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敏锐的创业者发现了这些年轻人的矛盾心态和消费理念,以及背后蕴藏的庞大市场,痛点被一一发现并挖掘。

 

作者|刘炜祺
编辑|米娜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看着镜子中肉感十足的脸泛着油光,李艾很焦虑。

这种焦虑来自四面八方,让她无处可逃。无论是小红书、微博、抖音,还是朋友圈,迎面而来的巴掌脸、大眼睛、又瘦又美的妙龄少女,让李艾觉得自己也应该瘦下来,仿佛瘦下来就能变美。

于是,李艾一边无法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顿顿外卖、火锅、小烧烤;一边又被小红书博主们推荐的瘦身产品疯狂种草。从早期的瘦身茶、酵素,到今天各种0卡0脂的代餐食品她都尝试过。李艾对《中国企业家》形容自己的生活是“间歇性减肥,持续性养膘”。

她曾花1万元买过康宝莱的代餐奶昔整套搭配方案,因为价格昂贵,在使用初期她严格按照要求,用奶昔代替早、晚两顿正餐,中餐只吃少碳水的食物,“你花了那么多钱,就会忍着不多吃了”。

坚持一个月下来,效果显著,她成功瘦身5公斤。但之后,就像以往每一次减肥一样,李艾慢慢懈怠并逐渐恢复到以前无节制的生活状态,肉再一次长了回来。

如今家里橱柜的角落里,还留有一整罐没能开封的康宝莱奶昔。但这并不妨碍李艾继续尝试其他新的产品,但凡可能有效果的,李艾都会放手一试。“我自制力很差,靠花钱又不费力的方式就能瘦,是最适合我的。”

新裤子乐队的那首《朋克养生》单曲将这种焦虑又矛盾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涂最贵的眼霜,熬最长的夜。啤酒里加枸杞,威士忌加人参。“朋克养生”一词,是这群边“作死”边自救的90后、00后们的真实写照。

敏锐的创业者发现了这些年轻人的矛盾心态和消费理念,以及背后蕴藏的庞大市场,痛点被一一发现并挖掘。

一时间,大健康领域迅速崛起了诸如麦片、代餐奶昔、蛋白棒、鸡胸肉等一批新的消费品牌,贴上“零卡、零脂、零糖、无负担”的标签,填补着市场上原本空白的各类细分赛道。不知从何时起,这些产品有了统一的名字叫“轻食代餐”。

根据《2020代餐轻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代餐品牌数量为2837个,2020年直接增加到3540个。而这些新品牌一经推出,销量呈爆发式增长,显现出巨大的潜能。

随着资本的涌入、创业者扎堆入场,整个轻食代餐赛道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有人也发出疑惑,吃“轻食代餐”真的能“瘦身”吗?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抖音孕育出的代餐新势力

2020年3月,小米众筹上的一款叫ffit8的蛋白棒,凭借14天内销售1000多万元的纪录,横空出世。

一个月后,罗永浩坐在直播间里,宣布ffit8成为自己的官方代餐。在抖音上,ffit8的专有名词是“罗永浩推荐”,老罗直播ffit8的视频、语音cut在全网被疯狂转载。

“赶上去年那场抖音电商直播的流量红利,我们传播得很快。”ffit8创始人张光明对《中国企业家》透露,仅靠抖音流量的导入,靠用户的主动搜索,在2020年6·18期间,ffit8成为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蛋白棒销售额第一的健康食品品牌。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张光明。来源:被访者

“当下,抖音是最大的流量池。”鲨鱼菲特创始人强小明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现在很多新消费品牌的核心流量来源是抖音。

甚至,业内有新品牌的创业者断言称:“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输掉抖音就等于输掉了一切。”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抖音流量运营成为各大品牌商越来越重视的主阵地,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除此之外,新消费品牌特别看重抖音的转化率。据抖音官方数据披露,2020年1月到8月,抖音电商总体GMV已同比增长6.5倍,闭环直播GMV同比增长36.1倍,开店商家数量增加16.3倍。

而ffit8目前在各大平台的销量,排名由高到低分别是抖音小店、天猫、京东、小米。“目前,抖音小店要比天猫多一点点。”张光明称。

“年轻人在哪儿你就要去哪儿。”这是张光明打造ffit8时选择流量平台的基本逻辑。他认为,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品牌认知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化。

“你觉得做年轻人的健康食品,最重要的是产品专业度、功能性?那是你认为,年轻人没人听你讲这些。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喜欢就好,品牌要美、要好吃、要酷、要流行。”在张光明看来,一个从零到一的新品牌,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一定需要不断通过他们喜欢的内容或IP去强化。”这就需要足够多的内容,并且不断地通过内容跟进。

比如,在抖音上搜ffit8蛋白棒,会看到刷不完的短视频内容,无论是明星直播、明星短视频还是达人视频,“我们做了很多内容,告诉大家ffit8蛋白棒是什么,为什么要吃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抖音上,靠着刷屏式的短视频内容攻占用户心智,ffit8品牌成功出圈。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电商老兵发现新商机

除了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等近年崛起的内容流量平台上,也崛起了一批新消费品牌。虽然在很多品牌看来,淘宝平台上的流量早已过了红利期,但与ffit8不同的是,主打鸡胸肉等轻食产品的鲨鱼菲特就是从淘宝上崛起的,而它的总部也设在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

鲨鱼菲特的创始人强小明是一名电商战场上的老兵,有多年的淘系电商运营经验。在寻找创业机会方面,强小明是个坚持“遵循用数据说话”的理性派。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强小明。来源:被访者

创立鲨鱼菲特之前,在2013年,强小明曾携手几位电商爱好者创立了一家名叫“梦想十方”的电商工作室,前后为五芳斋、老金磨方、蒙奇奇等品牌提供过品牌运营和电商服务。操盘过多个食品品牌的强小明,对流量运营、数据运营的一整套玩法驾轻就熟。

因为擅长做大数据分析,在创业初期,强小明最关注网上的各种数据。

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鸡胸肉品类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状态。大量数据表明,消费者在网上搜索鸡胸肉品类的频率是持续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特别快”。但当时市场上能够提供给用户的鸡胸肉产品的解决方案并不友好,大多以冷冻为主。这些产品基本需要消费者带回家自己处理,所以整个产品的消费过程“转化承接极差”。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鸡胸肉品类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大品牌,强小明意识到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当时我们定了几个方向,要去找一些增速比较快、竞争对手相对较弱的偏蓝海市场。”在强小明看来,在当时,这个赛道的市场不是很大,但未来一定是可期的。在对比了几个关键数据后,强小明觉得创业的机会就在鸡胸肉品类。

于是,强小明和合伙人高宁开始携手创业,他负责运营,运动员出身的高宁负责产品。最初,全公司只有一个全职员工,负责管发货和仓库。为节省成本开支,初期的运营团队交由TP公司(淘宝代运营)来做。如此算下来,一个月仅仓储加运营等综合费用,成本基本控制在1万~2万元之间。在打磨产品的近一年时间,鲨鱼菲特前后投入不过10万余元。

经过深入调研,并了解用户痛点后,鲨鱼菲特成立初期便直接切入了用户痛点,将产品定位为:“常温不走冷链、开袋即食、多口味、不添加防腐剂。”

2017年,鲨鱼菲特推出了第一款鸡胸肉产品,并开始市场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以及随着购买率、复购频次、口碑等各项数据的持续上升,强小明坚信“这个方向是可行的”,于是鲨鱼菲特开始扩充品类,从“小步慢走”变成了大步快走。

2017年鲨鱼菲特开设了淘宝店,当年销量100多万元;2018年入驻天猫后,销量达到1000多万元;2019年迎来爆发,线上销量突破8000多万元。

除了在淘系平台开店,2021年,鲨鱼菲特在抖音上的增长也非常可观。2020年12月,鲨鱼菲特的抖音小店开张,据强小明透露,预计今年在抖音小店的销售额能占总销售额的三成左右。“我们在抖音的运营,做得相对比其他平台慢一些,但抖音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互联网连续创业者
试图“救己救人”

