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今天讲讲新鲜出炉的中欧投资协定。

首先说说大的国际背景。

1  坐山观虎斗

近几年来对于中国崛起的势头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崛起不但将改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且将对发达国家高端产业造成巨大的挑战。所以,不但是美国,欧洲也处于焦虑之中。

但是,怎么样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欧洲与美国却有根本性区别。

美国的方式是来硬的,包括挑起贸易战与科技战,甚至摆出一副中美脱钩的强硬姿态逼迫中国屈服。

欧盟的方式是谈,大家坐下来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在多边机制下解决经贸摩擦的问题。

欧美对华态度区别的根本原因就是欧洲与中国不但有巨大的经贸利益,同时没有地缘政治的冲突。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初,欧盟其实一开始是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一边冷眼观察中美博弈,一边评估未来对华策略究竟是应该继续保持接触与谈判的策略,还是选择更强硬的立场。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所以,中美两大经济体PK撞得火花四溅,全世界有点分量的大国居然不约而同保持沉默,一个劝架的国家都没有,连俄罗斯也一度态度暧昧。

2  老三最受伤

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欧洲突然发现,过去预计中美博弈带来的贸易与产业链转移会让欧洲自动成为受益者,结果不但这个预期没有实现,反而出现相反的效果——

老大与老二大战,最先受伤的竟然是欧盟这个站在一边的老三!

比如,因为欧洲与美国经济结构高度相似,那么,一旦中美达成经贸协议,中国扩大对美国产品的采购——

不管是农产品、高科技产品,还是汽车零部件等等,那么必然导致中国削减对欧洲同类产品的采购

另外,美国对中国挑起科技战,不但将大批中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还动用长臂管辖原则,要求其它国家只要是使用美国技术的高科技产品都禁止向管制清单的中国企业出口。

结果美国不久就陆续给美国高科技企业发放各种许可证,而欧洲同类高科技企业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失去中国市场。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动辄以切断产业链的手段对中国企业施压引发了全球性产业链的恐慌——

毕竟欧盟各国都是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小国,只能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化分工,根本不可能搞全产业链体系。

美国切断产业链的霸权主义行径,虽然直接打击对象是中国企业,但是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各国却有切肤之痛。

2019年中国欧盟商会在上半年的调查表明,拥有国际供应链的欧洲企业,三分之一以上表示自己同时受到了来自中方和美方的负面冲击,这与此前认为欧洲企业可以置身事外,甚至从中获利的预期完全相反。

2019年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因为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欧元区GDP将在2021年前下滑0.4%

考虑到2018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水平仅为1.9%,0.4个百分点的下滑已经相当严峻,而且OECD研究团队还担忧,实际负面影响可能远大于0.4%,其累积效应甚至难以估量。

2020年全球又遭遇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欧盟经济铁定是大幅度衰退,这让欧盟经济在2021年更是不容乐观。

不仅如此,在孤立主义影响下,美国霸权主义大棒也毫不客气挥向了欧洲。包括威胁对欧洲发起贸易战,对欧洲多个国家发起301调查,对北溪2号项目能源进行制裁。

美国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让欧洲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欧洲一方面对美国态度越来越强硬——比如面对美国列出的拟加征关税清单,欧盟委员会也准备了一份加征关税清单作为回应。

另一方面,欧洲抓紧了与其他经济体的经贸谈判。今年签订了欧盟越南自贸协议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产物,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2019年开始欧盟与中国谈判开始提速。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以上就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大背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围绕这个协议双方的诉求与博弈的焦点。

3  诉求与博弈

站在中国立场,欧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更是我们一带一路倡议中最关键的终点。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源:网络

大家看看这个一带一路路线图,不管是从海上走还是陆地上走,最后的终点都是欧洲。欧洲这个终点不盘活,一带一路倡议就难称成功。

但是过去受意识形态以及欧盟保护主义影响,中欧双边投资情况并不理想。

2016-201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金额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2019年欧盟对华投资金额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双边投资扩张乏力

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金额4278亿美元,但直接投资仅占贸易额的2.5%,投资金额与双边贸易金额严重不匹配。

所以,对于中欧双方而言,都希望达成一个高水平的投资协议,扩大在对方的投资份额。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因为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个联合体,而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欧盟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中国市场化进程相对较为落后。

要实现对等的全面开放,存在较大的障碍,根据欧盟公布的文件,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盟对中国提出12项诉求,主要包括——

——公平竞争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欧盟希望确保欧洲企业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非歧视性监管待遇,要求中国提高国家补贴国企透明度。

而中方的立场显示中国不希望将国企政策被“公平竞争环境”原则一刀切,力求保障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不受动摇。

——市场准入问题。欧盟要求改善中国在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市场准入。而中方也在争取进入欧盟市场投资某些行业(如电力和其他能源)的自由准入。

——劳工与环保问题。欧盟希望中国按照欧盟标准给与劳工更完善的保护,同时对企业节能环保问题上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中国在劳工与环保问题上坚持要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推进,不希望一开始就执行过高的标准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下降。

总结起来其实欧盟对中国的诉求与中美贸易谈判中美方诉求差不多,只不过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性霸权,所以美方诉求相对欧盟要霸道得多。

比如在国企问题上欧盟只是含蓄地要求中国对国企补贴要公开透明,而美方则要求中国直接取消对国企补贴;欧盟与美方都要求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强制性要求技术转让,而美方在这些条件之上还霸道要求中方放弃制造业升级计划(即放弃《中国制造2025》)。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美方挑起中美贸易战之时欧盟会冷眼旁观,其实当时欧盟也有小九九——

如果中方全面接受美方霸道条款,那么未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欧盟就可以搭美方的便车,兵不血刃地让中方满足相对更为温和的欧盟诉求;

同样,中方毅然硬怼美国也是向欧盟宣示自己在核心利益上决不妥协的态度,为未来中欧谈判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影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因素不仅仅是双方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条款上的分歧,中欧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美国的阻扰也对中欧谈判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4  意识形态分歧

