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主动“刹车”:寻找新共振

作者 | 深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腾讯主动“刹车”:寻找新共振

今天,腾讯公布了2021年二季报及半年报。

财报显示,2021年Q2腾讯实现营收1382.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净利润(Non-IFRS)340.39亿元,同比增长13%,这是连续数个季度以来利润增速较低的一次。上半年总营收为2735.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净利润(Non-IFRS)671.57亿元,同比增长17%。

 

过去半年,在行业发展换挡、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大厂的股价,都经历了大回调。

 

腾讯主动“刹车”:寻找新共振

从产业的发展周期上看,互联网至今已经走过20个年头,进入到成熟期,过往的高增长阶段无疑已告一段落。但同时,互联网这项技术仍对经济和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战略上对包括数字化在内的新基建也非常重视。

 

在互联网新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看待腾讯这家大厂?

 

1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本财季腾讯盈利增速放缓,其实已在外界预料之中。

 

究其原因来看,有三重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去年同期基数太高。新冠疫情导致消费者对互联网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去年上半年腾讯的营收达到2229亿,增速28%,Non-IFRS净利润达572亿,增速29%。但今年,疫情的影响已大幅消退,消费者对于互联网服务的需求也恢复正常。

 

第二,整体政策冲击。现时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见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同时监管政策趋严,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受到冲击,腾讯自然也不例外。

 

最后,主动投入加大。近年来腾讯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一直延续高增速,即使目前互联网行业在调整,腾讯仍然在逆势加大投入。

 

财报显示,在研发投入上,腾讯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高增长。二季度腾讯研发产生的开支达128.28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包括僱员福利开支约105.28亿元,环比增长35%。

 

腾讯为何在这方面做大量投入?

 

最直接的原因是——腾讯因应行业发展变化而主动转型。

 

2018年起,互联网行业发展换挡,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着寻找新增长引擎的问题。过去,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扎堆在C端,相反,B端的互联网应用却相对落后。因此,腾讯将B端确定为转型大方向,并在2018年“930”做出组织架构调整,加大针对B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

 

多年的投入逐渐见效。全球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Global Data发布2020年中国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报告显示,腾讯云市场份额占比17%,位列国内前二。另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报告,腾讯云在执行维度上的全球排名相对去年提升一位,跻身至全球前六。

 

目前,腾讯云正全面驱动产业共建。如腾讯云与AI技术深度融合,新推出三大AI底层平台,腾讯云已开放了超过了300项AI原子能力,50多个AI解决方案,服务全球超过12亿用户。腾讯大数据平台日接入消息量超过55万亿,日实时计算量超过65万亿,平台整体算力超过500万核,日分析任务达到1500万,是国内算力最强的云厂商之一。

 

得益于投入的加大,腾讯在To B业务方面的收入也不断超出市场预期。今年二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至419亿元,已接近游戏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30%,而游戏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为12%,占总营收比例为31%,消费和产业互联网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收入结构也更为健康。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腾讯在上述业务上的投入还会持续加大。不过这并非仅仅为了业务上的突破,更是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国家发展大局后,主动将自己的发展方向与之相契合。

 

2

反哺社会之路

 

今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事件就是反垄断。

 

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因为“二选一”被开出反垄断罚单,金额高达182亿。

 

7月10日,由腾讯主导的虎牙斗鱼合并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叫停,这是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禁止经营者集中第一案,也是平台经济领域又一重大典型的反垄断案件。

 

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度发布通报:依据《反垄断法》,责令限时30天内腾讯需解除网络独家版权。这意味着,腾讯音乐集团将不再独家拥有诸多歌曲版权。

 

一月内两轮反垄断强监管打在身上,腾讯的业务发展显然难逃冲击,业绩自然也会承压。

 

除了腾讯、阿里,美团也遭到了反垄断调查,本轮监管部门对于整个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反垄断决心不言而喻。

 

其实,在去年12月的国家经济工作会议上,监管就已经释出鲜明的态度,会议确定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其中一条。

 

为何今年国家需要如此坚决地反垄断?

 

这就需要从国家的发展大局去理解。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已经实现大飞跃,但时至今日,经济的增速已经下台阶。2020年下滑过快有疫情影响,但今年的GDP增速也只是在去年的基数上,设定为6%,是过去20年的最低值。

 

腾讯主动“刹车”:寻找新共振

国家把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是基于40年中国改革发展,我国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发展变化所提出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指明了国家的前进方向,做增量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结构调整同样是重中之重。

 

经济发展的天平,总是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摆动。在增量可观的时代,我们追求效率优先,做大规模是首要任务,但到了存量竞争时代,天平就更多地偏向公平,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追求规模了,更不能通过垄断来获取超高利润。

 

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长起了无数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固然有自身的努力,但也是顺应了时代的进程现在,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能离开这个大背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大方向不难理解,那就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互联网企业更应该考虑如何运用自身的实力和资源,去寻求和国家经济命脉发展方向的新共振,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国家、社会和企业自身多赢。

 

对此,一直有着忧患意识的腾讯也在深入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先发优势和实力,更好地反哺社会,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今年4月份,腾讯宣布新一轮战略升级,在“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基础上,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牵引所有核心业务发展。这是腾讯在2018年“930”变革后的又一次战略大升级,腾讯也因此成为首家将“社会价值”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互联网企业。

 

尽管这是一个长期战略,但自宣布战略升级以来的短短几个月内,社会价值战略已迅速融入到腾讯的组织力和行动力。

 

腾讯的社会反哺之路已然开启。

 

 

3

社会价值如何落地?

 

新战略确定了,但究竟要如何落地,外界也在持续关注腾讯的动作。

 

从上个月河南特大洪灾中腾讯的迅速应对中,或许可以窥探社会价值战略对腾讯的重塑。

 

7月21日,腾讯宣布捐款1亿元驰援河南,比钱更重要的是,腾讯紧急调动产品、技术资源,推出“驰援河南”组合工具箱,腾讯文档就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之一。一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在网络中流传,它将河南特大水灾中求救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信息在线不断整理、核实和更新。

 

这份文档被“自发”更新了近300版,访问量超过650多万次,成为互联网产品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自发共建救助”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文档产品团队针对“可编辑的人数已达上限”的情况进行了紧急扩容。最新财报中,马化腾对“腾讯文档”也有特别提及。

 

在河南救灾行动中,腾讯从资金投入、业务联动、技术输出三轮驱动,腾讯文档从一款办公软件成为一款抗灾“硬装备”,这正是腾讯交出的“社会价值融入业务发展”首张答卷。

 

