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跌买入和普通定投的比较

 

 

 

每天看到大盘涨跌,我们可能常常会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只要跌了我就买入,坚持下去是不是会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同时拿普通定投来做参照比较。
测算规则简单介绍如下:在区间段上,我们选择自2015年12月15日到2021年5月31日,之所以选择这个区间是因为起始点差不多,从3500点到3600点,期间经历了宽幅震荡。而在买入时点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只要上证指数单日下跌超过1.5%就单笔买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代码:885001.WI)1000元。
 
逢跌买入和普通定投的比较
逢跌买入和普通定投的比较
数据来源:Wind,2015/12/15-2021/5/31 (红色部分)
风险提示:上述结论依赖多种假设,不作为投资建议,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数据显示总共有84次逢跌买入的机会。假设每次投入1000元,那截止到期末累计收益率是86.65%,总投入84000元,赚了72786元。
 
如果是普通定投,假设从2015年12月开始每月15日开始定投,每次定投1000元,收益率是82.05%,共66次扣款总投入66000元,累计收益54151元。从收益率比较来看,两者差异不大。逢跌买入投入的金额更大,赚得也相对更多一点。
逢跌买入和普通定投的比较
数据来源:Wind,2015/12/15-2021/5/31
风险提示:上述结论依赖多种假设,不作为投资建议,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这里我们可能会想,除了跌幅超过1.5%的其他情况呢?比如下跌1%或者2%,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没问题,我们分别按照上述的规则,还是每次逢跌买入1000元。假设跌幅设置为超过2%,累计投入的次数和金额会变少,但收益率会提高。而当跌幅设置为1%时,累计投入的次数和金额会变多,但收益率会略微下降。
 
从收益率的角度,设置逢跌买入的参考值越低,效果(收益率)通常会更好,相反参考值设得高一些,效果会差一些。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跌幅参考值的设置问题,如果设置得小(比如下跌1%就买入)的话相比普通定投累计投入的金额更多,这就涉及到本金是否充足。如果设置的参考值更大(比如下跌2%才买入)的话收益率会更高一些,但累计投入金额会更少,累计收益也会更低。如果我们资金比较宽裕可以放宽参考值至跌1%,这样虽然累计收益率低一点(85.27 vs 86.65%)但累计收益高了不少(13.5w vs 7.3w)。
从对比的结果来看,还有一点也值得关注,为什么逢低买入相较定投来说,收益表现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按直观感受来说,每笔都买在下跌时候,成本应该很低;而定投严格按照约定日扣款,那有可能会扣款在高位,最后的成本应该更高,两者的差别很大才对。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尝试理解。首先参考值的设置如果是下跌-1%或-1.5%,那么累计收益率的差别就没有那么显著,但是如果参考值设置成-2%,累计收益率就提高了不少。
其次更重要的是,理想中的逢低买入,是“感觉”总是能够买到阶段性的“最低点”,但我们在这里的依据是“相对跌幅”,而不是绝对值,也就是说,回撤可能出现在高位也有可能出现在低位,因此实际的逢跌买入可能并不是每次都出现在低位,也有可能是相对高位上买入。在这种情形下,所谓“逢跌买入”就能都买到最低值实际上是一种“错觉”。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也做过类似的测算,他写道“如果在这52年期间(1940-1992),每年的1月31日都定期定额追加1000美元,52年后,你所投资的52000美元将会增值到3,554,227美元。如果你够有勇气,可以在每次股市下跌超过10%后,再追加1,000美元。这52年中股市下跌10% 以上共有31次,这样加上每年年初投资的1,000美元,你的总投资为83, 000美元,经过52年后会增值到6,295,000美元。”这意味着当大多数投资者因市场回调吓得纷纷卖出股票时,如果再追加投资,就可能会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
逢跌买入和普通定投的比较
数据来源: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1940-1992每年1月31日定投标准普尔指数以及标准普尔指数每次回撤10%追加的两种方案
 