意识形态分歧主要就是人权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新疆与香港问题。

新疆问题主要还是西方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产生了偏见。

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几年中国加大了开放的力度,让欧洲人可以去新疆实地考察,于是就有欧洲人跑到新疆的工厂去调查。

遇到的工厂主管都在抱怨现在工人稳定性不好,遇到有更高工资收入的工作机会立马辞职不干,浪费了企业大笔的培训开支。

这个结果让跑去调查的欧洲人非常尴尬——本来欧洲人是准备调查中国“强制劳动”的问题,结果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工人完全可以自由的流动。

另外,这几年随着中东地区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引发一系列的暴恐、治安问题让欧洲头痛不已,感同身受之下,现在欧洲指责中国新疆人权问题的声音就越来越小。

香港问题则是中欧另一个分歧比较大的焦点,不过好消息是与香港实际利益联系最紧密的英国在2016年脱欧了,在此之后英国就没资格参与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少了英国这根著名的搅屎棍,中欧在香港问题的分歧就没有这么尖锐了。

按:欧亚大陆有两根搅屎棍,欧洲是英国,亚洲是印度。英国我们按下不表,说说印度这根搅屎棍。

在亚洲任何国际组织只要有印度加入,组织效率至少降低一半以上,极端情况下甚至完全无法达成共识性行动,包括上合组织、金砖组织都是如此。

幸运的是,2019年印度自行退出了RCEP协定谈判,让今年我们达成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协定,同样因为英国脱欧,也让中欧谈判扫清了一个潜在的障碍。

两根搅屎棍在关键时刻都果断选择了孤立,然后这个世界就和谐多了。

5  美国的阻扰与反对

美国则是最不愿意中欧达成任何紧密经贸协议的国家。过去中欧谈判过程中美国就没少做手脚,这一次眼见中欧即将达成协议,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过渡团队,都对中欧投资协定明确表示反对。

12月21日,拜登国安顾问苏立文就隔空向欧盟喊话,“拜登政府希望尽早与欧洲伙伴,就我们共同关注的中国经济行为展开磋商。”

12月30日,特朗普政府副国安顾问波廷杰表示:欧盟正在致力于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前夕达成一项新的投资协定,美国两党和政府领导人对此感到困惑与震惊。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推特截图

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尤利奥特也对中欧协议说三道四,声称要对中国做出的承诺采取“强有力执行和核查机制”。

尽管美国方面频繁对欧盟指手画脚,但是并未能阻挡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达成。

现在欧盟已经看明白了,一方面美国实力衰退很大,现在欧盟排名第一的贸易伙伴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另一方面,美国孤立保守主义已经渐成气候,新冠疫情期间特朗普各种作死应对,结果大选还能拿到7200万张选票,搞不好2024年特朗普又要卷土重来。

所以,对于欧盟而言,对于拜登开出的价码——协调一致对中国施压并不感兴趣,跟着美国背后去打压中国即使成功也不过分点残羹冷炙,还不如直接与中国谈判拿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凭啥让美国这个中间商去吃差价?

现在欧盟内部空前团结,27个成员国全部一边倒地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达成!

按:这里还是应该给特朗普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章!

6  达成双赢

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在视频图片上欧盟领导人笑成一朵花。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新闻联播》视频截图

这是一个对中欧双方都是双赢的协议。

站在欧盟的立场,获得中国更大更自由的市场准入,包括:

航空运输服务在内的各个行业的准入条件得到改善;合资企业对计算机预约系统的要求正在取消;清洁汽车、云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机遇;

中国对企业补贴的承诺:中国承诺在补贴方面更加透明,并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

站在中国立场,该协议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进入欧盟以下领域的机会:

能源批发零售市场(不包括交易平台);

可再生能源市场(欧盟国家5%的上限和互惠机制);

对于中国投资者该协议达成还意味着在欧盟有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包括中国有竞争优势的建筑产业、电信产业等等。

7  去美国化

站在美国的立场,看到中欧达成投资协定则是五味杂陈,4年前奥巴马花了8年努力,在WTO框架之外另外搭建了两个协议,一个环大西洋协议(TIPP),一个环太平洋协议(TPP),两个协议的目的就是一个——去中国化!

现在中国趁着新冠疫情+总统大选美国一片混乱的时候先后达成RCEP协定与中欧投资协定,反倒把美国孤立在欧亚大陆之外——

去中国化已成泡影,去美国化倒是已见雏形,这让还没上任的拜登团队情何以堪?

撇开中国不论,大力推动着两个协议的恰恰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亚洲是日本,欧盟是德国——两个小弟(或盟友)在美国实力衰落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桶刀子行为颇有点黑帮大片的感觉。

而这一切直接原因可以追溯到特朗普勒索日本驻军军费、威逼日本接受不对等的贸易条款,追溯到要求德国提高北约军费,制裁北溪2号项目强硬要求德国购买价格更为昂贵的美国能源。

过去美国如日中天即使霸道一点大家也只有忍了,但是偏偏现在中国崛起却给日德等国提供了新的选项!

德日的行动某种意义也是向美国表态——与中国抱团做生意的选择比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做小弟更好。

是的,根据中欧达成的投资协定,中国向欧洲企业开放了通讯、金融、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里欧洲企业将获得美国企业都不拥有的投资机遇(当然中国企业也对等获得在欧洲更多领域的投资机遇)

对比一下美国使出吃奶的力气与中国打了三年贸易战,签订的贸易协议还不如欧盟与中国坐下来谈达成的结果——这个事实本身也说明,与中国来硬的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给美国的反复警告“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意义吧。

祝福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期待中欧早日开启自贸协议的谈判。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来源:新华社)

8  崛起势不可挡

写在文章的后面。

最近几个月我在后台总是会收到很多留言——大家都迫切希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经历新冠疫情之后,对于具体时间表我现在倒是有点不同的看法。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大致是2%。而美国将面临经济的衰退,具体衰退数字大致是5%。

大家知道这组数字说明什么吗?