与传统消费品牌不同,新消费品牌的创业者们,很多都是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

张光明曾是互联网票务整合平台航班管家的联合创始人,他还是e代驾等多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他的创业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试图“救人救己”的曲折故事。

在2016年,张光明突然被检查出来患有心脏病,这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最终让他发现了新的创业机会。

那一年,他做了心脏手术,换了“牛瓣膜”。突然之间,张光明觉得自己不一样了,他笑称自己变成了一个“生物极客”,因为换了“牛心”,就觉得自己很牛。这场手术除了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变化,也让他突然对健康兴趣大增。

在家休养的半年内,张光明看了很多与营养健康有关的书籍,考了一些营养师的证书,甚至专门去哈佛读了《循证营养学》。因为知道得多了,他更焦虑了。一看超市里的食品配方,“高糖、高油、高热量”,他感觉自己被垃圾食品包围了。

于是康复后,他组织了一个线上的互联网公益减肥组织,教用户怎样才能有效、健康快乐的减肥。这一过程中,他也先后尝试推出过一些产品,比如一周瘦身套餐、防弹咖啡、防弹坚果等健康食品。但都不理想,经常会被用户抛弃。张光明后来觉得这些产品“可能太复杂”,不能有效的成为用户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

过往的经历给了张光明很大的启发,他对ffit8最初的产品定位变得很清晰:一、减糖;二、补充优质蛋白;三、产品要足够方便、好吃、有营养。

“为什么外卖、垃圾食品不健康,大家还是会天天吃,因为它便捷,为用户创造了时间价值。即使大家觉得它不够好,仍然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张光明意识到要想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必须用垃圾食品的方法——要足够便捷,能够创造时间价值,并且要好吃!”

2018年底到2019年初,ffit8确定了品牌、战略规划和产品路线。2019年10月,ffit8的整个产品线发布。2020年疫情,赶上了一波“追逐健康、追捧蛋白质”的风口和趋势,一根35克121卡、富含23%蛋白质的ffit8蛋白棒成为了爆款。

“极致简单、极致方便”,这是张光明打造ffit8所追求的产品底层逻辑。他认为体重管理、补充蛋白质、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饱腹感,这些问题“都应在这根蛋白棒里得到解决”。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打破偏见:
健康的产品不好吃?

如何不停打造消费者喜欢的健康产品,并长期占据消费者心智?这是强小明、张光明等创业者现阶段乃至未来最头疼的事情。

打开淘宝,无论搜索鸡胸肉还是蛋白棒,映入眼帘的各色产品和品牌,能让消费者挑花眼。市面上太多的选择,让这些创业者不得不思考,如何能让用户对品牌产生忠诚度,并不断回购。

健康食品与一般快消品的最大区别是:“需要不断提醒用户”。在张光明看来,人的本性就喜欢“高糖高油”的垃圾食品给味觉带来的刺激性,“吃糖会给人带来快乐”。所以你就要不停地出现在消费者的决策场景中,时刻提醒他“你该吃点健康食品,该管理体重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消费品牌会花大力气去教育消费者。人的“惰性”会让消费者遗忘或生理性“排斥”“难吃”的健康食品,从而追求味觉刺激。这种循环,就像李艾的“间歇性减肥”一样。

当一款产品需要消费者对“自己有要求”,需要消费者去战胜“惰性”,去拒绝各种垃圾食品的诱惑,这还是一门好生意嘛?这样的产品,真的能够长期占据消费者心智吗?

“新一代的轻食代餐产品比上一代产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就像无糖气泡水,相比可口可乐等饮料,除了口感好,还给消费者制造了一个清晰的标签,就是‘无糖’。”在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眼里,这样的产品是可以占据用户心智,“一旦用户对它有了清晰的认知,复购率就来了。”

为在用户眼中形成持续清晰的品牌认知,新消费品牌产品的迭代速度都非常快。据知情人士透露,元气森林仅气泡水一款产品,就孵化出了20多种不同的口味,就是为了不断给用户带来新鲜的感受。

强小明则透露,鲨鱼菲特从推出第一款产品后就不停地在迭代。早期消费人群不多时,一款产品可以引领所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随着消费人群的扩大,针对多元人群,鲨鱼菲特开始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的产品,试图形成自己的产品矩阵,“(对产品)始终保持敏锐度和创新,是现阶段的挑战。”

在产品层面,困扰强小明的另一个挑战是要“好吃”,提起这个话题,强小明用“一把鼻涕,一把泪”来形容这一路探索的不易。“好吃的产品不健康,健康的产品不好吃。”要把不好吃的食物做得好吃,需要“持续性的投入和研发费用,还要多跟消费者互动”。

回忆过往经历,强小明称无论是食材选择、工艺方案,还是调味配方,每年都要从这几个维度衍生好多版本,这是一个“解决起来挺麻烦的过程”。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骨感的现实:
流量在哪里?

如果说打磨产品是创业的第一步,获客就是艰难的第二步。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极致简单、极致方便”是创始人张光明打造ffit8所追求的产品底层逻辑。来源:被访者

记者初次见到张光明,是在北京东城区歌华大厦的会议室中,这是一座联合办公场所,大开间排列着工位,扁平的管理团队,整体工作氛围类似互联网初创公司,而“ffit8”也是靠线上的互联网平台打造出来的新消费品牌。

ffit8创立之初,就瞄准了小米众筹平台,他们看中这个平台的产品背书能力,希望ffit8能够在该平台上线。但“小米众筹要求很严,一般不做食品类,大多是科技产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众筹意料之中地拒绝了ffit8。

但张光明很执着,他花费一年的时间跟小米团队进行讨论。为达到标准,在产品设计上也做了很多调整,并不断地向小米团队解释该产品的独特之处。

双方在之后的多次接触与沟通中,小米团队的态度一直反反复复,非常“犹豫”。2020年疫情爆发后,公众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与日俱增,看到这一市场需求变化后,小米团队终于松口了:“好吧,那就试试。”

2020年3月,ffit8品牌首次在小米众筹平台正式上线,14天内1000万元的销售成绩创造了小米众筹平台的多项纪录,也让ffit8横空出世,打响了品牌声量。小米众筹是ffit8借力的第一个流量场。

趁热打铁,一个月后,ffit8找到了罗永浩,成为罗永浩的直播选品,借助抖音电商的直播流量迅速成为爆品,这是ffit8押中的第二个流量场。

“老罗是一位极客,科技极客,他不轻易做广告代言。”这是张光明选择罗永浩的原因。

此后,ffit8品牌不断的跟知名IP联名,比如超级猩猩、《中国新说唱》《潮流合伙人》等大热IP,不断找到新流量。“在健身房里,超级猩猩是非常酷的品牌,跟这个IP联名就是想打动运动健身的人群。”《潮流合伙人》《中国新说唱》也是同样的逻辑,张光明希望ffit8能够很酷,成为潮流的风向标,“我们选择联名的IP都是能够强化用户认知、创造价值的,这样才能把品牌形象建立起来。”

为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ffit8在营销方面也一直在发力。张光明表示,“品牌发展前期会把一部分毛利及额外的营销费用,用于市场投放,现在获得的融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市场营销的,这是品牌初创阶段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巨头们纷纷进入战场

字节跳动的入局,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赛道沸腾了。

2021年,字节跳动入局鲨鱼菲特,成为其第一大机构股东。

强小明还记得,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第一次联系他,是在2020年9月。当得知字节跳动有投资意向时,他第一时间想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投资我们?”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鲨鱼菲特公司。来源:被访者

为弄清楚字节跳动的投资意图,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投后双方关系是怎样的,流量上是否扶持,是否对别的渠道有要求。”当这些信息都了解清楚后,强小明决定接受字节跳动的投资。

“就是纯财务性投资,不涉及任何战略性或排他性。”这是字节跳动与强小明之间达成的共识。

双方沟通得很顺畅,在首次接洽后,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双方就敲定了投资。除了鲨鱼菲特,据媒体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内,字节跳动还投资了多个新消费品牌,包括参半、云鲸、空卡、懒熊火锅、因味茶等。

2020年,轻食代餐这个赛道迎来了融资潮。这一年鲨鱼菲特先后完成了四轮融资,而ffit8在2020年7月到11月,三个月内便获得了两轮单笔达数千万元的融资。头部品牌超级零、若饭、王饱饱、Smeal等在2020年也都先后完成了至少一轮融资。