当然以上都是基于一段时间的历史收益率测算。对于那些资金宽裕并且积极的投资者来说,定投+逢跌买入或许可以提供长期更高的回报。对于资金没有那么宽裕并且保守的投资者来说,逢跌买入可以提供更高的回报率,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如果投资者嫌麻烦或没有精力天天关注并逢大跌坚定买入,那么老老实实定投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毕竟收益率整体也没有差太多,无需在意每期买入的点位。由此可见,基金定投和逢低买入都是非常有效的投资策略,如果有钱、有闲,那么一起做更有1+1大于2的效果。
<完>
文:商景晟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公司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收益。详情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zWu4bjP6ZpE-wf6_jyOC8g

2021年上海普高线大概多少?零志愿呢?

2021年中考已经结束
根据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日程安排
7月19日开始中考查分
并公布各类学校最低投档线
 
今年普高线大概多少?零志愿呢?
升学君就来说下自己的预测(见图)
(坐等719打脸)
 
今年普高线大概多少?零志愿呢?
点击放大查看
近5年得分率上分析
零志愿最低控分线稳定在90%左右
今年的控分线应该在669~685之间
折中预测:678分!
提前批/名额分配最低控分线
近5年的得分率波动幅度略大于零志愿
但近3年得分率稳定在84%~85%之间
预测:635分!
 
公办普高/中本贯通最低控分线
若根据去年得分率,计算约为569分
考虑到今年整体难度大于去年
分数线降低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预测:562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XuNW_DBEW_0WZk8QF0JMg

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来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秋季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经审定公布如下:

批次

分数(3+3科目)

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400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

503

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

300

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

280

(注:本市高考本科成绩满分为660分)

为便于考生考后填报志愿,现公布如下成绩分布信息,供参考↓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权威发布!2021年上海高考招生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附高考成绩分布表)

编辑:季昕

片仔癀离翻车不远了

作者 | 维多厉害呀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片仔癀离翻车不远了

《甄嬛传》里最好的角色是谁?甄嬛,沈眉庄,还是温太医?
要我说,是东阿阿胶。
76集的《甄嬛传》,有10集出现了东阿阿胶。近至御膳房,远达山东巡抚,都热衷于给妃子们进献阿胶。再被妃子们遣人二次加工成桂圆羹、党参羹、燕窝羹,承担了社交、争宠、挑拨离间的历史使命。
那《甄嬛传》里最坏的角色是谁?华妃,皇后,还是静白师太?
要我说,是麝香。
虽然出现的频率远不如东阿阿胶,但每每出现,都促成了将宫斗推至白热化的关键情节。比如表面上集万千宠爱的华妃一直不孕,竟是皇帝专门赐予她的“欢宜香”内含有大量麝香;还有甄嬛被塑料姐妹陷害,原本是淡化疤痕用的“舒痕胶”,也因为掺有麝香,导致了流产。
万万没想到,麝香这个宫斗必备之“暗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在北京银河SOHO 开起了体验馆。
590元一粒,每人限购2粒,只有10个人能买到。早上10点店铺开门,10分钟内售罄,抱着侥幸心理仍在排队的人群悻悻而归。
更甚,一次购买到2粒的人,5天之内都不可以再买。如果只买了1粒,也要3天后才可以重新获得购买资格。
这么多人买麝香,是为了害人?正相反,可能是为了救命。
因为站在你面前的早已不是麝香,而是,钮祜禄·片仔癀。