这份答卷,让大家看到腾讯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核心战略,并非说说而已,而是真真正正从组织架构、决策机制、沟通机制、技术研发、运营维护等多方面进行融合。这场“互联网式”救灾行动,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如何主动地运用自身的能力,让中国社会运转得更加高效和透明。

 

除了在极端挑战下向社会和政府输出产品和技术,腾讯在助力中小微经济方面,也在不断推出新举措,持续性地将商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相融合。

 

如腾讯云基于微信平台推出的“腾讯电子签”小程序,今年相继上线了小合同、小收据、小借条等功能,帮助商家提升经营效率;微信视频号已与单聊、群聊、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小商店、看一看、状态等微信生态内的功能模块相打通,更好地助力商家实现销售转化。

 

作为C端成长起来的企业,腾讯对C端用户以及中小商家有着最原始的情感共鸣,助力中小商家成功,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互联网消费体验,切实为他们创造价值,其实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体现。

 

此外,在备受关注的游戏未成年保护方面,腾讯也在努力以实际行动摆脱负面标签。

 

今年八月,从《王者荣耀》及《和平精英》试点,逐步面向全游戏升级游戏时长及消费限制等举措,将未成年人于非法定节假日的游戏时长降至每日1小时,于法定节假日降至每日2小时,相对于监管要求的1.5小时及3小时;未满12周岁的玩家禁止在游戏内消费,加大力度打击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以及第三方平台买卖成年人账号的行为。

 

在最新财报中,腾讯再度披露了未成年人流水情况:今年二季度,16岁以下玩家在中国游戏流水的占比为2.6%,其中12岁以下玩家的流水占比为0.3%。

 

加大对未成年保护,减少游戏业务在监管方面的风险,将是腾讯接下来的重要持续动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8月18日晚腾讯二季度业绩沟通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还回应了平台互联互通的问题。

他指出,“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态目标就是让中小型公司能够融入其中,让每个人、中小型企业和商家能够‘公平地’直接和用户产生联系,提高效率。就是在这个原则下,腾讯开发了更多的工具,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于其他平台,我们不会额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显然,对于和友商的互联互通,腾讯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但同时也希望友商能够同样持有开放的态度。腾讯致力于建立开放共赢的互联网的初心在于能够最大利益地驱动产业共荣共生,在伤害中小商家利益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互通,显然是腾讯会绝对回避的方向。

 

 

4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反垄断下,全社会都在反思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

 

如果还停留在降本增效、无处不在的触觉、赢者通吃的商业模式,都只是商业价值的讨论,格局小了。

 

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除了表现在商业上,还在能否公平、有效且持续地创造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乃至全球价值。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也正在朝着伟大复兴目标的方向大步迈进。作为企业,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子,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与人民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致力于回馈社会、贡献智慧,才是这个时代中最大的商业价值。

 

因此,从投资的角度,除了传统的经营指标、财务指标,更应该纳入一个投资理念,分析和评估上市公司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e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方面的表现,即ESG投资理念。

 

这个理念并不复杂,但它很重要,找出真正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投资标的,这些标的短期内或者不能带来超额收益,但只要拉长时间看,这会是稳当、有价值的投资。

 

当下,不管是腾讯还是其他大厂,无疑已经告别过往的高增长,但是在新的战略引领下,腾讯正在走一条和国家社会发展共振的新路,并且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作为投资人,你又是否有耐心看到腾讯这波投入下的新变化?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S67XQA9INVSjjL0ynOCWbw

腾讯选择共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傅斯特

 

1000亿背后,或许蕴藏着腾讯找到的答案。

 

8月18日,腾讯再投500亿,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投入到中国社会的基础民生领域。

看似巧合,实则水到渠成。

 

四个月前,腾讯即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首期500亿资金投向基础科学、碳中和等前沿领域。

 

两个500亿,一者着眼未来,一者立足当下。

 

它作答的题面是,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核心力量,变大之后的腾讯将走向何方?

 

这个答案的起源,要回溯到十年前。那一年,腾讯提出了延绵至今的“开放战略”。

 

 

 

腾讯选择共富

倒逼出的“开放”

 

2010年的11月,注定是令腾讯刻骨铭心的月份。

 

在这个月里,“3Q大战”到达战事顶点,二选一、泪洒发布会、周鸿祎发公开信……技术战、舆论战、心理战,战战相扣,步步惊心。

 

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通报,同时批评了腾讯和360两家公司,PC时代最后也是最残酷的一战“3Q大战”宣告结束。而就在同一天,张小龙带领着六七个人的小团队,在广州一个小角落开始研发一款名叫“微信”的软件。

 

中国互联网史上,迄今为止最闪耀的产品从此开启征程。

 

新旧时代,在喧嚣和寂寞中,悄然切换。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3Q大战”自外,“微信”由内,一齐改变了腾讯,它开始脱胎换骨。

 

经“3Q大战”一役,腾讯惊觉,这并非只是因恶性劫持而引发的一起竞争,环顾四下,自己此前想进入一切领域,掌控一切资源的做事逻辑遭到声讨抵制,已然成为了行业“公敌”。

 

十场“诊断腾讯”的专家讨论会听下来,腾讯管理层在痛苦反思中破茧蜕变。

 

2010年11月11日,是腾讯12周年司庆日,此时3Q大战正酣。在内部愤懑与悲壮的氛围里,马化腾向全员发送了一封题做《打开未来之门》的邮件,提出了腾讯新理念的雏形。

 

马化腾说,“我们将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我们将会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因为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

 

半年酝酿,2011年6月15日,腾讯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对外公布“开放战略”,提出要在腾讯之外“再造一个腾讯”。

 

腾讯开始把能力向外输出:共富,共创,距今整十年。

 

腾讯选择共富

与中国互联网共富

 

十年之间,每当腾讯财报发布,据此计算腾讯员工年薪,已成为一些媒体“例行”的报道热点。今天,这个最新数字攀升到94万元。尽管这一计算方式并不科学,但腾讯对员工的慷慨和高福利,“股王”的核心标的地位,已是业内共识。

 

腾讯不仅让9万多名员工和广大投资者获得了高回报,这种“共富”还延伸到开放平台的伙伴身上。

 

2010年12月,“3Q大战”平息不久,马化腾在公开演讲中提了一个愿景。他说,腾讯“希望让天下没有埋没的才能。”腾讯希望可以通过开放平台,“让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价值贡献者,并且从中获益”。

 

腾讯的“共富”由此开始。

 

