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好人

1861年的秋天,比以往来得晚一些。

曾国藩已经包围安庆两年了,北边的咸丰让他去解放江浙沪,西边的胡林翼求他去救武汉,东边的洪秀全更是老给他找麻烦。曾国藩哪儿也不去,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信,说这一仗:


不要怕,满仓就是一把梭。

9月5日凌晨,曾国荃轰塌了安庆北城,弹尽粮绝的太平军战斗到了最后一人。

长江进入安徽后,途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后直入南京。安庆失守后,南京再也无险可守,太平天国随之覆灭。

中国人讲究个顺势而为,自古安徽朋友要讨生活,无不是顺江而下,走南京,过常州,最后留在大上海。

徽商首富王文银,是安庆人;比亚迪王传福,是芜湖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董明珠,虽然是南京人,但是毕业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后,凤兴之地也是安徽。把张近东、史玉柱也算上,哪个逆过这个势?

在安徽当官也是一样,安庆历史上一直是省会,省里的地方官要想进合肥,总要到长江边锻炼一下。

这几年也有个例外,比如安庆好人,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

1


前几年,新能源车企是各地政府的香饽饽,竞争非常激烈。就拿江苏说吧,南京养出了博郡、拜腾,南通养出了赛麟,俨然是新能源汽车天下共主。

散装江苏在新能源车这盘大棋上,那会看起来是赢定了。

4月底,浓眉大眼的李斌回到了合肥签约。蔚来汽车的全球总部在上海,代工厂在安徽。前几年,李斌一直努力想把自己的工厂落在上海。

但上海不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众、通用凯迪拉克、特斯拉都要在上海设厂,加上地头蛇上汽,要么有钱要么有技术,再不济的也是上面有人。

只有蔚来,上市融资未达预期,产能不足限制营收,能不能在上海建厂,一直是个小问题。

马斯克当时发过一条推特。大意是说蔚来的上海工厂,必须等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产能达到50万辆后才能动工。

看到精明的上海朋友,最终选择和硅谷大佬做朋友。安庆好人也不等了,扭头走了。

北京的亦庄国投,浙江的湖州政府,再加上广汽、吉利、上汽……每个传闻里的干爹都没给过李斌面子。

兜兜转转,在蔚来最危险的时候,李斌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理原点,把中国区总部放在了合肥。

为请来资产负债率150%的蔚来,合肥政府拿出70亿买了蔚来中国24%的股份,其他配套更是不惜工本。为拉老乡一把,安徽还把给蔚来代工的江淮和国轩高科的股份卖给了大众,20亿欧元还没捂热,转身就塞给了李斌。

大众在安徽扎根时,是给政府立过军令状的。5年后,大众计划在中国卖出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蔚来的步子更大一些,从今年开始算,到2025年,蔚来规划总营收4200亿元,还要在科创板上市。

李斌对家乡父母官的投资眼光评价很高:


就好像是往二级火箭投入燃料。

二级火箭好像一般也就能陪到卫星升空前吧。

合肥这边刚刚动土,江苏就发来了贺电。6月份,博郡、拜腾、赛麟相继宣告扑街。散装江苏政府豪掷百亿的大手笔,换来三大新能源车品牌不足100辆的销售。

这并没有影响合肥的脚步,最近的几个月里,合肥的领导不断奔走在合肥市每一个与汽车相关的大场合。在威马电动车最新一轮百亿D轮融资里,又出现了合肥的身影。

一把梭哈买下赛道的合肥,有了新的外号:


投资银行。

浩南算了算,大众说自己5年内卖150万辆,蔚来说自己5年内卖100万辆,5年才卖250万辆车。

你们比一年要卖100万辆的恒大汽车不知差到哪里去了。虽然一辆车都还没看到,但转眼就要去科创板上市了。

2

合肥市的金寨路很长,连着中科大和经开区,见证着这座城市一次又一次的“豪赌”。

上世纪60年代末,因为和老大哥的关系紧张,北京的高校开始向各省外迁。中科大外迁的目标省份里,河南、湖北、江西都扭扭捏捏。特别是河南,专门领着中科大选址的同志钻山沟看丘陵,摆明了不愿意同志们来分口粮。

安徽的领导就不一样,他告诉中科大选址组,给你们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给你们装空调,省委没暖气都保证你们有:


还给一大笔钱。

70年代末,大部分外迁的北京高校都搬回了北京,中科大留在了合肥。

30年后合肥的孙书记,也沾过北京高校外迁的光,他大学读的武汉地质学院,其实就是北京外迁的中国地质大学。

孙书记是被合肥人讨论最多的书记。

2006年,京东方要搞6代线液晶屏,175亿的投资连娘家北京都接不住。京东方的王总本来想去深圳碰碰运气,结果被孙书记截了胡。

当年,合肥财政收入还不到400亿。孙书记说深圳给多少,我合肥就给多少,我地铁都先不修了,卡号赶紧发过来。

2010年9月,孙书记在一场记者会上告诉大家,昨天京东方已经开始点火了,能够生产26-37寸电视和显示器用液晶显示屏。他还给大家算了笔账,靠卖地是不能支撑一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要靠:


社会化和市场化。

给京东方的175亿,一半是贷款,政府出了30亿,剩下的,机构投资者们出。这个合肥模式在今后10年里屡试不爽。

孙书记高升后,吴书记和宋书记还是这个模式。不管是京东方还是长鑫,都给合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17年,合肥新闻联播专门做了一期回顾节目,历数这些投资给合肥带来的变化:


鸡生蛋、蛋生鸡、鸡和蛋都留在合肥不想走了。

这哪里还是在说城市管理,简直是巴菲特的股票经嘛。

投出了感觉的合肥,现在把自己的投资组合称为“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不少其他省的投招部门,纷纷也组团来学习。

3

欧阳修被贬到安徽滁州时,写下《醉翁亭记》,说“环滁皆山也”。这似乎有点像今天安徽的处境。

论GDP,东面的江苏全国第二,北面的山东全国第三,西面的河南和湖北,分别是全国第五和第七。

全国20个最牛掰的城市,有9个围绕在合肥周围。今年2月份,合肥公布了2019年的经济数据:


9409.4亿。

这个成绩,让市民们很兴奋,因为前一年的城市20强排行榜里,最后3名的成绩都是8000多亿。

合肥的朋友们还没庆祝两天,济南公布了成绩单,GDP比合肥多出了34个小目标。安徽又一次遗憾地被挡在20强门外。

4年前,国务院的把安徽8个城市划进了泛包邮区。这是一个压力山大的区域,苏州的GDP相当于安徽的一半,浙江的杭州和宁波每年新增常住人口是合肥的三五倍。

要想和这些城市抢人抢资源抢发展,一般手段肯定是不行。

所以你知道安徽这几年是怎么过的吗?曹雪芹写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

还好,旁边的江苏省比较散装。

疫情期间,各个省市都派医疗队支援湖北。江苏13个地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大巴和横幅,他们甚至不是坐着同一趟飞机来的。有记者拦住一辆大巴,问对方是哪里来的,那人脱口而出:


苏南。

其他省都是一码通全省。到了江苏这儿,南京有宁归来,淮安有淮上通,苏州不仅有苏城码,还有苏康码和文明码。也是辛苦领导想这些名字了。

这么散装的省份,也不是没有共同点。

包邮区里,上海人搞金融,浙江人搞互联网,这两个模式安徽都叫不起。

江苏自古是鱼米之乡,商人崇尚实业,爱好重资产投资。不管你是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是欧洲人,只要你来办厂子,散装江苏处处欢迎。

上世纪90年代,苏州和无锡用工业园模式拉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让江苏的GDP一举超过了山东,步步紧逼广东。

这一切,都被上游的安徽朋友看在眼里。

这几年,上海嘉定区书记和常州市长都被安徽“抢”了过来。合肥的发展模式,简直苏南的小翻版。张五常说,县际竞争是中国在经济困境中出现奇迹的主要原因,史玉柱也说,市县级政府是中国经济最强大的发动机:


中国的县可以作为企业看。

今年5月,合肥的虞书记上任的第二天,就去了经开区,总投资超过1100亿的上百个项目,在这一天同时开工。

这1100个小目标,三分之一投给了长鑫的晶圆研发制造,十分之一给了蔚来汽车。

虞书记是安徽天长人,和张近东是老乡。当地人说天长人性子急,虞书记在安庆、宣城这些长江沿岸城市当一把手时,就是个急性子。

安庆和宣城两地市民在博客和论坛里就爱讲虞书记的段子,他批评下属效率低的故事流传甚广。

最近虞书记和包邮区的领导们开会,话术都变了:


我们的长三角。

6月,合肥出了一个政策,严禁公务员上班炒股。你包叔说,这是领导的一片苦心啊:


买股票要长线操作,别动不动就瞎操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r_TjJ8Pg89d_dFAMKq3-A

程序员如何挣外快?