这一年,泡泡玛特、完美日记先后上市,元气森林估值大涨。

“2020年是消费品投资大年,很多头部品牌的上市拉动了投资热情。”吴世春对《中国企业家》表示,2019年到2020年消费赛道的投资增长趋势是“很陡峭的”。“我们原来只投资几百万元,现在可能投三个品牌下来,就一共投了几千万元”。甚至因为赛道过热,有很多好的消费品牌“抢都抢不进去”。

除了创业者,资本也看好这个赛道的长期价值。根据欧睿国际报告显示,代餐产品在欧美渗透率高达90%,而国内的渗透率仅为40%。

“Z世代已经崛起,这批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非常认可。”在吴世春眼里,如果对比国外轻食代餐赛道的巨头汤臣倍健、康宝莱等,国内新品牌才刚刚建立,还有很大机会。

目前Z世代用户群体已超3亿人,“不要把它(轻食代餐赛道)想小了。”吴世春以每年每人花费300元~500元为标准计算,未来也有望成为超1000亿元规模的市场。

按照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代餐市场达到661.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达到571.7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会达到1200亿元。

近两年,蒙牛、伊利、娃哈哈、旺旺、中粮、香飘飘、南方黑芝麻、百事等一线消费企业相继推出了代餐产品,试图挖掘潜力巨大的轻食代餐市场。就连主营业务为零食的良品铺子也推出了“良品飞扬”蛋白代餐奶昔。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崛起背后的时代机遇

今日轻食代餐赛道的火热,让早期的创业者有种恍如隔世之感。要知道,在2017年时,这个赛道还是另一番景象,是不折不扣的“冷门”。

“最早创业时,大家都看不懂,鸡胸肉是什么产品?口感会好吗?有未来吗?轻食是不是伪概念?”在创业之初,强小明听到过太多类似的争议。

华创资本投资人魏绪对这个赛道的变化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因为关注消费赛道,魏绪笑称自己,在2017年时是一个“边缘投资人”。

“我是2017年开始看新消费品牌,当时的感受很深。当一群投资人朋友出去吃饭时,大家聊的都是互联网,我说自己投了什么项目,大家一听都说:我们公司不看这个赛道,这就很尴尬。”魏绪对《中国企业家》回忆道。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魏绪。来源:被访者

2018年12月,华创资本参与了超级零Pre-A轮融资,到了2019年至2020年,魏绪发现这个赛道突然有主流化趋势,甚至很多项目都抢不到了。“我们之前投的时候,非常保守,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都已经超预期了,整个行业也都超预期了。”

早年曾留学海外的魏绪,在国外接触过太多零糖低卡的产品。但她回国后发现,这个赛道在国内是相对空白的。

超级零是比较早探索这个赛道的企业,无意间看过超级零公众号内容的魏绪一下子就关注到了这家企业,“投一些创新的,能够在现有产品上更好的去满足大家需求的东西。”这是魏绪的消费投资偏好,超级零希望提供科学的代餐食品,并研发适合国人的创新断糖产品以改善生活,这也是魏绪最为看重的一点。

近两年,轻食代餐赛道的新品牌迅速崛起,也存在时代机遇。在魏绪看来,2017年到2018年时,新消费之所以不是风投机构的typical deal(典型交易),是因为在过去,消费品行业进入的门槛非常高,不是拿钱就能做好的事情。

如今,“物流、仓储、电商、供应链”等基础设施的完备,让消费赛道的门槛逐渐降低;新兴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兴起,也大大降低了获取流量的成本,这让很多创业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去创业。同时,也给了很多新品牌前期试错的空间。

这个赛道未来的发展前景会如何?魏绪毫不避讳的说,“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没人知道,大家还在不断的尝试,未来不排除行业也会出现泡沫。”但她坚信这个赛道一定会留下一些好的产品和品牌,并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轻食代餐收割年轻人

灵魂拷问:吃了真能瘦吗?

“这个轻食代餐产品,吃了真的能瘦吗?”很多消费者有这样的疑惑。

关于产品的定位,轻食代餐品牌的创业者们,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健康食品,而非“瘦身”产品。

张光明形容ffit8蛋白棒产品的核心功能是补充蛋白质、解决饱腹感、降低食欲、减少食物热量的摄入。他称,这与以往喝减肥茶通过排泄、节食减肥大相径庭,是在增加用户营养的基础上,健康的“帮用户管理热量,用蛋白棒替代一顿饭”。

至于轻食代餐产品对“瘦身”是否有效,正如某位投资人所言,“很多人无法坚持去健身房,不会说健身没效果,只会说自己没坚持。代餐也是,不会有人觉得代餐没有效果,只会说我没坚持。”

就像李艾一样,她喝过代餐粉后真的瘦了5公斤,但最终反弹的原因是她无法坚持喝下去。李艾在吃代餐的那段时间内,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减少食物摄入量,最终成功瘦下来,但这是代餐的功劳?还是李艾控制饮食的功劳?其实也很难说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强小明认为,健康食品和瘦身食品不是一个割裂的关系,反而是一种模糊的关系。“轻食代餐是泛健康的标签,是大家对于健康生活的向往。”有一部分人吃轻食代餐是为了瘦身减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想吃得健康一点,“低卡低油低盐”已经是很多人在追求的更高生活品质。

但作为健康食品,轻食代餐这个近两年才火起来的新赛道,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食品标准。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值得消费者信赖的轻食代餐产品,行业也没有相关法律标准。

“行业没有标准,确实会引发市场乱象。”据强小明观察发现,如今是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标准在定义产品,“甚至我看到很多竞争对手,在获取我们的食品标签后,声称其产品成分含量跟我们是一样,但其实只是虚标成分而已,产品里根本没有,但他们的价格会卖得更加便宜,而类似事情时有发生。”

张光明也表示,市面上有很多由代工厂“贴牌”生产出来的蛋白棒,产品成分不明确,贴个标签就拿出去卖了。“虽然大家看着都一样,但产品质量和食材是完全不同的。”

诚如张光明所言,“这个赛道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家都在教育市场。”所以,统一的行业标准还需要时间去逐步改进。同时,轻食代餐还没有出现一款产品像“元气森林的无糖气泡水那样,成为引领新消费行业的大爆款”,而轻食代餐的市场,距离行业大爆发还为时尚早。至于整个行业未来的走向,只能交给时间来解答了。

文中李艾为化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hzbitSX3i6hWIJRt6PTGEw

辉瑞总裁的公开信:一句话,爷不愿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冠东兄的茶室 (ID:christonxu

今天本来想写别的东西,但一个朋友发来了辉瑞总裁Albert Bourla在Linkedin网站上发表的公开信。正好昨天有朋友问到美国宣布支持取消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的事情,我就翻译一下吧,不代表任何赞同与反对的意见。

 

Today I Sent This Letter To Have a CandidConversation With Our Colleagues About the Drivers of COVID-19 Access andAvailability

今天,我发送了这封信,与我的同事们就获取COVID-19的动力与可行性进行坦率的对话

 

Albert Bourla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Pfizer、

 

Dear Colleagues,

亲爱的同事们,

 

The recent announcement that the United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will discuss options to waive some COVID-19 vaccine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has created some confusion to the world. HasPfizer done enough to ensure fair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our COVID-19vaccine? Is the proposed waiver going to bring solutions or create moreproblems? I am writing to you today to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最近,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将讨论放弃某些COVID-19疫苗知识产权的可能性,这给世界造成了一些混乱。辉瑞是否为确保COVID-19疫苗的公平和公正分配做了足够的工作?提议的豁免是带来解决方案还是制造更多问题?我今天写信给你们讨论这些问题。

 

Fair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was ourNorth Star from day on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every country can have accessto our COVID-19 vaccine two conditions had to be met: a price that anyone canafford and reliable manufacturing of enough vaccine for all.