2016年9月,在腾讯开放战略实施五年多之后,腾讯开放平台累计分给创业者的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如果统计排行榜最靠前的个人,到2015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已经诞生了50位亿万富翁,成长出20家上市企业。

 

今天,腾讯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带动就业机会达到近3000万个。一大批创作者和创业者,在微信生态里获得了成功。

 

通过腾讯开放战略“共富”起来的,还有腾讯投资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和员工们。

 

截至2020年1月,腾讯总计投资企业超过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为市值或估值超10亿美金的独角兽。

 

一大批创业者在腾讯的帮助下,实现了个人价值,富裕起来。而这些创业者创立的公司,又直接带动了数百万员工从事互联网行业。

 

这是腾讯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共富”。

 

腾讯选择共富

“共创”连接器

 

不止“共富”,还要“共创”。

 

在腾讯开放战略的演进中,腾讯重新定位为互联网产业中的“连接器”: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能力的提供者,与行业中优秀的公司连接起来,帮助这些公司一起推出创新产品,一起成功。

 

当好“连接器”,源于腾讯的反思,更是腾讯变大之后,对产业产生的敬畏感。

 

2015年,马化腾面向合作伙伴发出一封公开信,信中诚恳地说到,腾讯认识到企业再大,能力都是有限的,很多行业都有很深的专业性,只有开放协作,才能创造出共赢的未来。

 

在“共创”思路下,许多新兴公司推出了创新产品,外卖、共享出行、社交电商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位置。

 

十年前,BAT曾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不可逾越的大山,甚至一度有“BAT之下,寸草不生”的段子。而今天,中国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丰富,一大批新兴公司冒头长大。

 

包括腾讯在内,没有一家公司被认为可以长期独占鳌头,没有哪家公司被视为不可挑战,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良性竞争氛围开始形成。

 

这些逐步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投资和帮助更多中小创业者。“共富、共创”的“先富带后富、先进带后进”模式,呈阶梯状不断延伸,催生着繁盛的中国互联网生态。

 

2011年之后,开放战略使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共同富裕”的引领者,腾讯也由此成为互联网行业中令人尊敬的一家公司。

 

如果说“3Q大战”从外部倒逼出腾讯的“开放”战略,走向中国互联网的“共富、共创”之路。在“3Q大战”结束之时开始研发的微信,则从内部彻底改造了腾讯。

 

腾讯选择共富

产品里的“中国”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上线,一战成名,此后多年仍是行业所津津乐道的现象级产品。

 

这个后来被从各种角度解读的产品,却往往被人忽视其中饱含的浓浓乡土气息——红包,这是根植于中国传统节日之中的文化仪式。

 

在腾讯发展史上,上一个与“微信红包”可堪一比的是“QQ秀”——卡通、新潮。面孔是中式的,服饰、气质却偏西式和现代。

 

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品。以2011年为分界点,QQ和微信作为腾讯两个时代的看家产品,形塑了腾讯不同的企业文化。

 

微信诞生之前,中国处在PC时代。互联网源自西方,PC使用的高门槛又决定了用户主体是中国相对年轻的用户,他们更乐于接受西方舶来的文化。以QQ为核心产品的腾讯,因服务这些用户,也充满了新锐气息。

 

“3Q大战”之前,腾讯意欲独霸一方的做法,很难说没受彼时内外文化的影响,包括腾讯内部沿用至今的员工英文花名,都透着那一年代的印记。

 

今天,在中国有超过十亿用户每天都在使用微信,文化的底色就是生活,微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与中国文化土壤融为一体。与其说微信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不如说中国文化在悄悄改变着微信。

 

微信为外界所称道的是“克制”,而另一种更贴切的说法,是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不偏不倚,中道而行。微信里那些看起来平常如水的功能,和中国人线下“熟人社会”的生活习惯,丝丝相扣。

 

从QQ到微信,腾讯的企业文化也因此而改变。中国文化在改变微信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腾讯。

 

与之伴随的,是腾讯在活化传统文化方面的文化自觉,这让它屡有先锋之作:《王者荣耀》的英雄多取材自中国历史,打造“云游敦煌、数字故宫”等数字化文博窗口,让传统文化IP走入游戏、漫画、电影……

 

腾讯近年来倡导“新文创”,力图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透出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雄心。

 

中国传统文化改变了腾讯的产品,也悄然改变了腾讯的价值观和商业之道。

 

腾讯选择共富

从商之道

 

2019年,腾讯将“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作为新的使命和愿景。

 

它带有古典中文的色彩:两两对仗、朗朗上口。而更让人联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带有中国文化底层印记的使命和愿景。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在按照现代化公司运作的同时,遵从中国的传统商业文明,“共富、共创”已嵌入基因当中,成为腾讯新的“商业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鄙视为富不仁,恃强凌弱。腾讯提出开放战略,甘作行业助手和帮手,和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投资促创新,腾讯不谋求控股,不谋求控制合作伙伴,平均占股低于20%。关键时刻帮忙不添乱。相比之下,美国如Google、Facebook等则多数采取收购手段,将小公司的能力化为己用。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回馈社会、敬老扶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截至2020年底,筹集捐款总额115.8亿元,腾讯累计捐款64亿元。

 

在内部运行管理中,也仍然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印记。比如被外界所熟知的“赛马机制”,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胜负已定,点到即止”,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现在,“共富、共创”思路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所认可。让先进公司投资自己、赋能自己,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一个优选项。

 

腾讯在帮助创业公司“共富、共创”的同时,也获得了商业上的丰厚回报。在腾讯投资的800多家公司里,有15家公司创造了超过10亿美金的回报,利人也利已。

 

马化腾曾总结说,这种“去中心化”的开放战略,让“一棵大树”变成了“一片森林”,现在看来这也是腾讯能长那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腾讯选择共富

“半条命”的危与机

 

腾讯的“共富、共创”之路,并不平坦。

 

2018年2月,腾讯上线一款阅读软件“立知”,随即被发现和一家合作伙伴开发的产品类似。很快,“立知”下线,马化腾亲自问责。在这样一个细分领域里,腾讯都要痛下决心。坚持让利于人,坚持克制冲动。

 

但过度开放,也给腾讯带来危机。

 

“立知下线”三个月后,《腾讯没有梦想》一文刷屏,文章直指“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与之伴随的事实是,把更多机会交给合作伙伴后,在信息流、短视频等多个新赛道里,腾讯屡次失利。

 

对于腾讯的开放战略,有一个“两条半命”的通俗说法:通信社交和数字文化是腾讯的两个命根子,腾讯自己来做,其它广阔领域作为“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通过开放战略,腾讯把太多业务都作为“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限制了练兵机会,核心战场打起仗来,能力匮乏问题就暴露出来。

