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中考630分变750分,考到多少分可以进名牌高中?

中考分数分析

从2021年开始上中考的总分就变成750分了,过去我们都是按照630分总分来算分数,现在突然变750分了,那么要多少分可以进名校呢?这里X老师给大家一个大概的分法。

有两种情况可以进行考虑,一种是百分比法,一种是失分法,我们举个例子。

以590分为例子,这个分数一般是建平,进才,南模,七宝的平行志愿录取分数(一般情况会比590分更高)。

如果按百分比法,得分率93%,那么分数大约是702分左右。

如果按失分法,630分失分是40分,假设体育满分的话,4门平均失分10分,假设其他模块的历史,政治和体育的150分技术性失分1-2分,那么总失分在46-50分之间,分数也在700分-705分只有。

两种算法会有一定的分数误差,但他们的分数基本接近。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给出这样的参考意见:

名额分配和零志愿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在平行志愿端大概能得出这样的预估:

进入建平,七宝,南模,进才,延安等校,需要705分左右的分数。这些是过去平行志愿分数比较高的学校。

进入格致,大同,市北,市西,洋泾,曹二等等学校,大约需要695-700分。这是各区排名第一的市重点比较常见的分数,郊区的分数会再低一些。

市重点的分数线将集中在680分-700分,其中680分-690分将是较为集中的区段。

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预估在580分-600分

 

新中考630分变750分,考到多少分可以进名牌高中?

新中考虽然分值从630分到750分,科目增加了历史和道法,但整体特征不变:

(1)考试较为简单,不容易拉开区分度。表现就是平行志愿的学校分数比较接近,少则2分,3分,普遍在4分-7分,虽然分值增加了,但学校间分差不会有太明显的增加。

(2)考试的变数有一定增加,如果在历史,道法和实验中失误,可能会严重影响中考的录取,这与前一点是紧密结合的。

(3)中考考试本身的容错率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语数外的失误依然会导致分数跳水,而新的考试模块又增加了学生失分的可能性。

 

中考是一场比拼细心的考试,这个考试属性并没有变化,而且考试内容相对简单,不可大意,一个大意可能就进不去理想学校了。

 

限时加入英语答疑交流群

Q1:考市重究竟需要多少分?

贺玲老师:根据近几年情况来看,21届孩子要想考上市重,至少每门功课要得分要在92%以上;也是就是说,英语得分至少要在150*92%=138以上. 对于要求进好一点的班级,或者稍有偏科的学生,至少要在95%以上,也就是至少要达到142.5分。

Q2:首字母填空丢分严重,怎么办?

新中考630分变750分,考到多少分可以进名牌高中?

……

考不上市重点,还有这12所特色高中,自招裸考都能进!

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市重点高中!那么,每年上海有多少学生能通过中考进入市重点高中呢?

 

下表是2020年上海所有市重点高中招生计划一览表,招生人数合计达到19079+。

 

考不上市重点,还有这12所特色高中,自招裸考都能进!

考不上市重点,还有这12所特色高中,自招裸考都能进!

 

由于缺少6所高中的部分招生计划,不妨凑个整,即认定所有市重点高中招生计划为20000人。今年全市考生约8.4万人,计算全市重点率则为2万/8.4万≈23.8%

 

因此,只有不到1/4的学生能进入市重点高中。那除了市重点高中,还有哪些高中可供大家选择呢?

 

今天升学君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上海12所特色高中,这些高中也是有全市自招名额的哦!

 

什么是市特色高中?

简单来说,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政策办学,在自主招生、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相应政策。
目前,特色高中同市重点一样,可以享有自主招生权,每年可安排不超过20%的招生计划用于招收自荐生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可以将特色高中理解为“准市重点高中”。因为相比于市重点高中,市特色高中没有推优招生,也没有零志愿招生。
 
考不上市重点,还有这12所特色高中,自招裸考都能进!

12所特色普高介绍

曹杨中学:
上海市曹杨中学创建于1953年,建校之初即为上海市政府指定的专门招收爱国归侨子弟的学校。2017年,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成为首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2020年本区分数线:570.5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64人,实际预录54人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

2009年12月24日,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协议,决定共建上海市番禺中学,上海市番禺中学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市番禺中学”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后,将为华东政法大学提供优质生源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华东政法大学将为附中带来高校优质教育资源。

 

2020年本区分数线:559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25人,实际预录20人

北蔡高级中学:

创办于1937年,学校秉承“自主立身、合作共赢”的办学理念,以航海文化教育为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获评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秉承 “质朴与勤奋”的办学传统,立足“自主与合作”的现代人才素养需求,以航海文化教育为特色,成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排头兵”。

 

2020年本区分数线:570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48人,实际预录48人

 

 

甘泉外国语中学: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是一所建立于1954年初高中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学校日语教育特色鲜明,首创日语教育特色30多年,形成独特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上海市唯一所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完全中学,是全国高中日语新教材试点优秀学校。

 

2020年本区分数线:567(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班限招本校初三学生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52人,实际预录52人

 
东昌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核心圈。近年来,学校金融实验室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东昌金融实验室已经成为浦东新区以及上海市师生开展金融活动、提升金融素养的孵化地。

 

2020年本区分数线:577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96人,实际预录96人

 

上理附中: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前身为上海市延吉中学,创办于1957年,2003年起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办学,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2020年本区分数线:568.5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33人,实际预录33人

 
 
嘉定二中: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区重点中学。学校于2019年4月被评为上海市特色高中。

 

2020年本区分数线:570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80人,实际预录31人

 
上戏附中:

上戏附中拥有着90年办学历史,以戏剧艺术特色为其办学优势。想走艺术路线,对艺术有着兴趣和天赋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招收艺术类学生)

 

2020年本区分数线:538(艺术)

 

 
同济二附中: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特色是理工优势,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中学,拥有优质的优质理工科资源和实验室资源。对于喜爱理工科的同学来说,同济二附中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0年本区分数线:561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53人,实际预录34人