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是我们从第一天开始便坚持的信念。为了确保每个国家都能获得我们的COVID-19疫苗,两个前提条件必须满足:一个任何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以及为所有人提供足够数量且安全可靠生产的疫苗。

 

The first condition was met in the earlydays. Back in June of 2020 we decided to offer our vaccine through tieredpricing. The wealthier nations would have to pay in the range of about the costof a takeaway meal and would offer it to their citizens for free. Themiddle-income countries were offered doses at roughly half that price and thelow-income countries were offered doses at cost. Many of the poorestcommunities will receive their doses through donation. Equity doesn’t mean we give everyone the same. Equity meanswe give more to those that need more.

第一个条件在早些时候就已得到满足。早在2020年6月,我们决定通过分级定价的方式提供疫苗。较富裕的国家将不得不支付最昂贵的费用,并免费提供给本国公民。中等收入国家以大约一半的价格获得疫苗,而低收入国家则以成本价获得。许多最贫穷的社区将通过捐赠获得疫苗。公平并不意味着我们给每个人同样的东西或同样的待遇。公平意味着我们给那些更需要的人更多的优待。

 

Meeting the second condition was much morechallenging but we are getting there with remarkable speed. Thanks to theingenuity and hard work of our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skilled workers, andmultibillion dollars of Pfizer investment, we announced that we will provide tothe world more than 2.5 billion doses in 2021. In fact, our internal target is3 billion doses, so we feel quite comfortable about our commitment. Achieving 3billion doses this year means, by extrapolation, 4 billion doses in 2022. Thesedoses are not for the rich or poor, not for the north or south. These are dosesfor ALL. We have concluded agreements to supply 116 countries and we arecurrently in advanced negotiations with many more for a total of approximately2.7 billion doses in 2021. Upon finalization of all agreements, we expect that40% of them, or more than 1 billion doses, will go to middle- and low-incomecountries in 2021.

满足第二个条件更具挑战性,但我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去完成它。由于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以及辉瑞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我们宣布到2021年将向世界提供超过25亿剂。事实上,我们的内部目标是30亿剂,所以我们对我们的承诺感到骄傲。今年达到30亿剂意味着,以此类推的话,2022年将达到40亿剂。这些剂量不是为富人或穷人,也不是为北方或南方。这些疫苗是为了全球所有人。我们已经缔结了向116个国家供应的协定,我们目前正在与更多国家进行进一步谈判,争取在2021年总共提供约27亿剂疫苗。在完成所有协定后,我们预计到2021年,其中40%或超过10亿剂将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This clearly poses another question. Untiltoday, we have shipped approximately 450 million doses and the balance is morefavorable to high income countries. Why is that? When we developed our tieredpricing policy, we reached out to all nations asking them to place orders so wecould allocate doses for them. In reality, the high-income countries reservedmost of the doses. I became personally concerned with that and I reached out tomany heads of middle/low-income countries by letter, phone and even text tourge them to reserve doses because the supply was limited. However, most ofthem decided to place orders with other vaccine makers either because mRNA technologywas untested at that time or because they were offered local productionoptions. Some didn’t even approve our vaccine. Unfortunately, other vaccineproducers were not able to meet their supply commitments for varying technicalreasons. Most of the countries that did not choose us initially, came back andthanks to our phenomenal supply ramp up, we have started signing supplyagreements with them. We expect the supply balance to weigh in their favor inthe second half of 2021, and to have virtually enough supply for all in 2022.

这显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直到今天,我们已经运送了大约4.5亿剂,而从剩下的疫苗分配数来看,更有利于高收入国家。为什么?当我们制定分级定价政策时,我们联系了所有国家,要求他们下订单,以便我们可以为他们分配剂量。实际上,高收入国家预订了大部分剂量。我个人已经关注此事,我通过信件、电话甚至短信联系了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领导人,敦促他们预定剂量,因为供应有限。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决定与其他疫苗制造商下订单。要么是因为当时没有测试mRNA技术,要么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当地的生产选择。有些人甚至不批准我们的疫苗。不幸的是,由于不同的技术原因,其他疫苗生产商未能履行其供应承诺。大多数最初没有选择我们的国家都回来了。谢天谢地,由于我们的供应能力也开始猛增,我们已经开始与他们签署供应协议。我们预计,2021年下半年的供应量将对他们有利,2022年几乎将有足够的供应。

 

Last week,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rovidethese facts to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and explain why the suggested waiverof IP rights could only derail this progress. Which brings me to the secondquestion. Is the proposed waiver going to improve the supply situation orcreate more problems? And my answer is categorically the latter.

上周,我有机会向美国贸易代表提供这些事实,并解释为什么建议放弃知识产权只会破坏这一进展。这就引来第二个问题。提议的豁免是改善供应情况还是制造更多问题?我的回答是明确的后者。

 

When we created our vaccine there was no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of any mRNA vaccine or medicine anywhere in the world.We had to create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from scratch. With 172 years ofquality manufacturing tradition, substantial deployment of capital, and moreimportantly, an army of highly skilled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manufacturingworkers, we developed in record time the most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machineof a life-saving vaccine that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Currently,infrastructure is not the bottleneck for us manufacturing faster. Therestriction is the scarcity of highly specialized raw materials needed toproduce our vaccine. These 280 different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are producedby many suppliers in 19 different countries. Many of them needed oursubstantial support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to ramp up their production.Right now, virtually every single gram of raw material produced is shippedimmediately into our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and is converted immediately andreliably to vaccines that are shipped immediately around the world (91countries to date.) The proposed waiver for COVID-19 vaccines, threatens todisrupt the flow of raw materials. It will unleash a scramble for the criticalinputs we require in order to make a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 Entities withlittle or no experience in manufacturing vaccines are likely to chase the veryraw materials we require to scale our production, putting the safety andsecurity of all at risk.

当我们制造疫苗时,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生产过任何mRNA疫苗或药物。我们必须从零开始创建制造基础设施。我们拥有172年的优质制造传统,大量资本投入,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支由高技能科学家、工程师和制造工人组成的大军,我们以创纪录的时间研制出了世界上最高效的救命疫苗制造机器。目前,基础设施并不是我们加快制造速度的瓶颈。限制产量的是生产疫苗所需的高度专业化原材料的稀缺。这 280 种不同的材料或部件由 19 个不同国家的许多供应商生产。他们中的许多人需要我们大量的支持(技术和财政)来增加他们的生产。现在,几乎每克生产的原材料都立即运到我们的制造工厂,并立即可靠地立即运往世界各地(迄今已有91个国家)的疫苗。拟议放弃COVID-19疫苗知识产权的行为,有可能扰乱原材料的流动。它将引发对目前我们生产安全和有效疫苗的关键材料的争夺。在生产疫苗方面经验很少或根本没有经验的实体可能会浪费我们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原材料,从而危及所有人的安全。

 

 AndI would like to make a final point. I worry that waiving of patent protectionwill disincentivize anyone else from taking a big risk. We deployed $2 billionbefore we knew whether we could successfully develop a vaccine because weunderstood what was at stake. Just recently, I authorized spending anadditional $600 million on COVID-19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at will bringour total spend for R&D in 2021 to more than $10 billion . The recentrhetoric will not discourage us from continuing investing in science. But I amnot sure if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thousands of small biotech innovators thatare totally dependent on accessing capital from investors who invest only onthe premise tha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ll be protected.

我想提出最后一点。我担心放弃专利保护会抑制其他企业或个体冒风险创新的意愿。我们花费了20亿美元,才知道我们能否成功开发疫苗,因为我们在研发中才了解关键性难题。就在最近,我授权在COVID-19研发上再投入6亿美元,这将使我们在2021年的研发总支出超过100 亿美元。最近的言辞不会阻止我们继续投资于科学。但我不确定成千上万的小型生物技术创新者是否也是如此,他们完全依赖投资者获得资本,而投资者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投资。

 

Ending the pandemic and vaccinating theworld is a massive, but achievable undertaking. We remain fully focused ongetting high-quality,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s to patients all over theworl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o putting an end to this deadly pandemic.Once again, we will not let politics stand in our way and we will continuedoing what we do best – cre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change patients’ lives.