我们在继续前进,而美国在倒退!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堪称千载难逢!

我估摸着疫情对美国的伤害,没有两年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恢复过来!

为啥不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时机拼命发展,拼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现在我们为啥要急着与美国摊牌?我们不应该着急啊——现在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啊,是美国的敌人!

急的该是美国。

以美国目前族群撕裂的现状,只要中国不在对岸搞大动作,美国根本就无法实现全民动员与中国总摊牌,甚至实现经济脱钩也难如登天!

日本最近发布了一个预测,将中国GDP超越美国的时间从2032年提前到2028年。

其实我个人还要乐观一些,我觉得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但是美国两倍以上,而且人民币还将保持长期升值趋势,也就是说,乐观点到2025年,中国GDP按美元计价就会超过美国!

原创 | 一招好棋:详解中欧投资协定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初,中国GDP大致是美国60%多一点,今年估计是接近80%,仅仅3年时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就缩小了近20%,这个速度谁能在前期预料到?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当下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拼命发展经济,不但能迅速缩小与美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同时补齐一些卡脖子工程的短板。

难道等到中国GDP超过美国时摊牌还能比GDP只有美国80%摊牌情况会更差?

现在连美国盟友都看出中国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这才是即使有美国阻扰日本也要签订RCEP,欧盟也要签订中欧投资协定根本原因!

随着这两个协议逐步落地,中国与日韩、欧盟的经济捆绑会越来越深,届时等到时机成熟中国再出手是不是更有把握,也付出更小的代价?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我相信管理层的谋划肯定会更成熟更有韬略,有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属于我们的东西都会拿回来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TUl0WxtMWJgwJLD64_EHg

今夜,重大突破!

 
命运多舛的2020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终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北京时间12月30日夜,中国领导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顺利完成。
 

今夜,重大突破!

 
这意味着,中欧之间长达7年的谈判,终于圆满画上了句号。接下来,双方将正式签署协定,并开始履行协定。
 
“中欧投资协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达成对全世界意味着什么?
 
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来,这不是一个“贸易协定”,而是一个“投资协定”,涉及到双方到对方市场的投资行为。
 
中国和欧洲多个国家之间,之前签署有双边投资协定,但这些协定给对方的投资空间各不相同。欧盟作为一个统一市场,有27个成员国。欧盟成员国普遍希望能在欧盟框架下,跟中国达成一个门槛更低的、更开放的投资协定,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2013年11月,在中欧第十六次领导人会晤期间达成共识,启动了投资协定的谈判。
 
从那时到现在,双方谈了7年时间,不少于35轮。期间经历了中国希望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拒绝;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中美贸易战等重大事件。
 
双方的主要分歧点在于:
 

第一,在公平竞争环境方面,欧盟希望确保欧洲企业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非歧视性监管待遇;

 

第二,在市场准入方面,欧盟要求改善中国在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市场准入。而中方也在争取进入欧盟市场投资某些行业(如电力和其他能源)的自由准入。

 

第三,中美博弈加剧之后,欧盟的投资保护主义有所上升,比如在通讯、医药、生物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对中国的审查。

 
目前,尚未看到更多关于“中欧投资协定”的内容。但一般认为,协议主要包括:双方均降低门槛,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保护知识产权,增加补贴透明度;改善投资环境,让监管规则更加公平透明;改善劳工待遇等。(上述部分内容参考了“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
 
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对欧盟的投资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基本上处于增长乏力的状态,而欧盟对中国的投资维持在70亿美元水平,2019年有明显的下降。
 
中欧投资协定落地之后,将显著增加双方在对方的投资,开拓更多的商业机会,增加双方的贸易额。
 
对于欧洲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消费品和服务、医药生物行业、基础材料行业、金融等方面将显著受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欧洲的新能源、环保、电子行业等投资领域将受益。
经济利益,只是一个方面。这个协定的签署,还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中美进入了全面战略博弈时期。在特朗普任期内发动了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还希望拉拢欧洲的盟友,一起遏制中国。
 
由于特朗普的政策带有强烈的“单边主义”的色彩,在对华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丝毫不给欧盟面子。所以无论是德国、法国,还是其他欧盟主要国家,都对美国心怀不满,担心欧洲最终沦为美国的附庸,甚至成为可以放弃的筹码。
 
尤其是特朗普退出欧盟非常重视的巴黎气候协定,终止了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谈判,让欧盟觉得必须要教训一下美国,才能让美国重视到欧盟的重要性。
 
所以欧盟加紧了跟中国的投资协定谈判,并争取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这个时间点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抢在拜登上台之前,以减少阻力。拜登是主张多边主义的,也是尊重欧盟的,而且拜登希望欧洲先跟美国达成协议,一起制衡中国。等拜登上台之后,欧盟面临的阻力将加大。在特朗普任期里跟中国达成协议,有打脸特朗普的意味。
 
二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希望在年底之前达成协议,作为她国际政治舞台的谢幕演出,默克尔的总理任期到2021年结束,德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到2020年12月31日结束。
 
有了中欧投资协定和英国脱欧协议在手,欧盟将变动非常主动。等拜登上台之后,如果需要重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TTIP,欧盟就可以要更高的价格了。
 
对于中国来说,也希望在拜登之前达成这个协定。这样,可以降低拜登的制华“统一战线”的含金量,增加其难度。
 
要知道,中国和欧盟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或将在今年超过欧盟,中欧加起来的经济总量大约是美国的1.5倍。
 
有了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在手,中国加入CPTPP的主动权更强,谈判底气更足。
 
总之,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让特朗普制衡、打压中国的计划泡汤,也让未来拜登遏制中国的难度增加了。
 
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和争取加入CPTPP,还意味着中国愿意做更多的改革。
 
再加上美国即将更换领导人,单边主义的特朗普将下台,多边主义的拜登将上台。这样让世界在即将迈进2021年的时候,增加了更多的“合作”的气氛。
 
世界在12月30日的夜晚,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LtE0gCztoM3Z6c-tI7Nsig

一张“卖身契”,171万亿!这是一场涉及灵魂的交易 | 米筐原创

 

 

1

 

 

 

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负利率、大放水,美元的直线崩盘似乎只是某种预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疯如狂的美股大牛。

 

似乎华尔街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印钞和杠杆才是解救世界经济困局最终解!