 
枫泾中学: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江南古镇枫泾,前身为私立澄志中学,现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经历了四十余年特色办学的摸索和实践,学校已形成了“审美素养培育”的特色定位和底蕴深厚的特色办学经验。起于美术,承于美育,转于审美素养,合于大艺术的育人观,其办学理念即为“审美育人,成就美好人生”。

 

2020年本区分数线:524.5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40人,实际预录40人

 
徐汇中学:

徐汇中学创办于1850年,有“西学东渐第一校”之美誉,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创生诸多学科课程分学科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学校。学校以“培育工程素养”特色建设撬动学校发展,应对高考改革新政,走一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生获得全面而又个性发展。

 

2020年本区分数线:578

2020年自招情况:计划招生52人,实际预录50人

 
上音安师:

学校坐落在上海市武宁路48号,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其前身是市教委直属的上海市安亭师范学校,1996年转型为普通高中,2003年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2020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2020年本区分数线:549.5(普高)、496.5(艺术类)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9XkomWlUPSIb-apWjk53gg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上周写了一篇浦东vs黄浦的中考跨区文章,文尾我让大家有兴趣想了解更多的把具体情况告知我,我来展开写。

 

留言很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条: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于是今天G大就用这篇文章把全市16区普娃的中考跨区选择讲清楚。

 

这位读者的问题我们在文章末尾会特别回答。

 

特别说明:考虑到部分读者有2021年中考报名的需求,我提前把2020年高考的数据拿出来用了。这部分数据我还在做最终精算,工作量很大很大,至今还没有完成。今天的数据和最终版可能有微小变化,但不会改变文章结论。

 

另外,让我重复一下本分析的前提条件:

 

“中考目前父母唯一能做的技术性操作是落户到外区,然后中考选择户籍地考试。这在中考中完全允许,不受任何歧视,且和学籍高中同学一起参加中考,没有太大的适应性问题。”

 

另外我们先要定义一下啥叫普娃。毕竟“凡尔赛”普娃也自称普娃。

 

普娃的定义问题在G大这样的数据科学家眼中很好解决:正态分布图顶点前后那段,是统计学意义上“最普”的人群。

 

我们把上海教考院每年都会发布高考的一分一段表画成面积图,就是漂亮的正态分布。再配上相应区间对应的高校,就有了下图。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这个正态分布顶点区域所对应的高校,是G大分档里面以上师大为首的C档高校。

 

所以G大经常讲的普娃考进上师大就是胜利,是有统计学支持的,并不是瞎讲。

 

这句话作为锚点挺重要的,所以我再重复一遍:

 

普娃考进上师大就是胜利。

 

接下去我们把以上师大为首的C档高校作为研究目标,看上海的高中考取C档高校比例排行,它长这样: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怎么样,是不是和你们惯常见到的综评排行榜不太一样,感觉接地气多了?

 

事实上我标题里讲的“绝大多数”,也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以下是2020年上海5万多高考考生的来源分布: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来自非市重点的考生占了六成多。

 

各种亮瞎眼的四校八大排名分析

 

对你们没有帮助

 

各种热热闹闹的新政分析

 

和你们也没有太大关系

 

对你们来说,唯一有意义的

 

只有裸考

 

只有裸考,只有裸考,只有裸考

 

所以G大今天这篇文章,献给你们,with love。

 

废话不多,上图,走起。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这张图是对应高中2017年中考分数线和2020年高考出路加权指数化计算结果的对比。

 

这里我根据上述C档高校录取排行高中做了定位,并相应取了中考分数535-580的这段高中。

 

整体而言两者之间正相关,这和我们一向的结论一致:中考成绩统计学上已经决定了高考结果。

 

我们根据这个散点图做一条拟合线,就得到整体的性价比(中考vs高考)基准线,也就上上图那条弧线。在线上,为性价比高,在线下为性价比低。

 

接下来逐区看一下情况。

 

本文只写各区情况。想看特定区之间比较的留言。

 

徐汇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徐汇有中段高中里面的“上中”:西南位育。这所学校我们聊过很多次,各位也应该知道他家出成绩主要靠四个初中升上来的直升班。所以西位高耸入云的性价比是有很大水分的。

 

我们今天来重点聊一聊西位中考裸考班的情况。西位一般在中考环节外招两个班。历年分数线都在570-580之间浮动,一般比徐汇中学高,比南洋中学低。

 

从分班级高考情况看,2020年西位高三有一个班明显弱于其他班,姑且认为那个班以中考外招生为主。同时我假设其他的外招班学生融入其他直升班中,部分达到了他们的水准。

 

我们把弱的那个班和徐汇中学比较,大概处于徐汇中学各班的中段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西位的外招班在高中三年之内水平相对有提升。一半的人提升到接近直升班的水平,另一半人进步幅度较小。

 

这和一线反馈相符:西位高中的老师会同时教直升班和外招班,并没有传说中给外招班安排弱一些老师的情况。至于学校资源倾向直升一班/桥牌班,那所有高中都是如此。

 

所以整体而言,如果能争取下西位的分数,且民办学费不是负担,那么西位裸考生的性价比依然是高的。

 

讲到底,用区重点的分数读八大级别的学校,这已经是高中逆袭最有利的条件了。在中考分数整体决定高考结果的统计大背景下,赌的不是只有高中逆袭么?