1

麝香与驴皮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麢、麝。”——《山海经·西山经》
 
在成分中占比3%、在成本中占比55%的天然麝香,是国家重点计划管理物资,也是片仔癀注定神秘又昂贵的原因。
片仔癀离翻车不远了
麝香,是成熟雄体麝腹下腺体囊中的分泌物。麝香入药,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记载了2600多种中药处方,其中需要用到麝香的,有300-400种。
由于早期都是简单粗暴的杀麝取香,我国野生麝的数量在上世纪50年代由300多万锐减到了6万以下。2002年底,我国将麝的保护由二级提到了一级。
同时,国家从1967年开始立项研制药用人工麝香,并终于在1994年底投放市场。2005年,为加强对野生麝的保护,国家除了对天然麝香施行统一审批和分配,仅允许了10几个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天然麝香。
虽然人工麝香不论从药理作用还是临床药效上,都与天然麝香无异,配方也属于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是国家级、永久性保密的,但在市面上人工麝香的替代性达到99%的今天,“用的是天然麝香”,是片仔癀最亮的招牌。
除了麝香,片仔癀4大重要成分中的蛇胆,购买单位及数量也需要取得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行政许可。让片仔癀原本就稀缺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了。
片仔癀离翻车不远了
同为《甄嬛传》中的重要“角色”,甚至还是充当“包治百病”角色的东阿阿胶,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即便配方就是“水煮驴皮”,如果市面上“一皮难求”,东阿阿胶可能也不会早早的走下神坛。
可惜,虽然毛驴养殖周期长、难度大,导致驴皮收购价在不到20年里涨了125倍,但论及稀缺性,实在没有。

2

只要它想,就能涨价
除了核心原料稀缺,片仔癀的另一个特点是——“独门生意”。
片仔癀与云南白药,是唯二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在这两个“国家机密”中,片仔癀又因为在1972年中日建交时,被当作“国礼”送给田中首相,而在“身份”上,压过了云南白药一头。
片仔癀离翻车不远了
片仔癀前十大流通股东“背后的男人”林园,前几年在一个访谈上聊到片仔癀时说,因为片仔癀是独门生意,“它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同时他还说,70/80年代,一粒片仔癀的价格是两瓶茅台,现在茅台都1500了,片仔癀也才450,而最终,引用他的原话——“片仔癀是可以卖到至少两瓶茅台的价格的”。
但林园这么有信心,却好像没耐心。
2020年半年报中,曾在十大股东之列的林园投资21号、101号私募不见踪影,仅剩的29号持股也较前期减少了接近一半。
2020年第三季度之后,林园的名字,彻底消失在了片仔癀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里。说他是“前十大流通股东”,这个“前”,是“前任”的“前”。结合2020年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门槛还比半年报中的低,可见他的退出,都是主动减持。
但他减持的原因,从片仔癀的业绩中并看不出端倪。片仔癀2020年的营收、归母净利润都在持续增长,2021年Q1的业绩增长也符合预期。
但是在林园减持片仔癀的同期,公募基金调仓中,医药股位列减仓行业的前三位,减仓幅度为2.38%。如此看来,估值过高可能是背后的首要原因。
一粒片仔癀的价格,从2017年到现在,涨了11%,60块。
一股片仔癀的价格,从2017年到现在,涨了880%,380块。市值远超云南白药,坐稳“中药一哥”的位置。
但与产品涨价幅度不大伴随的,是片仔癀毛利率的不断下降。
片仔癀离翻车不远了
“药中茅台”片仔癀10%的营销费用占比,比茅台的2.6%略高,但片仔癀45%的毛利率、25%净利率,23%ROE,在A股中也依然属于高盈利能力的代表。
明明可以涨价,涨出来都是利润,片仔癀却没涨。
恐怕只是因为,头上三尺有医药价格管制。药中茅台,重点最终还是要落在一个“药”字上。

3

肝病大国特供“灵药”
中国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总计过亿,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近3亿,每年新增肝癌患者高达超过45万。
而除了大部分丙肝可以治愈外,许多肝病其实难以治愈,亟需临床特效药物。
虽然片仔癀的疗效涵盖广泛的消炎止痛、清凉解毒,不仅可以内用还可以外敷,但对它最大的“信仰”,并不是包治百病,而是包治肝病。
1988年,上海急性甲肝爆发后,片仔癀成为甲肝患者疯抢的必备药品,民间收购的价格能赶上一台进口电视机。
2019年,在用于肝炎治疗的中成药中,片仔癀也以42%的市占率独占鳌头。
茅台价格再贵,都是可选消费,属于富人装点门面的东西,没钱大不了不喝了。但药却不是,它唯一功能是治病,进而或可救命。
稀缺性、神秘感,顺手推舟的宣传一下也就罢了。
但明明是消炎药,被传成抗癌神药;虽然价格没有非常夸张的上涨,但是玩出了实名、限购、排队这一套,其实也是更高级、还不花钱的宣传,让老百姓更加相信,片仔癀就是神药。
但事实上,片仔癀的麝香都来自人工饲养的麝,原料库存方面,一直是按照“5年计划”在做战略储备。
在前文提到的访谈中,林园被问及“片仔癀会不会严重的供不应求”,他笑了笑说:“那都是他们的营销学”。

