繁荣现象,并且预言了由此可能产生脱离实际的市场泡沫,而种种情形在之后数月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显示的淋漓尽致。

他在书中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指标:CAPE,也就是经周期调整后的市盈率,又称为席勒市盈率,以此来观察股市的估值是否合理。而在过去的100多年,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平均CAPE大约为16倍左右,但是在2000年初,最高曾经超过44倍,随后科网股泡沫破灭。而在2020年2月份,这一指标又再度回到了32倍,随后美股在一个月时间内暴跌1/3,一周之内发生了4次熔断。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次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出台了史无前例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在未来再次催生新的资产泡沫?

03

美国:金融地产泡沫交替

回顾美国过去的50年,我们发现其资产泡沫在房市和股市中交替出现,平均1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如果前一个周期中是地产泡沫主导,那么后一个周期中大概率是股市泡沫主导,反之亦然。

我们以美国的Case-Shiller房价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代表房市和股市的表现,并且分别取对数以消除数量级的影响,以方便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同一对数曲线上两点之差可以看做是期间的增长率。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19691979年,美国呈现房牛股平。在这十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8.3%,股价年均涨幅为1.6%,房市持续大涨,而股市长期横盘。

19791989年,美国呈现房股双牛。在这十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6.5%,股价年均涨幅为12.6%,股市大幅领涨,但房市并未下跌,这也是唯一的一次资产泡沫没有明显交替的周期。

19891999年,美国呈现房平股牛。在这十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2.8%,股价年均涨幅为15.3%,股市继续大幅领涨,而房市涨幅大幅回落。这意味着美国的资产泡沫正式出现了交替,从此前的地产牛市主导,转为股票牛市主导。

1999年到2007年,美国呈现房牛股平。在这8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7.2%,而股价年均涨幅为零,美国的资产泡沫再次交替为地产牛市主导。

2007年至2019年,美国呈现房平股牛。在这12年间,美国的房价年均涨幅为2%,而股价年均涨幅为6.8%,股票牛市再度主导了资产泡沫。期间虽然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但美股很快就创出历史新高,而房价的回升则相对较慢。

也就是说,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来观察,美国的股市和房市两类资产基本上都是稳中有涨的走势,区别只是在于哪一类资产领涨,而且往往是两类资产交替领涨。而上一个10年在美国是股市领涨,那么由此推演下去,未来10年美国或许又会出现房市领涨。

04

日本:金融地产休戚与共

同涨同跌大起大落。

但是在日本,我们发现其资产价格表现远比不上美国。从长期来看,美国的股市和房市轮番上涨,意味着总能找到赚钱的机会。而日本的股市和房市则是同涨同跌、大起大落,这意味着要么都能赚钱,要么都在亏钱。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我们以日本的六大城市地价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代表日本房市和股市的表现,同样分别取对数以消除数量级的影响,来进行观察。

19691990年,日本呈现房股双牛。在这21年间,日本的地价年均涨幅为12.4%,而股价年均涨幅为11.6%。

19902011年,日本呈现房股双熊。在这21年间,日本的地价年均跌幅为6.4%,而股价年均跌幅为4.8%。

2011年至2019年,日本呈现房平股牛。在这8年间,日本的地价年均涨幅为1.9%,而股价年均涨幅为13.7%。

关键在于经济、货币。

为何日本的资产价格呈现大起大落,而未能呈现美国式的持续上涨?我们发现,关键还是在于经济和货币表现的差异。

首先,无论股市还是房市,其所代表的财富均来源于经济增长。相比之下,美国经济过去50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而日本经济则呈现出了大起大落。

从1969年到2019年,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其名义GDP从1.07万亿美元增长至21.4万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6.3%,而且在任何一个10年的周期中都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这就为其股市和房市的长期牛市提供了支撑。

同样是1969到2019年,日本经济总量从6.2万亿日元增长至55.4万亿日元,年均增幅也达到4.5%。但是其经济增长在前21年高速增长,年均增幅高达9.8%。而在随后的21年期经济陷入停滞,年均增幅仅为0.5%。只是在最近8年才勉强恢复到1.5%的年均增速。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其次是货币表现的差异,货币越多意味着其相对价值越低,而股市和房市的相对价值越高。

从1969年到2019年,美国的广义货币M2从5800亿美元上升至14.8万亿美元,年均增幅为6.7%,而且其货币总量在长期来看稳中有升。

相比之下,日本的广义货币M2在前21年的平均增速高达12.2%,但在之后的21年降至2.3%,直到最近的8年广义货币平均增速才重新恢复到3.2%。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也就是说,美国股市和房市的长期上涨,源于其经济和货币总量长期上升。而日本的经济和货币总量曾经有20年基本停滞,所以导致了同期股市和房市的表现低迷。

05

中国:泡沫重来远离现金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情况,看看哪一类资产未来最有希望上涨。

我们选择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来代表房价,选择上证指数来代表股价,并且选择1990年以来的数据来进行观察。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房价长期上涨。

在大家的感受中,过去在中国买房的都赚到钱了,这一点在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

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新房销售均价从702元/平米上涨至9310元/平米,年均涨幅为8.7%。期间只有过两次短期的横盘时期:一次是从1997年到2003年,期间房价从2000元/平米涨至2360元/平米,年均涨幅仅为2.8%。另一次是从2007年到2008年,期间房价从3864元/平米降至3800元/平米,下降了1.7%。