程序员如何挣外快?
作者 | Simon Holdorf
译者 | Malefikus
策划 | 褚杏娟

成为一名程序员是一件很棒的事。不仅是因为在大多数时候你的工作都很有趣,也因为程序员总是有大量的收入很好的工作机会。

但是有时候,你可能就是格外想要一些额外的资金在身边。比如当你仍然在大学中时,在你想要开始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他人时,当你有了一个孩子并且想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时,当你就是需要再去搞点现金时,亦或者只是为了享受乐趣而去做时。

好的地方在于:作为一名程序员,你具有一切需要具备的东西来提升你的现金流。所有真正需要的就只有你的大脑和笔记本电脑。感兴趣么?来看看下面哪个策略最适合你吧。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从事自由职业可以是一件很棒的事。没有(真实的)老板,还有大量的项目可供选择,作为专家的每日收入也很高,还可以享受要多少有多少的假期……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好处没有列出。

当然了,这也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努力去寻找客户和项目。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你可以伴随着你的永久工作来开展你的副业,比如在晚上或者在周末进行。

类似 Upwork 或者 Fiverr 这样的平台似乎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可以当作副业来做的事,当然竞争也是存在的。

不过这里的收益也相当低,除非你想先试试水或者可以接受比较少的额外收入,否则我并不推荐。

一个更好的策略是在你的 LinkedIn 简历上下功夫,联系招聘人员和你既往的客户,参加会议和聚会,并寻找可以匹配远程工作人员和公司的平台。

参加编程比赛

这真的是一件可行的事,确实有专门的平台组织编程比赛并提供奖金。

其中一个最大的平台是 Topcoder,这里有超过一百万的成员和大量的比赛。他们聚焦在三个主要的领域:设计,数据科学 和 开发。

你有机会参与由超过 2000 家公司发起的项目,或者是独立的有对手的比赛。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同时也可以快速学习。

如果你热衷于挑战,那么这将非常适合你。然而,作为比赛来说,你无法获得一个稳定的收入,所以这个选择的优先级也较低。

开始写作

在我看来,写作仍然是其中一个可以获得广泛观众的好方法。也确实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让你通过写作来赚钱:

  • 你可以创建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广告收入获利。

  • 你可以写书或者电子书并通过线上销售。

  • 你可以在 Medium 这样的平台上写作并参与他们的合作计划(Partnership Programs)。

  • 你也可以为已经存在的网站(如 CSS-Tricks)撰稿,如果文章被接受就会获得固定金额的收入。

尝试事物并观察人们对你所写内容的反应是没有错的。

然而,你需要考虑的是,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从而可以保持自身的积极性,同时需要保持写作的一致性(需要时间来被承认),并且需要去不断提高你的写作技能进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读者会因此感谢你的,因为低质量的内容太多了……)。

录制和销售在线课程

在我看来,能够在线教人知识是过去十年出现的最好的事情之一,而且应该还能至少再持续十年。

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学生可以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课程并且按照他们自己的时间来学习。老师所讲的内容则可以造福成千上万的人。

如果你对于编程很有经验,且具备像 JavaScript 或 Python 这类语言(或其他受欢迎的语言或框架)或甚至小众渗透测试的专业知识,同时很享受教人知识的过程,那么创建在线课程就可以成为你的选择。

有很多平台可以发布你的课程。举例来说,Udemy 每个月有差不多 7500 万的访问者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加入。

程序员如何挣外快?Udemy 流量一览

有的平台像 Frontend Masters 或者 Pluralsight 这种是邀请制的,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声誉和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又何尝不可呢?

然而,在录制你的课程时有一些事情也需要考虑:

  • 你需要为好的设备投资:好的麦克风和摄像头是必须的!