 

和合作伙伴“共富”的“半条命”还在,而核心战场的“两条命”却遭遇了危机。

 

“共富、共创”的前提,首先是自己要有能力、有资源去帮助别人。面对“开放战略”带来的能力危机,腾讯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进一步“开放”来解题。

 

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腾讯把大部分面向消费互联网的业务整合成为“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注重技术能力提升,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重构内容力。

 

同时,腾讯新组建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这是腾讯新的判断:行业趋势在发生变化,消费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腾讯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系统性输出,做中国传统行业升级的“数字化助手”。面对传统行业,腾讯的定位不是颠覆,而是依旧当好助手,一起“共富、共创”。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说:互联网行业“颠覆了很多行业,让很多人没饭吃了”,这既不对,也不是腾讯真正的机会。腾讯的机会恰恰在颠覆的反面——“把技术分享出来,让所有伙伴参与”。

 

从互联网到传统行业,腾讯的开放战略并没有止步,其“共富、共创”的思路正在加速。

 

腾讯选择共富

中国社会的命运共同体

 

距9.30变革之后不到三年,2021年4月,腾讯迎来了第四次战略升级,提出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腾讯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社会。

 

大背景是,随着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以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大企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大公司与中国社会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

 

此前的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从根本上,是凭借中国的人口红利,以及社会提供的基础设施获益,得以迅速成长,而现在它们已经与中国社会融为一体。腾讯的用户覆盖中国绝大多数民众;腾讯的部分产品,比如微信支付,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类似于“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利益共同体进化到命运共同体,腾讯必须成为“中国社会的服务者”,才能再次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公司也到了要向社会回馈的新阶段。

 

互联网公司身上积聚了巨大的数字能量,未来会走向何方,向善还是向恶?自己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结构当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如何作为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而非反之?这些问题既新又迫切。

 

2019年底,腾讯提出新的使命和愿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这是腾讯的一种主动表态:坚定走向善之路,坚定为社会服务。

 

在此基础上,2021年4月,腾讯提出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则是将这种表态落到实处: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

 

首批500亿资金准备投入的领域,看似与腾讯不相关,但却与腾讯扎根的中国社会密切相关。腾讯选择主动成为“社会的服务者”。

 

而8月18日,腾讯又将这一战略推向更深,新的500亿“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将关注当下的民生,在低收入增收、帮助医疗救助完善、促进乡村经济增效、资助普惠教育共享等领域持续投入,带后富、帮后富。

 

未来与当下,相互呼应。两个计划共同构成了腾讯“科技如何为社会服务”的完整方案。

 

腾讯的“共富、共创”,延续了十年,也是一个正在进行当中的命题。

 

在过去短短二十多年里,腾讯和其他头部互联网公司一样,成长为一种几乎服务全民的新型科技公司。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控制自身无限扩张的欲望,帮扶他者共同进步,并不是容易的选择。

 

过去十年,通过开放战略,腾讯承担起行业“先富和先进”者的责任,帮助中国互联网、传统行业一同进步。

 

而今天,腾讯则在“变大”之后,意图探索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独特发展路径:既然能量从社会中来,也必将到社会中去;将能量释放到社会中,带动社会一起成长,以社会的成功再次促进腾讯的成功。

 

这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独特商业之道。也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浸染的商业公司,所做出的自然选择。

 

再次回到2010年11月11日,腾讯12周年司庆日。在那天,马化腾发送了的全员邮件中,他写道,“当我们回头看这些日日夜夜,也许记住的是劳累、是委屈、是无奈、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是我想说,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

 

十年一瞬,时光已然给出答案。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xdXUFjvZj9v84KEqBSEp3A

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深圳土地市场曾经拍过一个岛

拿地(岛)的并不是一家开发商,而是IT巨头,腾讯

更玄幻的是这座岛上未来不仅有腾讯总部,还有酒店、会议中心、科技展览馆、学校教育设施、体育活动中心…

这意味着腾讯不仅仅要会开发QQ、微信、王者荣耀,还要会开发商

作为腾讯的第一份地产作业,这块地被选定在深圳前湾的大铲湾岛,土地面积将近80万㎡,而周边二手公寓的较好楼层,均价都在20w/㎡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前湾就像上海的浦东,是深圳的双中心之一,在这里落位项目,要求可不是土地出让金的高低

今天我们站在前湾任何一个建筑高层视线都绕不过这个岛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而我脑中也有绕不过去的疑惑,为什么是腾讯,为什么可以是前湾

不过想最先八卦的还是,腾讯的项目会长什么样子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世界上真的会有这样的地方么

腾讯拿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球招标设计方案

结果一家美国设计公司方案顺利通过,主题是网络城市,灵感就来自互联网的分布式网络

这个方案的最大特色,就是超级连接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地面,通过空间分层,将人和各类交通分布在不同层,不为别的,这样可以实现全岛无人驾驶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来源:腾讯视频“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城市设计方案”

IT出身的腾讯,在全岛交通环节,会使用一个叫“小南极AI智脑”的智慧交通模块,它可以调度交通,让找车位耗时降低90%,高峰打车成功率提升100倍

这是平面交通连接,我们来看看纵向垂直会怎么连接

楼顶利用光伏材料,实现太阳能全覆盖,地面有传感器实时监测海平面上升情况,更厉害的是地下的雨水循环系统+土地管网,可以回收50%以上的雨水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动图效果来源:抖音号zz26502650

楼顶、地面、地下,三个连一起实现了城市纵向自循环

而它最大的亮点,是它是“活”的

怎么说呢,有点像一个有机生命体,甚至有一颗自己的大脑

每一栋房子的入住率、碳排放量、水质量、空气质量、还有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位置,都被大脑实时监控,存在一个叫信息广场的地方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动图效果来源:抖音号zz26502650

是不是感觉在说大话,就拿碳排放量来说

岛上的大厦主体是号称“世界上最聪明的砖头”南极砖

它是古代榫卯结构,内置了腾讯星星海服务器3.0,这样的砖头其实是一个个小型服务器集群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来源:腾讯产业互联网

砖表面覆盖了腾讯自己研发的“碳捕捉层”,它可以吸收岛内员工生活工作产生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能源再重新利用,酷不酷

而这些只是这座岛很小的一个切面,更全面些的描述应该是,在这里各种智能终端在这个岛上最大程度的实现拟互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科技公司做项目,真的是自带互联网基因