结束这一流行病和给世界接种疫苗是一项艰巨但可以实现的任务。我们仍然全神贯注于尽快向全世界的病人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并结束这一致命的流行病。再一次重申,我们不会让政治阻碍我们前进,我们将继续做我们最擅长做的事情——通过创新与突破改变病人的生活质量。

 

【Albert Bourla签名】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3cqxVn0vL_aTgdHtNTRZA

中国科协主席:常规体检毫无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血压是疾病吗?”
“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
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没有像往年那样致开幕辞,而是选择在特邀报告环节连续抛出这三个问题,开启了其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他还颇有兴致地告知与会者,这个报告将涉及一些“颠覆性的意见”,但都有依据,“是个人一家之言,只提供一个侧面”。
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韩启德自问自答:“不是,高血压只是危险因素。”他援引《辞海》里的说法,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疾病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情况,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
既然不是疾病,需要治疗吗?韩启德曾面向500多位博士生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有1/3的人没有举手,没举手的说:“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治疗呢?”那些举手的人则说,“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而且是危险因素”。接着,韩启德告诉这500多人一个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这个作用很显著。
说完以后,他再次问,高血压需要治疗吗?这一次,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很自然的,大家都举起了手。
这时,韩启德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也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
现在再问:“你愿意终身服药吗?”
全场静默了。
医疗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摆正医疗的定位。韩启德说:“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小概率要干预效果绝对是很小的,但是要落实到个人的话,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在1%的人里面,还是在99%里面的人。”韩启德接着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骨质疏松举例说,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采取措施而受益,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因此受到损伤。
让韩启德担忧的是,这是公众所不了解的,尤其这种情况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他以美国一项研究为例,这项研究涉及7.6万例病人,55岁~74岁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测一次PSA(前列腺癌的一种筛查方法),一半人不做检查,结果怎么样呢?筛查组发现前列腺癌每1万人中有108人,对照组只有97人,前者增加了12%,也就是说PSA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增加了。但是13年以后,结果是,这两组检查和不检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无独有偶,再来看肺癌,美国做了45万人的研究,做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比较,发现每年做X胸片和不筛查差别,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X胸片检查,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如果做胸片再加做痰细胞检查和单独胸片检查比较,死亡率似乎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别。
回归到一个普通民众更能理解的问题:我们做常规体检还有意义吗?
韩启德说,有一个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体检,对死亡率并没有影响。
“但现实是,几乎所有的民众,不管做出什么检查结果都会鼓励他进一步去检查,再加上现在的医患关系,更要查了。”韩启德如是说。
怎么办?这位国际知名病理生理学家并未给出具体的建议,但他给出了一个原则——针对低概率事件要作出合理决策,从而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
此外,还要解决观念问题,“医疗费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时疗效非常好,而如果用在后期临床晚期病人身上,花很多钱但疗效很差。“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基本的医疗上,获益的人数就会非常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韩启德说,“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tDQY–CnsYfHmo3La1hytw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一位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农村的青年才俊,2006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肿瘤内科学毕业,顺利地进入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肿瘤治疗中心,开启了他作为白袍天使的职业生涯。

他不仅将满腔所学,应用在每一位患者身上,还铁肩担道义,常年活跃在知名的问答社区:知乎,短短的2年时间里,发表了95篇肿瘤的科普文章,并且回答了204个网友的提问,吸引了14.5万的关注者。

工作14年后的2020年10月17日,他在医院接待了一位来自青海的马姓患者及其女儿,本以为只是一次正常的接诊。

他怎么也无法料到,后续事情的发展,会在医学界、卫生健康领域,掀起一场惊天骇浪。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明摆着的治疗黑幕正在肆虐,他却始终等不到一个同台辩论,揭穿黑手的机会。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1

2020年10月17日这天,一对来自于青海,已经深陷于绝望之中的父女俩,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女儿为病痛中的父亲,递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陆巍医生,开具的手写化疗方案,其中包括5种化疗药物、PD-1 抑制剂和 NKT 免疫治疗。

马进仓,本来已经绝望了,花费了30多万元,病痛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恶化。女儿再带他从上海来到北京,本来就抱着活马当成死马医的态度,来张煜医生这里撞撞运气。

在她的潜意识里,既然那个在上海的新华医院的陆巍医生,对他们一家既热情,又显得很精通肿瘤治疗的态度,想必就算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换个医生,结论也会差不多。

没想到的是,她把治疗方案转交给张煜医生后,引发了张煜心中的怒火。

张煜的思绪又被召回进了这样的场景:

国内医院肿瘤治疗中,部分医生为了利益,在病患面前贩卖焦虑、夸大特殊疗法的效果,在特殊疗法根本没有得到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诱导贫寒的患者,接受昂贵且违规的免疫治疗,最终人财两空。

在过去的14年时间里,他通过患者不知情的口述而耳闻过,通过互联网角落里只言片语的控诉而目睹过。但是这一天,他终于在诊桌上,看到了一起完整的案例。

他怒不可遏,第一时间在知乎上,发布了一则简短的想法。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在5种化学药物中,张煜发现了一款药物:培美曲塞,和维生素 B12、叶酸、地塞米松一起出现。他说,这一药物并没有胃癌的适应症,「说明书也没有说能治疗胃癌」。

明哥不放心,特意查证了国内知名医学平台:丁香园,所邀请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邵宜的观点。他说:

治疗肺癌的药物,能用于治疗胃癌吗?

除此以外,方案中出现了:安罗替尼、他莫昔芬,一个用于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一个用于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

 

怎么都用在了男性的胃癌上呢?

如果你对NKT免疫治疗不熟悉的话,不要紧,但是你一定听说过百度医疗竞价广告的受害者:魏则西。

2016年,这位年方19岁的大二学生,因为在百度搜索引擎后寻医问药,却被搜索结果页面,导入到一家隐藏在武警北京第二医院背后的莆田系医院。

 

他们诱导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接受了没有任何医学证据的生物免疫疗法,掏空他们全家的钱包后,再送他走上了黄泉之路。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魏则西事件后,2016年5月,当时的国家卫计委,紧急叫停医疗机构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仅允许其作临床研究,不得开展收费治疗。同年12 月,国家食药监局(现为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明确提出将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纳入药品监管。

4年半后的马家父女,花费了30多万元接受的NKT免疫疗法,和将魏则西送走的治疗方法,师出同门。同样是没有任何临床有效证据,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不能推广使用的疗法。

张煜医生的怒火,既是出自一个接受了国内顶尖医学科班教育的医生良知,更是源自他坚守的专业底线。

然而,在他的专业看来本来板上钉钉的错误治疗方案,却被一些所谓的医学专业人士,冷嘲热讽。

当然,这些人都是在丁香园平台上,以匿名的形式,发布看法的。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他们没有哪怕沉下心来读一读陆巍开具的5种化学药物的种类、剂量,也没有深入去了解什么是NKT免疫疗法,只是站在个体化治疗、促进肿瘤治疗创新的角度,为陆巍医生辩护。

比如说,医生虽然治疗时有行业指南,但是并没有标准化解决方案,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在知识范围内,施展个体化治疗方案,完全没必要拘泥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出版的指南、中国本土版本的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

然而,这样反智的言论,出自医生、专家之口,比出自行外人士,更加危险和可怕。

没有人反对治疗方案的创新,但是在我国,若需超指南用药,需要同时具备下列4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药品具有循证医学证据;
 
第二,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手段了;
 
第三,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
 
第四,医院需要建立相关管理机制。

如果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创新,或者超指南、超适应症治疗,就完全由医生个体,超越循证医学的基本证据,而肆意发挥,那请医生治疗,和请屠夫开刀,有何两样呢?