  • 高质量的内容才是王道。这个领域的竞争在持续增加,所以你需要说服人们你可以教他们更有价值的东西。

  • 练习大声和清晰地说话。

  • 务必重新审视你的录音内容。

  • 创建额外的辅助材料,比如 GitHub 工程,汇报,代码示例等。

虽然一个课程被录制并且人们开始购买这件事很吸引人,同时还能给你带来大量的收入,但这仍然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最好的老师会不断地更新他们的课程,因为技术总是在进步!

做一名播客

很多人不喜欢出现在摄像机前,但他们仍然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并且乐于和他人分享他们的知识。

广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去做这件事。尽管播客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是在过去的四五年里他们仍然收获了大量的观众,数百万人每天在上班的路上或睡觉前都在聆听。

如今,很多播客都是免费的,所以金钱收入只不过是一个副产品。大量播客节目都有赞助商付给他们服务或者金钱。很多播客都在 Patreon 上,这是一个人们可以按月付费去支持他们的工作并解锁一些额外内容的平台。

为了成为一名成功的播客,你应该练习怎样很好地表达自己,投资好的设备(麦克风),最重要的是:不断努力去更新。

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是,人们通常需要每周创作并持续一到两年后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即大量的听众。

所以,在做播客之前,请先确保你是真的很有热情。

    结论    

关于以上的每一个选择,我最后想说的是:

坚持就是王道。

无论你从何处着手——请不断地追求并坚持。绝大多是事情不可能立即就有成效,你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工作。有 99% 的人都太早放弃了,希望你可以成为那 1% 的成功人士。

延伸阅读

https://medium.com/better-programming/how-to-make-extra-money-as-a-programmer-144d76b76ff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XLheyquIq8YpQ_fdb1y5A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在每一个微信群里,来来回回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个人。

 

大多数人,都是很久才冒个泡,或者完全不说话。

 

进一步统计,我们会发现:

 

在一个100人的微信群里,每100条新的消息,有80条是发言最多的那20个人发的。其中,64条是最活跃的4个人发的。

 

甚至更极端的一点的群,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是某一个人发的。

 

这个现象,叫做“二八规律”。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道理,听了马上能懂,懂了马上能用,用了马上有效,足以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改变的,二八定律一定是其中一个。

 

今天这篇文章,也许能让你的收入,上涨到原来的3.24倍或6.16倍。

 

二八定律,4个字,却包含着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密码。

 

为什么你那么拼命工作,却依然没钱?

 

为什么淘宝的CEO蒋凡和拼多多的老板黄峥,都说“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答案,也许就藏在这4个字里面。

 

 

1

两种分布

 

 

世间万物的发展,各有其规律,但是统计在数字上,通常会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先看第一种:

 

请环顾一下四周,或者回忆一下你认识的人,是不是有以下规律:

 

大部分成年人,身高都在1米5到1米85之间,低于1米5和高于1米85的人,很少见。

 

大部分成年人,体重都在80斤到180斤之间,低于80斤和高于180斤的人,很少见。

 

大部分的人,都谈不上超级聪明,但也不是特别弱智,智商低于75和高于135的人,很少见。

 

这种情况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它在学术上被叫作“正常的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式名词叫“正态分布”,在台湾也叫“常态分布”)。

 

正态分布用图表画出来是这样的: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片来源:何加盐制作

图中,柱子代表了符合每一个测量值或每一段统计范围的个数有多少个。可以看出,大部分都落在黄色区域。蓝色区域很少。

 

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身高、体重、智商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都服从于这一分布规律。如学生考试的成绩,上下班通勤的时间,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等等。

 

正态分布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有很多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共同作用在一个对象上,造成了其合力趋向中心化的结果。

 

下图演示了正态分布的形成。图中阻挡沙子的柱子,就是产生作用的各个独立因素。

 

 

但很多时候,影响事物发展的,是一个或少数几个相互关联的关键因素,在很长时间里持续起作用。

 

这个时候,会形成第二种常见的分布:

 

幂律分布。

 

你每天都在做无数个选择,但是纵观你的人生,决定你现在命运的,是少数几个最关键的决策。

 

你们公司有很多人在做销售,但是卖出去大部分产品的,是少数的几个人。

 

你的手机上有很多个APP,但是你每天打开最多的,只有两三个。

 

全世界最有钱的5个人,他们拥有的财富加起来,等于世界的一半。

 