买房能够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房价的整体涨幅比较稳定,假设在过去的任何一年以新房销售均价买房,并且持有到2019年末以新房销售均价出售,不考虑折旧和利息成本,都是赚钱的。

我们上面说的是中国房市的整体情况,但如果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买房,结果会差别很大。以上海为例,使用中原上海领先指数来观察房价走势,2020年3月的最新指数为556,相比05年的涨幅接近400%,但相比17年4月的高点则下跌了8%。也就是说,从05年到16年买房都赚钱了,但如果是在过去3年中买房,到现在还没赚到钱。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股市波动剧烈。

在大家的感受中,在中国买股票很难赚钱。

但事实上,从1990年到2019年,上证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1.6%,看似还要好于房市。股市不赚钱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波动极其剧烈,在牛市中买入很容易亏钱,而在熊市中买入才能赚钱。

例如05年、08年和13年都是著名的大熊市,05年上证指数曾跌破1000点,08年和13年曾跌破2000点,但如果在这三年的年末买入上证指数,并且持有到2019年末卖出,年化回报率分别为7%、5%和4%,依然是可以赚钱的。如果买的是质量更好的沪深300指数,同期的年化回报率分别为11.2%、7.7%和9.9%,其实并不逊色于房市。

而07年和15年都是著名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曾分别突破6000点和5000点,但如果在这两年的年末买入上证指数,并且持有到2019年年末卖出,累计亏损分别为42%和14%。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无论是投资中国的房市和股市都可以赚钱。但房市的投资比较简单,在任何一年买入,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的话,最终都可以赚钱。但股市的投资则比较复杂,需要在熊市的时候买入,但这是反人性的,因为大家都喜欢追涨杀跌,所以赚钱并不容易。

中国经济和货币持续高增。

参照美日等国的经验,中国房市和股市长期表现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和货币供应的稳定增长。

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的GDP名义值从1.9万亿升至99万亿,年均增幅高达14.6%。而同期的广义货币M2从1.5万亿升至199万亿,年均增幅高达18.3%。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在2020年1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实际GDP同比下降6.8%,名义GDP同比下滑5.3%。但是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政府加大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1季末的广义货币M2增速从去年末的8.7%升至10.1%。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展望未来,疫情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经济增速的下滑只是短期现象。根据IMF的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2%,而2021年将达到9.2%,也就是平均每年的增速依然在5%左右。再考虑每年2-3%左右的通胀率,未来两年的GDP名义增速均值仍有望达到7%左右。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资产泡沫重来,尽量远离现金。

在2020年初,达里奥曾表示“现金就是垃圾”,但随后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美股大幅下跌,而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其桥水基金中最著名的纯阿尔法2号1季度亏损约20%。而在4月7日,达里奥再次表示,随着全球央行大规模印钞并保持低利率以应对黑天鹅冲击,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现金以外的资产

他说,“请记住,尽管现金的价值不像其他资产那样波动,但它的负回报代价高昂。因此,我仍然认为,相对于其它选择,尤其是那些在通货再膨胀时期仍能保值或增值的选择(例如,黄金和部分股票),现金是垃圾。”而截止到上周末,美国标普500指数相比于3月份的最低点,已经反弹了30%。

为什么他坚持这么说?达里奥曾经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述他的一段经历,在80年代初,他预测墨西哥将爆发债务危机,进而将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央行开始大幅放水,结果美国不但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反而进入了超级大牛市,而达里奥却赔的倾家荡产。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要不然大家也不会争相购买低收益的安全资产。今年1季度,中国的居民存款新增6.5万亿,余额宝规模新增1650亿,政府类债券新增了1.6万亿。但是这些资产的回报率实在是太低了,目前,中国主要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约为1.75%,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收益率已经降至1.76%,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2.51%,均创下历史新低。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全球央行这一次大印钞也是史无前例的。如果大家相信疫情终将结束,未来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加上中国广义货币增速已经回升至两位数,那么我们认为相比于持有几乎没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房产还是股市,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新的一轮资产泡沫或正在酝酿。