在张煜看来,这明显是陆巍医生,及其背后的既得利益团伙,为了牟利,将患者和家属当做了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实验和宰割,榨干榨净。

于是,他再次编写了万字长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在这篇文章里,他深入揭示了患者和医生的知识不对称现象,同批某些医生同行在肿瘤治疗中的敛财乱象,痛心于监管的缺乏和制约,使得国内肿瘤患者人财两空、医患关系紧张。

虽然引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关注,并成立专家团进行调查。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这是他的对手们,长达11年的布局。

 

他接手的患者,是他的对手们,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请君入瓮的数十万患者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他撞上的是,是一套运作了11年之久不倒、如同永动机一般商业模式之铜墙铁壁。

 

2

此事还得从11年前说起。

早在2009年,一个神秘的人物:徐以兵,从美国回国了。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他199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专业,随后又前往美国杨伯翰大学拿到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此番回国,他的身份是浙江省杭州市引进的著名华侨专家,不仅加盟了「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更拿到了浙江省的侨务专家政府补贴,作为「NK细胞扩增技术的领军人物」出现在杭州市侨务办公室官网与媒体报道上。

当时,杭州的经济尚未腾飞,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后来的巨擘刚刚腾飞,杭州卖地盖楼的财政模式尚未如火如荼,出现一个归国的高端生物医学人才,政治、经济、媒体资源,纷至沓来。

徐以兵,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之帆。

他迅速联合浙江中赢控股集团,创立了浙江中赢方舟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在CCTV《创业天使》栏目中,徐以兵作为该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亮相,介绍他在NK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专利技术。

然而,当时的他,一直想不通,如何让肿瘤、癌症患者,心甘情愿地从医院出来,走入他的商业公司。他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只知道宣传自己掌握的高科技,多么神奇,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直到2015年,他突然悟道了。

仿佛受到了高僧的开光点化一样,他不再固守在自己的公司里等待客户上门,而是把宣传的阵地迁移,渗透到杭州的各大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和医院、医生、患者合作,三管齐下,拓客的触角无孔不入,客源纷至沓来。

首先,和医院合作,在医院内部成立再生医学中心,2016年被国家打击之后,改名叫做:肿瘤治疗中心,以利益分成的模式,诱导医院科室,将绝望之下的患者和家属,推过来接受NKT免疫疗法。

其次,和单个的医生合作,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让医生象征性出几万块钱,就在新设立的商业医疗机构占据了为数不少的干股。肿瘤科的医生,每天都在接触生命边缘的患者,他们看见医生,就如同在崩溃的黑暗中看见了微弱的灯光一样,倾家荡产,都愿意上他的贼船。

病患们不知道的是,在二线以上城市的三甲医院,凡是和肿瘤、癌症相关的科室,面对倾家荡产、一贫如洗的患者,负责任的医生的做法是冷静沟通,甚至有点冷酷地劝退家属,不要人财两空;只有面对经济宽裕,愿意以极大代价去换取微弱希望的家庭,才能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医患合作,去博取一个小概率的机会。

那些热情洋溢、言之凿凿、笑靥如花,动不动说包治百病的医生,才最有可能是口蜜腹剑、丧心病狂的刽子手。

第三,他们会寻找专业的群众演员,常年在聚集了疑难杂症的住院部,深入病患群体,以交流治疗心得的名义,鼓吹就是NKT免疫疗法,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并在不经意间,透露商业公司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明哥咨询了几个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做医生的朋友。他们说,这都是医院的潜规则了,肿瘤科的某些医生,会从基层医院,或者其他病患手中,买新的患者客源,只要成功,

介绍成功一个病患,就给中间人1500元介绍费。

我们活了这么多年,知道证券、房地产、政商界,存在着中介、中间人、经销商、掮客,没想到在医院内部的利益链条,也有类似的角色。

117医院,在杭州有2个分院,就是徐以兵践行这套商业模式,最成功的医院。

2015年,杭州一家本地媒体报道,位于杭州的117医院,作为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引进该技术后,已临床应用于2000人次的治疗。

2016年,又有媒体报道称:中赢生命方舟细胞银行已与全国众多知名三甲医院合作,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和品牌输出,各合作医院实施免疫治疗的患者数量是:

1万名!

3

然而,人一旦品尝到了巨大的利益,就再也不再甘于人下了。

徐以兵,不再为浙江中赢方舟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输出了,他要做自己的话事人!

于是,他退出了中赢方舟公司的股份,单独成立了两家公司:

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两家公司的注册地址,都是都一家办公室,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某企业广场一写字楼中。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此时的他,已经摸着石头过河,成功趟出了一条通往巨大财富的金山之旅。

他开始独立践行从医院内部拓展客源的商业模式了。

既然发展的根据地,已经从杭州拓展到了上海,那么必然从上海的三甲医院下手。

他找到的目标就包括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光找到医院还不够,他需要里应外合的医生。

在浙江大学的一场校友聚会上,哪怕他本科并不是浙大毕业的,既然是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执掌者,他找到了陆巍。

陆巍,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92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此时的他,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担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向同行亮剑,揭开肿瘤治疗黑幕的白袍医生

(左一:陆巍)

徐以兵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教授身份,以及成功在117医院拓展了1万多名患者的经历,成功说服了陆巍。

于是,2014年,陆巍象征性地,分两次转给了徐以兵2万元钱,就成功地成为了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

双剑合璧,里应外合。

他们还差一个卧底。

但是这个卧底于病患住院部的人,必须时常更换,而不能数年都是同一个人。

2019年找到的卧底,名叫陈步海。他常年活跃在陆巍负责的住院病房里,是所有病患中,身体最好、精神最矍铄、话最多的一个人。

他最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和情绪低落、全身乏力、双眼无光的病友们交流感情,加深联系。

后来事发后,《医学界》的记者们,前去采访陈步海,为何殚精竭虑地、不厌其烦地,向其他病友推荐陆巍的NKT疗法、院外的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时,怎么也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曾经患过恶性肿瘤,注射过NKT针的病人。

记者也问过陆巍,关于他曾经入股徐以兵公司,成为股东的事情。他回应道:

至于我如何成为股东,一年后又退出,我已经没有印象了;
如果是股东,我退出后,理论上应该把钱还给我。

明哥真的觉得智商都被侮辱了。

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不仅需要本人的身份证,还需要本人的手写签名、网银的数字签名。

 

他怎么就能忘记了呢?

但是,他们真的成功了。

来自于青海的两位胃癌患者,正好是两姐弟,弟弟是马进仓,姐姐是马秀兰。

在卧底的现身说法下,在陆巍医生天花乱坠地鼓吹下,马进仓和女儿,并没有动心,毕竟5万元一针,实在太昂贵了。

没想到的是,陆巍却晓之以情、动之以利:

既然是陈(卧底)介绍来的,友情价,5万减少成3万元一针;

如果姐弟俩一同接诊,可以每满5针送一针。

如果我们不是当事患者的家人,光听这促销的话术,仿佛置身于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交易卖场。

马进仓的女儿、马秀兰的儿子,一个变卖了结婚的首饰,总共花费30万元,一个变卖了家里唯一的用车,总共花费15万元,为临终的爸爸,临终的母亲,接受了一场精心布局、定点猎杀的注射。

几个月后,马秀兰去世了,马进仓也去世了。

两个家庭已经负债累累,债台高筑,一贫如洗。

4

但是,马进仓的女儿,马荣,依然是幸运的。

因为在他父亲去世前,他们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肿瘤科,遇到了张煜医生。

她不仅知道了真相,也知道了世界竟然会如此残酷。

 

可是,她更想不到,这个仗义执言的医生,竟然会遭到这么大的阻力。

2021年4 月 27 日,卫健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在会上对事件做出回应:

对于张煜明确提到的青海患者的情况,经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评议,认为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

对于反映的基因测序、NK 细胞治疗等问题,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情况,上海卫健委仍在调查中。

这个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农家孩子,接受了中国最顶尖医学科班教育后,又做了14年相关诊断工作的白袍医生,再也坐不住了。

张煜第一时间撰文如下。

—— 陆巍医生对患者的诊疗原则基本没有问题,有的只是小错?我真的很失望,也有愤怒和担忧,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假如连陆巍医生这种胡乱的前所未有的五药联合治疗都是不违反原则的治疗,诱骗患者进行血液 NGS 测序和未经准许的生物免疫治疗都只是小问题。

 

—— 阶段性调查结果意味着陆巍医生对患者的诊疗原则基本没有问题,这个结论「是在为所有的医疗不良行为背书」。如此一来,未来中国的肿瘤治疗很可能更没有规范化可言,某些医生更是肆意妄为,医疗不良行为更难被抑制,患病民众的生命权益如何得到保证?