 

我勒个去,西位居然写了那么多。特殊待遇哈。

 

相对而言徐汇剩下的中段学校就比较难看了。

 

尾部市重点南洋中学尽管近年有些进步,却依然性价比很低。

 

四家区重点里面只有徐汇中学的性价比还可以。徐汇区中考填报志愿限制三家,很多牛蛙填上中、南模、位育,发挥失常就掉进徐汇中学。这就导致徐汇中学每年都会收一些本身实力不错,中考发挥失常的孩子。这批孩子撑起了他家的高考表现。

 

普高零陵中学和华理附中在2017年全市普高分数线排名中位列第二、第三,但是性价比和本区区重点一样疲软。

 

西模是小西的高中部,而小西是南模的亲儿子。这种民办高中的性价比一般都还不错,我们接下去会反复看到这种现象。其中主要原因是这些民办高中里面最优秀的孩子会被安排到爹那里借读,而出成绩的往往也是他们。

 

最后要讲一下紫竹园。之前我提过美术高中的优势。在这张图你们可以清楚看到,普娃段美术高中的优势很大很大。以紫竹园为例子,他家每年录取华理、上大、东华等B档高校的人数超过10人,上师大等C档高校20多人。这个成绩是远远超过中考同档次分数高中的。这也造就了你们看到的紫竹园那炸裂的性价比。

 

艺术升学路径我等今年的艺术类市统考结果出来再写一篇详细的数据分析文章。

 

最后看一下2017年以来徐汇各高中的中考分数排位走势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前半段除了西位以外都没大变化。西位排位降了一些,性价比更高了。

 

后半段排位都在上升,预计未来性价比会更趋下行。

 

本区结论:想走艺术类考紫竹园可以考虑,其他不推荐。西位全市各区都有名额可考,外区的分数线往往低于徐汇不少。

 

黄浦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我上一篇文章里面讲黄浦在格致/大同/向明这一段有一些红利,建议那个水平的孩子可以跨区中考。

 

上面这个结论的条件“那个水平”是强限制,因为如上图所示黄浦的普娃段中考性价很糟糕。

 

从考生数据看,每年把黄浦作为目的地的跨区考生有近千人。他们考头部三校失败就会往下掉,并向下挤压。

 

这就是为什么敬业和大境看上去性价比还不算太难看,因为掉下来的进了这两所学校,本身实力还在。

 

然而这苦了黄浦本区的中上到普娃段:他们是被外来中考移民挤压的首要对象。这就是你看到的卢高、光明、市八、五爱等的低性价比。

 

其中五爱每年在裸考段放大量名额到外区(这是区重点的一个政策优惠,可以在平行志愿档位全市招生。但是全市的区重点里面只有五爱大量向外区投放志愿,其他区重点一般都把招生主要放在本区。)

 

下面的市十和市南每年都还可以,在拟合线上线浮动。储能和金陵就更不行了。

 

今年第一次出高考生的同济创意首战告捷,跻身香山/紫竹园的行列。以后G大要讲三大一线美术高中了,这三家的性价比在同档位里面都是炸裂的。

 

最后一样看一眼黄浦近些年这段高中的中考分数线趋势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可见黄浦在18、19年经历了整体中考分数线排位下滑,并因此造成了一定的红利。然后在20年有一半学校回到17年的排位,还有一些相比17年还略有红利。

 

本区结论:普娃不推荐中考跨区到黄浦,除了美术类考同济创意是推荐的。

 

杨浦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G大的长期读者都知道我提到杨浦必然讲的一句话是:它是一个被两家四校光芒遮盖的教育普区。四校以下的杨浦其实并不强。

 

在这个大前提下,今年杨浦普娃段高中却有惊喜。你们在本图看到的高中除了一所以外,全部上涨,而且幅度不小。(杨浦下降的是两头:控江和尾部高中。这个我们也留到2020高考复盘文章再聊。)

 

这种变化让杨浦在普娃核心段构建了一小块性价比还不错的区域。而且根据最近几年杨浦区中考分数线的变化,这种性价比有可能会保持下去。

 

复旦二附中是用来放复旦子弟班学籍的“纸面高中”,平时上课在复旦附中,这个我们提过。这个班看似性价比不错,但是两极分化太严重了。强者综评复旦,弱者考不进上师大。

 

同样看一下本区近四年的中考分数线走势: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肉眼看见的全面下降。这对普娃来说可能是件好事:未来几年杨浦普娃段的高中都可能呈现一个性价比缓慢爬升的状态。

 

当然这种爬升是以整体教学水平下降所换来的。是否值得就见仁见智了。

 

复二附自从2018年爆过一次极低的录取分数线(517.5)以后,就再也不公布录取分数线了。本来么,这和普罗大众也没啥关系。2020年中考复二附实际录取分数线是573.5。

 

本区结论:杨浦今年第一年有一小段高中翻到性价比线上方,同时考虑到这段高中2018中考分数线比2017年有所下降,所以555 – 565区间的考生可以酌情考虑下该区。

 

补充说明:本文我依然以旧630满分来表达分数段位。各位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加上2021年以后的新项目来测算未来的总分。

静安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静安是一个上篇性价比分析文章中让我另眼相看的区。普高段延续了这种感受。

 

静安是今年高考表现严重退步的一个区。头部三校:市西、市北、育才表现大滑坡:市西、市北退步20名左右,育才退步15名左右。其实在该区的15所市、区重点中,只有华模、久隆和风华三校表现上升,其余12校全部下跌。这个我们到2020年高考数据复盘文章再展开讲。

 

尽管如此,静安普娃段的高中表现和19年一样性价比依然不错。风华领衔,久隆、六十、彭浦、市一等五校站在性价比线之上,且拉开一定距离。

 

华模、回民、七一也基本在线上,而新中、育才和民立则和去年一样落在了性价比线之下。

 

静安普娃段高中的性价比表现基本比较稳定。我们看一眼17年以后静安中考的分数排位变化: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除了作为扶助特困生的久隆模范在静安的收分线一路下跌以外,各校中考分数线排名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大胆预测静安未来几年普娃中段高性价比的情况依然会保持下去。

 

本区结论:推荐考分在555 – 575之间的考生考虑跨区到静安。

 

长宁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上篇性价比文章里面我提到了对于长宁观点的改变,并引用了一段读者的原话,而后在文章评论区被点赞最多的就是那位读者的现身说法。