不过它对城市的意义还不止这些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关于建这座岛的更深意图

我第一次看到腾讯买岛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太有钱了

第二反应就是腾讯是不是受不了地产诱惑,要进军房地产了

其实是也不是

大铲湾这块岛地,在土拍中心的编号是A002-0076地块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拍地这一年岛地所在的宝安区一共拍出7块地,其中住宅用地溢价率达到45%+

但这块地溢价率为0,因为这是产业用地,且规划非常具象

✓ 土地用途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

✓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

✓ 准入行业类别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A03互联网产业)

而且早在2016年9月,在深圳市政协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当时的深圳政府班子就透露消息说

大铲湾1.2平方公里的地,按照产业政策,让马化腾在这里打造一个互联网+产业科技园拉动这个产业,不要在全国各地东盖一栋楼西盖一栋楼

也就是说,这块岛地是给了腾讯,腾讯也确实是有总部在这里

但这背后更关键的词,是产业

产业只有IT吗,为什么开发商不能做产业

我们可以来看看IT公司来了可以做什么

IT公司来了,盖好房子,它不用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它自己就是企业,盖房子的部分目的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总部放在这

其次,这些企业来了,也不会光着手来,等它入驻后就会像块磁铁一样,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集聚

所以,类似腾讯岛的存在是被城市需要的

它不仅意味着智慧城市,更意味着产业发展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所以腾讯做开发商不可能是个例

打开这个思路之后,我们就会联想起很多事,比如上海

我们就从近半年开始说起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放眼全国,百度、小米、网易、阿里,都以拿地或者买楼的形式进入地产行业

所以IT进军地产这件事,如果用“求个明白”的思路去看的话,真不是只有赚钱这么简单

它们天生自带的互联网基因和产业属性,和城市发展休戚相关

城市主体也逐渐好奇,IT企业是不是比开发商更胜任开发商

与此同时,IT企业也以不同的“智慧城市”方案开始内卷

比如擅长即时通讯的腾讯,会通过APP、城市服务、小程序等众多微端工具,通过微信这个综合移动入口,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阿里的出发点落在城市大脑上,而且身份比较多元,全身上下,除了电商,还有金融企业、云计算,然后通过大计算能力去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如果把这些IT巨头关于“智慧城市”的布局点放在一张地图上,几乎出现在了全国东西南北的各大、中城市中,有的城市像上海,更是被多点布局

所以逐渐的我们就看到,IT巨头们一手抓智慧城市、一手抓产业,身后的那条赛道也逐渐清晰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你听说过2.5产业吗

我们有没有想过城市土地在批复给这些IT企业的时候,是以什么名义

工业用地?还是商业用地?好像都不太合适

我们以腾讯岛为例,当年深圳在腾讯岛上单块地的混合利用方面,创造性的设立了一种以前没听过的用地属性

创新型产业用地

这个地方未来可以融合研发、创意、设计等多种创新型产业功能,然后可以适用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

有个非常有趣的代号,叫2.5产业

正因为介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所以既配置了大片产业,又配置了商业、宿舍、酒店、会议中心等服务设施

也就是说,既能搞研发生产,又能同步过好生活,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提升片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说到这,我们就会发现,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选择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任何符合这个方向的一切条件和要素,都会被虹吸过来,服务于这个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越来越多的“腾讯们”,会被组合起来,从事更为智慧的城市开发模式

根据互联网中心发布的《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预测

惊,腾讯在深圳造了个超级社区

未来3年,智慧城市支出占比将达到城市建设支出的将近35%

而且这件事早几年很难触及,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规模、高规格基建水平

随着我们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策导向,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智慧城市才被真正的按下开始键

而这对于目前的城市开发现状就意味深长了

最后

当我们以为互联网巨头想进入地产行业的时候

可能他们的目光还不止于此

他们凭借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全面而深刻的颠覆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了整个城市的运营模式

这么来看的话,颠覆地产行业可能只是捎带手而已

 

以上为正文,来自巧克丽丽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YLmL2Nm6lW5Ajqj7LF3WA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我们做价值投资的人其实只要毛估估的准确即可,不需要精确的错误。今天就讲讲腾讯,哪方面是毛估估的准确?腾讯的强大,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的游戏。其实在游戏之外的业务大到无所不能,无人能敌,所以腾讯10年内几乎没有倒闭的可能,时间维度叠加进去,投资腾讯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就像指数一样稳。而5000多亿美金的腾讯就计算了主营业务市盈率也只有20倍,而每年利润的成长速度依然超过20-30%,很少年份低于20%。看下图,从2012年到现在,就2019年低于20%,其余年份均高于20%,有好几年都高达40%的毛利润增长率,简直就是“大象继续飞奔。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腾讯如此强大?说到底还是时代的机遇+企业文化。马化腾的内敛和低调是业界出了名,为人三观正直(没听到过马化腾的花边新闻吧),温文尔雅,待人和气,个人认为是企业家的典范。腾讯的创始团队极其稳定,从未传出内部闹矛盾的事情。从结果来看也是可以证明团队很和谐,小马哥带领早期的核心人员,中途无一出走,都是有始有终为腾讯尽心尽力。在这一点上,国内只有马云带领的18罗汉有类似的气质,从创业初期到现在几乎没有人离开。孙**应该是别的原因,如果真的马云对不起孙**,那么他老婆彭*不会到现在还在阿里巴巴。

昔日的互联网霸主百度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7个创始人,现在只剩下了李彦宏自己,特别是一起打天下的徐勇和刘建国都早早地离开了百度。后来百度也招聘了很牛的人才,比如:微软的前副总裁陆奇,华为的前副总裁李一男等,到了百度都不到1年就离开了,说明李彦宏的心胸很有限,无法容纳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这一点远不如马云和马化腾,所以百度的没落是再正常不过了。

马化腾的心胸大到什么程度?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是腾讯收购来的FOXMAIL邮箱负责人,这个团队就因为张小龙一直放在广州,而且小马哥尽可能满足张小龙的个人要求。真的成大事者不计小节,就因为马化腾这种包容性,才有了张小龙这种“怪才”愿意留在腾讯创造出微信这么伟大的产品。今天的腾讯类似“张小龙”这样的“怪才”还有好多,腾讯未来还会继续创造奇迹。这就是创始人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基因,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团队的基因,团队的基因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正因为腾讯这种包容性文化,才有了今天腾讯“小弟们”的欣欣向荣。中国互联网市值前5家公司: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除阿里外,其余都是腾讯的“小弟们”,而且都是大股东。美团腾讯持股高达20.1%,创始人王兴只占股10.4%,而联合创始人加起来合计持股才3%。京东里面腾讯持股为17.8%,为第一大股东,拥有4.5%的投票权;刘强东持有京东集团15.4%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刘强东拥有79%的投票权。拼多多里面腾讯持股为16.5%,拥有3.4%的投票权,黄峥持股为43.3%,拥有88.4%的投票权。