—— 在陆巍事件中,我也同样非常确定,专家团的意见是错误的,关于陆巍医生的治疗方案基本符合医疗原则的结论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最后,他非常诚恳地请求,允许他和专家团的全体人员进行一场媒体的公开辩论,主题是关于陆巍医生事件中是否违反医疗原则的问题。

如果我输了,我请求卫健委吊销我的行医执照,终生剥夺我的行医资格,无怨无悔!


之所以要赌上自己的职业名誉和生涯,正是因为他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着坚定的信心,更是因为他看不惯丧心病狂、利益熏心的医生败类,能够潜伏在学术界、医院里,继续伤害着底层的普通患者,继续加剧我们社会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这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袍医生,

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斗士。

我们始终相信,医者仁心、白衣天使的职业荣誉下,总有那些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依然有菩萨心肠的青年医生,不齿于和精致利己主义者为伍,大声疾呼。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M3SPPqNL5tqEIM3AYGX_tQ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我辞掉在谷歌的工作,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已经 3 年了。这是我迄今为止收入最高的一年,年收入 6.3 万美元,比 2019 年增长了 7 倍。

 

今天是我辞掉在谷歌的工作,创建自己的软件业务的 3 周年纪念日。在第 1 年和第 2 年结束时,我都作了总结,所以,是时候分享我的进步了。

这一年,一切顺利

在我自己工作的头两年里,我的总收入不足 1 万美元(约人民币 6.5 万元,平均年入 3 万元),第 3 年我的目标是赚取 2 万美金的收入。

这一年过了一半,看起来我的目标要落空了。我的业务每个月总共能挣 300 美元,而我的新点子没一个管用。

5 月的一款新产品奇迹般地扭转了局面。截至去年年底,我获得了 6.3 万美元的收入,远远超过了我的目标。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嗯,我的净收入还是个负数,不过这次我有个好的理由!

目前,我在销售实物产品,因此,我的收入比支出滞后两三个月。每笔销售的利润都在 30~50%,所以最终数据将会跟上。

按项目介绍

TinyPilot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TinyPilot 是我为了远程管理服务器而开发的一个廉价设备。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的所有软件开发都是在家庭服务器上完成的。它工作得很好,除非我搞砸了网络配置或者想要安装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我的服务器没有连接显示器或键盘,所以我必须把它放到我的办公桌上,用工作站的所有线缆都插到服务器,等我做完了再把它们换回来。

我了解到树莓派(Raspberry Pi)可以伪装成 USB 键盘,而且我也了解它可以捕捉视频。要是一款 Web 应用将这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将树莓派转变为微型远程管理设备,结果会怎样?

经过几个月的修修补补,我有了一个工作原型。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我制作的 TinyPilot 的原型,通过 IP 设备的开源 KVM。

我很质疑这玩意儿是否有市场?为什么有人会从我这里买这种设备?它只不过是一个广泛可用的硬件组件的集合而已。也许每个星期会有一两位客户来购买,所以如果每套设备能赚 80 美元的话,那就值得我花时间包装和运输订单。

于是我就此发表了一篇博文:《TinyPilot:以不到一百美元构建一个通过 IP 设备的 KVM》(TinyPilot: Build a KVM Over IP for Under $100)。

很快,我意识到这个生意和我以前做过的任何生意都不一样。这篇博文发表后不到 4 个小时,客户们就从我的存货里买下了全部 9 个套件,而且他们还继续购买,即使是延迟交货。

不到一个星期,这篇博文就带来了 8800 美元的销售额。它登上了 Hacker News 的头版,并成为有史以来最热门的“Show HN”帖子之一。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TinyPilot 在 Hacker News 和 Reddit 上的回应。

在最初的那个高峰之后,销售额有所下滑,但 TinyPilot 自那以后一直保持增长。在销售实体产品方面,我并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我很快就学会了如何管理库存,如何系统地执行订单,如何与供应商合作制作电路板和 3D 打印外壳。

TinyPilot 以近 5.4 万美元的收入结束了这一年。我的净收入仍然是负数,但这是因为我的成本是前期的。TinyPilot 在 2020 年的支出包括持续到 2021 年 2 月的库存。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绝大多数代码都是我写的,但我雇了一个开发人员来帮助我打理销售页面。

登上 Hacker News 头版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登上 Hacker News 头版的是我博客写作的课程。

五月份,我给同行导师小组做了一次非正式的演讲,题目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软件博客》(How to be a Sort of Successful Software Blogger)。我试图讲解我在 Hacker News 和 Reddit 等网站上写作的成功技巧。分享这个过程非常有趣,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材料。

在这一年里,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在付费课程上教他们所知道的东西。TinyPilot 向我展示了将我的博客与我的业务联系在一起有多强大。如果人们喜欢我的博客,他们也许会有兴趣购买一门我的写作课程。

录制课程比我想象的要难。我本来打算工作 30~40 个小时,但后来变成了将近 200 个小时。

该课程在 2021 年 1 月推出,所以下面的数字不包括推出后的订单。迄今为止,销售情况并不好,但是要知道长期的收益还为时尚早。不管怎样,我为这本教材而骄傲,我的一些学生告诉我,这些课程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mtlynch.io (博客)

在博客方面,今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更有策略的思考。2020 年之前,我的写作态度是:“这个主题现在就在我的脑子里,所以我要把它写出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有时候博文能找到读者,但更多的时候,却不能。

今年,在我开始撰写任何一篇新文章之前,我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1. 有多少读者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有办法打动他们吗?

  2. 这一点小小的规划,让阅读量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 2019 年,我的文章在第 1 周平均有 5000 个读者。在 2020 年,这个数字跃升至 25000 个。在我发表的 9 篇新博文中,除了一篇之外,其余的博文都登上了 Hacker News 头版,其中有 4 篇出现在第一的位置。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我在 2020 年底,从这个博客上删除了所有合作伙伴关系。

失败的项目

在过去一年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经验之一就是,追求正确的想法意味着拒绝错误的想法。6~8 周后,如果一项业务无法带来有意义的收入,我就会转向其他客户,或者转向一个全新的项目。

Is It Keto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Is It Keto 告诉读者哪些食物适合酮基饮食(keto diet)。

从 2018 年起,我开始开发 Is It Keto 网站。这是一个简单的网站,告诉你某些食物是否适合酮基饮食。

2019 年我放弃了这个网站,但在我的一些新的商业想法失败之后,在 2020 年 4 月又重新开始。Is It Keto 网站虽然盈利,但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每名访客带来少于 0.01 美元的收入,因此需要大量增加访客和 / 或收入。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我试图把文章的写作自动化,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 Is It Keto 网站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 100% 的原创,是由我或者我雇佣的写手们定制撰写的。在回顾我已有的内容时,我注意到一致的模式,我可以把它们抽象到一个模板中,然后添加正确的食物名称、照片和营养信息,这样能够快速地创建新的网页。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在模板中创建 Is It Keto 网站的文章,采用程序化方式。

一开始,将内容模板化似乎可以每周增加数百篇文章,但事实证明,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如此快速地扩大规模是一项挑战。在 2 个月内,我只设法增加了 118 篇文章。我添加的模板越多,速度就越快,但增加的内容却没有吸引到足够的用户,不值得。

另一个想法来自我的朋友 Justin Vincent,他听说我的网站每月 70000~100000 的页面浏览量,收入却如此之少,这让他很震惊。他建议我创建一种付费的姊妹产品,用 Is It Keto 来吸引合格的潜在客户。

我测试了一些酮基饮食社区和应用程序的登录页面,但只有 0.1% 的访客注册了更多信息。TinyPilot 项目就在这时开始起飞,所以我把 Is It Keto 放到了次要位置。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我在 2020 年 1 月放弃了膳食计划。

WanderJest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WanderJest 帮助喜剧迷找到附近的现场喜剧表演。

WanderJest 是我在 2020 年初开始的一个“短命”项目。我把它描述为“一种类似 Bandsintown 的应用,但它是用来寻找喜剧”。(译注:Bandsintown 是一款获奖的 Android 音乐会信息和现场音乐会发现应用。)

我喜欢喜剧,但我已经错过了无数次在我附近看喜剧演员表演的机会。要么是我没有加入正确的邮件列表,要么是没有关注正确的社交媒体账号,要么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查看 Ticketmaster。WanderJest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将尽可能多的节目列表来源聚合在一起。