 

我们今天的普娃跨区分析如上图所示,延续了前一篇文章的观点。长宁有三所性价比不错的区重点高中:天山、建青、华政,这个局面和2019年接近。

 

本区2020年唯一的变数是市三女中高考成绩的退步。该校20vs19的变化位居全部市重点倒数前五,这使得该校从去年性价比线上的位置掉到了性价比线下。

 

近几年长宁普娃段各校的中考分数排位趋势如下: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可见除了市三女中有显著下滑以外,各校都基本维持了各自排位区间。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未来几年长宁区的整体性价比变化不会太大。

 

本区结论:推荐考分在560 – 570的考生跨区考长宁。

 

普陀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又到了我最近写文章必夸的普陀区。其实各种忽悠中考跨区去黄浦的文章都在瞎写。当下中考跨区最优目标当然不让是普陀。

 

这种大范围干净利落站在性价比线上的表现,是全市独一份。其实如果往上面再走一点,曹杨二中在性价比线上更多。

 

最近表扬普陀表扬的有点多,我今天就不展开了。反正是很优秀的一个区。

 

唯一的缺点是非特色校区重点长征中学表现稳定很差。其实我们如果再往下看,普陀的普高表现都很差,所以普陀仅适合普娃以上。

 

普陀还有一所十二年制,不参加中考,初高中直升的明翔实验学校,担负着测试高中普及化的责任。G大特别去看了下这所学校的高考表现。叹口气。任重道远。

 

另外宜川中学去年大放异彩之后,今年有比较大的回落,和被晋元明显拉开了差距。

 

最后提一句上音安师:这所学校是上音的干儿子(亲儿子是中专上音附中),在艺术类方向的表现在近年稳步攀升中,能走音乐方向的孩子可以考虑这所学校。

 

最后看一眼普陀的中考分数趋势: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晋元、宜川、曹杨、甘外的排位都在涨。说明虽然舆论对于普陀的整体观点还没产生整体的反转,但是大家在默默用脚投票的时候已经对这个区的中考局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未来普陀区的整体性价比可能会趋下行。

 

特别说明,普陀包括曹二在内的招生分数线没有因为华二普陀今年开始招生而受到太大影响,这说明普陀的考生深度是够的。当然今年普陀华二还只招60个学生,等到该校正式校区落成,开始成规模招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本区结论:推荐所有555分以上的考生中考跨区到普陀

 

虹口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虹口是一个往年我不太愿意多说的区:体量小,成绩一般。虹口高中的疲软和以新华初为代表虹口强势民办初中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今年虹口区在高考中表现其实相当不错。我们届时在2020年高考复盘文章中会详细展开。

 

虽然看上图虹口依然整体性价比不高,但是相比2019年的确有长足进步。北郊中学位列全市进步榜前十名(这里没出现的复兴中学也位列前十)。今年高考综评出来的时候,因为北郊非常靠后的综评排位,G大当时很不客气得评价了该校。

 

但是到全部数据出来,北郊以扎实的普通批录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里为北郊点赞,这是一所站在普娃角度考虑的好学校。

 

G大后面会写一篇综评和裸考之间的抉择和博弈。每个区的风格不一样,每个高中的风格差别更大。这些都应该是中考择区择校时应该考虑清楚的事情。你如果是一个裸考娃,不幸进了一家鼓励全员综评的高中,那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虹口排第二的华一是我们本次分析里面中考分数线范围的上限:580分。它今年高考表现也略有上浮。这也使得虹口区三家市重点今年高考表现排位全部上升。祝贺。

 

区重点段的虹高今年也录得可观的进步。其实在很多人民心目中,虹高的口碑一直很不错。他们也一直为当初选了北郊而不是虹高升市重点耿耿于怀。

 

北虹继2019年之后再度成为普娃段全虹口区唯一一所在性价比线之上的高中。今年该校略有进步。

 

北虹之后的鲁迅和澄衷今年都有不小退步,也使他们距离性价比线更远了。希望2021年澄衷能够成功翻牌特色中学,为这所老牌学校增加新的活力。(澄衷可是上海第一批市重点之一,他的第二任校长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

 

另外上外东校今年第一届高三毕业升,高考战绩还不错。当然这和虹口没啥大关系。

 

上外系和虹口关系比较大的是民办上外一实高中部,也就是以前的上外克勒。这所学校一直以中考录取分数线在民办高中里面位列前茅而自豪。但他家参加高考的孩子录取结果一塌糊涂。可能上外一实主力都出国了吧?

 

最后一样看一眼近四年虹口的中考分数线走势: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基本没有大区别。虹口未来几年要改变性价比,只能依靠自己努力。

 

本区结论:不推荐中考跨区到虹口

 

浦东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浦东新区性价比不高这事想必你们都猜到了,毫不意外。

 

2020年浦东也是一个高考整体表现下降的区,看了让人难受。

 

我们挑些亮点讲吧。东昌、高桥、新川、陆行、香山是近两年特别让人瞩目的浦东区重五杰。

 

东昌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了。虽然该校2020年高考表现有所下降,但依然是浦东为数不多的性价比优秀高中。

 

前段时间有读者问我东昌南的看法。我表达了一贯的看法以后,特别补了一句,长线看好东昌高中,这对东昌南也是个好消息。

 

高桥今年应该是第一年表现超过了南汇,特别祝贺这所学风严谨,师生努力的高中。也预祝来年顺利通过市示范性高中审核,扩大浦东人民急需的市重点队伍。

 

新川中学最近爆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件,让这所通常不为人所熟悉的高中以负面形象出现在了各位的社交圈。G大也第一时间阅读了在校生及家长对新川的评价,看后五味杂呈。

 

