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之所以关注这个是因为最近罗永浩被强制执行的事又刷屏了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众多网友都在关心他6亿的债务靠直播能不能还完,可惜翻遍知乎没人说得清楚,作为一个专门写钱的自媒体人,心里不由生出些责任感,于是趁这机会分析下抖音的直播收入。
经调研抖音直播有以下3块收入:
1、音浪
抖音有2种虚拟币,一种叫抖币,一种叫音浪,抖币是粉丝给主播打赏时用的虚拟币,用人民币购买,1人民币可以购买10个抖币,买完抖币就可以给主播刷礼物了。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而音浪是主播端的虚拟币单位,粉丝用抖币给主播刷礼物,到主播那就显示为音浪,抖币与音浪的比例是1:1,主播可以从后台将音浪提现成人民币,10音浪兑换1人民币。
音浪收入抖音会抽成,主播到手一般在30-55%之间,根据是否加入公会以及音浪多少来定,罗永浩这个级别应该能拿到55%
通过某数据平台查到罗永浩过去30天直播了27场,累计收到206.7万的音浪。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兑换成人民币则是 20.6万,按照55%的分成是 11.33万,按照这个月收入,罗永浩一年靠音浪能收入 11.33*12=136万人民币。
点击抖音直播的小时榜也可以查看主播音浪,通过这我们也可以估算这些主播的收入。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2、坑位费
想让罗永浩带货是需要花钱买坑位的,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20年初罗永浩第一场直播时每件商品的坑位费是60万,后面热度下降后坑位费在20万上下浮动。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数据来源:https://www.sohu.com/a/410436636_161795
不过并不是每场直播的坑位费都有这么高,挖数观看了4月15日晚的直播,该直播罗永浩没有参与,在线人数峰值只有1.7万人。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相比罗永浩自己主持的直播峰值的200多万人相距甚远。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已知坑位费跟观看人数正相关,假设264万人观看时一个坑位费是20万,那么1.7万人观看的坑位费大概是 (20/264)*1.7=1300元
 
通过他家公众号可以看到过去1个月27场直播中,罗永浩亲自主持的只有9场,其余都是由员工主持,从公众号可统计到其每次直播呈现的商品数均值是49件,如果南都报道的坑位费为真,可计算其一年的坑位费收入是:
 
罗永浩亲自主持:20万坑位费*49个坑*9场*12个月=10.5亿
员工主持:1300*49*(27-9)*12=0.13亿
以上汇总是 10.63亿
这数字够大的,晚些我会再去观看一场罗永浩主持的直播确认下在线人数。
3、带货佣金
从数据平台查看到罗永浩过去1个月27场直播的累计销售额是 4.77亿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假设其没有刷单,忽略各品类毛利率的不同,直接引用罗永浩20年6月在一场采访中说的直播利润率百分之十几。

罗永浩做直播一年能挣多少钱?

简单取15%,那么过去1个月27场直播的利润是 4.77亿*15%=7155万。
按这个数字一年则是 7155*12=8.58亿
汇总以上三部分得到罗永浩单个抖音账号的年收入是 19.22亿人民币
 
当然这个是公司的收入,还要扣除各种成本如员工工资、供应链等等,最后分到罗永浩个人头上的肯定远远没有这个数。
PS:罗永浩直播销售额和音浪数据来自 蝉妈妈平台,以上数据基于各种假设,特别是坑位费那块,仅借此让大家了解抖音的直播收入构成

-END-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DZkSAeFBckZu1DhMeWpiA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作者 | 王延鹤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下半局:万物直播

 

1月18日,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国家经济数据,四季度GDP增长6.5%,全年GDP总量首次破百万亿,全年增长2.3%。

 

细看三架马车,出口拉动GDP增长0.7%,投资拉动2.2%,而消费下拉0.5%。

 

在主驱动力的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增长7%,基建投资增长3.4%,而制造业投资减少了2.2%。资金虹吸之下,钱有没有流往实体经济?

 

A股市场仙妖股频频,北深上广豪宅一天抢光,飞天茅台一瓶难求,共同构成了去年资金流势不可撼动的三角。

 

另一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9.2万亿元,比2019年下降3.9%,受限于一季度19%的负增长,市场缓慢恢复,而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行业仍饱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2020年各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唯一快速恢复的是线上消费。2020年在线商品零售和服务达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到社会消费总额比例上升到30%。

 

居家隔离创造的机会风口,大幅压缩了线上经济的成长时间,使电商、直播带货、外卖、社区团购、居家办公等线上行业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市场图景。

 

2020年被称为“直播带货元年”。在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总额约为4512亿,而2020年已经突破1.15万亿,增速达到200%,已经占到线上零售总额的10%,而预计今年还会翻倍,达到2万亿规模。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图源:艾瑞咨询

 

在“买它!买它!”的吆喝声,和抖音《少年》的背景音乐里,中国人终于敞开了钱包,共同创造了直播电商超高速成长的神话。这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天时:东风提前到来

 

线下市场受到冲击,商家和大量囤积的货物必须转型线上找出口。这绝不意味着,去年直播电商的飞升是暂时性承接线下市场的体量。

 

渠道已经开始升级进化,对所有商家来说,这是一个不all in就会掉队的局面。

 

直播电商的消费者市场教育、习惯培养几乎从数年,压缩到两三个月在中国完成。

 

从外贸工厂小老板,到佳琦薇娅、罗永浩等红人,到小米雷军等头部品牌,大家都姿势一致,躬身入局直播电商。

 

平台加码了直播内容,商家建立自播渠道,中小企业都在寻找机会。

 