以上这几家互联网公司腾讯都持有大股,但是投票权都很少,这就是充分体现了腾讯的胸怀。我们再看阿里,收购的企业饿了么、UC浏览器、优酷等都进行了阿里文化的渗透和合并,最终都被市场打垮了。早期的美团,其实属于阿里投资的,后来马云的野心暴露,想收编王兴,王兴一看不对,我的理想要“超越”你的,怎么可以沦为你的附属,然后果断退出阿里阵容。至于王兴投入腾讯阵容是因为腾讯的钱拿了不但不会影响美团的发展,而且还会给美团带来巨大流量帮助,王兴肯定愿意。事实证明,马云这一代企业家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已经非常了不起,还想触角渗透到下一代的互联网竞争,除了投钱,真的不要干涉任何事情。我相信阿里如果收购了饿了么改成投资饿了么,那么现在的外卖竞争格局肯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当然如果张旭豪没有王兴的格局,败给美团也是时间问题。

腾讯真的非常了不起,这种包容性和低调的企业文化在越来越务实的中国社会,未来会潜力无穷!而腾讯自身专注于“连接一切的大战略,有可能把当前的互联网巨无霸“阿里巴巴”沦为它的小弟。为什么这么说?据说政策要求腾讯和阿里互通,这是要了阿里的命。你们想,阿里的收入核心就是卖流量,如果微信的淘宝链接可以直接点进去了,那么流量的入口就变成了微信,将来你做淘宝,想要流量不是跟淘宝买了,而变成了跟微信去买。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淘宝的链接不让百度抓取,在QQ和微信都要屏蔽的真正的原因,这是收入的入口啊。大家已经越来越讨厌进入淘宝和天猫查找商品,太多太杂太乱,才有了闯货这样的需求。闯货在微信生态圈搭建了简洁的购物体验,如果阿里和腾讯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不在闯货商城上架,直接给大家供应商的天猫店链接,闯货的运营成本还会更低。而你们的购物完全依赖管家的微信发给你的链接,这不等于革了阿里的命。

5000亿美金的腾讯便宜吗?我来告诉你!

微信月活超12亿,每个人每天看微信平均50次,几乎覆盖了中国90%以上人口,其余10%人口实在用不了智能手机。这么强大的超级APP,任何一个衍生业务都是几亿用户起。推出没多久的小程序日活已经超过4亿。请问,今天的中国人(包括,谁能离开微信生存?如果你想买互联网公司,买下腾讯就是买下中国互联网的未来,里面涵盖了:腾讯控股、拼多多、美团、京东、贝壳、蔚来汽车、腾讯音乐、金山办公、中国联通、哔哩哔哩、唯品会、永辉超市、中金公司、同程艺龙、搜狗等等等等。里面集合了社交、生活服务、游戏、新能源车、电商、本地生活、支付、金融、房产中介、直播、搜索、科技、音乐等,说实话里面很多公司都会成为市值5000亿美金的巨无霸,何况现在的腾讯才5000多亿美金,你们说贵了吗?我毛估估地估计一下,真心不贵,这是准确的估计。你再去看财报数字,再精确计算某家概念股,不管你怎么计算精确也是错误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OvTU7n91bwsa-_Rc0n6_9g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野蛮生长的、肆意无忌惮的互联网旧时代落下帷幕!

 

作者: 袁子昊 来源:i黑马 ID:iheima

 

监管层对泛互联网行业的整治还在升级。
 
8月3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发文,将网络游戏比作新型“毒品”,点名腾讯《王者荣耀》,“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受消息面影响,当日游戏股重挫,腾讯一度跌超10%,网易跌超15%,中手游、心动一度跌超20%。
 
在该文刊出后几个小时,《经济参考报》将文章标题改为《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重新上线,并删除了“精神鸦片”等激烈的提法。
 
当天,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仍在继续推进,游戏企业也在积极落实各项防沉迷工作,要用客观、理智的态度去看待游戏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在此前一天,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管理,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
 
其实,要整治的不只是游戏,7月初滴滴被实施网络安全审查,APP遭下架,紧接着中办、国办联合发文,明确指出要加强中概股监管,随后网信办修订《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超百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须进行申报……
 
一系列的信号表明,整个泛互联网行业的逻辑,很可能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不是半开玩笑的“凡是不利于生娃的都要被整治”可以概括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互联网行业的规范和治理并不是中国监管层单独的行动,各国政府都在同期对有关行业和企业进行了严厉整治,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治理风暴”。
 
在新形势下,泛互联网行业需要全面积极的配合监管,尤其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央领导的著作、文件和官方媒体的有关报道。从近来监管层的各项政策举措来看,很多都是早已言明,并公开发表的,只是当时并未引起行业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希望,监管层能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可以预判性,以便有关企业配合整改,减小调整的代价。毕竟,泛互联网行业承载着从程序员到配送员,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口。
 
 

 

01

滴滴上市,引爆“监管风暴”

 
6月30日,对于持有滴滴股份的人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日子。
 
北京时间晚上9:29,也就是纳斯达克时间上午9:29。
 
再过一分钟,美股股市就要开盘,连同一起的是滴滴上市,没有敲钟,也没有举办任何庆祝活动或是上市仪式。
 
作为全球在私募市场融资最多的公司,9年、超210亿美元,滴滴更像是一艘载满了形形色色人物的巨轮,尾大不掉,朝着美国股市的港湾开去,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想上市,但那不是大多数。
 
早在4、5月,监管部门就和滴滴等数家正筹备赴美IPO的公司进行了沟通,其中大多数决定暂缓上市。
 
对于其它企业来说,上市与否是一个选择,但对于滴滴来说,上市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怎,巨额的资本投入,需要巨额的收益作为回报,赴美上市的闸门正在收紧,上市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
 
于是滴滴上市了。
 
上市不到两天,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便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随后,下架APP、暂停新用户注册、小程序下架等等,一整套连环拳打得滴滴毫无招架之力。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上市事件让滴滴被安全审查的同时,也给其它互联网企业敲响了警钟。多家向美国递交过上市资料的中国公司纷纷调整上市策略,喜马拉雅、哈啰出行等公司暂缓赴美IPO计划。
 
自滴滴上市之后,整个7月份,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股价遭遇疾风骤雨般的下跌。
 
截止到7月28日,境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暴跌超98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阿里巴巴集团凭空消失。香港上市的内地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幸免,就在7月28日的前三个交易日,腾讯、阿里、美团、快手4家公司的港股市值合计蒸发2.21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4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企业7月股价集体下跌,似乎起源于滴滴逆风上市,但滴滴只是激化并提前引爆了监管层对互联网平台的整治。
 
回顾去年10月至今的互联网大事,理清其中的草蛇灰线,就能发现政府监管、反垄断的大网至少自去年10月就已经铺张开来。
 
滴滴只是碰巧成为了那条跳上岸的“鱼”,但大网也该收紧了。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互联网大事件时间线 | i黑马整理

 

 

 

02

整治动因,马云外滩演讲?