新川的校长明显是一个负责任,有抱负的校长。G大之前讲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极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好坏。具体到新川,黄校长十数年一手把新川带到今天这个地位,让该校成为浦东第一批区示范性高中,并且长期以“低进高出”而闻名。

 

各位也从上图里面新川那高于性价比线的位置可以看出一二。

 

黄校长治下的新川对于学生成绩的负责程度到什么地步,你们如果去百度知道的新川中学页面,会看到一则2012年的“新川中学违规补课被电视台曝光视频”的新闻。从中你们大致可以看得出新川是什么风格了。

 

但是低进高出一定有代价。代价就是对于整个师资队伍的极高要求,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的极度压迫。从上述不幸事件里面学生和家长对新川的诟病,G大勾勒出来一个高压导致日常教学氛围紧张,经常发生矛盾的画面。

 

其实如果你去看高桥中学学生、家长的评价,高压也是一个关键词。很遗憾,在上海高考不断内卷的当下,成绩好和高压力无法分割。特别是在浦东这个本来整体就已经竞争很激烈的区。

 

我这里无意为新川中学洗地。悲剧就是悲剧。我想说的是,家长必须要做出选择。既要也要,是痴心妄想。

 

衷心希望新川中学的团队能坚持初心,同时不断改进,为浦东学生守住一所低进高出的学校。

 

五杰中另一位陆行中学今年其实退步比较大,但依然保持了性价比线上的地位。

 

香山中学今年表现也弱于去年,但基本上保持了自己美术高中一哥的地位,也依然拥有超高性价比。顺便讲一下香山中学每年高三市艺术统考之前的一个月都会全校美术集训。不参加美术高考的高三生(对,美术高中也有普通学生)自行回家复习一个月。想象一下,高三最关键的时刻放羊回家一个月。

 

所以各位做选择前还是要了解清楚,想清楚,合适才是最好的。这也是本篇文章全文中心思想。

 

其他的浦东中段高中里面,大团中学今年进步比较大。冠名了海洋大学附中,并且获得浦东新区支持评选特色高中,看来都有些用。其实这些东西都和高中管理团队的运作和用心有关。

 

讲到运作,浦东近些年靠运作的神作北蔡中学我们也单独聊一下。2020年北蔡高考表现不佳,比2019年退步了不少。你们从上图也可以看出来他的位置和浦东特色高中的地位不符。

 

2020年这届是2017年中考的,北蔡2017年中考分数还没起飞,所以也还算情有可原。该校2018年中考分数线相比2017年有一个飞跃,希望这种飞跃能反应到2021年北蔡的高考成绩中。

 

上海高中的排位其实长期是一团死水,变化不大。因此G大很尊敬北蔡中学管理团队的做法,也非常希望他们能够成功,为上海的高中带来一丝新气象。

 

但是也希望会运作的校长不要传递太多压力下去,避免悲剧的重演。哎,就是这种矛盾的心理,没办法。

 

好,最后我们看一看浦东中段各高中近四年中考分数线的变化。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头部三校南汇、东昌、高桥基本变化不大。从周浦开始基本上所有学校中考分数排位都下降了10-20名,除了实现阶层跃迁的北蔡中学。

 

这意味着浦东普娃段高中未来几年整体性价比会略有上升,且就会发生在2021年。希望这能够为浦东这一教育竞争大区带来一丝好的改变。

 

本区结论:应该没有人中考会跨区到浦东吧?其实新川和高桥还可以,香山中学更是那个方向唯一的选择。

 

闵行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长期读者知道闵行是G大的家乡。家乡这个词运用准确:当“小镇做题家”这个名词开始流行的时候,我是有强大共鸣的。闵行当年就是那么乡下。其实直到今天,很多人提到如日中天的七宝中学,依然也还是会轻蔑得说一句“县中”。(七宝是当年上海县地界的中学)

 

时至今日,虽然闵行的主角已经从土著换成了新上海人,但是这种“别扯没用的,我就是来努力读书的”精神特质延续至今。

 

这完全反应到闵行区最近几年迅速上升的教育实力和地位。当下上海教育实力三强应该是浦东、闵行和徐汇。甚至其实徐汇的教育实力一半是靠闵行的移民支撑起来的。

 

这种精神特质之下,教育竞争激烈是必然结果。闵行是全市唯二在中段没有任何市重点的区:市重点分数都高高在上不可企及。

 

闵行中段高中排首位的是上闵外。这也是一家校长思路清晰,教学团队努力进取的学校。我之前文章提过,上闵外是有初高中的完中。但是在全市完中里面它的设置最特殊:民办的初中+公办的高中。

 

从2015年立校,2018年首届高三考生到现在不过三年,上闵外已经非常牢固占据了闵行区重点一哥的地位。整体高考表现已经开始进逼闵行传统重点学校闵行中学。

 

上闵外在闵行的最西北部,隔着一个硕大的虹桥机场和本区传统教育高地七宝/莘庄拉开地理距离,保证最大可能降低自相蚕食。同时利用那个位置接壤松江/青浦的区位优势吸引这两个区的教育移民。忍不住给闵行区府挑个大拇指。

 

完中的设置让它的高中部有可能吸引一批自家初中的优秀娃,而自家初中又是民办初中,有各种教学自由。高中部这几年优秀的表现,又让自家民办初中的娃更愿意留下来。

 

上闵外背后的一整套打法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精心设计和勤勉执行的产物。

 

上闵外之下的莘庄中学就比较暗淡了。这是一家闵行传统区重点,地理位置好,考分高,但是高考出路比较一般。难怪很多闵行家长,特别是老闵行人都说,引入一堆名校固然好,但是区府可否把莘庄中学搞搞好?