……

 

幂律分布用图画出来是这样的: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片来源:何加盐制作

 

图中,每一个点都代表了一个人,越靠左,代表其排名越靠前;越往上,代表其财富越多。

 

除了财富之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次数、科研杂志科学家论文被引用次数、何加盐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等等,都符合这种曲线。

  

我们的成长密码和财富密码,就隐藏在这条曲线里面。

2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就是幂律分布的简化版。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财富分配的时候发现,20%的英国人,拥有社会上80%的财富,而剩下80%的人,拥有的财富只有区区20%。

 

帕累托进一步研究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现象。后来,人们把他的这一发现,命名为为“帕累托法则”,又形象地称为“二八定律”。

 

99年后,美国学者约瑟夫·爱泼斯坦和罗伯特·艾克斯特尔 ( Epstein & Axtell)用计算机程序设置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些地方资源丰富、有些地方资源贫瘠。一些虚拟人被随机分布在世界各地,自由竞争。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拥有更好一些的初始条件,如眼界更好或身体更佳。但他们最初拥有的财富都一样。

 

在经过多轮的竞争后,财富渐渐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竞争的回合越多,这种效应越明显。

 

这一个叫做“糖人游戏”的实验,模拟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它完全依据帕累托法则揭示的规律运行。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片来源:

 Growing artificial societies:social science from the bottom up. Epstein, Joshua M.; Axtell, Robert (October 11,1996)。

 

我个人认为,1897这一年,是人类历史上挺恐怖的一年。

 

因为,二八定律的发现,打破了人类久远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同梦想。

 

它证实了“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不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许共产主义可以解决经济上的平等。但是也不可能解决80%的高质量论文由20%的科学家写出,一个班上80%的女孩喜欢20%的男生(反过来也一样)这种问题。

 

更为恐怖的是,二八定理还符合分形规律。

 

所谓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的局部放大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和原来的图形一样。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在二八定律这里,分形意味着:在每一个衡量尺度上,二八定律都在其作用。

 

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那20%的人的财富分布,又符合二八定律:4%的人,拥有64%的财富。以此类推,0.8%的人,拥有51.2%的财富……

 

数字未必是完全按照2比8这么精确划分,但是分配的方式一定是这样的。

 

我们一定会面对种种不公平,这是作为个体无法逃脱的宿命。

 

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选择成为80%,还是20%。

 

3

成功的定义

 

 

人这一生,怎样才算成功?

 

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选择有钱,有人选择有权,有人选择有名,有人选择家庭和谐,有人选择爱情美满,有人选择科研进步,有人选择慈悲行善,有人选择内心安宁……

 

其实,这些都可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你在所选择的领域内,做到前20%,就算成功。

 

选择有钱的,当你的财富进入了前20%,你就算成功。选择科研进步的,你的研究超过了80%的人,你就算成功。其他的选项也都一样。

 

如果你说,我早已是20%了,可我不觉得成功啊。

 

那你还可以进入20%里面的20%,也就是前4%。如果你已经是前4%,你还可以进入前0.8%。

 

所谓成功,就是不断从80%进入20%。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图源:何加盐制作

 

 

4

二八定律是个好工具

 

 

如果我们只是把二八定律用于目标定位,那就太浪费了。

 

二八定律更有价值的地方,是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帮助我们进入20%。

 

当你知道80%的生意,都来自20%的客户,你就应该把你80%的热情,献给这20%的关键客户。你的营销费用,你的陪吃陪喝陪玩时间,你的礼品,你的关心问候,80%都要放在他们身上。

 

当你知道公司80%的命运,都来自你20%的决策时,你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人才和核心业务上面,不要再花费时间去管公司鸡毛蒜皮的小事。

 

当你知道你的80%的业绩,都是由20%的工作决定时,你就应该放弃万事求完美的心态。你应该首先分清楚什么是重点工作,什么是次要工作,然后把80%的精力,放在重点工作上。

 

是为什么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一直不停地强调“要事为先”;也是为什么蒋凡和黄峥,都说“60分万岁是一个好哲学”。因为那无关紧要的80%事项,根本就不值得你花费那么多时间。

 

当你知道你80%的收益,都是由20%的投资带来时,你就会对大部分的亏损不必那么挂怀。

 

前世界首富,“投资之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把我们投资最好的10个项目去掉,那我们的整个业绩就是狗屎。”厉害如巴菲特,大部分投资的项目,也是亏损的。

 

当你知道你80%的成果,都是来自20%的时间,你就会更具有耐心。成功不是线性的,而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才爆发的。你要用80%的时间去打基础,并且只得到20%的回报,要等到最后的20%时间,才能赢回80%的收获。

 

要知道,巴菲特的几百亿美元财富,绝大部分都是66岁以后才获得的。

 

所谓成功,就是从二到更二!