 

资本家们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么它一定就是“放水”!

 

失业率高了怎么办?

 

放水吧!

 

把钱贷给民众,他们有了钱就有消费需求,有了消费需求就有就业生产……

 

坏账率高了怎么办?

 

放水吧!

 

钱印的多了,财富就被凭空创造出来了,老百姓的债务就被稀释了,至于金融寡头是不是亏了?不存在的!贷新钱还老账,左手倒右手最后还是金融机构的,顺便还能再放一笔贷款出去……

 

生产端不给力怎么办?

 

还是……放水吧!

 

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善意和耐心帮助企业家渡过难关,至于说企业最后是不是从“张家老号”变成了“李家新坊”,这都是细枝末节!企业渡过了难关,民众收获了商品这才是重点,至于民众买商品的钱从哪来?我们可以再贷一笔款给他们嘛!

 

最终……黑天鹅炸窝了!

 

疫情肆虐、全球脱钩、产业链崩溃,被病毒困在家中的民众嗷嗷待哺,商品物流举步维艰……怎么办?

 

让我们来一波大放水吧!!!!

 

于是,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做:放水解千愁!

 

股市疯涨之下,你还敢说民众不赚钱?还敢说经济萧条么?

 

 

 

2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2020年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277万亿美元之巨,而2019年全球GDP总量才刚刚86万亿多一点。

 

这什么概念?

 

概念就是全球75亿多人,就连刚刚落地的娃娃头上都背了3.7万美元的债务,全世界人民万众一心,三年不吃不喝才能把债还了……

 

这个债谁扛得住?

 

美国?中国?还是所谓的欧洲五虎?

 

到时候谁帮谁还债?谁拉谁一把?

 

仅从已经公开的数据上来看,谁也拉不动谁!

 

根据央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前三季度的贷款总额171.49万亿人民币,而人民币存款总额212.78万亿。

 

两者仅相差19.5%。贷存比几乎就是4:5的状况了。

 

粗暴一点说,假设存款和贷款是平均的,也就是所谓的“被平均”,那么每个人手上有5块钱,但是背着4块钱的债,两项一平手里实实在在还有多少呢?

 

当然,这个假设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存款最多的是什么人?贷款多的又是什么人?不言自明吧……

 

根据这次公布的数据,住户部贷款总额高达62.62万亿人民币,占贷款总额的36.5%,其中中长期贷款(大部分是房贷)47.24万亿人民币。

 

这些负债是又谁的脊梁骨呢……

 

 

 

3

 

 

 

天下三百六十行,资金出口千千万,但是其中一个行当的负债就占全国总负债的36.5%。

 

这个……哎!何其猛哉?!

 

中国房地产风风雨雨、匆匆忙忙几十年,购房观念却已经不知不觉中从老一代“一辈子一套房”的思想,悄然转变为了“一套房一辈子”的新一代消费观。

 

莫看着一前一后只是颠倒了个顺序,那可是真真的天壤之别喽!

 

这天地之间一颠一倒,改变的不仅仅是房屋所有权的结构,还是有和无、实和虚之间的界限,往深了说更是人身自由和从属关系直接的改变!

 

诸君以为“房奴”这个词真就是一句调侃戏言?

 

自从人类工业化以来,资本恶兽便彻底遁出牢笼,债务游戏就成为了资本剥削世界最锋利的爪牙,而债务合同则是“新时代某某某制生产体系”的契约基石!

 

当我们自以为提前得到了自身需要奋斗好多年才能获得的好处时,却不知出卖的不仅仅是自己未来的劳动力,更是子子孙孙的发展潜力。

 

亲手将镣铐戴在自己脖子上的人,他获得的不是明天的面包,而是帮子孙后代签署的一张卖身契!

 

而他手上的那块面包,真的是资本给他的么?

 

中国“凡尔赛”扛把子“校长”他爹说过一句话:“我们玩的就是空手道!”

 

看似揭开的是地产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也成功的替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狠狠地拉了一波仇恨。

 

但是当全国吃瓜群众都在大骂地产商“不做人”的时候,又有几人能想明白老王为什么甘冒奇险也要跳出来黑这一句呢?

 

真的是因为他大嘴巴么?

 

 

 

4

 

 

 

“空手道、空手道,空手白狼套!”上手从ZF手里套地,下手从银行手理套款,反手再从购房者身上套现!

 

一套骚操作下来,赚得钵满盆满之余,引导而出的是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事儿……他不能往细里琢磨啊!

 

他开发地产的钱是从哪借来的?

 

他许诺ZF的钱是从哪借来的?

 

而购房者买房的钱又是从哪借来的?

 

三者的资金,似乎是来自同一个源头:资本家。

 

你想过为什么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金融坏账案台高筑,违约雷暴连绵不绝的时候,购房贷款却依然批的轻松惬意?房屋抵押依然放款最顺?

 

真的因为房子是保值资产?

 

谁信谁是傻白甜哦!

 

在资本的眼里,真这么想的人就是一群渣鸡!

 

他们其实什么都没出,也什么都没给过你……

 

我给你捋一下:

 

首先开发商从银行当中贷出了款子,然后盖房子,钱是从银行借的不假,可银行的钱则是储户的呀。

 

你说……咱们嗷嗷跑去买的这套房子,到底是谁出钱盖的呢?好神奇啊!

 

既然开发商盖房子的钱是从银行来的,那赚了钱是不是要还给银行?一圈转下来,银行手里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但是却多了一张你的“卖身契”。

 

这卖身契是谁签的呀?

 

自然是谁贷款买房谁签的呗……

 

看明白了么?