姜超:全球放水,泡沫重来,中国这些资产最有希望!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UASl1fRIiBFlAkqg__s_nw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下称“课题组”)近日在《中国金融》发表了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该调查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
从当前掌握的资料看,这可谓国内关于城镇居民资产负债情况最为完整、详实的调查之一。
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
第二,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高,为56.5%,负债集中化现象明显;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第三,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万元,分化程度高于资产的分化程度。与美国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相对均衡。
第四,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为9.1%,总体稳健,少数家庭资不抵债;偿债能力总体较强,偿债收入比为18.4%,居民家庭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家庭资产分化明显  京沪苏三省市最高
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居民家庭资产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居民家庭资产的集中度较高,财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数家庭。
将家庭总资产由低到高分为六组,总资产最高20%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63.0%,其中最高10%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47.5%。
第二,区域间的家庭资产分布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资产水平高。
分省份看,家庭资产最高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北京、上海和江苏,最低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新疆、吉林和甘肃。其中,北京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约为新疆居民家庭的7倍。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第三,高收入家庭拥有更多资产。
第四,户主的年龄、学历水平及职业均影响家庭资产分布。
一是家庭总资产随户主年龄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户主年龄为56岁至64岁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高,18岁至25岁的户均总资产最低。
二是户主的学历水平越高,家庭户均总资产越多。户主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明显高于均值,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低。
三是户主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的家庭总资产明显高于均值,其余家庭总资产均低于平均水平。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为96%  
户均拥有住房1.5套
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其中,住房又是实物资产的重要构成,户均住房资产187.8万元,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9.1%。
家庭实物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而且,居民的住房拥有情况相对均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也有89.1%
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户均金融资产65万元   
受调查家庭中,有99.7%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户均金融资产64.9万元,占家庭总资产的20.4%。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构成如下: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调查显示,金融资产的分化程度更明显。金融资产最高10%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所有样本家庭的58.3%。
同时,我国居民投资偏稳健,家庭无风险金融资产持有率高。
调查显示,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高于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受调查家庭中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99.6%,户均35.2万元;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59.6%,户均50.1万元。
从调查样本整体看来,户均持有无风险金融资产35万元,占总金融资产的比达到53.9%,高于风险金融资产。
而且,高资产、高学历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意愿更强,金融资产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家庭资产的增加,家庭持有风险金融产品的比率稳步提高。将家庭总资产排序,总资产最高20%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87.9%,最低20%家庭的持有率仅为29.8%。
从学历水平看,学历越高的家庭金融资产表现形式越多元化。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户主学历水平的提高,家庭持有活期与定期存款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持有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及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
分析原因,这主要是因为高学历群体通常更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和信息,加之其往往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资产,因而在满足了预防性需求后更愿意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健 
仅0.4%家庭资不抵债
受调查家庭中,从负债用途看,房贷是家庭负债的基本构成。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76.8%的家庭有住房贷款,户均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为38.9万元,占家庭总负债的比重为75.9%。
若将居民家庭的资产扣除负债,得到的净资产更能真实地反映居民家庭的财富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万元。
调查显示,总体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均值为9.1%,低于美国的12.1%。
有负债的家庭中,仅有0.4%、共138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对于这些资不抵债的家庭,调查显示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低资产家庭(资产少于10万元),一共106户,债务规模占所有资不抵债家庭债务的比重为17%,他们的债务规模不大,但资产规模更小,资产无法覆盖债务;
二是参与企业经营的家庭,一共23户,债务规模占所有资不抵债家庭债务的比重为41.1%,他们有一定规模的资产,但债务规模更大,而且借债的原因主要是实体经营。
央行调查结果出炉!城镇居民财富起底:户均总资产317.9万,96%家庭有住房!
提示老年群体投资金融产品风险较大
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点出了五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城镇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高度集中于房产,金融资产占比低,金融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为44.6%,其中,有负债家庭的金融资产负债率均值为85.3%,半数以上的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可见,居民资产负债率虽整体稳健,但是资产流动性较差,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第二,部分低资产家庭资不抵债,违约风险高。
受调查家庭中,总资产低于10万元的共有792户,这些家庭的资产负债率为30.7%,远高于其他家庭,其中有106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这106户家庭多数无房无车,仅有少量存款,户主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或其他职业,没有稳定收入,负债却相对较高,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违约风险较高。
第三,中青年群体负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户主年龄在26岁至35岁的居民家庭债务参与率、户均债务规模、资产负债率、债务收入比都要高于其他家庭。中青年家庭由于面临购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压力,负债现象更为普遍,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第四,老年群体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等金融产品较多,风险较大。
调查显示,户主年龄为65岁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产品的均值为23.9万元,是总体平均水平的1.4倍,占其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为34.8%,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水平。
调研发现,尽管资管新规出台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部分银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投资理财产品风险较高,但仍有不少居民认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本金不会损失,实际投资风险与居民投资安全性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处于收入来源减少的人生阶段,将大量资金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等金融产品,增加了投资及养老的不确定因素。 
第五,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突出。
受调查家庭中,43.4%的家庭有住房贷款。有房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金融资产负债率和月偿债收入比分别为16.5%、101.5%和29.0%,债务风险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其中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尤其突出,这三项指标分别为24.2%、151.3%和33.0%,均为所有群体中的最高值。

来源:上海证券报微信


新媒体编辑:武兵

中国网财经官方微信(ID:zgwcjzx)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8181184&ver=2308&signature=VWr9WUFe7j3xd4pNKEOpS3QzmR2NnDZXzd4q5M9b2r9a5KM61PDNA*GBS9umdYlx7KcxQ*o4fFzTT5Uz*kLUD9p1t0O9QU62nCAmlV-Of7aPtlxru6fAuUz1XzejG0CI&new=1