上图横轴数字表示巴菲特的年龄,柱子表示他当年拥有财富。来源:dadaviz.com

5

我们能进入20%吗?

 

 

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AllanWilson和Mary-Claire King提出,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仅有1%。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世界一片哗然。

 

但是后来,人类DNA测序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论断。

 

而人和人之间的基因差距,那就更小了,不同人种之间的基因差距,不到0.5%。

 

既然人和人的基因差距那么小,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和人的成就差距?

 

除了所处的国家和地区、家庭出身、以及是否残疾等我们无法控制的先天条件之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微小优势的持续积累”,也就是常说的“复利效应”。

 

一个单细胞生物与一个智慧生物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地之别,但是,智慧生物都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在进化的不断选择下,更能适应环境的优势被不断保留,经过亿万年的积累,单细胞可以变成无比复杂的、具有智能的人类。

 

假设你和同事,两人进单位的能力完全一样,但是你每天晚上回家刷抖音,他每天晚上学习。综合起来,他每天比你进步千分之一。

 

一年以后,他的能力是你的1.44倍。

 

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触动,我还可以告诉你,10年以后,他的能力是你的38倍。

 

38倍的能力差距,足以解释一切财富和地位的差距。

 

区别,就在于你放弃了进步,而他在坚持学习。

 

你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假如是社会的中等水平,你的年收入,是25万。

 

你同事进入了前20%,他的年收入,是81万。如果进到前10%,是154万。

 

(数据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2014年1月)

 

你是选择25万,还是154万?

 

如果你坚持用二八定律指导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的成长,一定会比没有认识到二八定律重要性而平均用力或者荒废时间的人,要快得多。

 

也就是说,你获得了优势。

 

在时间的作用下,这个优势长期积累,你就远远超过了对方。

 

如果全中国的人都在看何加盐的文章,都用这些道理,那所有人条件相同,我不敢保证你能进入20%,进入4%。

 

但是,看到这篇以及类似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很多。天生就懂这些道理的人,也少之又少。能够付诸实践的,就更少了。

 

了解到这个道理,实践这个道理,获得相对其他人的额外优势,这就是你能进入20%的逻辑推导。

 

 

6

总  结

 

 

二八定律,是社会各领域普遍存在的规律。

 

不管是上学、赚钱、为官、做科学家、画画、打球,还是当父母……

 

80%平庸者和20%成功者的分野,无处不在。

 

我们无法改变规律,但是可以选择:是接受80%的平庸,还是争取20%的成功?

 

二八定律,不仅是目标的尺度,还是前进的方法。

 

找到你生命中最关键的20%,把80%的精力放在上面,让时间来放大你的优势。

 

你一定能成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l9Qw-83eRvtmtRJwH-9Xg

中国最赚钱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一:中国经济下半场开始了

 

从1979-2019年的这40年,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从2020年开始中国经济将进入下半场。

一旦步入下半场,整个社会的发展逻辑都会彻底改变。就像打球比赛一样,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无论你是哪一方,都必须调整打法,才能适应新的比赛节奏。

世界本来就在巨变中,而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只能让变化加速到来。比如这场疫情将加速推动中国经济下半场的进程。让淘汰加快,同时也让创新加快。

为了能够取得下半场的胜利,我们必须看透下半场的发展逻辑和下半场有什么不同!