 
时间回到2020年的10月24日,离蚂蚁集团赴港上市还有不到两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冠盖云集,马云受邀做了一段21分钟的演讲,以互联网行业的视角对中国金融监管发表了可称尖锐的批评性言论。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图 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演讲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并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初期不乏有赞成马云的论调,但很快随着官方定调,形势迅速变化。
 
演讲结束的第8天,马云被中央四部委约谈。当日晚8时,《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业务——网络小额贷款被严格监管。
 
有媒体报道猜测,马云是提前看到这一文件,才有了在外滩演讲上批评金融监管。
 
但无论两者因果关系如何,这次演讲如同一个拐点,它像是煽动翅膀的蝴蝶,将对整个互联网监管生态掀起一场风暴。
 
马云演讲数天后,2020年11月3日,蚂蚁集团IPO被紧急叫停。在当时,更有阿里云认证员工指出,蚂蚁金服或面临拆分的命运。
 
7天后,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阿里巴巴股价一天下跌8%、市值蒸发600亿美元。
 
其后,监管层对阿里等公司的整治接踵而来。
 
2020年12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投资收购银泰百货、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和丰巢收购中邮智递三个股权收购案子,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的顶格行政处罚。
 
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并最终以182亿元天价罚款告终。尽管对阿里来说,这只是其一个季度的营收。
 
直到此时,公众依旧忙于“吃瓜”,并没有想到监管的重拳会蔓延到整个泛互联网行业。但对政府运作熟悉的人士早已看出监管层态度的转变,金融市场的关键在于稳定,而不是无视规则的创新和高杠杆运作。
 
一位资深金融业人士评论称,让人担忧的是部分互联网从业者的思维模式,他们掌握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资源,每天想的都是改变、重建、颠覆某个行业乃至全社会,认为创新就是要突破现有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用好了是对社会有益的创新,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
 
对此,监管层一直在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之间左右平衡。
 
随着近些年,共享经济泡沫破裂后造成的社会资源巨大浪费,P2P暴雷产生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监管层对互联网行业创新的态度开始转变。
 
在这期间,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金融业,但又以科技公司的名义规避金融法规的监管。野蛮生长让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用户数均超过了传统金融业,其中蕴藏的风险越来越大,最终,监管层的天平向整治倾斜。
 
2020年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定调,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多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11月10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指出,“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和市场份额,容易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
 
同时,已经实施11年的《反垄断法》进入首次“大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限定交易(二选一)、低于成本销售(烧钱换流量)、差别待遇(互联网杀熟)、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强制绑定运费险等)等行为,或被认定为垄断。
 
次日,“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机构是自身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不得将涉及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其他有关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的职能外包。”
 
对于其它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部门的态度也不遑多让,原来的鼓励包容也变得谨慎严格。
 
2021年3月,已经递交上市申请的京东数科,提出暂缓上市。
 
今年7月8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垄断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也会推行到其他支付服务市场主体。
 
话音还未落下,处理措施就立刻跟进。
 
当天,360借条APP下架,美股360数科股价暴跌。
 
马云外滩演讲成为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拐点。尽管大多数人在当时看来,监管层的整治只是限于蚂蚁和阿里。
 
 

 

03

大佬退休,大厂焦虑

 
自外滩金融峰会讲话后,马云就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他的微博还停留在2020年10月17日的中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直到88天后,2021年1月20日,马云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发声。没有谈及任何与阿里相关的问题,仅仅是马云与100位乡村教师的线上见面会。
 
在这之后,马云依旧淡出公众视野。
 
两个月后,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宣布辞职,之后不久就传来黄峥卸任拼多多董事长的消息。
 
“如果要确保它(拼多多)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我作为创始人,逃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2021年3月17日,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任董事长。
 
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信,宣布卸任CEO一职。“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张一鸣的说辞像极了刚“退休”不久的黄峥。
 
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退休,但并不意味着两人就此从互联网的“江湖”隐退。
 
在拼多多的股权结构中,由于拼多多采取AB股的二元股权架构,黄峥所持B股具有1:10的超级投票权,因此尽管黄峥持股比例为46.8%,但拥有89.8%的投票权。而在辞任后,其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3.3%降至29.4%,但并不意味着黄峥就此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黄峥依旧具有80.7%的投票权。
 
此外,拼多多模仿阿里建立了一套合伙人制度使得黄峥依旧能够控制拼多多董事会结构,从而控制拼多多。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而张一鸣虽然卸任字节跳动CEO,但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张一鸣仍是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此外张一鸣所有任职企业共14家,并且通过字节跳动控股,张一鸣具有469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黄峥、张一鸣等人辞职“退休”的说辞除了从他们口中说的那样,背后好像还代表着更多的深意。
 
1998年,因“微软、网景浏览器大战”,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检察长对微软提起反垄断诉讼反垄断案。与之相伴,因婚外情暴露、公众对微软的负面舆论加上政府的听证调查,层层压力之下,比尔·盖茨于2000年卸任CEO,这一年他44岁。
 
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的时候41岁,张一鸣则更年轻,38岁辞任字节跳动CEO。
 
历史不断重演,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趋严的大背景下,随着政府对互联网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反垄断大棒重重地落下,黄峥、张一鸣的辞职退休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在《晚点LatePost》的文章《字节取消大小周,高投入换高回报的时代结束了》中提到:“多数行业增长红利消失,高强度工作和回报不再成正比,对于企业来说如此,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黄峥宣布辞职CEO那天,恰好是拼多多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商用户规模最大平台的日子,而这意味拼多多在之后的时间里将迎来瓶颈期。
 
另一方面,拼多多又在社区团购的战场中不断“攻城略地”,与美团、阿里打得不可开交,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拼多多营销费用超376亿元。
 