牛市什么时候到来?谈谈它的3个先决条件以及背后的逻辑

证监会昨天(2020年4月27日)晚上发布关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然后今天(4月28日)证券公司立马按照新规要求进行创业板权限的开通,这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这一动作表明了监管层的对进行注册制的强硬态度。这是一个短空长多的逻辑,很多媒体又开始喊着牛市要来了。那么牛市是不是真的来了呢?并没有。看过我以往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今天创业板疯涨3.72%,上证暴涨2.28%,来聊聊牛市来临需要什么条件?短评:传言海航系被解体,这跟A股牛市有什么关系?,我以前一直在强调注册制全面铺开是牛市来临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必要条件。趁着这个机会,今天再和大家梳理一下牛市会在什么条件之下到来,以及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文章很长,但还是建议把它从头读到尾,这样你才能的全面理解它的前因后果

我们再一起重温牛市来临的三个先决条件:

1.  国际政治博弈定局

2.  中国金融反fubai进行到压倒性阶段

3.  注册制全面铺开

国际政治博弈定局换一个说法也可以叫 南 亚 破局,实际上条件1和条件2也就是南 亚 破局与金融反fubai有着一个密切的关系。

牛市是否真的来了和一个貌似与金融没什么关系的、一般人也不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即南 亚破局问题相关,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文章后面会慢慢说,总之,这是所有重大事件的核心,关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西方要怎么样破局,中国一定会见招拆招。

 

 

那么中国怎么应对?第一个应对方式也是最核心的应对方式,那就是彻底的控制南海。为什么彻底控制南海是中国的核心策略呢?其实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军事的问题,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金融的问题。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上的金融核心体系就是美元本位制。而且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主要依靠就两个东西,一个是它的军事大权,另外一个就是它的美元霸权。

回到刚才前面说的如果中国彻底控制南海,就等同于推翻美元本位制,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金融体系。为什么可以这样?这里有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常识。

现在美元称霸全球,有两个核心,第一个核心,就是石油美元,我们知道现在美元不跟黄金挂钩,而是依托于石油。全球石油核心产区在哪里?在中东,我们也可以说中东是美元本位制的左心房。既然有左心房,那肯定也有右心房。那么右心房在哪里?美元本位制的右心房就在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包括东北亚、东南亚这一带。

在现在的世界分工体系里,以中国为首的东方,负责生产主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是搞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经济,那搞虚拟经济的时候,它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而来,就是由中国为首的东方提供,这就是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迎接世界的大门,世界中低端产业由此转移到中国,然后我们再把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欧美,那我们获得了什么,获得了美元,所以美国本土以外的美元沉淀区之一就在东亚,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美元本位制的右心房在东亚。

那么如果中国彻底控制了南海,也就相当于控制了美元本位制的右心房。因为南海是东北亚到东亚到东南亚,这些生产地区的商品流向西方的必经之道。所以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最核心的应对策略。西方的金融搞得再好,虚拟经济搞得再好,没饭吃,或者说光光有饭吃还不行,也得有其他的生活生产物资。中国控制了南海,也就从根本上控制了美元本位制的右心房,换句话说相当于把美元从东亚地区慢慢挤去出去了。

整个南海地区被中国控制了之后,然后中国又牵头搞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包括东盟10+1,还有中国为首的什么1+N,最后的结果就是以中国为中心,在东亚这个地区,自己形成一个循环。形成一个循环之后,慢慢的美元在这里没有用了,全部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一点是西方不能够承受的,但是对中国来讲,这是一个核心的策略。

这也是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中国在南海不断的填岛,不断的造岛,不断的进行军事的布局。为什么这几年在南海的进度这么快,而且态度非常的强硬。正是因为它是最核心的一个策略。

 

第二个策略,中国有可能应对南亚破局的是什么?从东亚方向入手,主要的目标,就是日本了。当然,也有可能包括朝鲜。朝鲜作为中国的军事力量的一个有效延伸,针对的肯定是韩国。在日本方面,若干年前的它搞钓鱼岛国有化,最后被中国反弹琵琶,现在的钓鱼岛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张中国抓在手里随时想打的就打的牌。

如果真的出现了南亚破局这种危险,那中国第二个方向就是以钓鱼岛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燃爆点,然后彻底的整合日本和韩国。大家可以稍微去了解一下钓鱼岛以及冲绳的历史,如果光看一般的自媒体的话,就这个问题的了解可能会非常表面的。我们现在叫的冲绳就是古代中国说的琉球,这个冲绳大家不要认为很稳定,冲绳其实一直在搞独立运动。但是这方面的话,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官方发声,如果到了某一阶段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某一种官方的关切和发声。因为琉球原来在大清帝国,是中国的版图里前来纳贡的,后来被日本强行抢走了。所以如果中国在东亚方向要出手,那其实是等于颠覆了美国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前面说到美元霸权有两个核心,其实美国军事霸权也有两个核心,第一个是北大西洋公约,第二个是承担以美日军事同盟和美韩军事同盟作为支撑的西太平洋的安全框架(其意图是把中国封锁在第一岛链内)。如果中国把美国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里颠覆了,那意味着把美元从东亚这个地区实质性废掉了。它所达到的结果,跟中国彻底控制南海有一点类似,当然也有可能在这几个方向同时出手。这是第二个应对策略,在东亚方向。

 