二:赚钱逻辑的进化过程

先演绎一下赚钱逻辑的进化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原始的资本积累问题,中国经济也是这样,上一个40年我们解决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过程。

原始的资本积累过程往往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79——1999的这20年。

这个阶段赚钱主要靠劳动和胆识。别人还没行动你就行动,别人行动了你就更勤快,别人勤快了你就靠胆大,总之胆大敢往前冲就一定能挣到钱。

第二个阶段是2000——2010年的这10年。

这个阶段赚钱主要靠“资本”的升值。比如房子、土地、原始股等等这些所谓优良资产一直在不断升值,让普通劳动者望而兴叹,劳动赚钱的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很多“资产”的升值速度了。

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他们本身的实业到最后越来越不赚钱,但是他们的土地厂房却一直在升值。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2016年的这五六年。

这个阶段赚钱主要靠资本运作。是这是“资本”大爆发的时代,你的“资产”只要被“资本”看上,它就会主动过来帮你运作,搭上了快车,你们的资产就会一路飙升……

比如很多年轻人只靠一个想法就能拿到几百万融资,然后获得几千万的估值,身价就是上千万,一夜之间就能超过传统企业家很多年的积累。

比如很多资本大佬一直在不断的投资和并购,他们借壳重组,甚至瞒天过海,把一个个公司快速催肥,然后再变现撤离。

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再也没有耐心踏实做主营业务,而是不断的收购和投资,然后提升自己的市值,迅速膨胀。

泡沫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实,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从一块钱到一百块钱,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赚的钱也没太大变化,但是背后的投资人却可以趁机变现了。

所以,只有泡沫来了,资本才能赚到大钱。就像喝啤酒一样,没有泡沫大家都觉的索然无味。

三:请务必珍惜你手里的现金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赚钱逻辑的变化过程:

最开始是产生资本,靠勤劳赚钱;

接下来资产升值,靠投资赚钱;

再接下来是资本运作,靠投机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一个人发财跟这个人的能力、学识、品行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大家靠的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个巨大最大的时代红利。

也可以这样说:过去40年所有的成功,基本上都可以归功于时代的成功。有句话叫:莫贪天功为己功,大家细品味这句话。

但是泡沫终有一天会破灭的,当我们身边曾经很有钱的企业、很有钱的人都变得开始缺钱的时候,就意味着泡沫开始破灭了。

回顾一下近年来的各种新闻,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一个事实:大家普遍都缺现金了,各种债务危机开始凸显。

很多公司都遇到了现金流的问题,有的公司几百亿市值却连几千万的现金都拿不出来。

物极必反,所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走向对立面,如今我们正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之前我们需要不断投资去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而随着我们不断的借债和加杠杆,很多资产开始泡沫化,资产价格越来越高,现金的流动性必然越来越紧张。

于是很多资产泡沫必然会破裂,最明显的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投机型上市公司的股票,华而不实的概念、虚幻的创业项目、各种庞氏骗局等等,这些资产都将被打回原形,理性的做法就是尽快抛弃这类资产。

因此接下来,很多资产泡沫面临被集体抛售的压力。此时,现金的重要性却开始凸显,大家务必要珍惜手里的现金。

这就是我们先后经历的四个阶段:

1:资产的产生——用劳动赚钱

2:资产的升值——购买资产赚钱

3:资产的运作——运作资产赚钱

4:资产的破灭——现金最值钱

这四个阶段合起来,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如今中国已经走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接下来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从现在开始,必然有一部分资产将化为泡影,因为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是被吹大的,是必须要消灭掉的。但是他们早一天烟消云散,新经济业态就能早一天万物生长。

四:最赚钱的时代才刚开始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和上半场的发展逻辑最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一句话:上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资本”型增长;下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运营”型增长。

也就是说: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接下来我们必须经营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了。

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淘金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炼金的时代。

接下来必将有一大批靠运营赚钱的个人和企业将诞生,他们不靠资本的坐享其成,就靠新经营、新模式、新渠道赚钱,他们才是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中流砥柱。

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一个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或者说在一个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时代,所有的模式和技巧,都会变的没有门槛,资本越来越无处落脚。

未来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在运营产品和内容或服务上,而不再是依靠各种捷径或者投机,不再依赖资本的动力。

中国在迎来下一波高速发展之前,必须将自身净化,净化出那些杂质和垃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人人都在沉下心来做产品、内容,重运营的时代,才是健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

未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足够的勤快和胆识,还需要足够的文化、眼光、魄力,以及担当。

同样的逻辑,一个企业要想成功,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合理的架构,还需要为社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上半场的成功,是时代的成功,下半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纵观人类社会,可以发现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

短期拼机遇,中期拼能力,长期拼人品。

同样的逻辑,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规律:

短期拼声势,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产品。

 

最后总结两句话:

1: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揭底都是“人品”“产品”的竞争。

 

2:人类的一切胜利,到最后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未来,谁能代表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方向,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始终深信:中国经济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KFxiFqFZgV5MwAp83VTCg

最顶级的智慧:司马懿明知是空城却不捉诸葛亮!