 

比如学浦东支持高桥中学升级市重点一样把莘庄中学申办成市示范性学校?毕竟相对闵行这一教育大区的地位而言,本区市重点还是太少了。但愿吧。

 

接下去的闵行三中是一个传奇。很长一段时间内闵三都是全市的普高王:拥有普高里面最高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和最好的高考出路。(好吧,复二这种伪普高不算,紫竹园这种美术普高也不算)

 

然而这几年闵三呈现一种明显的乏力状。中考收分线排位不断下降,而高考出路又没有那么耀眼。往前看被七宝力挺的文来不断拉开差距,往后看曾经不肖一顾的闵行二中改名迁址摇身一变成为华理科高以后不断进逼。

 

而今年七宝鑫都首届招生,凭借七宝的牌子和优秀的地理位置,一把抢走了全市普高最高录取分数线的帽子。

 

闵三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2021年全市特色高中翻牌可能性最大的是闵三。希望这成为该校触底反弹的契机。毕竟自招班招生权这件事情对一家高中而言是本质性的加持。

 

再往下的文来已经成为全市实际上的民办高中老二,在2020年高考表现中也录得不小的进步。这和七宝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往下一点的文绮中学也是同理。

 

华理科高和田园中学这两所新翻牌的区重点这两年发展也不错,在闵行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区能做到贴性价比线,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看一下闵行近四年的中考收分线排位变化: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前三年基本变化不大,而今年略有下降。尤其是闵三及之后的学校都因为鑫都的招生而承压,下降都在10位以上。

 

本区结论:应该也没有人跨区考闵行吧?至少普娃段不会。牛蛙段跨区考七宝我可以理解,不过牛蛙入学方式不只裸考一种。

 

文来值得跨区考,但是民办学校本身就全市招生。

 

 

呼。每次写16区的文章到闵行写完都是长出一口气。闵行写完意味着重头戏结束了,后面就是郊区六区。G大篇幅会短一些,事实上我了解的也没有那么多。

 

宝山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宝山华二今年首次招生,直接压低了行知的分数线,把行知直接压进了普娃区。而被压下来的行知和西位、金中一起构成了普娃段的黄金三校:高考出路好,中考分数线合理。

 

今年宝山三所市重高考表现都有一定退步,其中以吴淞中学最为明显。往年通常和上大差不多的吴淞中学今年被上大附中拉开了一大截。

 

区重点段没什么亮点,毫无特色得沿着性价比线下方排了一路。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和普陀华二对普陀影响有限不同,宝山华二对宝山各高中的中考分数线影响显而易见。没办法,宝山和普陀的考生深度毕竟不能比。

 

本区结论:575以上跨区到宝山考上大和行知这个做法是靠谱的,现在上面有宝山华二以后,这个做法就更合适了

 

嘉定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嘉一性价比不错,嘉一以下不推荐。嘉定近十年引进的各类名校(交附嘉定、嘉定华二等)正在对该区的教育产生长线的深远影响。

 

这反馈到下面的中考分数线,就是嘉定在全市不断上升的中考收分线排位: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由于嘉定不太可能是教育移民目的地,所以G大更倾向于把这种排位上升人做该区整体小初教育水平的上升。

 

当然一体两面得说,这对普娃而言意味着未来性价比会下降。

 

本区结论:不推荐跨区到嘉定

 

青浦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青中被复附青浦打下来的故事我讲过几次了。这种故事一直在重复:首先是嘉一被交附嘉定打下来,然后是青中,今年是曹二和行知。

 

坦率讲,郊区教育要发展,要么拼命建设一所牛校,比如七宝和奉中,要么引进名校。两件事情都不干,就是下面会提到的松江。

 

讲回青浦,青中性价比一直不错。下面的朱中和青一也不错。之后的东湖不行。相反是这张图里面没有出现的青浦二中性价比相当高:考分比东湖低十几分,高考表现却差不多。青二的管理团队也属于有想法的,在积极争取特色高中。但是他美术高中的定位竞争太激烈,比较难。

 

青浦还有一所新成立,明年第一届高三生的宋庆龄学校,我一起列在下面的中考收分线表,祝该校明年高考考出好成绩。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青浦近几年中考排位变化不大。

 

本区结论:不推荐跨区到青浦

 

松江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

 

每次16区文章都最不知道怎么写松江,有点于心不忍,反正你们自己看图吧。

 

讲一件奇怪的事:松江高中资源匮乏你们都知道。其实松二的亲儿子九峰原来是有民办高中的,这几年高考表现也一直不错,往往比华实还要更好一些。这类高中的优势我们前文也讲过。

 

但是不知咋的,这所学校从去年开始不招生了。G大还特别托两位朋友确认了下,得到反馈:就是停止办学了。

 

看不懂。

 

说个好的吧,我之前写上外云间学校大概率会有近似三公级别的招生权。后来得到进一步反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好像发生了:上外云间学校的定位是浦外,不但有招生权,还有直升权。

 

我勒个去,三公要变四公的节奏么?当然从合理分布的角度来说,在上海西侧增添一所三公学校,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非常正义和正当。

 

G大只是想说,市府为了支持松江已经是不惜一切代价了。松江加油啊。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在松江高中不利的大前提下,松江中考的分数线还是稳定的。其实松江的基础教育一直不错。松江高中怎么变化才能对得起本区不错的基础教育,是当务之急。

 

本区结论:完全不推荐普娃跨区到松江

 

奉贤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奉贤中学是最近两年的传奇。2020年奉中的全市高考最终排位应该在15名左右,比曹二、南模和复兴都要高。奉贤中学还是有想法的,据说今年奉中面向全市的自招中为了吸引牛蛙,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

 

当然,奉中其实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我们讲回普娃段。曙光的性价比一直不错,也是另一家G大认为完全应该被升级成市重点的高中。然而曙光连申请特色校的路程都走得特别迟缓,不知为何。

 

曙光底下的学校表现一般,隔得还远。其实奉贤就是头部的奉中和格致奉贤表现优秀,普娃段目前还比较一般。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郊区没有教育移民,所以中考分数线排位基本由本区教育质量决定。奉贤中段学校的中考分数线排位下滑很严重,说明该区普娃段教育近些年问题还是比较大。