张一鸣在辞职信中提到,他对于2020年的三个OKR,包括探索远景新战略、研究组织和管理、提升社会责任都不满意,他也因此放弃了更新双月的OKR。
 
有媒体报道,今年2月之前,字节跳动本地生活业务全年目标为:到店团购的交易总额(GMV)到 2021 年底达 200 亿元。而截止2021年3月,抖音本地生活业务当月的GMV不足4000万元。
 
而在7月份,字节跳动进一步扎根本地生活,成立“心动外卖”团队开展外卖业务,从短视频赛道向美团、饿了么发动新一轮外卖攻势。
 
大厂的焦虑也就体现在存量市场的加固和增量市场的争抢中。
 
2016年7月,王兴指出中国互联网刚刚进入“下半场”。之后,王兴提出打通互联网下半场的三条路径:上天、入地、全球化。
 
“上天”指发展高科技。
 
“入地”指不能只停留在C端做连接;还有面向B端,要深入到产业里。
 
“全球化”指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状况下,中国互联网企业要积极的走出国门,抢占全球市场。
 
到了今天,互联网的下半场看起来也要落下帷幕了。当公司不设边界的向外拓展,带来的不是社会效率的持续优化、社会价值的不断提高,而成为无意义地内耗,进而演变为“资本的无序扩张”,那么这种游戏就应该适可而止了。
 
7月13日,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刊文称,要坚决防止和避免平台经济无休无线地榨取剩余劳动力及其高额剩余价值。
 
 “平台经济要在发展中体现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思想,坚决防止和避免囤积式垄断、割韭菜式竞争和无休无限地榨取剩余劳动力及其高额剩余价值,甚至把员工不顾命的飞骑泵跑的分分秒秒都与精准计算的元角分挂起钩来,无视员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生命安全。” 该文进一步写道。
 
将“榨取剩余劳动力及其高额剩余价值”与国内私营企业联系起来,在近年来的中央媒体的刊文中是极其罕见的。

 

 

 

04

全球反垄断风劲,互联网何去何从?

 
回顾以往的反垄断案例,能够看到的是:比起垄断本身,垄断带来的影响,是否妨碍社会创新,才是更核心的问题。
 
1984年,AT&T反垄断案落下帷幕,贝尔实验室对外免费开放晶体管专利,由此推动了人类进入半导体时代。IBM因此崛起,成为半导体时代的巨头,但也因涉嫌垄断选择放弃向用户捆绑式销售软件和服务,从而促使英特尔、微软、惠普等公司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而在之后的微软反垄断案中,微软为避免拆分的命运,接受了政府的要求,禁止利用系统做出“搭售”行为,并确保系统对非Windows软件的兼容,微软的“软硬件生态闭环”之路中断,谷歌、苹果等公司乘机起势。
 
一次反垄断,就带来了一次行业的技术革新,甚至将世界带入第三次工业革命。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反垄断整治并不是孤例,全球各大经济体也在同时掀起反垄断风暴。
 
据多家外媒报道,亚马逊在7月30日提交给监管部门的一份文件中提到,卢森堡数据保护委员会在两周前决定对亚马逊处以7.46亿欧元(约合57.2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原因是亚马逊违反了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在20多天前,2021年7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促进美国各行业竞争的行政命令,矛头直指大型科技公司的垄断行为,并承诺加强对科技业交易与海量个人数据收集的审查。
 
自2017年至2020年底,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遭遇了超80起反垄断调查及纠纷,对于巨头的控诉不外乎两点:滥用支配地位制定行业规则、利用算法数据优势压制第三方以及恶意收购阻碍市场竞争。
 
同样的控诉在中国也同样适用:美团、滴滴的大数据杀熟;中国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两超多强”的格局,剩下的大部分企业要么接受腾讯注资,成为腾讯系企业;要么接受阿里注资,成为阿里系企业,要么选择死亡。除了百度、美团等老牌互联网公司,只有少数如字节跳动能从两者其中突围出一条血路,但那也只是极少数。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经济学家辜朝明认为这是企业家丧失信心,不再投资的结果。
 
在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股票暴跌、企业资产贬值,为避免资不抵债,日本企业家不再借钱,反而尽其所能减薪、缩减开支,优先还债。
 
日本企业从追求增长变成债务最小化,避免了日本经济陷入更大的灾难,但也导致了日本进入长期的萧条,彻底改变了一代日本年轻人看待世界的态度,压制了一代人的积极和欲望。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则是走上了一条与日本、美国企业都不一样的道路——扩张。没有任何边界的扩张,像是王兴提及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的理论,互联网企业都在进行着这样一个无限的游戏,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谁先停止,谁就将落后、淘汰,只有All in,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而今,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反垄断的大棒落下,互联网的旧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7月27日,阿里发布2021年财报的同时,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再次提及阿里作为一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型公司,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能创造多少社会价值。
 
7月28日凌晨,央媒《证券日报》发表《回归“水电煤”初心 互联网行业方得长久》的评论性文章。
 
腾讯摔跤,阿里转身,中国互联网的逻辑,要变天了!
8月3日晚,阿里公布的2022财年Q1财报显示的是阿里正在大趋势下进行转身了。蚂蚁盈利骤降37%,3P(第三方业务)占总营收比例由去年46%降至39%,以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等1P(直营业务)则从20%变为27%,阿里在变“重”
此外,阿里巴巴也将原来的“核心商业”分部表述改为“商业”分部,这一修改有凸显集团多引擎驱动的意思,但也不免让人联想为淡化平台属性的意味。发布第一财季财报同时,阿里巴巴宣布将回购计划总额从100亿美元提升至150亿美元,这不仅是阿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购计划,也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史上力度最大回购计划。
 
新时代迈出的一步,总是在我们察觉不到的时间和地点。互联网巨头们未来究竟何去何从,目前未有定论,但不管这些巨头的意愿如何,互联网行业是真的变天了,明智之举,就是顺应潮流。
 

参考资料:

《反垄断十二年探路,终于反到互联网》 南方周末

《字节取消大小周,高投入换高回报的时代结束了》 晚点LatePost

《从稀释股权到放弃超级投票权!黄峥真的放弃拼多多控制权了吗?》 律新社

《不眠不休、无止无尽》 晚点LatePost

《腾讯VS阿里投资全对比》 晚点LatePost

《贪天之功:马云在外滩赌了一把“all in”, 却跌落云端》 亚当斯密经济学

《反垄断下互联网继续崩盘》 米多多笔记

《大环境变了,阿里巴巴也变了》 资本侦探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ABbF7PRcO23XBTVodgXIw