4

结语
疾病,无论严重与否,都使我们焦虑,追究起来,无非是对死亡的恐惧。
国家大力整顿医药行业、推出集采,无非也是深知,这样的焦虑与恐惧,能帮助眼里只有“利”的人,轻易的撬开老百姓钱包,甚至从百姓的钱包入手,裹挟整个社会。
片仔癀今日的风光,多少来自于它脚下的灰色地带——老百姓觉得它能救命,而目前也确实没有证据表明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形成现在的“信仰”,甚至跑去排队、哄抢,你相信片仔癀自己没在中间,有意无意,顺水推舟,乐见其成?
在商言商,片仔癀是好生意,除了原材料可能涨价,其他的都不是事,研发费用少,财务费用基本没有,管理费用比较固定,还有两个绝命武器–秘方绝密和重要原材料使用权,这大概率也是一个可以持续好下去的生意。
企业要赚钱,要回报股东,无可厚非,因为原材料的稀缺性,药方的绝密性,企业也存在定高价的资本,虽然头上悬着一把刀–医药价格管制,但在盈利和股东压力下,谁能够保证片仔癀不会突破这个限制?何况,片仔癀的毛利率在下降,作为地方国企,它也肩负着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政治任务。
只要涨价,利润有了,股价涨了,啥都解决,企业、政府、投资者,个个都赢了,但要真这样,谁输了?
我们希望这次,片仔癀只是一个博出位的营销,否则,生意做着做着露出獠牙的时候,消费者、社会,就等着承担风险吧。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LRsa1vuk8rysAedTMXpKQ

“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高考放榜了。
无数人的命运即将因此而发生改变。
有人说,也许之前演讲的衡水娃马上就能实现“土猪拱白菜”的梦想了。
 
但其实衡水早就不是“乡下的土猪”的集合地。
 
今年3月11日,倚靠着衡水中学的第一高中集团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FHS”,发行价为每股10美元。
招股书上说,其每年盈利超过1亿元,绝对惊爆你的眼球。
做为高考内卷的发起者衡水中学,凭借一己之力把高考分数推上一个新高度,通过高强度、军事化的管理,让学生生命里最青春靓丽的三年,只剩下学习、分数和排名的学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也逐渐开始集团化了。原本“势不两立”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现在也慢慢喜欢联起手来,“抱团取暖”。

教育集团化的初衷,是让有名气的“牛校”带默默无名的“菜校”,有经验的“老校”带刚刚建立的“新校”。

大家资源共享,老师之间多多交流经验,运动会之类的活动还可以一起举办,一同参加。

听起来无比和谐惬意。

但是!

自从高考大省河北出来了个衡中之后,“衡中模式”正在被全国多地复制

云南、内蒙、山西、贵州这些原本高考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省份,也出现了一所又一所衡水中学的“儿子学校”。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据统计,在衡水这块招牌下,目前已经有19所学校,其中包括4所高考补习学校和15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民办学校。

这些学校的建校初衷,不外乎是推广衡中成功经验,提高当地教育水平。

但最后落得的结果,到底是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还是开启了一场疯狂的内卷游戏??