我计划通过和电影院的联盟交易来赚钱,但是没人用我的折扣码。后来新冠疫情一爆发,我就关闭了网站。

Portfolio RebalPortfolio Rebalancer(投资组合再平衡应用)帮助被动型投资者管理他们的投资。ancer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Portfolio Rebalancer(投资组合再平衡应用)帮助被动型投资者管理他们的投资。

我的投资组合是不同类别的股票和债券的组合,每种资产类型都有一个目标比例。随着价格的波动,我的投资余额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必须不断调仓,才能回到我的目标比例。每一年,我都会这样重复几次,单调乏味地把数字输入电子表格,直到一切看起来都正确为止。

如果一个 Web 应用可以自动实现这一点呢?我做了一个快速的原型,并在 reddit,我的博客和谷歌广告上进行了分享。第 1 个月,该工具吸引了 1000 名访客。很遗憾,只有一个人注册了免费试用,他们从来没有升级过付费计划。起初我就不相信这个主意,因此一个月后我改变了主意。

经验教训

产品与市场契合是魔术

寻找“产品与市场契合”(product/market fit,PMF)意味着要创造一款产品,并与足够多的客户建立联系,从而让你的业务充满活力。当创始人谈到实现产品与市场契合时,他们以一种同样令人窒息的语调描述寻找真爱。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了。

在我独自工作的头两年半里,我会花几百个小时来执行一个想法,却只看到几美元的额外收入。初看起来,TinyPilot 就是产品与市场契合,我一发表博文就知道了。

对于 TinyPilot,我感觉是产品推动了业务,而我则顺其自然。有几个月,我在管理业务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它一直在发展。

当我对产品进行改进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而且是实质性的。11 月,我发布了一款高端型号的新 TinyPilot。第 1 个月就卖出了 55 台,创造了 1.4 万美元的额外收入。比起我在 Is It Keto 和 Portfolio Rebalancer 上 0.1% 的注册率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成功的业务创建无需全天候

我还清楚地记得 2017 年底在 UCB 喜剧剧场看的一场演出,但我却不记得演出中的任何笑话。我只记得全程都在担心口袋里的寻呼机会随时响起,迫使我赶紧回家。

我在谷歌的团队有一个“随叫随到”的轮值制度,也就是说,每 2 个月,你去哪都要带着一个寻呼机,持续两周。如果寻呼机响了,你必须在 30 分钟内做到“手指放在键盘上”。

离开谷歌后,我对自己未来的计划没有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不再使用寻呼机了。而我也没有—我拒绝认为任何停机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我的脑海里开始浮现出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这件事阻碍了我的前进。别的创始人都在创建承诺持续可用的服务,而我为什么要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成功呢?

幸运的是,Jason Cohen,这位非凡的引导型创始人告诉我,继续做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好吧,他并没有确切地告诉我,但感觉他是直接对我说的。Cohen 在他长达 32 分钟的精彩演讲《设计理想的引导型企业》(Designing the Ideal Bootstrapped Business)中,强烈反对创始人创建“实时”业务。他解释说,如果你是一家自筹资金的小企业,不值得让客户半夜把你叫醒。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视频网址:https://youtu.be/otbnC2zE2rw

我很高兴自己没有向恐惧屈服。TinyPilot 离“实时”已经很远了。客户在他们自己的硬件上运行我的软件,这样我就可以关闭每台服务器和代码库而不会影响到任何人的工作流程。

成功比失败更有压力

虽然 TinyPilot 并不要求持续可用性,但我却常常忘记它。

自从我大张旗鼓地发布之后,有两天我都无法入睡。我把所有 9 套设备都寄给了我的客户,然后苦恼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假如所有人都收到他们的设备,却没有一个可以使用呢?假如我的客户想让 TinyPilot 做些完全不同的事情呢?要是每个人的服务器都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从谷歌辞职后,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第三年,我从年入 3 万做到了年入 40 万

 

我打包的最初 9 份 TinyPilot 订单

幸运的是,最初的客户都很喜欢他们的 TinyPilots,所以我终于如释重负。但是每隔几周,就会有新的事情发生,这让我担心了好几天。比如,邮局丢失了一批关键部件;一个积极的评价促使订单激增,耗尽了我的库存;我弄错了一份海关表格,担心自己会在出口监狱坐牢,并为此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我所感受到的压力是自寻烦恼。谁会在意我是否几天都没货?由于计划不周延误了订单,我感到非常焦急,害怕会使客户失望,但从来没人会抱怨。实际上,当我向客户道歉,说货会晚到的时候,客户只会说他们被感动了,我会花时间告诉他们。

为了减轻压力,把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开,我做得越来越好,但这是个持续的过程。

给去年的目标打分

去年年初,我制定了 3 个高级别目标。

在我的各项业务中赚取 2 万美元的收入

  • 结果:收入 6.3 万美元。

  • 成绩:A+

一开始看起来很黯淡,但我远远超过了我的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因为我在 2019 年的收入只有 7200 美元,增长了近 7 倍。

发表 10 篇博文

  • 结果:发表了 9 篇博文。

  • 成绩:A-

我本来打算发表 10 篇文章,但为了开设我的写作课程,我没完成第 10 篇文章。尽管如此,今年我在博客上的成绩还是让我非常满意。我写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使我感到自豪,也使我和读者产生了共鸣。

学习一项新技术

  • 结果:学到了更多的 JavaScript 知识。成绩:B-

  • 本想找个借口学习 Rust,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相反,我在 JavaScript 方面获得了广度和深度。我已经知道 Vue,但今年,我学会了 Gridsome,一个基于 Vue 的静态网站生成器。我用它建立了我的 TinyPilot 销售网站,并重写了 Is It Keto 网站。

我还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纯 JavaScript。TinyPilot 的 Web 应用是用纯 JavaScript 写的,没有构建或编译的步骤。令人吃惊的是,避免使用现代 JavaScript 框架可以节省大量的复杂性。

第 4 年目标

将 TinyPilot 的年收入增长到 60 万美元

嗯,尽管听起来有些疯狂,从 2 万 / 年的目标变成 60 万 / 年,但我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

TinyPilot 在 2021 年 1 月赚了 4.3 万美金,因此,按每月平均 3% 的增长率计算,它一年可以赚到 60 万美元。

发表 6 篇博文,出版一本书

自从我开始为自己工作之后,我就一直幻想着自己能出版一本书。今年,我终于做到了。

这本书将教给软件工程师一些提高写作水平的实用方法。暂定书名为《重构英语:软件开发者的有效写作》(Refactoring English: Effective Writing for Software Developers)。

TinyPilot 自动化管理

在 TinyPilot,我的女朋友和我一起兼职,负责库存管理和包装订单。我们喜欢在一起工作,但这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系统,规模非常小。假如我们中的一个有几天没空,很快就会有大量的积压。

我想把我们的流程系统化并外包出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放两个星期的假,而不至于一切都停滞不前。

结束语

在我辞职之前,我不断地看书,听关于初创公司的播客节目,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是无限的可能性。

当你经营自己的业务时,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有 1 个月的可用时间和 1 万美元的资金,就有数百万种方法来开发你的业务。你可以增加新的功能,尝试新的营销策略,或者雇佣新的销售人员。你可以创造出一种在你的行业中没有人见过的全新技术。

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总是处于一种预定的职业阶梯上。要取得进展,我必须证明自己达到了与日常工作只有一点点相似的任意标准。如果经理让我增加一个新功能,我就不能说:“不,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营销策略,所以我要去做这件事。”但对于我自己的业务,我经常说这样的话。(不过目前,经理和员工都是我自己。)

当我终于看到我的一项业务取得了财务上的成功,而且有了更多的收入,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就像我希望的一样好玩。尽管压力很大,但很有趣。

我再一次感到无比的幸运,能够为自己工作,我希望永远做下去。

作者介绍:

Michael Lynch,独立开发者。单元测试爱好者。TinyPilot KVM 开发者。曾在谷歌、微软工作。

原文链接:

https://mtlynch.io/solo-developer-year-3/

转自:InfoQ

– EOF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l7ocZUsq3j5kFmpXG_y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