第三个应对 南 亚 破局的策略是什么?第三个就是中国趁着南 亚 破局的这样一个机会,顺势拔掉国内的三 独 的根基。我们知道中国面临的 三 独 的威胁,一个是藏 独,一个疆 独,还有一个台 独。当然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港 独。但是港 独是成不了气候的。这三独的根基,时机来了必然会坚决的把它废掉。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疆问题的白皮书。它的发布有什么目的呢?它其实是给中国若干的周边的国家,包括西方国家,包括俄罗斯,甚至包括伊朗,当然还包括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未来如果说想要投机,在中国的三独问题上面,采取模糊策略的话,现在就把这个模糊的空间彻底的封死,也就是说未来什么样的在三独方面的政策态度会被中国认为是友好的、什么样的态度被中国认为是不友好的,就是以这个白皮书作为标准。

中国通过白皮书的方式,把基本态度表现的非常的具体和明确了。相关各方包括模糊的第三方,尤其是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如果你不符合我的政策,那就是我的敌人。如果你对我友好,或者说我们要合作,那么这方面就不能有任何的越线。

 

在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去年兴风作浪也引起全社会全球关注的 港 独 问题。港 独的问题首先第一点,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是茶壶里面的风暴。也就是说 港 独 这个问题不会成为巨大的问题。

因为搞 港 独 的这些人,本身也是鼠辈,要去搞个什么事情,还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的,口罩戴那么严,生怕被人家给曝光了,这种心态或者这种胆小如鼠的态度本身意味着这些人搞不出什么事的,所以茶壶里面的风暴。但是当时很多人觉得中 央 政府是不是太软弱了,港 独 搞得这么乱什么,就谴责,不敢出手。

首先是这样,现在香港的这个问题确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确实是 中 央 政府原来对香港的一些政策出了一些偏差。在香港回归的前后,中 央 政府对香港的最基本的一个策略,主要还是团结,或者利用香港的上层,也就是香港的大资本家,搞统战,上下齐心。在香港,资本家还是很厉害的,这也就对香港的底层民众,对他们的利益保护的不够,或者说重视的不够,也为现在的民粹主义流行,埋下了一个祸根,这一点的话确实是值得检讨的。

但另外一方面,现在 港 独 的问题,更深层次是其背后的国外势力的干涉。这里面英国、美国对此不断的公开表态。但是,英国对香港殖民的时候,香港市民有自由能够上街游行吗?上街游行,催泪弹瓦斯什么都上了,根本就不可能让民众自由上街游行的。现在英国政府反而对中国的香港当局这么克制的处理  港 独 的问题指手画脚。当然西方在这方面的双重标准,我们也见得多了,丑恶嘴脸的话也见得多了,不用太把当回事。

关键是什么?是香港问题突然冒出来,而且愈演愈烈。它可以视为在西方想要在南亚动手的一个信号。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就是西方通过香港的问题,甚至有可能还要去发动其他的三独问题,去牵扯,或者分散中国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中国的内部的问题,我现在给你制造麻烦,让中国能够始终聚焦南 亚 破局的这个外部动向,制造一些障碍。所以香港问题的发生,本身也就意味着南亚破局的风险正在上升。尤其是香港问题在不断的升级的过程中间,更加需要紧盯南亚。

当然,在这样的一种高度风险下,如果南亚真的破局的话,预计 中 央 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面,当然,主要是以香港政府自己出面,态度会非常坚决,采取的行动会非常坚决。换句话说,如果西方在南亚破局,那么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可能会出雷霆之手,迅速的彻底的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但是如果西方在南 亚 破局这个问题上面,最终还是下不了决心、还是要拖,那么香港问题有可能还会继续拖下去。

这个原因是什么?跟第四个应对方式有关。

 

第四个应对 南 亚 破局的策略,就是直接跟金融相关了,升级中国金融攻击的一个行为。

中国在金融应对上面,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提前布局,包括最早的人民币黄金的上线,也就是沪金,然后人民币石油,还有包括汇率等等。如果说在南亚去破局的话,那么中国在金融上面可能会有很大的动作。包括在黄金上面,中国有可能会突然之间宣布黄金的官方储备,这个数字,比现在官方公布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的增加。

人民币石油就更加不用说了,本身人民币原油上线以来,成交量一直在增加。虽然在价格上面,并没有走出独立的行情,或者说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间点。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人民币石油完全有可能会走出一个完全独立的脱离西方的行情。

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这个问题的话,就是人民币对于美元和对于欧元的汇率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一个分歧。一会儿可能对美元大幅贬值,对于欧元大幅升值,一会有可能会对美元大幅升值,对欧元大幅贬值,总而言之在汇率上面去撕裂美元和欧元的一个协同性。这个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当然前提是西方在南亚真的破局。

 

这里面有一个大的背景,去年中美 贸 易 战 的发生也与这个有关。中美 贸 易 战的发生,固然是美国单方面挑起,当然它有的很多的考虑和原因,但是其中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否认的,就是美国什么时候挑起了,或者说美国什么时候真正的对中国突然进行的贸易 战 。

2018年2月17日中国宣布人民币原油即将上线,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中心(INE)挂盘交易。此后,美国很快就对中国发动了 贸 易 战。

那为什么这个时间点上这么巧合?总而言之的一点,我们要知道人民币黄金、人民币原油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在断掉美元本位制的跟,换句话说是在跟美元抢全球主要货币的本位制,江湖老大的地位。所以,这是真正动摇对方根基的一些事情,如果说对方如果在南亚破局,那么中国在这方面很显然会继续加大力度。