·地利:万事俱足

 

直播电商元年的到来,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聚集高度完善的必然结果。

5G高速网络和手机普及,让人与信息高速连接;

 

移动支付体系成熟,让钱自由流通,让交易快速完成;

 

廉价、高速的物流网,2020年快递量超830亿件,同比上升30%,平均每小时产生1千万个快递;

 

云计算、人工智能快速推进,面向未来的数字新基建开始发力。

 

这让直播有了“万物皆媒”的基础。直播作为一种传输信息更大、更实时交互、更智能的形式,有了普及的基础,使人与万物更高效地连接、理解和交互。

 

在未来,万物无不可直播。

 

·人和:结束野蛮生长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战略推动下,一切促消费、提内需的都得到了政策扶持。去年从中央到多地方都出台了直播电商的扶持政策。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智谷趋势

 

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迅速膨胀,来自监管方面的指导性政策也引导着直播电商走向正规化,如假冒伪劣、燕窝糖水事件等种种乱象,都被纳入了监督之中。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智谷趋势

 

野蛮生长的时代褪去,接下来是天高地阔、各凭本事。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直播电商2021:钳形战场

 

电商一日,世上一年。

 

仅仅一年时间,中国人见证了电商格局再次巨变,内容流量平台横跨入电商战局,依靠直播电商的布局,使电商场域的流量发生了钳形运动。

 

过去,中国人习惯了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为主的平台格局。

 

直播布局是电商平台在流利红利见顶后,传统渠道获客成本变贵,而寻找的新流量入口——这就是“电商+直播”逻辑。

 

而现在,是“直播+电商”,是掌握着流量的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强势入局电商业务。

 

直播是他们变现的途径,电商是这些平台要在广告收入外要长出的第二条、第三条盈利曲线。

 

在过去,线上交易的链条长这个样子:

 

供应商、品牌方供货→社交、内容、种草/拔草等流量平台,负责触达消费者、建立信任→流量导入电商平台完成交易。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图源:国盛证券

 

整个交易依靠跨平台的协作完成,各环节的参与者都能有自己的位置。

 

消费者因为购物需要,会先在各方寻找商品信息,然后再在电商平台完成购买。

 

如今,这个链条上游的流量平台们,掌握着消费者信息入口的内容、社交等平台,他们发现自己的流量池为什么要专门导入电商平台变现?

 

为什么不能自己建立生态,让整个交易链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实现“平台内循环”?

 

流量做出了钳形运动:过去在电商平台付款的消费者,现在成为上游内容生态里的“留量”。

 

2021年电商的钳形战场上,两大趋势已经确立:

 

内容型流量将被all in——电商平台丰富内容,内容平台加码电商;

 

直播电商仍将是流量变现的最短途径——所有商家、所有产品、所有人皆是直播中心。

 

内容平台中,抖音电商在过去半年跑出了一条加速度曲线。

 

在抖音日活6亿的巨大流量池里,只要能产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的内容,在AI智能推荐下就能得到流量曝光,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有机会。

 

去年1-11月,抖音电商的GMV增长了11倍,抖音小店增长45倍,开店商家数量增加17倍。

 

疫情时期,抖音的助力农产品专场、“县长来直播间”发力,110位市县长在直播带货中卖出1.23亿农产品,其中6819万来自贫困县;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4月份罗永浩牵手抖音,首场直播斩获了超1亿的GMV,使抖音电商的直播带货能力得到认证;

 

从6月电商业务升格为一级部门后,抖音电商的引擎被完全开动。

 

8月的“抖音奇妙好物节”总成交金额突破80亿元;

 

双十一“抖音宠粉节”,抖音电商直播累计观看人数126亿,成交额破187亿元;

 

刚刚落下帷幕的“抖音抢新年货节”,支付成交额达208亿元,多项直播纪录被刷新。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半年的时间,三次活动发力,让抖音电商跨过了几个阶梯,成为现有格局中的一匹黑马。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大象之舞:新玩法样本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抖音电商,再贴切不过。

 

先一步躬身入局的各层级玩家,在抖音的流量红利中经历一轮淘洗沉淀,有人逆势赚钱,有人起起落落。

 

但大家仍然拼命抢入抖音电商的赛道,因为在这急速的上升周期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机会。

 

如果说,抖音的玩法可以归纳为:内容为王,流量为本,AI为魂。那么抖音电商的新玩法,可以通过今年的“抢新年货节”找出样板间。

 

·最短交易链路——极致性价比

 

这是目前,消费者选择直播电商的最大原因:直播商品拥有极致性价比。

 

每个直播间都是流量中心,达成了“供应商-直播间-消费者”的最短交易链路。掌握流量的达人拥有议价权,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商家用于渠道营销的成本被降低,所以能给到直播间更低的价格。

 

对抖音电商而言,整合供应链仍然是其最主要的一项进行时任务。

 

·分享美好生活——匹配需求、做到留量

 

内容电商和直播电商的魅力在于,传统电商仍然以“人找货”为主,而直播电商是典型的“货找人”模式。

 

作为内容平台的抖音电商,对于消费者的画像是更加内容化、场景化的。消费者使用抖音时带有娱乐、休闲、浏览美好生活的想法,他们会与更符合他们价值观、生活品质的商家匹配和互动。

 

追求女性独立、自由、敢为气质的人服装品牌罗拉密码(LOORAPWD),吸引了大批喜欢女性独立美、女王范的受众。

 

在年货节中,干练打扮的罗拉11个小时卖出了6600万的交易额,一战成名。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透过视频化内容、直播即时互动,观众能更直观感受到商品效果,也给了品牌展示供应链、建立品牌文化的途径。