这着实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01.
“衡中模式”有多牛?
衡水中学,近年来在全国名声极为响亮。
在河北更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每年高考中,衡水几乎囊括了80%以上的当地清北入学名额。
河北这几年高考录取分数逐年提高,700分上不了清华北大就有这所学校的功劳。
2017届云南衡水实验中学,首届毕业生共282人参加高考,其中15人超过600分,到了2020年,云南衡水实验中学上600分的人数达到了201人。
虽然2020年高考分数普遍偏高,但是一个学校超过200人过了600分线,也真的是很吓人的一个数据了。
对于云南省本地而言,高考竞争一直是比较激烈的,因为考生人数多,省内的好大学又没有几所。
但是以前的云南可不比山东,河北那样名声在外。主要是云南的高分段考生没那么多,云南人民总体比较佛。
而随着“衡水系列”学校在云南的遍地开花,云南普通高中的学生已经没啥奔头了。
衡水又一次凭着一己之力,拉高了当地的高考分数线。
根据集团的招股说明书,2020年高考,衡水高中集团有63.9%的学生考入了大学,其中,29.2%的学生进入了一流大学。
招股书还说明,相比之下,2020年西部地区高中的大学平均录取率是40.5%,一流大学录取率则是13.1%。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考是个零和游戏。
录取名额加起来总共就这么点,哪怕平均分拼到个700分,最后也是从上往下录取。
衡水的高录取率,就意味着当地普通高中更低的录取率。
“金光闪闪”的衡水中学金字招牌背后,是更多普通高中的孩子即使拼尽全力,也只能当一名陪跑员的无奈事实。
有一说一,衡水中学的存在确实已经加剧了高考“分数内卷”。
02.
 军事化管理——衡中出高分的秘密
衡水模式为啥能这么管用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衡中实行军事化管理。
高考生向来是很辛苦的。这个大家普遍都能理解,为了争取一个好未来嘛!
一般来说高一、高二的校园生活会丰富多彩一点,很多学校都会组织社团、户外实践活动等等,小编回想起来那些时候还是挺美好的。
但是衡水中学不一样!
他们从踏进高中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进入了高考备考状态!
三年的高中生涯,只有一件事情要去做,那便是:学习!
衡中因此获得了很多“美名”,诸如“考试工厂”、“应试训练所”、“魔鬼集中营”。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一个典型的衡中作息制度是这样的:早上5:30起床,学生在几分钟内搞定洗漱,开始跑操,喊口号。
然后吃早饭,早自习,上课。中午吃过饭,午休1小时,一直学习到晚上10点。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看起来似乎保证了睡眠,没有那么不好接受。
可是要知道,衡中的孩子无论是去吃饭,还是去教室,还是回寝室,统统都是跑的。
可以说节约下每一分每一秒用来学习。
中间完全没有放松、发呆的时间。大脑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
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什么双休日、节假日,几乎都和衡中的孩子无缘。
在“衡中模式”下学习、生活的孩子,一个月最多休息1-2天,过年都得在摄像头监控下做卷子。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据衡水毕业生说,在衡水,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顶撞,不能心情不好,不能慢,不能笑,不能和同学说太多话,不能走神,不能咬笔,不能总跑厕所,不能啊都不能……”
真是把“军事化管理”进行到底的一所学校啊。
还有不得不提及的衡水中学细致入微的“备考要求”和“日常生活管理要求”,也堪称是衡中模式的一大“特色”。
一般说来,在普通高中里就读的学生,不太会有非常明确的“备考要求”,顶多是你班主任让你定个考试分数目标,走个形式而已。
但在衡水,从学习计划,到复习,再到作业,一条龙告诉你,该怎么做、要怎么做。
总之,衡中学生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连学生在校内走路的步伐,进入宿舍的入睡速度都很快。
在这种长时间的高密度输入、高压的环境下,学生很难独自躺平、掉队,只有不断往前冲。
撇除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有利不说,衡中模式在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方面,确实很牛。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衡水模式的成功,除了军事化管理,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它一直在“严选生源”。
第二,衡中集团寻求优质生源
原先衡中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不挑生源的。
大家只觉得这个学校牛逼,什么样的学生到了衡中,都能给他教好了,送到清华北大。
但其实衡水中学招收学生向来就按照成绩收费,成绩太差的不收或者要交高昂的“择校费”才收。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这么一盘,高录取率就不奇怪了,既选了优质生源,又让这些“优质生源”进行了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录取率不高反倒是一件怪事了。
03.
衡中模式,加剧了内卷程度?
记得之前有一个报道,说2016年的昆明中考状元去衡水实验中学读书,不但免除学杂费,还拿到了3万奖学金。
并且学校承诺,若他三年后考上北大清华,再给他20万奖金。
2019年,这名学生果然考上了清华。