 

另外一方面的话,回到文章题目,也就是关于中国的股市本身了。除了人民币原油、人民币黄金等等一些金融方面的大动作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必然会采取的动作,就是加速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中国。因为中国要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取得全球货币话事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吸引全世界的主要资金流到中国来,否则的话,只能中国自己玩了。

那么如果说要吸引全球的资金流入中国,就必须给这些资金一个很好的去处。这些钱来了以后,如果说没有一个市场把它沉淀下来,那最后也是祸害。那这个市场在哪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显然还是在于股市。所以我们也可以看过去这几年,中国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准备,包括什么北上资金、互联互通。北上资金为什么现在能进来,就是因为中国打通的这些关节,在技术上做了准备。但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或者说中国还在积极准备吸引全球资金流入的一个阶段。如果说中国到了这个时间点,要把它作为一个核心的策略,就要开闸吸引全球的资金流入中国了。

自那以后,中国的股市将会迎来一个长期的慢牛行情。这就是为什么说长期来看,我们应该对中国未来股市充满信心。未来的股市充满了信心,但是这个时间点现在还没到的。

 

为什么说中国如果吸引全球的资金流入,然后推动未来的长期慢牛行情这件事情,中国金融反fubai进行到压倒性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我在之前的文章今天创业板疯涨3.72%,上证暴涨2.28%,来聊聊牛市来临需要什么条件?也提过,如果真的想要推动中国长期慢牛行情,首先需要把内部清理干净。

2015年的时候,也就是上一次所谓的牛市,想要起来。如果真的一下子涨上了天,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当时的证监会,代表的是中国 政府,想要把股市给压下来了。但是当时股市不听党的话,就以暴跌的形式下去了,最后熔断机制这些新政策也停止了,包括刚上任的证监会主席没多久被去职了。这里面并不是说好不容易由此牛市,就被证监会打下来了,没有那么简单。

成熟的看法应该是,如果当时中国股市涨上天了的话,对中国来讲,在金融上面的把柄就被别人给拿住了。因为中国的股市在当时,甚至到目前的情况下,它的内部结构异常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部的结构没有梳理干净,就吸引全球的资金流入,这些进来的资金有很多也是美国的资金,有很多也是西方的资金,进来的时候万一内外勾结,本来准备是要推动中国慢牛行情的,那他们肯定不会让我们的如意算盘达成,这个时候反而最容易兴风作浪。本来有可能建立的长期慢牛的行情,由于被它的兴风作浪给破坏掉了,那这个还不如不做,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南 亚 破局的同时,这个国内的金融反fubai要进行到压倒性阶段,这个为什么会发生,或者同时发生,道理就在这里面。

当然,这个动作不能先做,先做就等于引蛇出洞了。那样就没有办法去撬动全球的局势,南亚没有破局中国也不好先出手。不能去撬动全球的局势的话,单方面自己在家里面玩,这个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达不到战略目的,所以我们还要等待什么时候破局这样一个时间窗口。

过去这两年的时间,中国的金融反fubai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很多的进展。当年大家觉得非常了不起的金融巨头,资本系族,最著名的包括安邦系,明 天 系 海 航 系 等等(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两篇文章短评:传言海航系被解体,这跟A股牛市有什么关系?短评:传言海航系被解体,这跟A股牛市有什么关系?),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攻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没有到最实质性的阶段。什么叫最实质性的阶段?比如说,高层的关键人事的变动,这可能是一个标志。

 

再回到创业板注册制上,包括科创板注册制。科创板注册制刚施行的时候,就像现在,很多人觉得科创板会带领中国股市上涨,但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科创板的最核心的意义在于什么?试点这个注册制。我们在对中国未来的慢牛行情启动,其中的一个先决条件就在于说注册制全面铺开。注意是全面执行或者全面落地注册制,不要理解错了。科创板只是在试点,只有创业板、中小板,最后主板也实行了注册制,那才是真正的全面铺开。

为什么要对注册制这个问题这么重视,把它作为中国未来慢牛行情启动的一个关键指标,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只有在注册制下面,在到了那个时间点,如果有需要,这个公司上市,特别是优秀的公司上市才会非常的便利。对一个股市来讲,只有什么有足够多的优秀的公司在这个市场里面,才能够吸纳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去。

中国如果说在金融上面,要成为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的话,就需要吸引全球的资金流入中国,那么全球的天量资金流入中国的时候,发现没地方去。如果说进了股市,发现优秀标的太少,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不用说优秀的公司,像样的公司都太少了,那这些资金在里面不就变成了空对空,变成完全的炒作了,所以需要有相应的投资标的池。

中国股市在过去的审核制、核准制下面,再怎么弄,优秀的公司尤其是现在未盈利的科技类的公司是上不了市。科创板的主要目的,就是试点注册制,因为注册制相当于给股市能够提供更多的投资标的,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性安排。对于现在的创业板注册制也是一样的,都是在逐步扩大注册制的范围,直到最后注册制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施行,对于这一次,不要抱太高的希望,真正意义上的牛市还没有完全到来。