 

没看明白的我给你简化一下:

 

就是说,买家的钱是资本家出的,卖家的钱也是资本家出的,而他的钱本身就是买卖两家存进来的,所以他自己一分钱都没出过!但是不管是买还是卖,都得给他分钱,而且是分大头……

 

当开发商和购房者……

 

算了,往大了说吧!

 

当负债生产端和负债消费端像两只斗鸡一样对峙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暗戳戳的身影躲在角落里阴笑,但是当他走出角落来到前台,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伟大的“施助者”继续笑脸迎人,只留下身后两只斗鸡……或者“傻鸡”?

 

 

 

5

 

 

 

看到这里有不适的感觉么?

 

别急着烦躁,这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拿你的钱,赚你的钱,然后再让你签卖身契,这只是债务游戏当中最最无聊的玩法。

 

真正的搜刮手段,是拿不存在的钱借给你,然后把你自己的东西卖给你,最终还让你成为他的债务承接人。

 

“银行准备金率”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这玩意如果是10%的话,那我只用给央行交100万的押金,就能吸纳1000万存款,自己的钱不动,我就可以拿储户的钱做保证,放900万的贷了呢!

 

这一进一出10倍的杠杆不就出来了!

 

我自己只有100万,但是可以放出900万的贷款,将这900万放贷出去,市场上多了900万流动资金,储户银行里的1000万没动,最终的资金总额就变成了1900万。

 

这凭空多出来的,从来就没存在过的钱,就是用来给民众们放贷的钱。

 

想想看,他们借来的那些款子,其实只是一串由杠杆编写出来的数字而已

 

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

 

有的人就百思不得其解了,那我明明买来了房子呀?怎么就说这个钱是不存在的呢?

 

因为开发商从人家那借来的,也是这种“空气钱”啊。

 

想想上一节的破事儿,你借来了“空气钱”买了房,而开发商把“空气钱”还给银行,然后帐平了!

 

神奇不神奇?!

 

这就好似有的人玩网络游戏充钱买装备,他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游戏道具不假,可是在运营商后台,他们付出的只是一串有0和1组成的代码罢了。

 

 

 

6

 

 

 

这就是资本恶兽的本质,模样亲切可人,但内里却凶残至极。

 

马老板为什么自己只出2%就敢放出来2万多亿贷款?

 

因为人人有钱、没人花钱,他们玩不转。

 

人人没钱,也没人花钱,他们更玩不转。

 

所以他不怕你有钱,也不怕你没钱,只怕你不花钱。

 

兄弟们算算看,自从有了花呗、借呗和各种小额贷、消费贷以后,经济超支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

 

这些人真的是因为以前都穷得揭不开锅了,本身就只能靠借钱活命么?不是吧!

 

有的人可能会想,为了提前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我愿意贷款提前消费,付出的无非是一些利息而已,抢先体验不也还得加钱呢嘛?这很公平!

 

公平么?

 

这天下真的有免费的午餐?

 

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呀,不知不觉间付出的可能是根本承受不了的代价!

 

有钱吃肉,没钱喝汤的人又死不了,所以这些超支消费真的是需求么?

 

不!是欲望……

 

要不然说资本家都该下地狱呢?因为干的跟撒旦确实是一类工作,扭曲你的认知、释放你的欲望、然后签订一份契约,他满足你的欲望、你出卖自己未来。

 

当最终一场大梦终了,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得到了一个一个亮晶晶、镶嵌着花瓣的镣铐,并亲自将它挂在了脖子上,且以此为美而已……

 

你从此再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也在没有给子女储备未来的能力,面对永无止境的债务压力,你家BOSS就算拿你当条狗,你又能如何?你敢翻脸么?

 

所以说,996真的是福报呀!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x2mgJRUHrwuWGSXzv-zRw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卢卡斯

谁也不会想到2020年那么跌宕起伏。
 
好在今年在股市楼市里赚钱的概率,比去年要高。如果没有,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双手。
迈进21世纪下一个十年之前,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整理过去十年里各大资产的涨幅。
人的感知会出错,也常常被历史打脸。
 
十年之间,深圳房价从1万7涨到8万多,却抵不过茅台股价翻了13倍。
茅台股价从197块涨到1800多块,却依然排不上A股涨幅前十。
都说股市不赚钱,但基金涨幅中位数竟然跑赢了中国房价。
我们抓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
 
1)过去10年,买什么资产最赚钱?
2)这10年里,核心资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下一个10年,老百姓应该买哪些资产?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让我们先看不同资产的对比: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三个结论:
 
1)美国信仰股市,中国信仰楼市。——此话可以概括过去十年中美两国的核心资产。
 
美股里,标普500指数十年上涨225.1%,纳斯达克指数涨了438.8%。中国楼市里,北京房价涨了175.3%,深圳房价涨了372.2%,全国214城平均涨幅95.7%。
 
2)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基金比股票表现得更好。
 
股票型基金的涨幅中位数是156%,而股票的涨幅中位数是-8.34%,沪深300指数十年上涨45%,上证指数十年涨5.6%。
 
股票每年的涨幅排行榜一直在变化,但基金里反而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
 
由于2010股市处于高位,后文会客观地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和潜力。
 
3)存款利率下跌严重,中国迈进“利率下行”时代。
 
存款利率的下降似乎皮痛肉不痛,但跑不赢通胀的现金就是在贬值。类存款产品余额宝的收益也在下跌,“中国理财躺赢时代”将消亡。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楼市黄金十年。
 
北上广深这四座一线城市过去十年的平均涨幅是221.5%,实现年均涨幅12.4%。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数据来源:Wind)
 
如果你没有成功上到一线城市的车,买的是二线城市的房子,过去五年的价格也翻了一倍。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数据来源:Wind)
 
为了呈现过去十年中国楼市的整体情况,我们梳理了214个城市过去十年的涨幅数据:
 
1)83个城市的涨幅在100%以上,10年下来,房价起码翻倍;
2)214个城市的平均涨幅有95.7%,没翻倍的城市都没跑赢大盘;
3)房价下跌的城市只有2个,剩下的212座城市都是上涨的。
 
从数据来看,2010-2020的确是中国楼市的黄金十年。闭着眼睛买,大概率都是赚钱的。
 
加之房子这一资产流动性较差,逼着长期持有,投资者能吃下完整的涨幅。
 
那么过去十年,买哪些城市的房子赚得最多?
 