中国的很多大智慧都在历史里,而且历史从未改变,历史只是不断的轮回。——水木然

历史中,诸葛亮羽扇纶巾轻易地就以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真是如此吗?

殊不知在“空城计”中,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却是精彩纷呈的,那是一场关乎唇亡齿寒、因对手而存在的较量,可谓精妙绝伦。

最顶级的智慧:司马懿明知是空城却不捉诸葛亮!

山外有山,计外有计。

凭司马懿机智谋略,怎能不了解15万大军与小小西城所形成的军事态势?马谡的前锋精兵已被歼灭,又乘胜连下三城,蜀军其余各部都受到重创,此时的西城已在司马懿的“瓮中”,胜券在握。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总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数,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二万人,是“空城”也罢,是“实城”也好,先派几千名先遣小分队攻打西城的四门,其虚实便立见分晓,还用得着竖起耳朵“听琴声”吗?

这是连中等智商的下级军官都懂得的军事常识,何况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所谓唇亡齿寒:诸葛亮料定司马懿不敢进城。

因为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懂得中国祖传“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血的古训,也熟知历代“卸磨杀驴”的帝王故技。生怕此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魏明帝曹睿玩弄“推完磨杀驴吃”的小伎俩,所以才故意放走与自己“旗鼓相当”的敌手诸葛亮。再稍微调研一下司马懿的充满艰险的“官运图”,就会迎刃而解了。

曹操在世时,深知司马懿的才智,但总是对他存有戒心,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并多次告诫,说司马懿野心勃勃,久必为患,不可重用,因此只让他作了个小小相府文学掾,后转为丞相主簿(行政秘书)。

司马懿对此也心领神会,为避免杀身之祸,就采取韬光养晦办法,不急在曹操在世时建功立业,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因为曹丕为太子时,司马懿是太子中庶子,为丕所倚重,所以曹丕很赏识司马懿的才能,所以开始提拔重用,累迁尚书右仆射,抚军大将军等职;曹丕死,曹睿继位后,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总督雍州西凉重兵,坐镇长安,位高权重,朝野忌惮。

诸葛亮兵出祁山,连连获胜,势如破竹,曹魏诸将未人敢撄其锋,朝野震恐。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启用司马懿,封为平西都督,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借以挽救危局。司马懿心里明白,能得到这个“平西都督”头衔,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它应当感谢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敌诸葛亮。

从某种意义上讲,诸葛亮才是决定司马懿能否掌握权力的人物。

司马懿自然老早就明白,自己是曹魏政权的猎兔之犬角色,当然也明白诸葛亮存在与自身存在的关系。

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对立的统一,相辅相成的,曹魏一方能制衡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马懿一人而已,没有了蜀汉的诸葛亮,也就没有了曹魏的司马懿存在的“独特”价值!如果在西城活捉或杀掉诸葛亮,蜀军就会全面线崩溃,蜀汉也就会随即灭亡,羽翼未丰的司马氏就难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厄运。

这是当时的司马懿不愿看到的局面,司马懿还需要继续为曹魏“推磨”,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会遭到“卸磨杀驴”的惨局。继续“推磨”的前提,就是诸葛亮必须继续存在,以此来争取时间培植势力,等待时机,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因此,司马懿在明知是空空如也的小小西城下,故意装呆犯傻,以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为借口而退兵。

有猎物:猎狗暂不能烹;“磨”没推完:驴还不能杀。

这样,司马懿就给自己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等到把诸葛亮“磨死”之后不久,他就退居幕后就装起病来,似乎不久于人世了,借以麻痹政敌减少猜忌,暗中密谋、等待时机、发动政变,最终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三国归晋”的历史结局,就足以证明,司马懿在“空城”下所表现出来的超高智商,绝非咱等闲之辈所能望其尘。纵观历史,“三国”中光明磊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只不过是惯于韬光养晦、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历史配角而已!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CnnnkQDWTy2vNNCO4e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