什么时候主板也正式开始注册制了,也许牛市就真的来了,期待着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t8giMXn1CVedhzlY_o6HA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作者 | 苏世民和他的朋友

◎来源 | 孤独大脑(lonelybrain) 已获授权

聪明人未必有钱,有钱人未必聪明,但有些家伙既有钱又聪明,而且运气也很好。
既然如此,不妨从他们那里学点儿什么。
最近黑石的苏世民在中国比较活跃,作为米国的聪明有钱人,他和中国的聪明有钱人的对话,有不少值得分享的观点和思想。
黑石的另外一个创始人彼得森,也贡献过很多有趣的人生原则。
以下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大多出自新书《我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苏世民与沈南鹏的对话。
本人仅作学习整理,如无注明,主要是苏世民的想法。
其中,我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点评。如果与大师们的原意不符,请自行分辨。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如何看中国?
加倍下注
1、中国将比西方更早从疫情中复苏。
2、现在是底部,挺过去,做好准备,为未来下注。
3、在走出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是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增长型国家。
4、一些国家或公司计划将生产和供应链搬离中国,是为了避免过于集中的风险。
5、中国在产业布局上的巨大优势,在可能的“逆全球化”形势下仍然领先。
6、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围绕科技和创新,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卫生行业,生命健康领域等等。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疫情之后世界会怎样?
世界总会复苏
1、不管多么吓人,世界总会复苏。
2、关键是要知道先恢复的会是什么?最后恢复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会调整不会再恢复的? 
3、例如,也许会冲击旅游这样的行业,但它对技术行业有利。
对于创业者而言,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你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需求何在,如何筹措资本去投一些未来可能成功的领域。
4、当你想清楚会成功的事业,你就果断出手,做出100%到120%充分的投资承诺。
这样你便会成功,而其他人可能熬不过寒冬。
5、对于企业家而言,有三个建议:
第一,必须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自身不能够很懈怠,要随时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第二,要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员工是企业家的资产。
第三,必须能够观察到全球未来的趋势。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年轻人如何成长?
运用比较优势
1、(沈南鹏)年轻人应该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并且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
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彼得森)不要因为薪水高、福利好、位置好、办公室大而被工作牵着鼻子走。
你需要关注你是否能在工作中运用你的优势,尤其是你的比较优势。
3、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
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4、无论你的职业生涯如何开启,都要知道,你的生活不一定会直线前进,这一点非常重要。
你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有时,甚至像你们这样有天赋的人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磨难。
在人的一生中,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诸多困难和艰辛。面临挫折时,你必须要想方设法继续前进。
能够定义你个人品质的,永远是你在逆境中展现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态度,而不是逆境本身。
5、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上。
热情所至,卓越必成,单纯为了他人的敬仰和尊重做事,则很少能带来成功。
如果你对追求梦想充满热情,如果你能勇往直前,如果你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你的人生就会充实而有意义,你也永远有机会建功立业、成就不凡。
你为他人付出的善意和努力,最终会给你自己、你所爱之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福报。
(通常一个人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热爱,就是他的比较优势。不过像赌博啊、痴心幻想啊,那些不算。)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如何成功创业?
企业家也许是“天生的”
1、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这话苏世民没直接说哈,所以上面的标题也是我乱编的。)
2、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者,甚至学着当领导者,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企业家。
企业家所必须的探索与冒险精神,很大程度是天生的,或者是很小就开始培养的。
3、有点儿野心。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创办黑石时,搭档彼得森打算募集5000万美金,而苏世民则提出要10亿美金。后来筹到了8.5亿。这就是所谓“十倍速思维”。
(我说过类似的话:反正在哪儿都是跌跌撞撞,那么干脆在一个高水准的地方跌跌撞撞。)
4、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5、要有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
6、你必须要能承受得起大量的挫折与苦难。
7、你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调试自我。
8、讲一个吸引很多人愿意参与的故事。
创业者一般都得有说服力。他们必须能够说服客户,说服供应商,说服他人加入自己的团队。
所以,一个创业者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
他们必须要能让所有这些相关方形成一个体系。他们必须明白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9、会算账。最好还要有对财务和数字的基本理解,才能确保创业时不至于资金耗尽。
10、要有敬畏心。畏惧非常让人受用,因为它既能让你加倍努力,也能帮助你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厉害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成为连接器
1、经过一系列尝试,青年苏世民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是:
我想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从无数的电话线路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传递给世界。
2、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
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
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3、做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管理者正是如今黑石集团在做的事情。
如今,黑石集团通过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信贷等四大业务部门,将全世界的资产聚集再分配。
黑石的使命正是“通过谨慎管理资本,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4、(一切都是信息。成为某个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看起来是当下的大机会。)
5、(马化腾描述腾讯想做的事情,其实和苏世民想做的很像,都是“连通器”,只是时代不同,领域不同。)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个人如何成功?
追寻你的幸福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而更擅长的事物。如果坚守自己具备天赋的领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成功。
2、谨慎选择你的奋斗领域。
有一个原则特别简单,就是跟随自己的兴趣。或者像哲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过的:“追寻你的幸福”。
3、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
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4、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
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
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5、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