 

·建立品牌势能——“抖品牌”现身

 

这是今年抖音年货节的一大亮点,联合商家打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IP的主题年货。

 

使大量商品得到“年味”加持,顺应国潮崛起的大形势,传统的玉石、汉服、酒业生意在抖音上连出爆品,

 

除此之外,一批老字号和传统品牌也在抖音上得到加持,荣事达推出了“瑞鹤”小电器爆款,百草味的国家宝藏联名款,御泥坊的“杨贵妃同款”化妆品……

 

这意味着抖音电商也具备了产生“抖品牌”的基底,未来会迅速孵化出具有文化势能的新锐品牌。

 

·“反马太效应”逻辑——万物生长

 

以零粉丝直播为代表,把直播门槛放到最低,就是要让所有中小品牌、个体都参与进来,在抖音日活6亿的巨大公域池里开花结果。如今,哪怕罗永浩也只是这个池中的一颗硕果,而不是根系。

 

在抖音年货节第一天,广东夫妇(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创造开播3小时GMV破亿,直播总GMV3亿元的成绩,其中作为“好物推荐官”代言的Whoo后天气丹(化妆品)单品GMV突破2.8亿。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1月20日12点,苏宁易购超级买手开启抖音直播,最终直播间单场直播GMV达到3.08亿,创造抖音直播带货单场成交历史纪录。

 

·考核机制游戏化

 

多元、垂直的榜单体系,将流量不断精细分解,给到所有品类冲击曝光位的机会。

 

而流量分化的考核也通过“做任务”、“排位赛”等方式被拆分开精细化运作。

 

例如,主播达成每日任务(带货GMV、购买人数、直播时长等)就能赢得奖励,获得粉丝券、排位赛等多级DOU+流量加持。

 

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结语

 

每一种新模式、新现象、新趋势的出现,都意味着新的红利。

 

迈入直播电商2021,内容电商时代,在钳形运动的双方博弈下,传统电商格局会继续被打破和重构。

 

随着市场不断完善、规则化,那个躺赢的野蛮生长时代一去不复返。

 

不论是还在观望的商家品牌,面临转型的中小商家,信心勃勃的创业者,想要以红人达人为职业的主播们……

 

在这个仍然日新月异,仍然心潮澎湃的流量战场上,只有早日入局、亲身体验才能更快感受到市场的潮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RF0n2NDkH3mLVPAGfwA0A

东北小镇的互联网生意经

一个常住人口约只有5000多的东北小镇,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着网红主播、微商的职业。

作者 | 孙实

来源 | 腾讯科技

(ID:qqtech)

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漠河市阿木尔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名字。

黑龙江的漠河位于中国的最北部,号称中国的北极,部分时日还能体验极昼、极夜,偏远而寒冷。阿木尔镇是隶属于漠河市的小镇之一,用“人迹罕至”来形容这个距离中俄边境仅100多公里的边陲小镇,再合适不过。每天仅有两趟火车路过,从省会哈尔滨出发,要17个小时才能到达;冬天徘徊在零下四十度左右的极地气温(雪乡冬天约为零下15-20度),更是让众多游客望而生畏;冬天晚上七点以后的主干路上,几乎空无一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镇,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着网红主播、微商的职业,把大兴安岭地区的特产桦树茸、不老草、山蘑菇、山木耳、蓝莓等,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有人做到了一年带货销售额百万;曾经仅有中国邮政覆盖的阿木尔,如今汇集着顺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九家快递公司,每天的收发货邮件往来不息……腾讯科技亲赴大兴安岭腹地,解码这个东北小镇的网红生意经。

2014年:小镇转型网红的分水岭

阿木尔镇的常住人口约有50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下属阿木尔林业局的职工,小镇境内森林覆盖率为90%,因此可以说当地大多数居民是靠“森林”吃饭。

官方资料显示,2014年之前,阿木尔林业局的主营收入就是商业性采伐,以2013年为例,产品销售收入为5979万元,利润2179万元,职工人均月工资达到2234元。

但到了2014年,形势陡然发生了变化。当年1月8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14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要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其中阿木尔林业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以后,阿木尔林业局没有了主营收入来源,企业自身收入锐减,只能向中幼龄林抚育、特色种养殖、林下经济和旅游经济等产业转型,但是产业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期内难以显现。因此,阿木尔林业局只能靠国家实施的天保工程补贴,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和职工的基本生活。

阿木尔林业局党委书记胡守庆对腾讯科技表示,当时摆在阿木尔林业局面前的路不多,主要就是天保资金,这笔钱只能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实现停止商业性采伐之后的平稳过渡。

“我们林业局分为计时工人和计件工人两种,停伐之后,计时工主要从事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物等工作,工资来自天保资金,好歹还算是有保障。但是计件工是以木材生产收入为主,停伐之后彻底就被断了收入来源,这部分人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转型是摆在这部分人,以及我们林业局主要领导干部面前,最迫切的事情。”胡守庆说道。

发现大成子、刘老四:网红小镇由此开始

就在阿木尔林业局和职工还在思考如何转型的时候,短视频、直播大潮已经从一线城市渐渐涌向偏僻的东北小镇,而大成子(真名潘玉成)、刘老四(真名刘景海)就是阿木尔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2016年,当时借了20多万开了烧烤店的大成子,迷上了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刷手机,打发时间。刷的时间长了,大成子渐渐也有了自己拍视频、自己直播的想法。

最初大成子主要拍摄、直播的内容就是河里捕鱼、上山采蘑菇等内容,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这样的画面,对于生活在大兴安岭以外的人来说,却充满了新鲜感。