此消息一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纷纷涌向了衡水实验中学。该校随即将免除学费的标准从中考成绩550分,提高到了570分。
问题是,如果没有衡水中学,这些优质生源原本还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人家还能有更多空闲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不会因为高强度学习产生那么多心理问题。
高考成绩出炉,“衡水中学”在美上市!是谁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这样的衡中模式,真的值得推崇吗?
对于衡中模式,一直有两种声音,部分家长认为,衡中模式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当然也有一派家长认为,衡中模式加剧了内卷程度,虽然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得益于精选的生源以及疯狂的应试,对教育体系是一种伤害。
而之所以“衡水系列”能够大行其道,还是要归功于很多人对它的赞誉,称它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
确实,衡水建立的这些年,成绩一直不错,但它同时也大大推高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如果进衡水是“普通人晋升的通道”,那么那些没有进衡水的,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学生,又要怎么改变命运呢?
学生们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争抢同样大的蛋糕。
原来复习8小时能考上的大学,现在复习12小时,也不一定能够考上了。
衡水中学模式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加速了教育内卷,激发了恶性竞争,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衡水中学提高了教育质量吗?真的未必。
我们看看各高校在衡水的招生人数,增加了吗?
就算衡水中学人人都考700分,难道都能上清华北大吗?衡水不过是加速了教育内卷而已。为了提高分数,大家只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让这个竞争更激烈一些罢了。
看看这些年高考分数的通货膨胀,我们就会发现,就是因为像衡水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所以高考分才会越来越高。原来,600分可能就能上985,但现在,可能650分很多学生也考不上。
实际上全国各地都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一些所谓的名校不断打破底线,疯狂地挤压学生的时间,让其他一些学校也开始疯狂效仿,所以才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就算如此,孩子们考上名校的机会在增大了吗?不还是没有嘛! 
简单来讲,教育内卷就是衡水这样的学校搞起来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们。
牺牲无数县级高中,辉煌一个衡水中学,这样的办学模式不要也罢。
而今年,打着衡水旗号的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在美国上市。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算是衡水走向了世界。
很多人质疑,当教育遇上资本,它还能保持住教育的初心吗?
答案是不确定的。
而反观衡水的的获利模式,其实很简单,当地出人出力,衡水输出教学模式。也就是当地成立民办学校,衡水提供教学模式,下派老师,在当地实行衡水教育模式。
这个模式的精髓就是当地提供政策,学校挑选生源。高考成绩给当地带来了业绩,学校提升了自己的名气,看起来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把原来全省各地的优质生源集中在一起获得的成绩,家长额外付出了高额费用,学校赚得盆满钵满罢了。
“教育资本化”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概念了,相比较学术化的阐述,我有一种更加简单的形容方式:
教育资本化,赚钱第一,教育第二,教育仅仅是用来赚钱的工具。
教育资本化真正被大众熟知,发生在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全国学生数量日渐上升,不少人发现,教育也是一门能赚大钱的生意。
把教育当生意的私立学校想赚钱,就要向公立学校抢生源。
想要抢生源,最好办法就是教育优势大,而提升教育优势,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提高升学率。
高价挖一批优秀老师、招收本省市最优秀的学生,再让学生拼命学。
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
大家看到成果之后,家长们便会纷至沓来,为了孩子的未来交高额学费,然后资本扩张招更多老师,以此开始下一个循环。
这就像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后每个中国人凡是要接受教育,都要持巨资进场,然后百分百要被资本化的教育裹挟着内卷,直到崩溃。
民办教育带来的绝大部分利润,将会随着教育集团的体量增大,逐渐流进少数几个人的钱包。
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二八定律越来越明显。

– End –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t7lz_mVM2g3TiJbcoRl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