 

本区结论:不推荐普娃跨区到奉贤。牛蛙瞄准奉中而去的注意没进奉中的滑档。能进曙光还算好,再掉下去就惨了。

 

金山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金山一直是G大忽视的一个区。

 

该区是全市唯二在普娃段以上没有高中的区。金山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原生态,本地牛蛙去本区老大金山中学。金中的性价比也因此维持高企的状态。

 

之下的华三等三校也基本上沿着性价比线展开,无功无过。特别要提的是该区的枫泾中学是全市唯一没有进入普娃段的特色高中。还是需要努力啊。

 

另外提一句,金山世外的高中今年有高三毕业生了,高考表现很糟糕。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本区各高中近年中考排位也是在逐渐下滑。这对一个没有移民的郊区来说只能意味着基础教育水平的下降,绝非好事。

 

本区结论:只推荐奉贤和松江的头部普娃考虑金中

 

崇明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崇中的性价比非常非常高。他的2020年高考出路是和市西、川沙、闵中差不多的,而录取分数线要比这些学校低10分以上。

 

在本文开头的C档高校录取率排位中,崇中高居第三。当然这里面有蹊跷。市府深知崇明作为离岛,教育质量居全市最末尾,因此对崇明长期倾力支持。

 

这种倾力支持的一个实体表现是上师大有一个崇明基础教育定制班,每年定向在提前批招募50多个崇明户籍学生。这部分铸就了崇中在C档高校这个级别高企的性价比。

 

崇明的问题是毫无梯度可言。进不了崇中就是死。希望上实东滩高中部的建立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崇明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排位也在近几年逐渐下滑。这种态势我们在好几个郊区见到过了。

 

本区结论:比较推荐考分在575左右的考生跨区选崇明中学,尽量确保自己的水平比崇中分数线高一段,有安全垫

 

 

好,16区完结,撒花。

 

本文出发点是一个简单的想法,结果写完发现字数超了一万。

 

没办法,有太多事情要讲。

 

最后我们回答问头给我灵感的粉丝的问题:

 

全16区普娃中考策略分析

 

闵外比同一性价比高,莘庄比上理性价比高。而市东、上财、复实验这段性价比杨浦比闵行高。所以还是要看你家娃的定位。如果实在无法定位,不如考虑下普陀?

 

本文只写了各区单独的情况,想看特定区对比的粉丝留言给我,我看情况决定怎么继续写。如果本篇效果好,也可能下个星期干脆就放一篇文章写各种两个区之间的对比。

 

所以各位若看的喜欢,一定要转发,点赞,评论!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HvBicyWrtRIvHsxYw_Qqg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上海内环高架路,俗称“上海内环线”,市民们一般都简称“内环”。它是上海最早建设的城市快速高架道路,素有“中国高架第一环”之称,TA的建成使得上海人的出行方式开始从平面向立体化延伸。

 

今天通过这篇文章,一起了解上海内环线的前世今生吧~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2004年拍摄。内环高架与轨道交通并行
图片摄影 | 杨焕敏

 

01

内环线高架浦西段是在中山环路基础上辟筑改建而成。20世纪20年代,上海特别市政府所辖区域,被租界横亘其间。1927年11月,辟筑环租界半周的道路,南起龙华,北达交通路,命名为中山路(今龙华西路、中山西路、中山南二路及中山北路部分路段)。1930年5月竣工通车,长13公里,宽27米,车行道宽7.5米,煤渣路面。
 
1945年后,黄浦滩路、南黄浦滩路和里马路改名为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中山南路。至此,中山路从南、西、北三面环绕市区边缘,形成环路雏形。由于经济稍有复苏,车辆增多,上海市中心道路开始拥挤阻塞。
 
1958年,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以中山南路、中山南一路、中山西路和中山北路为基础,连接拓宽为中山环路,使之成为环绕中心城区的交通干道,以加强市区与近郊城镇的连结。自大木桥路至逸仙路大八辻(今大柏树),全长21公里,路幅大多宽35米,机动车道宽19.7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沥青表面处理,1960年11月竣工。直至1987年底,中山南路的多稼路至新肇周路段辟通后,方实现中山环路的全线贯通。
 

02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的城市形态和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1958年10月,上海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上海市高速干道系统规划》,绘制《1958年上海市高速干道布局示意图》。该规划在市内采用环形层放射式路网。包括内环、中环、外环和10条放射线的高速干道系统,其中内环、中环和浦东的一条线路建议为高架道路。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58年,上海市高速干道布局示意图中的“内环线”。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85年市中心城高架汽车专用道规划方案示意图
20世纪80代初,改革开放处于启动阶段。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矛盾之一。当时上海车流量迅速增长,市中心道路堵塞严重。1983年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曾规划过西藏路高架道路方案。此后,规划部门在成都路规划中,考虑到共和新路过铁路旱桥和过苏州河的桥梁相距很近,规划用高架连成一体,并跨过中心区繁华地段,以解决南北交通问题。
 
市规划院于1985年1月编制完成《中山路(大柏树—漕溪路)高架汽车专用道规划方案》,作为逸仙路—中山环路—沪闵路快速干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1985年8月由市规划院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高架汽车专用道系统初步方案》,绘制了《1985年上海市中心城高架汽车专用道规划方案示意图》。
 
1988年初,又对中山北路段作了预先可行性研究。1990年12月,上海市建委原则批准了内环线高架道路规划方案。在研究、规划、调整过程中,南北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建设规划也先后被提出,这就形成了“申”字型城市快速路蓝图。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中山环路列入了上海市“七五”道路交通建设计划。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内环线高架道路匝道布置设计方案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内环线高架道路横断面设计图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内环线高架工程全景示意图
1991年2月,内环线建设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后即获批准。1992年9月25日,内环线高架一期工程在中山北路武宁路口打下第一桩。 