先把前30城的数据放出来: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完整214座城数据见文末】
 
如果单从涨幅看,不一定要买大城市才赚得多。说不定你老家的房子涨幅比大城市还厉害。如果想看看自己的老家涨得怎么样,我们整理了完整的表格,文末可以领取。
 
涨幅前30的城市中,有大城市,也有不少陌生的面孔。
 
1)北上广深这四座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靠工作机会、教育、医疗吸引大量人才,人们收入变高,从而推高房价。
 
2)大家比较陌生的城市,比如临沂、南阳,其实是千万级人口大城。国人有回老家买房子的传统,从而推高房价。
 
3)还有一些城市因为棚改拆迁推高房价,或者本身房价起点就比较低,各种复杂的因素都会导致房价上涨。
 
总的来说,过去十年,各地房价基本都在上涨。如果你要赚得多,不一定要买一线城市。打个比方,你在保山买了房子,2000涨到8000,涨幅就已经跑赢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了。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多年来,国人喜欢炒房,因为瞎买都能赚。
 
不过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
 
涨幅不同于涨额!!!
 
同样涨幅200%,保山的2887到8697,涨了5810元;广州从13120到39203,涨了26083元。保山的涨额只是广州房价涨额的零头。涨额的大小,更能反映城市房价涨幅的价值大小。
 
这里我们再参考一个数据,整理自国家统计局的70城房价。这里虽然没有给出涨额,涨幅数值相比实际情况要保守不少,但排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各城市房价涨幅的价值大小。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完整数据文末领】
 
北上广深厦,一直在前十。剩下的五个城市则发生了变化:
 
前五年,2010-2015:贵阳、乌鲁木齐、郑州、太原、西宁——内陆的省会城市吃香;

后五年,2015-2020:合肥、无锡、杭州、南京、武汉——新一线城市霸屏。
 
今年被频频谈论的问题“北方城市vs南方城市”,也能从这前5年后5年的涨幅数据看出端倪。——经济南移,人口南移,金钱南移。
 
接下来要投资房产,不能瞎买,得找有上涨空间的城市了。关于下一个十年的房产投资,我们后文会认真讲讲。
 
接下来继续盘点资产涨幅。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股票比我们想象中要赚钱。
 
下图是A股过去十年涨幅前20的股票。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幻想一下,你十年前花10万买到这榜里的某一只股票,放个十年不管,现在已经变成300.6万了。
 
看着吓人的涨幅,我总结了过去十年A股的赚钱逻辑:
 
1)A股是能赚钱的,但大多数人没法从A股赚钱。
 
A股前20只股票,过去十年平均涨幅1542%,翻了15倍。
 
但是大多数人没法从A股赚钱的原因也很简单,股票拿不住,没法长期持有,一点波动就受不了,自然也吃不下涨幅。不像房地产流动性那么差,逼着你长期持有。
 
另外,A股的新陈代谢能力确实不太行。过去十年A股股票涨幅的中位数是-8.34%。对比一下隔壁美股的中位数93.46%。
 
2)看趋势行业,科技与医药占了半壁江山。
 
从行业来看,电子科技占4家,医药行业占7家,剩下的便是金融、消费、家电、农业、白酒、材料的龙头股各1家。
 
3)10年涨幅的前20,在单年涨幅前20都排不上号。
 
十年涨幅最猛的20只股票,在过去每年涨幅前二十里基本不见踪影。只有双林生物、华夏幸福、同花顺和闻泰科技入围过1、2次。
 
连大家熟悉的贵州茅台,在过去十年,没有一年挤进过前20。但这不妨碍茅台优秀的业绩和涨幅。把时间周期拉长,贵州茅台也荣登涨幅TOP12。(过去十年的股票涨幅完整表,文末可领取)
 
这说明什么?不要过于在意单年度涨幅,看准优秀的上市公司后,给足够的耐心和陪伴,享受业绩增长的长期回报。
 
大家可能对牛市的印象还停留在2007年大牛市。但实际上,今年的十倍股数量已经堪比2007年大牛市了,比2015年中旬的顶峰还多。
 
另外,涨幅第一和涨幅第二十的分化越来越大。这也是A股分化的缩影。2成的股票提供8成的收益。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基金比股票表现得好。
 
如果没有能力挑选优质股票,又想享受资本市场的红利,朋友们这十年有两个选择1)买指数;2)买基金。
 
上证指数十年涨幅5.6%,沪深300十年涨了44.6%。上证失真,沪深300一定程度反映大盘。
 
基金成了过去十年最能反映A股赚钱效应的“指数”。
 
下图是过去十年涨幅前20的基金,有一个数据也值得关注:全部股票型基金的涨幅中位数是156%。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数字。
 
1)过去十年买基金,大概率赚钱。
 
全部股票型基金的涨幅中位数156%,不仅跑赢A股、美股和港股所有股票的涨幅中位数,而且也跑赢了全国214城房价涨幅中位数91.2%。
 
2)十年涨幅TOP20,往往不是单年度涨幅的前20。
 
每年都会有涨得很猛的基金,但十年下来稳定增长的基金,常常不会出现在单年度业绩排行上。(过去十年的基金涨幅完整表,文末可领取)
 
过去几年,不少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比如十年十倍基(2005-2015)的朱少醒、易方达的张坤、兴全的董承非……他们不会霸屏单年度业绩前列,但长期下来业绩稳且高,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从过去十年,看未来十年。
 
我们没法从过去的数据得出未来的结论,未来就应该买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近十年的趋势结合政策看出一些端倪,以及未来核心资产的转移。
 