此外,大成子当时也赶上了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流量红利巨大,因此粉丝增长很快,一年时间粉丝数量就达到了20多万人。

数十万的粉丝规模,已经让大成子具备了初步商业的能力。当时快手等平台尚未开通购物车功能,但是已经有粉丝通过私信功能,给大成子留言,希望购买桦树茸、山蘑菇、木耳等大兴安岭的特产。

看到这样的留言,大成子意识到这或许是发财的机遇,于是就通过上山自采、从当地居民手中收购等方式囤货,然后寄给有购买需求的粉丝。“一天能赚200多元,一个月的话大概是5000、6000元,已经比开烧烤店赚的多了。”大成子对腾讯科技表示。

尝到了红利之后,大成子也逐渐把事业重心逐步转向短视频和直播,并且瞒着父母把烧烤店出让给别人,而当时开烧烤店借的20多万,只还了一半。“后来这事还是被我爸发现,尤其看到我天天拿着手机在街上、在河边转悠来、转悠去,气得他差点要动手揍我。”时隔多年,大成子笑着回忆。

与此同时,还在为解决职工收入问题而发愁的阿木尔林业局,也发现了大成子这样一位网红。据胡守庆回忆,当时大成子的粉丝大约有20万,但由于大成子辍学较早的原因,在和网友互动的时候,有些东西表达不清楚,比如有网友问北京到大兴安岭的距离,大成子都不知道。

胡守庆提到:“后来他直播的时候,我有时候就在后面跟着看,及时提醒一些他不知道的知识点,和网友的沟通交流也更顺畅,全面提升大成子的直播水准,帮他带动提高粉丝数量。”

除了在直播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阿木尔林业局还在宣传等方面为大成子提供支持,比如把大成子推荐给主流媒体报道,并且登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舞台,粉丝量逐步提升,最终达到了如今的百万级销售额。

另一个阿木尔镇的网红刘老四,是当地林场的一名职工,负责砍伐一类的工作。但在2014年之后,刘老四收入降低,也开过小饭店,但是都不咋挣钱。

跟大成子一样,在2017年前后,刘老四开始接触短视频和直播,顶着来自家人指责的压力,从喜欢看发展到自己亲自去试水。但不同的是,刘老四错过了直播和短视频最初的风口,导致他第一年直播的效果并不好,仅仅涨了3万多粉丝,差点想要放弃。

“当时我们林业局已经开始重视互联网这一块儿了,他们帮着我在林场搭建了一个蒙古包,还有其他拍视频的一些素材,我在深山老林里待了一夏天,拍拍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正是因为这些有特色的东西,我的粉丝一下子突破到小20万。从那儿之后直播人气上来了,有人开始给我刷礼物、打赏。”刘老四说道。

刘老四最初的收入主要是通过打赏,一个月刚开始3000-4000元,等到再过一年,一个月就已经能挣到1万-2万,已经远远超过林业局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

当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肯吃苦的人。尽管大成子、刘老四这样的阿木尔“顶流”,已经做到了年入百万,但是早期为了能够吸引粉丝,俩人都有过冒着零下几十度严寒下河的经历。

大成子回忆说:“当时我妈看到我那个视频,心疼的都哭了,我也担心等老了会坐下病,但是没办法,我没啥才艺,唱歌不行,跳舞不行,只能豁出去,用身体去拼,给自己拉点粉丝。不过现在好点了,我现在的直播主要是做铁锅炖,来向外界展示我们东北的文化、特产。”

“现在一年通过直播带货的销售额,能有100万,最终到手赚到的,也能有20万、30万,可以说是我们这边、我这个年龄段里,最能赚钱的一拨人吧。”大成子说道。

刘老四也对腾讯科技表示,自己一年通过打赏和直播带货的总收入,也差不多是百万级。“不能说是我们镇的首富,有点太高调了,但小日子过得也都不错。”

在扶持网红方面,阿木尔林业局重点是在政策和资源方面提供支持。政策方面,鼓励员工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开展直播等副业,资源方面,比如提供车辆,创办直播网红中心,帮助职工解决直播方面的基础设施问题。此外,在转型早期,阿木尔林业局甚至还会给主播一些金钱方面的奖励,金额在数百到1000元不等。

“通过帮扶大成子、刘老四,让他们在网上赚钱,他周围的人看到了,大家都会觉得大成子、刘老四挺能耐,烧烤店、饭店都不干了,去搞直播,去那里面卖东西,这样就会带动这些人也都跟着学,然后我们也给这些想学的人帮助,比如帮他们联系车,搭建直播间,打造网红创新中心,这就是我们为职工想到的发家致富的道路。虽然这里面林业局没有获得太多的收入,但是我们通过帮扶政策,让职工富了起来,这也是我们这些领导的KPI。”胡守庆总结道。

网红的批量复制

大成子、刘老四通过直播,带动了一大批林业局职工和小镇居民纷纷“下海”,转型主播,王福帅和小满哥(真名满坤霄)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王福帅是林业局的职工,负责森林防火工作。在停伐之后,心思活络的王福帅,买来一些机器,想通过做手串、雕刻,卖出去补贴家用。

但怎么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由于爱唱歌,王福帅平常经常玩全民K歌,也会在上面发布一些自己做小玩意的动态,“就有人给我留言,建议我通过小视频、直播一类的平台,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所以到后面我也开始在快手、抖音上面卖这些东西。”王福帅对腾讯科技表示。