03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建设中的内环线高架(武宁路口)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建设中的内环线高架(苏州河三湾一弄段)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建设中的内环线高架(共和新路立交段)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93年年底完工通车的内环线高架一期工程(兰田路岚皋路段)

图片摄影 | 陆杰

内环线工程作为上海“八五”期间实施的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全长47.7公里,其中浦西段是自南浦大桥经中山环路、走马塘、黄兴路,至杨浦大桥全长29.2公里的高架道路(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环高架)。
内环高架浦西段长29126米(不包括2座大桥),标准路段宽18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高架道路的墩柱设在地面道路中央6米宽的分隔带内,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间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
内环高架道路总宽度18米的横断面布置:双向来回各2车道共4车道,其间设0.5米宽的分隔带,两侧设各宽0.5米的防撞栏杆。全线设连通高架与地面道路的上、下匝道共35条,每条宽7米,单向通行,匝道的设计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在鲁班路、漕溪路、延安西路及共和新路交叉口建有4座互通式或半互通式的立交桥。高架道路通过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把浦东、浦西的交通连为一体,对市中心地区交通起到“保护壳”的作用。
 
1993年12月20日,内环高架一期工程完工。
 
1994年12月7日,中山西路漕溪路立交桥上隆重举行上海内环线工程全线建成通车典礼,上海人终于圆了高架梦。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94年12月7日,即将举办内环线高架通车典礼的漕溪路立交现场(华亭宾馆俯拍视角)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94年12月7日,内环线高架通车典礼现场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94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及四版报道上海内环高架路全线通车的消息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1994年年底发行的内环线高架通车纪念首日封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全线通车后不久航拍的内环线高架漕溪路立交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航拍的内环线高架鲁班路立交

图片摄影 | 陆杰

 

 

【记忆】中国高架第一环的上海内环线,TA的往事你可知晓?

2014年拍摄。内环高架、沪闵路高架及漕溪路立交
图片摄影 | 郑宪章

 

有人说,一座大都市如果没有宽敞的通衢大道,就像人们没有血管,高架内环线犹如一根大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城市各个角落,整个肌体就会充满活力。
 
现今,上海的城市道路交通形态已经更丰富了,高架道路网也更为密集。但已近而立之年的“内环君”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里程碑意义无可替代。
资料: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陈灿斌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IaIUvusVy-j-u22LtLG4lw

数据分析:上海各区中考竞争压力排行!

大家都知道上海中考是全市统一试卷,但中考录取却是分区的。最近不少家长来问“跨区考”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上海不同区,中考竞争压力是大不同的
今天,我们用数据说话,从各区考生人数高中资源以及录取分数线三个方面,带大家了解上海中考各区的竞争压力!

一、考生人数

说到竞争压力,考生人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数据分析:上海各区中考竞争压力排行!
上表的数据很明显,大浦东考生人数碾压各区。浦东新区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增长,到2020年考生人数几乎是长宁的10倍,当之无愧的中考大区。
除了浦东,闵行和宝山两区也都是人口大区,近3年中考人数稳定在5000人以上。2020年闵行区考生人数超过8000,宝山也达到7000人。
考生人数较少的,黄浦、崇明、虹口、长宁这4个区,考生人数一直在3000人以内。从考生人数来说,这4个区的竞争压力是最小的。
2020年起,小升初民办摇号可能会影响各区的人数,但整体的考生分布不会有所改变,浦东、闵行仍然会是中考大区,竞争依然是最激烈的。

二、高中资源

接下来说说高中资源,根据市教委公布的名单,2020年高中招生学校有250所,其中6所委属高中,64所市重点(含分校),85所区重点(含12所市特色高中,其余95所是一般高中。
数据分析:上海各区中考竞争压力排行!
说明:以下评价不包含市委属高中。
从高中数量上看浦东高中资源最丰富的,有48所高中,其次闵行和静安分别有25所和22所崇明、奉贤、青浦、松江、嘉定这5区高中数量最少,只有个位数,不足10所
从市重点高中数量来看:
黄浦9所
浦东8所
静安7所
闵行、徐汇、虹口各5所
宝山、普陀各4所
杨浦、长宁、青浦各3所
金山、嘉定、松江各2所
奉贤、崇明各1所
从上表市重点高中占比来看,黄浦的市重点占比高达52.9%,可谓一骑绝尘。虹口、青浦、长宁、静安市重点比例也都达到3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浦东虽然有第二多的8所市重点,但比例只有16.7%排在倒数
结合高中数量及市重点比例,发现:奉贤、崇明、嘉定、金山这些区不仅高中数量有限,优质高中更是屈指可数,教育资源真的非常有限。

三、录取分数线

在不同区,考进市重点、区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差异可能很大。
数据分析:上海各区中考竞争压力排行!
据上表,各区市重点录取平均分数线,徐汇、闵行、浦东三个区都在588分以上。其中,徐汇区最高,达到589.5分
不同区的差距显而易见,最典型的:徐汇区重点录取均分高达571分,甚至超过崇明的市重点分数线,也就比金山、青浦市重点均分低个1、2分

数据分析:上海各区中考竞争压力排行!

 

综合比较各区的中考人数,高中数量以及历年录取分数线,我们可以稍微得出一些结论:

 

A. 黄浦高中教育资源丰富,市重点高中最多,而且考生人数少,竞争压力最小。

 

B. 静安、长宁、虹口、普陀等区高中资源较多,考生人数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C. 杨浦和徐汇考生人数少,高中资源较多,但是两个区牛蛙多,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D. 宝山、嘉定、奉贤、青浦、松江、金山、崇明区内优质高中资源少,特别是宝山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中考压力不断增大。

 

E. 浦东和闵行压力最大,高中数量排全市第一和第二,但同时考生人数也是居第一、第二位,市重点录取平均分数线很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e9Nwl_WeOKfc2bzF50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