一、对于房产,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注意。
 
1)房价已经过高,房价涨幅正在变缓。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房价都已经不便宜,而我们看近几年的房价涨幅,也能看出涨幅已经趋缓。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2)如果想依靠出租赚取回报,租售比实在不合理。
 
据报告,2020年全国50个重点城市的租售比1:611,远低于国际合理租售比区间水平。
 
50个城市中,在房价和租金不变的前提下,厦门需要81.3年才能通过租金收回买房成本。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数据来源:老c队长)
 3)“房住不炒”定性,楼市分化严重。
 
2020一年,除了一线城市,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猛跌的情况。二八定律,楼市分化严重,接下来要抓住核心资产,人、钱、产业流往的城市,房子才有更长远的升值空间。而这也要求投资者有更加专业的投资眼光。
 
我们认为,接下来房产投资可以着重关注:
1)超一线城市;
2)大都市圈;
3)高新科技产业地。
 
如果你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信心,接下来十年也许是机会。
 
二、中国A股有足够的潜力。
 
1)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成过去式,创业板指数和科创板50才反映A股未来。
 
被诟病多年的上证指数和沪深300,以及A股垃圾公司颇多,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注册制和退市制改革未推行。
 
随着反复提及,退市制最近出台了意见方案后,资本市场的改革将加速。而使用了注册制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更能反映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力。
 
下图对比了美股和A股的各大指数。创业板指十年涨了181.4%,几乎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持平,而科创50实现了单年增长36.1%。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前些日子,博主“招财大牛猫”梳理了过去十年创业板的所有股票。
 
“期初2800万本金投创业板所有股票,拿到今天,算上两只退市的股票,是1.04亿,盈利7600万,盈利273%,平均每年24%。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A股肯定是能挣钱。”
 
接下来随着退市制和注册制落实,A股会迎来一波企业大清洗。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数据来源:招财大牛猫)
 
2)优秀上市公司的股票,越来越是核心资产。
 
当我们把视野从A股外延到美股和港股,会看到阿里、腾讯、金山、唯品会涨幅都很不错。还有一些未上榜,但涨幅优秀的公司,比如大家喜欢去补习的学而思“好未来”。
 
当我们吐槽A股垃圾时,已经有不少企业在“悄悄拔尖”了。而下一个十年,A股当然也有不少的机会。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如果你有能力挑选优秀的上市公司,请像投资房产一样长期持有,去享受业绩增长、股价上涨的长期红利。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挑选优秀的股票,也可以选择指数基金或者优秀的主动型基金。
 
三、基金是比较适合普通人的投资。
 
基金市场越来越成熟和壮大。开放型基金依靠优异业绩吸引更多地投资者,也激励着基金经理不断创新高。
 
今年新基金数量创新高。随着竞争激烈,对基金的业绩和回撤控制都是更高的要求。
房奴股民茅台客,到底谁跑赢资产泡沫?看完一身冷汗!
 
另外,不仅数据显示存款收益下降,最近还出了两件事情逼迫大家从存款里跳出来:
 
1)存款的按档计息正式取消以前存5年,3年取出来会按3年定存利息计算,现在只按照活期计算。
 
2)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高利息存款产品陆续下架。存款薅羊毛的最后阵地正式告终。
 
基金的优点是可以做组合,兼顾稳健与进取的投资风格。比如用二级债基替代保本产品,用偏股基金参与股票投资,攻守兼备。
 
今天只是一个综述,关于今天的完整数据,大家记得扫文末二维码领取过去十年各大资产涨幅完整版本。接下来一周,我们也会更针对性地给每一个板块做年度总结。
 
关心下一个十年投资机会的你,不要错过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qTpjiFttdv9RaYfYa9Lsw

警惕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来源:局外人的视界

 

 

最近金融行业的两个视频广告引发了一面倒的声讨,因为营销对象是底层劳动人民。

 

然而几年前,各大厂商都没有对低收入群体大开额度,死命营销,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本质上属于风险系数比较高的那一批客户,流动性太强,收入不稳定。

 

今年花呗搞出一系列的平面广告,虽然其诱导超前消费的用心十分可耻,但起码稍微含蓄一点,外卖小哥好歹是为了搞个好学历才用花呗,其余消费主义洗脑的对象们,起码还算是正常主流工薪阶层里的一份子吧。

 

不如我们来回顾一下描写美国次贷危机的著名影片《大空头》吧!

 

警惕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你看,做尽调的空头发现脱衣舞很容易拿到几套房的贷款,人们拿狗的名字就能从银行申请房贷,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做空呢?

 

更何况,房贷跟现在他们玩的互联网网贷还是两个概念,好歹房贷人家最后还有个房子在那里不是?

 

信用贷还有什么呢?底层人民把脸一拉,根本不怕变得没有信用,为之奈何?

 

然而,巨头们的钱,又何曾是从自己钱包里掏出来的?

 

自从蚂蚁被暂停上市以来,大家可能都跟着恶补了一波金融知识,没错,巨头们可以把大家的借款,打包成ABS拿到市场上去卖,评分当然是AAA,但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有可能真的是狗屎!

 

警惕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上个月AAA评级的永煤债爆了,引发大批好事群众跑去爆永煤的老底,原来这家企业已经有年头没能按时给员工发工资了,就这也能AAA?

 

评级机构也是打开门做生意,他不评高点,你肯定是换一家,哪个跟钱过不去呢?

 

为什么巨头们开始把网贷的脏手从年轻人伸向底层人呢?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业务里的风险?

 

什么大数据,你就听他胡咧咧吧,淘宝大数据最厉害吧,我在微信上跟人聊天说了个什么,立刻首页就给我推荐了相关商品,然而就这么厉害的大数据,竟然无法提示出25元的劳力士是假的!

 

所谓的大数据是我赚钱的时候搞你用的,等到钱赚完了,你跟别人之间的事,与大数据无关,或者是你人品不好,试图蒙骗中国金融机构呗!