通过讲段子、拍做饭视频,王福帅渐渐积累了一些粉丝,到了后来,又把经营范围渐渐扩大到大兴安岭的特产,比如桦树茸、木耳:“最火的时候,两个月的时候卖出去5000多单,每单能赚2-3块钱,这么算下来我每个月能赚好几千,要知道我的基本工资也才1000元左右。”

不过王福帅也提到了这段时间遇到的困境:“这几个月生意不行,连1000都没赚上,分析了一下,感觉是因为最近我在卖水葡萄、旱葡萄、高粱果这些东西,太垂直了,官方不给上热门,导致流量不行,所以近期也在不断跟官方沟通怎么调整。”

小满哥是2020年5月刚刚入行的新主播。“疫情结束以后,我感觉可以出来活动了,就去钓钓鱼,然后总能发现一些挺好的景色,没啥事发个快手、抖音,感觉效果还不错,就坚持那么做了。”

小满哥也承认,自己在才艺展示、综艺秀、讲段子方面,没有太多的天赋,所以自己的直播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户外的美景、户外的冰雪,利用大兴安岭的优势,搭建雪屋、冰屋,如果有粉丝来旅游了,邀请他们来雪屋参观游玩。

由于做主播的时间不长,小满哥现在的粉丝数量只有1.4万,因此暂时还没有什么收入。小满哥表示:“会有一些人私下跟我聊,让我帮着寄一些山货,但不是很多,基本上可以把户外的一些费用赚回来。”

但小满哥强调,自己会在主播这条路上坚持下去:“直播以后就应该是一个趋势,哪怕是赚不到钱,也应该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万一以后还能从这当中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止网红,微商也席卷了小镇

据胡守庆介绍,目前全镇在互联网上“忙活”的人有600人左右,占小镇居民的十分之一,其中有200多人是主播网红,另外400人做的则是微商生意,其中孙秀丽是阿木尔微商的代表人物。

来自山东的孙秀丽,在十多年前嫁到了阿木尔,早期是在当地一家私企工作,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企业关门,孙秀丽的收入来源也就断了。可以说,孙秀丽转型微商是被逼出来的。

谈起做微商,孙秀丽表示这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2015年那阵,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这些东西,所以我也跟风发了一下,但是那个时候商业性没有这么明显,就是尝试一下。”

据孙秀丽回忆,当时在2015年6月,当时大兴安岭收山,跟着家里人上山,拍了一些原始森林、野生蓝莓一类的图片,就发了朋友圈。发完之后,发现有好多亲戚朋友来咨询。“我一看大家挺感兴趣的,然后自己就尝试着多发了一些。”

孙秀丽刚刚做微商的时候,还遭到了公公和婆婆的反对。“他们觉得我不上班,天天玩手机,就有点生气。但是等到后来做大之后,自己从小平房搬到了楼房,下一步打算买辆车,算是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吧。”

目前,孙秀丽的经营方式是利用社交媒体来发展线下代理:“我一个人的微信最多也就5000人,认识的人有限,所以我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招了一些代理商,让这些脱不开身,又走不出家门,或者是离不开工作岗位,但是又想做一份副业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

据孙秀丽介绍,她过去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万。“她这么一个微商的销售额,可能都比我们林业局一年的收入都多了。”一位林业局的职工笑着说。

按照孙秀丽的规划,自己未来打算重点做两件事情,其中一个就是也试水短视频和直播,因为直播间的购买力也是不能忽略的,另外一个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立一个公司,把大兴安岭的特产包装成网红产品。

直播、微商产业链延伸出来的快递员和跑腿员

网红、微商给阿木尔小镇带来的财富效应,正在持续扩散。

任冬明、刘桂霞夫妇都是林场职工,在林场停伐之后,他们夫妇俩一个负责清雪,一个负责防火,工作以外的空余时间比较多,于是就想干点其他能够创收的副业。

“但因为我们两个年纪都大了,网红和微商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选择了代理申通这个快递站点。”刘桂霞表示。

由于阿木尔镇的快递员有限,所以在当地基本没有快递员上门送货、上门取货的习惯,收发货都靠当事人自己到站点办理。

刘桂霞表示:“我们两个早上比较忙,早上我们到店之后,把货都得理出来通知客户,人家有时间就来取。但赚钱的业务还是发货单子,每个单子赚几毛钱。”

“说实话,单靠大家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上买东西,我们这儿只负责收货,是不赚钱的,这个店应该撑不起来,主要还是靠这些网红、微商,他们在网上做生意,然后来我这儿发货,我们才能赚钱。所以,如果没有这些网红、微商,我也不太会考虑代理这个站点。”刘桂霞感慨道。

跑腿、闪送一类的业务,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大多数是用来寄送文件、贵重物品,或者代买餐食,但对于阿木尔这样的小镇,这样的业务显然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

与东北很多城市一样,阿木尔镇的年轻人也正在逐步向外迁移,但是又有很多类似身份证续签的业务需要回乡办理,这让很多人感到不便,正是面对这样的需求,“刘帮办”团队应运而生。

“刘帮办”团队联合创始人董志梅,同样也是林业局职工,失去了收入来源之后,董志梅最初选择和孙秀丽一起做微商,在朋友圈、微信群卖点木耳、蘑菇,每个月能做十几单的生意,因此也认识了不少家乡的人。

随着接触人群的逐步扩大,有些本地人就提到了上述情况,因为时间有限,有些事情不太方便回乡办理,就请董志梅帮着跑腿代办。

董志梅至今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代办业务:“第一单就是30块钱,还是我和合伙人一起做的,她家开复印社,她负责复印那些证件,我去跑腿办理,俩人各分15块钱。”