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6、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
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
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7、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
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
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8、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
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9、最重要的是投入,并试着采取实际行动。
10、即使如此,最后成功还是取决于运气。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如何赚到钱?
先于大趋势而动
1、别亏钱。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要认定你没有冒风险,这是因为你做过大量功课,并且有计划地去设计方案,规避伤害到你新业务的因素。”
2、投资的不均衡性很重要。
当你在管大规模资金量的时候,赚钱和亏钱的机会相等是一种荒谬的投资方法。
(这背后是正期望值,以及凸性的投资机会。)
3、选择进入成长性的行业。
先瞄准一个未来前景乐观的行业,选择投资并不热门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实现杠杆收购,然后对其进行资产拆分或者重组,使其能自动造血,最终获利。
4、先于大趋势而动。
股灾期间,无数的资产破产,而提前拿到钱的黑石集团则有能力开始进行抄底式的投资。
20世纪80年代,苏世民和彼得森的第一个猎物就是USX钢铁公司,后者是他们的理想类型:规模巨大、情况复杂、有挑战性,但收益也十分丰厚。
等到2003年,黑石卖出该公司最后一部分企业股权时,黑石的投资总回报金额是投资金额的26倍,年回报率高达130%。
5、理解经济周期。
任何投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经济周期的节点。
周期会对企业的成长轨迹、估值及潜在回报率造成重大影响。
周期最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供需因素决定的。
理解这些供需因素,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确定你与市场离顶部或底部的距离。
6、谨慎抄底。
市场从低谷回弹需要时间,真正意义上的抄底其实并不存在。
比如,休斯敦大楼在1983年由于油价崩溃而跌到谷底,但当时进入的投资者10年后也还在等待着地产价格复苏。
所以应尽量挑在资产的价值从低谷至少弹回10% 的时候才进场,避免“群羊效应”。
7、着眼于长期利益。
8、即使是快速交易,也是围绕“价值投资”展开。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如何管好公司?
帮别人实现梦想
1、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
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2、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
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3、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4、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
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
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5、尽可能雇用10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
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不过,在寻找10分人才的路上,苏世民依然表现敏锐。
1988年,苏世民从报纸上得知第一波士顿的拉里·芬克(Laurence D. Fink)从银行离职,后者20多岁就参与设计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法。
苏世民马上找到对方,拉里后来进入黑石金融管理公司,苏世民将拉里称为11分天才。
在和帝杰的一次合作中,苏世民又将目光锁定在托尼·詹姆斯身上,后者是谈判过程中唯一力挺公司立场的人。
托尼·詹姆斯最终于2002年进入黑石,并成为合伙人和 CEO。任职期间,托尼·詹姆斯推动了公司的组织、企业文化改革,并建立书面反馈和公开评论为核心的薪酬管理制度,他被苏世民看作是一个天生的管理者。
如今,黑石已经在第三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6、黑石的文化是不要有旁观者。
如果你在场,你必须发言。你必须说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想法。
7、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8、要勇往直前。
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
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
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
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9、永远不要骄傲自满。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
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0、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如何做交易?
胆大、心细、脸皮厚
1、一切都是销售。黑石也不例外。
2、看到大势所趋,大胆行动。
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3、销售其实就是敢于去追求一些“赢了很厉害,败了也没啥”的机会。
这类事儿真的是越练越“厚”:
苏世民读书时让当时受学生欢迎的乐队来自己学校演出,在打了很多电话,动用了很多同学和家人的关系之后,这件事成了现实。
为了读哈佛大学,他想通过电话说服院长录取自己。他失败了,去了耶鲁。
请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来给全是男生的耶鲁表演,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苏世民决定和有着268年历史的校规做斗争,用调查问卷联合媒体的方式废除了“禁止女性在宿舍过夜”的规定。
4、所有的销售都很难。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
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
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5、农村包围城市。
黑石通过对欧亚大陆的业务拓展,实现了对华尔街的“征服”。
6、交易要果断。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
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87年9月,苏世民看到当时的股市已经创下历史新高,决定尽快关闭基金。
他在10月15号拿到了所有的钱,4天之后,就是史称“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灾。
(看,运气还是很重要的。)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2007年,那一年黑石以每股价格31美元的价格上市,公开募资超过40亿元,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上岸。
7、决策要稳。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
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
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
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8、聪明使用杠杆。
(厉害的公司,其实都是使用杠杆,有的是资金杠杆,有的是渠道杠杆,有的是使用科技杠杆,有的是时间杠杆,有的是网络杠杆,有的是品牌杠杆,几乎无一例外。)
但杠杆很不容易,所以,最近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使用杠杆爆掉的故事。
9、忧虑心理不可怕。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
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聪明有钱人怎么想?
如何看教育?
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1、顶尖大学通知书还是很重要的入场券。苏世民、沈南鹏、张磊都是耶鲁的。
2、教育投资不断受到重视,对此,张磊和苏世民也有着共识,认为”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3、苏世民表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们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护照,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谋生。
4、张磊也认为,教育捐赠能给更多的年轻人以机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回报这个社会。
5、张磊的公司,同时下大注于“好未来”,以及新秀“猿辅导”。
作者:孤独大脑(lonelybrain),可能是最烧脑的公众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3JihKeGQKYeAb-ck5QkE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