 

其实后来者,无论是京东、360还是美团、滴滴们,因为支付的入口不在他们那里,所以没有类似于蚂蚁那样的优势,能撸第一手的客户。

 

他们只能做自己的应用场景下的,然而这个窄窄的赛道,容不下他们市值的星辰大海。

 

警惕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我相信,东哥们都不是坏人,他们早就已经超越了财富自由的肤浅目标,但资本主义和金融化的两大杀器有时候是能摆布人的。

 

今年一场疫情,美帝抗疫靠核动力印钞机,印出了一场科技股,巨头们的超级牛市,大家的股票都翻倍了。

 

没有人那么豁达,可以啥都不做,等着一个资产的过山车翻过来,再打回原形。

 

巨头们要做点什么,好安抚资本。

 

当蚂蚁证明玩网贷这个模式有前途,而恰逢行业龙头遭遇监管,小弟们的屁股当然坐不住了。

 

吃存量没什么发展故事,也支持不起虚高的股价,怎么办?那就扩大人群,把以前被边缘化的人群都撸进来再说。

 

诱骗外卖小哥,农民工兄弟们蒙查查的就借上了网贷,从此就做了资本的局中人,反手放在财务报表里,哟,业务又是新高,岂不美哉?

 

当年黄世仁故意把钱借给不可能负担得起阎王债利率的杨白劳,人家其实早就想好了,还不了钱不要紧,真正的目标是那家的闺女喜儿。

 

然而你以为巨头们是黄世仁吗?

 

他们充其量也就是黄世仁家的打手和走狗,现代的黄世仁们都在华尔街上盘着呢。

 

中国的巨头们,基本都在海外上市,最差也是挂香港了吧。

 

你以为这就能逃过华尔街的手?

 

汇丰银行能在美利坚的指示下设局搞华为,那么你都在人家核心地盘里上市了,凭什么认为没办法设局搞死你?了解下长臂原则!

 

懂王不识做,都还几次三番嚷嚷过要对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下手,虽然被华尔街及时给挡住了,但你真以为这是出自友谊?

 

说不定人家放长线钓大鱼呢。

 

人家要借助狗腿子打手,来抢喜儿,谁是喜儿?我们的金融控制权!

 

巨头们都以为在海外搞起钱来很容易,投资都用美元,仿佛人民币容纳不了他们的伟大,你以为容易来的钱揣兜里不会咬人吗?

 

这些傻打手们自以为搞了所谓的AB股结构,自己能牢牢控制住企业,这不是笑话吗?人家国会山里开个会,随便通过一条法案,你的控制权就没了。

 

人家不这么做,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必要。

 

你看,是个互联网企业都立刻被高看几分,各种赋能了,最后你就可着劲的卖广告,搞金融吧。

 

用你们垄断的流量,给大伙洗脑,让大家对消费主义深信不疑。

 

你看你是个民工买普通舱被欺负,你买了头等舱,立刻就是人上人了,这种鬼话多说几次,大把脑子不好的人信了。

 

前几天我批评蛋壳公寓里的一些低承受力的年轻人,劝他们在负担不起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自己居住标准,实在不行10元店也能凑合一段时间,千万不要给自己背上不必要的债务。

 

然后许多人恶语相向:我们年轻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不配住个公寓吗?

 

年轻人,我认为你住白宫都配,但是你负担得起吗?

 

你以为人家的消费贷,房租贷是馅饼?还是天上免费掉的?结果是个陷阱。

 

你们笑话拼名媛们,起码人家比你们活得精细,知道什么才是自己负担得起的。

 

消费主义忽悠大家:

 

农民工凭什么不能坐头等舱,出人头地?

 

年轻人为什么不能住精致的公寓,不想苟且?

 

刚毕业也可以环游世界,年轻人应该有见识!

 

没有XX包、XX口红、XX鞋子,女人就是白活了!

 

……

 

于是一网打尽,网贷人群越来越多,做出规模来,我华尔街再给你们分拆上市,一下子就是千亿级别的市值,没有钱,我给!

 

大家都在赌,打手团们装着世界永远美好,赌自己不会那么好彩,遇到黄世仁逼债的那一天,有或者心怀侥幸,以为自己脚底油多抹了几层,到时候溜了溜了,当然他们还在赌中国经济能永远高速发展下去。

 

然而,你们何必自欺欺人呢?如果中国经济永远能保持之前的高速发展,你何必拍这种瞄准底层的恶俗广告,诱骗人借钱消费呢?

 

但是打手们都知道,黄世仁的赏格挂在那里,自己不撸着袖子去干,那么就有别的打手冲过来,自己非但没能领狗粮,说不定一脚被踹出狗窝。

 

资本就像鞭子一样在后面抽,为了不掉队,大家也就只好拼了。

 

因为疫情缘故,今年外贸行情不错,但我们真的能说经济好起来了吗?

 

打手们自己心里清楚,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被点名以后,还腆着脸往社区团购里冲,现在哪哪都是存量博弈,所谓的蓝海那是从前。

 

折射到普通人,这一年的日子普遍比往年难过,否则蛋壳也不会那么快爆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还装着一无所知,死命把手伸向了更底层的人,这帮人本身就自制力相对更低,鼓励他们加杠杆消费,这到底想干啥?

 

警惕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是不是高风险信贷,大家心里都有数。

 

永煤暴雷,搞到现在,债市都已经开始要闹连环爆了,央妈周二扔了创纪录的9500亿MLF,为的就是想应对过去。

 

如果这些由不该借贷的底层人民盲目借贷玩出来的次贷再来冲击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华尔街那么看重这些移动互联网巨头?因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太容易了,手机一点,立刻到账,这玩起次贷窟窿来,那可是效率高多了。

 

我也只是个平头老百姓,看到了,忍不住说说,说了又怎样呢?

 

希望读者们看到了,从自己身边做起,遇到那些倔强的年轻人,稍微劝他一劝,如果你自己不幸是这种年轻人,我也劝你一劝。

 

在花钱这件事上,我们最好保守一点,这是在保护自己!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sXVnL9w5BoYg8eHCt4F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