随着代办业务的逐步增多,董志梅建起了五个微信群,只要有人在群里发需求,自己就接下来,最远的业务能延伸至100多公里以外的漠河县城。“当然,这类业务的收费就得高一些,不过也就200-300块钱,至少得让我们把车费赚回来。”董志梅表示。

写在最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下岗潮曾席卷东北,国企下岗职工的生活窘境还曾成为许多影视剧的题材。20多年过去,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手机、电脑都可以成为勤劳致富的工具。生活关上了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对于那些顽强、乐观的人来说,总能找到生存的机会。

据介绍,阿木尔600多位网红、微商每年的销售额达1500万元左右,相当于停伐之前,阿木尔林业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或许阿木尔——这个东北小镇的网红生意经,可以为更多地处偏远的小镇、以及更多在国有企业转型中迷茫的员工,提供借鉴。

东北小镇的互联网生意经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k69sayW5Nn_rfn_qtV3Yg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最近暴跌的,除了A股市场,还有罗永浩直播带货的成交额!
 
罗永浩以第一代网红的情怀,踏上了今年最大的风口——直播带货,终于走上了卖艺还债之路。
4月份,罗永浩以6000万的价格独家签约抖音平台,跑步进场直播带货。由于罗永浩自带1400万粉丝,再加上抖音平台的资源倾斜,第一场直播带货大获全胜。
 
总成交额达到了1.68亿元,总观看量高达4800万人次。抖音平台名声大噪,如果把签约费当成广告费,抖音算是赚回来了。
 
商家有没有赚钱不知道,但罗永浩第一场直播,赚得盆满钵满。
 
有人做过统计,罗永浩收到的打赏费有180万,坑位费保守估计1300万,佣金保守估计1000万,出镜广告费预计500万。一场直播下来,罗永浩个人进账3000万!
 
这也仅限于第一场直播,罗永浩后面的直播带货成交额,开始调头直下。7月10日的一场直播,成交额更是降到了冰点,只有500万元,还不到第一次的零头。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从1.68亿,到最近的500万,罗永浩的直播带货成交额暴跌了97%,可以用“雪崩”两个字来形容。
 
即使单场只有500万的带货额,罗永浩也是稳赚不赔,如果他的坑位费依然保持60万一个,“血亏”的将是背后的商家。
 
此时的坑位费,真的是个巨坑!
01
其实,带商家入坑的,除了罗永浩,还有吴晓波。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个推广《大败局》的论坛上,评价罗永浩做锤子手机失败的根源:入错行、梦太大。
 
去年吴晓波的杭州巴九灵借壳全通教育上市失败,罗永浩评价吴晓波也是:入错行、梦太大。
 
两个入错行、梦太大的男人,终于进了同一个行业,做了同一个梦。
 
6月29日,吴晓波终于被火爆的直播带货所吸引,在淘宝直播上搞了一场长达5小时的《新国货首发》。
 
第二天,吴晓波发出战报:累计观看人数871万,成交额5216万。从他发的朋友圈状态来看,他对此次直播的业绩还算满意。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但是相比罗永浩,吴晓波的这个数字就显得有点难看,总成交额不到罗永浩的三分之一,总观看量还不及对方五分之一。
 
同样的,吴晓波是稳赚不赔,倒是苦了那个国产奶粉商家。吴晓波直播坑位费高达60万元,可直播卖出的奶粉只有15罐,还被退了3罐,平均每罐的销售成本5万元。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怎么算,这对商家来说,都是一门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网红直播带货,原本是商家拓展销售渠道的一种方式,却万万没有想到,成了网红收割商家的镰刀。
 
罗永浩、吴晓波在直播带货上看起来胜负已分,但两者都算是赢家,被他们带到坑里的商家,才是最大的冤大头。
 
但这也不是大网红的专利,明星带货坑死商家,更是家常便饭。
 
明星的粉丝更多,受众更广,正常逻辑上来讲,明星带货应该更加成功,所以他们收坑位费,会更加昂贵。但直播带货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活,术业不精的明星们,翻起车来,比网红更狠。
 
李湘也是很早进入直播带货的明星,去年就有一个商家花了80万,请李湘直播卖貂毛羽绒服。直播开始时,这款貂毛羽绒服的销售是26件,直播5分钟后,依然只有26件。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这就尴尬了,80万元买李湘5分钟直播时间,一件衣服也没卖出去。更为悲剧的是,直到现在,也没人知道这羽绒服是什么品牌。人家赔本能赚个吆喝,这个商家连吆喝都没赚着。
 
还有个商家,花了30万请柳岩卖早教机,虽然柳岩很敬业,非常卖力,但苦于没有流量,花钱买了抖加的流量,也没卖出多少。
 
明星带货,坑死商家,也是家常便饭了。
 
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只要不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专业机构,直播带货越热,被坑死的商家就越多。
 
在直播带货的浪潮中,最受伤的,就是那些付出巨额坑位费的商家。
02
不是所有的商家都血亏,否则这个游戏早都玩不下去了,而能让商家盈利,也只有头部的几个超级主播。
 
当大家都在说直播带货是风口,是最火爆的行业的时间,进入的商家和主播就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淘宝直播倾力打造薇娅、李佳琦这样的现象级主播的原因。在风口上,参与的商家越多,进入的主播越多,平台也越赚钱。
 
在一片火热的直播行业,不仅仅商家被坑,一大票不知名的小主播,以及刚进入直播行业的新人,都会被这个行业所坑。
 
媒体上宣传都是薇娅、李佳琦一年带货几十亿,个人一年赚几个亿,购豪车、买豪宅,仿佛直播行业一片金矿,只要来采就能赚到钱。
 
BOSS直聘研究院做过一个报告:在一线城市,直播带货主播的月薪普遍比较高。杭州平均月薪能达到11537元,广州平均月薪10028元,深圳平均10382元。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看起来平均月薪,相比其他行业,已经高出一截。但对于进入行业的俊男美女来说,这个收入水平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
 
而且,能够拿到高收入的主播,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要远远低于平均水平。报告显示,有七成的主播,实际收入不超过一万元。
 
直播带货的另一个泡沫,就是人才泡沫,能拿到高收入的人才,往往自立门户;靠基本工资的主播,带货的销售额可能还养不活自己。
 
大网红、大主播的高坑位费,可能误伤商家;而有些小主播、小网红,则玩起了潜规则,套路商家。
 
小主播们为了获利更高的坑位费,首先会去刷粉丝,100元就能增1000个粉丝关注。商家和主播谈合作时,第一个看的就是粉丝数量,粉丝量上去了,坑位费自然能上去。
 
即使没有坑位费,粉丝量大的主播,也能谈到更高的佣金分成比例。为了能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真正合作的时候,主播们又会花钱刷流量,刷观看量。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在抖音上刷100个直播观看数量,只需要43元;在淘宝直播上刷10000个观看数量,只需要120元。这些数据不仅能骗合作的商家,也能用来忽悠潜在的商家。
 
有的主播收入靠佣金,为了多拿佣金,主播们就会组织刷单。直播结束后,根据下单金额提取完佣金,那些刷出来的单就会退货。
 
商家不仅损失了佣金,还损失了运费,甚至还可能留下一堆滞销的库存。
 
中小主播们被虚假火爆的直播带货行业所坑,躬身入局,正儿八经赚不到钱,只能靠歪门斜道坑商家钱。

 

03
直播电商被炒得实在太火,火到一些城市都坐不住了,押宝直播行业。
 
广州是传统商贸极其发达的城市,但在电商崛起的这十几年,广州慢慢落后了。
 
为了扳回一局,广州把宝押在直播带货行业,想借此弯道超车。
 
今年3月,广州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直播电商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未来三年打造直播电商之都。
 
6月,广州高调启动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这场直播节持续整整3天,80多个MCN机构参与、10万多个品类商品悉数亮相,累计超27万场直播场次。
 
6月10日,广州花都区发布将打造“直播电商名都”,大力实施直播电商带动网络零售“十百千”倍增计划:到2022年,建成10大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直播电商基地,打造100家直播示范店,培育和引入1000名以上带货达人,实现全区电商网络零售额超1000亿元的目标。
 
7月,“广州直播电商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广州大学举行。这是广州提出打造“著名的直播电商之都”后,第一个成立的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拔得头筹,广州也是拼了。
 

 

 

电商的大本营杭州也不甘示弱,杭州市的余杭区也要打造成“直播经济第一区”,对有影响力的直播人才,可以享受“国家级领军人才”的待遇。
 
而上海就更狠了,直接将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上海落户,享受了科研工作人员都不一定能得到的待遇。也是期望李佳琦能够带动上海的直播经济,做大上海的直播带货行业。
 
罗永浩直播带货暴跌97%,刺破了2020年最大的泡沫!
为了抢占直播第一城,各大城市都发了疯似的抢人才,给户口、给地、给钱、给政策。其疯狂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入行的小主播、商家们。
 
 
04
直播带货行业的泡沫,膨胀得足够大了,连城市的决策者们都感到焦虑,仿佛错过了直播带货,就错过了未来。
 
这也难怪罗永浩、吴晓波这些名人们,会纷纷入局,仿佛不直播带货就错过了10个亿。
 
一边是网红们的成交金额一日不如一日,大小商家被坑无处哭诉,还有众多小主播拿着低廉的基本工资;一边又是各大城市争抢成为直播带货第一城。
直播带货的虚火,真的能支撑一个城市未来的梦吗?
 
看看这些网红们带货的翻车事故,再思考一下直播带货的商业本质,2020年这个最大的泡沫,是不是快刺破了呢?
 
就像两年前的区块链一样!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SSeAjqyNHgHgK3mIYe81A

老罗直播,老罗是渣男吗?

老罗是渣男吗?     

作者 | 林默

报道 | 花儿街参考

ID:zaraghost

 

     

 

愚人节刚刚顺着直播带货的风势从理想的高地上下来的老罗,又被人架上了道德的高地。

    

1

 

愚人节刚刚顺着直播带货的风势从理想的高地上下来的老罗,又被人架上了道德的高地。

 

7月14日,罗永浩的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7月18日晚8点,交个朋友直播间的五位年轻主播将首次在淘宝直播带货》,宣布自己团队的5位同事将要去淘宝直播间带货。

 

——罗老师你不是抖音一哥吗?你咋能去淘宝直播呢!

 

一时间这个48岁的秃头胖胖男人仿佛被人现场抓了奸,还有人奔走发声为“原配”主持正义:罗永浩,请不要背叛抖音。

 

老罗是渣男吗?

 

多年商场打滚,大起大落,名利一层层穿了脱脱了穿,但无论是出于良心还是树立人设,罗永浩始终很紧张自己身上那条“道德”底裤,紧张自己的信誉和名声。按照他的说法,高中时父亲找人开后门送他上学,是自己这辈子唯一的良心污点。

 

也正是为了把锤子科技欠下的钱“一分一分地还上”,他才做起曾经不屑一顾的“靠嘴吃饭”的行当,接过了抖音抛过来的橄榄枝,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

 

老罗是渣男吗?

 

其实当时快手甚至给出了接近抖音三倍资源的承诺,但急着还债的老罗拒绝了,理由还是“信誉很重要”。

 

2

 

老罗的兄弟、陌陌CEO唐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对方不要把罗永浩写成一个道德卫士,“不要再给他施加这种压力”。

 

毕竟,换个角度,“道德”的牌匾妥妥的就是最醒目的标靶。再是清白无瑕的人儿,只要落入口舌之争,最后都得沾上一身烂泥。何况老罗身上,本来就分分钟都能抠出一堆槽点来。

 

唐岩一语成谶。那么多年站在舆论场风口浪尖上的罗永浩也明白,自己已经无法完全忽视他人的目光。“就像我要去扶一个老太,以前我也绝对会去扶,但扶就完了。现在我还是会扶,可心里会想,有人在看着我。”

 

他不bb直接做了调整:

 

老罗是渣男吗?

 

也就是说,把7月18日这场淘宝直播由自己公司的“交个朋友直播间”改成了同事朱萧木的个人直播间。这似乎是一种无言的退让:这场直播不再是老罗公司的公司行为,而只是朱萧木的个人直播。

 

但话说回来,如果道德的归道德,商业的归商业,捋一捋就知道,其实这事儿跟什么“背叛”、“劈腿”没有关系。

 

跟抖音签合约的也只是老罗自己,并不是老罗公司“交个朋友”。所以“交个朋友”开拓其他业务,包括去淘宝直播,都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商业行为。事实上,618前夕,“交个朋友”就在淘宝开了“专属店”,当时也没人质疑老罗要背叛抖音了。

 

老罗是渣男吗?

 

3

 

不过,这一来一往背后,多少也能看出,老罗和抖音的这桩“婚姻”,在最初的蜜月过后,开始呈现出一地鸡毛的迹象。

 

愚人节1亿多的首秀过去之后,老罗在抖音直播带货的成绩一路下滑:

 

老罗是渣男吗?

 

顶着“抖音一哥”的头衔,但根据WeMedia发布的《直播电商主播6月TOP50榜单》,在有618这个电商大促节点的6月,老罗的直播带货成绩仅列第47位。直播100天,成绩下滑97%。

 

虽然这个中年胖子身上的锅如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但这事儿该老罗背锅吗?

 

抖音和老罗合作的基础是各取所需。他固然是在抖音上挣了钱,6亿的债有望一年半还完,但同时也已经给抖音的直播电商贡献了绝大多数的GMV和声量。没有老罗,抖音做电商这件事绝无可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更别提在618时大谈“直播三国杀”。

 

然鹅,老罗“靠嘴吃饭”的本事再牛逼,也不能单靠自己撑起那么大一个场子。他当前的惨淡带货成绩,其实是抖音整体直播带货垮塌的缩影。

 

在老罗之后上抖音直播带货的陈赫,同样是一鼓作气,再而衰,首秀8000万,短短一个月后就缩水90%,走出了完全一样的轨迹,甚至下滑更快。

 

所谓的三国杀,或许不过是短命的战局。

 

4

 

对于抖音来说,与其盯着老罗是不是渣男劈腿了,更重要的或许应该是重新审视直播带货这条路本身。

 

“抖音网红报价贵、ROI低,前期的一波‘收割’后,抖音小店功能不完善等等问题暴露出来,这已偏离了做电商的初衷。”有MCN机构负责人、参与过多个平台直播活动的资深电商人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抖音明星带货近期全面垮塌的问题出在策略上。

 

老罗是渣男吗?

 

618前夕,抖音成立电商事业部,正式高举大旗杀入电商领域,直面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但做电商之重,重在基础设施,这不是单单靠大手笔砸钱就能跨过的,拿阿里来说,花了10多年时间才构建起如今包括供应链、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在内的电商护城河。

 

摩根大通在近期发表的报告中也认为,目前大部分品牌和商家都依赖阿里的在线交易体系,不太可能转向短视频平台,抖音电商不太可能打破阿里在电商领域的主导地位。

 

抖音做直播带货,仍然是流量变现的广告逻辑,商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据说老罗是宁可赔钱也不愿完成挂抖音小店的“KPI”,因为确实太不完善了。

 

再就是用户心智的老问题。相比淘宝“买买买”的定位深入人心,用户打开直播其实潜意识里就有了花钱的准备,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内容平台,用户绝大多数是奔着娱乐资讯来的,更习惯的是给喜欢的主播打赏,而非买他推荐的东西。

 

如何让用户认可抖音的电商属性,同样非一朝一夕之功。转化效率太低,且没有商家体系的支撑,最终造成抖音等流量平台的直播带货短期一时热闹,但现在却快速遇冷。

 

7月17日,因为突发急性肠胃炎缺席前一次直播的罗永浩又回来了。可以看出来,这一次“交个朋友”直播间的场地和设备都升了级。

 

当天晚上,他又惯性嘴瓤翻车,夹心饼干“两袋”发货变“四袋”,只好赶紧再上微博挂出补偿方案。

 

老罗是渣男吗?

 

粉丝们纷纷留言:“故意卖个破绽回馈粉丝吧?”“车翻得越狠,人设越稳。”“老罗,每次都很体面。”

 

顶着“背叛”的帽子,一向坚持做人要“体面”的老罗也回应了外界对其前段时间带货成绩下滑的质疑。

 

用他的话说,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前一段时间分散精力忙别的事情,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全力改进主营业务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

 

老罗是渣男吗?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QGvJDW3MIIH-431Jnvo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